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營銷中心方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經過對個中高檔次洗浴的考察,基本采用‘房包餐’的形式,即入住客房贈送免費早餐,有忽略在休息大廳過夜客人的現(xiàn)象,故經過研究建議采用‘房包餐’的同時,在休息大廳過夜的客人消費達到150元也可以享用免費早餐。
2客人自帶酒水食品的收費問題:
鑒于此問題的特殊性,原則上不允許客人自帶酒水與食品,但如遇客人有特殊要求,為滿足客人的社交需求,允許客人將酒水或食品帶入營業(yè)區(qū)食用,但是需要收取20?50元的服務費,對于有較高消費能力‘回頭’較高的客人或持有金卡的客人經大堂副理確認可免收其服務費。
3客房送餐是否收取服務費事宜:
綜合長春市各大洗浴在此項服務的收費問題,均采取不收娶服務費的方式,如果此項服務收取服務費有可能減少客房的零餐收入,故此項服務不建議收娶服務費。
4加急洗熨衣物的收費標準:
對于此項服務的收費標準,市場調查后,同檔次的洗浴均采用在原價的基礎上加收50%的服務費,依據(jù)本公司的定價原則,基本采用此種標準‘在原價格的基礎上加收50%的服務費’的標準。
5使用麻將機以及電腦的收費標準:
為方便客房銷售的靈活性,滿足客人的不同需求,麻將機與電腦的使用采用單獨收費的方式,麻將機開機費100元/次,電腦開機費80元/次。[使用時間與房間使用時間同步]
6客房的銷售方式:
為滿足不同客人的需求以及要求,客房銷售采用小時制與全天制兩種:對于標準間60元/2小時120元/24小時。
7儲值卡的使用:
此卡為現(xiàn)金存儲卡,最低面值為2000元,多者不限,購買此卡15000元以內,可享受全單10%的優(yōu)惠,購買15000元以上,可享受全單15%的優(yōu)惠,消費金額超過卡中余額時需要用現(xiàn)金結算,此卡不享受其他任何優(yōu)惠。
8金卡[門票成本卡]
此卡的發(fā)放有兩種形式:
[1]客人在3個月以內累計消費金額達到XXXX元時,可獲得此卡一張,持此卡享受XX次的洗浴門票成本的權利,使用期限為3個月,
[如在3個月內累計消費達到XXXX元,可升級為白金卡,享有XX次的免門票的待遇。]
[2]財務總監(jiān)、總經理有權直接發(fā)放此卡。
9白金卡
賓客在三個月內累計消費達到XXXX元可獲得此卡一張,持此卡可以享受XX次免收洗浴門票的待遇,使用期限為三個月,擁有此卡后還可享有貴賓衣箱、貴賓浴衣、貴賓洗浴備品。
10打折
洗浴的消費基本依據(jù)不打折、不抹零的原則,但是如果遇到特殊事件、特殊人員、消費能力高、回頭率高、貴賓等可以有此項優(yōu)惠:
【關鍵詞】消毒供應中心;職業(yè)危害;防護對策【中圖分類號】R197.32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5511(2012)06-0204-01消毒供應中心是醫(yī)療體系中一個特殊的部門,是醫(yī)院消毒、滅菌醫(yī)療器具和器械的重要科室,承擔著醫(yī)院各種可重復使用物品的回收、分類、清洗消毒、包裝、滅菌、存放及發(fā)放的工作,因此,各種污染物品及各種物理化學因素。使消毒供應的工作形成了很高危險性,為了避免或減少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人員職業(yè)危害,對消毒供應中心存在的各種危險因素進行總結,并提出針對性的防護策略。
1潛在的職業(yè)性危害
1.1生物性危害 臨床使用后受污染的醫(yī)療器具攜帶著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工作人員在回收、清點、刷洗、包裝過程中,必須暴露于這些感染因子中,極易發(fā)生銳利損傷及被污水濺到眼、口、鼻、粘糢,是職業(yè)性感染的重要因子。
