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網絡媒體策劃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多媒體網絡教學具有形象直觀、方便快捷、交互性好、信息量大、教學效率高、可控性好、內容豐富、形式多變等特點,
使高中化學教學更直觀、更具體、更容易被學生接受,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一、高中化學多媒體網絡教學應遵循的主要原則
1.萬變不離其宗
在進行課程設計時應該以課程要求為核心,充分圍繞教學大綱所要求掌握的知識點展開,盡可能多地延伸和拓展相關知識。比如在電解質這一節(jié)中,分別講授電解質電離、電解質在水溶液中的反應等相關知識,并通過分析歸納、問題探究讓學生更充分地理解本節(jié)知識。搭配演示酒精、酒精水溶液、蔗糖水溶液的導電性實驗(強化電解質與非電解質概念)和不同濃度的鹽酸溶液的導電性實驗(觀察電流計指針的偏轉)等,通過多媒體網絡手段了解更多相關知識,不僅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更好的理解,還能活躍課堂氣氛,增加學生的學習熱情。
2.多媒體網絡教學應科學合理搭配
課程教學目的要明確,內容準確,表達規(guī)范,文本、圖形、音像等各種資料使用合理,搭配得當,層次分明,畫面設計清晰簡練。整個多媒體課件要求生動活潑而不失嚴肅,要特別注意引導式啟發(fā)教育,盡量避免照本宣科的呆板說教,充分利用網絡信息量大、方便快捷的特點,不失時機地穿插教學有關的資料信息。比如,講授金屬及其化合物的內容時,需要講授金屬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以及相關反應,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可以插入大量圖片和Flas演示實驗,并通過文本解說使學生更好地記憶和理解這部分知識點,并鼓勵學生通過網絡了解和拓展相關知識。
3.多媒體網絡教學要符合高中學生的心理特點
制作多媒體網絡課件也不能顯得過于活潑,要將課堂可控權掌握在教師手中,畢竟高中生自制力還較弱,避免不了好動貪玩的天性,但也不能為此而不作改變,仍用原來那種灌輸式的教育方式,要注意引導和啟發(fā),激發(fā)他們的求知熱情,盡可能增大課堂活躍性。在講授知識點時,可適當加入相關趣味性的知識,但不能過多地加入課外內容,要精選一些有代表性的課外相關知識。這樣既能保證教學計劃按時完成,學生易于接受,也不會使學生覺得知識量太大而難以理解。
二、高中化學多媒體網絡教學策略
在具體實施高中化學多媒體網絡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應積極參與,轉變教學思想,以開放、創(chuàng)新的理念,探索高中化學教學新思路、新方法。筆者在此總結以下三條策略,僅供廣大高中化學教育工作者參考。
第一,利用多媒體直觀、具體的特點,對操作困難的實驗進行計算機模擬演示教學,如以動畫演示的方式,直觀地把鈉(Na)和鹽酸(HCl)的反應過程呈現(xiàn)給學生,有助于學生理解這一反應原理;再比如物質的空間構型是令許多老師頭疼的老大難問題,學生只通過課本的圖像很難想象出物質具體的空間結構,現(xiàn)在我們可以通過計算機,模擬出物質的三維立體圖像,通過Flas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使學生更直觀地了解物質的空間結構。
第二,利用多媒體交互性好、可控性好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制作幻燈片等教學課件時應特別注意在課堂上引領學生獨立思考,通過幻燈片切換和超級鏈接等方式避免學生單純地記憶課件信息,避免學生過分依賴教師。比如在“甲烷”一節(jié)中,將甲烷空間構型通過超級鏈接插入PPT,先讓學生自己想想甲烷的構型,再打開超鏈接通過動畫演示其三維構型,更能加深學生對甲烷構型的理解。鼓勵學生積極表達自己的見解,在交流討論中解決問題,弱化教師在課堂的角色,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
