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三生教育法制教育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深化大學生對高校法制教育本質的認識
應融合“三生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問題是一個哲學問題,無論是保證國家社會職能順利實現的政治屬性,還是統(tǒng)治階級向全體社會成員灌輸社會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階級屬性,其最終都是為階級統(tǒng)治與社會發(fā)展培養(yǎng)人才的重要途徑。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領域的兩個不同維度,高校法制教育與“三生教育”在性質、內容、功能等方面相契合。高校法制教育以法律素質教育為目標定位,在教學內容體系上“以‘行為規(guī)范’為基礎,以‘思想觀念’為核心,以‘相關權利與義務’為重點”,倡導以學生為主,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尊重人的社會性。高校法制教育在本質上具有生命性、生存性和生活性,是對個體生命的生存和生活形式的規(guī)范。作為一種教育理念,“三生教育”從新角度、以新方式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注重從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三個不同維度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促進大學生全面發(fā)展。在提高素質教育的目標上,“三生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新標準與高校法制教育在實質要求上相契合。人是各種社會關系的總和,加強和改進高校法制教育不僅要在人與人的交往中提高大學生的法律素質、增強其法制觀念,而且要注重把握“三生教育”的理論精髓,從個體的生命存在、生存發(fā)展、生活追求等“三生教育”理論與實踐的角度出發(fā),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以貫徹法治精神、提高法律素質、培養(yǎng)法制觀念為核心目標,以落實法治社會生活基本要求為主要內容,實現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終極目標。
(二)把握高校法制教育基本內容應融合“三生教育”
在法治社會,人們必須遵守法律的各項規(guī)定,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活動。高校法制教育必須全面提高大學生對法律的認知,提高大學生對生命的敬畏和尊重、對生存環(huán)境的適應和熟悉、對生活習俗與規(guī)范的了解和掌握。法制教育涵蓋“三生教育”的主要內容,堅持和諧文化建設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有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法治觀。無論是職業(yè)活動、家庭生活中的法律規(guī)范,還是對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法律修養(yǎng)的培養(yǎng),都是從法治角度向大學生講授與大學生生命、生存、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制度,以增強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提高法律素質?!叭逃笔欠辖逃l(fā)展規(guī)律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教育,是現代教育的實踐需要和教育價值的回歸,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需要,它有助于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的實施,有助于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
(三)創(chuàng)新高校法制教育實踐路徑應融合“三生教育”
人的發(fā)展是生命、生存和生活的整體發(fā)展,是對生命價值的詮釋,對生存意志、生存理性、生存能力的提升,對生活激情、生活規(guī)律、生活品質的塑造?!叭逃币箤W生關愛生命、關注生存、關心生活,這在目標、內容、功能上與高校法制教育相一致。無論是學生、農民、工人或者軍人等不同人群,還是幼兒園、小學、中學或者大學等不同階段,“三生教育”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創(chuàng)新高校法制教育應通過法律知識的普及與公民意識的培養(yǎng),通過法律行為規(guī)范的判斷與法制觀念的提高,通過高校法制教育與“三生教育”理論與實踐活動的有效融合,從生命、生存、生活等不同途徑創(chuàng)新高校法制教育實踐路徑,不斷深化大學生對高校法制教育的認識,提高大學生法律素質,增強高校法制教育的實效性。在法治社會,高校要培養(yǎng)大學生法律素質、增強其法治觀念,就要以促進個人健康成長為線索,朝著個體生命、生存、生活發(fā)展的方向,不斷創(chuàng)新高校法制教育實踐路徑。高校應始終堅持教育科學發(fā)展的指導思想;堅持與大學生生活實踐相結合、聯系實際需求的法制教育內容;堅持認知與情感、理性與感性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堅持不斷深化高校法制教育本質認識,有效融合“三生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創(chuàng)新高校法制教育實踐路徑。
