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教育拉卜愣寺六大學院修習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文章對拉卜愣寺修習體制的建立和發(fā)展以及與西藏各大寺院的法緣關系進行了論述。自拉卜愣寺(以下稱拉寺)創(chuàng)建(公元1709年)以來,在歷世嘉木樣大師、四大賽赤!以及其他諸位高僧活佛經200多年的齊心努力,學者濟濟,人才輩出,蜚聲于蒙藏廣大地區(qū),躋身于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列,成為甘、青、川、康交界地區(qū)藏傳佛教的最高學府、文化教育園地、佛教文化藝術中心,它包羅了藏傳文化藝術的全部學科。本寺之所以修習體制健全、內容完整、治學嚴謹,猶如一所綜合性大學,是因為它們的建立和發(fā)展與藏傳佛教發(fā)源地西藏的各大寺院有著密切的法緣關系,本文試圖對其進行較全面的探討。修習體制述略拉寺的組織機構,在磋欽會議之下設有六大學院:聞思學院建于1711年,續(xù)部下學院建于1716年,時輪學院建于1763年,醫(yī)藥學院建于1784年,喜金剛學院建于1879年,續(xù)部上學院建于1929年。這六大學院分別研習顯密佛學、天文歷算、藏醫(yī)學、詩學、修辭學、書法、文法、音樂、繪畫、雕塑、舞蹈和壇城繪制等等。以下就拉寺六大學院的修習體制先作一簡介。聞思學院。本寺重點學院,居六大學院之首,藏語稱“帖散瑯”,意即“殊勝聞思洲”;因系全寺集會誦經之場所,故又稱之為“磋欽德康”。本學院通過辯論,然后修持,主要研習三藏、三學、四大教義,通過師授、背誦、辯論的形式,達到通曉五部大論。本學院學制分為13班級,需要15年以上的學習時間。其中:因明部:分五級,學程五年;學習的主要著作為《釋量正論》、《因明論》、《因明大疏》等,每年農歷11月19日按級遞升,程度不夠者,可以請求降級。般若部:分四級,學程四年;學習的主要著作為《現觀莊嚴本頌》、《現觀莊嚴廣論》、《現觀莊嚴名義釋廣解》等。中觀部:分兩級,學程二年;學習的主要著作為《中觀本頌》、《中觀明句論》、《中觀佛護釋》、《中觀廣論攝義》等。俱舍部:分一級,學程四年;學習的主要著作為《俱舍頌》、《俱舍自解》、《俱舍論》和《俱舍大疏》等。律學部:分一級,學程無限;學習的主要著作為《戒律本有》、《菩薩戒釋》、《比丘戒釋》、《律部大疏》等。律學部:分一級,學程無限;學習的主要著作為《戒律本有》、《菩薩戒釋》、《比丘戒釋》、《律部大疏》等。本學院學習方法主要以背誦和辯論相結合,每年農歷4月19日至24日和7月舉行辯論大會;設有三種學位:然江巴、尕仁巴、多仁巴。凡般若部畢業(yè)或六至十二級的學僧都有資格參加考取“然江巴”;凡俱舍部學完四年功課者,全部稱為“尕仁巴”;“多仁巴”為本院最高學位,考僧必須是俱舍部畢業(yè)者,考取此學位的機會每人只有一次。主要法會有:正月初三開始至十七日結束,歷時15天的正月“祈愿大法會”,正月初八的“放生”節(jié)、13日的“曬佛節(jié)”、14日的跳“法舞”、15日晚的“酥油花燈會”、16日的“轉香巴”;另還有“七月法會”、“燃燈節(jié)”和“二月法會”等。續(xù)部下學院。系本寺密宗學院,藏語稱“居麥巴扎倉”,該學院是六大學院中創(chuàng)建最早,修習體制最完整的學院之一,設初、中、高三級。僧人必須按照《密宗道次第廣論》所示方向,結合修規(guī),以求證驗,經過發(fā)誓保證,方可轉入本院學習。學習的主要著作為《怖畏九首金剛經》、《大自在自入經》等;到高級可參加每年農歷2月17日至21日的密宗教義辯論考試,取得“俄然巴”學位,每年只取一人。主要法會有:農歷3月18日至24日的“大自在自入法會”、6月4日至6日的“開光儀軌”、9月18至24日的“集密自入法會”和9月28日的“怖畏九首金剛自入法會”等。時輪學院。系密宗學院,藏語稱“丁科扎倉”,分初、中、高三級,年限無限。主要以《時輪派歷算精要》為基本教材,對時輪歷法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學習和研究。