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癌細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科研工作者一直試圖攻克癌癥。此前兩日,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在年度報告中,列舉過去一年中,人類在對抗癌癥方面已取得76項顯著的科學成果。對于醫(yī)學界來說,戰(zhàn)勝癌癥從某種程度上是與時間賽跑,關鍵在于如何在癌癥發(fā)病早期采取行動。
癌細胞在繁衍過程中,會有凋亡的細胞、脫落的組織,現(xiàn)在這些都已成為醫(yī)務工作者捕捉癌癥的線索。比如,醫(yī)務人員通過器具從子宮頸部取少量的細胞樣品,放在玻璃片上,就可透過顯微鏡發(fā)現(xiàn)是否有異常。
問題是,并不是所有癌細胞都這樣易于獲得。直到研究者發(fā)現(xiàn),從患者的血液中同樣可以追蹤到癌細胞的線索,使分子檢測技術逐漸受到青睞。這些線索被研究者稱為腫瘤標記物,是癌細胞產(chǎn)生和釋放的物質?!八鼈兙拖衲[瘤的影子,可以幫助醫(yī)生追溯腫瘤的信息,不過,由于準確度不夠,還只能作為一種輔助的治療手段?!北本﹨f(xié)和醫(yī)學院腫瘤醫(yī)院腫瘤研究所副教授陳汶表示,目前應用最為成熟的是子宮頸癌的檢測。
研究者們設想,隨著技術的提升,以及對癌癥的認識更為全面時,僅通過抽血,就可以掌控癌癥診療需要的全部信息。 逼近癌細胞
歷史悠久的活檢一直被認為是腫瘤診斷的金標準。醫(yī)生從患者體內取出病變的組織,進行病理學的分析,即為活檢。北京腫瘤醫(yī)院的一位主治醫(yī)師表示,“從確診的角度來講,最好是能拿到一塊腫瘤組織,看看到底是什么。”由于在取病變組織的時候,會對患者身體造成創(chuàng)傷,不到萬不得已,醫(yī)生往往不會選擇這種有創(chuàng)性的檢查。尤其是這種方法不適用于肺癌、肝癌等生長在臟器上的癌癥。
無創(chuàng)或微創(chuàng)的檢測技術,可以避免對患者造成傷害。最為原始的手段就是聽診、觸摸等,這全要依賴醫(yī)生的經(jīng)驗,漏診率較高,于是逐漸被超聲、X線等基于影像學的檢測技術取代??墒牵K于輻射等因素,影像學檢測不宜使用過頻,使得侵入性較強的惡性腫瘤有機可趁。
至上世紀80年代,科學家邁克爾· 畢曉普(Michae Bishop)與哈羅德·瓦繆斯(Harold E.Varmus)共同發(fā)現(xiàn),癌癥的誘因并非外界的病毒,而是特定的基因。研究者們意識到,要想真正了解癌癥,就得無限逼近癌細胞,解密藏在它自身的信息。
于是,很多實驗室開始摸索分子診斷技術?!胺肿釉\斷最大的好處是創(chuàng)傷小,可以反復檢測,適用于健康人群?!标愩胝f。
臨床醫(yī)生只需要抽取病人1毫升-2毫升血,就可以通過捕捉蛋白質或者游離DN段,探索腫瘤信息。這些組分有可能來自腫瘤破損的細胞,也可能是腫瘤細胞分泌的產(chǎn)物?;谶@種方法了解癌癥,是從局部推知全局,“猶如盲人摸象,捕捉到的信息尤為重要”。陳汶說,“如果你摸到的是象尾,很可能與其他物種混淆。但是如果你摸到的是象牙,那么就能準確地判斷這是一頭象?!毖芯空咦裱@樣的思路,尋找癌變細胞的“象牙”,來提高方法的精準度。
2013年11月,清華大學教授、抗腫瘤蛋白質藥物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羅永章課題組摸到了一個 “象牙”——熱休克蛋白90α(Hsp90α),他們首次發(fā)現(xiàn)這種特殊的蛋白質可以作為肺癌的標記物。肺癌腫瘤細胞分泌的Hsp90α能促進腫瘤侵襲及轉移,腫瘤惡性程度越高,它在血液中的含量也越高。該課題組針對Hsp90α研發(fā)出了一種定量檢測試劑盒,用于肺癌患者病情的監(jiān)測和療效評價。
癌細胞和正常細胞間的區(qū)別非常微小,且個體間的癌細胞差異很大。因此,尋找到一個既能典型代表癌細胞,又適用于所有人的腫瘤標記物,猶如大海撈針。因此,這類技術目前僅在個別癌癥上,作為輔助判斷手段應用。
