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感動中國歌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從備課入手,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
教師應當牢固地樹立德育意識,以教材為內容,以課堂為陣地,認真鉆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課都能有德育的側重點。
如:《我們多么幸?!?、《看龍船、《咱們從小講禮貌》,《小烏鴉愛媽媽》等歌曲,這些教材豐富的德育內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師在備課時去挖掘、發(fā)現(xiàn)和理解。如:歌曲《看龍船》表現(xiàn)了端午節(jié)熱烈緊張的賽龍舟場面和興奮激動的心情。在學唱時,除了讓學生了解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外,還應聯(lián)系祖國美好的今天,引導學生分析歌詞,理解“屈原爺爺看見了也會笑得胡子翹”的深刻含義。
音樂教材中,不少作品具有濃厚的時代信息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它對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可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而這種“引導”需要教師去正面進行教育,就像列寧所說的“這種意識只能從外面灌進去”。所以,音樂教師就應該充分利用音樂作品的思想情感教育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如:四年級音樂課本中,教唱歌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時,可把介紹作者(聶耳)的生平,時代背景作為一個教學引子,講述聶耳在何時何地何種情況何種原因促進他創(chuàng)作《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并激勵自己勇敢戰(zhàn)斗的。還可以借助影片資料讓學生觀看《風云兒女》,使學生感到歌曲中的音樂形象。這時候學生學唱歌曲的旋律,領悟歌曲的內容就會有一種“滋味”在心頭,而這種“滋味”就是思想品德教育所達到的目的。
二、寓演唱之中,喚起學生的德育情感
歌曲教學是音樂教學中的一項主要內容,是音樂教育中感受、體驗審美情感最直接的手段,也是對學生滲透德育的重要陣地,歌曲是以其鮮明的節(jié)奏、優(yōu)美的旋律、豐富的和聲,明了的歌詞內容來表情達意的,它能直接觸動學生的情感中樞,對學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觀念的感召和影響是很大的。歌曲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在唱中提高演唱水平,掌握一定的演唱技能,還要讓他們在唱中認識人生、認識真善美。在課堂教學中把握好歌曲的思想性和藝術性,讓學生的思想在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所塑造的藝術形象,潛移默化的得到提高。如在教唱《長江之歌》時,不僅僅只是把音符唱對、該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歷史意義及現(xiàn)代意義,其實可以先通過電化教學讓學生觀看關于長江的電視系列片,使學生了解長江、黃河被視為我們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她孕育了英雄兒女,是我們民族的象征。接著指導學生朗誦歌詞,理解歌詞蘊意,而后再讓學生邊看歌曲的錄像邊欣賞歌曲,引導學生感受作品,使學生對音樂的理解,由對長江奔騰萬里、浩浩蕩蕩、洶涌澎湃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解認識,學生就會由此自然地懷著由衷地熱愛之情來演唱。
三、溶欣賞之中,激起孩子的思想共鳴
音樂欣賞是以具體的音樂作品為對象,通過聆聽的方式及其它借助多媒體等手段來領悟音樂的真諦,從而得到精神愉悅的一種審美活動。一切好的有價值的音樂作品,都是作曲家對現(xiàn)實生活的充分感受和深深思考的產物,里面凝聚著人類優(yōu)秀的思想、智慧和高尚的道德感情。正如文學家列夫·托爾斯泰所說:“藝術是感情的傳遞”。音樂正是具有情感的藝術。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挖掘和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使傳遞來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和想象,讓他們在體驗音樂情感的同時,也感觸到作曲家偉大的心靈、深刻的思想,使學生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受到音樂形象的感染和熏陶,在情操、品格和心靈上受到有益的影響。
如:在欣賞組歌《不怕遠征難》選曲——四渡赤水出奇兵時,結合路線圖和講述故事,觀看有關的影片,展現(xiàn)的每一幕。使學生仿佛置身于那皚皚雪山和大渡驚濤之中,看見了戰(zhàn)士威武的英姿,婁山關的風采,感受到了“水似銀”的艱辛,過草地的險惡和到“吳起鎮(zhèn)”的喜悅。那英勇頑強、奮不顧身的革命精神,將會不知不覺地在學生的心靈中產生強烈的反響。
在讓學生進行作品欣賞的時候,還要抓住“作品的介紹、作品的評點”這兩大契機,對學生進行德育溶入。
如:在欣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時候,首先,對學生介紹國歌創(chuàng)作的歷史背景,讓學生了解祖國的國情;其次,作品的點評要讓學生了解這首歌具有雄偉、莊嚴、氣勢磅礴的音響特點。從欣賞中體會中華民族具有大無畏的戰(zhàn)斗精神風貌,教育學生要熱愛自己的祖國!
四、融教學之中,樹起榜樣的示范作用
【關 鍵 詞】以情感人 音樂審美 榜樣 行為規(guī)范
【中圖分類號】G41
當音樂還在空氣中縈繞,突然我的眼神凝聚在一個學生的眼睛里閃爍著的淚花上,它是那么晶瑩剔透,透過淚花讓我仿佛看到了一幅感人的畫面:在歌曲《承諾》的歌聲的感召下,我們不拋棄、不放棄,一起奮力挪開那一塊塊因地震而塌下的磚頭......
