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三年級語文教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教學目標
1.?能說出草地的變化情況及變化的原因。
2.?能自己觀察動物,植物或某一場景的變化情況和同學交流。
二、教學重點
體會“我”觀察的細致。
三、教學難點
通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培養(yǎng)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感受大自然帶給我們的快樂。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觀察記錄單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花的圖片。
師提問:
(1)
這些話漂亮嗎?認為它漂亮的孩子請舉手?
(2)
你認為第幾幅最漂亮,說說它哪里漂亮?
(3)那你能用一個詞語來形容一下它們嗎?
師:老師今天也帶來了一些詞語形容它們,咱們來一起讀一讀,好嗎?(學生齊讀)
小結:我們的生活中,還有一種花,它雖然不起眼,卻會變魔術,一會兒變成綠色,一會兒變成金色,你們知道它是誰嗎?
就是因為它,讓我們的草地穿上了一件神奇的衣服,增添了無限的美,今天就讓我們繼續(xù)學習《金色的草地》。
2.
板書課題《金色的草地》
(二)
講授新課:
1.齊讀詞語。
小結:看來同學們已經(jīng)完全掌握了這些生詞,那么就讓我們帶上他們一起走進這片金色的草地。
2.學習課文內容。
(1)出示自讀提示:草地為什么是金色的?
(2)學生個別回答。
(3)出示PPT:草地上長滿了蒲公英,當蒲公英盛.......這片.......變成金色的了。
(4)小結:噢!原來這里盛開著蒲公英!蒲公英讓這片草地變成金色的了。這就說明了蒲公英很多!
(5)你從這句話的那個詞語中看出蒲公英很多???——“長滿了”(引導學生通過抓重點詞語來理解句子的意思,是學習語文很好的方法。)
(6)請同學們再讀課文(齊讀)。
(7)出示朗讀提示:那么這片草地給作者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除了金色的以外,在作者心目中它還是一片怎樣的草地?
小結:同學們都讀的非常投入,相信答案已經(jīng)在你們的大腦里了。那么在作者的心目中這是一片怎樣的草地呢?
生:“可愛,有趣的”。
師:草地的可愛,有趣是通過哪些場景變現(xiàn)出來的?
生:①兄弟倆草地玩耍的情景。
②蒲公英盛開的金色的草地的場景。
3.學習“第一個場景”——兄弟倆草地上玩耍
(1)誰來給我們讀一讀?(想一想,我們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呢?)(用歡快的語氣朗讀)
(2)全班齊讀,這種歡快我們也要感受一下,對嗎?
(3)你感受到了什么?(蒲公英帶給我們不少快樂,這是一片充滿快樂的草地。)
4.學習第二個場景——出示第三段內容
師:可是,有一天,作者發(fā)現(xiàn)了一個秘密(草地會變色),?多么神奇??!會變色!你們想不想知道這是為什么嗎?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學習
第二個場景——蒲公英讓草地變成金色的草地。
(1)女生讀一讀(興奮地讀)
(2)仔細觀察這一段,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時間順序
(3)請大家拿出筆畫出表示時間的詞語,誰來說一說?
(4)出示問題:不同的時間草地是怎么變色的?(用波浪線畫出來)
“很早”的時候草地是什么顏色的?——綠色?“中午”的時候草地是什么顏色的?——金色?“傍晚”的時候草地是什么顏色的?——綠色
(5)師:為什么草地會變金色?很早—綠色,中午—金色,傍晚—綠色的?
(6)出示花開合的圖片?。
小結:原來蒲公英的花瓣就像我們的手掌,可以張開,合上?;ǘ鋸堥_時,花瓣是金色的,草地是金色的,花朵合攏時,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變成綠色的了。
(7)老師示范:用動作來展示,邊做動作邊讀:合攏張開合攏
(8)讓我們一起來帶上動作讀一讀這幾句話好嗎?(師生共做動作。)
(9)那么這些是作者怎么發(fā)現(xiàn)的?(生:仔細觀察來的)
師: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我們如何來觀察呢?
(10)出示問題:同學們你們喜歡這片草地嗎?那作者喜歡嗎?你在文中哪句話知道作者也很喜歡呢?
多么可愛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ǚ磸妥x三遍)
師:通過反復朗讀,你讀出了什么?
生:讀出了作者對金色的草地的喜愛與贊美之情。
師:作者到底有多喜愛呢?
