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描寫四季的詩句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春梅的美,張謂曾說‘不知近水花先發(fā),疑是經(jīng)冬雪未消。’他用雪來襯托梅花的白,使我們一目了然。不僅僅是春梅,就連春風亦是嬌柔萬分,我這樣說是由何遜的詩中得到的體會,他說‘可聞不可見,能重復能輕。鏡前飄落粉,琴上響余聲。’這是何等的輕盈……古人有云‘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支春帶雨。’這是描寫春雨的詩句,春天的雨輕盈而柔美。‘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可見春天的美,美在柔和。
夏荷的美亦是別出心裁,‘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閉上雙眼,那一望無際的荷花仿佛浮出腦海。王庭堅有云‘四顧山光接水光,憑欄十里芰荷香。’可知夏荷的美無與倫比。‘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河的美亦是美在幽靜。夏季也是如此動人……
秋季是豐收的季節(jié),金燦燦的麥田,白似雪的棉花……農民伯伯的臉上無不添上一絲絲微笑。是啊,這是豐收的喜悅。秋天到了,落葉也就多了,有多少人的腳步無情的踐踏這無辜的落花,又有誰知曉“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何必讓他徒增一分痛楚呢?
冬季也并非是荒涼無比的,冬季亦有冬季的美。冬季雖冷,卻也美不勝收,‘池水無波凍欲平,一望玻璃三百頃。’可見冬天的結冰亦是非比尋常。不僅如此,冬季最吸引人的可謂是雪了,‘池頭六出花飛遍。’‘好山西北玉為屏’腦海中浮出的畫面多美啊。
關鍵詞:人類情感;花草樹木;寄托筆者是學園藝專業(yè)的,因為自幼對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就十分喜愛,所以讀書求學也選擇這個專業(yè)。之所以對花草樹木情有獨鐘,還因為接受家庭教育的緣故。記得小時候爸媽就經(jīng)常告訴我,人有感情,花草樹木也有,人生一世就如草木一秋,要像待人一樣愛護他們,讓它們自然生自然死,不要欺負它們。后來上了學,老師們時時告誡我們,一切有生命的東西,都是大自然中的一份子,都有生存的權利,要學會尊重花草樹木,尊重蟲魚鳥獸,因為它們是人類的伙伴。本文擷取古代文人詩歌曲賦的典型描寫,說說人類情感在花草樹木中的寄托,也想知音者能夠共鳴響應。
古人吟誦花草樹木,大多見于山水田園詩中。山水田園詩歷來是我國文人吟詠的重要內容,在我國《詩經(jīng)》和漢樂府中都有吟詠的佳篇妙作,唐宋則將其發(fā)展到一個更高的境界。下面,筆者從三個方面擷取古人的詩歌佳句,隨之議論一番以盡個人之興。
1古人描寫草的詩句與人類寄托于草的情感
古代文人墨客對小草的描寫作品不計其數(shù),筆者只擷取幾個典型詩句即可窺見人們在小草上寄寓的復雜情感。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敕勒歌》)這是一首北朝名歌。在蒼茫的天地之間,人們舉目所見的,是一望無際的草原:“蒼蒼”,是草的顏色蒼翠欲滴;“茫?!?,是漫無邊際大草原朦朦朧朧的形。風兒吹過,只見草兒隨風起伏,高高低低如綠浪蕩漾,牛呀羊呀悠閑地在草浪中忽隱忽現(xiàn)。這里描寫的是草原美景,天地人和動植物和諧生長,這是自然恬靜的美好的生活畫卷,人們把對天地對自然的敬畏之情,把對大自然的無盡恩賜的感激之意充分地表達出來,既呈現(xiàn)了一幅壯美的牧民生活圖景,又把自個兒民族的感情寄寓在詩句中,讓讀者受到感染。從這首民歌中,我們看到了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對自然的熱愛?!皭邸笔沁@首詩的濃情,而“草”是人們寄托濃情的載體,小草和風兒牛羊相依相伴,和人們的生存息息相關,人們離不開小草,離不開草原!
