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校園勞動實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新建地方本科院校 高校教師情緒勞動
一、引言
為了響應教育部提出高等教育要從“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號召,自1999年起高校連續(xù)擴大招生規(guī)模,大批??茖W校開始走重組合并之路,組建了一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對于這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而言,除了名稱的更改和規(guī)模的擴大,更應該注重內涵發(fā)展與外延擴張的高度統(tǒng)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不斷加強對教師的教學、科研等方面的管理,以適應不斷提高的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這些給高校教師帶來了新的發(fā)展空間和機遇,也帶來了很強的職業(yè)心理壓力。
教師這一職業(yè)必然要涉及與他人的互動,高校教師也不例外,在與他人的人際互動中,情緒是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教師的情緒勞動既不能歸入“專業(yè)能力”,也還不至于升華到“道德責任”的水平,但也非常重要,甚至影響到教師對其自身所從事的職業(yè)性質的界定。
情緒勞動是指個體為了完成工作,在公眾場合表現(xiàn)出愉悅的面部表情和恰當?shù)闹w語言而進行的情緒管理。Diefendorff 等人將情緒勞動劃分為三個維度,即表層勞動、深層勞動和自動調節(jié)。表層勞動是指個體當時所感受的情緒與組織所要求的不一致,通過調節(jié)手勢、面部表情等外顯行為來達到組織的要求,但內部的情緒感受并沒有發(fā)生變化;深層勞動是指當個體所體會到的內在情緒感受與組織要求不一致時,個體經過積極思考、想象等一些內部心理過程,激起抑或是壓抑某種情緒,從而使得其主觀情緒體驗與組織要求達成一致;自動加工是指個體內部情緒感受與組織要求恰巧是一致的,個體的外顯行為與組織要求一致。
我們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師為例,探討其情緒勞動現(xiàn)狀及其心理健康水平,豐富該領域的實證研究,并在此基礎上,以情緒勞動為視角探索高校教師的管理策略。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石家莊學院162名教師進行隨機調查,這些教師分別來自文科系、理科系和藝體系。剔除無效問卷后,有效問卷為146份,有效率為90.1%。
(二)研究工具
情緒勞動策略量表。采用黃敏兒(2010)修訂的情緒勞動策略量表(Diefendorff et al.,2005)。該量表由12個題目構成。采用5點計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這個維度的程度越高。
(三)數(shù)據處理
本研究采用spss18.0對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
三、結果與分析
(一)不同性別高校教師情緒勞動與心理健康水平的分析(見附表1)
從附表1可以看出,女教師表層勞動的程度顯著小于男教師,這個結果也與一些相關研究相似。說明與男性相比,女性更容易勝任情緒工作。
(二)不同教齡高校教師情緒勞動與心理健康水平的分析(見附表2)
從附表2中可以看出,教齡對教師采用自動加工這種情緒勞動策略的程度有影響。進一步的事后檢驗可知,教齡在20年以上的教師采用自動加工的程度顯著高于其他教師(M教齡≥20年= 8.73,SD教齡≥20年=1.46,M≤5年= 6.83,SD≤5年=1.65,p
(三)不同職稱高校教師情緒勞動與心理健康水平的分析(見附表3)
從附表3可以看出,職稱對高校教師采用表層勞動這種情緒調節(jié)策略有重要影響。進一步的事后檢驗得知,講師職稱的教師其表層勞動的程度顯著高于副高職稱的教師(M副教授=15.90,SD副教授=4.04;M講師=13.83,SD講師=4.31,p
四、高校教師情緒勞動的管理策略
教師的情緒勞動會影響到其身心健康水平、工作滿意度、離職傾向、教學效果和自身的發(fā)展。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師面對的職業(yè)心理壓力越來越大,體驗到越來越多的負面情緒,這就要求高校結合相關的知識采用相應的管理策略,幫助他們克服不良情緒,減少不當情緒調控策略帶來的不良影響。
