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英語有效教學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語言是人們表達感情、相互交流的工具,包含了大量的文化內(nèi)涵及語意背景。英語中有些詞意很模糊且具有不確定性。在不同的上下文語意也不同。對于詞匯教學,只有使學生體會到詞語在不同語境中的含義并分析比較其細小差異,才能對詞語做出正確的區(qū)分。
同時,語言本身是一個綜合的整體,不能獨立存在。詞匯的教學更是如此。老師不能單純的要求學生背記單詞,而要把聽說讀寫幾部分結(jié)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和綜合運用能力。
2對于當前問題所提策略
2.1利用英英釋義講解新詞
在初中階段,運用好英英詞匯教學法的確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對于初中生來講,英英釋義也確實不好理解。但只要堅持一段時間的訓練,習慣這樣的教學模式,相信學生的語言能力很快就會有所提高。教師和學生需要在課前做好充分的預習和查詞,這點非常重要。當然老師可將任務分給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分別查找對應單詞的英英解釋。老師利用課上時間集中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也可由教師準備釋義文檔,老師備課時,把新詞的英英解釋和例句查出,英英詞典的解釋條目清晰,易于分類。教師只需按照大綱要求,列出相應要求掌握部分即可。課上進行講解時,可先講文檔分發(fā)給學生,然后配合講解課文語境中新詞的意思以及更多相關(guān)的例句,一定會使學生對新詞的印象更加深刻。
當然,中英詞典也有英語解釋,但其釋義不夠清晰。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漢英詞典多為中國學者編制,無論學者的造詣多深,但終歸沒有nativespeaker理解的到位。而英英詞典完全出自英美學者之手,其用詞更地道、解釋更清晰。所以說查看英英解釋會對學生的幫助更大。下面以“over”一詞為例,對比英英及中英釋義異同、優(yōu)缺點。
我們知道,“over”既是介詞(prep.)也是副詞(adv.),且其用法紛雜,不好掌握。但按照中學大綱要求,學生只需掌握“over”作為介詞的三種表達,即:a在…上方(以上)b越過c遍及。對比“越過”這一釋義,首先看英漢詞典解釋(以朗文英漢大辭典為例):over<prep.>
from side to side of,especially by going up and then down again[尤指先向上然后在向下]從一邊到…的另一邊
英英詞典釋義(以麥克米倫高階英語詞典為例):
from one side of sth to the other
2a going or looking across from one side of something tot he other
2b crossing some thing high such as a wall or mountain
對其進行對比不難發(fā)現(xiàn),如果光看漢語解釋不僅看不明白,反而更糊涂。如“[尤指先向上然后在向下]從一邊到…的另一邊”這一解釋。但對照英漢雙語的解釋來看,如“fromsidetosideof,especiallybygoingupandthendownagain”,卻仍然沒有得到一個清楚的思路。那么反過來看英英詞典的釋義,
如“from one side of sth to the other
2a going or looking acros sfrom one side of somethingt o the other
2b crossing somethinghigh such as a wall or amountain”。
其解釋清楚、一目了然,然后老師進行更多的例句分析,學生將很快對其用法有一個明確的把握。理解英英釋義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操之過急,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的能力情況進行具體的實施計劃。但如果學生能從基礎(chǔ)階段就開始積累地道、準確的表達,一定會為以后的英語學習鋪平道路。
2.2結(jié)合語境,聽說讀寫相輔相成
前面已介紹了語境的重要性,這里不予重復。有多種方式可以參考。如,dictation練習、課文背誦、小組討論或情景再現(xiàn)等。以dictation練習為例[這一部分是聽說課上的聽寫練習,非常好的方法,我把具體操作進行了更具體的說明,在聽說課上,教師準備課文或課外的有聲材料。老師放錄音,學生將聽到的內(nèi)容一字不差的寫到紙上,如遇生詞,可根據(jù)上下文猜測并要求寫下正確的標點符號。首先將全文完整的聽一遍以明白文章內(nèi)容,然后老師控制錄音機,按意群或句子進行停頓給學生寫的時間,每一句可重復兩遍。學生沒有聽懂的地方可多重復幾遍。最后在完整的聽一邊原文,把遺落的部分補全,檢查標點是否得當。文章不宜過長,推薦新概念第一冊。而后進行小組討論,看看哪些詞沒有聽出來,大家普遍的問題都出在哪里等。老師收集整理比較典型的問題,進行總結(jié)。對比原文后,學生會發(fā)現(xiàn)原本自己覺得認識的單詞卻沒聽出來;原本很簡單的單詞卻出現(xiàn)了拼寫錯誤。對沒聽出來的部分印象會很深,幾次重復下來,新詞也記得差不多了。為了進一步鞏固知識的掌握,學生可跟錄音大聲朗讀課文和重點詞匯。爭取把文章背下來。這一練習綜合了聽力、寫作、單詞記憶、語境熟悉等多項內(nèi)容,長期堅持將提高學生語言運用的綜合素質(zhì)。
很多學生在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學習英語之后,仍然是知識掌握的不夠牢固、運用的不夠熟練,這使學生很容易產(chǎn)生厭倦學習英語的心理,在英語課堂上,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造成英語課堂教學的低效甚至是無效,從而導致惡性循環(huán),使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無法提高。