網絡新聞專題是以網絡為平臺,運用各種媒體手段對特定的主題或事件進行組合或連續(xù)報道的形式。網絡體育新聞專題可以利用其不受空間限制的優(yōu)勢,將大量信息整合在一起,給受眾提供一個全景式地了解體育信息的平臺。策劃網絡專題既是網站原創(chuàng)能力的一個重要體現(xiàn),也是網絡媒體避免內容同質化的一個有效策略。本文主要結合對新浪網和搜狐網“劉翔退賽”專題的分析,來探討網絡體育新聞專題的策劃。
推陳出新的欄目設置
欄目是新聞專題的骨架,起著支撐專題的作用,推陳出新的欄目設置是增強專題影響力的一個有效方式,也可以使網絡專題增加更多的亮點。“欄目設置應該用發(fā)散性的思維,從新聞實質出發(fā),把思路外延,構建一個內容豐滿的新聞專題,然后根據各個欄目的重要性合理分配欄目位置?!币虼?,針對不同的主題網站,編輯應該先精心策劃欄目,撐起新聞專題的基本構架。
很多中國人期待著劉翔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的精彩表現(xiàn),但是卻意外地發(fā)生了劉翔退賽事件,此事很快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問題。新浪、搜狐迅速推出“劉翔退賽”專題,并對該事件進行了深入的報道。在專題的欄目設置上,新浪、搜狐都設置有新聞速遞、各方反應、視頻播放、圖片新聞、熱門評論等欄目,這些傳統(tǒng)欄目可以滿足受眾對該專題的基本信息需求。
傳統(tǒng)的欄目設置可以讓人們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但是缺乏新意,針對不同的專題主題,設置具有特色的欄目可以給受眾帶來新鮮感。搜狐針對劉翔退賽特別策劃了“我孤獨地飛了”“憂傷地看著你離開”“英雄淚”等欄目,圖文結合、富有動感,這些特色欄目不僅能吸引受眾的閱讀,還可以為受眾提供一個交流觀點和宣泄情感的平臺。
多媒體傳播手段的綜合運用
體育賽事本身就具有強烈的視覺吸引力,網絡體育專題可以充分運用文字、圖片、聲音、視頻、動畫等多種手段來傳遞信息。多媒體傳播手段的運用可以使專題顯得更加豐富多彩、生動、具有動感,這符合體育新聞傳播的要求,也可以給受眾帶來不同的體驗。
在北京奧運會報道中,網絡媒體加大了視頻報道的力度,在網絡專題中,視頻信息也有所增多。在“劉翔退賽”專題中,視頻信息量僅次于文字、圖片報道量。新浪的圖文多媒體報道“劉翔,我們永遠和你在一起”則別出心裁地采用圖文結合的方式將劉翔的受傷情況、曾經取得的輝煌成績有機地整合在一起,同時也傳遞出人們對劉翔的理解和支持。
多媒體的傳播手段在網絡體育新聞專題中綜合運用,可以令專題動靜結合,相互之間可以有效配合,從而提高網絡體育新聞的傳播效果。
充分體現(xiàn)專題的互動特色
網絡媒體可以給更多的普通人提供一個表達意見的平臺,網絡體育新聞專題在互動性上具有先天的優(yōu)勢。提高網絡體育新聞專題的互動性,就需要根據不同主題的需要,設計具有特色的互動方式來吸引受眾參與到網絡專題的互動中來。
在劉翔退賽事件發(fā)生后,很多網站在專題中都推出了“調查”欄目,來了解人們對該事件的看法,但是單純的調查還不能滿足受眾意見表達的需要。網絡媒體可以通過一些特定的方式來提升互動內容的影響力,如將網友的博文、評論推薦出來供其他人閱讀。搜狐就在劉翔退賽專題中專門設置“博客”、“社區(qū)”欄目,將網友的精彩言論推薦出來。
在Web2.0時代,受眾可以成為網絡媒體內容的提供者。網絡體育新聞專題通過設置互動欄目、策劃互動活動等方式吸引受眾提供文字、圖片、音頻、視頻內容,可以豐富專題的報道內容,也可以增強受眾對網絡媒體的歸屬感和忠誠度。
對專題進行深度拓展
網絡新聞專題不是簡單地把體育新聞信息堆砌在一起,而是要利用自身巨大的容量將豐富的信息有效地集納在一起,多層面、多角度地對相關主題展開立體化的報道,更好地滿足人們的信息需求。
劉翔退賽的網絡專題大多是建立在該事件本身的基礎上,從多個層面開展報道,一方面圍繞劉翔退賽事件本身,從劉翔自己、教練、對手、專家等多個角度對該事件進行報道;另一方面主要是圍繞該事件各方評論的集納,為受眾提供多樣的意見。這種傳統(tǒng)的做法僅僅滿足了人們對信息的知曉需求,要想擴大專題的影響力,就必須針對主題進行全面的展示與深入剖析,引發(fā)受眾進行深入的思考。
