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關于蠟燭的詩句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而我有一首我喜歡的詩,就過關于牡丹的。詩名叫《惜牡丹花》,詩人是和李白、杜甫并稱李杜白的唐代詩人白居易,白居易有著詩魔和詩王之稱。詩句是:惆長階前紅牡丹,晚來唯有兩枝殘。明朝風起應吹進,夜惜衰紅把火看。詩中的:惜:是憐愛。殘:是殘留。把火看:是指拿著蠟燭看。
這首詩是在惋惜牡丹花衰落的過程,還在寄寓著歲月無情、青春無法常在的感慨。
白居易雖然寫過許多詩,比如《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白云泉》、大林寺桃花》、《遺愛寺》等??晌椅í氂X得《惜牡丹花》最好。
清明首先讓人想到的是祭掃墓園與緬懷先人。
唐代白居易《寒食野望吟》一詩勾畫出當時的掃墓情形:“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清明時節(jié),漂泊異鄉(xiāng)的詩人墨客,更容易滋生思親與思鄉(xiāng)之情。詩人筆下的清明,曠野蒼茫,古墓壘壘,凄風勁吹,紙錢紛飛,訴盡了生死離別。
北宋黃庭堅的《清明》一詩別有一番深意:“佳節(jié)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庇汕迕鲯吣惯M而探討人的生死的意義,有感于人的價值,表現(xiàn)了詩人曠達之中包含的不愿與世俗沉浮的孤傲之氣和對仕途賢愚混雜的憤懣之情。
但清明也不光是肅穆的祭掃與緬懷,也有祥和歡快的另一面。清明自古就有踏青的習俗,又叫“踏青節(jié)”,古時也叫行青、探春、尋春等。古時清明,人們也聚親約友,在大好春光里四處游玩,甚至圍坐野宴,抵暮而歸。
唐代詩人顧非熊作過《長安清明言懷》一詩前四句:“明時帝里遇清明,還逐游人出禁城。九陌芳菲鶯自囀,萬家車馬兩初晴?!庇涗浟水敃r唐都長安清明節(jié)萬家車馬出動,鶯囀芳菲的盛況。
北宋歐陽修的《阮郎歸?南園春半踏青時》云:“南國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猶如一幅美麗的畫卷。同為“唐宋家”的蘇轍也曾作《踏青》一詩,展現(xiàn)踏青盛景:“江上冰消岸草青,三三五五踏青行。浮橋沒水不勝重,野店壓糟無復清?!蹦纤螀俏┬诺脑姡骸袄婊L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闭宫F(xiàn)出當時的人們外出郊游,盡興方歸的場景。
古人踏青愛騎馬。唐代皮日休曾作《襄州春游》一詩曰:“信馬騰騰觸處行,春風相引與詩情。”表現(xiàn)出初春騎馬漫步的悠閑。薛昭蘊《喜遷鶯?清明節(jié)》描繪了舉子們于清明雨后騎馬踏青的得意之情:“清明節(jié),雨晴天,得意正當年。馬驕泥軟錦連乾,香袖半籠鞭?;ㄉ?,人竟賞,盡是繡鞍朱鞅。日斜無計更留連,歸路草和煙?!?/p>
古代的很多詩人也像生活在現(xiàn)代的我們一樣,清明前后會周邊游或遠游,目的地大多偏愛江南。
李白去揚州踏青,滿眼的江南風情,留下“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的詩句。白居易最愛錢塘湖:“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錢塘湖春行》早已成為千古佳篇,對春游的描寫令人神往。
韓愈與張籍(唐代詩人,時任水部員外郎)同游當時的著名游覽勝地曲江池(今陜西省西安市東南,是隋煬帝開掘的一個人工湖),看到無限美好的春光,還不忘寫首詩調侃白居易:“漠漠輕陰晚自開,青天白日映樓臺。曲江水滿花千樹,有底忙時不肯來?!保ā锻繌垎T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白居易排行二十二,又曾任中書舍人,故稱“白二十二舍人”)大致意思是:曲江上春水彌漫兩岸繁花千樹,你有啥事那么忙一直不肯來?