1.2理化性危害:高濕、高溫、嗓音、輻射、粉塵、纖維絮等是消毒供應中心常見的危害性物理因素.工作洗滌區(qū)的潮濕,與大量的清洗工作使工作人員不可避免的接觸冷水,是危害工作人員身體健康的因素之一。高壓滅菌器,蒸氣發(fā)生器與自動清洗機的使用,使消毒中心處于一種高溫的工作環(huán)境。特別是炎熱的夏季,溫度極高,易發(fā)生中青和燙傷。供應中心內機器多,同時開啟嗓聲很大,長期反復在該環(huán)境中工作,工作人員易引起煩躁,易怒,頭痛,聽力減退,心跳加快、血壓升高等癥狀。折疊包裝敷料時,其棉絮纖維,粉塵易被易直接進入呼吸道,長期刺激呼吸道可損害呼吸系統(tǒng)功能。紫外線消毒設備,由于保護不完全或操作不當,這些輻射工作人員的皮膚及眼睛造成嚴重影響,同時多酶清洗液及含氯消毒劑等化學消毒劑均有強烈刺激性、腐蝕性和揮發(fā)性,極易通過吸入、皮膚接觸而對皮膚粘聯(lián)、眼睛及呼吸道產生危害。
1.3生理性危害:滅菌長期站立操作,滅菌裝載、搬運重物、下收下送等體力操作,容易造成下肢靜脈曲張、腰部損傷、肌肉、關節(jié)的損傷等。
1.4社會心理因素: 雖然消毒供應中心在保障醫(yī)院正常運轉中具有重要地位,但由於服務於臨床,屬於無創(chuàng)收科室,長期以來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得不到充分的理解和回報,加上工作繁瑣、復雜、勞動強度大、易導致心態(tài)失衡,產生嚴重的心理障礙。
工作人員職業(yè)安全意識薄弱,防護知識缺乏,有時怕麻煩,不穿戴防護用品,而增加職業(yè)暴露的危害性。
2 安全防護
2.1安全防護: 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人員經常接觸大量污染的銳利器械, 在回收處理的這些醫(yī)療器械時,應按標準做好自身防護,應戴口罩、帽子、防護眼罩、穿防水圍裙和長筒靴。物品分類放置于防滲漏防刺的密閉容器中運輸,特殊感染的器械應用黃色密閉容器裝置,并遵守先消毒|——清潔——消毒原則。在回收各種穿刺針和銳利器械時,分開放置,防止刺傷。嚴格遵守操作規(guī)程,一旦發(fā)生銳器損傷,立即擠出血液,用流動水沖洗傷口。然后消毒包扎,如被HBV、HIV等病毒污染的利器刺傷,如HBV,必要時接種乙肝疫苗,如HIV,經專家評估傷口,如需預防用藥盡可能1-2小時內服用,按要求做好登記,上報院感染科,并期待學隨訪6-12個月。
2.2理化因素防護: 通過改善基礎設施使工作環(huán)境盡可能寬寬敞,安裝排風降溫系統(tǒng),空氣凈化裝置。冷熱水系統(tǒng)裝置。配備合適的防護用器,如防水衣、防水鞋、橡膠手套、護目鏡等,使用單獨的工作間折疊敷料,并戴一次性口罩,供應中心內的機器應定期維修、保養(yǎng),按規(guī)范操作,盡量減少嗓音,紫外線不能直接照射到人,操作過程中需穿戴防護服和眼罩,照射后通風30分鐘方可進入。高壓滅菌器專人負責,嚴格執(zhí)行操作規(guī)程,為防鍋內蒸汽燙傷開門時不要面對鍋門,應站在門旁,卸載物品時,戴無菌且能隔熱的棉紗手套、袖套。避免皮膚直接接觸高溫物品,以防燙傷。在配制和使用各種消毒劑過程中,必須戴口罩、帽子、護目鏡及手套等防護用品,嚴格遵守配制的方法及濃度,水溫不能過高,浸泡器械的消毒液要隨時蓋上蓋子。避免消毒劑揮發(fā)。如不小被到臉上、眼睛里,要使用眼睛沖洗裝置進行沖洗,嚴重時給予治療。同時,加強廢棄消毒液管理,進行無害的處理,避免環(huán)境污染。