現(xiàn)在,上網瀏覽新聞似乎成了我的“家常便飯”。但隨著時日漸長,我感覺現(xiàn)在網絡上的東西越發(fā)變得不可信了。當你滿腔熱情為那上面的新聞感動得一塌糊涂之際,卻忽然被告知這條新聞是假的。頃刻間,就像吃米飯吃出了老鼠屎一樣,一下子就沒有了胃口。
有句話說,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同樣,網絡大了,什么人都出。網絡變得如此面目可憎,不能全怪網絡本身,操控它的往往還是背后的那些所謂的“網絡推手”。網上曾經瘋傳的“謝三秀跪爬事件”就很能說明這一點。急于為女兒治病的謝三秀,在網絡推手“金泉少俠”的幕后策劃下,用可憐和弱勢來包裝自己,與“廣州的富家公子”一起上演了一幕人間鬧劇。當這個騙局被揭穿后,被蒙騙的善良的人們,包括一些傳統(tǒng)媒體才如夢方醒,大呼上當。由“同情”變成“公憤”,就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
我無意責怪網絡這個新興媒體,只是因為這些“網絡水軍”的介入,人們已經開始質疑網絡的誠信。前兩年,著名“推手”陳墨炒紅了芙蓉姐姐、流氓燕、二月丫頭;老浪成功策劃了天仙妹妹、非常真人。網絡假新聞層出不窮,讓人防不勝防,深惡痛絕,也讓我們?yōu)榫W絡的生態(tài)安全心生憂慮:當在網上獲取到一條富有刺激性和沖擊力的新聞時,我們能否保持足夠的清醒,并具有分析判斷能力。
不能否認互聯(lián)網作為一種新興媒體在人們精神文化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我們從“領導干部上網,與網民交流,體現(xiàn)出一種新的工作方法”看到了網絡積極的一面;我們從網絡“曉民意、集民智、及時整合各社會階層好建議”看到了網絡提供的便捷。但是,我們不能忽視網絡炒作給公眾帶來的負面效應。由于網絡謠言成本極低,某些人甚至把網絡當成了攻擊、誹謗、詆毀人的“工具”。網上飛短流長、謠言盛行,給人造成的傷害,給社會造成的混亂,到了令人痛心疾首的地步。因此,把對虛擬社會的管理提上議事日程,并痛下決心進一步加強和完善信息網絡管理,提高對虛擬社會的管理水平,健全網上輿論引導機制,變得迫在眉睫。
清除網絡虛假信息,營造良好輿論環(huán)境,是每個公民的責任,也是每一個網絡媒體的責任。對那些潛藏在網絡媒體中的蛀蟲,我們一定要深糾深挖,凡涉及造謠傳謠的相關網絡媒體,應根據情節(jié)輕重追究責任。只有加大對網絡媒體的問責力度,才能夠進一步凈化網絡環(huán)境,才不至于給網絡媒體提供忽悠的空間。
整合網絡營銷簡稱為E-IMC(Network Integrated Marketing),以便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整合營銷簡稱IMC。通過精確分析各種網絡媒體資源的定位、成本,根據企業(yè)規(guī)模、發(fā)展戰(zhàn)略、廣告預算等,為企業(yè)提供最具性價比的個性化網絡營銷解決方案就稱之為整合式網絡營銷,也叫網絡整合式營銷。
本次在無錫舉行的GOMX全球網絡營銷大會上,《廣告主》雜志獨家采訪了中國領先整合網絡營銷服務商珍島信息創(chuàng)始人、總裁趙旭隆,一窺整合網絡營銷之究竟。
技術人+廣告人
趙旭隆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相比于傳統(tǒng)媒體,網絡媒體更需要整合營銷。因為網絡媒體資源眾多,統(tǒng)一的營銷方式行不通。但比傳統(tǒng)媒體更加困難的是,如何整合網絡媒體,如何為企業(yè)量體裁衣定做方案,這不僅需要有內容策劃能力,更要有技術要求,同時具備技術人+廣告人的特質,才算是合格的整合網絡營銷人。趙旭隆在接受采訪時坦言,自己就是學技術出身,又做過廣告,同時具備這兩個領域的資源和技術,所以才能更好的為企業(yè)提供整合網絡營銷的服務。
市場上現(xiàn)有的網絡營銷公司大部分都是在做技術營銷,而傳統(tǒng)的4A廣告公司則傾向于做文案策劃,這兩者都是客戶需要的。前者是根基,后者可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未來市場需要,即講技術又有營銷策劃能力的跨界公司。
整合網絡營銷更是專業(yè)的事