除了踏青、旅游,古人在清明節(jié)還喜飲酒。唐代杜牧的《清明》膾炙人口:“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彼未唪恪肚迕魅諏啤吩疲骸澳媳鄙筋^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日落狐貍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宋代詩人王禹曾寫過一首名為《清明》的詩,頭兩句是“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蘇軾在左遷密州后,寫下《望江南?超然臺作》,下闋為“寒食后,酒醒卻咨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币坏〔?,一壺老酒,吟詠詩詞,烹茶論道,快活逍遙。宋代程顥的《郊行即事》表現(xiàn)了踏青野炊、把酒共話春風的瀟灑 :“芳原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圍。興逐亂紅穿柳巷,困臨流水坐苔磯。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紅。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
古代,清明節(jié)與寒食節(jié)本是兩個節(jié)日,寒食節(jié)這一天要禁動煙火,等到清明要“乞新火”。但后來人們往往將這兩個節(jié)日合并起來過。掃墓原是寒食節(jié)的內容,因為兩節(jié)相連,漸漸地掃墓改在清明節(jié)進行。唐代韓的《寒食》:“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描繪了一幅寒食節(jié)長安城內富于濃郁情味的風俗畫。
古詩里的清明還有更多具有豐富文化內涵和時令價值的其他內容,比如“折柳”、“插柳”、“蹴鞠”、“放風箏”、“蕩秋千”等。
清明詩句多以柳寄情,說明“柳”是清明節(jié)習俗的一個重要元素。柳樹可以有多方面的象征意義,古人又賦予柳樹種種感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云:“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p>
清明節(jié)春風和煦,綠樹成蔭,古時踏青、掃墓、上墳曾有戴柳和家家戶戶門口插柳枝的習俗。傳說,當年晉文公和群臣徒步登山祭拜介子推時,發(fā)現(xiàn)當年被燒毀的那棵老柳樹居然死而復生。晉文公當下便將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并且當場折下幾枝柳條戴在頭上,以示紀念,群臣紛紛效仿,相沿成習。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中記載:“取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比藗冋J為柳枝有靈性,有“鬼怖木”之稱,在柳條發(fā)芽的清明時節(jié)插柳可以避邪驅鬼。關于民間“清明插柳”,還有一種說法是從隋代開始流行,隋代運河剛貫通南北,河堤需要年年植樹,鞏固河堤。而柳樹有強大的生命力,容易成活,又喜濕潤,所謂“有心栽花花不發(fā),無心插柳柳成陰”,加上清明又是適宜植樹的季節(jié),因此插柳習俗從那時起漸成風俗,并延續(xù)至今。更有一種說法稱清明節(jié)插柳和宋代大詞人柳永有關,據說柳永常往來于煙花柳巷之中,當時的歌妓無不愛其才華,他一生為仕途所不容于襄陽貧困而亡,每年清明節(jié),歌女們都到他的墳前插柳枝以示紀念,久而久之就成了清明插柳的習俗。