2.3生理及心理防護: 加強業(yè)務學習,強化專業(yè)意識,提高自我價值的認識。供應中心內部建立完整的職業(yè)防護制度及應對措施,健全各種應急預案,并定期進行職業(yè)損傷和防護知識培訓,加強職業(yè)感染危害性認識,減少不安全隱患發(fā)生,提高自我防護能力,同時配備足夠的工作人員,合理排班,注意勞逸結合,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不斷拓展知識面,提高業(yè)務水平,增強自信心,消除心理疲勞。
總之,消毒供應中心的工作具有較大的職業(yè)危害,工作人員在工作中提高自我防護意識,正確做好職業(yè)防護,避免和減少不必要的損害發(fā)生。隨著消毒供應中心的功能的日趨完善,其在醫(yī)院發(fā)揮工作用越來越大,只有了解和掌握相應的防護知識,才能保持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心態(tài),為臨床提供更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參考文獻
[1]梁瓊 消毒供應中心職業(yè)危害因素及其防護[J] 中國消毒學誌,2010,27{5}:627_628
醫(yī)院消毒供應中心的工作人員擔負著各種醫(yī)療用品的回收、清洗、消毒、滅菌等工作,每天必須與各種污染物品、理化因素接觸,成為職業(yè)暴露危險人群??茖W、有效的安全防護措施,是確保工作人員職業(yè)安全的關鍵。
一、潛在的職業(yè)性危害
1.生物性危害 臨床使用后受污染的醫(yī)療器具都攜帶著大量的病原微生物,消毒供應中心的工作人員在回收、清點、清洗、消毒過程中極易發(fā)生損傷及污水濺到眼、口、鼻、黏膜,器械損傷率較高[1]。此外,布局不合理,人、物、氣流交叉逆流等,都是職業(yè)性感染的重要因素。顯然,工作人員處于被病原菌感染的潛在危險中。
2.理化性危害 高溫、潮濕、噪音、輻射、粉塵及纖維絮等物理因素是工作人員每天都必須接觸的。高溫環(huán)境操作,易發(fā)生中暑、燙傷;洗滌區(qū)的潮濕加上冬天的寒冷環(huán)境可使工作人員患不同程度的風濕類疾病;噪聲易引起中樞神經系統(tǒng)、聽覺器官的損害;制作棉球棉墊、折疊包裝敷料等產生的纖維絮、粉塵,長期吸入可損害呼吸系統(tǒng)功能;紫外線直接照射可導致皮膚、眼睛免疫系統(tǒng)的損傷。而對污染器械的清洗、消毒、滅菌以及物體表面的消毒,經常使用含氯消毒劑、洗滌劑等化學物質,對皮膚黏膜、眼睛及呼吸道都有刺激性,極易通過吸入、皮膚接觸而產生危害。
3.生理性及社會性危害 下收下送、滅菌裝載搬運重物、長期站立操作等,容易造成肌肉、關節(jié)的損傷、下肢靜脈曲張、腰部損傷等。由于消毒供應中心是服務于臨床無直接創(chuàng)收,長期以來待遇不如臨床科室,而且工作繁瑣、復雜,勞動強度大,職業(yè)危害因素較多,自身價值得不到認同,易導致心態(tài)失衡。
二、防護措施
1.規(guī)范建設,合理布局 科學選址、合理布局消毒供應中心和完善的基礎設施是消毒供應人員防護職業(yè)危害的基礎條件[2]。我院的消毒供應中心設在離手術室、產房比較近處,便于器械的回收和下送。室內嚴格劃分污染區(qū)、清潔區(qū)、無菌區(qū),有實際屏障隔開,避免人流、物流及氣流交叉、逆流,減少污染。配備洗滌裝置、高壓水槍、搬運車、運送車等儀器和設備,盡可能減少手工操作,降低勞動強度,減少工作人員的運動性傷害。通過空調系統(tǒng)調節(jié)適宜的室內溫度、濕度。各種敷料盡量使用一次性醫(yī)用材料,減少制作過程所產生粉塵、纖維絮在空氣中的漂浮,保證工作環(huán)境的潔凈。
