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體育鍛煉方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體育鍛煉;安全防范;能力
在小學生體育教學中,安全教育必不可少。安全教育的缺失很容易導致學生在體育運動過程中發(fā)生意外,嚴重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小學生的體育鍛煉安全無論是對學生還是學校來說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這就要求教師能在體育教學中將學生的安全放在首位,讓學生在體育學習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所以小學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要采用有效的方法,不斷提升小學生參與體育鍛煉過程中的安全防范能力。
一、正視體育安全事故給教學帶來的負面影響
目前在校的小學生主要以獨生子女為主,每個孩子都處于家庭中的核心地位,因此孩子的安全問題更是家長關注的焦點。任何一個學生在體育鍛煉過程中受到傷害都可能影響整個家庭,使體育教學處于極其不利的狀況。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發(fā)生,很多小學拆除了校園內的體育設施,不再保留單杠、雙杠等危險性活動項目。甚至有些教師在體育課堂中為了保證每個學生的安全,只讓他們進行一些跳繩、體操類活動。在這種情況下,小學生的體質只會越來越差,怕苦怕累,怕高強度訓練,甚至顯得“弱不禁風”,并且也因為這種情況,逐漸在體育教學中產生了惡性循環(huán)。因此對于小學體育教學來說,教師必須要正視體育安全事故的影響,在保證學生體育鍛煉強度的同時防止意外事故發(fā)生。
二、提升體育鍛煉中的安全防范意識
體育的安全問題隱藏在體育鍛煉的各個細節(jié)中,教師要提升學生體育鍛煉安全防范能力,就必須讓他們樹立安全防范意識。教師在體育鍛煉中的行為能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安全防范習慣,是培養(yǎng)他們在體育鍛煉中安全防范意識的基礎。首先,在進行體育鍛煉過程中,教師要精心組織教學內容,維護課堂秩序。其次,要提升學生在體育鍛煉過程中的紀律性,服從教師的指揮,不能從事與課堂內容無關的活動。
而對于學生自身體育鍛煉安全防范意識的提升來說,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讓他們明確體育鍛煉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的安全問題,及自己不正確行為可能會對他人造成的不良影響。如要求學生在體育鍛煉過程中不攜帶危險物品和尖銳物品,如小刀、鑰匙等,讓學生能從細節(jié)處進行安全問題的防范,并以此樹立他們的安全意識,在體育鍛煉中保證自己的安全,達到利用體育提升身體素質的目的。
三、提升學生體育鍛煉中的自我保護能力
自我保護能力是提升學生體育鍛煉中安全防范能力的重要內容之一,具體來說就是學生在遇到體育傷害后的自救技巧。從目前小學體育教學來看,小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普遍較高,但同時他們的自我保護能力較差,遇到問題經常不知道應該怎么辦,延誤了最佳處理時間。所以,為了防止這種情況出現(xiàn),教師在體育教學中應該讓學生了解遇到體育傷害后的自救方法,使學生能熟練掌握這些自救技能,并且做到對運動創(chuàng)傷的基本理。一旦學生在未來的運動過程中出現(xiàn)運動傷害的情況,他們就可以運用自己所掌握的方法正確處理自己的受傷部位,達到自救的目的。
四、結合學生實際強化“安全第一”觀念
學生的心理和課堂中的表現(xiàn)是教師防止安全問題發(fā)生的關鍵。提高學生體育鍛煉安全防范能力首先要結合他們的實際情況,克服他們的心理障礙。有些學生會因為心情的影響在體育鍛煉過程中情緒極其不穩(wěn)定,甚至會產生一些激進的行為。遇到這種情況體育教師必須要對其進行引導,了解學生內心的想法,消除他們心中的不良情緒。還有一部分學生的心理不成熟,他們因為懼怕教師批評,即使身體不舒服也不愿意告訴教師,因此很容易造成各種意外。所以教師在體育鍛煉中要認真觀察他們的情況,對于身體不適的學生,要讓他們立即停止體育鍛煉,避免事故的發(fā)生。
其次,提高學生體育鍛煉安全防范能力還需要不斷地堅持,具體來說就是不斷強化他們“安全第一”的觀念。讓學生能夠時刻記住體育鍛煉中可以做和不可以做的事情,并且能夠服從教師課堂中的命令,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體育鍛煉。
總之,提高小學生體育鍛煉安全防范能力要從日常體育鍛煉中入手,提高他們的安全意識,使他們擁有自我保護能力。對于教師來說,也要時刻注重學生體育鍛煉過程中的實際情況,大膽創(chuàng)新,盡最大努力避免意外傷害的發(fā)生,讓學生在體育鍛煉中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宋杰,景鳳東.加強體育教師的安全防范意識避免意外傷害事故的發(fā)生[J].河北旅游職業(yè)學院學報,2009(2).
