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精品久久这里只有精品,三上悠亚免费一区二区在线,91精品福利一区二区,爱a久久片,无国产精品白浆免费视,中文字幕欧美一区,爽妇网国产精品,国产一级做a爱免费观看,午夜一级在线,国产精品偷伦视频免费手机播放

    <del id="eyo20"><dfn id="eyo20"></dfn></del>
  • <small id="eyo20"><abbr id="eyo20"></abbr></small>
      <strike id="eyo20"><samp id="eyo20"></samp></strike>
    • 首頁 > 文章中心 > 呂碧城詩詞

      呂碧城詩詞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呂碧城詩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呂碧城詩詞

      呂碧城詩詞范文第1篇

      呂碧城的二十二歲,要比陸小曼早二十年。此時男人們還拖著長辮,女人依舊纏著小腳,可這些并不妨礙她在世人之前覺醒。那一年,厭棄了寄人籬下的呂碧城,踏上了塘沽到天津的火車。列車轟隆隆地向前行駛,往事如同荒野,在眼底漸漸地斑駁、碎落。

      鉛華洗凈,甘愿素淡

      清末民初的新女性,是夾縫中的繆斯,她們一邊默默忍受著古板保守派的白眼,一邊又笑納著新派人士的稱贊。娜拉出走之后,卻依舊無法逃脫玩偶的宿命。所謂新女性,也不過是踮起足尖跳舞,換一種謀生的姿態(tài)。

      絳帷獨擁人爭羨,到處咸推呂碧城。

      這是呂碧城主筆《大公報》時候的場景,那時人人都知道天津出了個奇女子,擅長詩詞,姿容殊麗,還對時政頗有見解。一時間,《大公報》成了她與騷客文人的唱和之地。仿佛人人都與她交心,個個都解她思緒。

      然而,這種欣賞,無異于秦淮河畔的笙歌唱酬。他們對她的欽佩與贊譽,說破了也只是出于“捧角兒”的心態(tài)。呂碧城二十多歲離家出走,成為近代第一個女編輯,“李清照后第一人”??墒?,在那樣的年代,一切名聲都只是謀生的籌碼。她是身無分文的賭徒,只好依賴這籌碼。

      人間事,向來情比紙薄。

      她在十多歲便寫出了“夜雨談兵,春風說劍”這樣的句子,如此早慧,自然會明白什么是逢場作戲,什么又是真情實意。之后,無論是開辦北洋女子公學,還是擔任的秘書,她都堪稱杰出。袁克文、費樹蔚、李鴻章之子李經(jīng)羲等諸多名流都有意于她,可她眼界極高,無心與花花公子交好。

      世無女子的地位,因此有了秋瑾的反叛。她身著男裝,攜劍遠游,叫囂著女權(quán)與革命。秋瑾也曾經(jīng)號“碧城”,在報上看到呂碧城的名字之后,她還曾登門拜訪,兩人志同道合,曾有同榻而眠的情誼。

      即便如此,呂碧城卻不能茍同秋瑾的女權(quán)主義,她曾說:“若言語必系蒼生,思想不離廊廟,出于男子,且矯揉造作,詎轉(zhuǎn)于閨人,為得體乎?女人愛美而富情感,性秉坤靈,亦何羨乎陽德?若深自諱匿,是自卑而恥辱女性也。古今中外不乏棄笄而弁男裝自豪者,使此輩而為詩詞,必不能寫性情之真,可斷言矣?!?/p>

      同樣是女權(quán)的號召者,呂碧城從來不以男裝視人。女性的柔美令她引以為傲,因此在衣裝打扮上向來奢侈。她曾經(jīng)穿過孔雀裝:頭戴孔雀翎,衣裙類似西式,顏色漸變,到裙擺處幻化作五彩的雀屏。如此奇裝,比張愛玲要早了幾十年。

      棋罷忘言誰勝負,夢余無跡認悲歡。當政治夢想一次次落空,她終究看破,她所向往的新時代不過是海市蜃樓。呂碧城退出政界以后,開始把目光移向更遠的地方。她憑借經(jīng)商賺得的資金,幾度遠洋涉海,在哥倫比亞大學深造,在日內(nèi)瓦參加護生運動。于政治,她則堅持超前的“世界主義”。

      素履之往,尋我心安處

      呂碧城的人生太過豐盈,她的抱負超出了那個時代,因此最終只好選擇皈依佛門。她人生中的最后一首詩,從夢中索得:“護首探花亦可哀,平生功績?nèi)讨芈瘛4掖艺f法談經(jīng)后,我到人間只此回?!惫掳林?,便是空寂,恰如她孔雀開屏的一生,終究斂屏獨行。

      而陸小曼的后半生,一直都在努力做個實至名歸的才女。她修習丹青,寫詩和小說,編纂志摩的遺文。她將志摩的照片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日日鮮花供奉,素衣相見。從此,世間再無陸小曼,只有徐志摩的未亡人。