二、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現(xiàn)狀的成因
(一)教師備課不充分
備課是上好一節(jié)課的前提,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基礎(chǔ)。然而,在錯誤的教學理念和應試的壓力下,有些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過于強調(diào)題海戰(zhàn)術(shù),教師為學生布置大量的作業(yè)和練習題,不僅使學生忙于應對無邊的題海,也使教師將過多的時間放在批改作業(yè)、檢查聽寫、處理練習題等工作上,而備課工作卻往往做得不夠充分,只考慮了知識性的內(nèi)容,對于如何將知識更高效的教給學生等問題考慮不足,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教師上課環(huán)節(jié)松散
由于課前的準備工作不夠充分,教師上課隨意性較大,教學環(huán)節(jié)松散,教師往往想到哪里就教到哪里,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有的教師時間觀念不強,教學活動松松垮垮,教學環(huán)節(jié)安排不周,在講與練之間拿捏不準,使學生度過凌亂、松散的課堂教學活動,沒有真正理解、掌握多少英語知識。還有的教師,一味地講解,給學生留的課上練習強化的時間是少之又少,使學生不能很好地吸收新知識。
(三)缺乏和諧的師生關(guān)系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只進行單向教授而缺少師生間的雙向交流。講臺上教師講得津津有味、頭頭是道,可由于與學生缺少情感的交流,臺下的學生只能被動的去聽課、做題,使英語課堂教學只有簡單的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沒有師生間情感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這樣的教學、學習環(huán)境是不能調(diào)動起學生的內(nèi)在學習動力的,從而導致課堂教學效果低下。
(四)學生缺乏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和方法
教育教學規(guī)律告訴我們,我們應注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的主動學習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學生對學習的態(tài)度關(guān)系到學生學習的努力程度,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而很多學生對學習英語的興趣一般甚至不喜歡,只有在教師的要求下才會學習英語,主動學習的時間是少之又少,學習效果自然不好,而且學生也沒有得到愉快的情感體驗,這樣一來,學生英語學習情況只會惡性循環(huán)。此外,學生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也會造成課堂教學效率的降低。
三、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認真有效的備課
上文已經(jīng)提到,認真有效的備課將有助于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因為備課是上課的基礎(chǔ),是教師上好一節(jié)課的前提。備課越充分、教學設計越詳細、越科學合理,課堂教學效率就會越高。因此,教師應該拿出固定的時間去備課,有效的備課往往從四個要素考慮,即教師的態(tài)度、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以及學生。
如在教生活這一類單詞時,課前準備適當?shù)膱鼍?,或者實物等,這樣進行認真有效的備課,可以省去漢語的直接翻譯,促進學生深刻理解生活類的單詞的音、形、義。
(二)教學過程的有效性
1、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合理安排
在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可以運用角色扮演,使學生在自編自演中學習英語知識,角色扮演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能動性,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樣的教學效果自然會很好。除了角色扮演的教學形式,筆者還比較推薦合理的運用小組合作的教學形式。比如在講Maintask教學內(nèi)容的時候,如果讓學生就單獨的讀寫,勢必沒有趣味可言,而小組分工展示活動,個個參與積極。如寫myidealschool,讓孩子們自由組合,暢想自己理想的學校,學困生在小組合作中也發(fā)揮了其想象的作用,因為怎么樣的學校更理想,其更有體會。其中一組的孩子居然把理想中的學校設在森林,一幅幅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理想學校雛形躍然紙上,其中擅長畫畫的同學還配了圖片,氣質(zhì)非常好的孩子設計了理想中的學校校服等在教室里走臺。學生們個個非常感興趣。在一組表演的時候,其他組里學生仔細聽,準備回答該小組提出的關(guān)于其理想學校的問題,聽有無語法等錯誤等。作文中的難點重點均一一解決,甚至孩子們會一直來問新的句式的表達方式。小組合作讓學習更加主動,學習更加有目的,更加目標明確。
