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小學生好詞好句摘抄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那么,如何指導小學中年級學生摘抄積累呢?現(xiàn)在,我就談談自己在作文教學中的幾點粗淺認識與做法。
一、營造氛圍,激發(fā)摘抄興趣。
教育是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中進行的,環(huán)境本身就是教育,所謂“人性如青絲,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剛黃”,由此可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對學生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因此,我首先在班級中營造一種濃郁的善于積累氛圍,以激發(fā)學生的摘抄興趣。
1、教師的潛移默化。我自己在讀書時,也喜歡把讀到的好詞語、好句子、好段落記下來。我就把我的這筆記本帶到班上,利用早自習時間或語文課前的兩三分鐘給學生讀一讀,還可以讓學生看一看。時間一長,很多學生就想自己動手做摘抄筆記。
2、營造摘抄積累環(huán)境。我利用黑板的一角,開劈“我積累,我快樂”欄目,最先是老師自己寫上一些課內(nèi)或課外積累的好詞好句,叫值日生在課前領讀。一段時間后,就讓學生按學號輪流寫上自己摘抄的好詞好句。這樣就讓學生學生時常處在一個充滿書香味的環(huán)境中,抄抄讀讀,看看記記,耳濡目染,往往能讓學生感受到書海的浩瀚和讀書積累的樂趣,從而形成跟書本交朋友的愿望,并樂意摘抄積累下書中的精華。
二、加強指導,學會摘抄積累。
激發(fā)起學生的摘抄積累興趣后,接下來就是具體指導學會摘抄積累。指導摘抄積累這個環(huán)節(jié) ,我主要采取“兩步走”教學法。
第一步:課內(nèi)摘抄積累,主要摘抄積累課本中的四字詞語或其它一些比較好的詞語或好的段落。課本是摘抄的首選材料,因為,教材內(nèi)容是經(jīng)過小語專家精心挑選的范文,語言和思想這兩方面都最具典范性。教師應充分利用語文教材中的范例來指導學生進行摘錄,并逐漸使其形成一定的能力。在每學完一單元后,教師可引導學生對其中精彩的語句語句進行品析,讓學生領悟何謂好詞好句好段,比如學習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時,引導學生賞析該單元中的這些句子,比如:“這時候,窗外十分安靜,樹枝不搖了 ,鳥兒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聽同學們讀課文?!薄?花朵張開時,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攏時,金色的花瓣被抱住,草地就變成綠色的了?!薄诖嘶A上,再讓學生進行摘錄。這樣,學生在摘錄中就能得到訓練,做到觸類旁通。
做摘抄時,我要求學生盡量都用格子是小方格的日記本摘抄,這樣摘抄比較規(guī)范美觀,而且便于保存。
還有,第一次指導學生做摘抄,一定要到位,我專門利用一節(jié)語文課,邊講解邊在黑板上板書示范(一定要寫),學生就照著寫,老師還要走下去檢查,內(nèi)容寫對了嗎?看看學生格式寫規(guī)范了嗎?還要表揚表揚寫的好的學生,這樣一來,學生就會很重視自己的摘抄積累,每次做的時候,都會很認真,很用心。
第二步:課外摘抄積累。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因此學生還應利用課余時間大量的閱讀課外書籍,課外書籍中包含了許多課本中沒出現(xiàn)過的好詞好句好段,以及各種知識,也應是摘抄積累的主要內(nèi)容。例如在三年級上學期,我就開始有計劃地叫學生抄寫了描寫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詞語、句子、段落,抄寫了描寫小動物樣子、生活習性的段落,三年級下學期抄寫了描寫跳繩、踢毽等的動作細節(jié)的段落,還抄寫了描寫表示心情緊張、高興、難過的段落。當然隨著年級的增高,摘抄的內(nèi)容將會更加的具體細致。
三、開展活動,鞏固摘抄積累。
如何才讓學生把所摘抄內(nèi)容真正的記下來,積累下來。小學生好勝心強,開展適當?shù)幕顒?讓學生在一次又一次活動中體驗成功的歡樂,非常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有利于學生保持長久的興趣,有利于學生鞏固所積累內(nèi)容,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1、好詞佳句美段誦讀:每周利用一個早自習時間,讓學生把摘抄積累的優(yōu)美內(nèi)容,首先在四人小組內(nèi)誦讀PK,然后每組推選一名優(yōu)勝者參加全班PK。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背誦,不僅使學生充分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美好,還逐步提高語言領悟能力。
