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黃公好謙卑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黃鴻云,河南省新野人,中國書協(xié)會員,河南省書畫專業(yè)委員會副會長,河南省人大書畫研究院理事。1992年在中國書畫函授大學書法專業(yè)教師鄭明甫指導下,黃鴻云開始主學歐楷書法。2003年其作品在《中華文人書畫優(yōu)秀小品展》中榮獲“銀”獎,2007年入展河南省第十六屆群眾書法作品展。近年來其作品多次在國內(nèi)外書畫展參展并獲獎,并被日本、新加坡、印尼、香港等國家和地區(qū)友好人士收藏。
初見黃鴻云先生,就給人一種親切之感。先生沒有一點架子,儒雅謙遜,侃侃而談。黃先生出身農(nóng)村,僅高中畢業(yè),家族中也無一人懂得書法。對于自己如何走上書法道路的問題,先生講述了一個看似簡單卻感人至深的故事。
而立慈父書佳作 拳拳孝女慰老心
“家庭教育影響下一代,什么樣的家庭出什么樣的人才。我僅高中畢業(yè),文化程度太低了。我女兒已經(jīng)兩歲了,不能再等了,我得學點東西,影響下一代?!秉S鴻云先生在雜志上看見中國書法函授大學招生,于是果斷報了名,就這樣開始了自己的書法道路。想在書法上有所造詣,多少出身書香門第的王公貴族從小苦練至死尚一無所獲,對于黃先生這樣一個已過而立之年的農(nóng)民來說,談何容易!再難也要練下去,看著已會蹣跚走路的女兒,每次想要放棄的黃先生就又拿起了筆。對于黃先生的勤奮與刻苦,函授大學的鄭明甫老師曾說:“從我執(zhí)教以來,從沒有見過像黃鴻云這樣進步神速的?!?/p>
在黃先生的耳濡目染下,女兒也養(yǎng)成了勤奮的習慣。黃先生一臉自豪地說:“女兒從小就學習成績好,為滿足女兒的好學之心,我把家從新野搬到了鄭州。女兒也特別爭氣,考上了鄭州一中,又考上了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薄对娊?jīng)?蓼莪》曰: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黃先生的愛女之心化作了一個個不眠的夜晚,化作了一桿桿寫壞的毛筆,化作了進步神速的書法。而女兒的拳拳孝心也化作一張張優(yōu)秀的成績單。如今黃先生的作品多次在國內(nèi)外書畫展參展并獲獎,被很多媒體競相報道,黃先生的女兒已在一家銀行擔任高管。
黃先生是一個性情中人,剛還在滿臉自豪談女兒,當被問及他的書法時,又一臉嚴肅。黃先生說,對書法我們要有敬畏之心。黃先生主學歐楷書法,兼習王羲之、文徵明、林則徐等古代名家諸體。用筆端莊舒展,筆法穩(wěn)健,結(jié)構(gòu)嚴謹,中和清雅,書法功底深厚。筆者有幸觀摩到黃先生的創(chuàng)作神采。隨著“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八個小楷躍然紙上,先生對書法的講解也完美落幕。聽黃先生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法書。
鐵畫銀鉤藏雅韻
粗微濃淡漫馨香