由于這些標記物包含的腫瘤基因很有限,無法為腫瘤治療提供更有價值的信息。于是研究人員摸索出一種創(chuàng)新的方法:在轉移過程中阻截癌細胞,并完成全基因組的測序。癌細胞脫落后,會經(jīng)過血液或者淋巴系統(tǒng),轉移到其他器官生長成新的腫瘤。哈佛大學化學與化學生物學系講席教授謝曉亮研究團隊,成功阻截了血液中的癌細胞,首次完成了對這些截獲的癌細胞的全基因組測序,于12月20日公布了研究結果。此前,如果想要了解癌癥的全基因組,只能通過活檢。
全基因組測序可以幫助臨床醫(yī)生了解癌癥的信息。“它所能提供的癌癥信息,比蛋白質,或者游離的DNA更為完整?!敝x曉亮說。
原來制定腫瘤治療方案要參照活檢結果,讓臨床醫(yī)生苦惱的是,在治療過程中,腫瘤會發(fā)生變異?!白畛跏褂玫闹委熓侄蔚男Ч陀锌赡艽蟠蛘劭?。最理想的狀態(tài)是,實時追蹤腫瘤信息,調整方案?!北本┐髮W腫瘤醫(yī)院胸部腫瘤內科主任醫(yī)師王潔說,而讓患者反復接受痛苦的活檢也不現(xiàn)實。新方法將有可能扭轉這一被動局面,達到實時跟蹤,為個性化治療提供幫助。 準確度瓶頸
越來越多的診斷技術可供選擇,只要價格合適,患者會更加傾向于選擇“舒適”的檢測手段,然而“精度”始終是新技術所面臨的難關。
12月,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剛剛對一種新興的乳腺癌篩查技術——抽吸技術發(fā)出警告。這項技術通過抽吸器采集中的液體,篩查不正?;驖撛诘闹掳┘毎?。技術提供商將其包裝成可與傳統(tǒng)的X線檢測相媲美的技術,這使FDA感到擔憂,因為迄今還沒有科學數(shù)據(jù)表明,單獨使用抽吸檢測可以有效篩查乳腺癌,或其他任何病癥。
在美國,乳腺癌篩查的常規(guī)方法是通過X線檢查。為了獲得清晰的乳腺平片圖像,檢測過程中需要擠壓,使女性感到不舒服。因此,越來越多的女性選擇抽吸技術作為替代。FDA認為,這將有可能造成很多女性誤診。
隨著價格的降低,患者也越來越傾向通過靜脈抽血檢測腫瘤標記物。與抽吸技術類似的是,“它的準確度還不足以作為診療的依據(jù)”。陳汶說。
活檢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是,在顯微鏡下,它不但可以讓醫(yī)生觀察到病變細胞的形態(tài),也可以觀察到病變細胞排列的情況。醫(yī)生通常會綜合這兩種信息,判斷腫瘤的類型和良性、惡性。陳汶說:“通過外周血獲取癌細胞,只能做到前者,無法滿足后者。并且,只有在腫瘤標記物檢測結果出現(xiàn)非常明顯的增高時,醫(yī)生才有可能懷疑患者已經(jīng)患癌?!毕噍^于檢測,醫(yī)生更傾向于將這一方法用于治療過程中的監(jiān)測,比如,通過對比病人術前術后的腫瘤標記物,判斷手術是否完全清除了腫瘤、藥物的療效如何。
實際上,現(xiàn)階段,新技術出現(xiàn)的意義并不是為了取代傳統(tǒng)技術,而是互為補充?!氨热?,對于某些發(fā)展初期的腫瘤,穿刺無法取得腫瘤組織,或者某些部位不適宜取組織。這時候,醫(yī)生不會束手無策,他可以選擇從外周血檢測癌細胞,做基因測序?!?北京大學生物動態(tài)光學成像中心副研究員白凡表示。 過度診療之慮
隨著各路技術的發(fā)展,跑在腫瘤前面,變得更有可能。檢測成本的降低,也使越來越多的患者可以享受到癌癥檢查帶來的好處。然而,研究者們需要考慮,究竟應該在什么情況下采取治療行動。因為,部分腫瘤成長在初期,并不具有危害,有些早期的腫瘤甚至可以自行恢復。
美國女影星安吉麗娜·朱莉(Angelina Jolie)聽從醫(yī)生建議,選擇了雙側乳腺切除術。她在《紐約時報》上刊發(fā)“我的醫(yī)療選擇”解釋,原因是通過基因檢測,她得知自己攜帶BRCA1惡性突變,未來罹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幾率極高。