蹴鞠是古代的足球,也與清明節(jié)有重要的聯(lián)系。唐朝詩人韋應物《寒食》詠道:“清明寒食好,春園百卉開。彩繩拂花去,輕球度閣來?!泵枋隽饲迕骱持H,人們在園中蹴鞠。而唐代的另一位詩人仲無顏在他的《氣球賦》中更生動地記錄了人們蹴鞠嬉戲的場景:“寒食景妍,交爭競逐,馳突喧鬧,或略地以走丸,乍凌空似月圓?!边@頗具現(xiàn)場感的描述,正是我國古代足球運動端倪的一個形象寫照。
放風箏也是清明前后的習俗。唐代高駢的《風箏》說 :“夜靜弦聲響碧空,宮商信任往來風。依稀似曲才堪聽,又被移將別調中?!泵鑼懥孙L箏競放的情景。清代吳友如的《清明節(jié)放風箏》:“只憑風力健,不假羽毛豐,紅線凌空去,青云有路通?!?/p>
“滿街楊柳綠絲煙,畫出清明二月天。好是隔簾花樹動,女郎撩亂送秋千。”唐人韋莊的詩句,說的是清明“蕩秋千”。北宋秦少游《滿庭芳?曉色云開》一詞曰“秋千外,綠水橋平”。張先《春門引?春思》也有“那堪更被月明,隔墻送過秋千影”之句。
【關鍵詞】李商隱;詩歌;唐宋婉約詞;關系
在中國古代文學的歷史長河中,晚唐詩歌的艷麗而婉約給人一種美妙的感受,“晚唐之詩,秋花也;”晚唐的詩歌就像秋花一樣幽艷,對于宋代的詞曲也有著引導的作用。正如李商隱的詩歌一樣,對于宋代西昆派的詩歌,唐宋婉約詞人以及后來清代的許多關于愛情戲曲的戲曲家來說都有著極大的影響。他的詩歌很多都參透婉約詞,表達了愛情真摯純潔的高貴品質,同時對于受到重傷后仍然保持對愛情忠貞不渝的態(tài)度和堅守著一份執(zhí)著,這對于唐宋婉約詞有著深遠的影響,由此,本文想淺談李商隱詩歌與唐宋婉約詞的關系。
在李商隱的作品中,最著名的是他的愛情詩,個人認為這與李商隱的愛情生活是分不開的,李商隱對于愛情所抱有的真誠,包容及理解的態(tài)度卻都總是以悲劇收尾。所以在李商隱的愛情詩中大部分都是抒發(fā)了愛情的痛苦情感?!稛o題》(一)“作夜星辰作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痹姼柚须p飛翼完美的表達了相見時的幸福,溫暖,分開時的痛苦和難過,這是戀愛中所有戀人都有過的愛情別離情結。抱著對愛情有著非常濃厚的相思和期盼,有著無限美好的回憶,擁有著對方的喜悅以及對于愛情精神生活的美好追求,同時,這其中又有著無法言語的無奈,辛酸與痛楚,對于愛情的間隔,也有著愛情的重重艱難阻隔,苦苦的守候著愛情,守候著回憶,期盼著與戀人的相見這一復雜糾結的心情?!稛o題》(二)中也有著同樣的感傷和期盼,“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干。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用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边@是多么沉重的一聲嘆惋啊。“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他在愛情中是真誠投入的,但是卻又有那么多的無奈,剛與戀人愉快的見面卻又要面對即將的分離,想到此后不知道要什么時候才能夠再次相見,這讓他又多了一分感傷。更何況青春即將逝去,東風無力,百花凋殘,自己的伴侶,自己心愛的人究竟在哪里呢,這樣讓人苦苦期盼,苦苦等待的情景,讓人情何以堪?。 按盒Q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一句廣為流傳的詩句以“絲”諧音為“思”讓人更加深刻的體會到對于戀人,對于愛情至死不渝的忠貞情感?!皶早R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由思戀轉變?yōu)閷τ趧e后的設想。早上起來對著鏡子梳妝;“愁”“改”兩個字展現(xiàn)了她因為想念他而引起的現(xiàn)在憂愁,憂傷的感情狀態(tài)?!霸鹿夂洹睂⒛兄魅斯驗榕鞴辉谧约旱纳磉?,感到孤單,寂寞,空虛的心境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生活的現(xiàn)實讓這一對戀人沒有足夠強大的力量去承擔愛情的這份責任,讓兩個相愛的人忍受著分離的痛苦,讓人為他們流下同情的淚水。