【關鍵詞】生物醫(yī)學 統(tǒng)計學 心率 正交 方差分析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1)6-063-01
Analysis The Impact Of Exercises Smoking and Breakfast On a College Student`s Heart rate
MU Tianhong
(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610000,china)
【Abstract】Biomedicine statistics is used in this article to design an experiment to analysis the impact of exercises smoking and breakfast on a college student`s heart rate. Meanwhile ANOVA model is used to derive the top condition in the experiment.It could be concluded that the nonsmonking who has breakfast and exercises ‘s heart rate usually is lower, that is to say,their cardiac function is better.
【Key words】biomedicine statistics heart-rate perpendicularANOVA model
1引言
由于這篇文章中的統(tǒng)計涉及到體育鍛煉、吸煙、是否吃早餐,采用三因素兩水平的實驗方案,因此選用正交試驗。通過設定處理因素、數(shù)據(jù)采集、數(shù)據(jù)處理以及實驗結果來統(tǒng)計體育鍛煉、吸煙、是否吃早餐對大學生的心率影響。
1.1 數(shù)據(jù)采集:
采集對象:大學校園內的大學生,對象以本科生為主,所有對象的年齡均在18~25歲之間,原始數(shù)據(jù)的采集對象的性別都為男性、生活環(huán)境和年齡大致相當,使個體差異造成的誤差減小、利于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分析。
1.2 原理:
總平方和SST=ΣM2-C
單因素平方和:SSA =ΣT2A/a - C
雙因素平方和:SSA×B=ΣT2A×B/4 - C
總自由度dfT=n-1
各因素自由度dfA=dfB=dfC
交互作用自由度dfA×B=dfB×C
1.3 數(shù)據(jù)整理:
將原始數(shù)據(jù)整理成三因素,兩水平的方案進行正交分析
因素A――早餐:定義每周吃早飯?zhí)鞌?shù)≥4天為經常吃早飯,記為“是”;反之,記為“否”。
因素B――鍛煉:定義平均每周鍛煉時間≥2小時為經常鍛煉,記為“是”;反之,記為“否”
因素C――抽煙:定義每天至少抽一根煙為經常抽煙,記為“是”;反之,記為“否”。
從圖表1可以看出,是否鍛煉的均數(shù)相差最大,但能否說明鍛煉對心率的有較大影響,需要進行檢驗。
1.4 正交分析:
試驗由A、B、C 3種因素構成,各有兩個水平,除考察A、B、C三個因素的主效外,還考察是否吃早飯與運動、運動與吸煙的交互作用,即A與B、B與C的交互作用。現(xiàn)在運用一個正交試驗方案進行統(tǒng)計分析。
列出方差分析表,進行F檢驗
方差分析表
2 結束語
以α=0.01的檢驗水平進行比較,由統(tǒng)計表知:B因素F值= 879.944>98.49 A×B 因素F值=102.4>98.49B×C因素F值= 124.958>98.49。F 檢驗結果表明:B因素、A×B交互作用、B×C交互作用有統(tǒng)計學意義A、C因素及無統(tǒng)計學意義。
可以認為,是否經常進行體育鍛煉對大學生的心率的影響顯著,是否經常吃早餐和是否經常抽煙對心率影響不顯著。是否經常進行體育鍛煉和與否經常吃早餐的交互作用以及是否經常體育鍛煉與是否經常抽煙的交互作用對大學生心率都有顯著影響,且后者的交互作用比前者的交互作用對大學生心率影響更顯著。試驗中A1B1C2為最優(yōu)方案,即經常吃早飯,經常體育鍛煉,不抽煙的人,他們的心率相比最慢,可以認為他們的心臟功能較好。
參考文獻
[1]杜媛鯤.姜恒麗.李玉丁醫(yī)學論文中關于有序資料統(tǒng)計學方法的選用[J] CLINICAL FOCUS2008,?23(5).