描寫草兒的詩句中,筆者尤其喜歡唐代著名作家韓愈的“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的狀寫。詩句中作者把春天的小雨、草色、煙柳等景物,用欣喜的筆觸描繪出來,抒發(fā)了“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唐,韓愈)的清新春景。草兒歷來是報春的使者,也是裝點祖國山川大地的尤物,詩人們借它抒情,但這種情卻不是使人們的專享,詩人們把大家的喜愛和感佩濃縮在字里行間,抒發(fā)的是大眾之情。
2古人描寫花的詩句與人類寄托于花的情感
對于各種各樣的花,人類肯定是“愛”字當頭,“喜”字為首。古往今來寫花贊花怨花乃至恨花的詩作數(shù)不勝數(shù),讓多少讀者跟著文人墨客一起潑灑情感,一起喜怒哀樂。我們不會忘記“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名句;不會忘記“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不會忘記“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中的紅杏;其他如“帶到重陽日,還來就”中的、“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中的海棠、“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中的梅花、“桃花盡日隨流水,淚在清溪何處邊”中的桃花、“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中的荷花、“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中的稻花等等?;ㄊ怯星橹?,它有靈性,和各種各樣的小草一樣,它們以不同的形色和馨香,闡述著人生的哲理,或起教育作用,或表達各種祝福,或表示祈求和希望,或表述各種心態(tài)和冥想。在中國,人們把不同的情感寄寓于花兒,主要凸顯在花的象征意義上。如牡丹象征富貴和大氣,梅花象征無畏和頑強,荷花象征高雅和清純,蘭花象征清馨和優(yōu)雅,玫瑰象征情愛和忠貞……象征是一種藝術手法,它通過某一具體形象表現(xiàn)出一種更為深遠的含意,引起讀者由此及彼的聯(lián)想,以表達真摯的情感和深刻的寓意。象征就是托物言志的一種技巧。當然,人們對花兒寄寓的情感,絕大多數(shù)是真善美的追求和謳歌,與對小草的情感寄托有不一樣的地方。人們賞花贊花,因為它們“淺笑留花間,朵朵為君妍”;人們賞花愛花,因為花中蘊含著人們十分肯定的正能量――美好的人格寓意、偉大的精神力量?;ㄒ詫嵱煤兔阑嘟Y合成為大家生活中的一部分,娛人感官,撩人情思,寄以心曲?;ㄒ研纬闪恕盎ㄎ幕保浜獠┐缶睢?/p>
3古人描寫林木的詩句與人類寄托于林木的情感
與花草等一歲一枯榮的植物相比,樹木是形體高大、生長周期較長的植物。高的大樹可達十幾米甚至數(shù)十米;樹齡長的樹種可生長幾十年數(shù)百年乃至幾千年。樹木不但形高體碩樹齡很長,它們中的很多喬木,一年四季還都郁郁蔥蔥蓬勃旺盛,為大地山川撐持出莽莽蒼蒼的森林綠,所以,樹木成為歷代人們敬仰崇拜的主要對象。遠的不說,唐代詩人賀知章在《詠柳》一詩中就寫道:“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柳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贝嗽娒鑼懙氖橇鴺?,其貌“碧玉妝成”,其形“萬條垂下”,它的細葉如裁縫巧制,是二月春風這把“剪刀”裁制的結果。筆者看過不少古人寫柳的詩歌,因為柳樹依依婀娜多姿,不少文人都將依戀之情寄寓在柳樹身上,看到它們你就會產生依依不舍的柔情。又如南宋的志南和尚寫的《絕句》:“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贝嗽妼懙氖枪拍緟⑻焓a翳蔽日形成的綠蔭下一位老者的感受,老者的感受其實就是作者的感受。讀著詩句,我們似乎也感受到了濃蔭下過路人的喜悅:杏花雨紛紛,微風輕吹面,愜意舒適的老者,雖然已需“杖藜扶我”,但對古木涼陰十分感激。詩中透露出來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古代描寫樹木的詩句,和描寫花草的一樣,也是數(shù)不勝數(shù)。這些詩句中對樹木的吟誦,無不寄寓著文人墨客們的多種情愫,而贊賞崇拜卻是主旋律。清代文人鄭燮吟誦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逼渲械摹扒嗌健彼耙Фā?,其實“青山”指的是“立根原在破巖中”的滿山樹木。他把做人要經(jīng)受千錘百煉、不怕風吹雨打的告誡寄寓在滿山的樹木中,讀之你會收到很多啟發(fā)。中華民族崇拜樹木,視樹木為護身符,把多種復雜的情感寄托其中,這一自然物已成為圖騰文化積淀深植于人們的潛意識之中。