2、專題知識搶答賽:比如指導學生摘抄了描寫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詞語、句子、段落后,我便在班上舉行了“走進四季”知識搶答賽,以小組為單位搶答,最后評選出優(yōu)秀小組,學生通過這樣的活動,對所摘抄內(nèi)容產(chǎn)生濃厚興趣,并在活動的快樂中記住了很多內(nèi)容。
3、手抄報制作比賽:每月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己摘抄內(nèi)容制作一份手抄報,全班評比,并把優(yōu)秀作品張貼在教師的墻壁上,這樣既表彰了優(yōu)秀學生,也對其他同學起到了促進作用。當然,學生在制作過程中無意識的又記憶了相應內(nèi)容。
4、聯(lián)想、仿寫比賽:為了讓學生靈活、準確地運用,在分類摘抄后可以讓學生進行聯(lián)想、仿寫比賽。比如學習了《荷花》一課,就可以讓學生學習書上的方式進行聯(lián)想;摘抄了一些描寫人物外貌的段落后,讓學生發(fā)揮四人小組的集體智慧,仿寫一個人物外貌描寫片段,然后全班交流,評選出最佳模仿秀小組。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暢游
雖然課堂是學習的主陣地,但是,語文學習不能局限在課堂中,還應當將學生獲得知識的觸角延伸到課外,尤其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更要借助課外的大課堂。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樹立大語文觀,以教材為中心,將語文課堂引向課外,多開展課外閱讀活動,讓學生多讀、博讀,逐步培養(yǎng)他們的獨立閱讀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以及感受、理解、鑒賞文章的能力。
1、為學生營造讀書的氣氛
小學生貪玩好動、好奇心強、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受外界的影響,因此,要想讓小學生有課外閱讀的興趣,教師可以從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入手,為學生創(chuàng)設濃厚的讀書氣氛,讓書香氣彌漫學生的周圍。首先,利用好早讀課。早晨是記憶的最佳時期,大腦得到了很好的休息和調(diào)整,如果學生能在早讀實踐集中精力,大聲朗讀,不僅能夠完成對字、詞、句、段的積累,還能夠開啟他們的思維,為接下來的正式學習“熱身”。其次,創(chuàng)建班級圖書角。在班級內(nèi)設立圖書角,號召每個學生貢獻兩三本課外書,這樣圖書角就會有近百本圖書供學生閱讀,不僅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課外讀物,也促使他們在課余時間注意搜集好的課外書充實和更新圖書角。為了檢測圖書角的功能,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學生開展讀書交流活動,讓學生就自己所讀的內(nèi)容進行復述,或者談一談讀后感,或者改編成劇本進行表演,在輕松自由的氛圍中,學生們踴躍參與、積極發(fā)言,在交流中碰撞了新的火花,不僅鍛煉了閱讀能力、表達能力,也激起了他們的閱讀熱情。再次,創(chuàng)設家庭閱讀氛圍。除了要在校園內(nèi)營造良好的讀書氣氛外,教師也應該利用家長會、家訪、編印材料等形式,不失時機地將營造良好的讀書氣氛的信息傳遞給家長,使家長能夠與教師相互合作,在家里督促孩子每天堅持半個小時左右的課外閱讀。
2、精心選擇課外讀物
首先,教師要為選學生一些古今中外名著,如《安徒生童話》《魯賓遜漂流記》《少年維特之煩惱》《小鹿斑比》《詩經(jīng)》《論語》《西游記》……這些啟蒙性的課外讀物具有深刻的思想、較高的藝術水準,能夠幫助學生辨別真善美、假惡丑,能幫助學生學習如何做人做事,也能夠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zhì)和道德精神。