朱莉事件表明,癌癥風險基因有可能被作為常規(guī)檢測,并用于有癌癥家族史的人的診斷依據(jù)。然而,這引發(fā)了學界的激烈討論。10月底,在美國波士頓召開的美國人類遺傳學會(ASHG)年會上,與會專家對這類技術的不規(guī)范使用表示憂慮,他們認為,部分檢測技術已經(jīng)確認了與癌癥的關系,然而,部分研究型檢測技術尚不成熟,如果大面積應用,會對患者的生活產(chǎn)生不必要的影響。
“朱莉事件后,來我們醫(yī)院要求做基因檢測的人比原先多了一倍?!鄙鲜鲋髦吾t(yī)生說。根據(jù)她的觀察,由于基因檢測在中國剛剛起步,根據(jù)基因檢測結果就下決心做預防性手術的病例還不多。
由于腫瘤診斷的特殊性,即使查出的是早期腫瘤,患者都會覺得很緊張。過度診療的情況在中國已經(jīng)顯現(xiàn)。
醫(yī)生會告訴大多數(shù)的早期患者,3個月-6個月后再來復診,根據(jù)腫瘤的變化再判斷。然而,這種對腫瘤的未知感,煎熬著許多患者,“有很多病人希望馬上得到最準確的信息”。上述主治醫(yī)生說,這時候,醫(yī)生就會為病人使用核磁檢查,甚至是穿刺。
無論如何高精尖的技術,都需要綜合醫(yī)生的經(jīng)驗做出判斷。由于醫(yī)生們還沒有明確的方法,根據(jù)癥狀來區(qū)別良性腫瘤、生長緩慢的腫瘤和惡性腫瘤。為了保險起見,醫(yī)生和患者會傾向選擇激進的治療手段,這往往會給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帶來巨大的痛苦和風險,這種問題通常被稱為過度治療。
比如,此前的研究認為,當食管下端的上皮細胞發(fā)生變化時,有可能發(fā)生腺癌,而這種變化被稱為巴雷特食管。最近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NCI)的一項有關食管癌的研究發(fā)現(xiàn),多數(shù)情況,巴雷特食管都是良性的,可能根本就不需要治療。此前,多數(shù)病人會定期接受掃描檢查,甚至通過去除食管內膜來進行治療。
NCI的一個工作組曾經(jīng)嘗試修正癌癥的定義,以幫助避免過度治療。例如,影響的原位導管癌,許多醫(yī)生認為這不是癌癥,應當去掉“癌”這個字進行重新命名,這樣患者就不會太害怕,也不會執(zhí)意尋求那些不必要的,甚至有潛在傷害的療法,包括切除手術。然而,修正名稱緩解恐慌并非適用于所有癌癥。
或許分子檢測技術能夠提供一條解決之道。12月3日,英國倫敦大學瑪麗女王學院巴茨癌癥研究所研究人員就在這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
研究人員對104名乳腺導管癌患者進行長期跟蹤研究后發(fā)現(xiàn),乳腺導管中含有αvβ6分子的患者,乳腺癌復發(fā)時間平均僅為2.3年,而不含這種分子的乳腺癌患者平均復發(fā)時間則為11年。在健康的乳腺組織樣本中幾乎沒有這種分子,且癌癥越嚴重,乳腺組織中出現(xiàn)這種分子的幾率也越高。研究者認為,以這樣的方式診斷,將對癌癥的治療方法提出指導性意義。
2007年,美國的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美國在2002年-2004年癌癥死亡率每年減少了2.1%,成為世界最先出現(xiàn)癌癥死亡率下降的國家??梢哉f,癌癥的早期發(fā)現(xiàn)、先進的治療技術功不可沒。
貼壁細胞需待細胞貼壁后,再收集各時間點細胞進行檢測。收集各個時間點的細胞(0h、24h、48h、72h)加入CCK-8溶液或cellTi-ter96AQ單溶液細胞增殖檢測試劑(Promega,Cat.No.G3582),比例為1/10。即100μl培養(yǎng)液加入10μl檢測液。在孵育4h后,酶標儀讀板,MTS檢測讀取OD490數(shù)據(jù),CCK-8檢測讀取OD450數(shù)據(jù)。流式細胞儀檢測細胞周期:細胞轉染后72h后每樣收集1×106細胞,細胞固定,離心收集細胞,棄上清,用預冷PBS洗細胞兩次,加入預冷70%乙醇,于4℃固定過夜,或-20℃長期固定。細胞染色:離心收集細胞,以1ml的PBS洗細胞一次,加入500μlPBS含50μg/ml溴化丙錠(PI),100μg/mlRNaseA,0.2%TritonX-100,4℃避光孵育30min。流式分析:以標準程序用流式細胞儀檢測,一般計數(shù)2~3萬個細胞,結果用細胞周期擬和軟件ModFit分析。