以上的議論,是筆者結合自己所學的專業(yè),讀了許多詩詞作品后對花草樹木十分鐘愛的表達。花草樹木是大自然的靈物,人們把自己的豐富情感寄托在它們身上,托物言志,言志寄情,讓人類高尚的精神意志和多種追求喜好在這些靈物的生長中顯現(xiàn)傳揚,過去是這樣,以后仍然會這樣。參考文獻:
[1] 周汝昌,等.唐宋詞鑒賞辭典[Z].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
春夏秋冬,四季輪回,佇立于茫茫天地之間,感受著匆匆歲月無情,如果說春天帶來的是生機,夏季帶來的是躁動,冬季帶來的是蕭索,那么秋天帶來的則是無奈了。喜歡一個人徜徉在落葉曼舞的小徑,或者是鋪滿青苔的空巷,任思緒被秋風漸吹漸遠,直到被若即若離的惆悵占個上峰,也只好隨宋玉同嘆一聲“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了。
秋天里秋風瑟瑟,落葉紛紛。每次讀起古人的詩句,總是會被濃濃的悲秋情緒緊緊包裹,卻又不欲掙脫,獨自啜飲慢慢膨脹的憂郁與失落,
也不知這到底是“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呢,還是“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反正悲秋之情古已有之,也不多我一個,且看看有多少敏感而又多情的詩人曾留下過懷秋舒懷的詩句吧。
《詩經(jīng)》中的“秋日凄凄、百卉具腓”,“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桑之落矣,其黃而隕”都是對秋發(fā)出的唏噓。范仲淹的“碧云天, 黃葉地, 秋色連波, 波上寒煙翠”,所繪景色清微淡遠之致,情與景交融,引人深傷。到后來王實甫在《西廂記》“長亭送別”一折中將此詞稍加引發(fā),改為“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更是令人迷離惝恍、悵然若失?!岸嗲樽怨艂x別,更哪堪冷落清秋節(jié)”是柳永的嘆息,凄凄柳下,再會無期,能帶走的似乎只有滿懷的秋風。周邦彥的“秋陰時晴漸向暝,變一庭凄冷,佇聽寒聲”,寫的是凄清旅途的寂寥無助。韋應物的《聞雁》:“故園眇何處?歸思方悠哉?;茨锨镉暌?,高齋聞雁來”寫的則是懷人思鄉(xiāng)的落寞情懷。相比以上對秋的無奈,李白在感慨之余也盡顯了豪放詩人的本色:“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總之秋天的景色大都凄涼,凄風苦雨,枯草落花,雨打殘荷,雁鳴長空……然而換了不同的心境,詩句也會大不相同。劉禹錫就在秋風中找到了寄托,從感時傷懷中解脫了出來:“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杜牧也在《長安秋望》中望出了秋日的風清云淡,別有洞天:“樓倚霜樹外,鏡天無一毫。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
描寫秋天的詩歌名句
秋雨——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
秋夜——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葉日明中。
秋聲——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秋葉——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
秋色——雨侵壞甕新苔綠,秋入橫林數(shù)葉紅。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蕩。
秋菊——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秋思——故人萬里無消息,便擬江頭問斷鴻。
秋愁——莫道身閑總是,孤燈夜夜寫清愁。
秋興——西風吹葉滿湖邊,初換秋衣獨慨然。
秋懷——出門未免流年嘆,又見湖邊木葉飛。
秋夢——清夢初回秋夜闌,床前耿耿一燈殘。
秋憶——砧杵敲殘深巷月,梧桐搖落故園秋。
秋悟——人人解說悲秋事,不似詩人徹底知。
先說書本知識:目前我們學校缺乏圖書館,電視又看不成,學生接受外界信息的渠道幾乎被堵死,寫作便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學生的閱讀也僅限于現(xiàn)有的課本。針對這種狀況,我讓學生利用課本積累寫作素材,讓學生記一些歷史事件,政治課本上的關于友情、親情的章節(jié)讓學生重點掌握。比如語文課本中的古詩詞積累,記憶后也可以豐富自己的寫作內容。比如描寫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詩句:“草色遙看近卻無”的初春景色,“接天蓮葉無窮碧”的夏季美景,“我言秋日勝春朝”的秋季特色,“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冬日雪景,還有有關花鳥蟲魚的詩句。無論是課內還是課外的古詩詞我都讓學生有意的去積累。
