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微觀經(jīng)濟學研究的經(jīng)濟性質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急危重患者;動脈留置針;動靜脈血鉀測定
[中圖分類號] R446.1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4)01-0033-02
急危重患者容易合并血鉀等電解質紊亂,如不能及時處理會造成嚴重的不良后果,因此,臨床上適時方便監(jiān)測血鉀濃度,使患者得到及時有效的診治,對提高患者的成功救治率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1]。本研究旨在探討急危重患者動脈血與靜脈血電解質鉀的差異,為臨床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自2012年5~12月間重癥監(jiān)護室收治的急危重合并血鉀異?;颊?6例,其中男29例,女37例,年齡18~86歲,平均(56.3±7.3)歲,所有患者均合并有嚴重的基礎疾?。浩渲心X血管意外25例,慢性阻塞性肺病伴呼吸衰竭20例,嚴重顱腦損傷11例,多發(fā)性外傷5例,急性重癥胰腺炎5例,根據(jù)血鉀的不同,分為低鉀血癥(5.5 mmol/L)兩組,血鉀異常標準按照靜脈水平進行評定[2]。
1.2 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66例患者靜脈血鉀測定采用美國Johnson全自動生化儀,動脈血鉀測定采用美國Baye全自動血氣分析儀進行分析。所有患者入院即刻并根據(jù)血鉀異常情況,適時經(jīng)動脈留置針采集抗凝動脈血2 mL進行血氣分析(動脈血組),同時穿刺靜脈血管采集靜脈血2 mL進行對照(靜脈血組)。66例患者共計進行396次測定。所有患者均經(jīng)積極救治,全部存活。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兩樣本均數(shù)的比較采用t檢驗,P
2 結果
2.1 動脈血組與靜脈血組血鉀的比較
66例患者住院期間適時進行動靜脈血鉀檢測,靜脈組血鉀濃度為(3.62±1.58)mmol/L,動脈組血鉀濃度為(3.30±1.42)mmol/L,兩組進行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表1 動脈血組與靜脈血組血鉀的比較(x±s)
■
2.2 低鉀血癥和高鉀血癥患者動脈組與靜脈血組血鉀的比較
低鉀血癥和高鉀血癥患者動靜脈血鉀分別進行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表2 33例低鉀血癥患者動脈組與靜脈血組血鉀的比較
(x±s ,mmol/L)
■
3討論
臨床上監(jiān)測患者的電解質通常是采集靜脈血、通知護工、送標本到檢驗科、化驗人員檢測得出結果后再電話報告,復雜的程序需要一定時間[3]。隨著急危重癥患者逐漸增多,嚴重低鉀血癥或高鉀血癥患者用上述程序導致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診治而出現(xiàn)嚴重并發(fā)癥以及猝死的病例呈上升趨勢[4]。重癥醫(yī)學科蓬勃發(fā)展,留置動脈留置針用于血流動力學監(jiān)測技術已經(jīng)非常成熟,經(jīng)動脈留置針采集動脈血作床旁血氣分析可獲得患者通換氣、酸堿平衡情況的同時,可迅速得到血鉀值,將此值代替靜脈血鉀值指導臨床對急危重癥嚴重低鉀以及高鉀血癥患者的診斷、治療具有可行性。并且減少反復穿刺靜脈血管而導致血管損傷及感染[5,6]。
相關研究表明[7,8],動脈血液血鉀濃度低于靜脈血液血鉀濃度,動脈血液血鉀濃度偏低的原因有多方面,首先,動脈血所加的肝素抗凝劑可以與鉀離子結合形成肝素鉀,從而降低動脈血鉀離子的濃度。其次,靜脈血清在凝固過程中血細胞會釋放出部分鉀離子導致靜脈血鉀升高。再次,血鉀濃度受pH濃度的影響,正常靜脈血pH比動脈血低,有資料顯示,pH值每降低0.1,血清鉀濃度可上升0.6 mmol/L,急危重患者往往合并酸堿失衡,對血鉀濃度影響明顯。但動脈血鉀濃度的正常參考范圍目前還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因此給臨床實際帶來了一定難題。
本研究分別對所有患者及不同血鉀水平患者的動靜脈血鉀進行比較,結果顯示,在66例患者中33例低鉀血癥患者和33例高鉀血癥患者的靜脈組血鉀濃度均值高于動脈組,分別高于0.32 mmol/L、0.21 mmol/L和0.35 mmol/L,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動脈血液血鉀濃度低于靜脈血液血鉀濃度,經(jīng)動脈留置針采集動脈血作床旁血氣分析監(jiān)測急危重癥患者血鉀具有方便、快捷、可靠的優(yōu)勢,可作為急危重癥患者鉀異常的診治的依據(jù)。臨床實踐工作中,充分認識動脈血液與靜脈血液之間的區(qū)別和差異,對急危重患者的救治具有積極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 Herrington WG, Nye HJ, Hammersley MS, et al. Are arterial and venous samples clinically equivalent for the estimation of pH, serum bicarbonate and potassium concentration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J]. Diabet Med, 2012,29(1):32-35.
[2] Amer MB. A new intelligent approach for estimation of blood potassium concentration[J]. Comput Methods Biomech Biomed Engin, 2011,14(1):1-7.
[3] 田強,沈云峰,張洪波,等. 動脈全血和靜脈血漿中鉀和鈉比較分析[J]. 江漢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9(2):73-75.
[4] 楊惠元. 血氣分析儀與其他儀器部分相同檢測項目的比較分析[J]. 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3,10(4):402-403.
[5] Benitez-Rangel E, Garcia L, Namorado MC, et al. Ion channel inhibitors block caspase activation by mechanisms other than restoring intracellular potassium concentration[J]. Cell Death Dis, 2011,2(13):25-30.
[6] 楊明全,肖國輝. 機械通氣患者動脈血電解質測定的臨床評價[J]. 實用醫(yī)學雜志,2010,26(18):3351-3352.
[7] 王忠. 合理運用患者動脈血鉀、鈉離子結果[J]. 現(xiàn)代檢驗醫(yī)學雜志,2013,28(1):135-137.
[8] Uijtendaal EV, Zwart-van Rijkom JE, van Solinge WW, et al. Frequency of laboratory measurement and hyperkalaemia in hospitalised patients using serum potassium concentration increasing drugs[J]. Eur J Clin Pharmacol, 2011,67(9):933-940.
[9] 龍建國,鄭運周,張會峰等. 動脈血氣標本鉀離子與靜脈血清鉀離子測定結果的比較[J]. 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0, 23(8):999-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