2、流式細胞儀檢測細胞凋亡
細胞轉染后72h后每樣收集1×106細胞,細胞固定:離心收集細胞,棄上清,用預冷PBS洗細胞兩次,加入預冷70%乙醇,于4℃固定過夜,或-20℃長期固定。將0.5ml細胞懸液從細胞培養(yǎng)板中(5×105個細胞)轉移到一個干凈的離心管內。加入1.25μlAnnexinV-FITC。室溫(18~24°C)避光反應15min。室溫1000r/min離心5min,去除上清。將細胞用0.5ml預冷的1×結合緩沖液輕輕重懸。加入10μlPropidiumIodide。將樣本放置在冰上避光保存。立即用流式細胞儀檢測分析。
3、Westernblotting檢測
CD14蛋白表達:在細胞中加入RNA裂解液提取總蛋白,BCA法定量蛋白。將提取好樣品的蛋白進行SDS-PAGE,電泳結束后電轉移至PVDF膜上,5%脫脂奶粉溶液室溫封閉1h。加入合適的一抗稀釋濃度4℃溫育過夜(CD14按1∶500稀釋,GAPDH按1∶1000稀釋),加入1∶4000倍稀釋的二抗,37℃孵育1h。溫育結束后,ECL底物發(fā)光法進行曝光。洗滌PVDF膜,剝脫后加入1∶10000內參抗體,4℃溫育過夜,曝光成像。Real-timePCR檢測TNF-α、IL-8基因表達:收集細胞,用TRIzol法提取各細胞總RNA,采用cDNA第一鏈合成試劑盒反轉錄成cDNA。按照引物設計原則設計PCR引物,TNF-α、IL-8的上、下游引物序列如表1所示。
4、統(tǒng)計學分析
用SPSS11.5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與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以x±s表示。One-wayAnalysisofVariance(One-wayANOVA)進行各組間方差分析,方差齊時用LSD法,方差不齊時用Tambane’sT2法,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5、結果
5.1感染細胞最佳MOI的測定
MTT法檢測慢病毒轉染SGC-7901后細胞增殖轉染后24h,正常組細胞增殖率為218.18%,陰性對照組為216.27%,CD14shRNA組為211.63%,各組間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轉染后48h、72h正常組細胞增殖率為427.49%、479.22%,陰性對照組為417.84%、473.37%,CD14shRNA組為345.54%、362.64%,經(jīng)比較,CD14沉默后細胞增殖率下降(P<0.05)。流式細胞儀檢測慢病毒轉染SGC-7901后細胞凋亡CD14shRNA組細胞早期凋亡、晚期凋亡及總凋亡率均高于正常組、陰性對照組,經(jīng)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圖4)。流式細胞儀檢測慢病毒轉染SGC-7901后細胞周期結果顯示,CD14shRNA組細胞G1期42.57%、S期38.65%、G2期13.22%;正常組細胞G1期35.91%、S期52.60%、G2期11.49%;陰性對照組細胞G1期36.78%、S期51.49%、G2期13.67%,經(jīng)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推斷,CD14沉默后,主要影響細胞S期,干擾細胞合成。
5.5Westernblotting檢測慢病毒載體轉染
