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消殺服務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橙黃鵝膏菌[Amanita citrina (Schaeff.) Pers. ex S. F. Gray];艾蒿(Artemisia argyi);榆紫葉甲(Ambrostoma quadriimpressum Motschlsky);急性毒性;半致死濃度;復合提取物
中圖分類號:S763.38;S43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39-8114(2014)08-1815-04
Toxic Insecticidal Effects ofComposite Biological Extract on
Ambrostoma quadriimpressum Motschlsky
LI Xiao-nan,YANG Shao-bin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Key Lab of Urban Pests Control and Ecological Security in Shenyang province,Shenyang University,Shenyang 110044,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study toxic insecticidal effects of the extracts of several large fungi and plant, 12 fungi and 17 plants were selected. The extract of Amanita citrina(Schaeff.) Pers. ex S. F. Gray and the extract of Artemisia argyi and the mixed extract of Amanita citrina (Schaeff.) Pers. ex S. F. Gray and Artemisia argyi was used to do the acute toxicity test on Ambrostoma quadriimpressum Motschlsk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tract of Amanita citrina (Schaeff.) Pers. ex S. F. Gray and Artemisia argyi and the mixed extract of Amanita citrina(Schaeff.) Pers. ex S. F. Gray and Artemisia argyi had insecticidal effects. For the acute toxicity test on Amanita citrine(Schaeff.) Pers. ex S. F. Gray, the LC50 on 12, 24, 48 and 72 h was 17.889, 16.521, 14.688 and 13.588 mg/mL. For the acute toxicity test on Artemisia argyi, the LC50 on 12, 24, 48 and 72 h was 3.555, 2.764, 1.784 and 1.436 mg/mL. For the acute toxicity test on the mixed extract of Amanita citrina (Schaeff.) Pers. ex S. F. Gray and Artemisia argyi,the LC50 on 12,24,48 and 72 h was 16.317 15.193, 14.028l and 13.503mg/mL. It had strong synergism of insecticidal effect after mixed the extract of Amanita citrina (Schaeff.) Pers. ex S. F. Gray and extract of Artemisia argyi in 12 and 24 h with no antagonism. Meanwhile it had better insecticidal effect when using the mixture of it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Key words: Amanita citrina(Schaeff.) Pers. ex S. F. Gray;Artemisia argyi;Ambrostoma quadriimpressum Motschlsky;acute toxicity test; LC50
榆紫葉甲(Ambrostoma quadriimpressum Motschlsky)又名榆紫金花蟲,是鞘翅目(Coleoptera) 葉甲總科(Chrysomeloidea)昆蟲,主要分布于中國的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河北、貴州和俄羅斯的西伯利亞等地,是一種食葉害蟲,主要危害的黃榆(Ulmus macrocarpa)、家榆(U. pumila)、春榆(U. davidiana)等榆科植物[1]。早春時節(jié),榆紫葉甲開始啃食榆科植物,其密度大時,常使榆科植物在展葉期不見其葉,呈現出干枯狀[2]。榆紫葉甲連年危害,采食榆科植物的芽苞和葉片,食性較為單一。榆科植物作為城市中重要的綠化景觀樹種,在整個生長季固氮量、釋氧量很高,對市區(qū)內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改善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近年來榆紫葉甲危害日趨嚴重,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目前榆紫葉甲的防治方法主要有物理防治、化學防治和生物防治3種。物理防治法常用人工捕捉和纏結塑料布防治,耗費的人力物力大,效果差,在榆紫葉甲大規(guī)模暴發(fā)時難以見效,且纏結塑料布會阻礙樹木的有氧呼吸[3],對樹木的正常生長造成一定影響?;瘜W防治法主要包括樹干涂抹毒環(huán)、樹冠防治、毒繩防治和根部施藥,采用化學防治方法見效快,耗費人力物力小,但是容易造成農藥殘留,引起環(huán)境污染[4]。生物防治目前較為有效的方法是利用榆紫葉甲的天敵昆蟲――異色瓢蟲(Harmonia axyridis)成蟲對其進行防治,但存在防治周期長,不適合蟲災大規(guī)模暴發(fā)時應急使用,同時也有可能因引進天敵昆蟲而對當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平衡造成一定影響[5]。
可見,目前防治榆紫葉甲雖以化學防治法最為有效,但安全性問題是其在城市綠化中廣泛應用的較大障礙,開發(fā)高效低毒環(huán)保的新農藥可為防治榆紫葉甲提供新的無公害途徑。多種植物和微生物被證實其中的某些成分存在著殺蟲活性。