      晚年的她,落光了牙齒,花白了頭發(fā),清瘦如梅。那時,她的打扮裝束無異于任何一個尋常的老太太,旁人都不敢相信這會是當年“南唐北陸”的名媛。這又何妨,再華貴的生活也換不來她心中片刻的安寧。

      陸小曼與呂碧城,都是生活中的無畏者。繁華中,她們曾經(jīng)游刃有余,可一旦拋卻繁華,她們也不曾留念。前半生的狂歡與后半生的空寂,分隔得那么決絕。她們的人生里沒有彎道,心之所至,便是前路。

      呂碧城詩詞范文第2篇

      上聯(lián):依然極浦生秋水;

      下聯(lián):終古寒流送夕陽。

      【昆明 西山】

      上聯(lián):置身須向極高處;

      下聯(lián):舉首還多在上人。

      【南京莫愁湖 勝棋樓】

      上聯(lián):世事如棋,一局爭來千秋業(yè);

      下聯(lián):柔情似水,幾時流盡六朝春。

      【杭州 觀海亭】

      上聯(lián):樓觀滄海日;

      下聯(lián):門對浙江潮。

      【蘇州 滄浪亭】

      上聯(lián):清風明月本無價;

      下聯(lián):近水遠山皆有情。

      【林則徐 福州鼓山】

      上聯(lián):海到無邊天作岸;

      下聯(lián):山登絕頂我為峰。

      【上海豫園 得月樓】

      上聯(lián):樓高但任云飛過;

      下聯(lián):池小能將月送來。

      【清 顧復(fù)初 題杜甫草堂】

      上聯(lián):異代不同時,問如此江山,龍蟠虎臥幾詩客;

      下聯(lián):先生亦流寓,有長留天地,月白風清一草堂。

      【邯鄲呂祖廟】

      上聯(lián):睡到二三更時,凡功名皆成幻境;

      下聯(lián):想至一百年后,無少長都是古人。

      【福州洪塘金山寺】

      上聯(lián):日夜長浮,不用千篙爭上水;

      下聯(lián):乾坤屹立,獨能一柱砥中流。

      【廈門浪嶼日光巖】

      上聯(lián):浪擊龍宮鼓;

      下聯(lián):風敲梵剎鐘。

      【武夷山小桃源】

      上聯(lián):喜無樵子復(fù)觀奕;

      下聯(lián):怕有漁郎來問津。

      【漳州南山寺】

      上聯(lián):石骨金身何處來,無始無終自在;

      下聯(lián):慈云法雨從空下,亙天亙地悠然。

      【浙江杭州西湖岳墳】

      上聯(lián):青山有幸埋忠骨 正邪自古同冰炭;

      下聯(lián):白鐵無辜鑄佞臣 毀譽于今判偽真。

      【杭州西湖靈隱山】

      上聯(lián):龍澗風迥,萬壑松濤連海氣;

      下聯(lián):鷲峰云斂,千年桂月印湖光

      【河南周口關(guān)帝廟石坊】

      上聯(lián):做好人行好事;

      下聯(lián):說好話讀好書。

      【乾隆題正陽門關(guān)帝廟】

      上聯(lián):作鎮(zhèn)統(tǒng)元居五岳之長;

      下聯(lián):資生合撰妙萬物而神。

      【關(guān)帝廟戲臺】

      上聯(lián):匹馬斬顏良河北英雄喪膽;

      下聯(lián):單刀會魯肅江南文武寒心。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

      上聯(lián):明月自來去 繞廓荷花三十里;

      下聯(lián):空潭無古今 拂城揚柳一千株。

      【杭州西湖秋月】

      上聯(lián):佳景四時,最好秋光何況月;

      下聯(lián):靜觀萬物,欲平天下有如湖。

      【浙江普陀山】

      上聯(lián):蘭若即清,竹林亦靜;

      下聯(lián):諸天不老,大地皆春。

      【眉山三蘇祠】

      上聯(lián):萃父子兄弟于一門,八家唐宋占三席;

      下聯(lián):悟駢散詩詞之特征,千變縱橫識共源。

      【眉山三蘇祠】

      上聯(lián):拜堂堂父子,三君文章與北宋爭傳,中原雄視無他手;

      下聯(lián):看滾滾江流,一代人物是西川特出,山水英奇在此眉。

      【眉山三蘇祠】

      上聯(lián):宦跡渺難尋,只博得三杰一門,前無古,后無今,器識文章,浩如江河行大地;

      下聯(lián):天心原有屬,任憑它千磨百煉,揚不清,塵不濁,父子兄弟,依然風雨共名山。

      【江西南昌滕王閣】

      上聯(lián):興廢總關(guān)情,看落霞孤鶩,秋水長天,幸此地湖山無恙;