SGC-7901細胞后CD14蛋白表達Westernblotting檢測結果顯示,在轉染胃癌細胞后,CD14shRNA慢病毒載體組細胞CD14蛋白表達相對于正常組及陰性對照組明顯減少,從灰度值分析顯示看出,CD14shRNA慢病毒組灰度值(0.01)遠遠小于正常組(1.0)及陰性對照組(0.83),正常組及陰性對照組的灰度值基本相當,由此推斷CD14shRNA慢病毒載體轉染胃癌細胞SGC7901后使CD14蛋白的表達量降低,同樣以WB的灰度值為縱坐標作圖也反映了這樣的結果(見圖5)。注:RelRatio:相對比。圖5CD14Westernblotting檢測Fig5CD14WesternblottingdetectionReal-timePCR檢測慢病毒載體轉染SGC-7901細胞后TNF-α、IL-8表達結果顯示,CD14shRNA轉染胃癌細胞后,TNF-α、IL-8mRNA表達較正常組、陰性對照組呈下降趨勢,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推斷,CD14沉默后使TNF-α、IL-8表達下降(見表2)。
6討論
帶癌生存的現(xiàn)象客觀存在
據(jù)金教授介紹,美國科學家解剖80歲以上老人的因其他疾病死亡后的尸體,發(fā)現(xiàn)約四分之一的老人體內有腫瘤,就是所說的癌癥。但他們生前并不知曉,腫瘤也未對他們生前的健康構成多大的傷害??茖W家指出,從這種意義上說,帶癌生存的現(xiàn)象一直客觀存在著。也就是說,即使患了癌癥似乎也沒必要大動干戈,非把癌細胞斬盡殺絕不可,且癌細胞也是不可能一下子被斬盡殺絕的。
有專家認為,癌癥患者中60%是嚇死的;20%是亂用藥、過度治療而治死的;還有20%左右的患者因心態(tài)好、治療科學,從而能夠帶癌生存。所以,無論遇到什么病,即使是癌癥也不要恐懼,要以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
有的科學家建議,要把癌癥與其他慢性病一樣來看待。癌細胞是正常細胞在體內氧氣不足的情況下蛻變而來的。也就是說,癌細胞似乎是屬于“人民內部矛盾”,需要的是協(xié)調、理順,讓癌細胞與正常細胞和平共處,這才是消滅癌細胞、治療癌癥最聰明的做法。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科研人員通過研究認為:每個人身上都帶有癌細胞,除非癌細胞爆發(fā)式增值,一般檢查很難檢查出來。如今,有的驗血等生化檢查增加了“癌癥指數(shù)”項目,看“癌癥指數(shù)”高不高,也只是一個參考,未必十分準確。有的癌癥病患治療到一個階段以后,醫(yī)生也許會告訴患者其體內已基本無癌細胞。這時,醫(yī)生指的是其體內癌細胞數(shù)量已到了安全線以下,但這不等于以后不復發(fā)。
科研人員指出,在每個人的生命周期里,癌細胞增值都會反復出現(xiàn)6至10 次。當人體免疫功能強大時,癌細胞是會被摧毀的。同時,免疫系統(tǒng)能夠抑制腫瘤形成及擴增。
當有人被發(fā)現(xiàn)患有癌癥時,就意味這個人營養(yǎng)大量缺乏或者畸偏,免疫力低下;這可能是由于基因、環(huán)境、食物及生活方式等因素造成的。如何克服營養(yǎng)缺乏或者畸偏呢?那就要改變現(xiàn)有的不合理飲食狀況,按照營養(yǎng)師的要求,使食物多樣、平衡膳食,多食用增強免疫力的食物。
當前癌癥治療有缺陷
如今,西醫(yī)的癌癥治療大都采用比較劇烈的方式方法,如手術治療和放療、化療等方法。這些方法往往都是雙刃劍。初期的化療及放療是可以將腫瘤面積縮小到某一程度的,但即使將上述療法再延長也不能使腫瘤完全消除。放療在摧毀癌細胞時,也會灼傷健康細胞、組織及器官。化療及放療會讓體內存有大量毒素而危及或摧毀免疫系統(tǒng),因而導致病患易于感染及產(chǎn)生并發(fā)癥。
化療不僅能毒殺快速增長的癌細胞,也會一并消滅骨髓及胃腸道內的健康細胞,同時可能會造成肝臟、腎臟、心臟及肺臟等器官衰竭?;熂胺暖煏斐刹』及┘毎蛔兗爱a(chǎn)生抗體,從而變得難以摧毀;而手術則易使癌細胞擴散至其他部位。于是,科學家想到一個有效的擊潰癌細胞的方式,那就是不供給癌細胞繁殖所需的食物,即餓死癌細胞。
如何餓死癌細胞?
那么,癌細胞以什么為“食物”呢?換句話說,就是癌細胞吸收什么增值最快呢?