大型真菌中的酮類化合物、脂肪酸類化合物等被證實有殺蟲活性。植物中的除蟲菊酯、魚藤酮、煙堿也被證實有殺蟲活性并已實現了商業(yè)化生產和應用[6]。本研究通過殺蟲活性篩選,選用具有殺蟲活性的橙黃鵝膏菌[Amanita citrina (Schaeff.) Pers.ex S.F.Gray]和艾蒿(Artemisia argyi)提取物以及二者復合提取物作為殺蟲藥劑,對榆紫葉甲進行急性毒性試驗,測定橙黃鵝膏菌和艾蒿提取物及復合物提取物的毒效,通過對共毒系數的計算,分析復合物殺蟲效果,旨在為生物農藥的研制提供配比參考。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1.1.1大型真菌和植物樣本大型真菌和植物于2012年6~9月采集自遼寧省沈陽市棋盤山風景區(qū)和沈陽大學校園內,參照《中國大型真菌》和《東北植物檢索表》,由遼寧省農業(yè)科學院劉俊杰協(xié)助進行鑒定。
采集到的大型真菌經鑒定有12種,分別為綠菇[Russula virescens (schaeff.ex Zanted)Fr]、褐鱗環(huán)柄菇(Lepiota helveola Bres.)、冠狀環(huán)柄菇[Lepiota cristata(Bolt.:Fr.)Quél.]、黃孢紅菇[Russula xerampelina(Schaeff.ex Secr.)Fr.]、晶粒鬼傘[Coprinus micaceus(Bull.)Fr.]、墨汁鬼傘[Coprinus atramentarius(Bull.:Fr)Fr.]、小牛肝菌[Boletinus paluster(Peck.)Peck.]、松林小牛肝菌[Boletinus pinetorum(Chiu)Teng]、小白杯傘[Clitocybe candicans(Pers.:Fr.) Kummer]、白禿馬勃[Calvatia candida(Rostk) Hollos]、橙黃鵝膏菌、蛹蟲草[Cordyceps militaris(L.:Fr.)Link.]。前期對12種大型真菌提取物進行預備篩選試驗,在相同濃度下,進行提取物對榆紫葉甲的24 h急性毒性試驗,測定結果表明榆紫葉甲死亡率最高的是橙黃鵝膏菌提取物,選定橙黃鵝膏菌為后續(xù)試驗材料。
采集17種植物經鑒定分別為牛蒡(Arctium lappal)、艾蒿、青蒿(Artemisia annua L.)、蒲公英(Taraxacum officinale)、大薊(Cirsium japonicum DC)、蒼術(Atractylodes lancea)、銀杏(Ginkgo biloba)、桃(Amygdalus persica Linn.)、東北鐵線蓮(Clematis mandshurica Rupt)、澤漆(Euphorbia helioscopia)、東北天南星(Arisaema amurense Maxim)、紫蘇[Perilla frutescens(L.) Britt.]、白屈菜(Chelidonium majus L.)、蒙古蒿(Artemisiamongolica Fisch.et Bess.)、蛇床花[Cnidium monnieri(L.)Cuss.]、毒芹(Cicuta virosa Linn.)、大籽蒿(Artemisia sieversiana)。對17種植物提取物進行預備篩選試驗,進行相同濃度提取物對榆紫葉甲24 h急性毒性試驗,結果表明榆紫葉甲死亡率最高的是艾蒿提取物,選定艾蒿為后續(xù)試驗材料。
1.1.2供試昆蟲榆紫葉甲于2012年9月采集于遼寧省葫蘆島市龍港區(qū)雙樹鄉(xiāng),帶回實驗室經過48 h室內培養(yǎng),觀察藥劑處理前活動情況。
1.1.3提取物橙黃鵝膏菌取子實體菌蓋和菌柄交界處組織進行固體斜面培養(yǎng)3~5 d,分離菌落接種到液體培養(yǎng)基中搖床培養(yǎng)5~7 d后超聲波破碎,破碎后的發(fā)酵物經9 000 r/min離心取上清液,旋轉蒸發(fā)儀蒸發(fā)得濃縮液,濃縮液放鼓風干燥箱中40 ℃干燥至恒重,放入藥瓶中備用[7]。
艾蒿全草剪切后放入鼓風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中草藥粉碎機粉碎過40目篩得艾蒿粉。艾蒿粉與95%乙醇按質量比1∶4混合裝入溶劑瓶,在振蕩培養(yǎng)箱內振蕩提取96 h,真空泵抽濾,濾液經旋轉蒸發(fā)儀蒸發(fā)后經40 ℃鼓風干燥至恒重,放入藥瓶中備用[8]。
1.1.4主要儀器LDZX-75KBS型立式壓力蒸汽滅菌器、ZDP-150型恒溫培養(yǎng)振蕩器、HG9146A型電熱恒溫鼓風干燥箱、PRX-205B型智能人工氣候箱、TD型電子天平、JY99-2D型超聲波細胞粉碎機、SW-CJ-2F(D)型醫(yī)用凈化工作臺、GL-161X型箱式高速冷凍離心機。
1.2方法
1.2.1毒殺效果測定0.1 g橙黃鵝膏菌提取物中加入0.5 mL 95%乙醇溶解后用蒸餾水稀釋,配制終濃度為10、12、14、15、16、18 mg/mL的藥液進行預試驗,確定毒殺試驗所用處理終濃度分別為14、15、16、17、18 mg/mL的橙黃鵝膏菌提取液,以蒸餾水為空白對照,藥液pH為6.8~7.3。榆紫葉甲以榆樹枝葉飼養(yǎng)于玻璃瓶中,每12 h換瓶1次。取10 mL藥液用小噴壺噴淋蟲體后放入人工氣候箱中,溫度(24±2) ℃,通風,光暗比為12 h/12 h,每組試蟲30頭,分別測定12、24、48、72 h的急性毒性。試驗重復3次。
艾蒿提取物藥液的稀釋終濃度分別為1.5、2.0、2.5、3.0、3.5 mg/mL,毒殺效果測定試驗方法同橙黃鵝膏菌提取物。
共毒試驗將橙黃鵝膏菌提取物和艾蒿提取物按照質量比100∶1進行混合后得到復合物混劑,總濃度為14、15、16、17、18 mg/mL,采用相同方式測定12、24、48、72 h的急性毒性。
觀察試蟲中毒癥狀。以榆紫葉甲蟲體不動、三對足收縮不動、用針觸碰胸部時足末端不動、觸角收縮或未收縮的觸角用針觸碰時不動視為已死亡。
1.2.2數據處理
死亡率=死亡蟲數/供試蟲數×100%;校正死亡率=(處理死亡率-對照死亡率)/(1-對照死亡率)×100%。
運用SPSS 17.0輔助進行數據分析,計算毒力回歸方程和半致死濃度(LC50)。
共毒系數=(1/混劑LC50值)/(1/橙黃鵝膏菌提取物的LC50值×橙黃鵝膏菌提取物占比+1/艾蒿提取物的LC50值×艾蒿提取物占比)×100。
2結果分析
2.1榆紫葉甲中毒癥狀
噴藥前榆紫葉甲行動活躍,沿著榆樹枝葉上下爬動,早晨爬到樹枝高處,午間在樹葉背面,晚間爬到樹枝底部,用玻璃棒觸碰其身體或周圍時會出現假死現象,3對足呈收縮狀,受重力影響掉落于飼養(yǎng)瓶底部,不再觸碰其身體和周圍30 s后恢復活動,伸出3對足繼續(xù)運動。噴藥后的榆紫葉甲行動遲緩,早中晚未出現有規(guī)律性爬行,對陽光的感應變弱,但是仍會出現假死性,反應速度變慢,多數躲在固定的樹葉背面,不喜爬動。
2.2橙黃鵝膏菌提取物、艾蒿提取物和混劑對榆紫葉甲的毒殺效果
不同濃度的橙黃鵝膏菌提取物、艾蒿提取物和二者的復合混劑藥后12、24、48、72 h對榆紫葉甲的毒殺情況見表1。
橙黃鵝膏菌提取物處理組對照榆紫葉甲12、24、48、72 h平均死亡數為0、0.33、1.33、2.67頭;艾蒿提取物處理組對照榆紫葉甲12、24、48、72 h平均死亡數為0、0、1.67、2.33頭;復合混劑處理組對照榆紫葉甲12、24、48、72 h平均死亡數為0.33、0.33、1.33、2.67頭。
從表1可見,同種提取物同一濃度處理隨時間延長試蟲死亡率提高,同種提取物處理相同時間,隨著提取物濃度增大試蟲的死亡率增高。要得到相近的死亡率,橙黃鵝膏菌提取物的處理濃度要大于艾蒿提取物,說明橙黃鵝膏菌提取物的毒性比艾蒿提取物的毒性小。黃鵝膏菌提取物∶艾蒿提取物100∶1混合,所得復合混劑在橙黃鵝膏菌提取物相近濃度水平上的殺蟲效果優(yōu)于單一的橙黃鵝膏菌提取物。
