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精品久久这里只有精品,三上悠亚免费一区二区在线,91精品福利一区二区,爱a久久片,无国产精品白浆免费视,中文字幕欧美一区,爽妇网国产精品,国产一级做a爱免费观看,午夜一级在线,国产精品偷伦视频免费手机播放

    <del id="eyo20"><dfn id="eyo20"></dfn></del>
  • <small id="eyo20"><abbr id="eyo20"></abbr></small>
      <strike id="eyo20"><samp id="eyo20"></samp></strike>
    • 首頁 > 文章中心 > 中學生心理研究綜述

      中學生心理研究綜述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中學生心理研究綜述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中學生心理研究綜述

      中學生心理研究綜述范文第1篇

      【關鍵詞】高中文科;數(shù)學學習心理;研究

      Abstract: mathematics is the study of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bjective world and the space from of science, a high school student mathematics learning psychological process research of mathematics educators and psychologists at home and abroad are more attention. In this paper, the liberal arts students from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learning motivation, learning interest, learning mood, will quality, ability to migrate, expounds the research thinking habits, etc. That is designed to help in liberal arts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Key words: high school;mathematics learning psychology;research of arts

      數(shù)學作為在生活中廣泛應用的一門學科,隨著社會對公民數(shù)學素養(yǎng)要求的提高,人們對中學數(shù)學教育中數(shù)學學習心理的研究日趨重視并取得了許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實施素質(zhì)教育就要求教育必須面向全體學生,最大限度地開發(fā)每一個學生的潛能,使每一個學生的基本素質(zhì)都得到提高。針對他們數(shù)學學習心理上存在的不足,結(jié)合教學實際提出幾點建議,期待對這些文科班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能夠有所幫助。

      現(xiàn)行高中一般在高二進行文理分科,一方面是滿足高中文理分科考試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考慮學生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情緒、意志品質(zhì)、能力遷移、思維習慣等數(shù)學學習心理的需求。文科學生數(shù)學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只有解決好了其內(nèi)部因素,學生才能夠積極主動地投入高中數(shù)學知識學習中去。針對他們數(shù)學學習心理上存在的不足,結(jié)合教學實際提出幾點建議,期待對這些文科班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能夠有所幫助。

      一、培養(yǎng)高中文科學生數(shù)學學習的契機――學習動機

      關于數(shù)學學習,很多高中文科學生中談“數(shù)”色變,數(shù)學成為文科學生高考的最大障礙。學習動機是影響學習成績的關鍵因素和動力,影響文科生數(shù)學學習動機的因素主要為學習興趣和自我效能感,教學中必須要找到提高文科生的學習動機針對性方法,進而提高學生數(shù)學學習成績。

      首先,師生要轉(zhuǎn)變觀念,樹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高中數(shù)學新課標指出:“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改進學生的學習方法是高中數(shù)學課程追求的基本理念?!痹诮虒W中,教師要盡量關注學生主體參與,培養(yǎng)其對學好數(shù)學的自信力。

      其次,學習的效能大小,關鍵在于勤奮。教學中,要因材施教,對基礎薄弱學生,給予更多關心和指導,幫助他們逐步提高數(shù)學成績;對驕傲自滿學生批評教育,戒驕戒躁,使教學效能發(fā)揮更大。最后,強化認識,克服不良因素,擴大學習動機對學習成績的促進效應。為激發(fā)學生良好的學習動機,應提高其對數(shù)學學習的認識,激發(fā)學習好奇心。

      最后,教師應把握數(shù)學學習任務難度,使學生獲得成功體驗;營造良好的數(shù)學學習氛圍,重視家校聯(lián)合。數(shù)學閱讀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行,考查理解語言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夠從普通語言中捕捉信息,將普通語言轉(zhuǎn)化為數(shù)學語言,以數(shù)學語言為工具進行數(shù)學思維與交流。對應用題,學生的弱點主要表現(xiàn)在將實際問題轉(zhuǎn)化成數(shù)學問題的能力上。

      二、培養(yǎng)高中文科學生數(shù)學學習的關鍵――學習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為了使學生在智力上和精神上得到成長,就必需使他們有對知識的渴望和掌握知識的愿望?!笔紫龋寣W生積極參與教學,體驗成功。要讓學生體驗成功,無論在課堂教學還是測評難度上應慎重,循序漸進。鼓舞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性,收獲了成功的快樂和被認可的喜悅。其次,教師要將熱愛數(shù)學時時刻刻體現(xiàn)在實現(xiàn)教學中去,言傳身教。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起著表率的作用,教師的積極樂觀向上將在潛移默化中感染學生。

      三、培養(yǎng)高中文科學生數(shù)學學習的必要――學習情緒

      教學中應加強學生興趣培養(yǎng),使得文科學生在較為愉悅的狀態(tài)下學習。在解題中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克服高中文科學生的厭學情緒,調(diào)控學習數(shù)學的良好情緒,幫助學生在日積月累中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從而促進數(shù)學學習效率的提高。

      四、培養(yǎng)高中文科學生數(shù)學學習的動機――意志品質(zhì)

      意志是人為了達到一定目的,自覺地組織行動,并與克服困難相聯(lián)系的心理過程,它是意識的能動表現(xiàn)。從認知心理學角度考慮,數(shù)學學習是一個認知過程、情感過程,同時也是一個意志過程。意志品質(zhì)影響著數(shù)學學習的全過程,對數(shù)學學習活動中的認知過程和情感過程有著重要而深刻的影響。高中文科學生大多數(shù)對數(shù)學學習有障礙,表現(xiàn)在學習數(shù)學的自覺性差,自制力不夠,解決問題果斷性不足等。