主要法會有:農歷3月6日的“奠基法舞”3月14至21日的“時輪自入法會”。另還參加正月“祈愿法會”、七月法會、娘乃節(jié)、燃燈節(jié)等等。醫(yī)藥學院。系密宗學院,藏語稱“曼巴扎倉”,分為初、中、高三級。僧人除學習規(guī)定的佛學經論外主要學藏醫(yī)名著《四部醫(yī)典》、《晶珠本草》和《月王藥診》等著作。主要教學活動是由高級班優(yōu)秀學僧向初、中級班傳授各種醫(yī)治、醫(yī)學知識。主要法會有:農歷3月17日至24日的“藥師佛的自入壇城和燒壇法會”等。畢業(yè)后可取“曼仁巴”學位。喜金剛學院。系密宗學院,藏語稱“吉多扎倉”分初、中、高三級,年限無定。主要研習喜金剛的生起和圓滿次第之道,兼修天文、歷算、文法、書法、音樂、舞蹈、彩砂繪制壇城等。學的主要著作有《無上供養(yǎng)經》、《大威德經》和《喜金剛生起和圓滿次第經》等。主要法會有:農歷3月的“虛空瑜伽師自入法會”、“大施食法會”、“金剛手自入法會”等;每年農歷2月17日至21日,考取“俄然巴”1名。續(xù)部上學院。系密宗學院,藏語稱“居多巴扎倉”,分初、中、高三級,年限不定。學習的著作有《妙吉祥名號經》、《怖畏九首金剛經》、《續(xù)部經》和《生起與圓滿次第》等;主要研習用彩砂繪制壇城的技術和八種佛塔!的繪圖及土地金剛線的畫法。主要法會有“集密自入法會”、“滿足護法心愿法會”、“大自在自入法會”和“大威德金剛自入法會”等。畢業(yè)后可通過辯論考取“俄然巴”學位。歷史上拉寺曾經一貫實行地方性政教合一制,以組織嚴密、教育體系健全、顯密精深和有眾多實權派支持而著稱。其發(fā)展之快,繁榮之盛,實為罕見,這種良好局面有賴于寺主嘉木樣等高僧大德的崇高信譽和感召力,同時也有賴于西藏各大寺院及其眾多活佛高僧的支持和扶助。自公元1709年至解放初,拉寺經過200多年的建造和擴建,研究顯密教義的六大學院逐步建成并形成規(guī)模,學院學制、儀規(guī)、法會也日趨完善,其內所積淀豐富多彩的藏傳佛教文化,更使拉寺學者輩出,譽滿全藏。修習體制之源淵考述通過以上敘述,我們對拉寺六大學院現行的修習體制有了一個較清楚的認識,其修習體制不但組織嚴密、制度健全,而且治學嚴謹、學風丕振;從始建到現在歷時290年,各方面都遠遠超過了歷史久遠的禪定寺、塔爾寺等。它之所以能夠成為安多藏區(qū)發(fā)展最快、規(guī)模最大的宗教文化中心,是因為本寺六大學院從初建到建成期間,就修習體制方面歷世嘉木樣大師都親赴西藏各大著
名寺院進行了考察、學習和鑒借,從中吸取了營養(yǎng),為我所用,從而補充了自己的不足。為論述合理和敘述方便,首先就其淵源問題從客觀上進行闡述,然而以第一世嘉木樣大師至第五世主持寺務為時間線索,將拉寺六大學院的修習體制之淵源作一較細致和全面的探討。首先,我們認為,藏傳佛教在西藏的產生、發(fā)展乃至完善和各大著名寺院的建立為拉寺的創(chuàng)建、修習體制的確立提供了可仿效和供參考利用的主要對象和依據。眾所周知,早在公元633年,松贊干布建立了強盛的吐蕃王朝時,就廣納賢才,發(fā)展本民族文化,引佛抑苯改革民族宗教習俗。到公元978年藏傳佛教在西藏基本形成,從11世紀開始到15世紀初葉,這三百多年的歷史發(fā)展中形成了藏傳佛教的五大教派從公元1409年宗喀巴在拉薩以東達孜縣境內破土奠基興修甘丹寺,即為格魯派創(chuàng)立之始。他很快得到明王朝的確認與支持,發(fā)展迅速,蔚為正統(tǒng),成為全西藏的宗教勢力,進而向川康、甘青等藏區(qū)傳播。格魯派在政治上從1416年宗喀巴的弟子扎希貝丹(1379—1449)在拉薩西部的更培烏孜山下建該派第二大寺——哲蚌寺開始,實行了政教合一制度,確立了寺院農奴制經濟形態(tài)。公元1419年格魯派第三大寺院色拉寺的建成,使寺院成為藏區(qū)的文化中心,在它里面包容了藏族豐富多彩的文化知識。甘丹、哲蚌、色拉三大寺院的建立,使西藏成為包括甘、青、川等藏區(qū)在內的宗教文化中心和人人都向往的佛國境地,眾多佛家弟子都爭先恐后地去西藏求法深造,并視其為榮。