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小學語文的重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小學教育是一個人學習生涯的開端,也是教育事業(yè)的基礎,對國家未來人才的培養(yǎng)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小學語文作為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起著基石的作用。語文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也是人與人之間思想交流的工具,所以對小學生進行語文能力培養(yǎng)是非常必要的。小學生所處的年齡段正是好奇心旺盛,學習能力強的時候,那么如何才能是學生有效的學習語文,提升自我修養(yǎng)和能力是小學語文教育關注的重點,也是小學語文未來的發(fā)展方向。本文將從幾個方面具體闡述小學語文教育的關注重點。
一、小學語文教育的現(xiàn)狀
如今的小學語文教育雖然手段多樣化但是主流教學手段仍是老師以課本為中心,將課本中出現(xiàn)的知識點通過強行灌輸?shù)姆绞浇探o學生,是學生通過記憶背誦來掌握知識點,這樣的方法是存在問題的。
首先這會導致學生壓力過大,小學生的課業(yè)壓力越來越成為社會關注的重點,而其中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小學生的語文抄寫作業(yè)過多。老師認為只有通過抄寫才能是學生達到反復記憶的目的,所以會布置很多抄寫作業(yè),使學生晚上七八點還在抄課文或者古詩之類,這種行為會給學生造成很大的負擔。學生在抄寫的過程中并沒有達到深刻理解的境界反而越抄越厭煩,這對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極其不利的,與老師的教學初衷也是背道而馳的。
其次,這種教學方式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就是乏味沉悶,課堂不活躍,死氣沉沉,學生又由于對抄寫的反感使得對語文的認識變的枯燥乏味,學生體會不到語文的樂趣,老師調動不起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效率就會變差,使學生的語文能力得不到良好的培養(yǎng)。
所以應該從根本出發(fā),找到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從根源入手,找到關注重點,對癥下藥,才能使小學語文恢復活力。
二、小學語文教育的關注重點分析
小學是學生培養(yǎng)語文能力和自身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小學的目的不是學到知識而是培養(yǎng)習慣和提升能力,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基礎。從這個角度出發(fā),小學語文的關注重點就不言而喻了。
1.?x書是語文的根本
想要學好語文就離不開讀書,讀書是語文學習的根本?!安偾髸月暎^千劍而后識器”、“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古人的這些話充分印證了閱讀的重要性。學生的閱讀量上去了,理解能力和知識面的廣闊度自然而然就上去了。對于小學語文教育來說,如何讀書應該從兩個方面入手。
第一方面,要求學生對課本上的文章進行精讀,反復的讀?,F(xiàn)在的學生能做到課前預習的已經(jīng)很少了,只等著老師上課講,這是無法對課本內(nèi)容進行深入理解的。課本上所選用的文章都是經(jīng)過教材編寫人員認真挑選的文章,對學生人格的培養(yǎng)以及精神的熏陶有重要影響的。所以老師需要讓學生做到課前預習課下復習,反復的對課文進行精讀,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提升自我。
第二方面,讓學生拓展課外書籍閱讀量,課本的內(nèi)容雖然精但是少,這種局限性會導致學生閱讀量不夠,所以需要學生課下廣泛涉獵,讀一些有內(nèi)容的文章,感受與作者思想的交流,提升閱讀量和閱讀品味,慢慢的養(yǎng)成愛讀書的習慣,這樣就會提升理解能力和寫作水平,達到小學語文教育的目的。
如果說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是能夠體現(xiàn)一個人文學素養(yǎng)的主要方式,那么閱讀就是提升這兩種能力的重要途徑,學生在讀的過程中,要學會思考,這樣才能夠達到思維訓練的目的。
2.重視語文日常積累和習慣養(yǎng)成
一個人的談吐和修養(yǎng)能反映出他的語文水平的高低,這種高低是和文學積累的豐富與否有關系的。聽,說,讀,寫都能加強學生的文學積累。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在閱讀的過程中及時的記錄所學的知識,有助于后期復習鞏固。學生在動手記筆記的同時加深了對所學內(nèi)容理解,對文學積累的提升是有幫助的。所以老師應該讓學生準備一個筆記本隨時記錄新學到的漢字,詞匯,或是一些優(yōu)美的詩句等等,在提升詞匯量和閱讀量的同時使學生養(yǎng)成記筆記的習慣,對今后的學習生活也是有幫助的。并且,積累的意義在于日積月累,這也是語文學習的精髓所在。真正將語文這門學科學好的人,并不是在最后考試中取得好成績的人,而是能夠通過每天的堅持,日積月累,將自身的文化底蘊不斷豐富的人,這也是語文的魅力所在。而在積累的同時督促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能夠提高學生對新知識吸??速度,學生在運用的同時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和認識,這樣才能做到不將知識還給書本。