晚唐詩人李李商隱還有一些著名的關于夫妻愛情的詩歌,比如《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笔窃娙嗽诿鎸Π蜕降钠囡L苦雨,寫給在長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絕句,詩人用最樸素的文字,夜色中的巴山、池塘里的秋水,描寫了今日身處巴山傾聽秋雨時的郁悶、孤獨、苦寂的孤苦心情,同時又想象了與妻子來日聚首之時的幸福歡樂,完美的展現(xiàn)了詩人對離別之苦、對妻子的思念,同時又滿懷相逢期盼的復雜心情以及作者對愛情忠貞不渝的精神。而從側面也看出詩歌中所包含的詩人對于現(xiàn)實的不滿與憤怒,他只有希望著,憧憬著,希望在不遠的將來能和妻子重逢。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在唐宋婉約詞中,相思,別離的愛情是核心主題,“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竟無語凝噎?!?,秦觀的“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倍荚屛覀儫o數(shù)次的為之感動。這些表現(xiàn)的方法不同,風格也是各具特色,但是都同樣擁有著李商隱詩歌中所表達出來的對于愛情執(zhí)著與堅守,真摯與純凈,憧憬和忠貞的追求。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李商隱的詩詞對于婉約詞的影響和啟迪,但是又有人認為李商隱的詩歌并不能僅僅只把它當情詩來看待。蔣凡曾經就這樣說到:“我們可以把它當情詩,但是他又不僅僅只是愛情詩,因為詩人堅貞純凈的愛情與高尚的精神寄托在同一詩歌中得到了完美和諧的高度統(tǒng)一.在此,愛情說與寄托說已經不再是截然對立的了,而是有所溝通和協(xié)調的,也就是說,寄托說并沒有否認這其中確實有愛情之意,但是愛情說也同樣沒有將其中的一些寄托排除出去,兩者是相互包容,相互融合的?!?正如詩人李商隱在詩歌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感情一樣,其中不僅僅只有愛情的存在,其間還表現(xiàn)了一種精神的寄托。在婉約詞中,同樣也如此,在表現(xiàn)了愛情的同時,也表現(xiàn)出了一種更高的理想抱負和人生追求的態(tài)度,有著對于國家,對于人世更深層次的思考,這些思考與追求所引起的失落與感傷的心緒深深的沉淀在詞人的心里的最深處,所以,在寫詞的時候就無意間展露了出來,“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像東流?!崩钌屉[的詩歌和唐宋婉約詞都把身世與完美的柔和,使詩詞有著政治與愛情,感傷與執(zhí)著等這樣多重的感傷凄楚的心緒。
李商隱的詩歌非常注重在藝術上的構思和遐想,從生活中非常一般的題材中發(fā)現(xiàn)新的意境,給人意想不到的感受。在思想內容上,李商隱的詩歌展現(xiàn)了愛情真摯,美好的品質,啟迪了唐宋婉約詞中對于愛情主題的色調,為唐宋婉約詞的風格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同時,把自身的感受與完美的結合起來,使詩人所想要表達的感傷與憧憬,絕望與執(zhí)著等多重律感得到有效的表達,展露了更深層次的人生態(tài)度。
參考文獻
[1] 張英論.李商隱詩歌與唐宋婉約詞的關系[D].東北師范大學,2006.