觀黃先生書法,當真是大氣磅礴,力透紙背。中國漢字,看似點橫撇捺,實則博大精深,它包容萬物,包含百家,像大海般浩瀚無邊無際,又似宇宙般廣闊飄渺無垠。黃先生說,歐楷挺拔,寫作時需用中鋒行筆,筆到意到,意到神到,墨隨心舞,心隨筆躍,如此方可寫下錚錚鐵骨、堅韌不拔之字。說罷,先生起筆寫下“上善若水”四個大字。拜賞先生這四個大字,只覺得“鐵畫銀鉤藏雅韻,粗微濃淡漫馨香。群龍墨海翻飛浪,羨煞雛鴨翼欲張”,其中氣勢,非親眼所見,絕難相信如此恢宏。
書法,是對一個人綜合知識的考量。深諳寫字之道的黃先生說,字若想寫的好,必要學習百家之長,哲學、詩詞、繪畫等都與書法藝術(shù)相輔相成。所以幾十年來,黃先生手不釋卷。忠墨道,厚書德,善翰仁,誠至藝。黃先生說,寫字需要靜心,在心無掛礙的一片澄明境界中,執(zhí)筆運書,不急不躁,不慍不火,緩急由心。有恬靜的心靈才能把握住心靈的全部,有平靜的心態(tài)才能遇見真實的自己。
虛懷若谷書傳奇
心無掛礙畫善良
【關(guān)鍵詞】本原;神話本原;象;混沌;本體
郭店《老子甲》[1]中,老子主張“以道治國”。其治國方略就是“視素保樸,少私寡欲”。面對禮崩樂壞的社會現(xiàn)實,老子認為機謀(智)、巧言(辯)、詭詐(巧)、貪婪(利)、用己而背自然(忄爲
)、私心憂慮(慮)是造成社會混亂的根本原因,必須絕棄。從治國考慮,根本問題是人,是人的思想。如果能活其人之本性以大其真,輕其私心以減少私欲(視素保樸,少私寡欲),就一定能把國家治理好。如何“視素保樸”?其形上根據(jù)就是“道”。什么是道?老子說:“有狀昆成,先天地生,…… 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強為之名曰大?!保ǖ?1簡至第20簡)“道恒亡名,…… 侯王如能守之,萬物將自賓?!保ǖ?8簡至第19簡)“道恒亡為也,侯王能守之,……萬物將自定?!保ǖ?3簡至第14簡)老子明確地告訴我們“道”是實在性的存在,是本原性的,是可以作為社會生活依據(jù)的客觀法則。
一、中國古始神話本原論
“道”是中國哲學中的重要范疇,有儒家的“道”,也有道家的“道”。儒家的“道”有“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易·說卦》云:“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薄吨杏埂吩疲骸疤烀^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敝祆渥⒃唬骸暗勒?,日用事物當行之理。”“道,猶路也?!比寮业摹暗馈笔窃鯓赢a(chǎn)生的?儒家的“道”產(chǎn)生于天命之“性”。朱熹曰:“天以陰陽五行化生萬物,氣以成形,而理亦賦焉”。“于是人物之生,因各得其所賦之理,以為健順五常之德”?!叭宋锔餮湫灾匀唬瑒t其日用事物之間,莫不各有當行之路,是則所謂道也。”[2]P17道家的“道”是宇宙萬物的本原,是“可以為天下母”的宇宙萬物的本體。道家的“道”是怎樣產(chǎn)生的?郭店《老子甲》云:“有狀昆成,先天地生,敓穆,獨立不改,可以為天下母,未知其名,字之曰道?!钡兰业摹暗馈蹦舜呵锢献拥陌l(fā)明,是中國古始神話本原的理性升華。
“曰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闇,誰能極之?馮翼惟像,何以識之?”(問往古之初,未有天地,固未有人,誰得見之,而傳道其事乎?晝夜未分,誰能弄清?氤氳浮動,惟象無形,根據(jù)什么弄明白?)[3]P49-51這是屈原在《天問》里發(fā)出的關(guān)于宇宙本原問題的疑問?