3.實踐才能出真知
何謂語文的實踐?是將所學的知識能夠熟練的運用,即運用的實踐。這個道理就像背英語單詞一樣,假如學生記住了一個單詞,但總不去用,也沒有在閱讀中見過,那么時間久了還是會忘掉。語文也是這樣,學到的詞語和新字不去用是無法深刻的記憶的,而具體運用要從說和寫這兩個方面著手。
說就是表達能力,如今的學生受應試教育的約束,高分低能的現(xiàn)象非常普遍,很多學生可能考試成績非常好,但與其交流就會發(fā)現(xiàn)他們表達能力不強,組織語言的能力非常差,這就是在平時沒有對所學知識進行靈活運用的表現(xiàn)。針對這種現(xiàn)象,老師應該在平時的課堂學習中鼓勵學生表達自我,創(chuàng)造一些互相討論的環(huán)境,使學生能夠調動自己所學的知識進行思想交流,使其在表達的同時提升自我的邏輯性,這對學生的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是非常有效的。
關鍵詞: 小學語文 語文教學 語言特點
語文是小學教學中的一門重點學科,其根本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提高學生理解與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語言特點既具有語文教學的語言共性,又具有小學階段語言教學的特性,因此,小學語文教學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征及認知發(fā)展能力,基于教師的教學風格與水平,選擇合適的語言進行教學。筆者從小學語文教學中語言的共性與特性兩個方面出發(fā),探尋語言的規(guī)范性、科學性、生動性與情感性等方面特點,結合小學語文教學的實際案例,提升小學語文教學中語言的鮮明特色與質量。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規(guī)范性語言特點
“為人師表”,教師的語言與行為都是學生效仿的對象,尤其是在小學階段,學生會將教師當做自己學習的榜樣,小學教師要特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重視自身語言的規(guī)范性,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引導學生掌握規(guī)范性的語文教學語言,嚴格控制語言、詞匯及語法方面的規(guī)范性,避免學生在語言學習中出現(xiàn)誤讀、讀錯、亂讀現(xiàn)象。如某些區(qū)域受到地方性語言特色的影響,將“杭州”讀成“黃州”,將“故意”說成“得為”,還有一些地方不能區(qū)分“zhi、chi、shi”與“z、c、s”,這使得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語言不符合普通話的基本規(guī)范,教師無法為學生提供準確、規(guī)范的教學語言,造成學生無法區(qū)分詞語的正確讀音,也無法使用規(guī)范性語言進行交流溝通,這些都不利于學生有效運用語言文字,也不利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科學性語言特點
科學性是小學語文教學中語言表達的關鍵特征,小學語文教學中要保持語言的科學性特征,保證字、詞、句等方面語義的正確傳達,情感的合理理解,這就要求小學教師準確理解詞語、句子等的含義、情感色彩及語體色彩等,能夠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傳遞科學性內(nèi)容。如在學習《落花生》這篇課文時,很多教師都存在理解誤區(qū),認為“落花生”中“落”字是動詞,引導學生將“落”換成“種”,并討論兩個動詞互換的效果,這其實就是教師對題目的望文生義,缺乏語言應用的科學性,也表現(xiàn)出教師查閱資料、理解能力的缺乏[1]。在小學語文語法教學中,通常會出現(xiàn)有歧義、多余或缺失等問題的句子,教師必須通過句子基本結構的講授,讓學生掌握句子的主謂賓結構形式,避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知識性錯誤,提高學生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實現(xiàn)小學生語言表述的簡潔與準確。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生動性語言特點