一、填空題(每空1分,共23分)1. 如果你在一塊平面鏡中看到一位同學的眼睛,那么,這位同學 通過這面鏡子看到你的眼睛。(填“會”或“不會”)這是因為 。2. 雨后晴朗的夜晚,為了不踩到地上的積水,人們根據生活經驗判斷:迎著月光走,地上 的是水;背著月光走地上 的是水。(“發(fā)亮”或“發(fā)暗”)新 3. 噪聲也叫“隱形殺手”,現(xiàn)代城市在需要安靜的環(huán)境附近常常有如圖3所示的 標志。4.如圖4所示,物體的長度為 cm5.人們根據 能夠辨別出不同的人發(fā)出的聲音。6.如圖6所示是甲、乙兩種物質熔化時的溫度-時間圖象,其中物質___是晶體,它的熔點是____℃,在第6 min時,這種晶體處于_____________狀態(tài). 7.太陽光穿過樹林,形成光柱是光的 現(xiàn)象;雨過天晴,遠處的天空,出現(xiàn)美麗的彩虹是光的 現(xiàn)象。8. 如圖8所示,一束光在空氣和玻璃兩種介質的界面上同時發(fā)生反射和折射(圖中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和折射光線的方向均未標出),其中折射光線是 (用字母表示),反射角等于.折射角 。9.如圖9所示的寒暑表的示數(shù)是 。
10. 一次,小明在家寫作業(yè)時在書桌的玻璃臺板上面滴了一滴水,透過水滴看下去,他發(fā)現(xiàn)壓在臺板下面的動畫圖片上的文字變大了.這是由于此時的水滴相當于一個,圖片上的文字經過水滴折射后形成一個放大的像(填“實”或“虛”);如果小明以2m/s的速度走近豎直的平面鏡,那么他的像相對他的速度是 。11.如圖11甲所示是使用托盤天平時的實驗情景,請你指出存在的兩處錯誤:(1) 、 . (2)糾正錯誤后,天平平衡時砝碼和游碼的示數(shù)如圖 乙所示,則被測物體的質量為 g. 12. 等質量的兩個實心物體,若兩物體的體積之比是4∶3。那么這兩個物體的密度之比是 ,質量之比是 。二、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3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請把正確選項的字母填寫在對應的括號內)13. 美麗的詩句中也有物理:“滿眼風波多閃灼,看山恰似走來迎,仔細看山山不動,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來迎”和“是船行”兩句所選的參照物分別是( )A 船和山 B 山和船 C 地面和山 D 河岸和流水14. 某輛汽車以4 m/s的速度從甲地開往乙地,當行駛完一半路程時改用6 m/s的速度行駛到乙地,已知甲、乙兩地相距2 400 m,則汽車在甲、乙兩地的平均速度為()A.10 m/s B.5 m/s C.4.8 m/s D.6 m/s15. 關于聲現(xiàn)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相同 B.只要物體在振動,我們就一定能聽到聲音C.聲音只能傳遞信息 D.高速公路兩旁安裝的隔音板是為了阻斷噪聲的傳播16.將發(fā)聲的音叉與面頰接觸,有“麻”的感覺,這使我們體會到了()A.發(fā)聲的物體在振動 B.聲音能通過固體傳播C.真空不能傳播聲音 D.聲音傳播是能量傳播17.如圖17所示的符號分別代表四種天氣現(xiàn)象,其中主要通過液化形成的是() 18.如圖18所示的現(xiàn)象中,屬于汽化的是()19. 圖19中,小貓在平面鏡前欣賞自己的全身像,此時它所看到的像是圖中的( )20. 如圖20所示是鐘表在平面鏡中的像,則實際時間為( )A.11∶55 B.12∶05 C.5∶25 D.6∶3521. 潛在水中的人從水中觀看岸上的路燈,他看到的燈跟燈的實際位置相比較() A.低一些 B.高一些 C.不變 D.條件不足,無法判斷22. 某同學將一支點燃的蠟燭放在距凸透鏡15cm處時,在光屏上得到一個縮小的像,當蠟燭距透鏡9cm時,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放大的像,這個凸透鏡的焦距可能是()A.10cm B.8cm C.6cm D.4cm 23. 加熱一定質量的水,其溫度與時間關系如圖23中實線a所示.若其他條件不變,只將水的質量增加,則溫度與時間的關系圖正確的是()A.a B.b C.c D.d24.一物體經凸透鏡在光屏上成一個實像,如果這時用紙將透鏡遮住一半,則()A.