“現(xiàn)有很多網絡營銷服務公司都專注于某一項,或者側重社會化媒體、或者是搜索、或是基礎平臺搭建以及廣告分析、數(shù)字分析等,但能把整個產業(yè)鏈打通的公司并不多。雖然一直以來西方傳遞的商業(yè)文化是專業(yè)的人做專業(yè)的事,但是整合營銷更是一個專業(yè)的事情,它所要求的素質比分項的營銷策略更加高。況且各個行業(yè)之間信息不對稱,溝通交流成本非常高,也許分別來看,各個渠道的營銷都做得非常好,但是形成的合力也許會對品牌形成巨大的內耗。”趙旭隆在接受《廣告主》采訪時表示,“中國客戶結構和歐美不一樣,各個層級、各個行業(yè)、各個發(fā)展階段的企業(yè)非常多,內部差異很大,相比從某一項營銷策略入手,網絡營銷更具個性化、差異化,能為企業(yè)量身定做最適合它的營銷策略。原來是傳統(tǒng)渠道主導營銷活動,網絡是配合的渠道。而現(xiàn)在,網絡營銷渠道占據主導權,支配線下活動如何做。因此,一個好的整合營銷策略對于企業(yè)至關重要?!?/p>
各種營銷渠道只是磚和瓦
簡單將微博、微信、官網等網絡營銷渠道放在一起絕不是整合網絡營銷,整合網絡營銷需要有一個整體的框架貫穿其中?!叭绻麑⒄暇W絡營銷比作一棟房子,那么微博、微信、論壇等營銷方式就只是磚和瓦,是搭建整個營銷房子的材料而已。無論是只有框架還是只有磚瓦都不是一個真正的房子。有的公司善于做漂亮的策劃,但是并沒有考慮執(zhí)行的問題、管理難度、實效性等,這樣的房子就是一個花架子,沒有真磚實瓦。還有一些資源型的公司,根本沒有策劃方案,只是將自己掌握的各種渠道放在一起,這只能是一堆磚頭,也不是整合營銷?!壁w旭隆透露。
關鍵詞:可預知性;網絡新聞專題;去同質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2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3)09-0108-02
2012年6月16日18時37分,神舟九號飛船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發(fā)射升空,并于18日14時左右與天宮一號實施自動交會對接。作為中國實施的首次載人空間交會對接,“神九吻天宮”自然成為各媒體爭相關注的焦點。在網絡新聞的場域中,門戶網站紛紛采用網絡新聞專題的形式對這一事件進行報道。
網絡新聞專題是以網絡為平臺,運用各種媒體手段對特定的主題或事件進行組合或連續(xù)報道的形式。在操作上,網絡新聞專題報道的主要題材有以下幾種:重大突發(fā)事件、可預知的重大事件、重要的社會現(xiàn)象或問題、媒體策劃的重要活動[1]。由于網絡媒體技術水平的不斷發(fā)展,獲取信源機會的相對均等,及網絡即時傳播的特點,網絡新聞專題編輯容易趨向同質化。特別是在可預知的重大事件領域:一方面,網絡媒體在新聞專題制作上通常有過去的報道經驗作為鋪墊,形成了一定的報道模式;另一方面,編輯在專題制作之前,均經過充分、細致的策劃和準備。因此,可預知事件網絡新聞專題無論在內容還是形式上,較一般專題報道都更易趨向同質化。
本文以“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載人交會對接”事件為內容,選取主流新聞網站人民網、四大門戶網站之一新浪網及口碑新聞網站鳳凰網的新聞專題作為樣本,通過比較研究,分析三網站在這一重大新聞事件專題報道中的特點和創(chuàng)新之處。選取“天宮神九對接”專題作為研究內容,主要基于以下三點考慮:第一,網絡新聞專題的選題往往是具有重大新聞價值的事件,“天宮神九對接”作為當時的國內外熱點新聞,在選題角度非常具有代表性;第二,本文的研究范圍界定在“可預知事件網絡新聞專題”內,“天宮神九對接”作為我國的重大航天項目,自被官方提及就成為媒體爭相關注的熱點,其發(fā)生的可預知性使網絡媒體擁有充足的時間策劃及準備。同時,各媒體亦有神舟系列飛船及天宮一號相關新聞的報道經驗;第三,“天宮神九對接”屬于重大科技新聞,與政治新聞、社會新聞等類型相比,會運用到更多的互聯(lián)網技術手段。通過對包括人民網、新浪網、鳳凰網在內的八個網站的比較,可以發(fā)現(xiàn)這些網站均綜合了文字、圖片、視頻內容,運用了3D模擬、動畫模型等表現(xiàn)形式。由此可見,技術手段帶來的競爭優(yōu)勢在網絡新聞專題當中已不明顯。
通過比較研究可知,可預知事件網絡新聞專題應當從以下幾個方向著手來避免同質化.