小學語文教學中語言的應用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與接受能力,小學生的認知發(fā)展以形象思維為主導,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利用形象生動的語言、繪聲繪色的描述進行小學語文教學,運用語言的藝術將學生帶入創(chuàng)設的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到語文的魅力。如在學習《月光曲》這篇課文時,學生無法深切理解“幽靜”一詞的含義,教師可以利用一組語言:“冬日的夜晚、朦朧的月光、波光粼粼的水面、遠處的茅屋”的描述等,讓學生切身感受到“幽靜”的內(nèi)涵,用動靜結合的語言表述襯托幽靜的氛圍,以此引發(fā)學生聯(lián)想,促進學生形象思維的發(fā)展,提高學生對詞語、句子的理解能力與運用能力[2]。
四、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性語言特點
“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情感性語言是“活化”語文教學的重要途徑。小學語文教師要利用充滿情感的語言進行教學,讓整個課堂教學充滿感性色彩,當教授比較歡快的內(nèi)容時,教師要能夠通過情感語言的表述,為學生營造愉悅的課堂氛圍;當教學比較嚴肅的內(nèi)容時,教師應通過語氣的變換,使學生表現(xiàn)出肅然起敬或正襟危坐的行為。因此,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特點,合理調整自己的語言特點,通過自身情感的滲透與參與,加深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的認知與理解,觸動學生內(nèi)心情感,激發(fā)學生心靈震撼。如在學習《濟南的冬天》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描述濟南冬天的場景,或者展示濟南冬天的各類圖片,以此表達自己對濟南冬天的情感,從而引出本課的學習,通過作者筆下濟南的冬天與現(xiàn)在濟南的冬天對比,深刻理解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之情,同時豐富學生對四季變化的感受與體驗,促進語文教學情感性目標的實現(xiàn)[3]。
五、結語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語言特點要求教師根據(jù)學生學習特點及認知規(guī)律,運用適當?shù)恼Z言進行語文教學,通過語言的變換與轉化,形象生動地表現(xiàn)語文教學內(nèi)容,促進學生對語文教學內(nèi)容的感知與體驗,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王芳.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新探[J].淄博師專學報,2013(2):11-14.
關鍵詞:小學語文 朗讀教學
一、重視朗讀教學的作用,發(fā)揮朗讀功效
《新課程標準》指出:“每個學段的語文閱讀教學必須要重視語文的默讀以及朗讀,要充分發(fā)揮默讀以及朗讀對理解課文知識、陶冶情操及發(fā)展語言的效用?!庇纱丝梢?,朗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目前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朗讀教學仍存在多方面的問題。新版的小學語文教材(蘇教版),所選的文章語言優(yōu)美,字里行間無不體現(xiàn)著深厚的人文精神及蘊含著豐富的內(nèi)涵,很適宜小學生進行朗讀。朗讀能幫助小學生領會文章內(nèi)涵、感受文章的立意,進而受到文章所體現(xiàn)的人文精神的熏陶。同時,朗讀有助于小學生積累優(yōu)美語言,提升小學生的寫作能力以及語言的表達能力。基于此,小學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要重視朗讀教學,充分發(fā)揮朗讀的效用。
二、抓好學生朗讀指導,重視重點語句
語文教師應以語文課文的體裁以及要求為依據(jù),將課文內(nèi)容與小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對課文進行范讀,進而導讀,直至教讀,加強對小學生朗讀的指導,以激發(fā)小學生朗讀課文的熱情。教師應充分利用課堂,組織小學生進行分角色讀、抽讀或者是齊讀,以不同的教學方式,指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朗讀。在學生朗讀的過程中,教師要細致觀察學生的表現(xiàn),聽其聲、觀其行,對于朗讀入味兒的學生要給予鼓勵,對于朗讀錯誤的學生要給予及時糾正,并教給他正確的朗讀方法,提高課文朗讀的質量。
在加強學生朗讀指導的同時,要重視課文中的重點語句的講解,以此幫助學生理解語文課文的知識,引發(fā)小學生的情感共鳴,進而讓學生將自己對課文的理解以及情感感悟以朗讀的形式表達出來。重視重點語句的分析,能將小學生分散的思維聚集在課文重點上,提高教學效率。以小學語文課本中《軍神》一文為例,可以這樣指導小學生“讀出感受”來:
教師:請同學們帶著感情去朗讀這個自然段,朗讀時要讀出感受來。(小學生開始練習朗讀)
教師:哪個同學愿意讀給大家聽?(指名一個學生起來讀,讀得真情流露)
教師:這位同學讀得非常投入,以情動人,對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非常好。哪位同學還想通過朗讀表達自己對的敬佩?