1、課題的提出
1.課題的來源
本課題來源于沈陽市“1015” 教育科研指南,及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的熱點、難點問題.
2.選題的依據(jù)
在國外很多學校把培養(yǎng)學生自我鍛煉能力,養(yǎng)成終身鍛煉習慣、以及提高環(huán)境適應能力做為體育教學的主要任務之1.
在國內,許多學校在體育和課外體育活動中把如何培養(yǎng)學生自我鍛煉的興趣和習慣看作1項重要任務.加強課中學生自我鍛煉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掌握鍛煉身體的科學方法,促進課外體育鍛煉,養(yǎng)成鍛煉身體的習慣,使學校體育為學生終身體育打好基礎,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指導意義.
3.選題的原則
結合學生的實際、需要性原則、科學性原則、實用性原則,是本課題遵循的原則
需要性原則——教師在教學中教給學生科學的鍛煉身體的方法,培養(yǎng)自鍛能力,可以使學生終身受益.
科學性原則——生命在于運動,運動需要科學.
實用性原則——學生對鍛煉如有濃厚的興趣,又具有良好的鍛煉態(tài)度和習慣,就會以1種積極的態(tài)度、精神飽滿地參加體育鍛煉.
4.選題的目的、意義研究的目的:
(1)使學生懂得體育鍛煉的意義、作用、方法和有關的知識、技術;有被動鍛煉轉為主動鍛煉所必需的能力,包括學生對學習、鍛煉的進取動機,以及對體育知識、技術和方法的理解、分析能力.
(2)在學校內,以及在生活工作中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所學的體育知識、技術和方法,獨立地進行體育鍛煉的能力.
(3)在獨立鍛煉中,為了取得良好效果,對鍛煉過程進行自我調控的能力.它包括對運動負荷、心理負荷和動作姿勢等有效的自我調控.
(4)獨立從事體育鍛煉的自我管理能力.它包括制定鍛煉計劃、組織安排鍛煉的時間、檢查鍛煉的進行和評價鍛煉效果的能力.意義:加強課中學生自我鍛煉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掌握鍛煉身體的科學方法,促進課外體育鍛煉,養(yǎng)成鍛煉身體的習慣,使學校體育為學生終身體育打好基礎,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指導意義.應用價值:培養(yǎng)學生的自鍛能力,增強學生體質,發(fā)展適應能力、生存能力、競爭能力.
2、研究的條件
1 .人員:本課題主持人是中學1級教師,大本學歷,具有1定的教學實踐與指導能力,實驗指導教師李x,為小學高級教師,曾參與《農村小學語文學科素質教育課堂模式研究》并已驗收;實驗指導教師郝秀芹,小學超高教師,大專學歷,主任,曾參與《新型師生關系對學生成長影響的實驗研究》其他參與教師均具有大專學歷,工作認真,業(yè)務能力強,工作在第1線,經驗豐富.
2 .資料:我校訂閱了大量刊物,再加上先進的網(wǎng)絡教育資源,都為我們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保證.
3 .經費及設備:本課題研究時間充沛,設備齊全,科研手段先進.經費已納入學校下年預算中,確保及時,到位.
3、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研究課題為《體育教學中學生自鍛能力培養(yǎng)的研究》除專題外,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認識能力、運用能力、調控能力、自治能力,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自鍛能力.
4、課題研究的理論假設
培養(yǎng)學生的自鍛能力,對發(fā)展學生的身體,增強體質,使學生掌握鍛煉身體的科學方法,養(yǎng)成鍛煉身體的習慣,促進體育鍛煉生活化、社會化,使學生成為現(xiàn)代化建設的合格人才等,都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深遠的戰(zhàn)略意義
5、課題研究對象
2年級學生(實驗)5年級學生(參考)
6、研究的步驟
1.準備階段:研究準備、制定方案 2019年12月——2019年8月
(1)準備相關的文獻資料.