在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時還要把握好教學的節(jié)奏,處理好量、質(zhì)、度這三者之間的關(guān)系。有的老師教學設計不合理,在前半節(jié)課教學節(jié)奏過緩,反復重復某些知識點,到了快下課時還沒講完,不得不拖延下課時間,這種前松后緊的教學安排,容易使學生抓不住教學的重點,提高不了學習效率。而有的教師又節(jié)奏過快,連珠炮式的講解,使學生無暇思考,來不及消化新知識。由于英語課的教學特點,教師在精講完知識點后,要組織學生進行大量的練習,才能強化鞏固學習的新知識。
2、教學方法的恰當選擇
教學方法是高效英語課堂教學的保障。教學方法不僅關(guān)系到教學的效率、而且關(guān)系到教學的性質(zhì)和方向。教學方法是否合理恰當?shù)倪x擇與發(fā)揮體現(xiàn)了一名教師的教學創(chuàng)造性的高低。講解法和練習法是大部分英語教師最常用的教學方法,但是這些方法總是使用就會顯得很單調(diào)無味,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對英語課堂產(chǎn)生倦怠心理。教師們可以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教學條件、學生情況和自己的個人教學風格,以一種方法為主,靈活地選擇其他教學方法。時不時的改變教學方法,可以增加課堂的新穎度,調(diào)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課堂上每一分鐘的作用,提高教學效率。
由于中學生的最佳學習狀態(tài)可連續(xù)保持10——20分鐘左右,因此教學方法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重點和難點張弛結(jié)合地進行選擇,保證學生在學習知識點時能夠保持最佳狀態(tài),提高學習效率,在愉快的課堂學習中既發(fā)展了智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
3、強化教學語言的藝術(shù)性
初中生雖然比小學生成熟一些,但依然具有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愛說愛鬧的秉性。因此,教師們應當因勢利導,堅持“寓教于樂”的教學倡導,在充分滿足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同時,上好每一堂課。上課時,教師應盡量提高自己的課堂語言藝術(shù),使用深入淺出、幽默風趣的語言,抑揚頓挫的語調(diào),再配以豐富的表情和手勢,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有趣的學習環(huán)境。生動的教學語言可以使教學過程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正如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的:“教師的語言生動與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效率的高低。”
(三)建立和諧的師生關(guān)系
課堂教學是一個師生共同參與的雙邊活動,師生間和諧、民主、融洽的關(guān)系將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的投入到學習中。同時,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還可以使教師對自己所教授的課程感興趣,對自己所教的學生充滿熱情,愿意承擔起課堂的主導者的角色。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創(chuàng)造具有民主氣氛和科學氣息的教學環(huán)境,堅持以學生為課堂主體的教學理念,平等的對待學生在個性和學習方面的差異。
首先,和諧的師生關(guān)系需要教師熱愛尊敬學生,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以自己的教學熱情感染學生。在英語教學課堂上,學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思想,不要打擊他們的積極性。尤其對于那些后進生,教師應該以更多的熱情去關(guān)心、尊重他們,不輕易對他們放棄。教師的尊重與平等同時影響著學生的價值觀和評判標準,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尊重他人、平等對待他人的優(yōu)秀品質(zhì)。學生在這樣一種氣氛下會比較配合教師的教學,使教與學的活動得到良好發(fā)展,創(chuàng)建有效的學習環(huán)境。
其次,和諧的師生關(guān)系需要教師的信任和鼓勵。教師要相信學生的能力,可以獨立解決問題,要鼓勵他們提問發(fā)言,交流討論,提供給他們發(fā)表自己不同觀點和見解的機會。教師要以自己的真誠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學生不怕出錯誤,敢于張口說英語。教師要深入到學生中去,了解他們的想法,當學生出現(xiàn)困難時,教師要幫助學生解答在學習和生活方面出現(xiàn)的難題,當學生取得成功時,要及時給予鼓勵,提高學生的自信心。簡單的說,和諧的師生關(guān)系可以產(chǎn)生“信其師,信其道,樂其學”的良好教學效果。
(四)端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
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不僅需要教師的努力,也需要學生積極的配合。在英語學習中,教師首先要幫助學生端正學習英語的態(tài)度,正如RodEllis(1994)所說:“學習者的態(tài)度對于學習者所取得的第二語言的成績水平影響很大,而且也受他過去的成敗經(jīng)驗影響?!?/p>
那么怎么才能使學生品嘗到學習英語的成功感呢?