在這一社會歷史背景下,后來成為拉寺寺主的嘉木樣一世俄昂宗哲21歲時(1668年9月)為追求規(guī)范的佛家生活和取得學業(yè)上的長進赴西藏留學,先后在哲蚌寺郭莽學院、下密院、格丕寺三處勤奮修習三十余年,三十年的刻苦研修使他成為一代名師,深厚的佛學知識為拉寺的創(chuàng)建、學院體制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也就是說拉寺的創(chuàng)建、學院體制的建立一方面功歸于俄昂宗哲,另一方面也功歸于藏傳佛教文化中心西藏各大寺院對他的栽培。為充分說明這一關系,在此很有必要提及當時扶持大師建寺的即后來成為拉寺“四大賽赤”之一的德哇倉·羅桑東珠(第一世)。羅桑東珠于1673年出生在今青海貴德所屬的蘭覺地方,16歲時前往學者濟濟的哲蚌寺郭莽學院修習,依次拜第一世貢唐倉·更登彭措、嘉賽欽波·東智嘉措、更噶奧賽爾等高僧系統(tǒng)修習了五部大論。25歲時在拉薩祈愿大法會期間,與三大寺學者巡回辯論,其辯才博得了僧眾的廣泛贊譽,隨之聲名遠揚。他在政教事業(yè)上深謀遠慮、治教有方,為此深得藏王拉藏汗的敬重,同時也得到了第巴·桑吉嘉措的歡喜,并旨意他做第六世達賴喇嘛的侍候和郭莽學院的“德哇”(意即負責政務的僧職),由此,后來將其轉世系統(tǒng)稱“德哇”。28歲時就任郭莽學院的相佐(掌管財經的一種僧職);歲時任本學院格貴(執(zhí)法司),公元1709年隨師嘉木樣回安多創(chuàng)建拉寺?!傲_桑東珠跟隨嘉木樣數十年,成為嘉木樣政教事業(yè)的得力助手,是一位在拉卜楞寺歷史上功績突出、影響較大的人物?!痹诶_哲蚌寺郭莽院他先后擔任過三項職務,隨從嘉木樣來安多建成拉寺后便成了嘉木樣的得力助手。建寺后大師身任相佐,負責政務、法規(guī)、財經和寺院的基本建設等,期間他與嘉木樣的另一大弟子賽·俄昂扎西(任法臺主持全寺教務,曾留學郭莽學院15年。學習掌握了郭莽扎倉的宗教儀軌、辯經方法、誦經聲調等,并系統(tǒng)學習了五部大論,結合自己在西藏所學的佛學理論知識,建立學院修習體制,制定寺院內外的一整套清規(guī)法紀;籌集資金主持并完成了大經堂、嘉木樣拉章宮等基建工程。聞思學院建成后“拉卜楞寺的聞思學院采用哲蚌寺郭莽扎倉的講義作教材?!睆闹胁浑y看出,拉寺的創(chuàng)建,各種制度的建立基本上是借鑒藏傳佛教中心西藏各大寺院的一系列修習體制而形成的;我們可以這樣認為,嘉木樣及其兩大得力弟子羅桑東珠和俄昂扎西因在西藏留學深造多年(尤其在哲蚌寺)。師徒三人在成名之道上受比較正規(guī)的格魯派寺院教育;不言而喻,在返安多建拉寺時,就將西藏較正統(tǒng)的本土文化即格魯派寺院的教育、修習體制、管理模式、宗教儀軌等等移置拉寺的建立和發(fā)展之上。這就是拉寺為何得以迅速發(fā)展并躋身于藏區(qū)格魯派六大寺院之內的一大原因所在。以上就大環(huán)境(西藏)與小環(huán)境(拉卜楞寺)的淵源問題作了一些客觀上的分析闡述,以下就淵源關系進行多方位的探討。第一世嘉木樣時期(1648——1721年)嘉木樣一世華秀·俄昂宗哲于藏歷第十一饒迥土鼠年,即公元1648年正月初八生在今甘南夏河縣甘加鄉(xiāng)境,13歲剃度出家開始了他的宗教生涯;于公元1668年21歲時赴西藏郭莽院留學,25歲取得“噶舉巴”學位;27歲時由第五世達賴喇嘛授’比丘戒,同年,于郭莽院般若畢業(yè)。以后到拉薩續(xù)部下院研究密宗,四年畢業(yè)。)(歲時由第六世達賴委任為哲蚌寺郭莽扎倉堪布,在此期間大師著有《五部宗教哲學辯論注釋》,以后格魯派各大寺院學經、講學都以此為主,奉為教本,同時“他重定了該院章程,健全了般若制度,至今余風尚存。”公元1701至1709年間,青海和碩特前首旗蒙古族黃河南親王察罕丹津先后兩次派人赴西藏敦請大師回原籍建寺,弘揚佛法。大師遂于1709年6月從西藏動身,9月抵達河南親王府,親王獻出可容納八百人的方型毛氈賬房一頂暫代經堂,并往集僧徒三百人。翌年,選定扎西旗灘為寺址,大師親率弟子舉行了隆重的建寺奠基儀式,委派大弟子賽·俄昂扎西為僧官主司全寺教務,德哇倉·羅桑東珠主司全寺政務;嘉木樣曾在哲蚌寺留學時先任經院領誦師,后提任為大法會領經師,出于此因他又任命華銳·俄項貢卻為領經師,“要求按一世達賴更登珠師徒二尊的例規(guī)舉行法會。于是每天像正常法會一樣僧侶們早晚進行經懺法事和辯經活動。”公元1710年3月,大師組建了經院并親自任首屆法臺,15日法會上大師給僧眾講授了《菩提道次第廣論》,其后又講授了《勝樂大疏》、《生起與圓滿次第》以及《戒律論》、《俱舍論》、《釋量論》、《中觀論》、《般若論》、《攝類學》經典的教敕。!月"日閉會時“大師授旨今后經院一切制度規(guī)程均按哲蚌寺郭莽學院執(zhí)行,這是拉卜楞寺歷史上的第一期修學法會。”公元1710年5月的辯經法會上,大師委托從拉薩陪送而來的蒙古準噶爾高僧卷巴·智華傳授教程?!安⒁?guī)定經堂制度按哲蚌寺執(zhí)行,辯經制度按