分析橙黃鵝膏菌提取物、艾蒿提取物和二者復合混劑對榆紫葉甲12、24、48和72 h毒力(表2-表4)可知,所有試驗的R2均大于0.90,說明試驗準確性高,誤差?。?種藥劑處理的毒力方程都能實現直線回歸,說明在同一處理時間試蟲死亡率和藥劑濃度存在正相關。
橙黃鵝膏菌提取物對榆紫葉甲12、24、48和72 h的半致死濃度(LC50)分別是17.889、16.521、14.688、13.588 mg/mL。艾蒿提取物對榆紫葉甲12、24、48、72 h的半致死濃度分別是3.555、2.764、1.784、1.436 g/mL。橙黃鵝膏菌和艾蒿的復合提取物對榆紫葉甲12、24、48、72 h的半致死濃度分別是16.317、15.193、14.028、13.503 mg/mL。同種藥劑對試蟲的半致死濃度隨時間延長而降低,而在相同時間內,艾蒿提取物對試蟲的半致死濃度最小,橙黃鵝膏菌提取物對試蟲的半致死濃度最大,橙黃鵝膏菌和艾蒿的復合提取物對試蟲的半致死濃度介于二者之間,接近于橙黃鵝膏菌提取物對試蟲的半致死濃度,說明艾蒿提取物對榆紫葉甲的毒性最高,提取物復合混劑的毒性高于橙黃鵝膏菌。混劑中橙黃鵝膏菌提取物與艾蒿提取物的質量比為100∶1,橙黃鵝膏菌提取物所占比例遠大于艾蒿提取物,這可能是復合提取物的毒力與橙黃鵝膏菌毒力更接近的原因。
計算和分析共毒系數得知,橙黃鵝膏菌提取物∶艾蒿提取物100∶1復合混劑的共毒系數12、24、48、72 h分別為105.43、103.64、97.70、92.84,表現出隨時間延長而呈遞減的趨勢。
當共毒系數大于100時復合成分為增效作用,當共毒系數小于80時為拮抗作用。從橙黃鵝膏菌提取物與艾蒿提取物二者進行混合的共毒系數來看,二者在前期表現出輕微增效作用,后期表現出輕微的拮抗作用趨勢。
3小結與討論
本試驗研究了橙黃鵝膏菌提取物和艾蒿提取物的殺蟲活性,明確了橙黃鵝膏菌提取物和艾蒿提取物及二者復合物對榆紫葉甲不同時間內的毒力情況,可以為生物源農藥的開發(fā)研制提供參考。
試驗所用混劑為橙黃鵝膏菌提取物∶艾蒿提取物(質量比)100∶1復合液,橙黃鵝膏菌提取物比例大,可能是其毒力較低,與橙黃鵝膏菌提取物相接近的原因。而從試驗結果看,艾蒿提取物殺蟲效果較好,可以通過采用增加復合提取物中艾蒿提取物的比例來提高殺蟲效果;復合混劑在試驗前期表現出一定的增效作用,加大混劑用量,在短時間內可達到更好的殺蟲效果。
研究提取物復合混劑是為了尋找更好的生物源殺蟲劑配方。由于微生物源殺蟲劑可以通過大規(guī)模擴繁微生物得到,一定程度上可解決殺蟲劑成本問題,而適當加入植物提取物可以增加藥效,在生產實踐中具有應用前景。榆紫葉甲為中國北方發(fā)生普遍且危害較大的園林綠化有害昆蟲,對其進行生物源殺蟲劑研究,旨在尋找城市綠化中對害蟲安全有效的防治思路和方法。
試驗采用的大型真菌和植物提取物的安全性和殺蟲有效成分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安麗萍,許鐵軍,王威,等.榆紫葉甲不同發(fā)育歷期藥劑防治[J].林業(yè)勘察設計,2006(4):35-38.
[2] 趙福祥,劉玉琴,張坤,等.榆紫葉甲對榆樹的危害與防治[J].中國西部科技,2010(28):48-49.
[3] 鄧淑華.大慶地區(qū)榆紫葉甲的綜合防治方法[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5):226.
[4] 胡春祥,劉輝,張碩.7種藥劑對榆紫葉甲和黃褐天幕毛蟲的毒力測定及防治[J].東北林業(yè)大學學報,2009,38(4):18-20.
[5] 王志明,鮑豐軍,單立忠,等.榆紫葉甲防治技術的初步研究[J].林業(yè)勘察設計,2010(2):67-69.
[6] 江蘇新醫(yī)學院.中草藥大辭典(上)[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86.
【關鍵詞】 沙格列汀片; 繼發(fā)性口服降糖藥物失效; 老年2型糖尿病
The Clinical Study of Saxagliptin Tablet in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of Secondary Failure of Oral Drug/LI Zhi-jie,ZHANG Wen-shu,ZHANG Guo-ping.//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4,11(28):105-107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saxagliptin tablets in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 of secondary failure to oral drug.Method:60 elderly patients with T2DM of secondary failure to oral drugs were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2 to March 2014,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group A and the group B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3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group A took saxagliptin tablets once a day,and the group B were injected subcutaneously Novolin 30R twice a day for 12 weeks.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levels and HbA1c,triglyceride level,body mass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Result:Both group A and B had good effect,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glycosylated hemoglobin,triglyceride levels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12 weeks of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treatment,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In patients with T2DM on secondary oral drug failure,both taking saxagliptin tablets and injecting Novolin 30R subcutaneously have good treatment effect,but oral drug therapy is more convenient,and not restricted by meals,thus the patients’ compliance is better.
