前言:在撰寫個人健康管理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引言;個人健康檔案的定義;個人健康檔案的特點;個人健康檔案管理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對個人健康檔案管理分析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個人健康檔案的定義、內容的全面性與形式的多樣性、內容的保密性由于個人健康檔案記錄了大量的涉及個人隱私的信息,所以它的安全控制和保密性的要求就顯得很高。個人健康檔案涉及的隱私信息主要有注冊信息,包括姓名、年齡、性別、身份證號、職業(yè)等,有對于個人健康有關的某一問題的跟蹤動態(tài)觀察記錄,如就醫(yī)行為等,還有用戶的潛在信息,即基于個人信息從中發(fā)掘出來的潛在信息、建立完善的管理流程和機制首先是完善個人健康檔案的收集制度、個人隱私安全與保護問題、實現個人健康檔案的信息化,建立個人健康檔案管理系統(tǒng)隨著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飛速發(fā)展與綜合利用,人類步入了信息化時代,具體材料請詳見:
摘要:本文對個人健康檔案、個人健康檔案的特點以及個人健康檔案管理過程中需解決的問題進行了簡述。
關鍵詞:健康檔案個人健康檔案個人健康檔案管理
0引言
個人健康檔案是個人自我保健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醫(yī)學資料,它記錄了每個人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治療和轉歸的過程。建立健全公民個人健康檔案對完善我國公共衛(wèi)生和醫(yī)療服務體系、加強疾病防治和預防保健等工作具有重要意義。2009年4月1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fā)表了《國家人權行動計劃(2009-2010年)》,其中在健康權利中,就提到了從2009年開始,逐步在全國統(tǒng)一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在這里,筆者將就個人健康檔案的界定、特點及管理談一些淺見,愿與業(yè)內人士商榷,共同搞好個人健康檔案的理論與實際研究工作。
1個人健康檔案的定義
編者按:本論文主要從個人健康檔案的定義;個人健康檔案的特點;個人健康檔案的內容;個人健康檔案管理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等進行講述,包括了內容的全面性與形式的多樣性、內容變化的動態(tài)性、檢索使用的方便性與靈活性、內容的保密性、建立完善的管理流程和機制、個人隱私安全與保護問題、實現個人健康檔案的信息化,建立個人健康檔案管理系統(tǒng)等,具體資料請見:
摘要:本文對個人健康檔案、個人健康檔案的特點以及個人健康檔案管理過程中需解決的問題進行了簡述。
關鍵詞:健康檔案個人健康檔案個人健康檔案管理
個人健康檔案是個人自我保健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醫(yī)學資料,它記錄了每個人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治療和轉歸的過程。建立健全公民個人健康檔案對完善我國公共衛(wèi)生和醫(yī)療服務體系、加強疾病防治和預防保健等工作具有重要意義。2009年4月1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fā)表了《國家人權行動計劃(2009-2010年)》,其中在健康權利中,就提到了從2009年開始,逐步在全國統(tǒng)一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在這里,筆者將就個人健康檔案的界定、特點及管理談一些淺見,愿與業(yè)內人士商榷,共同搞好個人健康檔案的理論與實際研究工作。
1個人健康檔案的定義
為了更為清晰的認識個人健康檔案,我們先要對個人健康檔案的定義進行一下界定。與廣義的檔案定義一樣,個人健康檔案的定義應滿足四個構成要件:檔案的形成者,主要指醫(yī)院、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機構、社會健康服務機構等。檔案內容,個人健康檔案不僅包括個人在醫(yī)院看病時候所用的病歷,還包括與個體健康有關在醫(yī)療、保健等過程中產生的更廣義信息資料。檔案的形式,主要有圖、檔、卡、冊、表。檔案的本質即個人在醫(yī)療、保健等個人健康管理活動中形成原始的歷史記錄,它是醫(yī)療保健過程順利進行的依據。個人健康檔案,就是個人身心健康(健康狀態(tài)、亞健康狀態(tài)的疾病預防與保護、非健康狀態(tài)的疾病治療等)過程的規(guī)范、科學記錄。它是以個人健康為核心、貫穿整個生命過程、涵蓋各種健康相關因素、實現信息多渠道動態(tài)收集、管理,滿足個人自身需要和健康管理的具有查考利用價值的不同載體和形式的歷史記錄。
健康為何需管理
7成人群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