癌癥的特點之一是癌細胞的快速分裂和生長,而這個過程需要大量能量作為支撐。癌細胞通常依靠分解葡萄糖來獲取能量,如果體內的葡萄糖含量不足,則轉向別的能量來源。英國的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一種名為NF-kB的蛋白質控制著癌細胞能量供應方式的轉換,如果抑制這種蛋白質的功能,癌細胞就不能按需轉換能量供應方式,會進入能量供應不足的狀態(tài),甚至“餓死”。研究人員在實驗室中用腸癌細胞進行了實驗,結果顯示可以通過這種限制能量供應的方式來殺死癌細胞。另外,如果在抑制蛋白質NF-kB的功能的同時,使用一種治療糖尿病的藥物二甲雙胍,則餓死癌細胞的效率會大大提高。
我們平常所食用的主食在體內大都會轉化為碳水化合物,即糖類化合物,如果不想被癌細胞利用,那就不要吃得過多??梢远喑允卟?、水果,水果也是以含糖量較低的為好,如橙子、柚子、檸檬、李子、杏、青瓜、枇杷、菠蘿、葡萄、櫻桃、石榴等。
牛奶被視為營養(yǎng)品,不少患者家屬為了給患者增加營養(yǎng),讓其喝牛奶,這就錯了。牛奶進入人體腸胃以后,會在胃腸道內產(chǎn)生黏液,而黏液正是癌癥的食物。可用不甜的豆?jié){來替代牛奶,阻止牛奶進入體內,就會切斷癌細胞的一項食物來源。
癌癥患者因患病,體質往往呈弱酸性。癌細胞是在酸性環(huán)境中繁衍的,本來已經(jīng)患病、又以肉為基本飲食,尤其是豬肉、牛肉、羊肉吃得較多的人的體質易呈弱酸性,不如轉而食用魚類及少量雞肉。
肉類的蛋白質和脂肪不易被胃腸消化,因為肉類的蛋白質需要大量消化酵素去消化,未消化的肉類物質會殘留在腸道之內,引發(fā)有毒物質的形成,有助于癌細胞增值。最新研究證實,動物性蛋白質攝入過多,與肝癌發(fā)病有一定關系;動物性脂肪攝入過多,與乳腺癌發(fā)病有一定關系。癌細胞壁有很硬的蛋白質包裹,而節(jié)制食用肉類可讓多出的酵素去攻擊癌細胞的蛋白質,免疫功能的殺手細胞則有空間摧毀癌細胞。
改變癌癥患者的弱酸性體質,可以每天食用80%新鮮蔬菜及青菜汁等飲食,包括全谷類、堅果及少量的水果等,有益于體質轉變?yōu)槿鯄A性,剩余20%可進食煮熟的豆類。新鮮蔬菜汁可在5 分鐘內被細胞組織吸收,從而滋養(yǎng)增強健康細胞,應多飲用。同時,每天進食生青菜(未煮過的)兩至三次,因為活性酵素在40℃時會被摧毀。
盡量避免飲用碳酸飲料,碳酸飲料不僅含糖,還大都含有咖啡因;咖啡、巧克力也含有咖啡因,咖啡因會令人上癮和產(chǎn)生一系列的身體與心理的不良反應。茶水大都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這其中,綠茶的作用最明顯,對前列腺癌等癌癥的抑制作用較突出。而平時喝水應飲用凈化水或過濾水,盡量避免飲用有毒的或含有重金屬的水。
做到以上這些似乎并不太難。如果患者和家屬能夠做到這些,癌細胞得不到所需要的營養(yǎng),會處于饑餓狀態(tài),慢慢也就會被餓死了。
部分營養(yǎng)物質,如抗氧化劑、礦物質等等能增強免疫力,驅使自體殺手細胞去摧毀癌細胞。其他營養(yǎng)品,如多種維生素會使癌細胞萎縮或死亡。
心里有陽光和適度運動
所有數(shù)據(jù)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SPSS13.0軟件作統(tǒng)計處理,兩樣本均數(shù)比較采用成組設計資料t檢驗,多組之間的均數(shù)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細胞活力檢測采用雙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ERCC1基因在SKOV3細胞和SKOV3/DDP細胞中的表達RT-PCR檢測結果顯示:采用2-CT法進行相對定量分析,以GAPDH為內參基因對上樣量進行校正。使用t檢驗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t=-9.856,P=0.01,SKOV3/DDP與SKOV3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n=3(見圖1)。Western印跡法檢測結果顯示:SKOV3/DDP細胞中ERCC1蛋白的相對表達量明顯高于SKOV3(P<0.01),表明ERCC1在卵巢上皮癌DDP耐藥細胞株SKOV3/DDP中的表達較親本細胞株SKOV3明顯升高(見圖2)。