《莊子·應(yīng)帝王》載:“南海之帝為儵,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儵與忽時相與遇于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儵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砧徱桓[,七日而渾沌死?!眱?,同“倏”,迅疾?!稄V雅·釋詁一》:“儵,疾也?!薄皟蹦四戏綍r間之神。忽,迅速。《左傳·莊公十一年》杜預注:“忽,速貌?!薄冻o·離騷》云:“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忽”乃北方時間之神。渾沌,又稱“混沌”,渾然一體,不可分剖?!渡胶=?jīng)·西次三經(jīng)》:“天山有神鳥,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沌無面目,是識歌舞,實為帝江也?!碑呫渥ⅲ骸敖x如鴻,《春秋傳》云:‘帝鴻氏有不才子,天下謂之混沌。’是此?!薄妒酚洝の宓奂o》集解引賈逵曰:“帝鴻,黃帝也?!秉S帝,中國古始神話的中央之神?!抖Y記·月令》:“[夏季之月] 中央土,其日戊己,其帝黃帝,其神后土?!薄皽嗐纭蹦酥醒牒笸林瘛_@是一則寓言故事,儵、忽、渾沌是三個人格化了的“神”。這則寓言故事折射了中國古始神話的本原觀,包含著開天辟地的神話概念:混沌被儵、忽(代表迅疾的時間)鑿了七竅,混沌不存在了,代之而起的是整個宇宙,宇宙的原初乃混沌,時間的推移,混沌的變化,便出現(xiàn)了人類世界。
宇宙原初的混沌是什么狀況?《淮南子·精神訓》:“古未有天地之時,惟象無形,窈窈冥冥,芒芠漠閔,澒?jié)鼬櫠?,莫知其門?!被煦缰蠛我猿霈F(xiàn)了人類世界?《太平御覽》卷一引《三五歷記》:“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辟,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shù)極高,地數(shù)極深,盤古極長。故天去地九萬里。”這些神話記述,告訴人們,宇宙之初,乃是“惟象無形,窈窈冥冥,芒芠漠閔,澒?jié)鼬櫠础钡摹盎煦纭?,“渾沌如雞子”,透露了天地開辟之前宇宙構(gòu)成的秘密。這就是中國古始神話對宇宙本原問題的回答。
世界各民族和中華民族一樣,都有關(guān)于“混沌”的神話本原傳說。西方腓尼基人的創(chuàng)世神話中有這樣的記載:“萬物之始是一種黑暗而凝聚的有風的空氣,或一種濃厚的空氣的微風,以及一種混沌狀態(tài),像埃雷布斯那樣地混濁漆黑,而這些都是無邊無際的,久遠以來就是沒有形狀的。但當這風愛戀自己的本原(混沌)時,就產(chǎn)生了一種密切的聯(lián)合,那結(jié)合稱為波托斯,也就是萬物創(chuàng)造之始?;煦绮⒉恢雷约旱漠a(chǎn)物,但從它同風的擁抱中產(chǎn)生了莫特,有些人稱之為伊魯斯,但另一些人則稱之為腐敗而稀濕的混合物。創(chuàng)世的一切種子由此萌發(fā),宇宙由此產(chǎn)生。”[4]
在西方,哲學里神話本原經(jīng)過抽象產(chǎn)生了“邏各斯”。邏各斯最先出現(xiàn)在赫拉克利特的著作里,赫拉克利特把世界的普遍規(guī)律性、存在的規(guī)律稱為邏各斯。在黑格爾哲學中,邏各斯就是概念、理性、絕對精神。在中國,老子通過對自然之“象”的領(lǐng)會,把握住“混沌”的運動和變化,直接進入“本體”(物自身),對古始神話本原中的“混沌”進行哲學概括,“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以理性的“道”取代神話本原,宣告古始神話本原的終結(jié)。
二、老子對宇宙本原的棎索