      在教學中,首先,教育學生明確學習數(shù)學的目的,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自覺性。只有學生對學習數(shù)學的作用及意義有了一定認識,才有可能對數(shù)學產(chǎn)生持久的學習興趣,并保持旺盛的學習數(shù)學動機,從而增強學習的自覺性。其次,通過合理設計選擇題讓學生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果斷性。在解題時,務必審清已知條件與結(jié)論,快速尋求解法和可能的結(jié)果,得到較深刻認識和清醒估計,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即表現(xiàn)出果斷性。第三,充分發(fā)揮班集體和榜樣的教育作用。教師要教育學生應珍惜自己班級的榮譽,團結(jié)互助,克服數(shù)學學習障礙,并在教學中發(fā)揮榜樣作用,從而有效地扭轉(zhuǎn)文科數(shù)學學習現(xiàn)狀。

      五、培養(yǎng)高中文科學生數(shù)學學習的體現(xiàn)――能力遷移

      數(shù)學是一門重要的學科,但數(shù)學對文科班學生來說,普遍存在著很大難度。大部分文科班學生數(shù)學基礎薄弱,學數(shù)學成為他們最頭疼的事。因而,對高中學生數(shù)學能力的培養(yǎng)應引起重視。師生要共同感受架起條件與結(jié)論的橋梁的過程,體會對所學的基礎知識、思想方法、解題技巧等在分析、解決問題的合理應用。做好文科學生的能力遷移培養(yǎng),重在解題,其是中學生會學習最外在的表現(xiàn),是取得成績的必要條件。幫助學生認真、細致審題,注重問題的靈活性,適當分解,找到突破口,使問題合理解決。

      六、培養(yǎng)高中文科學生數(shù)學學習的重心――思維習慣

      培養(yǎng)文科生數(shù)學學習習慣:課前認真預習,帶著問題專心上課,勤于思考,學會知識之間的融會貫通。在解題教學中,充分留出時間讓學生思考,自己動手驗算,同時可以運用多媒體展示學生的具體做題情況,逐步培養(yǎng)審題習慣,合理的思維習慣和規(guī)范解題習慣。數(shù)學思維習慣不是一生俱有,需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yǎng),并在不斷的實踐中得到發(fā)展,良好的思維習慣培養(yǎng)是我們數(shù)學教育工作者的追求和職責,在文科生教學思維習慣的培養(yǎng)應為重中之重。

      七、結(jié)語

      文科學生數(shù)學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只有解決好了其數(shù)學學習動機、興趣等內(nèi)部因素,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投入高中數(shù)學知識學習中去。因此,我們要從基礎做起,關注數(shù)學知識背景,聯(lián)系日常生活,要善于把握概念的本質(zhì),把握數(shù)學符號的來龍去脈,明確數(shù)學命題的現(xiàn)實原型,要善于總結(jié)、歸納、反思 。

      參考文獻:

      [1]王峰.文科生數(shù)學學習“困”在何處[J];中學數(shù)學研究;2011.08

      [2]張義紅.高中數(shù)學文科生課堂參與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研究[J];中學數(shù)學月刊;2011.07

      [3]呂茗.高中文科學生數(shù)學學習倦怠歸因及對策[J];科技信息;2011.

      中學生心理研究綜述范文第2篇

      【關鍵詞】中學 團體心理輔導 研究綜述

      【中圖分類號】B8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4-0107-03

      團體心理輔導(又稱團體心理訓練)是指在團體的情境下,運用心理訓練的方法和團體動力學的理論,借助團體的力量和各種應用心理學的技術,使團體成員互助并達到自助,幫助成員學習新的行為,獲得新的體驗,最終達到提高心理素質(zhì)、促進人格全面健康發(fā)展這一目標的過程。20世紀90年代初,團體心理輔導傳入我國,起初在我國高校進行了一些開展,如中南大學湘雅二醫(yī)院醫(yī)學心理學中心彭純子等人對22名大學生社交團體治療訓練,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劉春燕對實驗組14人進行團體應對方式訓練等。近年來,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在我國的中小學也進行了啟動,如楊彥平在上海市某中學就網(wǎng)絡成癮現(xiàn)象對中學生進行團體心理輔導。

      鄭小東等人將中小學團體心理輔導定義為:“受過專業(yè)訓練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遵照團體動力學和群體心理學等原理,運用團體輔導的技巧,指導學生(通常屬于一個班級)以團體的形式進行活動,以解決學生可能存在的問題,促進學生共同成長,最終實現(xiàn)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彪S著團體心理輔導走入中學,其在改善中學生心理狀況中發(fā)揮了一定的作用。

      一 研究現(xiàn)狀

      1.中學團體心理輔導研究方法

      關于中學團體心理輔導的研究方法,研究者通常將研究的主題通過問卷調(diào)查的方式篩選出需要的被試,并設計實驗組和對照組,對于實驗組設計系列團體心理輔導實驗,對于對照組不做干預。實驗前后測試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某些方面的得分,從是否具有顯著性差異得出團體心理輔導是否對改善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有效果。如侯文婷在研究初中生考試焦慮癥狀時,以團體心理輔導的方法,選取遼寧師范大學附中的初中生作為研究樣本,隨機篩選出考試焦慮的成員60名,然后隨機分成兩組,實驗組、對照組各30名,實驗組和對照組在性別變量上進行嚴格匹配。對實驗組作了7次干預,驗證團體心理輔導方法對于初中生考試焦慮干預的有效性,得出以下結(jié)論:團體心理輔導的方法對于初中生的考試焦慮的干預作用明顯。此外,除了問卷調(diào)查法,訪談法、觀察法等也有應用。