2.規(guī)范操作流程 制定消毒供應中心的工作制度,規(guī)范操作流程各環(huán)節(jié)的操作程序。壓力蒸汽滅菌器、器械清洗裝置等各種儀器、設備嚴格按說明規(guī)范操作。對高風險的儀器設備,設專人負責。護理部、醫(yī)院感控科等管理部門經常進行抽查、考核工作人員的操作,不斷提高操作質量,降低銳器傷、燙傷、燒傷以及病原體暴露的危害。建立儀器、設備的保養(yǎng)、維護檔案,定期進行保養(yǎng)、維護及安全檢查,減少噪音,消除安全隱患。如壓力蒸汽滅菌器,壓力表每半年檢測1次,安全閥和滅菌器每年檢測1次。
3.強化專業(yè)技能,增強自我防護意識 消毒人員要經過專業(yè)培訓,持證上崗。護理部、醫(yī)院感控科等管理部門針對消毒供應中心崗位的特殊性,制定系統(tǒng)的專業(yè)技能及職業(yè)安全防護培訓計劃,采取講座、操作演練、觀看《護士行為規(guī)范》音像教材以及現(xiàn)場考核、指導等多種形式對工作人員進行全面培訓??剖颐吭陆M織業(yè)務學習2次,每季度理論考試1次,全面提高工作人員的專業(yè)技能和安全防護意識,掌握防護方法和措施,減少不安全因素??剖遗鋫渥銐虻姆雷o用品,工作人員熟練掌握各種防護用品的使用方法。嚴格實施標準預防措施,回收、清點、清洗污物時,根據(jù)工作的需要,合理穿戴帽子、口罩、隔離衣、防水圍裙、袖套、手套、防護眼鏡、面罩、防護鞋等防護用品,減少感染機會。進行紫外線照射消毒時,工作人員做應好防護,避免紫外線直射到人體裸露皮膚和眼睛,以免引起損傷。建立健康檔案,每年體檢1~2次,及時發(fā)現(xiàn)影響健康的潛在問題,并接種免疫疫苗。
4.加強手衛(wèi)生管理 認真貫徹執(zhí)行手衛(wèi)生管理制度,在每個工作區(qū)均安裝方便、適用的腳踏式水龍頭、干手器或使用一次性紙巾,取消重復使用的擦手巾,并配備足夠的快速手消毒液。有調查顯示,不規(guī)范的隨意洗手合格率僅為31.25%[3],因此,應加強工作人員手衛(wèi)生相關知識培訓,正確掌握洗手方法和洗手時機。每個月對工作人員的手衛(wèi)生執(zhí)行情況進行檢查、抽樣監(jiān)測,糾正存在問題,不斷提高工作人員的手衛(wèi)生意識和洗手質量,確保洗手或衛(wèi)生手消毒效果。
5.正確使用消毒劑及洗滌劑 工作人員熟練掌握消毒劑、洗滌劑的配制方法和注意事項,在配制使用消毒劑、清洗劑時,應根據(jù)不同消毒劑或洗滌劑的特性,戴手套、口罩、護目鏡等防護用品,避免濺到眼睛、皮膚或吸入呼吸道致傷害。配備有蓋的消毒容器,使用時應注意加蓋,避免消毒劑散發(fā)于空氣中,長期吸入,引起呼吸道傷害。
6.銳器傷的防護 針刺傷發(fā)生的原因與工作粗心、注意力分散、警覺性不夠、自我防護意識淡薄有關[4]。教育工作人員提高自我防護意識,熟練掌握各種銳器的操作技術,減少不安全操作。使用耐刺容器收集銳利器械,清點、清洗時堅持習慣用持物鉗夾取,戴手套操作,使用容器盛裝器械傳遞,保持工作區(qū)光線良好,降低誤傷幾率。同時,配備足夠的工作人員,合理排班,注意勞逸結合,合理安排作息時間,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投入工作。通過經常培訓和抽查提問,使工作人員均熟練掌握銳器傷的應急處理措施,減少刺傷導致感染的機會。
7.強化專業(yè)意識,提高自我價值的認識 消毒供應中心的工作專業(yè)性強,在醫(yī)院感染預防和控制中起著重要作用。醫(yī)院應不斷地給予改善工作環(huán)境和條件,在業(yè)績分配上實行相應的傾斜政策。近幾年來,我院經常選送工作人員外出參加學術培訓,不斷提高綜合業(yè)務能力。同時,鼓勵工作人員不斷拓展知識面,提高業(yè)務素質,增強自信心,正確認識自身價值,消除心理疲勞。
參考文獻
[1]王美容,朱秀蘭,方東萍,等.醫(yī)療機構護士銳器損傷現(xiàn)狀調查與防護對策[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7,17(9):1125.
