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杜甫的四句詩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福壽螺 四聚乙醛 毒性試驗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6.013
福壽螺(Pomacea canalicuata)又名大瓶螺、蘋果螺等,原產(chǎn)于亞馬遜河流域的淡水食用螺。20世紀80年代引入我國,因盲目引進且管理不善,加之其耐逆性強、繁殖快,致使福壽螺擴散于各類淡水水域中。因福壽螺危害農作物,傳播“廣州管圓線蟲病”威脅人類健康,國家環(huán)保總局將福壽螺列入外來物種的“黑名單”。本實驗研究農藥四聚乙醛對殼高(H)為(15mm
1 材料及方法
1.1 實驗材料
將野外采集的福壽螺置于清水中暫養(yǎng)3天,期間不喂食,取其中殼高(H)為(15mm
1.2 實驗方法
取11只健康的中螺置于體積為3.25L的塑料盆中,加脫氯自來水1L,用透明膠粘在盆口,防止逃逸。在預實驗的基礎上,分別設置濃度為0/L,1.5/L,3.5/L,5/L,7/L,10/L,重復3次,實驗期間不喂食,不換水。每12小時測定其生長與存活情況,為防止污染,死亡福壽螺須及時移出水體。
福壽螺在四聚乙醛加入后,狀態(tài)特征的描述及統(tǒng)計方法為:①刺激上爬:上爬離開水面。上爬率=離開水面?zhèn)€數(shù)/實驗螺總數(shù)×100%;②抑制狀態(tài):厴緊閉并產(chǎn)生大量粘液或腹足在外,輕觸后腹足反應遲鈍。抑制率=每次檢查時處于抑制狀態(tài)的個數(shù)/試驗螺總數(shù)×100%;③死亡狀態(tài):含有農藥的溶液中處于漂浮狀態(tài)的螺放入清水中仍然處于漂浮狀態(tài),并且殼透明者;漂浮在液體表面,出現(xiàn)大量氣泡者;厴甲張開,錯位,肌肉上粘液脫落,觸碰無反應者;實驗結束后,將厴甲閉合的螺放入清水中,24h時無反應者。死亡率=每次檢查時累計死亡個數(shù)/試驗福壽螺總數(shù)×100%。
1.3 數(shù)據(jù)處理
每12小時觀察試驗組和對照組福壽螺的死亡數(shù),計算死亡百分率, 采用EXCEL對試驗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用直線內插法求出LC50,并計算安全濃度。
安全濃度=f×96hLC50
2 實驗結果描述
2.1 四聚乙醛對中螺的刺激效果
在低濃度的實驗組中,四聚乙醛對福壽螺刺激明顯,表現(xiàn)為不斷上爬,離開水面,或者直接漂浮在水面上活動,觸碰時反應迅速收縮下沉。如圖1所示,濃度在1.5mg/L時,48h時刺激率達到最高,隨著時間的推移,刺激效果也越來越弱。隨著濃度的升高,刺激效果迅速減弱,當四聚乙醛濃度達到5mg/L時,刺激率降為0?;顒恿恳苍絹碓缴?,相應表現(xiàn)出抑制效果。
圖1:福壽螺的上爬率
2.2 四聚乙醛對中螺的抑制效果
四聚乙醛對福壽螺的抑制效果表現(xiàn)在福壽螺厴甲閉合不活動沉于水底,或者螺厴收縮并且螺厴周圍產(chǎn)生大量粘液。如圖2所示,最低抑制率為18.2%,隨著時間的推移,抑制率緩慢上升,尤其在最低濃度1.5/L中表現(xiàn)明顯。四聚乙醛的濃度對福壽螺的影響明顯,濃度越高,處于抑制的福壽螺越多,當?shù)竭_7/L時,全部處于抑制狀態(tài),表現(xiàn)為厴甲周圍出現(xiàn)大量粘液將厴甲封閉,厴甲閉合無反應,厴甲收縮嚴重出現(xiàn)縮水或輕浮于水體表面。
圖2:福壽螺的抑制率
2.3 四聚乙醛對中螺的致死效果