【Key words】 Saxagliptin tablet; Secondary oral drug failure; Elderly patient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People’s Hospital of Handan City,Handan 056001,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28.036
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及人口日益老齡化等因素的影響,我國老年T2DM的發(fā)病率迅速增加,目前≥60歲的老年DM發(fā)病率>20%,還有約25%糖耐量異?;颊遊1]。繼發(fā)治療失效是指先前能有效控制血糖,治療后1~3年藥物足量而失效者[2]。在老年T2DM患者中,繼發(fā)性口服藥物失效的發(fā)生率為每年5%~10%,老年T2DM患者的特點是病程長,胰島功能差且易發(fā)生低血糖[3]。臨床上,磺脲類藥物及雙胍類通過促進β細胞分泌胰島素及促進周圍組織細胞(肌肉等)對葡萄糖的利用和抑制肝糖原異生作用來降低血糖,但隨著病情的發(fā)展,對老年T2DM患者的血糖控制減弱,導致繼發(fā)性口服降糖藥物失效,成為老年T2DM血糖控制欠佳的臨床難題?,F選取本院門診口服雙胍、磺脲類藥物1.5年以上的60例老年T2DM患者,經改沙格列汀片口服及諾和靈30R皮下注射后,觀察其臨床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本院內一科收治的60例老年T2DM門診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專家委員會修訂的糖尿病診斷標準[4]。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齡60~75歲,平均64.2歲;患病時間1.5~18年,平均7.8年。所有患者均口服雙胍、磺脲類藥物1.5年以上,使用2種或2種以上降糖藥物1.5年以上,血糖控制差(HbA1c>7.0%、FBG≥7.0 mmol/L及P2 hBG≥10.0 mmol/L),患者均除外飲食、服藥不規(guī)律等因素,并排除嚴重肝、腎功能損害、近期感染、應激等誘因;排除使用強的松類、其他引起血糖升高的藥物,保證飲食、運動量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將3次FBG>10.0 mmol/L及HbA1c>9.5%者入選進行觀察。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入選患者分為A、B組各30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使用血糖儀(Omron HEA-230)監(jiān)測血糖,根據血糖監(jiān)測情況調節(jié)降糖藥物劑量,使FBG降至7.0 mmol/L以下,P2 hBG降至10.0 mmol/L以下。在控制飲食的基礎上,停用其他口服降糖藥;B組:每日諾和靈30R皮下注射,早、晚各1次;(初始用量為0.5 U/kg,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逐漸調整用量);A組:沙格列汀片1次/d,早餐前口服,起始劑量2.5~5 mg,(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逐漸調整用量),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12周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2 hBG)、糖化血紅蛋白(HbA1c)、血脂(TG)、體質指數(BMI)的改變。
1.3 療效判定標準 依照《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以HbA1c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前后觀察指標的比較 經12周治療后兩組患者的FBG、P2 hBG、HbA1c和TG均明顯低于治療前,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2.2 兩組藥物不良反應情況 治療期間,B組患者出現3例輕微低血糖反應,經口服含糖食物后癥狀緩解,A組2例輕微頭痛,1例輕度惡心癥狀,均未作特殊處理,自行緩解;治療前后肝、腎功能均無明顯變化,未出現肝、腎功能異常者。
3 討論
目前中國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由于糖尿病隨年齡增長患病率逐漸增高,故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人數增長尤為明顯[5]。老年T2DM的發(fā)病與胰島素抵抗和胰島素分泌缺陷有關,胰島素抵抗是指機體對一定量胰島素的生物化學反應低于預計正常水平的一種現象,慢性高血糖加重胰島素抵抗和胰島素分泌減少[6]。糖尿病患者長期血糖增高,可引起各種急慢性并發(fā)癥,可致器官、組織損害,引起功能不全,以致功能衰竭,致殘、致死率極高[7]?;请孱愃幬锞哂写碳ひ认佴录毎置谝葝u素,降低血糖的作用;雙胍類藥物通過促進β細胞分泌胰島素及促進周圍組織細胞(肌肉等)對葡萄糖的利用和抑制肝糖原異生作用、抑制腸壁細胞攝取葡萄糖來降低血糖;磺脲類藥物作用機制則通過與胰島β細胞膜上的特異性受體結合,刺激胰島素的分泌[8]。繼發(fā)性口服藥物失效的原因中比較常見的是患者飲食、服藥不規(guī)律、耐藥、應激等原因導致,但繼發(fā)性失效的主要發(fā)生機制和原因尚不明確,其根本原因可能系胰島素抵抗[9]。針對口服降糖藥不能很好控制血糖的患者,及時啟動胰島素治療,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但是一些橫斷面觀察性研究發(fā)現,胰島素治療后心血管死亡和心肌梗死的風險增加。而口服降糖藥服用方便,增加患者依從性,能更好地控制血糖[10]。
繼發(fā)性口服藥物失效是臨床棘手問題,一般認為疾病本身的因素包括肝臟、外周組織對胰島素抵抗及β細胞功能損害都可能是繼發(fā)性口服液失效的發(fā)病機制,研究表示,長期和大劑量使用磺脲類和雙胍類藥物,可能會導致基因結構的突變,致口服藥物失效發(fā)生。國際內分泌臨床研究表明,無法長期有效控制高血糖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現有治療方案尚不能持久有效地保護人體胰島β細胞。胰島素及DPP4的應用可迅速降低高糖毒性有利于胰島β細胞功能恢復。調整患者體內高血糖狀態(tài),避免長期高血糖狀態(tài)對胰島β細胞的毒性影響,保證血糖控制正常狀態(tài),從而減少或延緩糖尿病慢性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與發(fā)展,保障患者的生活質量[11]。
沙格列汀片是一種新型的二肽基肽酶Ⅵ(DPP4)抑制劑,又稱為內源性腸促胰素[12]。它主要通過延長患者自身腸促胰素的作用時間,來減慢腸促胰島激素的失活速率,增高其血液濃度,使餐后從小腸釋放到血液當中的腸促胰島激素濃度增高,以葡萄糖依賴性的作用方式減少老年T2DM患者的FBG、PBG血糖濃度,達到理想降糖目的,副作用很小,用藥方便,依從性高。國內臨床研究顯示,內源性腸促胰素在持久降糖的同時,可顯著改善胰島β細胞功能。沙格列汀片通過延緩腸促胰島素的失活,促進葡萄糖介導的胰島素釋放、減少餐后胰高血糖素釋放,以改善餐后β細胞對葡萄糖的反應。作用機理是沙格列汀片通過升高內源性GIP、GLP-1水平,促進了胰島素釋放、合成;胰島素釋放的增加和胰高糖素的減少導致血糖濃度降低,達到理想的降糖效果。
諾和靈30R是通過基因重組技術,利用酵母生產的預混型的生物人胰島素,含30%可溶性胰島素和70%低精蛋白鋅胰島素混懸液,為雙時相胰島素制劑[13]。本品給藥后0.5 h之內起效,2~8 h達到最大效應,全部的作用持續(xù)時間最長可達24 h。諾和靈30R的降血糖作用主要通過以下途徑實現:胰島素與肌肉和脂肪細胞上的胰島素受體結合后,促進了對葡萄糖的攝入,大劑量時易造成低血糖[14-15]。胰島素應用有使高胰島素血癥加重及體重增加等副作用,通常受生活環(huán)境、文化背景及對胰島素缺乏充分了解等因素影響,并且日常操作相對比較繁瑣,導致許多患者對使用胰島素有抗拒的心理,依從性較差[16]。
本研究顯示,繼發(fā)性口服藥物失效的老年T2DM患者應用沙格列汀片口服有利于血糖的控制和改善,但老年患者口服藥物治療更加方便,服藥時間不受進餐影響,遵醫(yī)依從性更好,對于胰島細胞功能恢復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倪娟,孟寒露,王揚天.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規(guī)范化注射[J].實用老年醫(yī)學,2013,2(6):462-464.