      下聯(lián):古今才一瞬,問江上才人,閣中帝子,比當年風景何如。

      【黃鶴樓太白亭】

      上聯(lián):攬勝我長吟,碧落此時吹玉笛;

      下聯(lián):學仙人漸老,白頭何處覓金丹。

      【成都武侯祠】

      上聯(lián):心懸八陣圖,初對策,再出師,共仰神明傳將略;

      下聯(lián):目擊三分鼎,東連吳,北拒魏,常懷謹慎勵臣躬。

      【武當山:紫霄宮】

      上聯(lián):跣足云為履 游三界 踏破真空 佛號西方無量;

      下聯(lián):披發(fā)天作冠 蔭九州 覆冒實境 道稱北極至尊。

      【江西玉笥山】

      上聯(lián):漢武大帝威儀南巡,恰逢上蒼降玉笥,這座玉山從此留美名;

      下聯(lián):閑人雅士簡樸暢游,正值大地復(fù)蔥蘢,此方凈土因圣透靈氣。

      【山西五臺山】

      上聯(lián):有福方登圣賢地;

      下聯(lián):無緣難入解脫門。

      【普陀山:普濟寺】

      上聯(lián):大慈悲能布福田 曰雨而雨 曰旸而旸 祝率土 豐穰長使眾生蒙利樂;

      下聯(lián):循善信愿登覺岸 說法非法 說相非相 學普門 功德只憑一念起修行。

      【九華山化城寺大雄寶殿】

      上聯(lián):九華山十八羅漢來五臺 大小二乘三心一靜六根圓滿四大皆空;

      下聯(lián):七巧板三四拼圖造百畫 萬千一把五顏六色十竅九通雙優(yōu)在手。

      【天池】

      呂碧城詩詞范文第3篇

      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宋]陳著

      中秋佳月最端圓。老癡頑。見多番。杯酒相延,今夕不應(yīng)慳。殘雨如何妨樂事,聲淅淅,點斑斑。天應(yīng)有意故遮闌。拍人間。等閑看。好處時光,須用著些難。直待黃昏風卷霽,金滟滟,玉團團。

      桂枝香·吹簫人去------[宋]劉辰翁

      吹簫人去。但桂影徘徊,荒杯承露。東望鞭芙縹緲,寒光如注。去年夜半橫江夢,倚危檣,參差曾賦。茫茫角動,回舟盡興,未驚鷗鷺。情知道、明年何處。漫待客黃樓,塵波前度。二十四橋,頗有杜書記否。二三字者今如此,看使君、角巾東路。人間俯仰,悲歡何限,團圓如故。

      木蘭花慢·滁州送范倅-------[宋]辛棄疾

      老來情味減,對別酒、怯流年。況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圓。無情水、都不管,共西風、只等送歸船。秋晚莼鱸江上,夜深兒女燈前。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賢。想夜半承明。留教視草,卻遣籌邊。長安故人問我,道尋常、泥酒只依然。目斷秋霄落雁,醉來時響空弦。

      念奴嬌·中秋對月-----[明]文征明

      桂花浮玉,正月滿天街,夜涼如洗。風泛須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宮里。蛟龍偃蹇,觀闕嵯峨,縹緲笙歌沸。霜華滿地,欲跨彩云飛起。記得去年今夕,釃酒溪亭,淡月云來去。千里江山昨夢非,轉(zhuǎn)眼秋光如許。青雀西來,嫦娥報我,道佳期近矣。寄言儔侶,莫負廣寒沈醉。

      念奴嬌·中秋------[宋]蘇軾

      憑高眺遠,見長空萬里,云無留跡。桂魄飛來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瓊樓,乘鸞來去,人在清涼國。江山如畫,望中煙樹歷歷。我醉拍手狂歌,舉懷邀月,對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風,翻然歸去,何用騎鵬翼。水晶宮里,一聲吹斷橫笛。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宋]辛棄疾

      一輪秋影轉(zhuǎn)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被白發(fā)、欺人奈何。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在誰家。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西北望鄉(xiāng)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唐]杜甫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轉(zhuǎn)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此時瞻白兔,直欲數(shù)秋毫。稍下巫山峽,猶銜白帝城。氣沈全浦暗,輪仄半樓明。刁斗皆催曉,蟾蜍且自傾。張弓倚殘魄,不獨漢家營。

      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宋]蘇軾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慈∶碱^鬢上。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凄然北望。

      秋宵月下有懷-----[唐]孟浩然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驚鵲棲未定,飛螢卷簾入。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佳期曠何許,望望空佇立。