郭莽院執(zhí)行?!贝髱熡H自主持辯論,“寺院的佛事活動按哲蚌寺郭莽經院的儀軌進行?!睘槔^續(xù)僧源,大師特遣其侄嘉樣丹巴和嘉樣觀卻赴哲蚌寺郭莽扎倉學經。公元1711年正月初三,在他的主持下,召開祈愿大法會,自此開創(chuàng)了拉寺一年一度規(guī)模盛大的正月祈愿大法會之列,“祈愿大法會期間所誦經文和儀軌均按宗喀巴大師零散文集之意進行了統(tǒng)一和完善?!蓖昵锛窘ǔ闪税耸拥拇蠼浱眉绰勊紝W院,秋季法會期間,大師親自察看法會聚會場所,“尊者親口道:從今日起,按哲蚌寺之例,會眾時首先要誦《宗喀巴贊》………?!睆拇撕?,拉寺決定“諸如午間法會等均依郭莽經院的規(guī)章制度嚴格執(zhí)行;設立相應的法會制,并將八月初一作為期中假日。法會期間,晨、午、晚三時,供齋僧茶飯七次,期中假日早晚,供齋僧茶五次,均由拉章負擔供施。”在冬季大法會時,“尊者吩咐道:從現在起,每年按哲蚌寺郭莽扎倉之例,舉行四次月季法會,四次中期法會,一次七月法會,每年共舉行九次法會,不能間斷!并將《大乘密云經》和《入行論》二經定為僧會必誦經文?!睆囊陨鲜妨喜浑y看出,拉寺聞思學院建造之始末,其修習體制都是嘉木樣一世按西藏哲蚌寺郭莽扎倉的體制而建立的,這與大師在哲蚌寺郭莽扎倉任,8年堪布時期所研究的修習體制是分不開的;大師深奧的佛學造詣也是拉寺聞思學院修習體制健全的一大因素。據傳,色居金剛持等曾對嘉木樣一世有過關于興建密宗學院的指示,對此大師牢記在心,暗中也為之奮斗。大師在衛(wèi)藏的蓋培地方修行時“曾令甲霍爾瓦·彭措旦增把密宗續(xù)部下的一切規(guī)章制度、讀誦音調等了解掌握好,以備日后有用?!庇纱丝梢姡髱熢缇陀袆?chuàng)建密宗學院的宏偉設想。公元1716年,一世嘉木樣興建了拉寺的續(xù)部下學院,其修習儀軌“系根據后藏喜饒桑蓋法師傳續(xù)而來,主奉密宗集密、怖畏九首、大自在、三大金剛、六臂和法王護法?!钡顑戎鞴奈鞑卣垇淼尼屽饶材狯探疸~像和大藏經《甘珠爾》、金寫本《賢劫經》等。續(xù)部下學院建成后,大師親自給僧眾講授了《四注合璧》等經典,要求學院每年舉行一次《四注合璧》和《注疏》的科目考試,“并且命令誦經音調及儀軌,按照續(xù)部下院(指拉薩的下密院——作者)的儀軌執(zhí)行”要竭盡全能弘揚密法。至此,大師興建密宗院的宏愿已實現,又為拉寺增添了一所學院;修建時從前、后藏等地區(qū)邀請了大批著名的木匠、石匠、畫師和雕塑師等,這些藝師在聞思學院和續(xù)部下學院殿內繪制、塑造了大量的壁畫、泥塑、銅制佛像;從此,拉寺的繪畫、雕塑體系有了初步發(fā)展,同時,為其他學院修習體制的確立和逐次完善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另外,從公元1711年到公元1717年間,作為培養(yǎng)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每年從本寺選派優(yōu)秀學僧到西藏留學深造,考取學位;公元1718年在拉寺設立了學位制度。在大師短短幾年的努力下,依照西藏各大寺院的狀況,在拉寺建立了顯密雙修的教育體制,成為安多地區(qū)又一座弘揚佛法、培養(yǎng)人才的教育基地。第二世嘉木樣時期(1728——1791年)在歷輩嘉木樣活佛系統(tǒng)中,嘉木樣二世對拉寺的鞏固和發(fā)展并將其影響擴大到安多各地、西藏、內蒙古起過關鍵作用,在建立和完善拉寺聞思學院、續(xù)部下學院、時輪學院、醫(yī)藥學院修習體制方面大師也起到了關鍵作用。大師確立了以顯密二宗授講修習為主,以醫(yī)藥、天文、歷算、詞章、音韻、書法、聲明、繪畫、壇城繪制等為輔的修習體制后,全寺宗風得以大振,掀起了勤奮攻讀,精研深修的熱潮。