[2]李洪萍.磺脲類繼發(fā)治療失效2型糖尿病的臨床治療與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21):161-162.
[3]葉任高.內科學[M].第5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813-814.
[4]金大鵬,朱宗涵.全科醫(yī)師實用手冊[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0:273-287.
[5]劉巧玲,孟云霞,孟潔.2種降糖方案對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療效及生存質量的評價[J].實用老年醫(yī)學,2013,27(10):862-863.
[6]田慧軍,程敏.格列美脲治療老年2型糖尿病有效性及安全性的臨床觀察[J].實用老年醫(yī)學,2013,27(10):863-864.
[7]劉麗,陳亙卓.諾和銳聯(lián)合拜唐平治療繼發(fā)性失效2型糖尿病臨床觀察[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1,13(4):7.
[8] Davidson M B.Diabetes mellitus:diagnosis and treatment[M].4th ed.Philades Phia:W B,Sauders Company,1998:128-130.
[9]王佑民,張秀華,賈敬華,等.NIDDM患者繼發(fā)性磺脲類失效發(fā)生機制的初步探討[J].中國糖尿病雜志,1997,5(3):144.
[10]俞勻,卞茸文,歐陽曉俊,等.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降糖方案轉換前后[J].實用老年醫(yī)學,2013,27(10):823-825.
[11]楊燕,曹科林,丁秀和.諾和靈30R、二甲雙胍聯(lián)合治療繼發(fā)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臨床觀察[J].疑難病雜志,2004,3(1):24-25.
[12]蘇向輝,孫侃,余學鋒,等.沙格列汀增加老年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敏感性的效果[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9(33):4136-4137.
[13]陳新謙,金有豫.新編藥物學[M].第14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8:461-464.
[14]勞丹華,廖虹.地特胰島素聯(lián)合門冬胰島素治療難控脆性糖尿病臨床觀察[J].醫(yī)藥論壇雜志,2012,33(1):101-102.
[15]楚清鋒.地特胰島素聯(lián)合瑞格列奈治療46例老年2型糖尿病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3,10(6):40-41.
廈金航道,被喻為廈金“連心橋”,開通八年來,廈門海事部門不斷加強海上交通安全監(jiān)管工作,主動服務于兩岸海上通航,保障了廈金直航客船的安全與航線海域的暢通。
名副其實的“黃金通道”
“廈金航線一天24個航班,在高峰期,月客流量可以達到10萬人次”,近日,廈門海事局主任周佳祿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廈金航線從無到有,從2001年運行至今,已經成為兩岸同胞交往的重要通道。
廈門,地處臺灣海峽西岸中南部,與寶島臺灣有著久遠而又深厚的淵源和親情。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日新月異的發(fā)展,中國人民期盼和平統(tǒng)一的愿望日益增進,兩岸民眾不斷增進交往和經貿往來,廈門以其獨特的地理和港口優(yōu)勢條件,成為了大陸與臺灣經貿、航運交往的重要地區(qū)之一。
據了解,2001年1月2日,高雄籍“太武”輪和“浯江”客輪從金門料羅碼頭直航廈門和平碼頭,揭開廈金客運直航序幕。同年2月6日廈門籍“鼓浪嶼”客輪從廈門首航金門。短短一個多小時的航程,結束了兩岸同胞52年的期待,也開辟了廈金直航的嶄新紀元。記者從海事局了解到的有關數據:廈金航線所具有的“航程短、航班多、費用低、服務好、中轉方便”及客源固定等優(yōu)勢,使得該航線備受兩岸旅客青睞,旅客人數逐年攀升,2006、2007、2008年通過廈金航線往返的兩岸旅客的人數分別為59.8萬人次、67.4萬人次和91.2萬人次,分別比上年同比增長13.5%、12.8%和35%。廈金航線成為臺胞往返大陸與臺灣之間的水上“黃金通道”。
堅持不懈的保駕護航
“那里有一個漁標!”在護航過程中,薛金標和同事黃典在航道附近發(fā)現障礙物,為確保船舶進出港安全,他倆很快就將漁標清除。隨后,他們又發(fā)現四條小漁船在航道違章捕撈,也立即進行了糾正。“我們一共有三條巡邏艇對廈金航道護航,每天上午出去一次,下午出去一次,一天有六次通航保障?!毖饦烁嬖V記者,“這么多年來,不管任何時候,哪怕是遇上重大海上保障演習,廈金航線的護航都一直在堅守,沒有一天例外?!?/p>
