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手術室護理工作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完善了護理告知程序和各班職責
1、施行各項醫(yī)院手術室護理技術操作前有告知,采用鼓勵性語言,動作輕柔,使患者感覺到親人般的溫暖。
2、根據(jù)工作量和人員情況適時調整各班職責,保證了手術室護理工作的正常開展。
1、 從5月1日起向手術患者發(fā)放滿意度調查表,收集病人信息,取得理解、信任和支持,針對工作中的不足,采取相應的整改措施。滿足病人一切合理的要求,為病人創(chuàng)造溫馨舒適的手術環(huán)境,達到滿意度95%以上。
2、 嚴格執(zhí)行消毒隔離制度,消毒隔離合格率達100%。組織全科護理人員學習有關層流手術室的知識,以更快地適應新的工作環(huán)境,保證層流手術室的正常使用。嚴格執(zhí)行無菌技術操作規(guī)程,防止院內感染,確保手術切口感染率≤%。
3、 加強急救藥品的管理,急救藥械完好率達100%。加強急救知識和搶救流程的培訓,并定期考核,以確保手術搶救工作的順利完成。
三、做好護理工作計劃,努力學習,提高專業(yè)技術水平
1、 加強“三基”訓練,組織科室人員技術練兵,培訓率達到100%,合格率100%。
2、 加強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每月科室考核1次,合格率100%。
3、 加強繼續(xù)教育,積極參加繼教科組織的學習。
4、加強專業(yè)知識的培訓,進一步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圍手術期健康宣教覆蓋率達到100%。
四、節(jié)約成本,合理收費
通訊作者:封樹華
【摘要】 目的 探討舒適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對200例在手術室進行手術的患者采用舒適護理。結果 200例手術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通過舒適護理的運用,患者能主動配合治療,心理和生理方面均有顯著改善。術后隨訪患者滿意度達99%。結論 將舒適護理運用于手術室護理工作中,徹底改變了傳統(tǒng)醫(yī)學模式的影響,提高了患者心理、生理兩個方面的舒適度,在手術過程中充滿了信心,減少了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進一步提升了護理服務質量。
【關鍵詞】 舒適護理; 手術室; 護理
隨著現(xiàn)代護理學科的不斷改革和發(fā)展,人們對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將“以患者為中心”的整體護理貫徹到護理工作中,將關愛患者的行為具體化,是當前護理工作急待解決的問題。舒適護理是一種整體的、個性化的、創(chuàng)造性的、有效的護理模式,其目的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會、靈魂上達到最愉快的狀態(tài),或縮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1995年kolcaka 提出舒適護理的概念,認為舒適護理應作為整體化護理藝術的過程和追求的結果,使基礎護理與護理研究更注重患者的舒適感受和滿意度。舒適護理理論大致包括4個方面:生理舒適、心理舒適、社會舒適、靈魂舒適。手術室舒適護理是圍繞手術這一特定時期,針對手術和麻醉對患者造成的心理、生理功能紊亂,而采取的各種護理措施,舒適護理是患者最希望通過護理得到的基本需要之一[1,2]。為此,本院自2006年8月~2010年8月在手術室護理中采用舒適護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例患者均為在本院手術室進行手術的患者,男117例,女83例,年齡18~74歲。骨科手術55例,普外科手術48例,眼科手術45例,婦科手術27例,手外科手術25例;其中行全身麻醉氣管插管靜脈復合麻醉40例,脊髓麻醉105例,局部浸潤麻醉55例。
1.2 護理方法