      2.中學團體心理輔導方式

      目前,我國中學開展較多的還是以班級為單位的團體心理輔導。而各個學校的班級團體心理輔導也存在較大差異,有的學校是將班級團體心理輔導作為一種獨立的心理健康課程,有固定的時間、由專業(yè)的心理教師負責,有的是將班級團體心理輔導作為德育的一部分,采用機動的時間,由班主任或德育老師負責。近年來,我國中學團體心理輔導的方式日趨多樣化,如遼寧本溪實驗中學的老師李艷在該校團體心理輔導上,利用校園廣播,傳遞正能量;在校報開設“心理咨詢”欄目,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當然,主要還是以班級的思想品德課為主渠道,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

      隨著一些學者的研究需要,我國中學的小組團體心理輔導或集體心理治療(臺灣也稱為團體咨商)也在發(fā)展中。有一些學校開始嘗試以問題為分類的矯治性團體心理輔導,設計了主題明確、相對連貫、針對性強的團體心理輔導方案。如姜芳在對高一新生孤獨感的研究中,以棗莊市第十八中學高一新生為被試,采用UCLA孤獨感量表,篩選出30名孤獨感較高的學生,進行孤獨感的團體心理輔導干預,設計了10次有針對性的團體心理輔導活動。

      此外,在我國許多中學,特別是初三、高三年級的學生面臨中考、高考時,學校會舉辦講座式的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尤其是針對高考前夕學生考試焦慮的輔導,在很多學校都開展過。這種輔導形式的優(yōu)點是受眾多,學生可在1小時內(nèi)獲得較多的有用信息。

      目前,社會上還出現(xiàn)了很多培訓學校,開展青少年的拓展式培訓,這種拓展式培訓也采用團體輔導的形式,重在鍛煉青少年的綜合素質(zhì),培訓多采用集中式、封閉式培訓,短的需要2~4天,長的需要7~10天,如夏令營等。

      3.研究工具的使用

      國內(nèi)研究中學生心理狀況所使用的測量工具以引進的居多,如PANAS(正性負性情緒量表)、UCLA(孤獨感量表)、SAS(焦慮自評量表)、SDS(抑郁自評量表)等。這些問卷在引進中雖然經(jīng)過修訂,但對中學生群體缺乏針對性。通過發(fā)展,在近幾年的研究中已出現(xiàn)了針對我國中學生設計的具有良好信效度的量表,如鄭日昌編制的《考試焦慮自陳量表》,毛俊青編制的《中學生心理彈性量表》,唐紅波、陳俊、劉學蘭結(jié)合高三學生的實際情況修訂編制的《考試焦慮診斷量表》等。

      4.中學團體心理輔導的活動設計

      在我國,針對中學生不同的心理狀況設計的團體心理輔導活動方案也各不相同。如顧敏敏在團體心理輔導對中學生人際交往的干預研究中,就選取了10名身心健康,但有提高人際交往動機的同學,共安排了10次團體心理游戲,每次持續(xù)一小時。每次由領導者帶領成員進行與人際交往相關的心理游戲。每次游戲后,都會進行解說和布置家庭作業(yè),與成員們分享感受。總結(jié)其他的中學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基本都要考慮領導者、成員構(gòu)成、場地布置、道具或材料準備、團體目標的確定、內(nèi)容策劃、時間規(guī)劃等因素。尤其在內(nèi)容策劃方面,必須考慮到中學生的認知水平,設計貼近性的游戲。如顧敏敏在實驗中設計的“蒙眼作畫”游戲,具有趣味性。

      5.中學團體心理輔導的成效

      在已有的中學團體心理輔導研究中,中學的小組團體心理輔導形式通常對團體心理輔導對于改善中學生心理狀況的效果提出假設,并通過實驗設立對照組,前后測實驗對象,做出了具有顯著性差異的成果。金家新、楊彥平等的研究顯示,團體心理輔導對緩解中學生考試焦慮有一定作用;袁貴勇、侯文婷等的研究顯示,團體心理輔導對中學生網(wǎng)絡成癮有一定作用;孫妍、呂京京等的研究顯示,團體心理輔導可以改善中學生的情緒水平,在其他領域的是否具有效果資料尚不全面。

      而以班級為單位進行的團體心理輔導活動中,金家新指出,班級團體心理輔導能很好地實現(xiàn)學校的目標取向,而且能反映班級的個性、年級特點、年齡特征及不同年級所出現(xiàn)的問題。這種團體心理輔導以班級為單位,以學生發(fā)展為根本,所以能夠在班級管理、團隊活動、教學活動、校務管理、家長教育、心理輔導中得到廣泛應用。周元臣的研究發(fā)現(xiàn),班級團體輔導能充分利用班級中的資源,促進學生的主動性學習和自我評估,強化成功體驗,在互助與自助中成長,有助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幫助學生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班級團體輔導還能促進學生良好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在學生之間形成相互尊重、相互配合的精神。

      而一些高考前的講座式心理輔導和培訓班以及夏令營的形式是否具有成效還沒有具體證實。

      二 存在的問題與建議

      1.存在的問題

      國內(nèi)團體心理輔導的研究主要以大學生為主,近些年來雖然在中小學也有開展,但仍然表現(xiàn)為研究數(shù)量少,領域相對較單一,測量工具不多。

      第一,中學團體心理輔導的研究領域單一。從中國知網(wǎng)進行的文獻檢索情況看:2000~2014年,團體心理輔導主要集中在大學生的團體心理輔導研究,涉及中學團體心理輔導的文獻所占分量很少。在已有的40多篇中小學團體心理輔導的論文中,其涉及的領域較窄,主要集中在學習拖延、考試焦慮、網(wǎng)絡成癮方面。近年來,才有了針對離異家庭初中生的心理彈性的干預研究、改善高中生情緒實驗研究、對中學生人際交往的干預研究等多樣化的研究領域。但與大學生團體心理輔導涉及的領域相比,還是略微單薄了些。