春秋時期是我國奴隸制社會崩潰的時期,隨著土地私有制逐漸發(fā)展,奴隸和奴工也逐步向農(nóng)民和手工業(yè)者轉(zhuǎn)化。剛剛擺脫奴隸制枷鎖的農(nóng)民和手工業(yè)者,他們珍惜已得到的自由,希望得到更多的自由。當時的思想家們十分重視“人”的社會地位和社會價值,孔子提出了仁者“愛人”的主張。老子更重視“人”,主張給“人” 以充分的自由,不僅要尊重“人”,而且要順其自然發(fā)揮“人”的聰明才智。老子在郭店《老子甲》中十六次使用了“民”這一概念?!懊瘛迸c“圣人”(賢明的統(tǒng)治者)相對,“民”即庶民,就是現(xiàn)代意義的老百姓。老子說:“圣人之在民前也,以身后之;其在民上也,以身下之?!薄笆ト司油鰹橹?,行不言之教?!薄敖滩唤?,復眾之所過?!薄拜o萬物之自然,而弗能為。”老子這里所說的“民”,不是“厥初生民”(《詩·大雅·生民》)的“民”,也不是“一君而二民”(《周易·系辭下》)的“民”,而是指從奴隸制枷鎖下擺脫出來的取得了一些自由的農(nóng)民和手工業(yè)者。《穀梁傳· 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農(nóng)民,有工民?!痹谂`制崩潰,新的生產(chǎn)關(guān)系形成過程中,他們是先進生產(chǎn)力的代表,對他們的態(tài)度是治理好國家的關(guān)鍵。
孔子在社會生產(chǎn)力發(fā)展的新形勢下,要求統(tǒng)治者“克己復禮”,對內(nèi)部提倡相親相愛,對百姓要寬松一些,要給人民一些好處(“愛人”)。老子與孔子相比,其思想更接近“民”的要求,他不僅明確提出要重視“民利”(絕智棄辯,民利百倍),而且要求統(tǒng)治者把自己看成人民的公仆而居于百姓之后(以身后之),應(yīng)言辭謙恭而禮遇百姓(以言下之),應(yīng)自知滿足(知足),有所為而無所求?。橥鰹椋?,事奉他人而不役使他人(事無事),幫助萬物自然發(fā)展而不妄為(輔萬物之自然而弗能為)。一切思想家,他們的政治主張都與他們對世界對社會的總看法緊密相聯(lián)??鬃訌臍v史文化本原觀出發(fā),上自三皇五帝下至周公,對歷史的典章制度進行清理,修禮樂、述《易》理、作《春秋》,繼承歷史的人本精神,以便把歷史本原清晰化、條理化,最后以《詩》、《書》、《禮》、《樂》、《易》、《春秋》為經(jīng)典,提出了“克己復禮”的政治主張。老子從古始的鬼神崇拜以及后起的宗教崇拜的疑問思考中吸取營養(yǎng),以未有天地之前的混沌以及混沌的運動為對象,進行理論探索,提出“有狀昆成”的哲學命題,“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以為“天下母”(萬物的根本),從而建構(gòu)了道家的天道本原論。老子從天道本原觀出發(fā),提出了“視素保樸,少私寡欲”的以“道”治國的方略。與孔子比較起來,老子所提出的政治主張更符合擺脫了奴隸制枷鎖的“民”的要求。老子的“道”是可以作為現(xiàn)實生活依據(jù)的客觀法則,如果統(tǒng)治者能夠遵循,是可以把國家(邦國)治理好的,是可以得天下的。
老子是中國思想家中第一個用哲學的眼光來棎索宇宙本原的。他觀察天下萬物的生與死,觀察天,觀察地,注意一切變化之“象”。他發(fā)現(xiàn)“天下之物生於有、生於亡”(第37簡)(天下之物有的由可狀之體演化而生,有的由隱微之體聚合而生),發(fā)現(xiàn)“天地相合也,
以輸甘露”(第19簡)(天地之氣相合,甘露就會自然傾瀉)、“萬物旁作,居以須復也”(第24簡)(萬物普遍產(chǎn)生發(fā)展,皆有終止和復歸)。在領(lǐng)會一切變化之“象”的過程中,老子得出了“天道員員,各復其根”(第24簡)(自然之道周而復始,萬物發(fā)展變化各歸其根本)的結(jié)論。那么,在“天道員員”的后面又是什么呢?一定還有一個更高層次的存在。這個存在應(yīng)該就是天地未判之前就已存在的“道”。因此,老子說:“有狀昆成,…… 可以為天下母?!薄暗馈?,是老子所給定的名稱,是老子對神話本原的哲學概括。