四聚乙醛對福壽螺的致死效果明顯,如圖3,低濃度出現(xiàn)慢性中毒效應,死亡時間長,前24h都沒有出現(xiàn)死亡,福壽螺反應慢,當觸碰時,收縮遲鈍,并且長時間不再重新活動。48h后,在濃度為5mg/L以上開始出現(xiàn)大量死亡,福壽螺出現(xiàn)脫水漂浮死亡、中毒厴甲半開死亡、漂浮產(chǎn)生大量氣泡死亡、軟體部位嚴重脫水在盆底死亡、或者處于抑制狀態(tài)到實驗結束。
圖3:福壽螺的死亡率
2.4 安全濃度
將實驗數(shù)據(jù)用Excel處理,用直線內插法求得48小時、96小時半致死濃度分別為29.34mg/L和5.25mg/L。其中根據(jù)譚曉珍等研究方法,算出福壽螺的安全濃度為0.53mg/L。直線方程為y=0.1017x-0.0337,相關系數(shù)r=0.99。
3 分析與討論
化學農藥從外界環(huán)境進入生物體內要經(jīng)過吸取、積累、分布、生物轉換和排泄等一系列復雜的過程才能表現(xiàn)出毒殺效果。低濃度的四聚乙醛溶液不能抑制福壽螺,但會促其為了離開不良環(huán)境而上爬。隨著濃度的升高,上爬率成直線下降的趨勢,福壽螺會采取閉厴且停止活動,依靠自身儲存物質渡過逆境的生存方式。四聚乙醛在5mg/L時就可以達到50%以上的抑制率,當濃度達到7/L時,福壽螺厴甲完全處于閉合抑制狀態(tài),表明四聚乙醛對福壽螺有較好的抑制效果。
根據(jù)實驗結果可知,四聚乙醛是一種有效的殺螺化學物品,對福壽螺中螺在48小時、96小時半致死濃度分別為29.34mg/L和5.25mg/L。當然,在水溫25℃時,使用農藥效果顯著,因為這時福壽螺處于活躍狀態(tài),反之則會因為休眠狀態(tài)而使農藥效果大打折扣。另外,四聚乙醛對福壽螺中螺的安全濃度為0.53mg/L,在這個濃度下,對于無厴甲水生動物有較強的毒殺作用。所以在對農田福壽螺施用四聚乙醛類化學農藥時,應選擇合適的時間,減少農田儲水量,提高水田中的四聚乙醛濃度,也盡量避免其他水生動物的中毒而出現(xiàn)大量死亡。
參考文獻:
[1]趙本良,章家恩,代魏等.石灰氮對福壽螺的急性毒性效[J].生態(tài)學雜志,2011,30(6):1147-1152.
[2]王志高,譚濟才,劉軍等.空心蓮子草皂素毒殺福壽螺的試驗研究[J].上海農業(yè)學報,2011,27(1):80-83.
作者簡介:田盛秀,四川省水產(chǎn)學校,四川郫縣 611730
杜甫
遲日江山麗, 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 沙暖睡鴛鴦。
第一句:春日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溪水映日。
第二句:和煦的春風,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濃郁的芳香來展現(xiàn)明媚的大好春光。
第三句:春暖花開,泥融土濕,秋去春歸的燕子,正繁忙地飛來飛去,銜泥筑巢。
第四句:春日沖融,日麗沙暖,鴛鴦也要享受這春天的溫暖,在溪邊的沙洲上靜睡不動。
這首五言絕句,意境明麗悠遠,格調清新。全詩對仗工整,但又自然流暢,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麗工致,渾然無跡,是杜集中別具風神的篇章。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萬里橋。
海內風塵諸弟隔,天涯涕淚一身遙。
惟將遲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馬出郊時極目,不堪人事日蕭條。
【前言】
《野望》是唐代詩人杜甫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律詩。詩人出城野望,表面上一派清旖景色,潛藏在下面的卻是海內風塵。憂國傷時,想起諸弟們流離分散,自己孓然身在天涯,未來就更見艱危,表現(xiàn)出一種沉痛的感情。