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表達自己的感情,充分尊重小學生對于課文所蘊含的豐富感情的獨特體驗,這樣才能使小學生感受到朗讀的重要性,朗讀時才能全情投入并樂于朗讀。
三、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尋找朗讀素材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nèi)驅力。通過課外讀物,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為學生朗讀提供豐富素材。在日常語文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課外讀物的閱讀,以培養(yǎng)閱讀興趣,養(yǎng)成閱讀的好習慣。教師可以利用課間休息時間與學生分享自己的閱讀體驗及收獲,引起小學生的共鳴,激發(fā)其閱讀的強烈欲望。教師也可將古今中外名人讀書成才的故事穿插在課堂上,對于已聽說過該故事的同學,與之探討故事情節(jié),以激發(fā)未閱讀過的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對閱讀過該故事的學生給予肯定,鼓勵其繼續(xù)閱讀。通過閱讀交流,使班級形成濃厚的閱讀氛圍。教師要趁熱打鐵,利用一個課時或者是課后時間,組織學生將自己的閱讀體會與大家分享,將閱讀中搜集到的優(yōu)美語句或者是自己認為有內(nèi)涵的語句朗讀出來,讀出自己的體會及感悟。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并引導學生將閱讀內(nèi)容朗讀出來,是激發(fā)學生主動尋求知識的有效手段,能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同時有利于擴充學生的語言積累倉庫。
四、提升學生自信心,鼓勵學生進行朗讀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曾感慨:“僅靠一句美好的贊揚,我能活上一個月?!瘪R克?吐溫的話給我們帶來的啟示是:小學生在進行朗讀時教師要給予適當?shù)募睿囵B(yǎng)其朗讀的自信心,引導其通過朗讀表達自己的情感。但是教師激勵學生的語言不能太過籠統(tǒng)及單調,激勵語言過于機械、匱乏不僅起不到激勵的作用,反而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基于此,教師要學會用活潑新鮮、富有感染力以及自然生動的語言來激勵學生。
特級教師孫建峰對于培養(yǎng)學生自信心,激勵學生進行朗讀具有豐富的經(jīng)驗,以其在教學《最大的麥穗》一課時激勵學生朗讀為例,學習孫建峰老師的激勵語言。
孫老師:老師想傾聽同學們美妙的讀書聲,在讀書時要注意將蘇格拉底的感情表達出來,哪位同學愿意展示自己。(這是對全體小學生朗讀的激勵)
孫老師:這位同學的朗讀使我們感受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意境,看來這位學生是婉約派的蘇格拉底。(學生們發(fā)出爽朗、歡快的笑聲,這是對一位斯文、溫柔的女生的激勵)
孫老師:這位同學用洪亮的聲音將蘇格拉底的話讀得鏗鏘有力,看來這位同學是強壯派的蘇格拉底。(學生們聽后歡欣鼓舞,這是對一位粗獷健壯的男生的激勵)
從上文中我們可以看到孫老師對于不同學生所使用的激勵語言是不一樣的,其激勵特別自然貼切,活潑生動,且具有很強的感召力,這樣不僅能增強小學生進行閱讀的自信心,同時引導小學生掌握朗讀課文的正確方法?!?/p>
參考文獻:
1.汪娟.小學中高年級學生朗讀能力退化現(xiàn)象的研究與分析[J].教育實踐與研究(小學版).2010.(01).
2.劉梅.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小學電教(下).2011.(08).
3.邢杰.又聞朗朗讀書聲――談小學語文中的朗讀教學[J].中國體衛(wèi)藝教育.2011.(08).