二、基于“三生教育”的高校法制教育認識的深化
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是“三生教育”的組成部分,這三方面都與法制教育密切相關。無論是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體框架考慮,還是從“三生教育”各方面的具體內容出發(fā),其內在要求與社會主義法制現代化建設對大學生基本素質要求相契合。因而,在加強高校法制教育、培養(yǎng)大學生法律素質、增強其法治觀念的目標要求下,高校法制教育應結合“三生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從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等不同路徑深化大學生對高校法制教育的認識,明確回答生命教育維度、生存教育維度、生活教育維度的高校法制教育“是什么”“教什么”等實質問題,以提升大學生法制教育的實效性。
(一)生命教育維度的高校法制教育
以生命權利義務保護為內容,尊重各種生命形式生命教育是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問題的教育(這里的生命不僅包括自然生命、精神生命,還包括社會生命),其目的是通過教育使學生珍惜、珍愛生命,更好地生存與生活。生命教育對大學生進行生命與健康、生命與成長、生命與安全、生命與關懷、生命與價值的教育,是大學生認識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提高生命質量、實現生命價值和意義的重要途徑。大學生積極、主動、健康地發(fā)展生命,提高自我生命價值,認知人類和自然界的生命存在和發(fā)展規(guī)律,有助于大學生認識自我生命存在價值和他人生命存在價值,促進個人與社會和諧發(fā)展。生命教育主要涉及生命的產生與發(fā)展、生命價值、生命倫理、生命權利的教育,而高校法制教育更關注生命權利的保護和義務的履行。無論是民法對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等基本權利的保護,刑法對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的規(guī)定,還是行政法對侵犯公民生命權利的救濟,法制教育都與生命教育的內容相契合。法制教育中涉及生命教育的內容包括意識保護生命(避險意識、求生意識、自救意識等)、行為保護生命(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見義勇為等)、健康保護生命(遠離淫穢物品、遠離珍愛生命、學習相關知識預防艾滋等)、心態(tài)保護生命(培養(yǎng)積極健康向上的心態(tài)等)。從內容上說,生命教育是“三生教育”的前提,是法制教育的最基本內容。生命教育與高校法制教育不僅存在內容的歸屬與重合,在實踐中也存在價值認同的問題。法律以權益保護為目的,任何侵犯一定法益或者有可能侵犯法益的行為都存在價值的抉擇。生命教育缺失的嚴重后果是大學生漠視生命的存在價值,無論是自我生命、他人生命,還是其他生命形式,都應把敬畏生命當作人活在這個世界上的第一道德準則。在法治社會環(huán)境下更要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高校法制教育要強化大學生對生命權利的認知,更應以生命教育為基礎,全面系統(tǒng)地認知生命的存在和價值,認知法治社會對生命的相關規(guī)范要求,使學生認識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珍愛生命。不僅要尊重自身生命,而且要尊重他人生命和其他生命存在。大學生要明確生命價值的善與惡:善就是保存生命、促進生命、使可能發(fā)展的生命實現最高價值;惡就是毀滅生命、傷害生命、壓制生命的發(fā)展等。動物、植物和人的生命都是神圣的,只有尊重一切生命形式才能促進生命的發(fā)展。
(二)生存教育維度的高校法制教育
以社會生存、職業(yè)生存法律規(guī)范為內容,受法治生存環(huán)境影響生存教育是生命教育的深入,是以尊重生命存在為前提,幫助學生了解生存知識,掌握生存技能,提升生存意志,增強生存本領,確立正確生存意識,把握生存規(guī)律的教育。生存教育分為自然生存教育和社會生存教育。社會生存教育主要教授大學生立足社會的各種生存本領,包括生存知識、生存技能以及為人處世的方式方法等,它是生存教育維度高校法制教育的側重點。社會生存教育以培養(yǎng)和鍛煉大學生的各種生存能力為主要目標,使大學生掌握在未來社會生存的各種能力,包括社交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獨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生存教育不僅要教授大學生基本的科學文化知識,而且要使大學生將科學文化知識轉化成一種生存能力,提高其生存本領,促進人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實現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統(tǒng)一?,F實社會中,大學生對生存的無能既表現在面對突發(fā)情況或危急情況的無能,也表現在正常社會環(huán)境下缺乏職業(yè)技能和意識。危急情況的處理不當,可能會侵害他人的合法權益或者自身的合法權益,造成一定侵權或者違法行為。在職業(yè)環(huán)境下無能的原因比較復雜,可能是缺乏行業(yè)生存技能,也可能是缺乏生存意識。