      第二,現(xiàn)有團體心理輔導方式存在局限。在我國中學開展的以班級為單位的團體心理輔導方式下,金家新的研究指出,團體心理輔導內(nèi)容的多少與班級每周實施的時間密切相關,從輔導效果來看,設計活動的方案最好是結(jié)構(gòu)性設計(有目標、有明顯的幾個輔導程序),但結(jié)構(gòu)性設計往往需要較長的時間,一般宜于在假期中進行。而現(xiàn)行的中學課時分配情況是,心理輔導課(或稱心理健康課)每周只有1課時,似乎只能采用非結(jié)構(gòu)設計(有目標,但無完整的程序)。這就很難保證輔導的系統(tǒng)性和效果。此外,我國很多中學將思想品德課、德育課、班會與團體心理輔導內(nèi)容相混淆,關于這個問題,華中師大心理系劉華山老師提出,心理輔導所要解決的是心理問題,德育工作所要解決的是思想問題,心理障礙與政治錯誤、思想意識不健康、品德不良是性質(zhì)不同的兩類問題。有些思想品德不良的人可能并沒有心理問題,但有些心理問題不是思想品德等教育課可以解決的,需要辨別好。

      此外,有關小組團體心理輔導形式,張杰指出,在輔導對象的分組上,研究者在研究中多將其分為心理健康者和問題人群兩類,前者是以提高心理素質(zhì)為目的,稱之為發(fā)展性團體;后者以解決心理問題為主,稱為治療性團體。國內(nèi)當前以治療性團體為研究對象的居多,通過對照組顯示出對于某個心理問題的輔導是否有成效,而對于同樣是有問題的對照組或更多其他學生,則沒有進一步的輔導。這也需要改進。

      第三,測量問卷的使用問題。在對我國中學團體心理輔導效果的評估上,針對中學生定群體應采用適宜的專門量表,如鄭日昌編制的《考試焦慮自陳量表》,毛俊青編制的《中學生心理彈性量表》,但總體數(shù)量不多,涉及的領域還很狹窄。

      2.研究的建議

      第一,擴展中學生團體心理輔導的研究領域。近年來,我國高校的團體活動領域已深入到提升學生幸福感,開展團體心理活動的輔導員本身的能力培養(yǎng)、大學生適應不良的探索等,在我國的中學中,同樣存在著學生幸福感不強、中學適應不良等問題,還有提升中學生耐挫力等其他積極心理學方面的研究都是值得去商榷的課題。

      第二,改善中學生團體心理輔導的方式。由于我國現(xiàn)行的教學制度、考試制度,導致在很多中學心理健康課都不受重視,好多中學心理健康課都形同虛設,或請一些高校心理學的研究生代課,課時不能保證。我國中學亟須重視這個問題,開設以班級為主的團體心理輔導課,保證課時。同時,針對存在心理障礙的學生采取靈活多變的小組團體心理輔導方法,改善學生的心理,這樣對提高學生的學習也有幫助。

      第三,編訂適宜中學生心理問題的量表。盡管我們現(xiàn)已有鄭日昌編制的《考試焦慮自陳量表》,毛俊青編制的《中學生心理彈性量表》等相關適宜中學生心理問題的量表,但是若要研究其他心理問題,針對中學生心理問題的量表還是不全面,需要廣大學者繼續(xù)編制。

      三 結(jié)果與展望

      團體心理輔導對改善中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中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在我國中學的起步較晚,其研究方式、方法都尚未健全,領域也不完善,但近年來,我們可以看到我國中學對于團體心理輔導的日趨重視,其正日益成為我國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

      參考文獻

      [1]張弛、田寶偉、鄭日昌.團體心理訓練[M].北京:開明出版社,2012

      [2]劉佰橋、隋耀偉.我國高校團體心理輔導研究現(xiàn)狀綜述[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5(12)

      中學生心理研究綜述范文第3篇

      關鍵詞:少數(shù)民族 中學生 學習壓力 量表編制

      一、引言

      學習壓力是指由主客觀因素造成的,實際學習水平與期望學習水平間的差距所引起的一種主觀體驗。適中的學習壓力強度有利于維持學生的適度緊張感,從而提高其智力活動的效率,但過高的學習壓力則會產(chǎn)生多種負面影響,導致心理與行為的不適應。已有研究表明,中學生是受學習壓力影響最大的群體,在學生追求優(yōu)異成績的過程中,受到學校、家庭、社會及自身各方面因素影響,必然伴隨著各種情緒、行為的不適應,長期和負性的壓力會導致抑郁、焦慮及其他心理問題。因此,了解中學生的學習壓力情況,測評學習壓力的程度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大部分有關中學生學習壓力研究的取樣集中于城市中學,以漢族學生為主要研究對象,較少對位于城鎮(zhèn)、農(nóng)村的少數(shù)民族學生進行調(diào)查。本研究目的在于編制適合測量少數(shù)民族中學生學習壓力的問卷,為研究少數(shù)民族中學生學習壓力提供有效工具。

      二、研究過程

      (一)初測問卷項目的確定

      通過對已有文獻資料的分析,在理論構(gòu)建基礎上,先編制了少數(shù)民族中學生學習壓力的開放式問卷,隨機抽取少數(shù)民族中學初三學生10名(男4名,女6名)進行調(diào)查,請他們描述在學習中面臨的壓力事件和應對方式。對調(diào)查結(jié)果進行總結(jié)和分析,同時,根據(jù)學習壓力的定義和維度構(gòu)想,參考國內(nèi)外有關學習壓力量表題項,形成了初始問卷的主要項目。請心理學專家對題項的可讀性、意義的明確性等進行修改,最終形成2個分量表共83個項目的預測問卷。表面信度較好。采用5點記分法,“完全符合”記1分,“比較符合”記2分,“不確定”記3分,“比較不符合”記4分,“完全不符合”記5分,設有反向記分題,得分越低,表示學習壓力越大。