[2]羅維英,師清蓮,李華喜.新形勢下對消毒供應室工作定位的思考[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6,16(7):794.
一、工作目標與原則
在學校行政領導下,認真落實上級有關部門關于預防控制甲型H1N1流感的指示和精神,按照“高度重視,積極應對,聯(lián)防聯(lián)控,依法科學處置”的原則,以預防為主,提高快速反應和應急處理能力,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確保發(fā)生疫情時,能夠及時、迅速、高效、有序地處理,以控制疫情蔓延擴散,維護學校穩(wěn)定。
二、組織領導
學校成立甲型H1N1流感預防控制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學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組成人員如下: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防控領導小組職責:
1、負責召開有關會議。
2、收集和分析、傳達上級有關指示文件、精神、措施、辦法和相應的數(shù)據(jù)和工作情況。
3、及時收集甲流的相關信息并向教育辦等行政部門報告,提出學校緊急應對甲流的政策、措施。
4、指導和組織各職能小組緊急應對和處理甲流,督促根據(jù)突發(fā)事件的性質,對有關責任人進行責任追究。
5、審批及準備必要的經費。
6、成立各職能工作小組,建立健全防控責任制度,并將責任分解到各有關科室及個人。
7、下設5個職能小組,落實專人負責,做到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各組組長及成員負責制定本組活動安排和落實,材料收集上報。所有上報材料要詳實、真實。
(一)師生晨檢監(jiān)督組
組長:
成員:全體班主任輔導員負責晨檢的護導師
責任:每天負責各班晨、午檢(學生出勤情況、病情情況、體溫登記表落實情況)做好記錄,收好材料,及時、準確上報,不瞞報、緩報、漏報,發(fā)現(xiàn)學生有疑似病例及時上報給**老師(**老師不在,報送給**老師),并參與處理。**老師(**老師)再匯總于10:00前上報教育辦汪綠川老師處。
(二)消毒噴霧組
組長:
成員:
責任:負責藥品及消毒物品的準備工作,督促檢查各部門衛(wèi)生狀況,同時做好各室的消毒工作,并建立檔案做好記錄。
(三)防范及應急組
組長:
成員:
責任:負責在科技樓四樓多功能室內設立隔離室,負責師生員工甲流的應急處理。
(四)衛(wèi)生環(huán)境保衛(wèi)組
組長:副組長:
成員:
責任:負責學校衛(wèi)生大掃除和保持、檢查。負責保持校園秩序穩(wěn)定,有疫情時,安排好保衛(wèi)、門衛(wèi),做好學生和辦公人員及校園內人員出入登記工作,并要協(xié)助有關部門做好衛(wèi)生宣傳教育工作。
(五)宣傳報道心理疏導組
組長:
成員:班主任、輔導員
責任:負責通過各種形式、方式加強宣傳教育,協(xié)調班主任做好師生的安撫工作。
三、預防預警行動
1、在校領導小組的統(tǒng)一部署下,各職能小組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狠抓落實。
2、加強應急反應機制的日常性管理,在實踐中不斷運用和完善應急處理預案,不斷提高應對甲流的指揮和實踐能力。
3、做好應對學校甲流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方面的儲備工作,確保甲流預防、現(xiàn)場控制的應急措施、設備和必要的經費。