      滿江紅·中秋夜潮-----[宋]史達祖

      萬水歸陰,故潮信、盈虛因月。偏只到、涼秋半破,斗成雙絕。有物揩磨金鏡凈,何人_攫銀河決。想子胥、今夜見嫦娥,沈冤雪。光直下,蛟龍穴。聲直上,蟾蜍窟。對望中天地,洞然如刷。激氣已能驅(qū)粉黛,舉杯便可吞吳越。待明朝、說似與兒曹,心應(yīng)折。

      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宋]張孝祥

      同是瀛洲冊府仙。只今聊結(jié)社中蓮。胡笳按拍酒如川。喚起封姨清晚景,更將荔子薦新圓。從今三夜看嬋娟。

      木蘭花慢·中秋飲酒將旦客謂前人詩詞有賦待月無送月者因用天問體賦

      ----[宋]辛棄疾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系,嫦娥不嫁誰留。謂洋海底問無由?;秀笔谷顺睢E氯f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蝦蟆故堪浴水,問云何、玉兔解沈浮。若道都齊無恙,云何漸漸如鉤。

      木蘭花慢·丁未中秋------[宋]劉克莊

      水亭凝望久,期不至、擬還差。隔翠幌銀屏,新眉初畫,半面猶遮。須臾淡煙薄靄,被西風掃盡不留些。失了白衣蒼狗,奪回雪兔金蟆。乘云徑到玉皇家。人世鼓三撾。試自判此生,更看幾度,小住為佳。何須如鉤似玦,便相將、只有半菱花。莫遣素娥知道,和他發(fā)也蒼華。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皮日休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至今不會天中事,應(yīng)是嫦娥擲與人。

      回董提舉中秋請宴啟-----[宋]文天祥

      照江疊節(jié),載畫舫之清冰;待月舉杯,呼芳樽于綠凈。拜華星之墜幾,約明月之浮槎。風雨滿城,何幸兩重陽之近;江山如畫,尚從前赤壁之游。槁秸申酬,輪嗣布。

      八月十五日夜瑤臺寺對月絕句-----[唐]權(quán)德輿

      嬴女乘鸞已上天,仁祠空在鼎湖邊。涼風遙夜清秋半,一望金波照粉田。

      中秋月二首·其二-----[唐]李嶠

      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風?

      中秋------[唐]李樸

      皓魄當空寶鏡升,云間仙籟寂無聲。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云衢千里明。狡兔空從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靈槎擬約同攜手,更待銀河徹底清。

      一剪梅·中秋元月-----[宋]辛棄疾

      憶對中秋丹桂叢?;ㄔ诒?。月在杯中。今宵樓上一尊同。云濕紗窗。雨濕紗窗。渾欲乘風問化工。路也難通。信也難通。滿堂惟有燭花紅。杯且從容。歌且從容。

      呂碧城詩詞范文第4篇

      一、小眾讀者:詞集在評者圈中的傳播

      評者是獨特的傳播者,他以“讀者”的身份接受文本,同時又作為批評者、知情者擔負著向潛在讀者傳播文本的職責。他介于作者與潛在讀者中間,三者之間形成這樣一種傳播、接受關(guān)系:

      作者與評者之間是文本傳播的第一階段,他們共同致力于向讀者傳播文本,評者的目的自不待言,作者同樣主動借助評者的力量達到宣傳的效果。圍繞著作者與文本,評者構(gòu)成固定的小眾讀者群,他們介入文本的創(chuàng)作,與作者雙向互動,最終以評點本形態(tài)展示出一個直觀的傳播接受過程。

      這一階段的傳播屬于人際傳播,特點是:作為傳播者的作者與作為接受者的評者之間的深層傳播處于“熟人圈”中,他們彼此相識,于評點過程中密切往來和交流信息。

      一部詞集的評者構(gòu)成可以分為親友、名公大卿兩類,當然兩類存在著交叉。清初詞集評本的評者大部分數(shù)十以至成百人,基本為作者相識的親友,一部評點本可以說是作者的交游錄,而評者之間并不一定全部存在交游。清文人得以通過科舉躋身仕途者畢竟屬于少數(shù),沉淪不遇的文人多有游幕或清客的謀食生涯,他們轉(zhuǎn)游各地,通常以詩詞為贄,拜謁權(quán)貴或文士,交游中結(jié)為友朋。因而這一類文人的詞集評者又以作者的游歷被劃分為若干交游圈。因此,一部詞集的評者亦有群體之分,如丁澎《扶荔詞》、徐喈鳳《蔭綠軒詞》、王晫《峽流詞》、金烺《綺霞詞》、葉光耀《浮玉詞》等詞集中,評者群體都有百余人的規(guī)模,這一特征尤為明顯。當附帶友人評點的詞集稿本在眾位評者中傳閱時,實際為他們提供了交流的媒介,評者不僅與作者對話,相互之間也在交換著對文本的認識。評語的對話性質(zhì)有兩層含義,其一是與作者的對話,評者之間的對話,以被評稿本為文學交流的載體;其二是指向讀者,以闡釋文本來引導讀者對詞集的接受。前者是當代評點的獨特之處;后者在經(jīng)典評點中比較常見。