護航的工作主要是清除廈金航道漁標、漁具等礙航物,糾正違章漁船,有效維護廈金航線的安全、暢通、便捷,薛金標說:“僅漁民的漁具,今年以來就撈了600多個?!痹诤J戮植恍傅那闆r反應和建議下,經過政府及有關部門的共同協(xié)作配合,2005年第四季度開始,廈門市對影響廈金航道暢通的250艘小型木質漁船實行“政府補償、漁民上岸、漁船拆解”的解決方案,從而根本性地解決了這部分漁船捕撈作業(yè)擠占廈金航道的情況,為廈金航線安全掃除了潛在障礙。
船舶航行時要密切監(jiān)控。往返于兩岸的船舶都安裝了船舶自動識別系統(tǒng),不過,配備之初,由于系統(tǒng)不一樣,“金門船舶的信號,我們收不到,我們配備在船舶上的系統(tǒng),金門也收不到,怎么辦?”周佳祿介紹說,“廈門海事局想了個法子,那就在雙方的船舶互相安裝,這樣,就保證了對船舶的實時監(jiān)控。”
據了解,廈門海事局加強船舶交管中心實施對廈金航線直航客船的重點監(jiān)控跟蹤,及時掌握廈金航線的通航安全情況,發(fā)現和處置影響通航秩序的情況,消除直航客船與其它船舶交通流發(fā)生碰撞的可能性,并隨時保持與直航船舶船長的聯(lián)系,提供有力助航服務。及時掌握了解廈金航線氣象狀況,向船舶和相關單位海事安全管理信息,提醒船舶落實安全防范措施,保障航行、作業(yè)、停泊的安全。特別是在航道船舶擁擠,存在進出港矛盾時,優(yōu)先安排廈金直航船舶進出港口,優(yōu)先安排廈金直航船舶靠離碼頭,為轄區(qū)兩岸直航船舶提供更便捷優(yōu)質的服務。
同時,廈門海事局船舶交管中心與現場監(jiān)管形成互動,建立了“以船舶交管中心為龍頭,海陸巡查并舉”的動態(tài)執(zhí)法模式,有效提高了巡航質量和監(jiān)管成效。不僅如此,海事局還強化廈金直航船舶的現場檢查、進出港查驗工作,工作人員經常登上直航船舶與船長溝通交流,了解船舶和航線上的通航狀況,通報航行安全信息,為船方提供有效的安全監(jiān)督保障和力所能及的優(yōu)質服務。
兩岸互動的海上救助機制
由于廈金航線的特殊性,一旦發(fā)生海上突發(fā)事件,應急處置成為讓人頭疼的事。周佳祿告訴記者,原來的救助機制是這樣的:如果金門海域發(fā)生事故,金門要請求我們救助,必須先報到臺北,臺北艘救協(xié)會再報到大陸海上艘救中心,然后,大陸海上艘救中心再傳遞到廈門海事局,“我們接到信息后,還要經過福建省一大陸艘救中心。臺北一金門等一系列流程,非常復雜?!敝芗训撜f,“這樣的救助機制顯然滿足不了事故處理的及時性?!?/p>
為及時、有效、妥善地處置兩岸直航船舶可能發(fā)生的海上交通突發(fā)事件,保障船舶和人員安全,防止或減少海上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提高海上突發(fā)事件應急反應能力和搜救效率,廈門海事局不斷與金門縣港務處聯(lián)系,經過幾次溝通、協(xié)商,明確了各自的海上應急聯(lián)絡窗口、通信方式和聯(lián)系方式及內容,建立了廈門市海上搜救中心值班室與金門港務處之間海上搜救應急聯(lián)絡渠道。周佳祿說:“現在,一旦有事故發(fā)生,我們的快艇最快15分鐘之內就可以出發(fā)?!蓖ㄟ^這一海上搜救應急聯(lián)絡渠道,廈門與金門方面成功實施了多起海上聯(lián)合搜救行動,及時有效地拯救海上遇險人員。
隨著兩岸海上直接往來活動的日漸密切,兩岸同胞對海上出行安全日益關注,海上人員安全保障問題愈顯突出。去年,“2008年廈金航線海上搜救演習”在廈金海域成功舉辦,這是廈金航線首次進行海陸空聯(lián)合搜救演習,也是兩岸共同參與的首次海上搜救演習。演習以“關愛生命、打造平安航線:增進協(xié)作、構筑和諧航區(qū)”為主題,歷時1個小時,共有兩岸20多家單位、41艘船舶、2架直升機和300余名人員參加,對應急響應、溝通協(xié)調、搜救組織、人員救助、船舶消防、善后與恢復和現場檢閱等6個科目進行演練。演習的成功舉辦,有效地檢驗了兩岸海上搜救應急協(xié)作機制的順暢和共同保障“小三通”航線安全的決心。
跨越海峽的安全褒獎
“我們在金門水頭錨地,現在客艙著火,需要救助!”今年2月16日11時42分,廈門海事局總值班室接“同安”輪報警,接警后,海事局迅速啟動應急預案,報告福建省海上搜救中心和廈門市政府,并通知廈門市海上搜救中心各救助力量做好救助準備,為實施救助爭取時間。
11時57分,海事局“海巡2001”艇、東海救助局廈門基地“東海救131”、“華英391”救助船、廈門港務集團“廈港拖8”消拖輪和五緣灣海上救護隊“五緣灣消救01”等救助船艇先后離開碼頭前往金門增援救助。15時30分,在兩岸救助力量的全力配合下,“同安”輪上的明火已經基本被撲滅,船上濃煙正在消除。16時23分,船上余火被撲滅,救助行動成功。由于海事部門協(xié)調得力,措施得當,海巡船艇反應快速,處置高效,船上19名船員得以安全轉移,“同安”輪火災損失降為最低。
2007年7月21日,金門籍客輪“新金龍”在胡里山炮臺以南約1000米附近海域因主機故障失去動力導致船舶失控,情況十分緊急。經廈門海事局緊急組織救助,船上54名旅客全部安全獲救,“新金龍”輪也由拖輪拖帶回港,靠泊在廈門和平碼頭進行搶修。
[關鍵詞] 咳嗽變異性哮喘;吸入治療;沙美特羅/丙酸氟替卡松;丙酸倍氯米松
[中圖分類號] R97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2)07(a)-0094-02