2.2ERCC1shRNA的篩選構建獲得的3個克隆有ERCC1shRNA的重組質粒分別轉染至SKOV3/DDP細胞,從而篩選獲得穩(wěn)定轉染的細胞株,采用RFQ-PCR法檢測ERCC1mRNA的表達,PLVX-ERCC1-shRNAC為對照。ERCC1mRNA的檢測結果顯示,與未轉染組相比,PLVX-ERCC1-shRNA1轉染組抑制ERCC1基因的的效果最明顯,ERCC1基因相對表達量均值為0.24667,明顯低于PLVX-ERCC1-shRNA2(0.836667)組和PLVX-ERCC1-shRNA3(0.412667)組,與PLVX-ERCC1-shRNAC相比,PLVX-ERCC1-shRNA1及PLVX-ERCC1-shRNA3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PLVX-ERCC1-shRNA2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從結果可以看出PLVX-ERCC1-shRNA1對ERCC1干擾效果較好,shRNA1為基因最佳片段,因此后續(xù)實驗選取PLVX-ERCC1-shRNA1進行研究(見圖3)。
2.3ERCC1基因沉默后細胞中ERCC1蛋白的表達Western印跡法檢測結果見圖4。SKOV3、DDP-shRNAC細胞中ERCC1蛋白的相對表達量明顯高于SKOV3/DDP-shRNA1,進一步證實本實驗設計的shRNA能有效而特異地沉默ERCC1基因,抑制ERCC1蛋白的表達(P<0.01)。
2.4shRNA對SKOV3/DDP細胞ERCC1沉默DDP耐藥性的影響細胞活力檢測結果顯示,不同劑量DDP處理ERCC1穩(wěn)定沉默細胞株24h后,細胞活力顯著低于其對照細胞,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上述結果提示,特異性沉默ERCC1基因能增強SKOV3/DDP細胞對DDP的敏感性(見圖5)。
3討論
卵巢是女性盆腔深部器官,原發(fā)性卵巢上皮癌起病隱匿,發(fā)現(xiàn)多為晚期,是婦科惡性腫瘤中預后較差的腫瘤之一。目前認為有效的治療方案是理想的初次腫瘤細胞減滅術(optimalprimarycytoreductivesurgery,OPCS,腫瘤殘留病灶<1cm)及術后輔以鉑類為基礎的聯(lián)合化療。雖然普遍的以鉑類為基礎的初始聯(lián)合化療被認為有較高的有效性,但腫瘤細胞原發(fā)或繼發(fā)的鉑類耐藥,嚴重影響了化療療效?;熌退幰殉蔀槟壳奥殉采掀ぐ┗颊哳A后差的重要原因之一,20%~30%的卵巢上皮癌患者表現(xiàn)為鉑類原發(fā)耐藥,最終有80%的患者出現(xiàn)繼發(fā)耐藥,多數(shù)患者會復發(fā),并最終死于耐藥性疾?。?-10]。隨著生物及遺傳技術研究的迅速發(fā)展,順鉑耐藥被認為與NER密切相關。ERCC1基因是一種高度保守的單鏈DNA核酸內切酶,是一組DNA損傷的識別,切除蛋白,在修復過程中起關鍵作用,其正常表達是維持該修復酶功能的重要分子基礎。研究顯示,在DNA修復過程中,ERCC1通過與著色性干皮病因子F(XPF)形成ERCC1-XPF異二聚體而發(fā)揮作用,被認為是NER途徑的關鍵基因[11-12]。若ERCC1低表達,機體核苷酸切除修復能力降低,細胞發(fā)生癌變的可能性將會增加;相反,若ERCC1過表達,則可使細胞停滯在G2/M期的DNA損傷迅速修復,從而降低腫瘤的發(fā)生[1]。ERCC1目前已經(jīng)成為許多研究的焦點,目的在于發(fā)現(xiàn)腫瘤抵抗鉑基礎化療的機制。Feng-Ying等[2]為評估ERCC1是否與卵巢上皮癌耐藥有關,在Medline、Pubmed、Webofscience和CNKI數(shù)據(jù)中搜索關于ERCC1表達與卵巢上皮癌鉑類化療反應的文章,用固定效應Meta分析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產(chǎn)生有關ERCC1表達與卵巢上皮癌鉑類化療反應的混合優(yōu)勢比及95%可信區(qū)間,用Begg測試檢驗選擇偏倚,卵巢上皮癌患者中ERCC1表達陰性的患者對鉑類化療敏感性較陽性表達者好,提示ERCC1的表達與鉑類耐藥顯著相關[2]。