其次,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一些名人傳記。名人傳記記錄了某個名人、偉人的成長經(jīng)歷、奮斗歷程,以及光輝業(yè)績,通過閱讀名人傳記,不僅能夠幫助小學生積累文學和歷史知識,也能夠增強他們面對挫折、克服困難的勇氣。另外名人的經(jīng)歷和故事對學生來說是寶貴的精神財富,在啟迪他們思維的同時,也激發(fā)了他們的斗志,因此,教師要精選名人傳記讓學生閱讀,這對他們的成長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再次,教師要鼓勵學生讀一些科普書。適合少年兒童閱讀的科普作品大多通俗易懂,而且具有很強的趣味性,非常符合小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通過閱讀科普方面的書籍,學生既可以獲得很多學知識,也能激發(fā)學生的探知欲望,啟迪他們探索大自然的奧秘。
3、教給學生閱讀方法
首先,引導學生學會巧讀書。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要加強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要讓他們學習精讀、略讀、瀏覽等閱讀方法。這三種是比較常見的閱讀方法,教師要指導學生根據(jù)不同的文章選擇不同的閱讀方法,進而逐步掌握這三種閱讀方法?!熬x”就是要明白所有的閱讀內(nèi)容,逐字逐句的閱讀與分析,遇到不懂的內(nèi)容就標記下來,向老師或家長請教;“略讀”就是掃描式的閱讀,只要掌握了大致內(nèi)容即可,不用一字一句地分析;“瀏覽”適用于閱讀網(wǎng)頁和報刊,主要看標題和關鍵字詞等,一般在搜集學習資料時會用到。
其次,指導學生在閱讀中積累,仿寫練習。閱讀不是單純的讀,而是通過閱讀有思考、有收獲、有進步,因此,教師要教會學生在閱讀中積累,進行一些仿寫練習。如閱讀介紹植物的文章,引導他們會用學到的知識描述他們熟悉的植物;寫人物的文章中的好詞好句摘抄下來,為寫作積累素材。這樣激發(fā)學生會的閱讀興趣,不但提高了學生會閱讀能力、理解能力,還發(fā)揮了他們的想象力,鍛煉了他們的寫作能力,一舉多得。
當前,在“大語文”教育觀的引導下,語文學習已經(jīng)突破了課堂的限制,開始走向課外,所以,課外閱讀已引起了廣大教師和家長的重視,在這個前提下,課外閱讀已不單單是語文學習的點綴,而成為了學生的一個很大的學習空間。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當把課外閱讀當成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和發(fā)展,以課內(nèi)帶課外,以課外促課內(nèi),使課內(nèi)與課外相結(jié)合,爭取從多個角度、多個方面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而使學生暢游于書海,獲得更好更全面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營造氛圍,愿意互動,提高實效
在口語交際的課堂上,細細觀察,我們會發(fā)現(xiàn),有許多學生不愿開口,不是他們不會說、不能說,而是害怕說話不當而被老師批評,害怕一旦說錯被同學嗤笑。這些問題已成為不少學生口語交際中的心理陰影,嚴重影響了課堂互動氛圍的形成。互動必須是主動、積極的。如何改變這種狀況,我認為必須從營造良好氛圍入手。
1.1 樂于賞識。教師可以作為一個聽眾、朋友與學生一起聊天、討論,進行沒有心靈距離的開放式的交流。對學生的發(fā)言要給予肯定,對學生的觀點要給予尊重,要允許他們出現(xiàn)錯誤,理解他們的不足,盡量采取表揚或獎勵的方式,鼓勵他們進行口語交際。
1.2 學會傾聽。試想一下,如果課堂上聽的學生在嘰嘰喳喳、竊竊私語,那么說的同學還會有表達的的欲望嗎?因此我認為"學會傾聽"是學生愿意互動的前提條件之一。首先教師要鼓勵學生學會尊重,學會合作,學會傾聽。其次還應該教給學生"聽"的方法,培養(yǎng)其"聽"的能力。再次教師要以身作則,認真傾聽學生的發(fā)言,讓學生從教師身上學會怎樣聆聽。
2 創(chuàng)設情景,樂于互動,提高實效
新課標在口語訓練上提出了"要在課內(nèi)外創(chuàng)設多種多樣的交際情境,讓每個學生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流。"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受情感因素的影響,這就要求我們要根據(jù)兒童心理特點,巧妙地創(chuàng)設各種有利于學生口語交際的情景,讓學生在情景中互動,有不吐不快之感。