      (二)對象

      采用目的取樣和分層抽樣的方法,選取貴陽市兩所民族中學初一至初三共654 人,使用初始問卷進行調(diào)查。在最后回收的644份有效問卷中,初一331人,初二258人,初三55人,其中男生329人,女315人,年齡分布12-17歲。漢族學生360人,少數(shù)民族學生284人,城鎮(zhèn)和農(nóng)村來源學生分別為332人和310人,其中72人是獨生子女,其余572人均有兄弟姐妹。

      (三)初始問卷的施測

      以班級為單位采用統(tǒng)一的指導語施測,施測時間約為20分鐘,問卷當場回收。共發(fā)放問卷654份,回收654份,刪除作答不完整或明顯無效的問卷10份,最后剩余有效問卷644 份,有效率為98.47 %。

      (四)統(tǒng)計方法

      使用統(tǒng)計軟件spss 17.0對數(shù)據(jù)進行項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信度檢驗。

      三、結(jié)果

      (一) 項目分析

      1.鑒別力分析。將所有被試按總分排序,以總?cè)藬?shù)的27%分為高低組,通過T檢驗看高低兩組被試在每一題項上是否差異顯著,將T檢驗結(jié)果未達顯著性的題項剔除。

      2.相關分析。計算每個題項與問卷總分的相關,將檢驗結(jié)果不顯著的題項剔除。結(jié)果在83個題項中,剔除了13題,保留70題。為了進一步明確和完善問卷結(jié)構(gòu),對保留的70個題項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

      (二)探索性因素分析

      1.運用KMO(Kaiser-Meyer-Olkin)統(tǒng)計量和Barett球形檢驗對原有數(shù)據(jù)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的適當性考察。結(jié)果分問卷一KMO值為0.778,Barett球形檢驗卡方值為3427.719,p=0.000

      2.對兩個分問卷分別進行主成分分析,提取公共因素,求得初始負荷矩陣。根據(jù)以下標準對因素分析結(jié)果進行篩選:①因素負荷

      最終分問卷一經(jīng)過3次因素旋轉(zhuǎn),抽取了7個成分,可解釋總變異52.878%。分問卷二經(jīng)過4次因素旋轉(zhuǎn),抽取了6個成分,可解釋總變異57.082%。因素分析結(jié)果見圖1、圖2、表1、表2 。

      (三)因素命名

      因素命名遵循以下原則:①參照理論構(gòu)想;②參照題項因素的負荷值命名,一般根據(jù)負荷值較高的題項所隱含的意義命名。

      1.分問卷一。因素一包含的4個題項,反映個體學業(yè)成績未達到期望值時產(chǎn)生的壓力感,命名為“自我期望”,共解釋變異量9.281%。因素二包含的4個題項,涉及個體對未來前途的考慮而產(chǎn)出壓力感,命名為“學業(yè)前景”,共解釋變異量9.11%。因素三和因素四包含的8個題項所反映的因考試成績、課業(yè)負擔、教師、學習氛圍而產(chǎn)生的壓力感,可歸為一類,命名為“學業(yè)競爭”,共解釋變異量16.49%。因素五包含的3個題項,涉及當壓力較大時個體為緩解壓力采取的措施,命名為“壓力調(diào)節(jié)”,共解釋變異量6.518%。因素六包含的2個題項,涉及個體如何看待學習壓力,包括對學習壓力的定義和利弊認識,命名為“壓力認識”,共解釋變異量6.437%。雖然這一成分中只包含兩個測題,但是這些因素與預想的理論維度相符,而且是預測問卷,因此保留這兩個因素,以待進一步的測試中再作考察。因素七包含的3個題項,反映出個體的學習壓力的兩大來源同伴和父母,因此命名為“同伴及父母因素”,共解釋變異量4.998%

      2.分問卷二。因素一包含的11個題項,涉及個體與網(wǎng)絡相關的行為,反映個體過度沉浸在網(wǎng)絡世界中釋放壓力逃避現(xiàn)實,命名為“沉溺網(wǎng)絡”,共解釋變異量20.104%。因素二包含的8個題項、因素四包含的3個題項、因素六包含的3個題項都體現(xiàn)個體因壓力過大而產(chǎn)生的心理問題,命名為“心理問題”,共解釋變異量21.665%。因素三包含的6個題項,反映個體壓力過大時的產(chǎn)生的身體不適的癥狀,命名為“生理癥狀”,共解釋變異量9.939%。因素五包含的3個題項,反映個體在學習壓力過大時對學習產(chǎn)生厭惡感,采取回避態(tài)度,將注意力轉(zhuǎn)移到其他事物上,命名為“偏離主題”,共解釋變異量5.302%。

      (四)信效度檢驗

      1.最終剔除了初始問卷中的25題,保留58題構(gòu)成正式問卷。本研究采用內(nèi)部一致性信度和分半信度作為信度指標對正式問卷進行信度分析。表3顯示全問卷及各分問卷的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均大于0.7,分半信度均達到可接受水平,較好的滿足了心理測量學的要求,說明該問卷具有較好的信度。

      2.效度檢驗。本研究通過內(nèi)容效度和結(jié)構(gòu)效度對問卷進行效度檢驗。通過文獻綜述、開放式調(diào)查、專家評判和個案訪談等多種方法,結(jié)果表明本問卷具有較好的內(nèi)容效度。對經(jīng)題項篩選后保留的題項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所得出的少數(shù)民族中學生學習壓力的結(jié)構(gòu)模型與理論構(gòu)想基本一致,說明該問卷具有較好的結(jié)構(gòu)效度。另外本研究還計算了分量表與總分之間的相關,結(jié)果兩個分量表與總分相關為0.696、0.895,說明分量表均較好地反映了問卷要測量的內(nèi)容;各題項之間的相關在0.10-0.50之間,呈中等偏低程度的相關,說明各因素具有一定的獨立性。根據(jù)Tuker的理論,構(gòu)造健全項目所需要的項目和測驗的相關在0.3-0.8之間,項目間的組間相關在0.10-0.60之間,說明本問卷具有較好的效度。