(一)加強教師情緒調控與管理的訓練
管理者可以組織開設情緒培訓課程,培養(yǎng)教師情緒感知覺察能力,理解情緒內涵和本質,掌握情緒管理的技巧。課程可以采用多種形式,如互動討論、團體活動、角色扮演、自我反思等,讓教師認識到大多數(shù)的負面情緒其實根源于自己非理性的想法,這些非理性的想法和觀念并不能夠有效解決問題,進而教師要學習如何將非理性的想法轉變?yōu)槔硇缘南敕?,從而減少負性情緒的產生。
(二)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實現(xiàn)組織與個人價值觀的統(tǒng)一
教師的情緒調控以表層勞動為主,究其原因是個體還沒有真正將組織的價值觀內化為個體價值體系的一部分。個體通常要經過“服從—同化—內化”這樣的心理過程,才能夠真正達到個體價值觀與組織價值觀的統(tǒng)一,更好地融入組織,也被組織所接納和認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建校時間短,而且常常是幾所??茖W校合并重組而成,在文化建設方面往往以融合和提升為主,其價值觀念對教師的影響還不夠深入。對于管理者而言,如何創(chuàng)建符合本校特點的文化,并如何將這種文化內化到教師的個人價值體系中,是非常重要且緊迫的任務。
(三)注重情緒勞動的績效考核和薪酬管理
情緒勞動會影響教師的工作績效,如課堂教學質量、其他教學工作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科研成果的數(shù)量及質量等。因此,在績效評估的指標體系中,應該納入能夠體現(xiàn)情緒勞動的指標,結合學生的評估、自身的評估、院系同事的評估、領導的評估等多層面的評估方法,并根據評估的結果對教師情緒勞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有效的輔導和疏通。情緒勞動具有商品性,教師付出情緒勞動的首要目的之一是獲取報酬。組織要想引起個體對情緒勞動的重視,激發(fā)個體加強對情緒勞動的管理,就應該在薪酬制度中體現(xiàn)情緒勞動的價值。
參考文獻:
[1]黎大志.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發(fā)展的內涵[N].中國教育報,2009-1-9.
[2]尹弘飚.教師專業(yè)實踐中的情緒勞動[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9(10):18~22.
[3]Hochschild A R.The managed heart[M].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3.
[4]陳曉寧.高校青年教師情緒勞動的實證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12):23-26.
[5]黃敏兒,吳鐘琦,唐淦琦.服務行業(yè)員工的人格特質、情緒勞動策略與心理健康的關系[J].心理學報,2010,42(12):1175-1189.
[6]夏福斌,路平,劉惠林.高校教師開發(fā)與管理的新趨勢——從情緒勞動的角度[J].黑龍江教育,2010(8):56-57.
一、綠化校園,為學生營造舒適的學習場所
校園是育人之地,校園環(huán)境設計不同于其它公共環(huán)境,它需要擔負起育人的功能,它不僅僅是景觀的設計,也是超越景觀之上的。它必須富有文化的內涵,需要體現(xiàn)文化的意境,通過校園環(huán)境的設計傳遞文化意蘊,表達教育的精神和理念。校園文化建設的實質就是通過校園環(huán)境體現(xiàn)教育的精神。這就不僅僅是一種表面的裝飾,而需要在整體規(guī)劃設計時遵循教育的精神理念,寓教育精神于環(huán)境之中,環(huán)境有引導人的行為,熏陶、啟迪、感化人的功能。文化的意境需要通過景來表達,但它又超越景色,境生于景,但超乎景。
讓學生學得一技之長,學校平房前原是瓦礫成堆,雜草叢生的閑置地。2007年在新一任校長帶領下,全體師生利用課余時間將其清理干凈,開發(fā)成為學生勞動實踐園,交付各班,全程管理,因此校園變綠了,四周百花爭艷,為學生營造了舒適的學習場所。
二、合理開發(fā)利用校園基地,讓學生受教育
學校遵循小基地、精品種、高效益的原則。把校園內30多畝地開發(fā)起來,建起了大棚。在基地中學生既學到了豐富的科學知識,得到了勞動鍛煉,提高了勞動意識,又學到了一技之長,畢業(yè)回鄉(xiāng)后能發(fā)揮自己的專長服務“三農”。
三、提高教學資源建設與利用能力