生:從那時起,蒲公英成了我們最喜愛的一種花,它和我們一起睡覺,一起起床。
師:讀完課文受到了什么啟示?——多觀察,多思考
5.拓展
同學們,你們還知道那些植物也是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著的。
6.作業(yè):
仔細觀察一種事物或一處景物,按照“觀察記錄單”的要求認真填寫觀察結果。
7.結束語:
同學們,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
板書:
金色的草地
可愛↗很早—綠色—合攏
教學目標:
1、認識“父、鸚”等4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啦”,會寫“搭、親”等13個字,會寫“母親、外祖父”等11個詞語。
2、通過描寫翠鳥的語句,了解“我”對翠鳥的外形、動作所做的觀察,感受“我”觀察的細致,初步體會留心觀察的好處。
3、感受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美妙境界,培養(yǎng)學生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點:
1、學習本課生字詞。
2、了解“我”對翠鳥的外形、動作所作的觀察。
教學難點:
感受“我”觀察的細致,初步體會留心觀察的好處。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前談話:同學們,今天上課與以往有什么不同?
(你們真是善于觀察的孩子。今天我們來到這里,就要把自己最好的狀態(tài)展示給老師們看,有沒有信心?請你們以最端正的坐姿告訴老師。)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課件展示一組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圖片,學生欣賞。你們看到了什么?
師:圖片中人與動物友好相處的畫面感染著我們。今天老師給大家介紹一個新朋友,它是一只鳥,不僅漂亮而且有靈性,因為它會“搭船”。
2、
板書課題,指導書寫“搭”齊讀課題。
3、
質疑課題: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學習字詞句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老師注意糾正讀書姿勢)
師:同學們讀得可真認真,生字寶寶被大家的讀書聲吸引,從課文中跳出來想和我們交朋友呢?請大家給它們打個招呼吧。
2、
課件出示生字詞。?搭船?母親?外祖父?沙啦?響?羽毛?翠綠?靜悄悄?鸚鵡?哦?長嘴?捕魚?吞下去
(1)
指名讀,老師注意正音。
(2)
小老師帶讀。
(3)
同位互讀。
(4)開火車讀。
(5)齊讀。
(6)語境中識字。
()()學舌?教室里靜()()?一個巴掌拍不()
一口吃掉天(打一字)?指導朗讀。
3、課件出示難讀的句子。
1、船夫披著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搖著櫓。
2、它的羽毛是翠綠的,翅膀帶著一些藍色,比鸚鵡還漂亮。
3、它什么時候飛來的呢?它靜悄悄地停在船頭不知有多久了。?自由讀,指名讀,師注意指導朗讀。齊讀。
三、再讀課文,感受翠鳥的美麗。
1、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思考:這是一只什么鳥?你從哪里知道的?
師:母親告訴我的,所以平時不懂的就要多問問,因為生活處處皆學問。
2、快速默讀課文,劃出描寫翠鳥外形的語句。
3、指名讀第二自然段,完成填空:這是一只()的翠鳥。課文中是怎么說的?
4、出示:多么美麗?。≈笇Ю首x。
5、從哪看出翠鳥的美麗?