      四、結(jié)語

      綜合以上分析,本研究編制的少數(shù)民族中學生學習壓力問卷的測試結(jié)果基本滿足了主要的心理測量學指標,可以作為評估少數(shù)民族中學生學校壓力狀況的工具。不過,本研究仍存在樣本容量偏小和取樣范圍狹窄的問題,需要進行大樣本廣泛取樣,進一步驗證所編問卷的代表性、穩(wěn)定性及可靠性。

      參考文獻:

      [1]陳旭. 中學生學業(yè)壓力、應對策略及應對的心理機制研究.西南大學,2004

      [2]鄧欣媚,桑標. 青少年日常情緒調(diào)節(jié)問卷的編制.心理與行為研究,2011,9(3):168-175

      [3]李金釗.應對方式、社會支持和心理壓力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研究.心理科學,2004,27(4):980-982.

      [4]李文道,鈕麗麗,鄒泓. 中學生壓力生活事件、人格特點對壓力應對的影響.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0,(4):8-13.

      [5]樓瑋群,齊銥. 高中生壓力源和心理健康的研究. 心理科學,2000,(23)2:156-253

      基金項目:

      貴州省教育廳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項目(11JD104)。

      中學生心理研究綜述范文第4篇

      中圖分類號:B84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6729(2011)004-0310-02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11.04.016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1,25(4):310-311.)

      前期研究[1]把入世出世心理界定為目標追求的態(tài)度和方式,并據(jù)此編制了入世出世心理量表,發(fā)現(xiàn)入世心理由拼搏精神和在乎結(jié)果組成,出世心理由平常心和低要求組成。研究[2]還發(fā)現(xiàn)拼搏精神和平常心是積極的,能降低壓力,有利于心理健康;在乎結(jié)果和低要求相對消極,尤其是在乎結(jié)果會增強壓力,不利于心理健康。本研究探討高中生的入世出世心理與學習壓力的關系。

      1 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方便選取某省級重點高中。從高一至高三的每個年級中隨機選擇2個班級。以班為單位。共發(fā)放問卷319份,收回有效問卷312份。其中男生164名,女生148名;高一102名,高二105名,高三105名;年齡15~20歲,平均(18±1)歲。

      1.2工具

      1.2.1入世出世心理量表(The Scale of Going into the World and Leaving the World,SGIW&LW)[1]

      共18題,分為4個維度:拼搏精神、在乎結(jié)果、平常心和低要求,前2因素屬于入世分量表,后2因素屬于出世分量表。量表采用1 “完全不同意”至7 “完全同意”級記分。

      1.2.2 中學生學業(yè)壓力源問卷(The Scale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Stressors,SMSSS)[3]

      共56題,分5個壓力源:任務要求、競爭、挫折、期望和自我發(fā)展。問卷采用1 “沒有壓力”至5 “壓力很大,幾乎無法承受”級計分,得分越高表示壓力越大。

      1.3 統(tǒng)計方法

      用SPSS16.0進行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和相關分析。

      2 結(jié) 果

      2.1不同性別和年級學生兩量表評分比較

      女生的拼搏精神得分高于男生,而低要求得分和出世心理分量表分低于男生;男生的任務要求和挫折壓力得分均高于女生。高一和高二年級學生的拼搏精神得分高于高三年級學生,高二年級學生的低要求得分和出世心理分量表分均高于高一和高三年級學生;中學生學業(yè)壓力源問卷總分及5個壓力源得分均是高一年級學生高于高二和高三年級學生(表1)。

      2.2入世出世心理與學習壓力的相關性

      拼搏精神得分與學習壓力得分(除自我發(fā)展壓力外)呈負相關,在乎結(jié)果得分與學習壓力的所有指標呈正相關;平常心及出世心理得分與學習壓力的所有指標呈負相關(表2)。

      3 討 論

      在本研究中,女生的拼搏精神和要求都比男生高,說明女生的學習動機比男生強,這與朱艷[4]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高一、高二的拼搏精神明顯強于高三,而高二對自己要求最低。這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一是高一面對新的學習環(huán)境,有較多的憧憬和希望;二是高二已經(jīng)基本學完高中內(nèi)容,成績地位基本確定;但高三鄰近高考,對自己要求可能回升。

      在本研究中,男生的任務要求和挫折壓力大于女生,這與何曉萍[5]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社會對男性的事業(yè)期望高于女性,男生體會到更大的壓力。高一的壓力大于高二和高三,這與陳旭[3]和唐毓首[6]的研究結(jié)果類似。學習壓力在升入高中后有一個明顯的上升期,可能是因為高一學生面臨適應新環(huán)境、完成難度更高的學習任務,面臨新的競爭對手,自己也有新目標。進入高二年級后,由于已經(jīng)適應環(huán)境,壓力有所下降。但本研究中高二與高三的學習壓力沒有差異,而徐旭等發(fā)現(xiàn)高三壓力上升明顯,何曉萍的研究則發(fā)現(xiàn)高三的學習壓力比高一、高二都高。這可能與樣本不同有關。

      本研究的相關分析結(jié)果提示,對于重點高中學生來說,減壓的重要途徑之一是培養(yǎng)平常心,淡化在乎結(jié)果,同時保持和發(fā)揚拼搏精神。低要求與學習壓力不相關說明降低要求并非減壓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楊宏飛.目標追求的入世、出世心理測評初探[J]. 心理科學,2006,29(2) :395-397.