一、信源:力求獨家,重視合作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信息產業(yè)部于2005年9月公布的《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guī)定》第五條、第十六條明確規(guī)定:非新聞單位設立的轉載新聞信息、提供時政類電子公告服務、向公眾發(fā)送時政類通訊信息的互聯(lián)網服務單位,不得登載自行采編的新聞信息,并且應當轉載、發(fā)送中央和省級直屬新聞單位的新聞[2]。
在網站采訪權尚未完全放開的情況下,網絡傳播的即時性特點使新聞信息的轉載和十分迅速,因此網絡新聞專題要在新聞信息上彰顯優(yōu)勢,必須具有一定量的獨家新聞信源。信源的差異性是提升網站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在“天宮神九對接”專題報道中,人民網依托人民日報,第一時間權威報道及評論。同時派出四個記者團,分赴北指演播室、酒泉發(fā)射場、北京航天城、內蒙著陸場進行連線報道。除此之外,人民網還與總裝備部政治部等12個院所、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網等10家媒體合作,舉辦嘉賓訪談,豐富新聞信息。信源的權威、獨家、多樣使人民網在新聞內容上更具競爭力。
新浪網雖然沒有派出龐大的記者團,在信源的權威性上也稍遜于人民網,但與全國26家媒體的合作使其新聞信息始終保持著新鮮性與廣泛性。參與此次聯(lián)合報道的媒體包括中國之聲、南方都市報、北京青年報等,他們整合各自記者、編輯之力,利用微博平臺,從獨特視角出發(fā),快捷、及時地新聞信息。
與人民網、新浪網相比,鳳凰網在信源方面顯然有所欠缺,其新聞內容均轉載自傳統(tǒng)媒體及其他網站,未能有效避免新聞內容的同質化,競爭力較弱。
二、內容:創(chuàng)意策劃,輻射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fā)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彭蘭指出:網絡新聞專題的信息構成包括三個層次,即核心信息、周邊信息和輻射信息。
核心信息是直接針對新聞事件或主題的信息,滿足受眾對信息的基本需求,實現(xiàn)報道的主要目標;周邊信息是與新聞事件或主題相關的背景信息、相關知識等,它們有助于豐富人們對當前對象的認識;輻射信息是從當前新聞事件或主題中引申出來的信息,可以幫助人們進行縱向或橫向的比較,在一個更大的坐標系上認識當前對象[1]?!疤鞂m神九對接”這樣的科技類新聞專題,光有核心信息顯然是不夠的。合理策劃和呈現(xiàn)周邊信息及輻射信息,能為受眾補充有助于理解新聞的科技知識及“神舟”系列飛船的背景信息,幫助受眾克服身處海量信息中的時空迷失感,使專題報道更加全面立體富有特色,避免同質化,增加競爭力。
新浪網在新聞報道的基礎上,推出“大漠中的航天城”“探訪女航天員家鄉(xiāng)”“生活中的航天科技”“影視中的神九秘密”四個獨家策劃,而鳳凰網則將重點放在“中國航天員選拔流程、標準”“揭秘宇航員太空生活”“盤點世界女宇航員之最”三個方面。
不論是新浪網的獨家策劃還是鳳凰網的重點呈現(xiàn),都是對網絡新聞專題核心信息之外周邊信息和輻射信息發(fā)掘。這樣的編輯方式構建起完整易懂的知識體系,使非專業(yè)受眾能夠更好地接收新聞信息。同時,貼近生活的策劃和挖掘也為整個專題增加了趣味性和人情味。相比之下,人民網全面依托核心信息構建的專題,在權威、專業(yè)方面雖然更勝一籌,但對于普通受眾來說卻太過“陽春白雪”,可讀性不強,這可能會影響到新聞專題的傳播效果。