在大學生就業(yè)招聘中,各單位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政治素養(yǎng)提出明確要求,但實踐中相當一部分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不高、法律素質低下,對所從事行業(yè)的法律職業(yè)要求知之甚少,法治社會中生存能力的提高更無從談起。生存能力和生存環(huán)境是影響生存教育的重要因素。生存能力主要包括自然生存能力、社會生存能力,這里的生存能力主要指以社會活動能力、職業(yè)能力等為內容的社會生存能力,它是人的社會性的體現。生存環(huán)境包括自然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及國家政治環(huán)境等,它是高校法制教育實效性的重要影響因素。其中,自然環(huán)境因素要求大學生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主要涉及資源與環(huán)境保范婚姻家庭生活;社會環(huán)境生存因素以法治社會生產實踐為內容,要求適應職業(yè)競爭規(guī)范和職業(yè)生存規(guī)范;國家政治環(huán)境主要指國家法制現代化建設,實施依法治國的基本國策,要求大學生學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提高法律素質,樹立法治信仰。生存教育要求人們通過道德與法律、自律和他律、現實性規(guī)范與理想性規(guī)范的共同作用,維護正常經濟秩序、公共秩序和生活秩序,以促進生存環(huán)境的改善和提高。
(三)生活教育維度的高校法制教育
以個人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政治生活相關法律規(guī)范為內容,為人的生命、生存發(fā)展服務生活即人的各種活動的總和,是指人在生存期間為了生存和繁衍所從事的不可或缺的生計活動。生活教育是為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發(fā)展服務的一切活動,既包括個人衣食住行、情感、娛樂等與個人密切相關的個人生活,以婚姻家庭關系為主的家庭生活,以社會實踐活動為內容的社會生活,以國家政治參與為內容的政治生活,也包括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活。生活教育使大學生理解生活的物質性和精神性、個體性和集體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培養(yǎng)大學生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中正確的價值取向、在個人生活和社會生活中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在職業(yè)生活和公共生活中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教育學生比較和選擇生活,理解生活真諦,學會正確的生活,樹立良好的生活追求,幫助大學生提高現實社會生活能力,使學生熱愛生活、為幸福生活奮斗。目前很多大學生沉迷于手機、網絡、穿戴、游戲、愛情等感性的、外在的東西,并沉溺其中,很難在現實生活中權衡利弊,這些做法不利于大學生良好性格的養(yǎng)成、學習成績的提高、現實社會的融入,甚至會成為大學生違法犯罪的誘因。現在大學生社會生活條件明顯優(yōu)于以前,但部分大學生對生活充滿恐懼,有的為追求虛擬的精神享受不惜觸犯法律,這都是缺乏生活法律常識所致。因此,加強生活教育是提高大學生法律素質、增強其法治觀念的必要途徑。教育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最終指向生活。高校法制教育必須貼近生活,以幫助大學生解決成長過程中遇到的道德、法律等方面的實際問題。在涉法方面,高校法制教育應教授學生與國家、社會、家庭和個人生活緊密聯系的生活法律法規(guī),引導大學生通過合法途徑正確解決有關政治權利與自由、受教育權、財產權利、人身權利等方面的法律難題,解決大學生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提高大學生的法治社會生活參與能力。
三、結語
法制教育與“三生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二者在性質、內容、目標、功能等方面具有共性。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高校法制教育應結合“三生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突出權利與義務、權力與責任、法律原理與法律規(guī)范、程序法與實體法的有效結合,從生命、生存、生活的角度拓展高校法制教育實體性內容,維護生命、生存、生活權利救濟等程序性權利,突出實用性、系統(tǒng)性、知識性;結合“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為主題,以社會主義法律意識為核心,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為主渠道,以德治和法制相結合為手段”的高校法制教育基本經驗,使學生關愛生命、關注生存、關心生活,培養(yǎng)大學生對生命的敬畏、對生存的追求、對生活的熱愛,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法治觀,以促進高校法制教育不斷發(fā)展和完善,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作者:張磊胡尊讓單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