嘉木樣二世·久美昂吾于藏歷第十二甲子土猴年,即公元1728年3月8日出生于青海尖扎縣囊拉部落世襲土官之家,歲才進拉寺坐床。公元1752年10月,嘉木樣大師入哲蚌寺郭莽學院般若部的“論新”級,在學院堪布桑吉多杰座下聆受教程,拜尊大學者勒本·羅桑達吉為經師。1753年參加了拉薩祈愿大法會的辯經活動,參與哲蚌寺及郭莽學院的一切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之中。1757拜謁班禪六世,聆受《菩提道明燈》等許多經典教法,并隨扎什倫布寺瑜珈高師象雄·益西塔伊聆受諸多密乘教法。大師在西藏的八年深造,完成了般若部、中觀部課程,成績突出,并研習了《俱舍論》《戒律論》和《釋量論》經典及其印藏學者所撰注著作,全面通達了五部大論。對于密宗,大師一方面自修諸多本尊本續(xù)等經典,而且廣泛聆受灌頂教敕、隨許、導釋、秘訣等,從而達到了高深的密法修煉境界;榮獲哲蚌寺“格西”學位。大師32歲時返回拉寺,于1760年就任本寺第11屆總法臺;依在西藏所學的知識,對拉寺及學院的修習體系大膽地進行了改革和補充,開始實施了拓展政教事業(yè)的一系列重大措施。首先在拉寺內確立了步法、歌贊等制,旨意貢唐倉·丹貝仲美編寫了《至尊米拉日巴語教釋·成就密意莊嚴》一書,結合民間歌舞和神舞藝術,構成了有唱、有說、有舞、有韻的六場劇目,在第一世嘉木樣大師創(chuàng)建佛殿音樂的基礎上,對拉寺佛殿音樂體系的形成和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改進“瑯賽”法會,“按照西藏的做法,它是純由獲得學銜的學者們的修習集會。原先拉卜愣寺因為具有學銜的僧侶較少,所以把法會范圍擴大到般若部以上班級均被招納參加。嘉木樣二世作為治教促學的配套措施,就把‘瑯賽’改成為以學銜為參加資格的高層次法會。”公元1763年大師遵照六世班禪華丹益喜的法旨,仿照后藏扎什倫布寺的時輪學院規(guī)模款式和建筑形式建成了拉寺的時輪學院,專門培養(yǎng)天文歷算方面的人才。時輪學院建成后大師自任首屆法臺,并確定念修經目、訂立院規(guī)。自《時輪經》傳入西藏被譯成藏文后,隨即在藏區(qū)產生了以此為基礎的“理論派”和“作用派”兩大歷算流派。拉寺是以現代派的《時輪派歷算精要》為基礎教材,其主要依據是《日光論》和《白琉璃論》,“這兩論同屬于時輪派的浦巴派(亦稱山洞派)。浦巴派是偏向理論派的?!睆倪@些記載中不難看出,嘉木樣二世興建時輪學院時,其建筑風格、修習儀軌都采用了后藏第一寺院扎什倫布寺的修習體制。公元1777年,大師將拉寺八十根柱子的聞思學院擴建為一百四十根柱子、可容納三千多僧人同時誦經的大經堂,“大經堂依據西藏哲蚌寺的規(guī)章制度予以革新使用。聞思學院誦經法及經典辯論,按照拉薩郭莽院加以改革?!北舅聦W僧學成《現觀莊嚴論》后,“就是畢業(yè)慶典儀式,也按扎西郭莽的規(guī)章舉行?!痹凇栋捕嗾淌?/p>
》(漢文版367頁)中記:每天中午舉行辯經時,每月下弦時按照噶丹寺絳孜扎倉的法規(guī)舉行各種佛事活動,按照噶丹寺大會堂的規(guī)程舉行三次六十施食祭,從未間斷?!扒锛荆茉觳史蹓瘓?,誦經詠調和音韻均按覺摩隆(西藏境內——作者)的儀軌執(zhí)行,并且舉行普明大日如來密論的修習法,供養(yǎng)及其大供等儀式。”“春季,即四月初,依照時輪的彩粉,供修法,音調等均按(布達拉宮——作者)殊勝院的常規(guī)舉行?!薄啊段氖饷灐返恼b經音韻,按明慧院(在哲蚌寺)的儀軌執(zhí)行。”嘉木樣二世有極高的佛學造詣,尤其對因明學有很深的研究,是“果芒學派”之創(chuàng)始人;大師認為對于是非究竟的理論明辯和智力的開發(fā),攝類學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在提倡注重參辯的同時,要求并參照熱多儀軌和色拉寺吉巴扎倉儀軌,讓攝類學僧利用法會假期進行辯修”大師還勤于聞習研究《現觀莊嚴論》、《中觀論》,在哲蚌寺郭莽經院進行過嚴格的辯經訓練,到拉寺后,就大力改革和完善了學院辯經體制,使拉寺的辯經方式、學風等蒸蒸日上,聞名于三大藏區(qū);后“哲蚌寺郭莽經院的松曲阿旺、藏巴·然堅巴·丹巴達爾杰、阿瑪格西·丹德爾、色拉格西·羅桑尼瑪等四人曾專程前來拉卜楞寺游學辯經。”