屏上不能成像 B.屏上成像是原來的一半C.要移動光屏,才能成清晰的像 D.屏上仍成原來的像,但比原來的暗25. 如圖25所示,是甲.乙兩種物質質量與體積的關系圖象,則( )A.乙的密度大 B.甲的密度大 C.一樣大 D.無法確定26.下列物態(tài)變化過程中,出現(xiàn)放熱的是()A.灑在地上的水變干了 B.加在飲料中的冰塊熔化為水C.空氣中的水蒸氣變成霧 D.用久了的白熾燈燈絲變細了27. 某自動扶梯用20 s可將站立于扶梯上的人送上樓,扶梯不動時走上去要30 s,人沿運動的扶梯走上去需要時間()A.50 s B.10 s C.12 s D.20 s三.作圖題(共14分。要求:用尺規(guī)規(guī)范作圖,誤差不能過大,有作圖痕跡,)28. 在圖中,AO、BO'為點光源S射向平面鏡的兩條入射光線,請在圖中標出點光源S和像S'的位置,簡述求作方法(6分)并畫出光路圖(2分). 29.如圖29所示,由點光源S發(fā)出的某一條光線射到空氣和水的分界面上,同時發(fā)生反射和折射,其反射光線過點P,折射光線過點Q,試在圖中按題意畫出光路圖。(2分)30.在圖30中,根據入射光線和對應的折射光線,在圖中的虛線框內畫出適當類型的透鏡。(4分)四.探究與實驗題(每問1分,共24分)31. 如圖31所示是小方同學用兩只外形相同的蠟燭“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1)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點,便于確定 。 (2)選取相同的蠟燭,是為了便于比較像和物體的 關系。(3)在實驗過程中,把一只點燃的蠟燭放在玻璃板前,再將另一支 蠟燭(選填“點燃”或“不點燃”)放在玻璃板的后面來回移動,直到看上去跟前面的蠟燭的像 。(4)當點燃的蠟燭放在玻璃板前面20cm的A處時,玻璃板后B 處的蠟燭好像也被“點燃”了;移去B處的蠟燭,將光屏放在B處,發(fā)現(xiàn)光屏上并沒有蠟燭的像,這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 像。(5)小方將玻璃板移去,在玻璃板位置放一個凸透鏡,B處放光屏,發(fā)現(xiàn)光屏上恰好成倒立、等大的蠟燭的像,則該凸透鏡的焦距為 cm。32.張華和同學到東海島鋼鐵基地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張華拾到一個小金屬零件,他很想知道這個零件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就把它帶回學校利用天平和量筒來測定這個零件的密度.具體操作如下:(1)把天平放在 上,并將游碼移至標尺左端零刻線處;調節(jié)天平橫梁平衡時,發(fā)現(xiàn)指針在分度盤標尺上的位置如圖32甲所示,此時應將平衡螺母向(填“左”或“右”)調節(jié). (2)用調節(jié)好的天平測零件的質量.天平平衡時, 砝碼的質量及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如圖32乙所示,則零件的質量為g,用量筒測得零件的體積如圖32丙所示,則零件的體積為cm3,由此可算得小金屬零件的密度為g/cm3. (3)若該零件磨損后,它的密度將(填“變大”“變小”或“不變”).33.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的實驗中.(1)把物體放在2倍焦距外,在光屏上能夠觀察到的像是 、 立的 像.利用這一原理制成 .(2)把蠟燭放在2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間的位置時,在光屏上出現(xiàn)清晰的燭焰像,此時蠟燭的像到凸透鏡的距離所在范圍是 ,利用這一原理制成 .(3)把蠟燭放在一倍焦距以內的位置, (填“能”或“不能”)在屏上看到像,利用這一原理制成 .(4)由實驗可以得到的規(guī)律是:當蠟燭從遠處向透鏡靠近時,像逐漸 透鏡,像的大小逐漸 ,當蠟燭位于 時,可以在光屏上接收到像,并成實像;當蠟燭位于 時,不能夠在光屏上接收到像,并成虛像.五.計算題(9分。要求:寫出必要的步驟及公式)34. 實驗室中有一種瓶子專用于測定液體密度,這種瓶子叫密度瓶.若瓶子的質量是10 g,裝滿水后,水和瓶子的質量是20 g.裝滿油后,油和瓶子的質量是18 g,求這種油的密度.