“生活中,有很多人認為自己什么毛病沒有,挺‘健康’,不需要什么健康管理。大都是在患病之后才感到‘真正需要注意休息’、‘身體健康才是一切的基礎’。”市衛(wèi)生局副局長、公共衛(wèi)生營養(yǎng)學授銜專家田惠光博士指出,其實這是人們對健康認識的一大誤區(qū)。所謂健康不是指沒有疾病,世界衛(wèi)生組織公布的健康標準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良好三個方面。我國調查顯示,真正符合這一健康標準的人不到15%,患病人群占15%,而70%的人都處于健康與患病之間的亞健康狀態(tài)。這些人若通過長期努力糾正不良生活方式,可轉化為健康狀態(tài);但若不管不問將在不知不覺中加入病態(tài)行列。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fā)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生活方式發(fā)生了改變,致使我國疾病譜和死因構成發(fā)生了明顯變化。當前以心腦血管病、腫瘤、糖尿病等為代表的慢性疾病已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公共衛(wèi)生問題,并成為醫(yī)療費用過度增長的重要原因。我國無論在城市還是農村,慢性病發(fā)病率均呈現上升趨勢,2002年我國部分城市前10位死因的病種均為慢性病,其構成在所有病死中占了近90%,而這些慢性病造成的“早死”占全國潛在壽命損失的63%。
田惠光介紹說,綜觀當前主要健康問題的慢性病發(fā)生發(fā)展的全過程,包括了無危險階段,出現危險因素,致病因素出現,癥狀出現,嚴重并發(fā)癥出現,勞動力喪失。這一過程的形成往往需經歷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而防治實踐已經證明,期間只要有效干預,控制危險因素,慢性病可以預防。健康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通過積極有效的預防服務,阻止疾病的發(fā)生,讓廣大群眾不生病、少生病,從而減少醫(yī)療費用開支。據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評估顯示,通過實施有效的健康管理,每年可預防近100萬人死于慢性疾病;而接受健康管理的單位或個人,醫(yī)療費用支出減少了90%,反之增加90%。
邁向健康三步曲
摘要:自人類邁入21世紀之后,經貿與科技的競爭便日益轉化為人的綜合生產力的競爭,而人的綜合生產力的高低則取決于人力資本存量的多寡。人力資本理論認為:人力資本主要包括知識資本、技能資本、健康資本和流動與遷移資本。在現實中,很多企業(yè)都配有人力資源管理部門,負責員工的在職培訓、績效考核與工資報酬等方面的人力資源管理實踐。顯而易見,多數企業(yè)對員工健康的關注程度遠遠低于對在職培訓等問題的關注程度;然而,隨著現代社會的發(fā)展,員工的整體健康狀況對企業(yè)的生存與發(fā)展已較從前越來越重要。鑒于此,筆者認為:為了增強企業(yè)的市場競爭能力,為了更好地配合現實的人力資源管理,企業(yè)應當對員工的健康狀況給予足夠的重視,并對員工整體的健康資本進行適度投資,其具體方式即為本文將要探討的“健康管理”。
一、健康與健康管理
隨著醫(yī)學模式的轉變、疾病譜的改變和人口老齡化的來臨,急性傳染病已不再是危害人們身體健康的禍首,取而代之的是慢性非傳染病、心理疾患與亞健康狀態(tài)。2002年5月,中國國際亞健康學術成果研討會指出:中國人口中有15%屬于健康人群,15%屬于非健康人群,70%屬于亞健康人群。而幾乎每個參與市場競爭的個體都或多或少患有慢性病和心理疾患。
世界衛(wèi)生組織提出的生物(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心理—社會學意義上的健康定義認為:“健康不僅僅是沒有身體缺陷和疾病,還要有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性的完好狀態(tài)?!蓖瑫r,健康經濟學的研究表明:生物(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心理-社會學意義上的健康=15%的遺傳+7%的環(huán)境+8%的醫(yī)療保健+60%的生活方式。由此可見,現代社會里的健康是可以通過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預防保健的途徑獲得,而不像20世紀30-40年代時的疾病主要依靠醫(yī)療科技的進步而得以避免或減少。因此,當代企業(yè)才能進入一個可能實現成功的健康管理的時代,同時也滿足了員工對自身健康的普遍追求。
所謂健康管理就是一種對個體或群體的健康、疾病因素進行全面干預,以實現“防患于未然”為目的管理過程,其具體做法是評價個人的健康狀況,為個人提供有針對性的健康指導和治療,最終使個體或群體保持可能實現的最佳健康狀態(tài)。企業(yè)健康管理就是應用現代醫(yī)學科技和信息技術從社會、生理、心理角度來系統(tǒng)地關注和維護企業(yè)員工健康。
二、企業(yè)健康管理的作用與意義理論與實踐表明,企業(yè)實施健康管理與“四兩撥千斤”有異曲同工之妙,具體體現如下: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保障放射工作人員的職業(yè)健康與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yè)病防治法》(以下簡稱《職業(yè)病防治法》)和《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放射工作單位及其放射工作人員,應當遵守本辦法。
本辦法所稱放射工作單位,是指開展下列活動的企業(yè)、事業(yè)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
(一)放射性同位素(非密封放射性物質和放射源)的生產、使用、運輸、貯存和廢棄處理;
(二)射線裝置的生產、使用和維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