(2)學習有關教育理論及教科研專業(yè)知識
(3)調查研究從學校發(fā)展方向和現(xiàn)狀出發(fā),構思研究方案
(4)對教師進行培訓學習,提高認識.
(5)討論、修訂、并通過本課題研究運作方案.
2.實驗階段:組織實施、深化科研 2019年9月——2019年3月
(1)定位于課堂載體的研究思想.
(2)帶著問題走進課堂,開展問題研究課和匯報課活動.
(3)定期召開課題研討會、交流會對課題的研究進行反思,不斷完善充實研究措施、方法和內容.
(4)從實踐中提煉教學方法.
3.總結提高驗收階段:2019年4月——2019年9月
(1)全面總結本課題的研究過程和成果,做好課題研究的結題工作.
(2)撰寫研究報告和專題論文、工作報告
(3)整理所有檔案資料,提出驗收申請.
7、預期目標及呈現(xiàn)形式
總體目標是:
培養(yǎng)學生的認識能力、運用能力、調控能力和自制能力幾方面的綜合能力,既學生的自我鍛煉能力.
呈現(xiàn)形式
大學體育課堂的開展和豐富,也成為各個高校近年來積極提高自己大學的競爭力,提高高校在社會上的影響力與知名度的一大“寶劍”。不少高校還就體育課程進行大幅度的改革創(chuàng)新,使體育課成為其辦學特色的一大亮點。
2體育課堂改革存在的不足
普通高校為了滿足大多數(shù)學生對體育課堂的需求,都不同程度地對體育課堂進行了改革。將體育看分為基礎課、選修課、綜合提高課、體育理論課等內容,但還是沒有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對體育課堂的喜愛。這就表明體育課堂的改革仍存在一些不足。
2.1體育課程的設置缺乏靈活性
目前許多高校進行的體育課堂改革,講體育課程分為基礎課、提高課、選修課和理論課等內容,在一年級的第一個學期開設基礎課和理論課,讓學生對大學體育的內容進行了解。基礎課又分為太極拳、排球課、籃球課等內容,從整體看來體育基礎課程內容挺豐富的,但對于那些本身對這幾項內容不感興趣的學生來說,就使得他們這一學生課堂氛圍不高,甚至于出勤率都很低。還有就是一個學期的大學體育課只有18節(jié),本身就不多,再加上下雨下雪,場地等多方面原因,一個學期也就只有14、15節(jié)課能如期開展,這樣短的時間卻要同時在期末考核時參加這三四項內容的考試,對學生來說算是一項比較難完成的任務。大二開設選修課,但由于目前高校擴張,教學資源的缺乏緊張,使得選修課有些沒能大規(guī)模的開展,只是在班級里邊開展,由此引發(fā)的有些選修課人數(shù)不夠未能開展,和選修課內學生水平良莠不齊等問題,為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帶來嚴重挑戰(zhàn)。
2.2課程設置的內容缺乏創(chuàng)新性
高校體育課堂的改革基本方向和改革內容大部分是一致的,有些高校存在照搬照抄別的高校體育改革內容的現(xiàn)象。高校體育改革內容缺乏創(chuàng)新性,全國范圍內高校的體育改革方向呈現(xiàn)基本一致的現(xiàn)象。各大高校完全可以根據(jù)自己學校的特色,制定出符合本校校情的體育課堂內容,既能顯出自己的特色,還能就不同地方學生的體格做出合乎健康的考評方法。例如靠近水域的大學可以在體育課程中添加游泳內容,游泳相對于跑步、籃球、足球來說更為貼近學生的生活,游泳這樣的體育課堂能為傳統(tǒng)體育內容添加一絲活力,而且更能帶動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和積極性。黑龍江,吉林等東北高校也可在體育教學中添加滑冰、滑雪等內容。這樣的改革不僅能為東北死氣沉沉的冬天賦予一些活力,而且也更為本地的學生所接受。在建設綜合型、富有特色的大學中,也能做出一些貢獻。
3對于高校體育課堂改革方法的現(xiàn)狀的反思
近年來,大刀闊斧的改革高校體育課程,盡管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原來體育課堂的課程種類單調,課堂效率不高,學生出勤率太低等問題,但是改革方案在具體的實行過程中仍存在著一些問題,這樣的情況引發(fā)了我們深刻的反思。體育課堂改革方案的實踐,表明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仍然不是很高,這樣看來,改革方案在制定過程中一定存在一些問題,而具體怎樣解決這些問題具體還要看高校的努力,在這里提出幾點建議。
3.1提高體育教學內容豐富多樣性