四、應急預案的啟動和響應程序
【關鍵詞】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人員;職業(yè)危害因素;防護措施
【中圖分類號】R19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4)05-0340
1造成人員危害的不良因素
1.1工作人員自身因素:工作人員的自身因素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工作人員對操作常規(guī)、工作態(tài)度觀念不強;根據(jù)自己的習慣隨意改變工作程序;不能有效地利用防護用具來很好的保護自己;沒有形成很好的防護意識與行為習慣,都有可能對自己造成傷害,特別是下收組,負責全院各科室使用并可回收的物品,工作量大,手套經常破損。每天接觸這些物品,感染各種傳染病的機會很大,從而成為醫(yī)院感染的高危人群。
1.2生物因素:臨床使用后受污染的醫(yī)療器具都攜帶著大量的病原微生物,許多物品帶有血液、體液和其他污物,使用單位往往未作初步處理,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人員在回收、清點、去污、消毒的過程中極易發(fā)生損傷及污水濺到眼、口、鼻、黏膜,器械損傷率較高,有的還帶一些針頭、刀片等銳利器械,有刺傷的可能,有發(fā)生乙型肝炎病毒((BV)、丙型肝炎病毒((CV)、以及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危險。
1.3理化性危害:高溫、潮濕、噪音、輻射、粉塵及纖維絮等物理因素是工作人員每天都必須接觸的。高溫環(huán)境操作,易發(fā)生中暑、燙傷;洗滌區(qū)的潮濕加上冬天的寒冷環(huán)境可使工作人員患不同程度的風濕類疾??;噪聲易引起中樞神經系統(tǒng)、聽覺器官的損害;折疊包裝敷料等產生的纖維絮、粉塵,長期吸入可損害呼吸系統(tǒng)功能;紫外線直接照射可導致皮膚、眼睛免疫系統(tǒng)的損傷。而對污染器械的清洗、消毒、滅菌以及物體表面的消毒,經常使用含氯消毒劑、洗滌劑等化學物質,對皮膚黏膜、眼睛及呼吸道都有刺激性,極易通過吸入、皮膚接觸而產生危害。
1.4生理性及社會性危害:下收下送、滅菌裝載搬運重物、長期站立操作等,容易造成肌肉、關節(jié)的損傷、下肢靜脈曲張、腰部損傷等。由于消毒供應中心是服務于臨床無直接創(chuàng)收,長期以來待遇不如臨床科室,而且工作繁瑣、復雜,勞動強度大,職業(yè)危害因素較多,自身價值得不到認同,易導致心態(tài)失衡。
2安全防護措施
2.1加強防護知識的學習:對回收污染物品一律以傳染性物品對待,防患于未然。嚴格遵守各項操作規(guī)程,加強自身防護,避免血液傳播性疾病,給工作人員造成傷害,同時也避免了經工作人員造成院內感染。收集有關安全防護信息,每月組織消毒供應中心人員學習,每月理論考試1次,并做總結,加強自我防護意識,提高自我防護能力,掌握防護方法和措施,減少不安全因素??剖遗鋫渥銐虻姆雷o用品,工作人員熟練掌握各種防護用品的使用方法。
2.2預防器械傷害: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人員在回收及處理前要穿戴好防護用品,工作中要謹慎、小心,動作要輕、慢,堅持戴手套,克服怕麻煩和僥幸心理,手套破了及時更換。取銳利器械時用血管鉗、鑷子進行操作。如果在清洗、包裝時被銳利器械刺傷時要馬上進行傷口處理,輕輕擠出傷口血液,用流動水徹底沖洗,再用3%碘伏消毒,必要時接種免疫球蛋白。濺到臉上、眼睛時,用洗眼器沖洗10分鐘。消毒供應中心全體人員都應接種乙肝疫苗,以提高機體免疫力。
