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高中數學說課稿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教學中問題意識的意義
問題意識是確定學生主體地位的潛在動力。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讓學生學會提出問題,就是邁出了創(chuàng)新的第一步。因此,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問題意識具有重要的意義。
1.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
思考問題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思維。張載說:“于不疑處有疑,學方能進”,啟迪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而發(fā)現新問題等于發(fā)現一個別人沒有找到的角度,掀去一塊別人沒有注意的眼障。
2.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批判性
新課標倡導教師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求實、說理、批判、質疑等理性思維習慣。在教學活動中啟迪學生發(fā)現問題和提出問題,鼓勵學生對知識保持一種謹慎批判的態(tài)度,不被動的接受現成的觀點,堅持真理,不迷信權威,敢于批判質疑,這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活躍問題意識,優(yōu)化批判思維品質。
3.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全面性
通過有的放矢地引導學生對教材內容進行剖析,把發(fā)現探索、提出問題等學習活動凸現出來,使不同的同學從不同角度提出不同的看法,綜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比較全面的看法,這有利于鍛煉學生思考問題的全面性。同時,隨著不同觀點的爭論和交鋒的深入,還可以提高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刻性。
4.有利于密切師生關系,增進師生之間的思想交流,增加相互溝通
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教學的更好的開展。通過師生之間圍繞問題展開討論,在融洽的感情與活躍的氛圍中,可以培養(yǎng)和加深師生之間的感情。同時可以讓老師及時、準確地把握學生的思想實際,更好地了解學生,使教學有的放矢,增強針對性和親和力。
5.有利于教與學的互動及教師知識的更新,教學相長
問題是思維的“啟發(fā)劑”。在與學生的問題討論中,學生的求知欲由潛伏狀態(tài)轉入活躍狀態(tài),有力的調動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以往的靜態(tài)教學變?yōu)閯討B(tài)教學。在此過程中,教師與學生都得到促進與提高。
二、教學中啟迪學生問題思考的藝術
1.巧設提問,發(fā)展思考
思考總是與問題聯系在一起,而許多創(chuàng)造性思考,則又多半是由于適宜的提問引導出來的。就如蘇霍姆斯基所說的:“思考會刺激智力覺醒?!庇们稍O提問的藝術來發(fā)展學生的思考,可以使問題真正的觸發(fā)到學生心靈的琴弦上,調動思想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強烈的興趣和探究欲望。
2.激疑促思,引發(fā)思考
學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學之端。教師如能處處激發(fā)學生產生疑問,激其求知欲望,就能引導思維器官的積極活動。學生在一些問題上往往比較粗心大意,有時甚至不求甚解。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教師抓住一些問題來堵一堵,塞一塞。在不易產生疑問或容易搞錯之處激疑,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這樣就可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3.旁敲側擊,多方思考
學生在解題時遇到挫折容易產生焦躁頹廢的情緒。在教學中,教師帶領學生在逆境中鍛煉成長,只有在生動而又艱難的探索過程,認知才鮮明。教師可以通過一題多解,以“旁敲側擊”之石,激起“多方思考”之浪,從而挖掘錯誤根源,進而提高學生的受挫能力,增強學生辨別分析能力。
通過一題多解,教師通過旁敲側擊的剖析,使學生多方思考問題,最終使學生的辨別分析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在適宜的土壤中啟迪學生的數學問題思考意識,我們要準確地把握好教學時機,注意每個學生的個別差異性,這樣設計引入問題,就能充分發(fā)揮學生們的想象力,讓問題處于學生思維水平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當然,這更需要教師具備“導演的才能”和“演員的素質”,才能成功地引導學生入境受情。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 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關鍵詞:文科類;大學數學;課前說題
一、 問題提出
高中文科班學生學習數學課程厭煩、無興趣,開展文科班數學教學創(chuàng)新迫在眉睫。文科班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強,但是用數學語言表達數學問題也并非易事。針對這些問題,筆者嘗試在課前采用了說題的教學方式,使之成為數學課堂中培養(yǎng)思維能力的一項重要活動取得了良好的輔助教學效果。
二、課前數學說題的界定
數學說題是學生運用數學語言,口述探尋數學問題解決的思維過程以及所采用的數學思想方法和解題策略。具體來說,是讓學生在課堂上說出自己對數學題目的認識與理解;說出題目的條件、結論和涉及的知識點(包括概念、定理、定義等);說出解題方法是如何想到的;說出為什么這樣想的,等等。筆者把課前數學說題界定為:借助課前十分鐘時間根據上節(jié)內容或新授內容學生有秩序地進行數學交流的活動,是對數學教學有益的輔助
教學。
三、高中文科班數學課前說題輔助教學案例
1.課前說題的基本環(huán)節(jié)
(1)說題目:說明已知條件(包括隱含條件)、所求結論、難點的位置、程度和等。
(2)說解法:解答的步驟和結論(包括一題多解)及這樣解的理由。
(3)說思想:說解題的數學思想方法、策略、規(guī)律等。
(4)說延伸:題目的變式和結論的推廣和拓展等。
2.組織形式
將班級分成五人一小組,根據課時安排每小組活動,合作學習方式,課前由老師準備題目或者學生自選題目,每小組推薦一名同學進行課前說題,適當情況下老師指點。時間控制在10分鐘左右。
3.學生課前說題案例
案例:一堂課高三均值不等式復習課學生課前說題
學生選擇數學題:
學生說完題,時間只用了幾分鐘時間。當然,學生能選好這樣一個典型例題實屬不易。在說題的過程中,該學生思路清晰,但并沒有完全地掌握好本知識,也沒有對題目的拓展。
根據該學生說題情況,教師要做的就是幫助學生前瞻自己的思路的可行性,通過不顯眼的幫助引導學生獲得一個好的思路。思路獲得的關鍵是x+2y=1的特點,聯想均值不等式。通過師生互動,說題與解題得到有機會的結合,此例說題可以包含了均值不等式求最值的條件和構造函數模型。教師可以借機提出以下問題:
可見數學能力的提高不在于解題數量的增多,而在于說題和解題質量的提高,而且說題在課堂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從而真正達到對所學知識的深刻掌握。新課程的理念要求:數學教學要體現“數學研究”。在解決問題前學生雖然沒有驗證取等號情況,但他對此題進行了挖掘、變通得到了,學生引出的變式題目比老師提供的變式題目讓學生做更有價值。
四、結語
通過說題,主體從感知到認識,從認識到理解,從理解到應用、從應用到反思,從反思到再認識,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有時間和空間得以順利完成,從而使新舊知識的同化和順應過程有效有序,為新的數學認識結構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條件。不僅有利于解題,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及表達能力,能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說題既能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也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利于優(yōu)化教師傳統(tǒng)的講課模式,有利于創(chuàng)建良好的教學氛圍。
參考文獻:
[1]汪志強.如何“說題”———讓數學習題課教學更有效[J].數學教學研究,2011,30(2):5-8.