高校體育課程的對象主要是大學生,而大學生富有激情與活力的特性,以及不同個性的特點,要求體育課程的內容必須豐富多樣。性別、年齡、所居住環(huán)境的不同,都會使得大學生在興趣方面存在著差異,更加要求了體育改革要向多樣性發(fā)展。所以,體育選修課程的類型應該有所增加,選修課的豐富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第體育課程的興趣,他們積極主動地參加體育課程的教學,則會從根本上提高體育課程的教學質量。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則更有利于他們養(yǎng)成鍛煉身體的好習慣。還可以引進外國的體育項目,滿足學生獵奇的好奇心,進而傳播中西方文化。高校的體育課程可以分為必修、選修的課堂內容類型和課外的實踐活動。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不同類型,不同內容的選修課,擴大他們的選擇范圍,提高學生積極鍛煉身體,增強體質的意識,并在體育鍛煉中收獲自己的知識。
3.2轉變體育理念
原來死板的體育教學可能傷害到學生的積極性,產生一種挫敗感,甚至是厭惡的情緒。各個高校應該轉變體育教學理念,實行快樂體育,娛樂體育等教學方式,讓學生自主自愿的參與并融入到體育教學中來,變逼迫式、任務式、要求式的體育教學變?yōu)樽灾魇?、積極式、興趣式的教學。避免學生群體中出現(xiàn)對體育課的厭煩和討厭的情緒,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里自主地、潛移默化地接受和度過體育課堂。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對健康的認識越來越深,想要通過體育鍛煉延年益壽的思想也普遍開來。高校應該營造一種健康體育的氛圍,為我國培養(yǎng)出強健體魄的未來接班人。對于體能測試結果比較差的學生可以集中起來,學,針對他們的身體素質設計適合他們的體育鍛煉方案,增強這群弱勢群體的體質,讓他們逐漸樹立起自信的體育心態(tài),并在體育訓練中享受體育的樂趣。
3.3體育場所設施的健全和完善
為了所有學生都能夠在體育課堂上得到體育鍛煉,高校應該完善自己的體育鍛煉器材和場地。體育設施能夠形成人人都擁有,人人都使用的局面。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對于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和主體意識。而且大家還會逐漸形成保護體育設施的習慣和責任意識。還可以研發(fā)新型的體育設備,鼓勵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和設計,方便教師教學,提高學生的體育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
3.4體育老師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性
體育老師可以改變原來單調,形式單一的教學方法,采取一些個性化的有特色的教學方法。注重教學藝術,比如語音、眼神、動作和服飾可以富于變化性和生動性,更好的帶動學生參與到課堂的教學中。通過自己的行為,把積極向上,樂觀活潑的精神傳遞給學生。另外,傳統(tǒng)考勤式的平時成績不僅沒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相反的更容易使得學生形成只報道,不上課的現(xiàn)象,出勤率高,課堂氣氛缺特別散漫。老師可以開展一些活動或者游戲,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并且在活動中鞏固提高學生的體育鍛煉能力。
4結語
關鍵詞:農村中學生;體育活動現(xiàn)狀;調查分析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4)02-0252-01
在我國,大部分學校位于農村,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中度過的。盡管國家三令五申要求學校實施推行素質教育、一直呼吁要保證學生每天要有一小時的體育鍛煉時間。但是,農村中學存在基礎設施薄弱,場地器材嚴重缺乏,師資力量不足等條件差的實際情況,客觀制約著學生體育活動的開展,另外在主觀方面,存在重智輕體的應試教育求學思想,也在束縛學生的健康鍛煉和運動樂趣自由。但最主要的主觀困擾因素還是社會的人為主觀現(xiàn)狀--文化成績論,成績大于一切,上級部門直接把教學文化成績與教師的職稱、獎金掛鉤,使得每天鍛煉一小時的方案落實得不到班主任、任課老師、甚至是學校領導的支持。農村中學行政領導沒有推行素質教育理念,不按政策方針辦學興教,教師難懂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的調研策劃和活動內容設計安排,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的方案徒有虛名、紙上談兵,體育教師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這樣就使得陽光體育工程和全民健身計劃綱要難以落實到位,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存在普遍下降的趨勢,這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健康成長,影響到整個國家民族的素質。下面本文就婺源縣農村中學落實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的現(xiàn)狀進行分析