依托教學資源建設開展教學活動,教學資源的建設和利用水平也是教師教學能力的一個方面。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學資源建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教學資源包括專業(yè)建設的資源、課程建設資源和實訓環(huán)境資源。
四、有效利用勞動實踐基地為“三農”服務
1、認真抓好農業(yè)科技示范園種植試驗,為農民致富引路。
首先精品種玉米,施適用的化肥,請農科站人員做指導教師,指導種植實驗,經過技術人員定期指導,師生共同努力,獲得了豐產豐收,把從種到收的過程編成了教材印發(fā)給學生,帶回家給農民指引了一條富裕路。
2、加強勞動基地建設在農業(yè)科技普及中發(fā)揮作用。
勞動實踐基地既是學生勞動實踐場所,又是向農民傳遞信息,傳播科學技術。該服務深受廣大農民群眾的歡迎,對促進當?shù)亟洕鸬搅撕艽蟮淖饔谩?/p>
加強學校勞動基地建設,不僅為學生勞動實踐提供廣闊的天地,更為學生科技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團結協(xié)作意識的養(yǎng)成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礎,是實施素質教育有效途徑之一,又是服務“三農”的一個平臺。
[參考文獻]
[1]郝理想、秦素粉。教育能力本位人才培養(yǎng)模式及本土化實踐變式研究[J].職教通訊,2010(6)2007(4)。
一、抓住各種重大節(jié)日的契機,讓學生設計各類卡片
如,學校倡導書香滿校園活動,我讓學生設計和制作了書簽、書卡等,并做成展板,供大家學習;“六一”兒童節(jié),我讓學生一起設計制作卡片,并在卡片上給最好的朋友寫一句祝福的話來慶祝自己的節(jié)日;“植樹節(jié)”我?guī)ьI學生設計制作各類保護樹木的標語,掛在校園的植物上,提醒大家愛護樹木,熱愛校園,從身邊做起?!叭藡D女節(jié)”和“教師節(jié)”,我教學生制作賀卡和各種紙花獻給老師和媽媽等。學生在此類的活動中,有效地鞏固和實踐了紙編技術,并進行了有效的創(chuàng)新設計。
二、班級環(huán)境布置給學生創(chuàng)造動手的機會
抓住班級環(huán)境布置,以及每月一次出黑板報的機會,以勞技作品為框架、各科知識為內容進行設計創(chuàng)作。這樣的布置既美觀,有立體效果、層次感強,又有知識內涵。比如,設計以書簽為主題的板塊。結合勞技課內容,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制作各種形態(tài)不一的精美的書簽,在書簽上寫上小詩、好詞好句、格言、名人名言、科學小知識和數(shù)學智慧題等。整個內部設計好后,再用彩帶或皺紋紙做成小花或者其他圖形鑲嵌在外框上,形成一版書簽特刊。在制作和設計過程中,老師在旁邊適當教學生剪、折、貼等手工技能。還可以讓學生自己設計中隊角、學習園地等欄目,把勞技課中紙工、編織、手工等等勞動技能融入設計中去。這樣既可以激勵優(yōu)秀的學生,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又可以營造一種愛動手的氛圍,創(chuàng)造一個交流、展示勞技活動成果的舞臺。
三、學校勞技室開辟創(chuàng)新作品展示
學校成立勞技教室,給學生一個展示作品的平臺。把學生各類創(chuàng)新作品進行展示,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往往作品得到展示的學生會產生一種成功的,使其在今后的學習中,勇于創(chuàng)新,樂于制作。同時也給參觀的學生一種學習的機會、創(chuàng)作的靈感。
四、爭當“護綠小天使”
通過開展爭當“環(huán)保護綠小天使”系列活動,讓隊員在爭當小天使的過程中學習勞動種植方面的知識,知道植物對人類的作用及受到熱愛勞動的教育。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調查學校植物的種類、名稱,并認領一棵樹,培養(yǎng)熱愛校園的情感。學生定期做到:
1.認識樹木,測量樹徑、高度,收集資料,填寫校園樹木調查表。
2.分小組認養(yǎng)樹木,每周定期澆水,并隨時關心,使樹木不遭受人為破壞。
3.觀察樹木生長情況,記好植物觀察日記。
學生在爭當“護綠小天使”的過程中,使所學的林木、花卉的種植知識有效地得到鞏固和應用。
五、成立“花山”實踐基地
【關鍵詞】勤工儉學 原則 指導思想 意義 重點