【注釋】
⑴西山:在成都西,主峰雪嶺終年積雪。三城:指松(今四川松潘縣)、維(故城在今四川理縣西)、保(故城在理縣新保關西北)三州。城,一作“年”,一作“奇”。戍:防守。三城為蜀邊要鎮(zhèn),吐蕃時相侵犯,故駐軍守之。
⑵南浦:南郊外水邊地。清江:指錦江。萬里橋:在成都城南。蜀漢費祎訪問吳國,臨行時曾對諸葛亮說:“萬里之行,始于此橋?!边@兩句寫望。
⑶風塵:指安史之亂導致的連年戰(zhàn)火。諸弟:杜甫四弟:穎、觀、豐、占。只杜占隨他入蜀,其他三弟都散居各地。
⑷遲暮:這時杜甫年五十。供多病:交給多病之身了。供,付托。
⑸涓埃:滴水、微塵,指毫末之微。
⑹日:一作“自”。
【翻譯】
西山終年積雪,三城都有重兵駐防;南郊外的萬里橋,跨過泱泱的錦江。海內連年戰(zhàn)亂,幾個兄弟音訊阻隔;彼此天涯海角,只我一人好不凄愴?惟將遲暮的年光,交與多病的身軀;至今無點滴功德,報答賢明的圣皇。我獨自地騎馬郊游,常常極目遠望,世事一天天蕭條,真叫人不堪想象。
【賞析】
詩以“野望”為題 ,是詩人躍馬出郊時感傷時局、懷念諸弟的自我寫照。
首兩句寫野望時所見西山和錦江。西山主峰終年積雪,因此以“白雪”形容。三城,在當時駐軍嚴防吐蕃入侵,是蜀地要鎮(zhèn)。
中間四句是野望時觸發(fā)的有關國家和個人的感懷。三四句由戰(zhàn)亂推出懷念諸弟,自傷流落的情思。海內外處處烽火,諸弟流散,此時“一身遙”客西蜀,如在天之一涯。詩人懷念家國,不禁“涕淚”橫流。真情實感盡皆吐露不由人不感動。
五六句又由“ 天涯”“一身”引出殘年“多病”,“未”貢微力,無補“圣朝”的內愧。杜甫時年五十,因此說已入“遲暮”之年。他嘆息說:我只有將暮年付諸給“多病”之身,但“未有”絲毫貢獻,報答“圣朝”,是很感慚愧的。
杜甫雖流落西蜀,而報效李唐王朝之心,卻始終未改,足見他的愛國意識是很強烈的。中間四句,由于連用對偶爾將詩人的家國之憂,身世之感,特別是報效李唐王朝之心,藝術地得到有效概括。
七八句最后點出“野望”的方式和深沉的憂慮?!叭耸隆?,人世間的事。由于當時西山三城列兵防戍,蜀地百姓賦役負擔沉重,杜甫深為民不堪命而對世事產(chǎn)生“日” 轉“蕭條”的隱憂。這是結句用意所在。詩人從草堂“跨馬”,走“出”南“郊”,縱目四“望”?!?南浦清江萬里橋”是近望之景?!拔魃桨籽┤鞘?”,是遠望之景。他由“三城戍”引出成亂的感嘆,由“萬里橋”興起出蜀之意。這是中間四句有關家國和個人憂念產(chǎn)生的原因。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一、背景分析:
“旅夜書懷”顧名思義就是旅途中夜里寫下的抒發(fā)自己情感的詩。唐代宗廣德二年(764年)春天,杜甫攜家人再次回到成都,給嚴武做節(jié)度參謀,生活暫時安定下來。但不料第二年四月嚴武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離開成都草堂,乘舟東下,在岷江、長江一帶飄泊,這首詩是杜甫乘舟行經(jīng)渝洲、忠州時寫下的。當時的杜甫已53歲,且常年有病,國家時局不穩(wěn),自己生活沒有著落,又行無定蹤,因此一路上他心情十分沉重,這首詩集中表現(xiàn)了他的這種心情。
二、誦讀提示:
應該用怎樣的語調來讀這首詩?先看一遍,整體感知后,讓學生指出?!徛⒌统恋?/p>
分析原因:“旅夜”書“懷”,有感而生。乎?否!從哪里可以看出?讓學生再細作分析。
這首詩是感嘆身世之作。前一層寫旅夜風景,其實是寓情于景,為下文抒懷作鋪墊,應當讀得緩慢一些。后一層直抒胸臆,飄泊四方,居無定所,要讀出壓抑感。
三、詩歌內容分析:
1、開頭四句寫了怎樣的景?如何來描寫的詩人的旅夜處境和感受?