1.2.1 術前訪視 參加手術的護士術前訪視患者,了解患者年齡、診斷、病變部位、手術名稱、手術方式、所需時間、既往史、家族史、過敏史,用和藹的微笑、親切的語言向患者作自我介紹及手術室環(huán)境介紹,針對不同的病例講解成功的實例,幫助患者樹立信心,解除思想負擔。認真回答患者提出的問題,盡量鼓勵患者講出心里話,尊重其隱私。滿足他們的心理舒適需求,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配合手術。
1.2.2 環(huán)境護理 給患者營造一個安靜、舒適的環(huán)境,不允許有喧鬧聲。一般室溫控制在22 ℃~25 ℃,相對濕度為50%~60%。采用全自動空氣消毒機進行空氣消毒,盡量控制噪音。
1.2.3 護理 在擺放前,準備好維持手術所需要的臂架、頭架、布類、襯墊等,兩上肢不宜過度外展,以避免損傷臂叢神經。截石位時,擱腳端有海綿墊包裹,在患者小腿下墊中單,中單應先向腿內旋方向包裹,這樣可避免腓總神經的損傷。適當按摩下肢,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
1.2.4 術中護理 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平穩(wěn)地把患者送到手術床上。麻醉時,幫助患者維持不動,并且握住患者的手,輕聲平靜地告訴他:“放松一點,一會兒麻醉打上后就不痛了”。這一簡單的動作,無聲的體態(tài)語言,會讓其感受到護理人員的關愛和體貼。手術過程中不說與手術無關的話題,用通俗的語言向患者解釋手術中出現(xiàn)的問題,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對手術中發(fā)生的特殊情況,要實行保護性醫(yī)療制度,要鎮(zhèn)靜、獨立、快速解決在手術過程中發(fā)生的一切護理問題,以免引起患者疑慮,增加心理負擔[3]。
1.2.5 術后護理 手術結束時,幫助患者盡快麻醉蘇醒,用溫鹽水拭去患者皮膚殘留的消毒液和血跡,幫助患者穿好衣褲和蓋好被單,在送患者回病房的時候注意保護手術切口及各種引流管,告知患者及家屬報告手術的順利結果及術后可能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同時給予一定的術后指導。鼓勵和指導患者進行早期活動和功能鍛煉,并進行一些必要的衛(wèi)生指導[4]。
2 結果
通過舒適護理的運用,200例手術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患者能主動配合治療,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均有改善: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血壓升高、心率增快的發(fā)生率由17%下降為0.5%;特殊手術未發(fā)生因壓力造成的神經損傷和循環(huán)淤滯;因手術護理不當而導致的嬰幼兒術后高熱發(fā)生率為0.1%;成年患者術畢畏寒癥狀減輕;術后隨訪患者滿意度99%。
3 討論
將舒適護理運用于手術室護理工作中,使患者在接受手術時充滿了信心,感受到舒適與親人般的溫暖,在心理上獲得滿足感和安全感,從而為手術的順利進行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并增加了術后獲得最大程度功能恢復的可能性。因此,運用舒適護理衡量是否為患者減輕手術帶來的不適,是衡量醫(yī)療護理服務水平的有效標準。把為患者提供舒適護理融入“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的手術室整體護理中,不僅補充完善了其內涵,而且給手術室護士提高業(yè)務素質帶來了新的動力,激勵了廣大護士學習滿足患者舒適需求相關知識的積極性,進一步提升了護理服務質量[5]。
參 考 文 獻
[1] 朱巧梅.舒適護理用于手術患者護理的探討.國外醫(yī)學?護理學分冊,2005,3:25.
[2] 趙志芳,黃丹文.舒適護理的應用與患者滿意度.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06,3:35-36.
[3] 李波.整體舒適護理在手術室中的應用.中國當代醫(yī)藥,2010,17(9):92.
[4] 饒小英. 舒適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作用與實施對策. 中國當代醫(yī)藥,2011,18(1):111-112.