老子的“道”不僅是世界的本原,而且是天下萬物發(fā)展變化的根本,是支配天下萬物的原動力。關(guān)于“道”,老子在郭店《老子甲》中,主要論述了“處下”、“不爭”、“知足”、“不欲尚盈”、“輔萬物之自然”、“亡為” 等。這些既是自然法則,也是社會生活的準則。這些法則或準則都是“道”的體現(xiàn)?!氨暗乐谔煜拢q小谷之與江海?!保ǖ?0簡)這是一個比喻,說明“道”與天下萬物的關(guān)系,“道”是本,萬事萬物所體現(xiàn)出的規(guī)律性是末,自本而末,末而不離其本,以此說明“道”是天下萬物發(fā)展變化的根本,是支配天下萬物的原動力。“道恒亡為也,侯王能守之,而萬物將自忄爲
。忄爲
而欲作,將鎮(zhèn)之以亡名之樸。夫亦將知足、知以靜,萬物將自定?!保ǖ?3簡至第14簡)(道對天下萬物永遠無所求取,侯王能保有“道”的這種永遠無所求取的精神,萬物將自然和諧,自然和諧中如果有詐僞,用無以名狀的物之真性使之安定。萬物也自知滿足、自知安靜,將會自然安定。)“恒亡為”是“道”的本質(zhì)屬性,象它所支配的大自然一樣,只有無私的奉獻,永運不會有所索取。作為社會的統(tǒng)治者,若能守道保樸,自然能使萬物和諧、天下安定。這說明“道”不僅是自然的總法則,也是社會的總法則。
老子在郭店《老子甲》中,在論述以“道”治國的過程中,對“道”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萬物發(fā)展變化的根本己作了基本的概定,但對“道”作為世界的本體以及如何生成天地萬物之類的問題并未詳細論述,這為道家后學留下進一步詮釋的空間。盡管如此,老子的天道哲學的理論框架在這里己經(jīng)確定,一個關(guān)于宇宙生成和世界本原的哲學己經(jīng)完整的提出。 三、老子的“道”的二重性
老子的“道”源于自然(天道貴弱),“道”的具象就是宇宙初始的混沌(有狀昆成)。作為形上意義的“道”(可以為天下母)是宇宙初始的混沌運動變化的抽象(返也者,道動也)。從總體意義上來說,老子的“道” 是對世界本原的理性回答,是古始神話本原向哲學本原論的轉(zhuǎn)變。然而老子并未完全擺脫巫史思想家的影響,他所提出的“道”這一哲學范疇,具有“二重性”,既不是純粹的“具象”,也不是完全的“抽象”,而是“具象”和“抽象”的統(tǒng)一。
郭店《老子甲》曰:“有狀昆成,先天地生,敓穆,獨立不改,可以為天下母。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強為之名曰大。大曰滔,滔曰遠,遠曰反?!保ǖ?1簡至第22簡)“卑道之在天下也,猶小谷之與江海?!保ǖ?0簡)“返也者,道動也。弱也者,道之用也。”(第37簡)“有狀昆成,先天地生,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滔,滔曰遠,遠曰反” ,描寫“道” 的具象?!袄ァ?,通“混”?!对姟ば⊙拧げ赊毙颉逢懙旅麽屛模骸袄?,本又作混?!薄袄コ伞?,混然自成?;烊唬焱捶置?,猶混沌。《淮南子·天文訓》:“道始于虛廓,虛廓生于宇宙?!碧摾?,天地未形成時的狀態(tài),亦即天地未形成時的“混沌”?!疤稀?,廣大貌。形容范圍極廣或時間極長。“遠”,遙遠。指空間距離大。意思是:“道”從大而言,則廣大;從廣大而言,則遙遠;從遙遠而言,則又返回為近。它遙遠則天地莫能盡,它返回為近就在人身的周圍?!皵熌拢毩⒉桓?,可以為天下母”、“卑道之在天下也,猶小谷之與江?!?、“返也者,道動也。弱也者,道之用也”,闡釋“道”的“抽象”意義?!皵煛保皧Z” 的古字,更替。“穆”,和諧?!蔼毩ⅰ?,不依靠其他事物而存在。“不改”,王弼注曰:“返化終始不失其常,故曰不改。”“道”可以使四時更替萬物和諧,它自己卻不依靠其他事物而存在,返化終始而不失其常,可以為天下萬物之母?!氨啊保t卑。“小谷”,山間的小水流。謙卑之道在天下,如山間小水流在江海里一樣,言“道”是本,自本而末,末而不離其本。“返”,往返。謂循環(huán)往復?!皠印保\動。“弱”,柔弱。意思是說循環(huán)往復是“道”的運動;柔弱勝剛強是“道”所施為?!熬呦蟆?, 說明“道”的 客觀實在性。“道”產(chǎn)生于天地未形成之前的虛廓,不依靠其他事物而混然自成;它是一種客觀存在,廣大、高運,而又近在身邊,似乎不在,又無所不在。“抽象”,說明“道”的形上性?!暗馈笔翘斓匚葱纬芍埃盎煦纭边\動變化規(guī)律的抽象;它返化終始而不失其常;它在天下萬事萬物中發(fā)揮作用,“猶小谷之與江?!保员径?,末而不離其本;它循環(huán)反復,使四時更替萬物和諧,柔弱勝剛強。