一、教師范讀,感染學生
要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的范讀十分重要。因為課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讀代講,有些地方不讀好就不能理解好課文內(nèi)容。這就需要教師本身研究朗讀,朗讀好課文,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這樣,師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進入角色。當然,教師范讀時要讓學生邊聽邊想、邊看邊畫、正確聽出節(jié)奏、停頓和速度,輕重緩急,讓學生進入意境。特別像《再見了,親人》和《金色的魚鉤》這類感彩很濃厚的課文,更應該通過朗讀來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為了達到以上目的,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時,首先自己必須聲情并茂地朗讀。只有這樣,才能感染學生,從而為理解課文奠定基礎。
二、依據(jù)教材,指導朗讀
朗讀作為一項閱讀基本功,必須依據(jù)教材、根據(jù)不同文體的課文進行朗讀指導。而朗讀指導也要講究方法,注意有的放矢地組織訓練。在課文分析的基礎上,要讓學生多讀,讓學生自己去咀嚼、品嘗。同時,還要指導學生用恰當?shù)那楦腥ダ首x課文,訓練語感。在指導朗讀的過程中,一定要結合篇的教學充分發(fā)揮朗讀在理解課文、體會文章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方面的作用。尤其像《草原》、《白楊》這類意境深遠、情感濃郁、文字優(yōu)美的課文,更要讓學生在體會課文思想感情的基礎上,用恰當?shù)恼Z調、語速,有感情地朗讀。如:教學《草原》中“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表示我滿心的愉快”時,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是要正確的停頓;二是要讀出重音。“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蓖ㄟ^這樣的朗讀指導,學生將會感受到草原的天由于沒有遮攔,顯得格外開闊,也叫人特別愉快。有了這種體會,就自然而然地進入了這種意境,也就會無拘無束地讀出作者那種對草原的無比熱愛之情。
三、重點段落,著重朗讀
課文中的重點段落,有些詞語用得非常準確,有些句子含義很深刻,對表現(xiàn)中心思想作用較大。指導學生讀好這些詞語、句段,可以幫助學生深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例如:當讀到《難忘的一課》中的“這里原來畫的都是日本人,現(xiàn)在‘光復’了,畫上了我們中國自己的偉人”和“我緊緊地握住這位年輕的臺灣教師的手,激動地重復著他剛才教給孩子們的那句話:‘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還有什么別的話比這句最簡單的話更能表達我此時的全部感情呢?”這些語句時,教師就要先指導學生理解句子中重要的詞語,然后反復的朗讀,要求把重點詞語讀重音,讀出感情來,從而使學生真正體會到:這個禮堂原來畫的都是日本的偉人,現(xiàn)在光復了,畫上了中國自己的偉人,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娏业拿褡寰窈蜕詈竦膼蹏檎x使作者的眼睛濕潤了,也確實只有“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才能表達作者當時的全部感情。
四、熟讀成誦,激發(fā)興趣
朗讀不但可以感受文章中的思想美、情感美,而且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少年閏土》作者魯迅用簡練、樸實的文筆,刻畫了一個勤勞樸素、健康活潑、聰明可愛的農(nóng)村少年形象。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運用朗讀這種閱讀手段,讓學生在大量的閱讀中多次與文本接觸,讓閏土的可愛形象逐步地再現(xiàn)在學生的腦海中,最后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點撥 藝術 教學
1小學語文教學教師點撥現(xiàn)狀
現(xiàn)在很多小學語文教師都能夠按照素質教育的教學計劃和要求展開教學,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卻并沒有實現(xiàn)教學點撥。比如教師在教授《想飛的烏龜》這篇文章的時候,大多數(shù)教師都先讓學生自讀課文,總結自己了解的文章內(nèi)容,說出不明白的地方;然后教師要組織學生在班級內(nèi)部展開交流;之后教師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文章;再組織全體同學展開討論;最后就是讓學生說出自己對文章深層次的理解。通過對教學過程進行分析我們可以得知,一味地讓學生自行理解分析,教師不加以適當?shù)狞c撥,學生不能實現(xiàn)思維的深入。教師單純的引導學生思考想象,不加以適當?shù)膯⑹竞鸵龑?,就不能實現(xiàn)優(yōu)秀人才的培養(yǎng)。
有些教師雖然認識到了在小學語文課堂上要重視對學生的教育點撥,但是在實際實施的過程中卻不能正確應用,實現(xiàn)不了計劃中的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積極進取的精神,引導學生開展探究式學習,在強化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同時認識到自身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教師要設計具有深度的課堂問題,實現(xiàn)和學生的交流;另外教師要及時篩選變化中生成的教學內(nèi)容,引導學生確定學習重點。