關鍵詞:護理干預;手術室護理;應用
在臨床醫(yī)療服務當中,手術是主要的治療手段,而手術室是重要診療場所。手術室護理質量直接關系到患者的治療效果,對于手術室護理工作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常規(guī)手術室護理的基礎上,給予護理干預措施,有效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和負擔,維持生理功能的穩(wěn)定,提供更為優(yōu)質、周到的護理服務,提升醫(yī)療護理服務質量[1]。本研究以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106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護理干預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應用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106例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3例,觀察組男性32例,女性21例,年齡19~78歲,平均年齡(48.9±5.8)歲,其中接受普外科手術患者13例,心胸外科手術14例,骨科手術15例,泌尿外科6例,其他手術5例。對照組男性29例,女性24例,年齡20~82歲,平均年齡(49.4±7.2)歲,其中接受普外科手術患者13例,心胸外科手術15例,骨科手術13例,泌尿外科6例,其他手術6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手術類型等一般資料對照無顯著差異(P>0.05),可進行對比分析。
1.2護理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辦法,進行術前訪視,密切觀察患者的體征,包括血壓、心率、脈搏、血常規(guī)以及肝腎功能,掌握患者的病情,做好術前準備,給予一般護理措施,同時保證患者處于安全、舒適的手術。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模式的基礎上,給予相應的護理干預措施。①術前準備: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針對性采取護理措施,向手術患者及其家屬詳細介紹手術室的情況,講解手術的相關注意事項,保證患者良好的睡眠。加強心理疏導,緩解患者緊張、焦慮的情緒,更加積極配合醫(yī)護人員的護理和治療。②術中護理:保證手術室合適的溫度和濕度,實時觀察患者術中的生命體征,以預防異常情況的發(fā)生。向患者介紹和講解麻醉的相關事宜,讓患者了解麻醉和感覺和狀態(tài),包括對于疼痛的感知能力,消除患者心中的疑慮和恐懼。對于部分局部麻醉的手術患者,由于其保持清醒的意識,醫(yī)護人員需要密切觀察患者的狀態(tài),當患者感到不適時,則需要及時進行調整,盡量讓患者感到舒適,進而獲得理想的治療效果。③術后護理:完成手術后需要對患者手術皮膚進行清洗,消除血跡和消毒液殘留,患者麻醉蘇醒后的生命體征恢復正常,再將患者送回病房。檢查患者身體各項指標及術后的恢復情況切關注患者病情的變化,醫(yī)護人員需要與患者及其家屬積極進行溝通,詳細了解患者的具體情況,加強術后護理,預防感染及手術并發(fā)癥[2]。
1.3觀察指標。①兩組患者術前術中兩組患者血壓和心率均值。②采取問卷調查的方式,調查兩組患者對于手術室護理的滿意度,評價為滿意、一般和不滿意,滿意度=(滿意+一般)/總例數(shù)×100%
1.4統(tǒng)計學處理。以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的處理和分析,應用(—χ—±s)表示計量,(%)進行計數(shù),資料通過t值和χ2檢驗,兩組對比滿足P<0.05,兩組的對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討論
本組研究中,選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3月期間收治的106例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辦法的基礎上實施護理干預措施,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辦法,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3]。術前兩組患者血壓和心率對比差異不大,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手術過程中,觀察組患者的血壓和心率明顯比對照度更低(P<0.05)。觀察組患者對手術室護理感到滿意37例(69.8%),一般14例(26.4%),不滿意2例(3.7%),總滿意率為96.3%,對照組患者對手術室護理感到滿意20例(37.7%),一般24例(45.3%),不滿意9例(17.0%),總滿意率為83.0%,觀察組患者滿意程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對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護理干預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應用的效果十分顯著,在常規(guī)護理方法的基礎上實施護理干預措施,有助于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和負擔,提高護理滿意程度,促進患者的康復,具有很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作者:鮑飛 單位:安徽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手術室一部