      評者與作者的對話內(nèi)容豐富,大致有詞事的追憶、情感的共鳴、藝術(shù)的探討這三類。詞人所寫之事為評者所熟悉或同為參與者,評者會接續(xù)詞作者的話題補充各類信息,此類對話是評語文獻價值的主要來源。比如金烺《驀山溪·九日同王季來、呂五荀登識舟亭》一詞,何而菾評云:“秋色江光,恍然在目,是年予亦客鳩茲,惜不與同登為悵。”[1]何而菾雖沒有與詞人一同登覽識舟亭,但亦于同年客游鳩茲,由此引發(fā)評者與作者一同追憶當時的“秋色江光”。對話中補充了作詞的地點,也交代了評者的游蹤。

      評者喜于詞后抒情寫志,與作者共鳴。以金人望《瓜廬詞》為例,集中唱酬、贈答之作頗多,其友人的評點多以對話的形式與作者同聲相應(yīng)?!督鹁諏饺亍肥且栽~代書,寄贈里中友朋,序中說明作詞目的:“歲暮偶過海曲,有以春聯(lián)索書者,頗得酒食,用報里中數(shù)知己。”詞中回憶往歲此際正與故園友朋賞梅,并設(shè)想此時友朋應(yīng)在賞梅而懷念自己,“憶故園數(shù)子,結(jié)伴尋梅。梅邊忍動懷人句,應(yīng)念我、久客燕臺”。結(jié)句則設(shè)想這首詞寄與友朋閱讀時,他們定會為詞中趣事“笑口齊開”。這首詞由垂荷評點,垂荷不詳其人,據(jù)其評語推斷應(yīng)是金人望所云“里中數(shù)知己”之一。他的評語為:“正動觀梅之興,忽來戛玉之章。及呼同人齊開笑齒,先生何料事之神也?”[2]由評語可知,這首詞寄與垂荷,評語則作于其收到詞作之時,寫得非常生動,極具現(xiàn)場感。有時,評者并不一定是詞作指向的對象,僅出于有所感觸而與作者交流。如吳啟思評李漁一組惜春的《減字木蘭花》詞,云:“四闋如燕語鶯啼。所謂汝正傷春,我又悲秋耳。”[3]429詞作惜春,評者悲秋,評者只是借評語告知作者當下的心緒,起到交流情感的作用,聯(lián)系其間的或是對時光的感觸。

      評者與作者的對話中還包括對詞作藝術(shù)的探討,主要分為對詞作藝術(shù)性的驚嘆和對原詞的修改意見。前者如曹貞吉《御街行·和阮亭贈雁》一詞,王士禛評曰:“君從何處看得此無人態(tài)?”[4]又如徐如蕙《眼兒媚·畫松》一詞,芳叢評云:“標題東坡句好,子美詩佳,此詞不知好否、佳否?吾妹試反而自問。”[5]對詞作的修改意見一般都指向用詞遣句、音韻格律等層面,僅出現(xiàn)于稿本評語中。

      有時詞集評本中每首詞的評者不止一人,評者之間也會發(fā)生對話,這種情況也不少見。比如曹貞吉《珂雪詞》每首詞都有數(shù)位評者的評語,最多時竟達八位。評者之間的對話側(cè)重于討論詞作的藝術(shù)。如《爪茉莉·本意,和蛟門用宗梅岑韻》一詞,彭孫遹評曰:“詠物詩詞,貴在取意不取象,寫神不寫形,如此結(jié)語,妙在形象之表。”陳維崧評曰:“后段四十二字,無一字說茉莉,卻無一字不是茉莉。正詞家三昧也。羨門言是。”[4]這種對話雖然有所重復(fù),但多方的確認表明了詞人的某種特色與成就獲得了公認,而非一家之言。

      評者與作者、評者之間對話式的評語,很明顯旨在加強親友間的交游,而非指向詞集刊刻的宣傳,后者體現(xiàn)為評者從批評者的角度評論詞人詞作,以指引讀者接受。詞集稿本在評者群體中傳閱、品評是獨特的傳播過程,以其內(nèi)向性將作者與眾多評者凝聚為群體,而評語亦作為詞作內(nèi)在的延伸,與原作融合為整體。

      二、評者對詞集的宣傳

      評者同時又作為傳播者,面向大眾傳播,旨在向潛在的、未知的讀者推廣作者與詞集。評語的傳播特征外在的表現(xiàn)是它的宣傳色彩,類似于現(xiàn)今的廣告效果;內(nèi)在的則是以對文本的解讀,促進、引導讀者對文本的積極接受。