論文摘 要: 本文通過調查了解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碩士研究生教育的實際情況,以數學學科碩士研究生教育教學面臨的一些實際困境為例,在此基礎上進行反思,尋求在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保證和提高碩士研究生教育質量的對策。
根據美國學者馬丁·特羅的研究,如果以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指標,則可以將高等教育發(fā)展歷程分為“精英、大眾和普及”三個階段。他認為當高等教育毛入學率低于15%以下為精英化教育階段,當毛入學率達到15%時,高等教育就進入了大眾化階段。20世紀末,我國開啟了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進程,碩士研究生教育在由精英高等教育向大眾化高等教育的過渡過程中,其質量問題日益受到重視。
本文以數學學科碩士研究生教育為例,結合碩士研究生的自身特征,對現狀進行調查,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反思。對于數學學科碩士研究生教育來講:數學學科碩士研究生群體有其自身獨有的特點,數學學科側重培養(yǎng)學生具備扎實的基本理論功底,掌握并熟練地運用基本的科學研究方法,因而數學學科碩士研究生教育需要經歷模塊化的高層教育后,進入系統(tǒng)專業(yè)化的精英教育。在現如今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背景下,研究生學習從最初的“師徒”式學習到現在的“從游”式學習,數學學科碩士研究生教育質量的下降是不爭的事實。因此,本文通過對師范類院校數學學科碩士研究生教育實際情況的調查和分析,探索和尋求有針對性的改革措施,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本文以江蘇省徐州市多所大中專院校數學學科碩士研究生、碩士生導師、碩士生管理工作者為調查對象,了解當前高等院校數學學科碩士研究生在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的現狀。調查共發(fā)放問卷200份,回收200份,有效問卷196份。問卷涉及導師對碩士生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管理工作者對碩士生的課程設置和培養(yǎng)方案的看法、學生對碩士研究生學習階段數學學習的信念,以及學習后對未來的態(tài)度,等等。
一、調查現狀
通過對回收問卷的整理和匯總,綜合考慮問卷調查結果,我們發(fā)現,在當前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數學學科碩士研究生的學習現狀有以下特點。
1.教育理念過于傳統(tǒng)。
素質教育在中小學已經全面展開,但似乎并未深入到碩士研究生教育里,數學學科的碩士研究生教育更是如此。碩士研究生教育雖然沒有升學的壓力,也不需要一味抓成績、抓教學,但是在碩士研究生的實際教學工作中仍然缺乏學生是學習主體的意識,忽視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可見,在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數學學科碩士研究生的教育理念還是比較傳統(tǒng)的。
2.研究生課程設置過于單一化。
對于數學學科的碩士研究生來說,每天除了上課,就是研讀文獻,可以說,數學學科的碩士研究生的學習生活還是很單一的,不注重實踐能力。因此,我們認為,數學學科的碩士研究生在課程設置上過于單一化。
3.研究生學習過于被動。
數學學科的碩士研究生專業(yè)很多,不管是基礎數學還是學科教學(數學),都是數學自身的特點,學習時需要自己主動,耐心鉆研,冷靜思考。然而,當前的大多數數學學科碩士研究生仍是上課聽講記筆記,課后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沒有養(yǎng)成主動讀文獻、聽學術講座的習慣,學習過于被動。
二、研究反思
1.碩士生導師的教育教學模式需多元化發(fā)展。
數學學科的碩士研究生畢業(yè)后不能僅僅為了去中小學當老師,而應該多元化發(fā)展。這里所說的多元化發(fā)展不是針對一個學生而言的,而是針對一個學院群而言的。如何才能做到多元化發(fā)展?這就需要碩士生導師的教育教學模式多元化發(fā)展。
2.專業(yè)必修課和專業(yè)選修課模塊化和專業(yè)化高度融合。
通過問卷調查我們發(fā)現,數學學科的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過于單一??紤]到數學學科的碩士研究生課程也有必修與選修之分,我們可以結合專業(yè)特點,嘗試將專業(yè)必修課和專業(yè)選修課模塊化。
3.引導研究生認清學習目標,主動學習。
數學學科的任一專業(yè)學習起來難度都很大,學生剛剛進入碩士研究生階段,就得認清學習目標,根據自己所學專業(yè)特點,從一開始就制定完整的規(guī)劃,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并努力向目標奮進。
參考文獻:
[1]張澤洪.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的教師精英教育理論與探索[J].時代教育,2012(11).
[2]張玲,李化樹.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J].文史博覽(理論),2012(06).
[3]鞏雋.試論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的人才培養(yǎng)[J].中國成人教育,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