寫“旅夜”;岸上有細草微風,江上只有一葉孤舟,依岸而宿,就舟而居,遙望原野,遠處天與地似乎相接了,天邊的星宿也仿佛下垂得接近地面。大江之中,江水浩浩蕩蕩東流,一輪明月映照在江水中,隨著江水的流動而浮蕩著。岸上星垂,舟前月涌,用“星垂”來描寫原野的廣闊,用“月涌”來形容大江的東流,形象而細致地描繪了江上的夜景。唯有在廣闊的原野上才可感到“星垂”;唯其“星垂”,才能見出原野的廣闊。而大江中有“月涌”,才能反映出江水的流動;也只因江水的流動,才能感到“月涌”?!靶谴埂?、“月涌”是以細膩稱闊大的手法,首四句塑造了一個宏闊非凡寧靜孤寂的江邊夜境。
2、后四句書怎樣的“懷”?
“名豈文章著”,聲名不因政治抱負而顯著,反因文章而顯著,這本非自己的矢志,故說“豈”,這就流露出因政治理想不得實現(xiàn)的憤慨。說“官應老病休”,詩人辭去官職,并非因老而多病,什么原因,詩人沒有直接說出。說“應”當,本是不應當,正顯出老詩人悲憤的心情。
面對遼闊寂寥的原野,想起自己的痛苦遭遇,深感自己漂泊無依,在這靜夜孤舟的境界中,自己恰如是天地間無所依存的一只沙鷗。以沙鷗自況,乃自傷飄泊之意。這跟他剛離成都時寫的“萬事已黃發(fā),殘生隨白鷗”(《去蜀》)語意相同。以形象比喻作結,鮮明深刻地傳達了詩人深沉的感慨。天地雖大,卻無自己安身之處,景色遼闊,卻反襯出詩人孤寂而悲憤的心境?!耙簧锄t”照應“獨夜舟”,對比鮮明,比喻貼切。
3、藝術特色。A、寓情于景B、直抒胸臆。
全詩風格沉郁、感情激越,形象鮮明、境界宏闊,表現(xiàn)出詩人“老來漸于詩律細”的藝術成就。
三、名句賞析:“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p>
這兩句寫景的詩句,歷來為人們所稱道。無垠的星空,平曠的原野,浩渺的月光,奔流的江水,看上去是那樣的雄渾闊大,讓人心曠神怡,難怪有人認為這兩句詩是“開襟闊遠”(浦起龍《讀杜心解》),甚至有人認為是寫出了作者“喜”的感情(見《唐詩論文集•杜甫五律例解》)。其實只要聯(lián)系本詩寫作背景和全詩的意境不難看出,這兩句詩是在以樂景寫哀情,作者正是以自然的遼闊無邊反襯一葉可憐小舟的孤單與渺小,面對茫茫的宇宙,想想坎坷的過去,望望無光的未來,何處才是自己的歸程,怎不悲從中來?
四、練習提升.
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準確的一項是()
A.前兩聯(lián)對仗工整,由遠及近,由下及上,描繪了一幅旅夜孤舟夜泊江上廣闊立體的月夜畫面。
B.此詩寫了遼闊的平野,浩蕩的大江,燦爛的星月。景的雄渾闊大襯出了詩人的孤苦憐仃。
C.后兩聯(lián)含蓄地寫出詩人的不幸與當時的處境,吐露出詩人不得志的牢騷與失意悲涼之情。
D.尾聯(lián),詩人用設問的方式引出自己的處境:像天地間的一只沙鷗,四處漂泊。
(答案A.應是“由近及遠,由上及下”。首聯(lián)與頷聯(lián)之間是由近及遠。頷聯(lián)的上聯(lián)與下聯(lián)之間是由上及下。)
五、對比拓展
對比賞析:杜甫的《旅夜書懷》和李白的《渡荊門送別》
渡荊門送別旅夜書懷
李白杜甫
渡遠荊門外,細草微風岸,
來從楚國游。危檣獨夜舟。
山隨平野盡,星垂平野闊,
江入大荒流。月涌大江流。
月下飛天鏡,名豈文章著?