首先教師應該認識到成功與否沒有絕對的標準,好的考試成績、圓滿地完成了練習、正確地回答了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努力著比昨天做得更好等等這些點滴微小的成績均可視為成功。這樣,一次成功的體驗推動著第二次的成功,多次成功會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從而達到英語學習的高效。其次,在課堂提問時,教師要堅持因材施教原則和“最近發(fā)展區(qū)”原則,對英語學習優(yōu)等生設計稍微有難度的問題,而對英語學困生設計較簡單的問題,要及時反饋,對回答正確的同學予以肯定和鼓勵,讓所有學生都有成功的體驗。
因此,教師應該幫助學生獲得學習英語的成功體驗,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端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
如何既使學生學習的興趣大增,又取得顯著的教學效果,我在教學中作了認真的探討。
如學生已學習動物單詞的讀音,教學時我出示相關(guān)的圖片,要求學生迅速認讀出來。聽音標號,是教師用英語說出動物的數(shù)字編號,學生給它們對號入座。如:cat()dog()lion()tiger()……。聽音畫畫,是根據(jù)教師的口令(1.Drawapanda.2.Drawapig.3.Drawarabbit.等。)學生在黑板或本子上畫出來。這樣不但訓練了學生的聽辯能力,也提高了他們簡筆畫的技巧。為了進一步把枯燥的單詞形象化,學習了動物單詞后,讓學生自已想著每個動物的動作,然后上臺表演出來,并讓其他學生說出其單詞。
五彩繽紛的顏色裝扮著小學生們快樂的童年。在課堂上,我努力使這些顏色都跳躍、活動起來。單詞本來是枯燥的,但通過游戲,它們又是那么的可聽、可觸摸。聽音上色,是在原本無色或顏色不完整的圖畫上,聽教師的口令,學生涂上相應的顏色。如:1.Colourtheflowerred.2.Colorthedollyellow.3.Colorthecatblackandwhite.聽口令舉顏色牌,準備學過的顏色單詞卡片數(shù)張放在講臺上,讓一位學生聽口令并舉出相應顏色的卡片。
口令1:舉紅牌,不舉黃牌;放下紅牌,不得不舉藍牌;別不舉黑牌;右手拿白牌,左手不放下藍牌等。
口令2:Showmeblue(藍).Showmewhite(白)andyellow(黃).Don’tshowmered(紅)andgreen(綠)。
(注:口令可慢中有快,快中有慢,可中英交替發(fā)出。)
這樣既訓練了學生聽英語的能力,也訓練了學生的反應能力,不是單純的學習英語顏色單詞發(fā)音,而是通過多渠道的訓練、操練,緊張而活潑的即興回答鞏固練習,更可喜的是學生喜歡這愉快的學習氣氛。
小學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初步運用英語交際的能力,但在中國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中,由于師生在空間位置上的局限性,導致學生的被動性,那么在課堂上如何創(chuàng)造情景,讓學生自由、大膽運用英語進行交際呢?根據(jù)三年級英語口語第二冊可概括為以下情景:1、在上學路上;2、探訪老師、同學;3、給老師或同學慶賀生日;4、慶祝教師節(jié);5、借東西等。有了情景,如何實地表演呢?就拿第3個情景做個例子吧,課文情景如下:
Look,MissWang.It’sforyou.Happybirthdaytoyou.