出示:它的羽毛是翠綠的,翅膀帶著一些藍色,比鸚鵡還漂亮。它還有一張紅色的長嘴。
除了從顏色鮮艷寫出了翠鳥的美麗,還從哪看出它的美?和鸚鵡比較。出示翠鳥和鸚鵡圖片,進行比較。讀好句子“比鸚鵡還漂亮”(和同類事物比較也可以表現(xiàn)翠鳥的美。)
練讀,指名讀,齊讀。
6、出示
多么()??!它的羽毛是()的,翅膀帶著一些(),比()還漂亮。它還有一張()的長嘴。
學生讀,邊讀邊想象,進一步感受翠鳥的美。
四、寫字
1、出示“羽”、“翠”。
2、觀察這兩個字,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師范寫。
4、學生描紅并書寫。
5、評價。
五、小結
1、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
2、出示兒歌:
雨中船頭來個伴,
一只翠鳥來搭船。
紅嘴綠毛真好看,
它的樣子我喜歡。
同學們,正是由于作者的留心觀察,我們才看到這么美麗的翠鳥,所以在生活中,我們不僅要有一雙會觀察的眼睛,更要有一顆愛大自然的心靈,這樣我們的世界才更美好。
六、作業(yè)
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種動物,認真地觀察它的外形,然后寫下來。
板書設計:
15?搭船的鳥
羽毛?????????????外形
翅膀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憑借生動形象的語言文字,感知海底是個景色奇異、物產(chǎn)豐富的世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對海底世界的喜愛之情,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
2、繼續(xù)鞏固理解本課詞語,學會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的句式說話寫話。
3、在品讀文字中,繼續(xù)鞏固總分的構段方法,初步學習圍繞中心句概述自然段主要內容。學習打比方、作比較、列數(shù)字等寫作手法的使用,初步感悟說明文的表達方法。
二、教學重點:
通過對文本的品讀感悟海底世界是個景色奇異、物產(chǎn)豐富的世界。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
三、教學難點:
結合自己的想象,從具體語言文字中感悟海底世界奇異的景色和豐富的物產(chǎn)。
四、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制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要求讀通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五·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導入新課
引入:同學們,上節(jié)課你們在海底第一站的旅行愉快嗎?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跟隨作者去探索奇妙的海底世界吧!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和這些小動物們成為好朋友吧!(齊讀詞語)
1.課件出示詞語。
竊竊私語?警報?肌肉?章魚?細胞?海藻?長達?儲量?金屬?危險
攻擊?迅速?后退
2.質疑:通過上一節(jié)課的學習,你知道大海深處是什么樣的嗎?課文中哪句話概括了海底世界的特點?
3.出示中心句齊讀: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chǎn)豐富的世界。
4.導入:這節(jié)課,我們就去海底參觀一番??纯醋髡邚哪男┓矫婷鑼懥撕5椎摹熬吧娈?、物產(chǎn)豐富”,現(xiàn)在我們就一起到海底世界探險吧。
【設計意圖】:從復習詞語入手,回顧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又創(chuàng)設了潛海觀光的生活情境,不但扎實,而且有趣。
(二)、抓住聲音,“說”出趣味
1.自由讀第2、3自然段,說說你覺得哪些地方特別奇異、有趣。
2.感受反差,初識海底的寧靜、黑暗。
(1)出示海面波濤澎湃的圖片,引導學生說一說可以用哪些詞語形容海面?(波濤洶涌、波浪滔天、驚濤駭浪……)
(2)指名回答:當海面上波濤洶涌的時候,海底又是怎樣的呢?
(3)引導學生抓住“水越深光線越暗”“五百米以下就全黑了”來了解海底的特點。
(4)重點品讀:“在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卻有許多光點像閃爍的星星,那是有發(fā)光器官的深水魚在游動?!币龑W生體會比喻句的生動。(把有發(fā)光器官的深水魚比喻成閃爍的星星,這些深水魚為海底增加了幾分奇異與神秘,襯托出海底世界的奇妙。)
(5)出示視頻,欣賞黑暗的海底中有發(fā)光器官的深水魚在游動。
3.出示句子讀一讀:海底是否沒有一點兒聲音呢?不是的。相機指導學生了解設問句:像這種自問自答的句子就是設問句。
4.過渡:那海底都有什么聲音呢?戴上特制的水中聽音器,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你聽到了哪些有趣的聲音?
5.課件出示句子,指導朗讀。
有的像蜜蜂一樣嗡嗡,有的像小鳥一樣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樣汪汪,有的還好像在打鼾……它們吃東西的時候發(fā)出一種聲音,行進的時候發(fā)出另一種聲音,遇到危險還會發(fā)出警報。
6.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這個句子中的省略號,理解這個省略號是說明海底還有很多其他的聲音。
7.思維訓練:指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用以下句式想象說話。?“你用水中聽音器一聽,就能聽見各種聲音: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小結:多么有趣的情景!無數(shù)的動物在海底小聲交流著,真夠神奇的!
9.指導朗讀第3自然段。
10.指名讀,師生合作讀,齊讀。
【設計意圖】:在體會海底世界也不是沒有一點兒聲音時,教師抓住擬聲詞和比喻句,引導學生精讀感悟,讓學生體會到了海底動物發(fā)出的聲音多種多樣,感受在“寧靜”的海底世界中有動物在竊竊私語的神秘有趣。更重要的是,扎實地落實了語言訓練。
(三)、圍繞活動,“讀”出趣味
1.過渡:海底動物發(fā)出的聲音奇妙無比!那么它們又是怎樣活動的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的第4自然段,找出你最喜歡的動物的活動方式讀讀,然后告訴大家。
2.指名說,邊說邊在課件上出示:
(1)“海參靠肌肉伸縮爬行,每小時只能前進四米?!?/p>
①海參是怎樣活動的?(靠肌肉伸縮爬行)通過做動作幫助學生理解“伸縮”。你見過什么動物也是這樣前進的?(毛毛蟲等)
②它們的活動有什么特點呢?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速度很慢,每小時只能前進四米。)
③誰能通過朗讀把海參活動的慢表現(xiàn)出來?