三、受眾:鼓勵參與,交互溝通
交互性是互聯(lián)網相較于傳統(tǒng)媒體的突出特性,也是其得以迅速發(fā)展的優(yōu)勢所在。參與感可增加受眾對網絡新聞專題的關注程度,使網絡媒體獲得更好的傳播效果。
在“天宮神九對接”專題報道中,新浪網依托旗下具有強大影響力的新浪微博,推出了“給太空中的劉洋捎句話”“寄向太空的微祝福”等獨家交互板塊,一方面進行議程設置,將已有微博用戶的視線集中到這一新聞事件上,增加了專題的訪問量,一方面又向新聞專題的關注者推送微博產品,吸收了微博的潛在用戶。這樣的營銷方式實現(xiàn)了新聞專題與微博產品的相互宣傳,是很成功的。
相比之下,人民網雖然也做了“微博互動”板塊的嘗試,但人民網微博的用戶數(shù)量和影響力遠不能與新浪微博相較,從有限的留言數(shù)量與轉發(fā)、評論量即可看出其營銷效果的有限。鳳凰網旗下沒有微博等相關互動產品,因此在專題中僅使用傳統(tǒng)的留言板與受眾進行互動,但因新聞信源與策劃水平的局限,互動較人民網更有限。
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的發(fā)展,網絡新聞已經完全走出了過去簡單的“復制+粘貼”的編輯模式,網站與從業(yè)者的價值取向越來越多地融入進編輯工作中。網站不再是重復呈現(xiàn)傳統(tǒng)媒體新聞成果的平臺,而借由不斷發(fā)展的互聯(lián)網技術手段,成為綜合傳統(tǒng)媒體新聞成果、網站自身新聞成果、新聞事件周邊信息及受眾反饋意見信息的綜合性、立體化、交互式新聞平臺,而網絡新聞專題更是網絡新聞領域的集大成者,是網絡新聞競爭的重要手段。重大事件性新聞發(fā)生時,各個網站都會對其作出反應,但由于獲取信源機會的相對均等,各商業(yè)網站的報道同質化嚴重[3]。而商業(yè)網站對新聞網站信息的轉載,也使新聞網站陷入同質化的競爭當中。
網絡新聞專題的同質化給網絡新聞帶來了看似海量的假象,形成了新聞媒體的內耗,削弱了媒體的競爭力[4]。因此避免網絡新聞專題,特別是可預知事件網絡新聞專題的同質化,對網絡媒體的良性、健康發(fā)展十分重要。在“天宮神九對接”這一可預知事件網絡新聞專題當中,人民網、新浪網、鳳凰網的制作各有特點。人民網注重信源的豐富和權威,使其專題內容在深度、廣度和權威性上更勝一籌;新浪網注重與受眾的互動,依托微博平臺形成獨家策劃,突出了專題的交互性,實現(xiàn)了專題與微博共贏的成功營銷;鳳凰網注重周邊信息及輻射信息的呈現(xiàn),使專題在嚴肅、宏大、權威的大氛圍下不失趣味性與人情味,吸引受眾點擊,提升傳播效果。
綜上所述,在可預知事件網絡新聞專題的制作中,單純的技術手段無法避免同質化,信源的權威、獨家、豐富,內容的創(chuàng)意和吸引受眾參與的互動性能夠增強專題的差異化,提升網絡媒體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彭蘭.網絡新聞專題的特點、發(fā)展及編輯原則[J].中國編輯,2007(4).
[2]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信息產業(yè)部.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guī)定[C].2005-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