2.1 輕松談話創(chuàng)設情境。為了達到某種訓練目的,有時需要教師精心設計好一個情境,甚至先布置好一個圈套,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角色,以他們最真實、自然的方式進行口語交流。
2.2 游戲表演創(chuàng)設情境。小學生天生好動好玩,他們最愛玩游戲,表演情境既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又能使學生進入交際情境。如,在口語交際《小鴨子得救了》一課中,我讓孩子們帶上自制的動物頭飾,來扮演小鴨、猴子、大象等,孩子們的熱情空前高漲,充分地投入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一個個"怎樣救小鴨"的奇思妙想從他們的頭腦中跳出來。表演過程,既是創(chuàng)作過程,又是口語交際過程。
2.3 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多媒體創(chuàng)設的情境,生動、形象、逼真,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容易引起學生說話的欲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在教學口語交際《續(xù)講小木偶的故事》時,我先出示課件,再配樂解說,學生看到動畫中美麗的森林,可愛的小木偶,各種奇形怪狀的小房子,好像一下子就來到了童話王國,就會爭先恐后地交流自己的想象。
3 積累運用,學會互動,提高實效
在口語交際實踐中你會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有交際的欲望,卻往往不知道如何表達,這主要是因為他們心中缺少詞匯,語言積累不夠??梢?,要提高口語交際水平離不開平時的語言積累。
3.1 在經(jīng)典吟誦中積累。誦讀古詩詞本身就是一種文學的積累,我們長期以來開展"經(jīng)典誦讀",學生得益不淺。經(jīng)過長期的背誦積累,一些名詩、諺語、俗語、名言警句時常掛在學生嘴邊,有的學生甚至能做到出口成詩。
3.2 在閱讀交流中積累。為了適應未來這個多元化的社會,擴大學生閱讀面,我們經(jīng)常推薦一些優(yōu)秀書目給學生,要求學生每天看幾頁課外讀物,鼓勵他們個性化的閱讀,注重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還要求他們堅持記讀書筆記,如每日摘抄幾個好詞、好句,并堅持寫日記。
3.3 在生活中積累。"生活是說話的源泉"。只有讓學生在生活中盡情地體會,盡情地積累,盡情地實踐,孩子們才會有交流互動的源源活水。平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走進自然,走向社會,鼓勵學生投入到社會生活中去,做生活的有心人。讓孩子們在生活中不斷積累語言、運用語言,才能成為語言的踐行者。
4 學會評價,促進互動,提高實效
提高口語交際能力關鍵一環(huán)就是要建立合理有效的評價體系。首先,要引導學生對同學說話、答問進行評議、補充,這是口語交際訓練最常見的形式和良好的機會。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重視"評議"環(huán)節(jié),要把這一環(huán)節(jié)貫穿整個學習過程。其次要注重對學生聽說能力的階段性評價,以便及時發(fā)現(xiàn)教學上的不足和問題所在,提供調(diào)整和改進的信息,激勵學生不斷努力。評價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如,可以讓學生自我評價、小組評估、教師評價相結(jié)合。評價的內(nèi)容可以從語音、語速、語調(diào)、情感的表達等方面進行評估。
5 增強實踐,深化互動,提高實效
口語交際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僅僅靠課堂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確立"大口語交際觀",積極為孩子們拓展更為廣闊的實踐空間。
5.1 拓寬口語交際的互動渠道。要盡力拓寬小學生習得規(guī)范口語的渠道。如讓他們多聽廣播、收看電視等。學校、家庭、乃至整個社會都要成為學生口語交際互動的渠道,還可以與口語交際教材相結(jié)合,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增補"打電話""看病號""購物" "推銷商品""小導游""小主持人"等訓練專題,有目的、有計劃的拓展口語交際的互動渠道,讓學生勇于、樂于、善于與別人進行交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