Oh.Howbeautiful!Whatniceflowers!Whatanicecake.Thankyouverymuch.
Let’ssingasong.
關(guān)鍵詞: 問題教學法 大學英語教 有效運用
一、問題教學法概述
問題教學法就是以問題為教學主線,讓學生在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中,逐漸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1]問題教學法源遠流長,德國哲學家康德說過:“感性無知性則盲,知性無感性則空?!敝蛔x書而不思考問題就會罔然無知而沒有收獲,只挖空心思地想而不讀書學習就會疑惑而不能得到真正的知識??鬃釉疲骸安粦嵅粏?,不悱不發(fā)。”如果不是經(jīng)過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時,就不去啟發(fā)他;如果不是經(jīng)過思考并有所體會,想說卻說不出來時,就不去開導他。因此,只有把學習和思考兩者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才能在學習上收到良好的效果。
學生只有在學習過程中積極思考、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傳統(tǒng)課堂英語教學中,教師以灌輸式或單純的講授式教學方法為主。教師占主導地位,“滿堂灌”,沒有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沒有提供機會給學生思考;學生被動思維、被動學習,導致他們探究性、批判性的思維能力得不到培養(yǎng)和發(fā)展。為了幫助學生積極思考問題,提高他們的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提問題。
二、問題教學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大學英語教學是高等教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大學英語是大學生必修的一門基礎(chǔ)課程。目前,大學英語教學現(xiàn)狀令人堪憂。第一,很多學校是大班上課,有些班級人數(shù)達到100多,不利于師生間課堂操練及互動。第二,不少教師不善于提問題,不善于啟發(fā)學生思考。第三,學生對老師提出的問題感到乏味,提不起興趣,課堂氣氛沉悶,學習效果大打折扣。第四,很多學校過于重視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英語教師偏重于給學生講授考試技巧,忽視課堂提問題對學生能力發(fā)展的意義。
1.問題教學法的特點
根據(jù)英國samford大學對問題教學法的研究報告,問題教學法有如下特點:以學生為中心,小組學習,教師引導,生成問題,激勵學習,問題只是發(fā)展對問題解決能力的媒介,通過獨立學習獲得新的知識和技能。[2]它的目標是:以問題為載體,把提問題貫穿教學過程,讓學生在思考問題、回答問題的思維活動中,逐漸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問題教學法的應用
根據(jù)我的教學經(jīng)驗,問題教學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用中,可以通過以下環(huán)節(jié)展開。
(1)課前設計
教師在備課前應該思考以下幾個問題:第一,教師在課堂中扮演什么角色。教師應該由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者轉(zhuǎn)變?yōu)榕c學生共同進行知識建構(gòu)的參與者、合作者。從這個角度來說,教師是問題的發(fā)現(xiàn)者和解決問題的合作者,因此教師要打破“以教師為中心”的觀點,構(gòu)建民主、平等、合作的課堂教學,創(chuàng)設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培養(yǎng)學生自由表達和自主探究的能力。第二,做好一堂課的起承轉(zhuǎn)合,提問題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根據(jù)個人經(jīng)驗,我認為通過設計合理有效的問題,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有助于導入新課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問題,有利于創(chuàng)造活躍的課堂氣氛。
(2)課堂教學
第一,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境,啟發(fā)學生思考,鼓勵學生生成問題。教師可以有效地使用多媒體資源,包括圖片、視頻片段、音頻材料、新聞廣播、名人演說、科普知識等材料,運用多媒體手段,如ppt或相關(guān)教學軟件,給學生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教師給予適當?shù)囊龑?,使學生生成問題。