課外讀物的閱讀。僅利用各科課本知識的積累畢竟有限,還需要對課外讀物的閱讀,這也不失為一種積累寫作素材的方法。凡是作文內容豐富的學生都得益于大量的閱讀。如初二(2)班的梁建、王笑,他們的作文寫得都很流暢,文章中引用的資料大都是平時積累的。在濮陽市舉行的“首屆快速作文競賽”中兩人都獲得了一等獎。
怎樣擴大學生的閱讀面?我采取了以下多種方法:一是在教室內建立圖書角,二是訂閱《中學生閱讀》,三是向學生推薦有益的書籍,如《閱讀與寫作》中就有很多精彩描寫,句句深入人心。劉心武說道:“不要指望麻雀會飛得很高,高處的天空那是鷹的領地,麻雀如果擺正了自己的位置,它照樣會過得很幸福?!痹陂L期積累中學生也有了讀好書的愿望。
再說生活積累,這也是學生寫作的源頭活水。我們身邊的一花一草、一蟲一鳥都向我們傳遞著大自然的信息。春夏秋冬,我們雖然體會不到城市的喧囂和眩目,但農村特有的景色也會令學生耳目一新,打開學生封閉的“天眼”,引導學生觀察身邊的自然世界帶給我們的天然之美,風雨雷電將在學生筆下生輝,花鳥蟲魚會成為學生文章的點睛之筆。
讓學生走入社會,收看新聞節(jié)目、關注社會熱點話題、了解實時動態(tài),提醒他們時時處處留心觀察身邊發(fā)生的有趣的事情;讓學生在農忙季節(jié)幫家長勞動,體驗勞動的艱辛并記錄下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體驗生活,積累人間情感。
第一單元:綜合性學習“雨的訴說”
雨是上蒼的恩賜,溫雅而頑皮;雨是大自然的精靈,空靈而飄逸;雨是心靈的慰藉,親密而醇美。如此美麗的雨,該從哪些方面入手呢?首先,要細心觀察,捕捉雨的特質。其次,要放飛心靈,展開聯(lián)想,可以根據(jù)自己感情上的喜惡、所掌握的素材的多寡、難易程度等具體情況選擇一個季節(jié)的雨來描寫。再次,調動各種感官,從視覺、嗅覺、聽覺、觸覺等多種角度去描寫雨,展現(xiàn)出生動的畫面。最后,在寫作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深入思考,發(fā)掘出雨的閃光點與內在魅力,并融情于景,借景抒情,達到“雨中有我,我中有雨”的境界。
我的名字叫作雨,從出生起我就注定要與風做伴,和云為伍。在明媚的春天,我是春姑娘派來的使者,用布谷鳥的呼喚叫醒春的話題;在炙熱的夏季,我用清涼的雨滴替你送去夏的問候;只是到了秋天,我便增添了一份思念在敲打著多情季節(jié);唯有冬天里的雪花才是我的形象代言人,我用純真與冰清塑造了一個美的世界。
我年復一年走過人間的四季,迎春花給了我春的芳香,盛夏的桑葚里有我的戀情,碩果累累的秋天是我用生命譜寫的收獲,冰雪覆蓋的冬天我依然和大地一起溫存。我總是不請而來,從天而降,喜歡我的人說“多么柔和的雨?。〗o萬物帶來了生機,給人們送來詩意的話題”,此可謂“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討厭我的人是因為我的來到,帶來了山洪,毀了人們賴以生存的家園、莊稼甚至是生命。其實,這一切都不是我的本意,我也不想讓自己的情感泛濫成決堤的江水,我也想給久旱的沙漠送去我真情的問候。雖然我知道我的生命來自江河湖海,可我的動力來自風,我只能和藍天白云為伍,隨風而行,同閃電雷聲而降。
我不想人世間因我的淚一直下而變得“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我也是有情感的,“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便是我的寫照。我不是絕情的雨滴,我就是天使的眼淚,沙沙的雨聲是天籟般的歌喉在唱起。我會把人們在世俗中疲憊浮躁的心變得寧靜淡泊,我能夠義無反顧地與骯臟作戰(zhàn),把塵封的道路沖洗得干干凈凈,掃走困擾人生的滄桑,給人們帶來美好的希望。不要總是怪我“巴山夜雨漲秋池,滿川風雨看潮生”?!昂赀B江夜人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的意境總會有的。茫茫人世間,總有人幸福,總有人不幸,我想很多人都明白,不要說是我將淡淡輕愁搓成一根根絲線從上天而下日夜纏繞你的心,不要怪我在寂寞的夜晚拍打窗欞走進你的孤獨,人世間的“悲歡離合總關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你以為就是我所喜歡的嗎?難道我就喜歡看到這個世界因為我而改變模樣?你不知道每一次暴雨成災我也是無奈,我不想上演一場情非所愿的悲劇,只因為我身不由己。
我在和人們的心靈進行對話,那些雨打風吹的記憶里因為有愛,總是讓我感動,我的生命起源于大海,最終回歸大海。我給萬物送去雨露,我給生命帶來活力,我不曾求過回報,我的足跡踏遍世界各地,我在世間演繹著世事沉淪與滄桑,我是雨,有傷心的雨也有開心的淚,流浪與漂泊注定我一生行蹤不定,我與風做伴和雷電同行,在生命的輪回中一次又一次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