老子的“道”既是物質(zhì)的,又是精神的?!拔镔|(zhì)的”是對“道”的本原性的描寫,“精神的”是對“道”的永恒性的闡明?!坝袪罾コ伞薄ⅰ翱梢詾樘煜履浮笔菍Α暗馈钡谋驹缘拿鑼?,“返也者,道動也。弱也者,道之用也”是對“道”的永恒性的闡明。老子的“道”的這種“二律背反”性正反映了中國哲學從神話本原向哲學本原論轉(zhuǎn)變的特征。在對待世界本原這一問題上,老子的“道”雖然跳出了神話本原的樊離,然而卻沒有去掉神話本原的烙印。老子的“道”不是西方哲學純思辯型的范疇,而是東方式的對世界本原的理性回答。
老子在《老子甲》中提出的“道”,是中國哲學的最高范疇,對后世產(chǎn)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老子的“道”為什么能夠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在禮崩樂壞的春秋時期,人們在對現(xiàn)實世界的否定中,總覺得世界不應(yīng)該是這樣。應(yīng)該是怎樣的呢?人們感到困惑。老子的“道”為人們展現(xiàn)了一個“應(yīng)該”的世界,要求統(tǒng)治者守道保樸,像圣人那樣“居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要求所有的人“視素保樸,少私寡欲”。老子的“道”的這種“應(yīng)該”,長時期以來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和感情,成為人們生活的原動力。老子的“道”不是一個“思辯的”概念,而是一個混然自成的實體。它先天地生,可以為天下母,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萬物發(fā)展變化的根本。所謂混然自成,即是在混同未分的混沌現(xiàn)象中直接呈現(xiàn)出來的作為世界本原的“存在”,這個“存在” 就是世界的“本體”,是一個更深層、更純粹的“世界”。
[參考文獻]
[1]荊門市博物館.郭店楚墓竹簡[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
[2]朱熹.四書章句集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3.
摘要 20世紀的女性主義者將《簡?愛》解讀為女性反抗父權(quán)制壓迫的勝利,頌揚簡?愛充滿了“反抗的女性主義”精神?,敻覃愄?奧麗芬特甚至把《簡?愛》中的女主人公稱作一個“新的羅馬女戰(zhàn)神”,稱她帶來了“最令時代驚慌的革命”。本文在文本研讀的基礎(chǔ)上,闡述女性自我意識、自我身份和地位是怎樣在“話語力量”的推動下逐步演變并最終確立的。
關(guān)鍵詞:女性主義話語力量演變
中圖分類號:I106文獻標識碼:A
“上帝通常只對男人說話”是維多利亞時期傳統(tǒng)的基督教思想,在當時的社會體系中,女人――無論女孩、妻子或者母親――自身任何肯定自己行為的努力都是徒勞的,即使她們暢快淋漓地發(fā)泄過個人的情感,但思想深處的“女性意識”最終都會使她們選擇順從命運的安排。在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說《簡?愛》中,主人公兒時所生活的蓋茨海德就是當時社會體系的一個縮影。也因此,“作為女主角,簡?愛的第一個行動就是摒棄維多利亞時代的真理,即兒童尤其是女孩,都天生的天真無邪,而天真就是美德,好處就是堅忍的謙卑?!?/p>