1."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號召提出的原因
早在1951年,國務院就通過了《關于改善各級學校學生健康狀況的決定》,要求"學生每日體育、娛樂活動或生產勞動時間,除體育課及晨操或課間活動外,一小時至一小時半為原則"。
2002年國家教育部在四川南部縣召開了"中國西部農村學校體育工作會議",提出了"讓農村每個學生享受體育"的響亮口號2005年8月教育部再次下發(fā)了《教育部關于落實保證學生每天體育活動時間工作的意見》,要求各地中小學必須開齊并上好體育課,保證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工作落到實處。同年十月,在遼寧省鞍山市召開的現(xiàn)場研討會上,國家教育部體育衛(wèi)生藝術教育司司長楊貴仁重申中小學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方案。
2.器材場地與師資的現(xiàn)狀分析
雖然我縣體育工作雖然與時俱進地全面推開,但是我縣地處老少邊界的三省交界處,山區(qū)農村學校由于師資、場地、器材、經費、觀念等固來的困擾,體育場地設施與省內外其它縣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體育經費投入嚴重不足,體育場地器材設施更加緊,這對開展大課間活動,確保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鍛煉方面形成很多制約因素,還有相當部分的學生沒有獲得陽光體育鍛煉的專利,享受不到運動帶來的樂趣。為此,筆者走訪了我縣21所中學,經過調查發(fā)現(xiàn)只有4所學校有400m田徑場,2所學校有200m田徑場,剩下的18所學校都沒有田徑場,每年的運動會都是在馬路上或者草地上召開,體育鍛煉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農村中學許多學校除一個籃球場,一兩副單雙杠外就沒有其他的器材和場地,這使得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場地和器材得不到保證,而這22所中學只有23名體育教師,有的學校根本就沒有專業(yè)的體育教師,學生鍛煉得不到專業(yè)教師的指導,每天鍛煉一小時幾乎就是一句空話。
3.體育課和兩操實施的現(xiàn)狀分析
體育課是學校體育的最基本形式。按照2008年8月,江西省省委、江西人民政府結合我省實際,頒布的《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實施意見》規(guī)定,初中為每周3課時,任何地方、學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擠占、挪用體育課。筆者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全縣21所農村初中都是各年級開設2節(jié)體育課,而生源占全縣一半的城區(qū)中學初三年級只開設1節(jié)體育課;通過走訪還了解到,有18所初中學校都存在著體育課被其他老師占用,尤其是學年快結束的末尾一、兩個月,體育課被擠占的現(xiàn)象更加嚴重。造成這種現(xiàn)狀的原因是文化課老師認為體育課不重要,擠占一、兩節(jié)沒什么問題,再者體育教師無需上課,還可以使學生的文化成績得到提高,何樂而不為呢!
經過調查,筆者發(fā)現(xiàn)只有5所學校有早操,但也只是讓學生跑2圈就算完事。至于大課間基本上都是做廣播體操,剩余時間學生們進行自由活動,學生做完操后,不是買東西吃,就是回教室去"閉目養(yǎng)神"或做作業(yè)課件活動無人組織管理和督促評比根本沒有起到效果。當然也有學校做得比較好,比如農村初中學校許村中學大課間開設民間體育游戲。高中學校,天佑中學每年舉行冬季長跑、紫陽中學建立了快樂體育園地。
4.課外活動的現(xiàn)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