(2)“有一種魚身體像梭子,每小時能游幾十千米,攻擊其他動物的時候,比普通的火車還快。”
①你從哪里看出了身體像梭子的魚的活動特點?(從“每小時能游幾十千米”“比普通的火車還快”可以看出梭子魚的運動速度快。)
②同樣一小時的時間,身體像梭子的魚能游幾十千米,而海參只能前進四米,這梭子魚的速度可是海參的多少倍啊!你能通過朗讀把身體像梭子的魚的快表現(xiàn)出來嗎?
(3)
“烏賊和章魚能突然向前方噴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p>
①觀看烏賊和章魚活動的視頻,了解它們的活動特點。你知道還有哪些動物也是這樣活動的嗎?(蝦)
②烏賊和章魚多可愛呀!你能讀好這個句子嗎?
(4)
“還有些貝類自己不動,卻能巴在輪船底下做免費的長途旅行?!?/p>
①“巴”是什么意思呢?你能換個詞理解嗎?(貼)
②這些貝類可真悠閑哪,自己不動,輪船航行到哪兒,它們就旅行到哪兒。誰愿意來讀?
3.這個自然段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海里的動物,各有各的活動方法。)?4.指學生朗讀第4自然段。
【設計意圖】:在了解海底動物的活動方式時,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來感受,通過圖片、視頻深化直觀感受,借助朗讀加深理解,讀出趣味。同時,了解本段的構段特點,體會作者是如何圍繞中心句來具體展開介紹的。
(四)、對比差異,討論“趣”味
1.過渡:在遼闊的海洋里,除了生活著形形的動物之外,還有種類繁多、形態(tài)萬千的海洋植物。
2.自由讀一讀第5自然段,思考交流:海底植物的差異大都體現(xiàn)在哪里?相機引導學生抓住“多種多樣”“最小的”“最大的”來體會海底植物色彩的多種多樣,形態(tài)各不相同。
3.海底的植物是什么顏色的?還可能有哪些顏色?
4.引讀:是呀,這么多的顏色,真是五彩繽紛。這樣有趣的海底植物,你能通過朗讀把這種奇異的景象展現(xiàn)出來嗎?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自學,抓住關鍵詞語體會海底植物差異大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五)、抓住豐富,了解礦物
1.過渡:海底的動物真多,海底的植物也很多,那海底的礦產(chǎn)呢?
2.你從哪個詞體會到海底的礦產(chǎn)多呢?(豐富)
3.指導朗讀第6自然段。
【設計意圖】:此部分引導學生抓住“豐富”一詞體會海底礦產(chǎn)的特點,簡單了解即可。
(六)、總結全文,體會情感
1.總結:正因為海底有這么多的動物、植物、礦物,所以海底是個物產(chǎn)豐富的世界;又因為海底有這么多的動物、植物,所以海底是個景色奇異的世界。難怪作者贊嘆道——(課件出示最后一個自然段)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chǎn)豐富的世界。
2.再次齊讀,發(fā)自內心地贊美大海。
3.延伸:其實,人類對海底還沒有完全認識,就等著你們去挖掘、去探索、去研究、去發(fā)現(xiàn)。
(七).布置作業(yè)
1.摘抄自己喜歡的詞句,把它們寫到積累本上。
2.搜集海洋的相關資料,制作手抄報。
【設計意圖】:課程結束時,讓學生感悟海底世界景色的奇異和物產(chǎn)的豐富,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懷和探索大自然的激情,并且,重視寫字指導,鼓勵學生積累優(yōu)美詞句。
教學反思
在本課的教學中,學生對于海底世界還是非常感興趣的。同時,在引導學生了解海底世界的同時,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關鍵詞】開放性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小學三年級
根據(jù)新課改的提出,對于舊式的教學模板已經(jīng)不符合教學方式的要求。小學語文三年級開放性教學方案是基于新課改提出的,其內容主要有教學地點、教學模式以及教學內容的開放性。
一、基于新課改提出小學語文三年級教學方案的轉變
新課改的提出改變了舊教育的應試模式,提倡以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老師則為教育的領導者。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令學生共同發(fā)展,共同進步。同時要求老師的教學方案不能為了應付考試而采取填鴨式的教育學方法,要設立有趣的課堂教學方案,令學生產(chǎn)生學習興趣,認真投入到學習中來。
三年級的學生處于一個朦朧的認知階段,生活中的許多常識需要通過實踐學習來認知。他們是富有想象力的年紀,想法非常的單純,善惡辨別能力較弱,因此老師和家長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也是對生活常識的一個重要的知識來源。由于學生一天的時間大都呆在學校,并且學習知識的主要途徑都來自教師的講課,所以老師對于學生的認知來說非常的重要。在新課改的作用下,老師要對課堂教學方式進行改變。小學語文三年級開放性教學方案是基于新課改的基礎上,進行的一次課堂的實踐和探討。
二、小學三年級開放性教學
小學語文三年級開放性教學方案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課堂教學地點、課堂教學模式、課堂內容。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使他們在接受書本知識的過程中,快樂的成長并且了解到書本以外的知識。
1.課堂語文教學地點的開放性
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教學都是以教室為主的,在新課改的提出下,不防偶爾將課堂教學地點移至教室外,讓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有所變化。課堂教學地點移至教室外,要以學生的安全為基礎,再進行教學,同時確保課程進度不受其影響。課堂教學的地點不是隨老師的意愿進行設定,教師要根據(jù)授課內容選擇教學地點。比如說:三年級語文老師上到課文《金色的草地》可以帶領學生們到草地上進行教學。