這說明在建立學院修習體制方面,大師不只是對西藏各大寺院體制的照抄照辦,而是在通過借鑒、效仿地基礎上加以取精用弘為自己所用,并進行了大膽地改革和創(chuàng)新;這對于繼承發(fā)揚佛教文化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嗣法儀規(guī),的確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是故,其他藏區(qū)僧人也以留學拉寺為榮,廣大僧俗民眾為之敬意崇信。公元1782年,嘉木樣二世仿照拉薩藥王山寺醫(yī)學利眾院的模式,在拉寺建成了醫(yī)藥學院,并親自主持了隆重的奠基儀式,親口宣讀了《四部醫(yī)典》。其學院制度“依照拉薩甲日柔喜瑯經院的規(guī)章訂立本院制度。”公元1784年,年屆58歲的嘉木祥二世再次赴拉薩,向達賴八世降邊嘉措稟告了創(chuàng)建拉寺醫(yī)學院的過程,并請求委派西藏有名的醫(yī)學高僧到拉寺醫(yī)學院任教?!斑_賴準其所求,以給拉卜楞寺檀越——青海河南蒙親王委派保健醫(yī)生的名義,選派著名的藏醫(yī)藥學家藏曼·益希桑布和他的弟子多杰然卷巴、藥王山寺的優(yōu)秀醫(yī)徒邁爾干·羅桑達吉等名醫(yī),先后抵達拉卜楞寺,給醫(yī)學院傳授醫(yī)理。”其中著名教師藏曼·益西桑布對在拉寺傳播藏醫(yī)、培養(yǎng)藏醫(yī)人才,發(fā)展藏醫(yī)事業(yè)非常重視;他治學嚴謹,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堅持每年利用兩三個月時間,跋山涉水,風餐露宿,到方圓百十里甚至數百里的山山嶺嶺,實地考察藥物生長分布情況,足跡踏遍甘、青、川邊界?!睆倪@時起,拉寺醫(yī)學院每年就有了認藥、采藥的實習制度本院殿前廂廓四面,皆有傳統(tǒng)壁畫,據說“系仿照17世紀西藏著名學者第司·桑吉嘉措所編繪的藏醫(yī)系列掛圖復制的?!睋栋捕嗾淌贰罚?64頁)載:在嘉木樣二世時期,緞繡佛像前供盛開的鮮花,朝拜內部儀止圣物,跳狩獵三匝舞,增植解脫種子等許多修煉體制都按哲蚌寺郭莽院的例規(guī)進行。拉寺醫(yī)學院的建立意義重大,其獨特而完整的理論體系,是藏族人民長期同疾病做斗爭的智慧結晶;從此,甘南藏區(qū)的藏醫(yī)事業(yè),從分散薄弱的情況下轉入了集中專門的研習機構,為弘揚民族文化、服務民眾健康生活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在醫(yī)學科學日新月異、突飛猛進的今天,它愈加引起了國內外醫(yī)學界的普遍重視,欣欣向榮的藏醫(yī)藥學,正向全世界顯示著它的燦爛前景,發(fā)揮著潛在的功效。公元1768年,嘉木樣二世依照拉薩大型神變祈愿法會創(chuàng)立了拉寺正月“毛蘭木法會”,正月十五的酥油燈會制度由此建立起來;同時還建立了二月亮寶法會、七月米拉勸法會等,規(guī)定了正月法會的程序,各學院設立了自己的樂隊。大師58歲赴西藏時,給以達賴、班禪為首的眾多活佛以及哲蚌、色拉、噶丹、扎什倫布、大小昭寺等寺院所有僧人廣施布施?!安⒃谇昂蟛馗魉聫V泛收集貴重佛經,對稀有經卷進行抄寫。先后共收集佛經萬余部,于1786年返寺時,全部帶回,藏于拉卜楞寺?!贝髱煹倪@一偉大貢獻,不但為本寺各大學院建立、完善其修習體制積累了眾多豐富的教材和內容,而且在保護民族文化遺產、豐富拉寺藏書等方面做出了極大的貢獻。拉寺初建時僧人只有五百人,嘉木樣二世時曾達到三千人之多,如此規(guī)模的學僧隊伍使拉寺教材嚴重缺陷;在這種情況下,公元1767年,“請來三位西藏昌都寺的藝僧,完成凱珠杰關于時輪本尊方面的著作和嘉木樣二世所撰《嘉木樣一世》等許多經典的版樣文稿。其后,又從四川的德格、爐霍、西藏的昌都等遙遠的地方邀請工藝匠指導雕版技藝,寫稿樣,畫版首圖案等?!惫?788年,大師仿照后藏江仁欽宗的彌勒佛殿建成了拉寺的彌勒佛殿,在西藏、尼泊爾等地邀請了藝僧六名,鑄造了著名的銅制鎏金彌勒佛像,工藝水平達到了高峰;建立彌勒佛像是嘉木樣二世終生的最后一件大事,佛殿系藏族平頂款式,參照扎什倫布寺的大金殿造成,它的宗教地位堪稱是全寺之首。