在蓋茨海德,里德一家將簡?愛視為“瘋貓”、“耗子”,然而被歧視的簡?愛沒有屈服,而是喊出了她的反叛宣言“我必須說話”!她內(nèi)心深處被承認被重視的渴望鼓舞著她為公平而戰(zhàn),她決心“說話”,維護自己的話語權(quán)??墒窃趯W會進行能被他人信任的“說話”之前,簡?愛的任何“說話”都將被當時的社會體系視為無效。因而,在此之前,簡?愛需要從他人的呵護中得到支持與鼓勵。所以,當她從“紅屋子事件”中醒來時,“覺察到有人在擺弄我,把我扶起來,摟著我,讓我坐著,從前從來沒有人這樣愛護地抱過我或者扶過我,我把頭靠在枕頭上,或者是靠在誰的胳膊上,覺得很舒服?!焙?愛為自己“說話”的渴望更強烈了。
為此,簡?愛勇敢地抓住機會給藥劑師勞埃德先生講述她被冷酷地扔進紅房子和生病的不幸遭遇,“這是我把自己的悲痛一吐為快的第一個也是唯一的機會,”她希望這位非桑菲爾德的貴人能安慰從而減輕她的痛苦。然而勞埃德先生給她的卻是與里德一家完全一致的“官方意見”,“你有這么好的房子住,還不很高興嗎?”他認為“這孩子該換換環(huán)境,換換空氣,”進學校的原因竟然是簡?愛“神經(jīng)不很好?!?/p>
“紅屋子事件”及與勞埃德先生的對話使簡?愛加深了對自己處境的認識:在這里沒有人會承認她的話語權(quán),她雖然住在豪宅里,精神上卻無家可歸。里德一家快樂地歡度圣誕節(jié)和新年,她卻“總是抱著娃娃上床,人總得愛樣什么,既然沒有更值得愛的東西,我只好設(shè)法疼愛一個小叫化子似的褪色木偶……當初我是懷著多么可笑的真情來溺愛這個小玩意兒,甚至還有點兒相信它有生命、有知覺。”馬斯洛指出,人有五個層次的需要,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之外,人還有歸屬和愛的需要(社會交往需要)。作為社會性的動物,沒有交往沒有社會性何談人呢?滿足不了這一層次的需要,簡?愛只能是一只“瘋貓”。
久經(jīng)歧視,簡?愛決心保護自己最健康不過的神經(jīng),捍衛(wèi)自己的話語權(quán)。
到了勞沃德后,簡?愛首先注意到了海倫?彭斯。“我不知道哪來的勇氣,居然敢這樣和陌生人攀談”,簡?愛給海倫講述她的故事的時候。然而她滔滔不絕的“講話”并沒有使她得到所期望的親密的信任關(guān)系,海倫對簡?愛仇的講述表現(xiàn)出“不想再跟我多談,而情愿和自己的思想交談?!焙?愛用自己認為“公平”的原則來進行評價:“別人對你好,你也對別人好?!笨珊悈s可以“原諒犯罪者?!焙?愛的自我地位還是沒有確立起來。
在勞沃德,布洛克赫斯特要簡?愛的同學“避免和她在一起,不許她參加你們的游戲,不許她和你們說話。”譚波兒小姐則以友善的家長式的態(tài)度鼓勵她:“犯人受到了控告,他總是允許為自己辯護的。人家責備你撒謊,在我面前,盡量為自己辯護吧。”簡?愛再次得到了自我辯護的機會,并在“心底里決定,一定要說得非常有分寸”。與蓋茨海德時的情緒化相比,此時的簡?愛則少了憤怒和激動,顯得更為平靜,“加入的怨恨和苦惱要比平時少得多”。
在這里,簡?愛不僅獲得了廣博的知識,完善了自身的道德情操,還從譚波兒和海倫的身上感受到了母愛和友情。她意識到,“抑制和簡化了一下的”話“聽起來更真實可靠?!敝链?簡?愛的性格和言談更成熟了,波恩海默認為這“標志著簡?愛的敘述風格社會化了;她意識到對條理,措辭和語調(diào)要進行有意識的控制的力量?!?/p>
從蓋茨海德到離開勞沃德,簡?愛過于情緒化的感覺逐漸變得清晰。她認識到過分激動的敘述無法被認可,于是學會了交流。簡?愛從譚波兒小姐那里學會了新的交流方式的話語。這種新的交流方式的話語使簡?愛懂得不僅要相信自我辯白的力量,也要征求他人的意見。簡?愛正是用這種方式成為了桑菲爾德府的家庭教師的。
在桑菲爾德,愉快的交流是簡?愛評價朋友的標準。她與羅切斯特關(guān)系就是從愉快的交流開始的。羅切斯特墜馬摔傷后,簡?愛很想幫他,那時兩人都還不知道對方的身份??墒橇_切斯特拒絕簡?愛的好意,甚至連看都不看她一眼,“天這么晚了,先生,不看到你能夠騎上馬,我是不能讓你一個人留在這荒涼的小路上的?!边@句話觸動了羅切斯特,簡?愛的執(zhí)著與熱心讓他心動,從而引起了他談話的興趣。