第二,換位思考設計問題。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換位思考,什么樣的問題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引發(fā)學生進行討論和思考。比如設計多種提問題的方案,選取最優(yōu)的問題,并且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檢驗,通過學生對問題的反應及作出的回答進行反思。
第三,注重小組學習。對于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可以獨立思考或者進行小組討論,以3至4人為一個學習小組,共同探討問題。小組討論有利于擴展學生的思維方式,誘導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增進學生間的互動,培養(yǎng)團隊合作精神。
第四,教師提問題的層次性。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成績差異等諸多因素,提出的問題應該循序漸進,要把問題分成幾個層次。如在做快速閱讀理解時,教師首先設計一種容易、淺顯的問題,即在課文中可以直接找到答案的問題。然后設計一種比較深
層次的問題,這需要學生通過對文章的分析、理解、對比、推理、總結(jié)等,才可以得出答案。最后設計開放式的問題,這種問題在課文中基本找不到答案,這需要學生綜合運用各種知識,融會貫通,班級學生共同討論,同時教師要給予必要的引導提示,最后一起攻克難關(guān),解決問題。通過這種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和成就感。
(3)課堂教學評估
運用問題教學法后,檢測課堂教學效果是很重要的。教師可以運用如下方法進行課堂評估。第一,觀察法。教師通過觀察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xiàn)、參與的情況,以及回答問題的質(zhì)量,來判斷教師提出的問題對學生的思考是否起到作用。第二,問卷調(diào)查。教師通過設計問卷的方法,檢驗學生是否認同教師的課堂提問,從而了解學生對問題教學法的認可度。第三,課后作業(yè)。教師布置課后作業(yè)時,要注意把課堂問題延伸到課外,布置新問題,使學生可以借助多媒體網(wǎng)絡等媒介查閱資料,解決問題,從而形成自主學習和探究問題的習慣。第四,教師反思總結(jié)。教師對教學情況要及時進行反思,定期進行總結(jié)。教師要反思學生對自己提出的問題是否感興趣,問題的難易程度是否符合,學生在回答問題中遇到什么困難,教師應當如何幫助學生提高等。
三、結(jié)語
通過以上的論述,問題教學法在啟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方面有積極意義,具有較好的可行性。教師要轉(zhuǎn)變教學理念,要以學生為中心,注重通過設計問題,布置問題的任務,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實際應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baike.baidu.com/view/628592.htm#3.
【關(guān)鍵詞】多元智能理論 語文有效教學 教學策略
《基礎(chǔ)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倡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指出“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guān)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這對現(xiàn)行教育提出了明確的要求,然而如何實現(xiàn)語文課堂的有效教學,則要我們不斷探討。多元智能理論為語文有效教學的實現(xiàn)提供了可能,尤其是具有可操作性。
1 多元智能理論的解讀
美國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在他的《智能的結(jié)構(gòu):多元智能理論》一書中首次提出“多元智能”理論,認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個人都擁有相對獨立的至少八種智能,即語言智能、邏輯—數(shù)學智能、空間智能、音樂智能、身體運動智能、人際關(guān)系智能、自我智能、自然智能和有待于進一步驗證的存在智能。
加德納認為,每個人都潛藏著多種智能,教育的目的就是發(fā)展學生的多種潛能,使之成為素質(zhì)全面的人。教師要根據(jù)學生所擁有的智能情況,給予適當?shù)墓膭詈椭笇?,提供豐富寬松的環(huán)境,讓學生的智能得到相應的發(fā)展。
2 多元智能理論背景下語文有效教學的實現(xiàn)
2.1有效教學