      [2]楊宏飛,袁路,邵謹,等.入世出世心理對壓力和心理健康的中介作用[J].應用心理學,2009,15(2):161-165.

      [3]陳旭.中學生學業(yè)壓力應對策略及應對的心理機制研究[D].重慶:西南師范大學,2004.

      [4]朱艷.中學生學習壓力、社會支持、學習動機對學習倦怠的作用機制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07.

      [5]何曉萍.高中生生活事件、應付方式、社會支持與其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研究[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08,(7):11-14.

      中學生心理研究綜述范文第5篇

      2001年,《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決定》明確提出各地要大力提倡興辦寄宿制學校。2004年國務院公布的《2003年~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強調(diào),“以實施‘農(nóng)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為突破口,加強西部農(nóng)村初中、小學建設”。多年來,各級各類教育部門積極推行“寄宿制工程”建設,很大程度上實現(xiàn)了優(yōu)化農(nóng)村教育資源配置,促進城鄉(xiāng)教育均衡發(fā)展。同時,“寄宿制工程”的實施,對擴大“兩基”攻堅縣義務教育規(guī)模,保證西部地區(qū)學齡兒童正常入學,并完成義務教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此引發(fā)的寄宿制中小學生孤獨感和心理健康狀況卻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為此,了解寄宿制學校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現(xiàn)狀,分析寄宿制學校中小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并對其原因加以探討,提出對策,以促進寄宿制學校中小學生的健康成長顯得尤為重要。

      二、研究方法

      1.被試

      本研究采用分層隨機抽樣法,選取甘肅省酒泉市等6個地區(qū)32所中小學校的寄宿和非寄宿學生共3600名,發(fā)放問卷3600份,回收問卷3480份,其中有效問卷3446份,問卷有效率為99.02%。

      2.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采用問卷調(diào)查法和訪談法獲取研究數(shù)據(jù),然后使用SPSS11.5和Excel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

      (1)兒童孤獨感量表

      由Asher,Hymel和Renshaw于1984年編制的兒童孤獨感量表,是用來評定兒童的孤獨感與社會不滿程度的量表,適用于3~6年級學生。該量表有24個項目,可用于評定3~6年級學生的孤獨感與社會不滿程度。其中16個條目評定孤獨感、社會適應與不適應感以及對自己在同伴中地位的主觀評價(其中10條用語指向孤獨,6條指向非孤獨)。經(jīng)反復使用,有很好的信效度。

      (2)情緒-社交孤獨問卷

      情緒-社交孤獨問卷是由Vincenzi和Grabosky于1987年為區(qū)分R.S,Weiss(1973)提出的孤獨四種類型所設計的,屬多維量表,包含15對描述。問卷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0.80,效度較高,為0.76。本研究中,主要采用此問卷測量中學生的孤獨感[1]。

      (3)中小學生心理健康量表

      中小學生心理健康量表(MHT)是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周步成和其他心理學科研究人員根據(jù)日本鈴木清等人編制的《中小學生不安傾向診斷測驗》修訂而成的,可用于綜合檢測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量表在全國二十多個省市(除港、澳、臺之外)幾千所中小學得到了廣泛使用,普遍認為符合測量學的要求。全量表的折半信度系數(shù)為0.91,說明該量表測題之間具有較高的一致性,重測信度為0.667~0.863,證明該量表具有較高的穩(wěn)定性,與MMPI(明尼蘇達多項人格測驗)的相關系數(shù)為0.59,是全國較好的心理測量工具之一[2]。

      三、研究結(jié)果與分析

      1.寄宿和非寄宿中小學生孤獨感現(xiàn)狀調(diào)查

      (1)寄宿和非寄宿中小學生孤獨感現(xiàn)狀

      以孤獨量表總分≥46分為存在孤獨感者作為劃分標準,本研究中選取寄宿和非寄宿小學生共1312名,其中存在孤獨感者176名,占總?cè)藬?shù)的13.4%。

      表1 寄宿和非寄宿小學生存在孤獨感人數(shù)和比例

      表1顯示,5.8%的非寄宿小學生存在孤獨感,41.8%的非寄宿小學生不存在孤獨感,9.6%的寄宿小學生存在孤獨感,44.8%的寄宿小學生不存在孤獨感。說明寄宿小學生和非寄宿小學生的孤獨感都較低,但寄宿小學生孤獨感高于非寄宿小學生2.6個百分點。

      (2)寄宿和非寄宿中學生孤獨感現(xiàn)狀

      以孤獨量表總分≥46分為存在孤獨感者作為劃分標準,本研究中選取寄宿和非寄宿中學生共2360名,其中存在孤獨感者226名,占總?cè)藬?shù)的9.5%。

      表2 寄宿和非寄宿中學生存在孤獨感人數(shù)和比例

      表2顯示,3.8%的非寄宿中學生存在孤獨感,58%的非寄宿中學生不存在孤獨感,5.7%的寄宿中學生存在孤獨感,32.5%的寄宿中學生不存在孤獨感,說明寄宿中學生和非寄宿中學生的孤獨感都較低,但寄宿中學生孤獨感高于非寄宿中學生1.9個百分點。

      2.寄宿和非寄宿中小學生孤獨感和心理健康狀況的比較

      (1)寄宿和非寄宿小學生孤獨感和心理健康狀況比較

      表3 小學生孤獨感和心理健康狀況在是否寄宿上的

      差異(df=1310)

      表3顯示,學習焦慮、社交焦慮、孤獨傾向、自責傾向和心理健康總分在是否寄宿上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過敏傾向、身體癥狀、恐怖傾向、沖動傾向、孤獨總分在是否寄宿上存在顯著性差異(p