趙丹等[3]研究ERCC1,BRCA1,β-tubulinⅢ和TUBB3mRNA的表達與卵巢上皮癌臨床化療敏感性的關系,提示ERCC1,BRCA1mRNA的表達與原發(fā)性卵巢上皮癌臨床鉑類化療方案的敏感性呈負相關。但Mustafa等[4]研究卵巢上皮癌患者中ERCC1的基因表達與卵巢上皮癌一線化療藥物鉑類的耐藥性之間的可能聯(lián)系,結果提示低、中、高ERCC1的表達與自由進展生存期無明顯差異,在初始卵巢上皮癌患者中ERCC1的表達與鉑耐藥無顯著相關性。因此,綜合目前國內外相關文獻表述,ERCC1與卵巢上皮癌鉑類耐藥之間的關系仍然存在爭議。RNA干擾(RNAinterference,RNAi)是指在進化過程中高度保守的、由雙鏈RNA(double-strandedRNA,dsRNA)誘發(fā)的、同源mRNA高效特異性降解的現(xiàn)象。由于使用RNAi技術可以特異性剔除或關閉某些特定選擇基因的表達(長度超過30的dsRNA會引起干擾素毒性),所以目前這種技術被廣泛用于研究基因功能、傳染性疾病和惡性腫瘤[13]。但是化學合成siRNA轉染細胞介導RNAi,由于抑制時間短、成本高、效果不穩(wěn)定等缺點限制了其在生物醫(yī)學方面的研究應用。為了彌補這些方面的局限,近年來迅速發(fā)展的shRNA表達載體可在生物體內被加工成siRNA,進而穩(wěn)定且特異地導致目標基因沉默。與傳統(tǒng)的基因沉默技術相比,shRNA表達載體具有穩(wěn)定性好、效率高、可傳遞性強等優(yōu)點,在惡性腫瘤的基因治療上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14]。
研究人員表示,脂肪是身體功能所必需的,但不節(jié)制攝入可能對健康造成影響,增加罹患癌癥的風險。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各類膳食攝入的平衡,不為健康埋下隱患。
每天1把堅果降低多種疾病風險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BMCMedicine》上的研究報告顯示,每天攝入至少20克堅果能夠降低個體患心臟病、癌癥和其他疾病的風險。研究者對當前很多研究堅果攝入和疾病風險之間關系的文章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每天20克(相當于1把)堅果就能夠降低個體將近30%患冠心病的風險、15%的患癌風險以及22%的早死風險。
同時每天至少20克的堅果攝入還能夠降低個體大約50%的因呼吸系統(tǒng)疾病死亡的風險,以及大約40%患糖尿病的風險,當然研究者指出,目前還缺乏大量數(shù)據(jù)來闡明這些疾病和堅果攝入之間的關聯(lián)。
3個原因讓你比同齡人老得快
1.經(jīng)常熬夜睡眠不足
工作、家庭,常常把女性一整天的時間都填得滿滿的,甚至把睡覺時間也往后延。而睡眠缺乏往往會造成嚴重的健康問題:研究發(fā)現(xiàn),睡眠缺乏與高血壓、糖尿病、體重增長都存在聯(lián)系,睡眠不足還會讓你看起來沒精神,更顯老態(tài)。并不是說每天都需要一個8小時的完美睡眠,但你得把睡覺這件事放在第一位,持之以恒,你會發(fā)現(xiàn)受益匪淺。
2.難以抗拒甜食的誘惑
過多的甜食不但會讓你的腰圍猛增,而且還會讓你的肌膚變暗沉,皺紋也會增加。這是一種自然的代謝程序:糖進入血液,附著蛋白質形成新的有害的分子,稱為晚期糖基化終末化產(chǎn)物(AGEs)。你吃進去的糖越多,AGEs產(chǎn)生的也就越多;這些物質會傷害外周蛋白,如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這些蛋白都是保持肌膚緊致、有彈性的。《英國皮膚病雜志》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這樣的衰老會在35歲左右產(chǎn)生,并且隨著年齡增加,衰老速度加快。
3.壓力巨大心情郁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