      評點的宣傳性與文本的兩個功利目的密切相關(guān):作者立言不朽的愿望和文本的商業(yè)盈利目的。傳統(tǒng)雅文學通常更傾向于或僅具備前一動機,與通俗文學濃 厚的商業(yè)營利色彩有所區(qū)別。文傳則名傳,對傳文的認識激發(fā)了作者、傳者刻印文集的熱情。立言不朽必須借助言得以傳播為前提。自宋以來,人們已充分認識到傳言以不朽,宋代也成為雕版印刷的黃金時代。因此,刊刻別集或編刻書籍以實現(xiàn)立言不朽,成為宋以來歷代文士孜孜以求的人生目標。

      清代詞集的刊刻主要是出于立言不朽的目的,文士希冀能刻集傳世,即使生前未能實現(xiàn),后人、友人也會努力達成其遺愿。尤侗為其早逝友人湯傳楹刻集《湘中草》(為詩文詞全集),其跋云:“吾友雖歿,幸有后死者在。詩與文已定矣,可以傳矣。世之作而無述,述而無傳者何限?若予年齒既久,筆墨遂多,其傳不傳固未可知,求其相知定我文如卿謀者,已不可得。古人所以既痛逝者,行自念也。”[6]即道出為友人刻集是傳其名,并憂慮己文的傳與不傳。陳玉璂自責“麗農(nóng)稿在而惜尚未刻,同人均有責矣”。蓋因立言、傳言是文士的使命,且亦成為其親友的職責。

      詩文詞集的商業(yè)盈利性在立言不朽的宏偉精神的對照之下,很少被研究者注意,其實就詞集刊刻而言,它在清代詞學復(fù)興的背景中是一項獲利頗豐的商業(yè)投資。李漁是清初戲曲、小說大家,同時為名副其實的書商,其經(jīng)營的冀圣堂、芥子園是清初著名的書坊。書坊盈利是李漁重要的經(jīng)濟來源之一。清代詞學大振,僅順康兩朝,詞人與詞作數(shù)量已超越前代之總和。創(chuàng)作興盛的背后必然是以讀者市場的繁榮為支撐,李漁以商人的敏銳眼光,洞察出詞集刊刻的盈利空間,他及時刊刻詞集《名詞選勝》、《耐歌詞》與詞話《窺詞管見》。與正統(tǒng)文人不同,李漁是一位世俗型文人,他在《名詞選勝》序言中喜不自禁地講述刊刻詞集是如何的獲利,序云:“十年以來,名稿山積,繕本川流,坊賈之捷于居奇者,欲以陶朱、猗頓之合謀,舉而屬諸湖上笠翁一人之手。”[7]35

      由此,評者的評點具有了明確的目的性:推譽作者、作品,以傳其名,以廣其利。為增強評點的宣傳效果,一部詞集邀請眾多親友品評,以群體的稱贊壯大聲勢。同時作者、編選者更傾向于邀請名流評點,因為評者若具有一定權(quán)威性,他的延譽、推褒比普通評者更有利于作者的成名和作品的流傳。在傳播學中,傳播者的權(quán)威性是具有使受眾相信、聽從的力量、威望和地位的特質(zhì)。通常,傳播者愈有權(quán)威性,其傳播的影響力就愈大,受眾就愈信從。一些詞集評者數(shù)十成百人,而評者是否于卷首署名則視其于文壇、詞壇的名望,與評者是否為主評者并無必然關(guān)系。比如沈朝初《洪崖詞》附于《不遮山閣詩抄》,該本題“新城王阮亭先生鑒定”,但詞集部分王士禛并沒有參評。又如汪灝《披云閣詞》,題“新定毛會侯先生點閱”,而實際評者共65人,毛際可評語僅8則。作者、編刻者的這一做法是運用名人效應(yīng)的營銷策略,所謂“開卷即睹雷名,與作玄晏無異也”。[7]212皇甫謐,號玄晏,為左思 《三都賦》作序,從而左賦為世所重,因此“玄晏”用為待人題品延譽的典故。