      (2)寄宿和非寄宿中學生孤獨感和心理健康狀況比較

      表4 中學生孤獨感和心理健康狀況在是否寄宿上的

      差異(df=1962)

      對寄宿和非寄宿中學生孤獨感總分、心理健康各維度和心理健康總分進行獨立樣本T-test,結(jié)果如表4所示,情緒孤獨、社交孤獨、學習焦慮、社交焦慮、孤獨傾向、過敏傾向、身體癥狀、沖動傾向和心理健康總分在是否寄宿上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自責傾向和恐怖傾向在是否寄宿上存在顯著性差異(p

      四、分析與討論

      1.寄宿和非寄宿小學生孤獨感和心理健康狀況分析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學習焦慮、社交焦慮、孤獨傾向、自責傾向和心理健康總分在是否寄宿上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過敏傾向、身體癥狀、恐怖傾向、沖動傾向、孤獨總分在是否寄宿上存在顯著性差異(p

      2.寄宿和非寄宿中學生孤獨感和心理健康狀況分析

      本研究結(jié)果提示,寄宿中學生的情緒孤獨、社交孤獨、學習焦慮、社交焦慮、孤獨傾向、過敏傾向、身體癥狀、沖動傾向和心理健康總分與非寄宿中學生均不存在顯著性差異;自責傾向和恐怖傾向在是否寄宿上存在顯著性差異,寄宿中學生得分均顯著高于非寄宿中學生。寄宿中學生的自責傾向高于非寄宿中學生,所謂自責傾向,就是指中學生比較自卑,常懷疑自己的能力,常將失敗、過失歸咎于自己。寄宿中學生相對于非寄宿中學生,由于很少回家,有時候父母給的生活費往往不足以應付學校的花費,因此,很多時候寄宿中學生都要從朋友或老師那借錢,這就使得他們比較自卑;同時,某些寄宿學生的家庭經(jīng)濟狀況不太好,在中學生攀比心理的影響下,也會造成自卑。寄宿中學生的恐怖傾向高于非寄宿中學生,恐怖傾向和自責傾向相聯(lián)系,如體育競賽時,有些學生會認為是因為自己的加入才會輸?shù)?,而一直放在心上;在受到責備、打架之后或成績不好時,常會認為是自己不好。這樣,就對自己所做的事失去信心,阻礙自己的行動。當發(fā)生不如意的事情時,不認為是他人的問題,而經(jīng)常認為是自己不好,對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懼傾向。

      五、建議

      寄宿制學校在日常的教育教學管理中應把對寄宿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教育范疇,大力加強對寄宿學生的心理輔導,減輕學生的孤獨感。

      寄宿制學校應加強心理教育,對剛寄宿的學生進行摸底,對不同家庭,不同民族,不同性別的學生在心理方面給予針對性的心理輔導。加強對學生人際交往技能的訓練,并引導學生有效利用社會支持,減輕孤獨感。

      要加強學校與家庭的聯(lián)系,及時了解學生在校、在家的表現(xiàn)情況。建立家長委員會,定期召開家長例會或進行家訪,通過協(xié)調(diào)、溝通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有機結(jié)合。同時,針對農(nóng)村家庭思想觀念落后的情況,學校應積極引導家長注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為學生的心理變化提供寬松、民主的家庭環(huán)境。

      學校應大力開展學生課余生活方式、興趣愛好與身心健康發(fā)展的活動,拓展學生的興趣,并引導學生在團體游戲中提高交往能力,發(fā)展同伴關系。此外,學校還應探討如何為學生營造朋友式師生關系的方法和途徑,以增強寄宿生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

      父母從小就應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獨立生活、交往、合作以及競爭的能力,提高孩子適應集體生活的能力。同時,寄宿學生家長應關注孩子的生活和學習狀況,不僅要給孩子提供足夠的生活、學習費用,而且在日常生活中要多鼓勵孩子,關心孩子,盡可能地多看望孩子,以降低孩子的孤獨感。

      參考文獻

      [1] 謝華,茍萍.近十年來我國兒童青少年孤獨感本土化研究綜述.當代教育論壇,2007(11).

      [2] 劉朝軍,田素英.寄宿制和非寄制學校高中生心理健康狀況比較.中國臨床康復,2004(8).

      [3] 李傳銀,許燕.孤獨心理研究的回顧.社會心理研究,1999(3).

      [4] 胡云霞,董正旺.福建省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現(xiàn)狀.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9(6).

      [5] 程龍.安徽省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diào)查.中國校醫(yī),2009(4).

      [6] 夏瑞雪.西部農(nóng)村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探析.天水師范學院學報,2009(5).

      在线视频国产91自拍| 爱性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综合网五月| 在线精品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小草手机视频在线观看| 极品一区二区在线视频观看|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电影网| 色综合一本| 国产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 亚洲人成伊人成综合久久| 厨房人妻hd中文字幕| 免费无码毛片一区二区三区a片|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成人| 日本一二三区在线不卡| 天天射综合网天天插天天干| 内射爽无广熟女亚洲| 四虎精品影视| 少妇又紧又色又爽又刺| 欧美午夜理伦三级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午睡沙发系列| 久久亚洲欧洲无码中文| av永远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自拍偷拍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软件| 亚洲aⅴ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 日韩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色婷婷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成人网 | 亚洲av区,一区二区三区色婷婷| 午夜视频在线在免费| 中文字幕无码专区一VA亚洲V专| 国产又湿又爽又猛的视频| 在线观看av片永久免费| 欧美内射深喉中文字幕| 成黄色片视频日本秘书丝袜| 国产精品老女人亚洲av无| 亚州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伊在 | 国产精品一卡二卡三卡| 国产人成无码中文字幕| 男的和女的打扑克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