與此同時,大師主持修飾了聞思學院,作了柱套頂幕等所有裝飾品?!白源?,繪畫藝術成為拉卜楞寺學僧修習的專業(yè)。‘工巧明學’得到了較大的發(fā)展?!敝鸩酱_立了以顯密二宗教授為主,以醫(yī)學、歷算、聲明、音韻、詞章、書法、繪畫、雕塑、歌舞等為輔的修習體制。據《安多政教史》(365頁)記:拉卜楞寺聞思學院誦經的聲韻腔調、法會誦經方式、辯論等均和扎西郭莽經院一模一樣,都是因時因地緊密建立起來的。密宗學院按下密院、時輪院和醫(yī)學院則按布達拉宮的南杰扎倉和嘉日柔謝林等規(guī)則新建的,各自制定形成了清規(guī)制度?!爱敵跖e行大型法會時,四所學院合為一體而聚會,……;月上旬按達賴喇嘛更登嘉措‘十處規(guī)程’,月下旬按照噶丹香孜的《五牯主經之酬補》及鼓譜等修煉,不曾間斷;‘六十食子’的修念也堅持不懈,而且相符于噶丹大法會之儀軌?!钡谌?、四世嘉木樣時期(1792—1855年、1856——1916年)第三世嘉木樣·久美嘉措于1792年農歷8月10日生在青海同仁縣保安旗念托地方,經土觀活佛尋找后,由達賴、班禪主持,清嘉慶皇帝派員參加,在拉薩大昭寺抽簽決定,18歲迎至拉寺坐床。7歲時赴西藏留學,入哲蚌寺郭莽學院學習,拜魯本俄旺慈誠和羅桑卻增倆人為師;給哲蚌大僧會、郭莽學院和各康村、米村分別發(fā)放布施,以此為入寺修學禮儀。他被編入郭莽學院般若部的“七十要義”班級。21
歲時赴后藏扎什倫布寺由班禪七世羅桑丹貝尼瑪給他受了比丘戒;后朝游拉薩色拉、噶丹二寺,同時在攝政王達擦活佛、嘉賽活佛和噶丹赤巴俄昂念智座下聆聽了許多顯密經法。公元1813年八月上旬抵達拉寺,1817年“二十六歲時,任本寺赤哇,除為眾僧開示經義以外,對寺院清規(guī)戒律進行了改革?!痹趯Ρ舅抡谭ㄒ?guī)實施一系列改革措施外,鼓勵僧眾致力修供,因而寺院各學院發(fā)展猶如新月,日增生輝。大師憑借自己在西藏所學的經驗,教導學僧要想熟練掌握辯論技巧就必須重點鉆研《釋量論》,督促攝類部的學僧就“因類學”、“心類學”進行班級之間的集體對抗辯論,延長學習時間,褒揚優(yōu)勝、鞭策后進、鍛煉辯才。并多次強調:前倆輩嘉木樣為拉寺的建立和發(fā)展傾注了畢生的精力,僧眾要勤奮研習,證悟教理,從而獲取真諦尋求解脫,萬不可丟棄目標,忘乎所以。1817年7月,大師主持了15天的辯經法會,于9月22日離位卸去了總法臺之職。第四世嘉木祥·圖旦旺徐于1856年農歷1月25日出生在今四川西康拉龍地方,歲時迎至拉寺坐床。20歲赴西藏哲蚌寺郭莽學院深造,在留學的四年內,大師廣學般若,聲譽極高。返回拉寺后于1879年仿照布達拉宮南杰扎倉創(chuàng)建了拉寺的喜金剛學院。此后選調高僧,委任教職,制訂清規(guī),自己親自任首屆法臺;依據哲蚌寺所學教程,建立本院供修儀軌,開始了法事活動,幾年后學院的規(guī)章、修習科目等逐次趨于完善。公元1886年大師指明果達倉活佛接任法臺,“同時,他與西藏攝政王第穆呼圖克圖聯系,選派喜金剛學院青年僧侶進藏學習‘裁瑪爾’護法法舞,由第穆呼圖克圖的寺院即拉薩丹吉林寺的商務大管家饋贈了全部緞制法舞服飾?!比兰文緲诱乒芾抡諘r期,恬靜簡出,墨守成規(guī),到四世嘉木樣時期,“對寺院的陳規(guī)舊習進行了大膽改革,并走遍衛(wèi)藏、西康、青海、山西、蒙古及甘肅等地?!辈ⅰ按_立以聞思學院為核心的各學院(扎倉)管理制度,以防各學院自行其是,各自為政?!崩碌男蘖曮w制、清規(guī)戒律嚴明而著稱于世,它積累、總結了西藏等地區(qū)一整套治教治學的成功經驗,后又被其他寺院所仿效。這一方面嘉木樣四世尤為重視,為使拉寺修習體制全面走向正規(guī)系統(tǒng)化,大師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取長補短,為佛教文化在安多藏區(qū)的健康發(fā)展做出了有益的貢獻。大師一生酷愛音樂,晚年尤甚,經常在別墅內奏樂,舉行康藏歌舞表演,而且親自加以指導,后收集了《五臺山》、清朝宮廷禮曲后,又從蒙古專門恭請了兩位蒙古族樂師,對拉寺樂隊重新編制,進行嚴格訓練;從此后,拉寺樂隊在演奏技巧上有了較大的提高,自此也有了正規(guī)的樂隊。大師所建喜金剛學院主要學習漢歷歷算、文法、書法和練習跳法舞等,“這個學院的法舞,系仿西藏德茂瑯之跳法。”