參考文獻:
[1]王昕華.護理干預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29:528-529.
關鍵詞:手術室;護理干預;臨床效果
手術室是為患者提供手術操作及搶救治療的場所,是醫(yī)院組成中較為重要的部門[1]。手術的成功與否,與手術室的硬件水平、醫(yī)師的技術水平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但不同的護理質量對手術的好壞與預后情況也有著較為重要的影響。手術患者一般存在較為嚴重的負面心理情緒,如對手術的恐懼、緊張、抑郁、焦躁等,需要通過護理干預幫助患者消除?,F(xiàn)選取2013年6月~2014年8月在本院進行手術的124例患者,其中62例結合護理干預,詳細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6月~2014年8月在本院進行手術的124例患者,按隨機投擲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62例。對照組男33例,女29例,年齡25~58歲,平均年齡(40.2±5.9)歲。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20例,中學28例,大學及以上14例。研究組男34例,女28例,年齡26~59歲,平均年齡(40.6±6.1)歲。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21例,中學27例,大學及以上14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治療,并做好術前準備(血液、補液的準備),清點手術器械,協(xié)助醫(yī)師穿手術衣等。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行護理干預,具體包括:①術前:行手術前,應對患者進行心理上的疏導,通過對患者進行宣教,告知患者疾病的相關信息及手術的原理及步驟等,交流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始終保持熱情且沉穩(wěn)的態(tài)度,并注意言辭的確切,對患者存在的疑惑進行相對應的解答。②術中:進入手術室時,首先應對患者進行環(huán)境的介紹,幫助患者取合適的,在傳遞器械過程中,應做到及時、準確,并保持病室的安靜,注意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溫度、失血情況等,做好應對準備,防止意外的發(fā)生,降低手術的風險。③術后:手術結束后幫助患者拭盡皮膚上的血跡、汗液等,整理好患者的衣物,與病房護士做好交接,告知其注意事項。
1.3療效評價標準
探究兩組間患者的心理狀況。根據(jù)焦慮自評量表評分標準(SAS)[2]:輕:50~59分;中:60~69分;重:≥70分。根據(jù)抑郁自評量表評分標準(SDS)[3]:輕:53~62分;中:63~72分;重:≥73分。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護理前兩組焦慮及抑郁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焦慮及抑郁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手術室直接關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責任較為重大,進入手術室的患者多為急危重癥,需要緊急治療,因此手術室的整體水平直接影響了患者的存活率?,F(xiàn)今,隨著改革的開放,生活科技水平的提高,對手術室的要求也隨之升高[4]。傳統(tǒng)護理較為籠統(tǒng),僅針對患者的生理進行護理,由于缺乏針對性,因此不良反應較多,且無法照顧到患者的心理狀況,影響了預后。護理干預是近些年來興起的護理模式,主要是通過護理人員的經驗及知識水平對傳統(tǒng)護理進行總結與彌補,根據(jù)診斷的特點、患者康復的潛力、患者與護士自身的能力,護理研究的結論成果、恢復健康的潛力等綜合判斷后,確定具體的措施,相比與傳統(tǒng)的護理更加人性化,從心理、生理等多方面對患者進行護理方面的支持。有研究顯示[5],對手術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后,明顯減少了患者的死亡率,降低手術的風險,改善了患者的心理壓力,有效的降低了術后不良反應及醫(yī)療事故的發(fā)生率,縮短了患者的住院時間。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前兩組焦慮及抑郁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焦慮及抑郁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有效的護理干預,能夠對患者的情緒進行緩解,使患者了解到手術的原理、目的,減輕心理負擔,認識到治療及手術的重要性,手術中及時準確的配合能夠減少醫(yī)療事故的發(fā)生,提高手術的質量。綜上所述,對手術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后,明顯降低了患者焦慮及抑郁情況,提高了手術質量,值得臨床廣泛應用。
作者:謝婷婷 單位:福建省泉州市第一醫(yī)院潔凈手術部
參考文獻:
[1]洪小美,陳麗鋒.舒適護理在手術室工作中應用的效果觀察.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3):19-20.
[2]張秀英,朱國紅,葉惠艷,等.護理干預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應用的效果分析.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12):17-18.