      清詞評點為作者、作品增價的通常做法是將其與宋代和當代的名家、名篇相提并論,或稱贊其在某方面超越前人、時人。清詞在創(chuàng)作與理論方面較宋詞有眾多突破,這使清人評詞充滿了自信,唐宋詞在清人眼中并不是不可超越的絕作,他們樂于在評語中推尊今詞,稱頌詞作在用詞遣句、構(gòu)思情感、章法技法等等方面媲美,甚至超越了唐宋名家。這是否僅僅是評點的“標榜聲氣”?有一些被評者認為“直追淮海”、“奪溫韋之席”等等的詞作,實際水平的確名不副實。而有一些詞作,其感發(fā)力量與藝術(shù)性堪與唐宋名家名篇相比,更有超越之處。比如龔鼎孳《菩薩蠻·七夕飲慈仁寺松下》一詞,紀映鐘嘆曰:“古直蒼涼,令我淚如鉛水。后半闋末二語又何其溫細乃爾耶?固當合學士、屯田為一人耳。”[8]王士禛《塞翁吟·和清真韻》一詞,鄒祗謨認為:“清真有其妍宛而無其清艷,夢窗有其瑰琢而無其流麗。作僻調(diào)具如此風致,兩宋好手,恐當避地三舍。”[9]這兩首詞的藝術(shù)性都很高,對原唱有所超越,評者所論并非浮夸。以周邦彥《塞翁吟》與王士禛和作為例,王士禛和詞雖寫艷詞,然以“人靜悄”、“冰綃”、“芭蕉初碧”、“夢中”、“秭歸“、“東風”等一系列清、空的意象,營造出清艷的效果,不同于原唱單純的妍麗。評者認為“清真有其妍宛而無其清艷”的贊譽應(yīng)該說名至實歸。

      清人的評說是在努力塑造清詞的經(jīng)典,然而這一努力成效甚微,現(xiàn)今被認作經(jīng)典的仍主要是宋詞,今人眼中的清詞經(jīng)典名篇屈指可數(shù),而清詞的數(shù)量與名家遠遠多于宋詞。這是因為經(jīng)典之所為經(jīng)典,首先在于它的創(chuàng)造性,后人以此為范作而摹習,雖惟妙惟肖,或有所超越,都難以有足夠的創(chuàng)新力打破原作成為新典。清詞經(jīng)典化的難度較大。另一方面,清人將唐宋詞經(jīng)典化,而清以后,詞失卻了創(chuàng)作的環(huán)境,清詞經(jīng)典化的過程被迫中斷。從清人的評說中披沙揀金,接續(xù)清詞的經(jīng)典化過程,對于今人來說,是完善文學史的一項任務(wù)。一些融唐宋名家所長而去其短的詞作,尤為值得注意。清詞的經(jīng)典化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今人的詞選,而選詞完全可以借鑒這些評語。評者大多為深諳填詞三昧的詞人,他們的鑒賞眼光通常情況下比今人敏銳和高明。

      三、評者宣傳的困境

      評者宣傳的出發(fā)點是抬高詞人、詞作的聲價。當然很多詞人、詞作不愧于這樣的評價,也不可否認,同時存在不少過度拔高、名不副實的現(xiàn)象。另外,評者對詞作藝術(shù)的稱贊雖符合其實際,但評語內(nèi)容、方式形成一定套路,滿篇陳陳相因的話語難免有應(yīng)酬之嫌,亦會令人生厭,造成相似評語數(shù)量的過度使其走向宣傳目的的反面。

      四庫館臣即極為反對當代評點,對明末清初評點的過度宣傳造成的反感。其論《珂雪詞》的評點云:“舊本每調(diào)之末必列王士禛、彭孫遹、張潮、李良年、曹勛、陳維崧等評語,實沿明季文社陋習,最可厭憎。今悉刪除,以清耳目。”[10]2802論《十五家詞》云:“并錄其同時人評點……雖標榜聲氣,尚沿明末積習,而一時倚聲佳制,實略備于此。存之可以見國初諸人文采風流之盛。至于每篇之末,必附以評語,有類選刻 時文,殊為惡道。今并刪除,不使穢亂簡牘焉。”[10]2807其實《珂雪詞》與《國朝名家詩余》的評語大多出自詞學名家,評點精妙,有很高的詞學理論價值。從上述批評來看,四庫館臣批判的是當代評點“標榜聲氣”的濃厚的宣傳色彩。吳承學先生《<四庫全書>與評點之學》一文認為四庫館臣對評點的批判是立場與判斷,而缺少學理分析,“《總目》所反映出來的立場, 代表了主流意識形態(tài)與官方文化反對時俗、流行大眾文化以及對于功利色彩太強的文化形式的鄙夷, 另一方面也表現(xiàn)出清人對于明代尤其是晚明文風與士風的蔑視”。[11]《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對宋人評點、經(jīng)典評點的態(tài)度要緩和得多,而批判主要指向明人評點尤其是當代評點,后者旨在宣傳的強烈功利性不會容于志趣高古、屑意流俗的鴻儒高士。

      因此,過度宣傳造成的效果將適得其反,不唯鴻儒高士,大眾文人亦難以接受,為此,評點還須遵循傳播的可信性原則??尚判允侵甘鼙妼鞑フ呦嘈?、認可的感覺和程度。在傳播過程中,傳播者愈是讓人覺得可信,人們也就愈容易按照他的信息意向發(fā)生變化。評者是獨特的傳播者,他介于作者與讀者之間,既需體察作者之意,又需指引讀者之接受,其稱頌語需取得兩方的信任。對宣傳性與可信性兩者度的把握造成評者的困境。