同時,建立了宗喀巴圓寂日燈會,健全背經考試制度,建立了“朗洪”“香浪”制度,加強了“蓋扎哇”念經音韻、語調及噪音的鍛煉和印經院制度等一系列重大措施。“還依據西藏哲蚌寺續(xù)部學院誦經的聲調、音韻,對本寺各大扎倉誦經的調子,進行了嚴格的定音定調,并定期進行檢查?!眹栏袢嫘蘖曮w制的建立,這對拉寺后期寺規(guī)的完善和教法的體制的興盛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大師一生致力于整頓宗風。第五世嘉木樣時期(1916——1947年)第五世嘉木樣·丹貝堅贊(漢名黃正光)于1916年農歷3月12日出生在原西康理塘的營官壩彩瑪村,1920年經第九世班禪大師卜算,同年9月22日迎至拉寺坐床。公元1929年仿照西藏居欽·更噶東智法師創(chuàng)立的續(xù)部上學院創(chuàng)建了寺的續(xù)部上學院,這個學院的清規(guī)戒律比較嚴格,主要根據拉薩續(xù)部學院的修習體制而定。1937年大師赴藏求學,10月24日正式加入郭莽學院“般若部”修學,在該院堪布仁欽嘉布座下聆受《七十要義》教程,后隨從康薩活佛聆習般若學經典,各種法會上從不間缺。11月份大師進行了5天的畢業(yè)答辯且順利通過,自此結束了留學郭莽學院內的生活,于1940年返回本寺,“大師向新建的續(xù)部上學院捐獻許多經典、佛像和法器等,又命襄佐欽熱東珠從拉薩續(xù)部學院請來經師二人,專司教授音韻及五彩壇城堆制法。一切儀規(guī),無論巨細,均按照拉薩續(xù)部學院的律儀規(guī)范執(zhí)行?!蓖瑫r根據從拉薩請來高僧的指導,認真研習密宗教律,接受法師灌頂口訣,修行密宗真諦,教授奉誦技藝;年底,大師親自對學僧進行測試,并對西藏請來的教師居巴·益西東珠和丹巴群培設宴致謝。至此,拉寺的六大學院已先后全部建成,“兩所密宗學院舉行的四方投施儀規(guī)和對緞綿大佛的供奉等,均按扎什倫布寺的儀軌執(zhí)行?!逼湫蘖曮w制經歷世嘉木樣和諸多高僧的苦心經營,逐步趨向完善和成熟,這為躋身于格魯派六大寺院和攀居安多第一大寺院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創(chuàng)造了安多藏區(qū)其他寺院與其無比的有利條件。第五世嘉木樣從西藏留學返寺的第二年,即著手整頓本寺,嚴令僧眾遵守戒律,認真修持,特別是設立儀倉,進一步完備和強化了政教合一制度,高度集權,徹底改變了拉寺六大學院以往曾出現過的大權旁落,各大活佛自行其是的多種弊端。從二世嘉木樣久美昂吾在位時期,每年7月在寺內舉行“七月法會”;嘉木樣五世設立儀倉之后,決定完成《松贊干布》藏戲的編排,因圖旦丹增其人從小生活在西藏,又在十三世達賴身邊擔任多年的“孜仲”(僧官),對西藏各階層人物的生活習俗及服飾了如指掌,同時又酷愛藝術,故在編排分工上由他與朗倉活佛負責編導。戲劇《松贊干布》編排完后于1946年在拉寺首場演出,一時轟動了安多地區(qū)的宗教界和文化界,大師看后也極為贊賞。由此,拉薩創(chuàng)建了藏戲劇團,后傳至青海、四川等藏區(qū),這為豐富和活躍安多地區(qū)藏族群眾的文化生活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深受廣大僧俗民眾的厚愛。結束語拉寺的六大學院設在磋欽會議之下,是全寺的第二級組織機構、僧人組成的獨立集體,也是一個修習體制完整的教育單位,在長期的教學活動中歷輩嘉木樣大師通過學習、借鑒藏傳佛教發(fā)源地西藏名寺哲蚌寺、色拉寺、噶丹寺、扎什倫布寺等的修習體制和管理模式外,又對本地區(qū)實際情況加以研究、改革和創(chuàng)新,使拉寺六大學院不但體制完整嚴密,而且又形成了自己諸多獨特的特點,尤其是哲蚌寺的郭莽院對拉寺學院的修習體制影響很大,在經290年的發(fā)展史中,本寺機構健全,各學院治學嚴謹,從而使學者層出不窮,譽滿藏、蒙各地,成為格魯派六大寺院后起之秀。當代,安多乃至其他藏區(qū)的眾多學僧將留學于拉寺視為榮幸,她弘揚民族文化,培養(yǎng)合格的佛門弟子做出了重大貢獻,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