開展勤工儉學活動就是要加強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培養(yǎng)青少年德、智、體全面發(fā)展?,F(xiàn)在一些學校、家長對青少年勞動教育不重視,滋長了青少年好逸惡勞的惡習,有不少青少年輕視勞動,不愛惜勞動成果,花錢大手大腳,只講享受不講勞動,因此我們必須提倡艱苦奮斗的精神,提倡社會主義公德,用集體主義、愛國主義思想來教育青少年。
一、勤工儉學工作的原則
一要堅持與教育教學相結合的原則。開展勤工儉學要與課程改革、職業(yè)技術教育、勞動實踐綜合課程緊密結合,與優(yōu)化校園環(huán)境、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fā)展有機結合,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勞動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觀念和勞動技能,為素質教育服務,為師生生活服務。
二要堅持科學、安全的原則。要科學安排活動內容,切實加強農村學校開展勤工儉學的安全管理,始終把學生安全放在首位。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生理和心理特征,由學校統(tǒng)一組織并在教師的指導下,嚴格按照新課程標準要求開展活動。不得讓學生從事長時間、高強度的生產活動,不得從事有毒、有害、有危險和有礙學生身心健康的活動。對勤工儉學的組織形式、勞動實踐安排和安全管理等問題,要以制度的形式作出明確的規(guī)定,使整個勤工儉學活動有章可循、有規(guī)可依。
二、要突出勤工儉學工作的重點
農村學校開展勤工儉學要緊密結合本地本校實際,宜農則農,宜林則林,豐富勤工儉學的內容。要結合勤工儉學活動的開展,積極開展平安校園、文明校園、綠色校園、和諧校園的創(chuàng)建活動,以學生食堂為課堂,以抓好食品衛(wèi)生安全工作為出發(fā)點,組織學生開展活動,培養(yǎng)節(jié)約糧食、珍惜勞動成果、防范食品安全的意識;以學生宿舍管理和校園綠化、美化、保潔工作為切入點,讓學生參與活動,培養(yǎng)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和自律能力、自理能力;要加強學校消費市場體系建設和規(guī)范管理,建立健全學校消費市場良性機制,為師生生活提供便利;要深入開展節(jié)能減排學校行動,指導和督促學校加強包括環(huán)境教育、綠色教育、生態(tài)教育在內的節(jié)能環(huán)保知識教育;結合德育工作,培養(yǎng)學生愛護環(huán)境、自覺遵守社會公德的良好品質。要積極開展安全教育和學校風險預防,建立學校風險預防體系,確保學生的安全和權益受到保護。
三、勤工儉學工作的指導思想
勤工儉學的工作目標是服務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一代新人。具體工作目標應突出以下五個方面:一是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要通過勤工儉學開展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幫助農村學生了解農村社會、了解農業(yè)生產、了解農民群眾;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勞動、熱愛家鄉(xiāng)、熱愛勞動人民的感情;發(fā)展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服務能力,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二是將勤工儉學活動課程化。要以育人為中心、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為主題,將勤工儉學活動與勞動技術課、綜合實踐課等課程教學有機結合起來。這些課程教學要以勤工儉學場所為依托,將理論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增強教學的實踐性、趣味性、針對性;勤工儉學要以課程教學為引領,將學生的實踐活動規(guī)范化、制度化,提高綜合效益。學校要從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出發(fā),嚴格按規(guī)定開設相關課程,科學設計課程教學理念、教學方案,建立完善課程教學效果評估體系。三是抓好課程資源建設。勤工儉學課程資源包括校內資源和社會資源。對于校內資源建設,主要是建設好勤工儉學勞動實踐場所。四是資助貧困學生完成學業(yè)。要建立完善勤工儉學資助體系,將勤工儉學實踐活動產生的收益主要用于改善師生生活和資助貧困學生,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順利完成九年義務教育。