咳嗽變異性哮喘(CAV)又稱咳嗽型哮喘,以慢性咳嗽為唯一或主要的臨床表現,有氣道高反應性,又稱過敏性哮喘[1],是支氣管哮喘的一種特殊類型,臨床上若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可能會發(fā)展成為典型的哮喘,常在夜間或清晨持續(xù)反復發(fā)作,多由運動、冷空氣、氣候變化或由呼吸道感染誘發(fā)或加重,易誤診或漏診[2]。吸入小劑量糖皮質激素聯(lián)合支氣管舒張劑治療CVA。本研究用舒利迭(沙美特羅/氟替卡松干粉劑,SM/FP)霧化吸入治療咳嗽變異性哮喘,取得顯著療效,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6年6月~2011年6月在本院就診的100例CVA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54例,女46例;年齡18~66歲,平均(31.8±10.2)歲;病程2個月~3年,平均(7.0±5.6)個月。符合如下的診斷標準[3]:不明顯原因咳嗽達2個月以上;體格檢查及X線胸片檢查正常;支氣管擴張試驗陽性;抗生素和止咳藥均無效,使用支氣管擴張劑及糖皮質激素治療有效,停藥后短期內復發(fā);除外相似臨床表現的疾病,如急慢性支氣管炎,胃食管反流,左心衰竭,支氣管內膜結核等。兩組性別、年齡、病程及病情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舒利迭每次1吸(50 μg沙美特羅/250 μg丙酸氟替卡松),癥狀緩解后改為每次50 μg/100 μg,均為Bid;對照組:吸入倍氯米松氣霧劑(BDP),250 μg/次,Bid。
1.3 觀察指標
1.3.1 臨床癥狀評分 (1)日間癥狀評分:0分為無癥狀(氣喘、呼吸困難或咳嗽等);1分為有輕微癥狀,或間歇出現,不被患者重視;2分為有中等程度癥狀,或癥狀頻繁出現,至少有1次的正常生活受到影響;3分為癥狀持續(xù),影響日?;顒?。(2)夜間癥狀評分:0分為夜間無任何哮喘癥狀;1分為夜間因呼吸困難憋醒1次或有早醒癥狀;2分為呼吸困難憋醒和早醒癥狀2次以上;3分為夜間經常因呼吸困難憋醒,但尚能間斷入眠;4分為端坐呼吸、不能入眠。
1.3.2 晨間呼氣峰流速(PEFam)測量方法 用簡易呼氣峰流速儀測定晨間呼氣峰流速(PEFam)。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5.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后癥狀緩解情況
觀察組咳嗽消失時間較對照組明顯縮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觀察指標比較
兩組治療前后PEF癥狀積分比較見表2。
2.3 不良反應
兩組均未發(fā)現嚴重不良反應。
2.4 結論
聯(lián)合吸入低劑量的FP和長效β2受體激動劑SM是控制咳嗽變異性哮喘的較好方法,加入低劑量的長效β2受體激動劑的療效優(yōu)于單一糖皮質激素。
3 討論
呼吸道炎癥和平滑肌功能異常為哮喘的主要病理生理改變。舒利迭成分SM主要作用于平滑肌細胞興奮β2受體,最終使呼吸道平滑肌松弛,對支氣管產生持久的舒張作用。另一成分FP,則通過與細胞內糖皮質激素(ICS)的受體結合促進有效的抗炎活性,從而抑制炎性細胞的滲出、上皮細胞的增生和損傷以及基底膜的增厚,減輕呼吸道炎癥。這兩類藥作用機制和作用靶位不一,兩者的聯(lián)合應用具有良好的協(xié)同作用[4]。此外,ICS能增強肺組織細胞膜上β2受體蛋白的合成,并能降低β2受體不敏感性和耐藥性。反過來β2受體可激活無活性的ICS受體,使受體對類固醇的刺激更敏感,增強ICS效能。聯(lián)合應用具有協(xié)同效應,在使用SM的同時可較少ICS的吸入劑量,從而減少激素的副作用。本研究中吸入BDP量明顯高于舒利迭中ICS的吸入量,且在改善肺功能、癥狀控制上均顯示快速及更大程度的改善,安全性良好。因此推薦[5]低劑量吸入ICS可最大限度地減少ICS的全身不良反應,并能有效快速控制咳嗽癥狀,可使患者主觀迅速感受到治療的有效性,患者愿意接受治療,增加了對治療的依從性。本研究證實聯(lián)合吸入低劑量的FP和長效β2受體激動劑療效優(yōu)于單一糖皮質激素。
[參考文獻]
[1] 李博,張述蜂,高曉方. 阿奇霉素聯(lián)合小劑量茶堿治療咳嗽變異型哮喘療效觀察[J]. 臨床肺科雜志,2010,I5(9):1337-1338.
[2] 汪春燕. 成人咳嗽變異性哮喘35例臨床分析[J]. 浙江臨床醫(yī)學,2008,10(4):519.
[3] Johnson D,Osborn LM. Cough variant asthma:a review of the clinical literature[J]. J Asthma,1991,28(2):85-90.
[4] 鐘南山,鄭勁平,蔡柏薔,等. 沙美特羅/丙酸氟替卡松干粉劑與布地奈德干粉吸入治療成人支氣管哮喘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對照研究[J].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5,28(4):236 -237.
[5] 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學組. 咳嗽的診斷與治療指南[J].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9,32(6):407-413.