課堂語文教學地點的開放性是指不影響課程進度的情況下進行課堂地點的改變,這樣的教學地點的改變是一時性的,不能完全替代課堂教室的授課地點方式。
2.課堂教學模式的開放性
課堂教學模式的開放性即老師擺脫傳統(tǒng)的授課模式。由于我國之前的教育方式以應試教育為主,許多教師的講述課程較為死板,對于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也是僅僅根據(jù)書本上的內容直接傳授,很少去解釋內容。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學習知識需要一個接受的過程,如果語文教師以上課就進入教學內容的教授,許多學生很難一下子跟進老師的講課內容,導致學生不愛學習。
課堂教學模式的開放性可以采用情境創(chuàng)設的教學方法,先從學生們感的事情作為切入點,再引申到課本內容,然后再進行課堂內容的講授。例如:課文中《獅子和鹿》,老師可以先設置一個關于獅子的謎語,叫學生們猜。或者是設置一個成語接龍游戲。教師在上課前進行情境導入,應注意適當?shù)陌盐?,不能影響課程進度或者使課堂氣氛過于活躍。
3.教學課堂內容的開放性
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大多是10歲左右,對于世界還是處于一個認知的階段。他們所接觸的東西比較簡單,需要通過學習和生活上的接觸不斷的積累常識。小學三年級的學生掌握的知識一般來源于父母和老師。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在不影響課程進度的情況下,講述一些課外知識,豐富學生們的知識量,擴大他們的知識面。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課堂內容開放性,即保證課程進度的情況下,教師可以進行課外知識的傳授,令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多了解一些事物,同時也可以調節(jié)一下課堂氣氛,使學生保持學習的興趣,更能積極認真的配合老師的講課。
三、總結
小學三年級學生的知識面小,認知能力較差,比較愛動,因此在教授課程中要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征。制定小學語文開放性教學方案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學習,因此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興趣所在,制定教學方案的內容,同時應該以不影響課程進度為基本要求。將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法帶入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課堂,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參與教學過程。
參考文獻:
[1]林萬新.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培訓效果的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09(08)
[2]姜春霄,林剛.“教學設計”培訓策略研究――中小學教師教學設計能力現(xiàn)狀的調查與思考[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07(02)
[3]何克抗.正確理解“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的目的、意義及內涵[J].中國電化教育.2006(11)
[4]黃榮懷.關于教育技術學領域中的若干關鍵技術[J].中國電化教育.2005(04)
作者簡介: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孔子拜師教案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遠近聞名、相距、學問、風塵仆仆、納悶、迎候、等候、止境、長進、請教、保留、傳授、敬重、品行”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孔子拜師的經(jīng)過,激發(fā)對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積累課文中的好詞佳句,能用查字典、聯(lián)系生活或結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
一.文學小常識(判斷)
1. 孔子名丘,字仲尼。( )
2.孔子著有《論語》一書。( )
3.孔子是戰(zhàn)國時期魯國人。( )
4.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 )
2.孔子簡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是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由于他的卓越貢獻和深遠影響,他被中國人尊為“至圣先師”“萬世師表”。
3.孔子拜師,他是拜誰為師?(老子)能做孔子老師的人,一定也非常了不起。我們也來認識一下老子。出示老子資料。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華夏族,道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著有《道德經(jīng)》(又稱《老子》)。