四、勤工儉學的意義
學生參加勤工儉學活動,在培養(yǎng)人才方面與課堂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在勤工儉學活動中讓學生搜集一些廢舊材料用來搞一些小發(fā)明、小創(chuàng)造,做一些工藝品,孩子們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原來這些廢品還是很有用的,通過這些活動不僅開發(fā)了學生的智力還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在開展勤工儉學活動中,學生可廣泛地接觸社會,接觸實際,豐富了思想教育的內容,培養(yǎng)了熱愛勞動、熱愛科學、愛護公物、遵守紀律、艱苦奮斗的良好品德。
勤工儉學不僅能解決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困難,在一定程度上補充學校公用經費的不足,而且有利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有利于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可在時下的校園里,諸如“找個阿姨做值日”“家長代值日”“花錢買值日”等漠視、輕視、無視值日教育職能的情形卻時有發(fā)生。究其原因,一是消極觀念造成社會影響“無可奈何”?!安慌ψx書,長大了就讓你去掃馬路”“不想上學就回家做家務吧”……這些時常呈現(xiàn)的負面言行使孩子從小就對勞動產生了不良的心理定式,即使學校有心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觀點,也很難調動起孩子對值日的熱情。二是現(xiàn)實壓力致使學校管理“委曲求全”。受校園安全、衛(wèi)生安全等因素的制約,家長和老師們都擔心出現(xiàn)安全事故,對值日的要求被迫降低。三是認識錯位導致學生家長“劍走偏鋒”,他們覺得學習才是孩子的唯一任務,將衛(wèi)生值日當成了一種負擔,自覺不自覺地引導孩子躲避衛(wèi)生值日。有的家長認為生活富裕了,在家里都是保姆做衛(wèi)生,在學校更沒有必要讓孩子參加衛(wèi)生值日勞動,于是“花錢值日”的情形也就悄然出現(xiàn)……
面對如此被弱化、被偏廢的“值日”,學校應與學生家庭一道重新認識其教育職能,重塑其校園形象,還原其育人地位,讓“值日”重回其理想的狀態(tài)。
首先,應該不斷創(chuàng)新示范模式,激活值日的“感染魅力”。一是完善教師衛(wèi)生值日方式,教師在自己辦公室里有值日任務,在校園里有自己的衛(wèi)生值日責任區(qū),在班級里也要將學生無力完成的衛(wèi)生任務劃為自己的值日任務,和學生一樣在值日時間里認真地完成勞動任務,這自然會“喚醒”學生的值日熱情;而如果做這些事情的都是一些外來的家政公司的“阿姨”,教師的值日要求自然會在學生的質疑目光里大打折扣。二是豐富家長參與衛(wèi)生值日形式,在開展“家長進校園”活動時動員一些家長和學生一起做值日,用他們富有個性的方式引導學生對衛(wèi)生值日產生興趣。三是創(chuàng)新衛(wèi)生值日評獎活動,讓學校領導、教師、學生家長、周邊社區(qū)教育工作者代表一起參與不同內容的校園值日勞動競賽活動,讓這些學生平時最親切、最信賴、最敬佩、最感激的人在校園里盡情展示自己的勞動技藝,學生們自然會備受感染和激勵,值日動力也會自然滋生。
其次,應該不斷優(yōu)化規(guī)范機制,提升值日的“養(yǎng)成實力”。一是值日安排應體現(xiàn)“個性化”,應考慮學生的特殊情況、與同伴的特殊關系,還應顧及值日小組中具有超強組織愿望的人數(shù),盡量讓值日活動利于組織協(xié)調、便于互幫互助。二是值日管理應追求“精細化”,對表現(xiàn)優(yōu)異的小組或個人應及時樹立正面典型;對一時無法適應具體值日工作的學生應耐心指導、及時幫助,讓其在適應過程中感受到關心和支持,進而助其對值日產生興趣和動力;對一些消極行為應及時找到問題的癥結,通過合適的方式促其轉變,不可動輒惡語相向,或者用更多更重的值日任務給予所謂的懲罰,令其對值日滋生出厭惡情緒。三是值日評價應突出“激勵性”,對于值日中積極的人或事應及時反饋,充分褒獎具體的優(yōu)異表現(xiàn),及時提出學習號召;對于消極的人或事應給予主動轉變的條件,及時尋找其言行中閃光的一面,在評價中進行強化,促其轉變認識、糾正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