[3]王凌云,陳英.細節(jié)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33):57-58.
1.手術室護理工作缺陷的原因分析
1.1未嚴格執(zhí)行查對制度 ①接患者時粗心大意,未查對姓名、性別、年齡,手術名稱及手術部位,接入手術間時擺錯手術;②術中用藥不認真核對藥物名稱,執(zhí)行口頭醫(yī)囑時沒有認真傾聽并復述一遍再執(zhí)行;③術中輸血時對患者姓名及血型核對不認真;④器械紗布縫針清點不清,導致紗布器械紗條等遺留在患者體內。
1.2器械物品的準備問題 術前物品的準備充分與否,是決定手術順利進行的關鍵。術中物品準備不齊全或者因儀器性能不良將會影響手術的順利進行,延誤手術時間。
1.3 “手術護理記錄”的問題[2] 手術護理記錄內容描述含糊或與麻醉記錄、手術記錄有出入,少記、漏記、錯記、涂改,甚至缺少某些記錄,都是引發(fā)手術室護理缺陷的隱患。
1.4 手術安置不當?shù)膯栴} 由于患者手術時間長、肢體局部受壓過久,血液循環(huán)受阻,可引起局部組織壞死或壓瘡。肢體過度伸展、旋轉導致神經損傷或因翻身架位安置不當引起患者呼吸困難等。
1.5 術中醫(yī)囑的問題 在手術室有大量的臨時醫(yī)囑需要護士執(zhí)行,如抗生素、化療藥物的使用等等。從提高自身保護意識,防范護理缺陷的角度出發(fā),術中臨時醫(yī)囑的執(zhí)行也應當留下客觀詳細的記錄。
1.6 送檢標本的遺失問題 標本是進一步確診手術患者病情的依據(jù),如果標本遺失,將會延誤診斷失去搶救的最好時機。術中快速冰凍切片報告以電話方式通知,會傳達不準確,導致不良后果的發(fā)生。
1.7 大手術時患者的壓瘡問題 在手術過程中,患者往往因為制動或者全麻等原因,手術室會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預防壓瘡的措施,但還是會有部分患者,由于術前水腫、低蛋白血癥、惡液質以及手術時間長等原因,還是會有發(fā)生壓瘡的可能。
1.8 語言行為問題 語言行為不規(guī)范,工作人員在手術間里討論與手術無關的問題,如果發(fā)生意外,或者患者對服務不滿意,都會引發(fā)護理缺陷。
1.9 消毒隔離問題 破傷風、氣性壞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不明原因新病毒感染者,術后必須嚴格執(zhí)行消毒隔離制度。如在同一時期出現(xiàn)多個手術后患者感染情況類似現(xiàn)象,手術室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醫(yī)院也將承擔相關的法律責任和經濟損失。
2.手術室護理缺陷的防范措施
2.1 嚴格執(zhí)行護理工作制度及醫(yī)院的相關工作制度,特別是護理核心制度在實際工作中的落實 從患者被接進手術間那一刻起,護理工作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要嚴格執(zhí)行查對制度,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要有兩人以上進行認真查對,確認無誤后方可進行下一個環(huán)節(jié)。
2.2 加強物品管理 保證手術物品齊全,各種儀器性能良好,術前護士要熟悉手術步驟、術中所需特殊物品和特殊器械,巡回護士術前檢查所用儀器的性能,防止儀器性能不好,延誤手術時間。
2.3 明確手術記錄的內容,建立術中醫(yī)囑本 由巡回護士書寫,及時記錄術中所用的物品、器械的清點情況,并查對患者的藥敏試驗結果和所帶藥物的種類、數(shù)量。麻醉醫(yī)生在醫(yī)囑本開醫(yī)囑,巡回護士執(zhí)行后,填寫執(zhí)行時間和執(zhí)行者姓名,可先執(zhí)行口頭醫(yī)囑,術畢,由醫(yī)生補開,護士填寫執(zhí)行情況。
2.4 手術中患者的 手術的安置以既符合手術要求,又不過分妨礙患者的生理功能為原則,不要只為了術野暴露,而忽視了患者的體會,可能引起患者的呼吸、循環(huán)、神經的損傷,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2.5 建立術前壓瘡評估記錄 對于術中壓瘡發(fā)生高危人群,可建立醫(yī)患雙方簽字認可的術前評估記錄單,由手術室護士評估患者后,與患者共同簽定關于“有壓瘡發(fā)生的可能”的術前評估單,方可進入手術室。這樣,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一些不可避免的壓瘡而引發(fā)的缺陷。
2.6 加強標本管理 標本常規(guī)由器械護士妥善保管,手術結束后認真登記并把標本放入固定溶液的容器內,貼好標簽,填好病理申請單,由手術室專人送病理科。送檢人和接收標本人要登記簽名。
2.7 防止灼傷 使用電刀時,負極板與患者的皮膚接觸時,注意平整放置,保證接觸面積不要讓患者皮膚接觸到金屬,隨時檢查,并觀察皮膚情況,防止灼傷。
2.8 提高服務質量 質量是醫(yī)院生存之本,是患者選擇就醫(yī)的重要先決條件,只有提高質量,才能從根本上避免缺陷的發(fā)生。
2.9 做好術前訪視和術后回訪 術前訪視是手術室護理邁向科學化的得力措施,包括:①患者既往史、現(xiàn)病史、家族史、各化驗檢查結果;②患者的一般情況;③術前診斷、術前準備、手術名稱、手術方式;④麻醉方式,找出術中可能出現(xiàn)的護理問題,并做出相應的護理對策。術后訪視有利于護理問題的改進,使護理工作更加完善。
3.體會
手術室的護理工作缺陷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必須認真仔細,不可有半點馬虎。提供盡可能的整體護理,加強管理,完善各項規(guī)章制度,保證護理人員的精力和體力,這些都是減少護理缺陷的重要手段和措施。手術室護理人員在工作中要加強法律意識,提高自身保護意識,防范護理缺陷,從而確保醫(yī)療安全。
參 考 文 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