這是一堂以賑災歌曲為主題的音樂課上令我銘記于心的一幕,也讓作為音樂教師的我不斷地在思考,這滴淚水也許在別人看來覺得很平常,但在我內心卻覺得彌足珍貴,這是久違了的感動,是真誠的情感碰撞,美好的心靈洗禮。此時此刻,歌聲是一條紐帶,把一顆顆心連在一起。無需更多的語言,也不用去過多談論音樂的知識和技能。過去當我們把重點都放在想方設法如何提高學生的音樂知識技能上時,往往忽視了對學生的品德的培育,沒有意識到它的重要性。首先,我們的職業(yè)是教師,應以育人為本,其次作為音樂教師,在教學中讓學生通過學習音樂,在潛移默化中培育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要充分重視教育的作用,就是說使人們學會做人,實現(xiàn)個人全面發(fā)展的作用?!报D―《學習――內在的財富》。一個全面發(fā)展的人,既應該掌握豐富的知識,又應該具備發(fā)展的能力和高尚的品德。這也是教學的三維目標。歷來的教育都把“傳道”放在培育人才的首位,即所謂德育,表明了培育品德的重大意義。而音樂是人類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之一,是情感的藝術,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認為:“感情的純潔是形成高尚道德的基礎,而這種感情正是音樂和歌曲培養(yǎng)出來的”,音樂教育更為培育人的品德發(fā)揮著獨特的功能和作用。培育品德應貫穿和滲透于整個音樂課程教學中,并為學校的德育教育發(fā)揮音樂特有的作用。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是以愛國主義教育展開的,還包括愛家鄉(xiāng)、愛勞動、愛科學,尊敬師長、互助友愛等。同時,音樂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在進行音樂審美教育時,要寓德育于美育之中,陶冶學生的情操和道德修養(yǎng)。
一、在音樂課程教學中應以情感人,引發(fā)共鳴。當學生發(fā)自內心的感動而留淚,是因為引起了共鳴的一種表現(xiàn)。然而有一種現(xiàn)象,有的人總把培育品德當作“政治任務”,加以漠視,生硬說教,顯得蒼白無力,無法使學生產生共鳴,根本無法真正達到培育品德的作用。當我們?yōu)槟承W生在升旗儀式上遲到感到失望,在唱國歌時那疏散無力的聲音感到無奈時,我們是否應該反思一下我們的教學呢。我認為,關鍵在于我們能否堅持把德育貫穿于教學中,找到學生內心的共鳴,感動他們,并持之以恒。如:讓學生目睹那雙因地震被壓在廢墟下仍緊握著筆的拳頭;那些為給災區(qū)獻血而排成長龍的隊伍;寫著“小伙伴們,挺??!”的橫幅以及在廢墟下的孩子們齊聲高唱《國歌》、《團結就是力量》的事跡,此時此刻,他們不會無動于衷。讓學生充分感受殘疾人運動員金晶的愛國之心及頑強的意志品質;北京奧運會升旗儀式那一刻國歌響徹鳥巢時的震撼;奧運健兒奮力拼博的精神,以此激勵他們的愛
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讓愛國主義情懷和美好的音符在他們的一生中留下深深的印記。
二、充分發(fā)揮音樂的審美作用。音樂是一門特殊的聽覺藝術,它以樂曲的旋律美,歌詞的語言美,音響的意境美,表現(xiàn)的體態(tài)美,演唱的情感美,來陶冶情操和凈化人的心靈,美化人的行為。要讓學生從中去發(fā)現(xiàn)美,認識美,體驗美,進而創(chuàng)造美,發(fā)展美。在音樂欣賞教學中通過對古今中外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的欣賞,提高音樂審美能力,培養(yǎng)高尚情操。特別是對我國民族音樂的欣賞,使學生熱愛民族音樂文化,繼承我們優(yōu)秀的傳統(tǒng)美德。對于學生喜愛的流行歌曲,要引導學生選擇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也可以在課堂教學中把民族音樂與流行音樂結合的好作品介紹給學生,如周杰倫的中國風的歌曲《千里之外》、《青花瓷》等。另外在弘揚我們民族音樂的基礎上,也要讓學生了解世界上其它地區(qū)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如把古典交響樂與現(xiàn)代電子合成技術很好結合的雅尼的音樂,他的音樂中洋溢著浪漫的詩意和積極向上的精神。在教學中保持開放的姿態(tài),通過音樂為學生打開另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課內外相結合,讓學生充分感受各種音樂的魅力,并在音樂教學實踐中,養(yǎng)成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讓音樂更生活化,提高學習的興趣,令學生獲得愉悅的審美體驗。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而具備良好的音樂修養(yǎng)。
三、發(fā)揮榜樣的力量。榜樣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大家都熟悉的歌手韓紅,不僅用歌聲打動我們,還資助收養(yǎng)了不少孤兒,她演唱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評選活動的主題曲《感動中國》,讓我們發(fā)自內心地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輝。還有在今年的雪災和地震這些殘酷的自然災害面前,很多明星如劉歡、成龍、劉德華等踴躍捐款,并深情演繹了《愛的奉獻》、《生死不離》、《承諾》等歌曲,用行動表現(xiàn)出了應有的社會責任感和作為明星的號召力。作為老師,要挖掘他們的閃光點,感染學生,引導學生學習他們積極向上的精神。在現(xiàn)在這個物欲與權欲充斥的社會里,我們需要榜樣,尤其是正處于成長階段的學生們。通過榜樣的力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去努力實現(xiàn)幸福的人生。在學校里教師也會成為學生模仿的對象,所以我們教師自身言行舉止要得體,嚴于律己、愛校愛生,具有愛心、責任心,努力成為學生的榜樣。使學生在教師身上受到潛移默化的良好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