2.3手工清洗時防護措施:正確戴帽子、口罩、面罩、護目鏡、雙層手套,穿防水衣、防水鞋。清洗時在水下操作,防止產生氣溶膠。戴、脫手套前、后正確洗手,安裝方便、適用的腳踏式水龍頭、使用一次性紙巾,取消重復使用的擦手巾,并配備足夠的快速手消毒液,堅持正確的洗手方法是預防感染最簡單、最有效、最重要的措施,但也是平時最容易忽視的環(huán)節(jié)。應加強工作人員手衛(wèi)生相關知識培訓,正確掌握洗手方法和洗手時機。每個月對工作人員的手衛(wèi)生執(zhí)行情況進行檢查、抽樣監(jiān)測,糾正存在問題,不斷提高工作人員的手衛(wèi)生意識和洗手質量,確保洗手或衛(wèi)生手消毒效果。
2.4化學因素的防護:超聲清洗時隨時蓋上蓋子。紫外線消毒必須是封閉空間,人不在的條件下進行,消毒后至少30分鐘后才能進入,應盡量安排在下班后人少時。消毒過程中如必須進室取物,應關上紫外線燈。
2.5物理因素的防護:高壓蒸汽滅菌器要由培訓合格的消毒員負責,使用過程中嚴格執(zhí)行操作程序,壓力未降到0以前不能開門,開門時不要面對鍋門,應站在門后或門旁,以防鍋內涌出的熱汽燙傷,夏季最好不要手臂,避免皮膚直接接觸高溫物品,滅菌物品出鍋后必須冷卻30分鐘才能卸載物品。按規(guī)定定期維修,保證各個閥門、排汽管道的良好狀態(tài)。在高壓蒸汽滅菌鍋前安裝隔音板,可降低一部分噪聲,為了減少噪聲,操作集中在一段時間內進行,避免長時間的噪音對人員的損害。
2.6配備設備:配備洗滌裝置、高壓水槍、搬運車、運送車等儀器和設備,盡可能減少手工操作,降低勞動強度,減少工作人員的運動性傷害。通過空調系統(tǒng)調節(jié)適宜的室內溫度、濕度。各種敷料盡量使用一次性醫(yī)用材料,減少制作過程所產生粉、纖維絮在空氣中的漂浮,保證工作環(huán)境的潔凈。
2.7正確使用消毒劑及洗滌劑:工作人員熟練掌握消毒劑、洗滌劑的配制方法和注意事項,在配制使用消毒劑、清洗劑時,應根據(jù)不同消毒劑或洗滌劑的特性,戴手套、口罩、護目鏡等防護用品,避免濺到眼睛、皮膚或吸入呼吸道致傷害。配備有蓋的消毒容器,使用時應注意加蓋,避免消毒劑散發(fā)于空氣中,長期吸入,引起呼吸道傷害。
2.8銳器傷的防護:針刺傷發(fā)生的原因與工作粗心、注意力分散、警覺性不夠、自我防護意識淡薄有關。教育工作人員提高自我防護意識,熟練掌握各種銳器的操作技術,減少不安全操作。使用耐刺容器收集銳利器械,清點、清洗時堅持習慣用持物鉗夾取,戴手套操作,使用容器盛裝器械傳遞,保持工作區(qū)光線良好,降低誤傷幾率。同時,配備足夠的工作人員,合理排班,注意勞逸結合,合理安排作息時間,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投入工作。通過經常培訓和抽查提問,使工作人員均熟練掌握銳器傷的應急處理措施,減少刺傷導致感染的機會。
工作人員加強業(yè)務方面學習提高業(yè)務素質,增強消毒供應中心護士的防護能力。嚴格遵守《醫(yī)院消毒供應中心行業(yè)標準》,并列入年度考核內容,增強了規(guī)范化操作的自覺性。積累并總結經驗,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分管領導足夠重視,勤于監(jiān)督,使消毒供應中心管理更規(guī)范。
參考文獻
[1]俞茹云,周俐.臨床護生職業(yè)危害行為認知情況調查及措施分析[J]. 江蘇醫(yī)藥. 20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