      明末清初,為友朋文集作評點幾成交游禮節(jié),一些文人不堪其苦,宣布絕筆不為評點。呂留良《客座私告》有“三畏九不能”,其四不能曰:“批評朋友著作。性不善諛而時尚所宗。未展卷幟先須料簡諛詞,又須揣合其意,如曰:‘惟公不好諛者’乃佳。其苦甚于夏畦……凡此三畏九不能,友朋間有知其大半者,有知共一二者,有全不知者,但一不知而觸焉,必因之得罪矣。故不敢不布。”[12]不為友朋著作評點被視為不友好的行為,故呂留良向友朋宣告不為評點的原因以免罪人。他認為評點在逾揚作者、作品的同時又需揣合作者之意,不至于令其看出有意的“諛詞”。評語的宣傳性與他“性不善諛”的本性不符,故難為評點。傅占衡不為評點亦是因難以把握“諂”與“直”的度,他作有《六戒》,有“戒批詩文”條,云:“汝妄批時賢詩古文,諂過取憎,直過取怨,曾不相勉學問。且以一帙當飲食,征逐甚無益也。且汝胸非水鑒,譬之堂下人乎,視聽過力,徒加聵聲。非汝任也。敬謝不敏為妥。”[13]傅占衡體會到為友朋作評點“諂過取憎,直過取怨”,于學問卻無益處。呂留良與傅占衡所言評點之難都指向作者。的確,當代評點根本目的是輔助作者傳播作品,即使是面向讀者的闡釋,背后也是為作者出力。

      評點實非易事,清代詞學評點大盛,可以推斷好的評點仍然占多數(shù),這種批評方式受到大眾的歡迎,亦達到很好的宣傳效果。李漁在邀請方文評點《閑情偶寄》的書信中,論述如何成就好的評點,書云:“閱詩評文,良非易事??吹贸?、批得當,即是棒喝作者處,不特涂鉛抹黛,飾混沌以蛾眉,代掩世人耳目已也。拙著中評語頗多,某最服膺老父臺之千金一字。蓋以點鐵手點睛,不必盡是真龍,抑或僥幸飛去,未可知也。況復(fù)古雅遒勁,真不愧當代詞宗。”[7]212好的評點集宣傳性、可信性與可讀性為一體。在傳播可信性原則的制約下,評點的宣傳功能必須符合作品的實際藝術(shù)水平,才能獲得作者與讀者的認可,推動作品的傳播。

      參考文獻

      [1] 金烺.綺霞詞[M].清刻本.

      [2] 金人望.瓜廬詞[M].清刻本.

      [3] 李漁.笠翁一家言詩詞集[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

      [4] 曹貞吉.珂雪詞[M].清刻本.

      [5] 徐如蕙.瑤草[A]//倚云樓集[M].清刻本.

      [6] 湘中草[A]//尤西堂全集[M].續(xù)修四庫全書影印本.

      [7] 李漁.笠翁一家言文集[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

      [8] 龔鼎孳.香嚴詞[M].清留松閣本.

      [9] 王士禛,鄒祗謨.倚聲初集[M].清順治十七年刻本.

      [10] 紀昀.四庫總目提要[M].北京:中華書局版,1997.

      [11] 吳承學.四庫全書與評點之學[J].文學評論,2007(1).

      相關(guān)期刊更多

      科學養(yǎng)生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nèi)

      黑龍江省衛(wèi)生廳

      大連交通大學學報

      統(tǒng)計源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遼寧省教育廳

      核農(nóng)學報

      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部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m| 国产精品一级av一区二区| 青青草视频在线播放观看| 性欧美丰满熟妇xxxx性久久久 | 日本少妇被黑人xxxxx| 亚洲一区sm无码| 蜜桃视频成年人在线观看| 丁香五月缴情在线| 亚洲精品92内射| 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丝袜人妻中文字幕首页| 秋霞在线视频| 国产欧美亚洲精品a| 777久久| 自拍视频在线观看国产| 午夜精品射精入后重之免费观看| 亚洲日本va午夜在线影院| 免费无码AⅤ片在线观看| 加勒比日韩视频在线观看 | 把女的下面扒开添视频| 亚洲日韩欧美国产高清αv| 精品中文字幕手机在线| 亚洲女优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国产激情久久久久影院老熟女| 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国产黄色三级三级三级看三级| 免费看美女被靠到爽的视频| 天堂√中文在线bt| 亚洲色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精品90在线视频| 无人高清电视剧在线观看| 国产免费AV片在线看| 亚洲专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国产在线无码不卡影视影院| 精品无码专区久久久水蜜桃 | 四虎影永久在线观看精品| av有码在线一区二区| 性色av一二三天美传媒| 永久免费无码av在线网站 | www插插插无码视频网站| 91亚洲夫妻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