云生結海樓。官應老病休。
仍憐故鄉(xiāng)水,飄飄何所以,
萬里送行舟。天地一沙鷗。
這兩首詩的共同點有哪些?
(1)都在長江上而下,只不過李白是在出蜀之后,于湖北省宜都縣西北作的這首詩。杜甫是在今重慶市忠縣至云陽縣途中作的這首詩;(2)都為五律,不僅韻律相同,而且在短短的僅四十余字的一首詩里,相同的詞字竟有“平野”、“江”、“月”、“流”;(3)這兩首詩的氣象都十分開闊,藝術表現(xiàn)手法較為自然。兩詩的前后結構渾然一體,一氣呵成。由近展遠,由狹而闊,大江,大地,星月,繁復的立體空間景象,映入胸懷。兩詩的結句雖以“低調”和“收束”而止,但仍展現(xiàn)出遼遠時空,令人作無窮無盡的遐想。
這兩首詩的不同點在哪里?
(1)李白寫《渡荊門送別》是青年時代,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出蜀游歷時而作。《旅夜書懷》是杜甫晚年,即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杜甫辭去了幕僚的職務,帶家眷離開成都,經(jīng)渝州(今重慶)乘船到云陽縣云安鎮(zhèn)途中而作。兩詩相差的年代剛好40年;(2)心境不一樣,李白第一次走出蜀地的大山,天地開闊,,神蕩胸襟,豁然開朗,興奮喜悅之情,言于溢表。舉目從沒有看到的茫茫大江,山在大江和藍天之間,成了渺渺的一線。李白的詩里,只有對壯闊山河的感嘆和思鄉(xiāng)的情懷,而沒有人生風雨歷程的傷愁。杜甫的心境和李白大不一樣,蹇途人生,時運不濟,顛沛流離,窮困纏身。恰又
(一)廚師詩人
唐朝有位十分高明的廚師,喜歡用名人的詩句做菜名。每當他燒好一個菜,都要配上一句名詩,天長日久,遠近聞名,大家都稱他為“詩廚”。
一天,有個人想捉弄他,給他兩個雞蛋,讓他辦成一桌酒席,而且每道菜要引用一句當代名人的詩句,湊成一首詩。詩廚欣然同意。一會兒,酒席開辦了。四個菜:第一個是兩個蒸蛋黃;第二個在青菜葉片上鋪著一排小塊蛋白;第三個是一盤清炒蛋白花;第四個是清湯一碗,內加調味品,湯上浮著四個半拉的蛋殼。每個菜上都有一句詩,加起來正是當時名人的詩。那人一見,驚訝得目瞪口呆。他知道這四句詩出自當朝大詩人杜甫筆下,是杜詩《絕句四首》中的一首。
詩廚究竟引用了杜甫哪一首絕句呢?你猜得出嗎?
(二)古詩園一日游
一天,快樂小子來到了著名的古詩園,發(fā)現(xiàn)有不少好玩的景點?,F(xiàn)在,請你隨他一同去長長見識吧!
1.鮮花區(qū)
你能找出園區(qū)內都有哪些“花”嗎?
(1)墻角數(shù)枝( ),凌寒獨自開;
(2)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村;
(3)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開;
(4)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始盛開;
(5)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 )出墻來;
(6)小( )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2.動物區(qū)
請說出園區(qū)放養(yǎng)的各種“動物”。
(1)春去花還在,人來( )不驚;
(2)江上往來人,但愛()美;
(3)兩岸( )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4)牧童騎(),歌聲振林樾。
3.色彩區(qū)
你能找出園區(qū)內所有的“色彩”嗎?
(1)日照香爐生( )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2)( )陰不減來時路,添得( )鸝四五聲;
(3)江( )鳥逾
( ),山( )花欲燃;
(4)( )毛?。?)水,( )掌撥清波。
4.植物區(qū)
請?zhí)钌现参锏拿Q。
(1)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 )滿皇都;
(2)停車坐愛( )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3)( )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4)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少一人。
參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