二、13.A 14.C 15.D 16.A 17.C 18.A 19.C 20.B 21.B 22.C 23.C24.D 25.B 26.C 27.C三、28.第一步,反向延長入射光線,交于一點S即為發(fā)光點;(2分) 第二步,作S關于鏡面的對稱點S';(2分) 第三步,分別連接S'O、S'O'并延長,OA'O'B'即為反射光線。(2分) 說明:第二、三步用其他方法做對同樣給分。30.甲圖凸透鏡,乙圖凹透鏡。四、31.⑴像的位置 ⑵大小 ⑶不點燃 重合 ⑷虛 ⑸1032.⑴水平臺或水平桌面 右 ⑵62 20 3.1 ⑶不變。33.⑴縮小 倒 實 照相機⑵大于2倍焦距 投影儀、幻燈機 ⑶放大鏡⑷遠離 變大 焦點以外 焦點以內。34.解:水的質量:m水=20 g-10 g=10 g,……………………………………(2分)瓶的容積:V=m水/ρ水=10 g/1 g/cm3=10 cm3,………………………(2分)
時 間:2012年3月
地 點:中國國家畫院
任何一門學科,它的“內”比“外”都要小得多,它自身之外的內容都大大多于它自身的內容,無論研究什么概莫能外。哲學也是如此,哲學是包括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在內的更高層次的一種學問。專門研究哲學的人,用于哲學以外的功夫要遠遠多于哲學本身。當然研究書法也是這樣,為了學好書法,如果僅僅局限于書法本身,從長遠來看,不見得能達到很高的水平。所以我們主張“書內書外,藝道并進”,要從藝進入道的層次,進入哲理的層次、人文的層次。
從這樣一個角度來看,詩歌與書法的關系是一個很值得討論的問題,也是研究者一直很重視的課題。今天從我自己寫詩的一些體會談起。有一首五言律詩,題目是《雨夜讀》,寫我一次特異的經歷,現(xiàn)在已經完全想不起來在什么地方,沒有人陪同,獨自一人在房間里面寫了這樣一首詩:此地塵囂遠,蕭然夜雨聲。一燈陪自讀,百感警兼程。絮落泥中定,篁抽節(jié)上生。驛旁多野草,潤我別離情。下面略作解釋:“此地塵囂遠”,這個地方已經離開喧囂的城市很遠了;“蕭然夜雨聲”,“蕭然”,有點凄涼的感覺,“夜雨聲”,聽著晚上下雨的聲音;“一燈陪自讀,百感警兼程”,“一燈陪自讀”,一盞燈陪著我一個人在讀書;“百感警兼程”,許許多多的感受,警惕我日夜兼程,就是要繼續(xù)地走前面的路;“絮落泥中定”,“絮”就是柳絮、花絮,落到泥土的時候,就定下來了。此前柳絮、花絮是到處飛揚的,這時候到了泥土里就不再飛揚了。從這一句我們可以聯(lián)想到龔自珍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落花不是無情的東西,和春泥在一塊成了肥料,然后它又使花長得更好;“篁抽節(jié)上生”,春天、雨夜,竹子的生長是很旺盛的,所以有個成語叫“雨后春筍”。如果在很安靜的情況下,就可以聽到竹子上升那種聲音;“驛旁多野草”,“驛”,驛站。“驛旁”,我在這里暫時住的地方?!岸嘁安荨?,住的地方路旁有很多野草;“潤我別離情”,“潤”字開始用的是安慰的慰,“慰我別離情”。后來想既然下雨,這草肯定濕吧,我覺得“潤我別離情”比“慰我別離情”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