羅切斯特回到家的第一天,簡?愛是在“孤獨”和“不受歡迎的憂思”中度過的。接下來二人的談話則改變了這一點。二人首次正式見面的談話相當愉快,羅切斯特驚喜地發(fā)現(xiàn),簡?愛是一個智力相當?shù)恼勗拰κ?這是他以前的生活所缺乏的。
羅切斯特問簡?愛:“你認為我漂亮嗎?”簡?愛脫口而出:“不,先生?!边@句話極大地震動了羅切斯特,他從前的女人多是當面吹捧他,背后卻說他是丑八怪,這是他心中的一道傷痕。而如今一個相貌平平的貧民女子、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不過是一個高級仆人的家庭女教師,竟然說他不漂亮,與他從前的女人形成了強烈反差,簡?愛的直率和真誠是他從前的女人所沒有的,也是他長期以來苦尋而不得的。
由此,簡?愛在羅切斯特心目中的地位一下子得到了提升?!澳氵@個人有點特別?!绷_切斯特說,簡?愛意識到自己有點不禮貌,立刻向羅切斯特道歉解釋:“先生,我說得太坦率了,請你原諒。我應(yīng)該回答說關(guān)于外貌問題要作一個即興的回答是不容易的;個人的審美力不同;美并不重要,或者諸如此類的話?!焙?愛的道歉又使羅切斯特體會到她的教養(yǎng)和善解人意。這使他把她看作精神上可以平等交流的人。他后來向簡?愛訴說自己在巴黎的私生活也證明他在心理上對簡?愛的重視。簡?愛的坦率真誠與才學膽識、理智和道德力量使她贏得了尊重的“水晶鞋”。
用對話來交流思想,最后界定了簡?愛與羅切斯特之間的理想關(guān)系。正如小說的結(jié)尾處所強調(diào)的,“我相信,我們是整天談著話?;ハ嘟徽勚徊贿^是一種比較活躍的,一種可以聽見的思考罷了?!庇淇斓慕徽勈撬硐肷畹臉藴?通過交流,簡?愛使自己的言辭獲得承認,得以確立自己的地位。
梳理簡?愛從一位被“權(quán)威”界定為“瘋貓”、“耗子”的弱小者成長為自我意識的全面復蘇和自我地位的最終樹立的自信女性,我們不難看出,積極而叛逆的學習和思考促成了簡?愛話語的逐漸成熟,而話語的成熟最終促成了她自我身份和地位的確立,進而使《簡?愛》這部名著在個人的意愿和社會語境上都獲得了平衡。
參考文獻:
[1] 夏洛蒂?勃朗特,祝慶英譯:《簡?愛》,上海譯文出版社,2001年。
[2] 楊靜遠譯:《夏洛蒂?勃朗特書信》,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84年。
[3] 趙毅衡:《當說者被說的時候――比較敘述學導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年。
[4] [美]蘇珊?S?蘭瑟,黃必康譯:《虛構(gòu)的權(quán)威――女性作家與敘述聲音》,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5] [蘇]伊?謝?科恩,佟景韓、范國恩、許宏治譯:《自我論:個人與個人自我意識》,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86年。
[6] [加]諾思羅普?弗萊,陳慧等譯:《批評的剖析》,百花文藝出版社,1998年。
[7] 葉舒憲主編:《性別詩學》,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
[8] 諾思洛普?弗萊:《偉大的代碼――圣經(jīng)與文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9] 羅婷:《女性主義文學與歐美文學研究》,東方出版社,2002年。
[10] 劉文明:《上帝與女性:傳統(tǒng)基督教文化視野中的西方女性》,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