第一,在開展健康教育活動中,要堅持抓好重點單位、重點行業(yè),以點帶面,分步實施。第二,做好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及下屬服務站醫(yī)務人員的健康知識培訓,每月一期黑板報和宣傳窗的更換,及時分發(fā)資料下各服務站、學校、社區(qū)(村)并做好檢查工作,充分發(fā)揮講師團的力量,邀請區(qū)和街道衛(wèi)生院兩級講師團開展菜單式入村、入社區(qū)、入學校健康教育講座。第三,在各個世界衛(wèi)生紀念日開展形勢多樣的活動,指導區(qū)級“億萬農民健康促進活動”示范村的開展健康教育活動,提高群眾的衛(wèi)生防病意識,了解各種疾病的防治知識,使居民的衛(wèi)生知曉率達到80%以上。
二、加強“除四害”消殺工作,落實各項疾病防治
要繼續(xù)加強消殺力度,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全面開展以環(huán)境整治和重點消殺為主的工作,做到經常性與突出性相結合,藥物與工具相結合,環(huán)境改造與消殺相結合,專業(yè)人員與業(yè)余隊伍相結合。做到措施到位,方法具體,管理嚴格,經費保障。重點是抓好創(chuàng)建工作存在的薄弱點:一是農村除四害工作。由于農村環(huán)境比較復雜,“四害”滋生場所多,且難以清理,“四害”消殺藥物難以全面覆蓋。將會同經發(fā)科抓好農村除四害人員教育培訓,做好農村四害密度的監(jiān)測、整治環(huán)境衛(wèi)生,消除“四害”滋生場所,清理垃圾、污水溝等。二是200平房行業(yè)的除四害工作。200平方以上單位由于不是街道統(tǒng)一消殺,各單位自行消殺,有的單位由專業(yè)的消殺公司消殺,有的單位自行購買藥物消殺,良莠不齊,存在漏洞。邀請區(qū)愛衛(wèi)辦對街道200平方以上的單位由消殺人員進行消殺培訓,并定時對這些單位進行檢查,不定期進行抽查,徹底消滅“四害
三、深入開展社區(qū)及農村環(huán)境綜合治理,改善各社區(qū)和村面貌
重點是抓好衛(wèi)生死角整治,徹底消除“暴露垃圾、河道污物”等頑疾,防止死灰復燃。要合理整治居民區(qū)內的茶水供應點,消除火災隱患,杜絕亂放、亂搭現象,創(chuàng)造整潔優(yōu)美環(huán)境。
四、做好新一輪新農合工作
做好新一輪新農合投保工作及新農合體檢工作,由于政策有所調整,明年重點是做好新農合政策宣傳,提高知曉率,提高農民參合意識,對各定點醫(yī)院及社區(qū)服務站加強監(jiān)督讓群眾充分享受到政策實惠。
五、鞏固創(chuàng)建成果,深化創(chuàng)建活動
為鞏固創(chuàng)衛(wèi)成果,鼓勵各級單位積極申報更高一級的衛(wèi)生單位。加強對基層愛國衛(wèi)生工作的指導、監(jiān)督、檢查力度,努力在新的一年有所創(chuàng)新。
關于計生工作計劃:
明年主要工作分三大步走,一步針對本地育齡群眾,以優(yōu)質服務為主;一步針對流動人口,以服務和管理相結合的方法為主;另一步針對企業(yè)的員工,以宣傳、服務為主。
在針對本地育齡群眾的工作上,主要以以下幾個方面為主:
一、做好優(yōu)質服務隨訪工作。對四項手術、新婚、懷孕、出生等對象進行定期隨訪并為她們做好指導工作。
二、如果明年可以繼續(xù)為廣大育齡群眾進行免費“宮頸癌篩選”的話,我們將繼續(xù)發(fā)動本區(qū)域內的育齡婦女進行免費“三查”和“宮頸癌篩選”檢查并建立生殖健康檔案。
三、依法行政,做好各村、社區(qū)的各類獎勵扶助對象和利益導向機制對象的摸底、清查、落實工作。
四、明年是中國計生協(xié)會成立30周年,街道將組織各村、社區(qū)進行文藝慶祝活動。
五、組織基層計生干部進行科學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學習,不斷努力提高自我。
在針對流動人口的工作上,主要以以下幾個方面為主:
一、時刻關注外出流動人口的動向,定期隨訪,并要求外出已婚育齡婦女一年四次寄回孕環(huán)情檢查單,以防止計劃外出生。
二、對于外來流動人口,督促各村、社區(qū)及時做好登記、驗證、信息輸入工作。發(fā)現有懷孕對象及時與對方計生辦聯(lián)系(通過打電話或城市與流動人口信息平臺),核實是否符合生育政策,對于符合政策的懷孕對象做好定期聯(lián)系、隨訪工作;對于無證但符合政策的,督促該夫婦限期補辦;對于不符合政策的,及時做好補救措施,配合對方計生辦一起做好終止妊娠、征收社會撫養(yǎng)費和節(jié)育工作。
三、對各村、社區(qū)的女性專管員、計生管理員進行素質、業(yè)務培訓,以提高她們的工作業(yè)務水平,能更好地與外來育齡群眾進行交流,以便為外來育齡群眾提供更好的服務。
四、對各村、社區(qū)的女性專管員和計生協(xié)管員進行一年四次的抽查考核,以促進他(她)們的管理、服務、協(xié)作能力。
五、繼續(xù)做好婚育課堂村村行活動,去年、今年我們都以計劃生育政策法規(guī)宣傳為主,明年我們將以避孕節(jié)育宣傳為主,積極推進五進活動即進村、進社區(qū)、進企業(yè)、進學校、進工地。
在針對企業(yè)的工作上,主要以以下幾個方面為主:
一、把婚育文明風吹進企業(yè),讓更多的企業(yè)員工懂得、掌握更多的婚育知識。街道將以聘請專業(yè)老師為企業(yè)員工講座的方式宣傳這方面的知識。
二、繼續(xù)推廣街道、企業(yè)聯(lián)合嚴把流動人口懷孕這一關,企業(yè)一旦發(fā)現有員工懷孕就督促該員工帶好所有證件來街道辦事處進行審核,經審核后街道將出具一張證明給企業(yè),如果發(fā)現不符合政策懷孕的,將聯(lián)合做好終止妊娠工作或解除勞動合同、勸返的工作。
三、繼續(xù)為企業(yè)上門提供免費的“三查“服務。
明年文化工作計劃:
一、籌備《戚家山文藝》編委會,為街道出刊《戚家山文藝》刊物做準備。
二、完善文化站陣地建設,年內抓緊落實文化站圖書館、電子閱覽室及其他綜合活動用房的改建擴建工作,完成上級文化管理部門對綜合文化站基本建設的硬件設施考核達標要求。
三、完善文化管理工作,年內爭取引進文藝管理人才,以真正促進和抓緊文藝隊伍管理工作。
四、加強文體隊伍建設,年內除加大對文體骨干的業(yè)務培訓外,將進一步健全制度和措施,以獎勤罰懶,獎優(yōu)罰劣為目的,促進文體團隊積極開展文體活動。
五、繼續(xù)抓好街道海享文化大舞臺的展演活動,使“海享“理念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