“有效教學”(effective teaching)是20世紀極具代表性的一種教學理論,學界關(guān)注極多,卻未能形成統(tǒng)一的看法。但從《綱要》的規(guī)定和教學的目標來看,我們寧愿在更寬泛意義上使用“有效教學”。凡是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發(fā)展,有效地實現(xiàn)預期的教學結(jié)果的教學活動,都可以稱之為“有效教學”。其注重的是使用恰當?shù)慕虒W策略提高教學的效率,促進學生的發(fā)展進步,實現(xiàn)教學的效益。語文學科的廣博性和難操作性,使語文的有效教學的界定更為復雜。結(jié)合新課標的要求來看,語文有效教學是指語文課堂教學行為能夠體現(xiàn)正確的語文學科價值取向和明確課堂教學目標,力求在語文課堂上構(gòu)建學生完滿的精神世界,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主體性品質(zhì),促進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的同步協(xié)調(diào)發(fā)展。
2.2語文有效教學的實現(xiàn)
將多元智能理論與語文教學相結(jié)合,使教學更加關(guān)注“學生”,更加關(guān)注教學中“人的問題”,多元智能理論改變了我們傳統(tǒng)的學生觀,樹立起積極樂觀的學生觀,“因材施教”的教學觀和靈活多樣的教育評價觀,將語文的學習滲透到現(xiàn)實生活和學生身心當中,擴大了語文教學的外延,體現(xiàn)出語文教學的意義價值。
3 語文教學中多元智能有效教學策略
3.1興趣促進
多元智能理論充分肯定了個人的智力優(yōu)勢,認為“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yōu)勢智力,有自己的學習風格和方法,我們的學校里再也沒有‘差生’的存在,只有各有智力特點、學習類型和發(fā)展方向的可造就的人才?!睂W生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就可以實現(xiàn)學習效果的優(yōu)化,自主精神和關(guān)注中心就是興趣產(chǎn)生的源泉。語文本是極具審美和趣味性的,致使學生喪失興趣的原因在于學生自己的強勢智能在教師固定的教學方法和安排中得不到發(fā)揮,不能能動自覺地體驗語文的美感?!笆谌艘詽O,不若由人以漁”——將自由選擇的機會轉(zhuǎn)讓給學習者,把親身經(jīng)歷、親身體驗、親自發(fā)現(xiàn)、親自研究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習學者,自然樂學愛學。
3.2教學期待
教師對于學生的態(tài)度和教學的態(tài)度很大程度會影響到教學的效果,著名的皮格馬力翁效應就是最好的證明。多元智能理論引導教師正確看待學生和自身的差異,在教學中體現(xiàn)出人的理解和關(guān)懷?!八械膶W生都是不同的,他們是獨特的、豐富的、具體的?!被趥€人智力的差異和發(fā)展空間,使學生在教學中都呈現(xiàn)出動態(tài)發(fā)展的狀態(tài),教師給予學生展示長處的機會,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以關(guān)注鼓勵增強學生上進和追求的動力。
3.3情境創(chuàng)設
語文既富于知識內(nèi)涵又具有審美情趣,智能的多元化為語文教學提供了豐富的形式和展示手段,讓語文教學成為審美的過程??蓞⒁娤聢D的設計,在欣賞中享受語文課堂。
3.4分組教學
“盡管大部分學生對很多話題都有一些有意義的見解,但卻缺乏同等的展示或發(fā)展他們特有能力的機會。”我們的教學一直以“大”的、“普遍”的教學模式出現(xiàn),不利于因材施教,照顧個別差異。而多元智能讓我們看到了智力的差異和類別,教學中可以以此為依據(jù),將班級劃分成“組”的形式。利用不同智力發(fā)展方式向?qū)W生提供學習方案、考評辦法,使學生能夠根據(jù)自身的興趣和需要學習。興趣分組更容易讓各組學生獲得心理上的接受和支持,同時不同智力小組的同學又可根據(jù)需要合作學習,成為混合能力的小組,共享不同領(lǐng)域的成果,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3.5多元評價
長久以來語文教學的評估體系過多的關(guān)注應試能力,考察的是書面表達和知識的掌握,忽視了教學的過程、學生的差異、實際的應用。加德納提出建立“個人為本”的真實評價的設想。擴大考評的緯度,以充分的考慮、合理的設計考察學生對課程掌握的情況。例如教師可以把對學生的觀察記錄、成果展示、錄音、錄像、圖片、圖表、個別談話紀錄等都放進學生的個人檔案袋中,捕捉學生整個學習過程,激發(fā)他們自由探索,揭示學生成長的軌跡和進步的方式。
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不管方法如何變換,不管模式怎樣不同,都應當實現(xiàn)三個回歸:回歸原點——課堂價值,回歸本體——語文學習,回歸落點——學生發(fā)展。多元智能理論給我們的語文教學提供了方向,但具體的操作還在于教學中的實際應用和實踐的檢驗。
參考文獻
[1]高慎英,劉良華.有效教學論[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