2小學語文教學中點撥藝術的實施重點
2.1抓住閃光點,適時點撥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教學點撥要把握適當?shù)膶嶋H,小學生經(jīng)常會在課堂上突發(fā)奇想,雖然他們想的問題和課文沒有太多關系,但是教師要抓住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展開點撥。之前在學習《回自己的祖國去》這篇文章的時候,有些學生就會在剛開始閱讀文章的時候對華羅庚毅然決然回到剛解放的中國的行為不理解,有些學生會說華羅庚放棄美國的房和車這些別人夢寐以求的東西回到祖國,一定是祖國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做,教師要在學生認識到這一點的時候引導學生分析后面的文章內(nèi)容,要讓學生知道華羅庚是為了要為祖國做出奉獻,幫助祖國不斷強盛而回到祖國的,為此他放棄了優(yōu)越的生活,毅然投身于祖國的建設中。之后教師要讓學生明確華羅庚的愛國主義情感,以此展開面向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的熏陶,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2.2設計“支點”,實施適量點撥
小學語文教學點撥要精準,要控制點撥量。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的時候要盡量保證在文章的關鍵之處進行點撥,實現(xiàn)推進整體學習效果的作用。在教授《手捧空花盆的花子》的時候,教師在帶領學生閱讀課文的時候讀到國王說“你就是我的繼承人”的時候,教師要將這句話作為教學的支點,向同學提問國王為什么這么說。學生們會有此回顧前文,既然國王要找能夠培育出最美花朵的孩子作為繼承人,為什么還要沒有種出花的熊日作為他的繼承人呢?帶著這樣的問題閱讀后邊的文章,待到最后的時候學生就會明白原來國王交給孩子們的都是煮熟的花籽,國王想要以此考驗孩子們尋找最誠實的人。這樣讓學生帶著疑問閱讀課文,帶著問題分析前后文,不僅能夠加強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更會對學習過程的印象更為深刻。這種由文章主要句子入手深化全文理解的教學方法,能夠完成對全文的梳理,引導學生自主思考。
2.3提出疑問,實施點撥
小學生的好奇心是提高其語文學習成績的重要基礎,教師要通過適當?shù)耐緩揭龑W生主動實施探究式學習。在教授《山溝里的孩子》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帶領學生閱讀文章讓學生理解文章的意思,在學生讀到文章中“理想的燦爛的黎明”的時候,有些學生會對此提出疑問,學生會提出黎明不是每天都回來們,前文也說學生們?nèi)諒鸵蝗?,由白到黑,由黑到白的往返于學校和家的路上,為什么還要期盼“理想而燦爛的黎明”呢?對于學生的疑問教師可以結合文章內(nèi)容,引導學生感受山溝里的孩子渴望通過學習改變命運,走出大山,走進光明的新生活。而這句“理想而燦爛的文明”正是作者對孩子們寄予的無限期望,他相信并期盼他們收獲美好的未來。這樣通過學生的疑問,引導學生感悟文章主旨的教學點撥方式能夠強化學生對文章思想內(nèi)容的理解,有效提升教學效果。
2.4強化語言訓練、開展教學點撥
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生活中對學生語言的點撥,引導學生合理運用漢語文字,要強化學生對知識文字的認識,引導學生深入了解,使其獲得知識。教師可以通過日常和學生的談話,在教學中和學生的交流等方面引導學生學會對語言的合理運用,以此提高學生合理運用語言的能力,這樣除了能夠強化語文教學效果之外,還能有效提升小學生的語言使用質量。
2.5深化思維點,實施多角度點撥
小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特別強,具有很強的創(chuàng)造精神。兒童活躍的思維是實現(xiàn)多角度思考和學習創(chuàng)造的重要基礎,小學語文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分析研究問題,帶領學生實現(xiàn)新的發(fā)現(xiàn)。比如在教授《小蝌蚪找媽媽》的時候,到最后發(fā)現(xiàn)青蛙是小蝌蚪的媽媽,教師就要結合文章內(nèi)容引導學生從多角度看問題,實現(xiàn)創(chuàng)新思考,不要拘泥于固定的思維模式中。
2.6確定平價點、實施賞識點撥
賞識肯定能夠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小學語文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及時肯定學生的優(yōu)點,要在全班同學面前對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同學給予表揚。在表揚的同時傳授給學生新的學習方法,這樣就能實現(xiàn)在鼓勵學生的同時,提高其他同學的學習積極性。
3結論
文章通過幾個方面深入分析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提升的教學點撥方法,為小學語文教學的效果、學生成績的提升和教師水平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申繼亮,張彩云. 教師反思性對話的實踐模式[J]. 教師教育研究,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