4.子(第三聲)是古代對品德高尚,學識豐富的男子的尊稱。師:在古代還有很多這樣的人,如孟子,莊子,韓非子)。同學們可真了不起,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穿越時空,回到2000多年前,看看孔子和老子之間發(fā)生的故事。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讀通讀順了再往下讀。
檢測生字詞
①出示 曲阜 洛陽(及地圖)讓學生說發(fā)現(xiàn)。(感嘆句子的遙遠)
②出示 遠近聞名知識淵博 風餐露宿 不遠萬里 日夜兼程 風塵仆仆(點名讀,齊讀)
③出示第三組詞語:迎候 等候 毫無保留 傳授。(請學生讀)找近義詞,說區(qū)別。
三.再讀課文,概述大意。
請同學們概括課文大意。誰來補充完整。
四.研讀課文,品味語言。
1.我們的同學真是會讀書的孩子,能把長長的文章都成這么短短的一段話?,F(xiàn)在請同學們默讀第二段,用橫線劃出孔子拜師途中遇到的困難的句子。
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生齊讀)從這句話中感受到了什么?距離遙遠。從哪些詞感受到的?(上千里,幾個月,終于)出示圖片(曲阜到洛陽)誰能讀出距離的遙遠。(個別讀,齊讀)。
2.重點分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在風里吃飯,露天睡覺,白天黑夜一直在趕路)不是一天,他風餐露宿,日夜兼行的時間是漫長的好幾個月,感受孔子不畏艱難的品行。帶著對孔子的敬意,再來讀讀這段話。
2.現(xiàn)在,假如你碰到了在拜師途中的孔子,你想對他說什么?
①(這么累,不如放棄吧)
②路途太遠了,還是回曲阜去吧。
③孔子你真厲害,這么辛苦都不怕。真是太了不起來。
你真是孔子的知音啊,孔子就是在這樣艱難的情況下還去拜師,所以孔子能為別人所不能為,所以他成為了萬世師表,后世楷模。
3.再讀課文,找找孔子的哪些品行讓你印象深刻,用波浪線畫出來。
① 孔子年輕的時候,就已經(jīng)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他總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三十歲的時候,他離開家鄉(xiāng)曲阜,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感受孔子的虛心好學)
②于是上前行禮,問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孔子三十歲的時候,就已經(jīng)是遠近聞名的老師,可他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感受孔子的虛心好學。
③孔子連忙說:“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請收下我這個學生。”/孔子聽了再次行禮,說:“多謝老師等候。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感受孔子的謙虛有禮)(并教寫“止”“境”)兩個生字。學生寫生字,爭取一個比一個好。
五.總結課文
總結孔子不畏艱難,謙虛有禮,虛心好學的品行,下節(jié)課讓我們走進老子。
附課文:
孔子年輕的時候,就已經(jīng)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他總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三十歲的時候,他離開家鄉(xiāng)曲阜,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
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在洛陽城外,孔子看見一駕馬車,車旁站著一位七十多位的老人,穿著長袍,頭發(fā)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學問??鬃酉耄哼@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訪的老師吧!于是上前行禮,問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見著位風塵撲仆仆的年輕人一眼就認出了自己,有些納悶??鬃舆B忙說:“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請收下我這個學生。”老子說:“你就是仲尼啊,聽說你要來,我就在這兒迎候。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為什么還要拜我為師呢?”孔子聽了再次行禮,說:“多謝老師等候。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您的學問淵博,跟您學習,一定會大有長進的。”
從此,孔子每天不離老師左右,隨時請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
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
看了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孔子拜師教案的人還看:
1.三年級上冊語文《孔子拜師》教案
2.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孔子拜師教學反思
3.三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孔子拜師讀后感精選5篇
4.三年級上冊語文《盤古開天地》教案
5.三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孔子拜師讀后感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