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倫理視覺下教育管理公正問題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在某種意義上說,重發(fā)展輕公正是近20年來我國各種決策和改革實踐的基本價值取向。在一些人看來,發(fā)展是硬道理,公正是軟要求。其實,正如有的學者所言“:經濟發(fā)展固然是硬道理,社會公正也是硬道理?!边@種一般道理,對教育同樣是適用的。教育改革要促進教育發(fā)展,發(fā)展意味著教育資源的擴充,教育水平的提升;教育改革也要促進教育管理公正,公正意味著平等地分配教育發(fā)展的成果,讓全體國民更有效地共同分享教育資源。發(fā)展為公正創(chuàng)造條件,公正提升發(fā)展的價值。就教育的特殊個性來說,教育管理公正有著調節(jié)社會公正的作用,尤其需要強調公正優(yōu)先的原則。教育作為社會流動的管道,它是導致社會分層的基本要素,通過教育過程,可以復制乃至加大社會不公,也可以減少和緩解社會的兩極分化。也就是說,教育不僅體現(xiàn)著社會公正,而且是社會公正的影響源。面對著我國社會兩極分化加大的嚴峻局面,教育面臨著價值立場的選擇:教育制度是推波助瀾,復制社會不公?還是力挽狂瀾,再造社會公正?這是重大的價值取向問題。從教育制度倫理的立場說,我們理所當然必須選擇正義和公道,即公正優(yōu)先。所謂公正優(yōu)先,強調的是必須把促進教育管理公正作為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核心目標,真正用教育管理公正原則來規(guī)范教育改革行動,努力提升教育公正水準,并以此促進社會公正。這是現(xiàn)代教育的本性要求,也是價值沖突面前的道德選擇。
二、從倫理學視角下反思教育管理公正
教育管理公正是實現(xiàn)社會公正“最偉大的工具”。教育管理公正作為教育論理中的一個重要的范疇,不僅僅關涉到教育本身的成敗,而且對于整個國家的發(fā)展與進步也都有著重要的衣衣。在對歷史上的教育公正管和原則進行考察之后,結合國內教育公正中存在的問題,我們相信,只要基于一種平等的原則,制定教育公正政策,構建教育公正機制,創(chuàng)建教育管理公正發(fā)展模式,強弱雙贏的局面是可以實現(xiàn)的。
(一)教育管理公正:人人享有受教育權
教育管理公正的核心就是要保證“人人享有受教育權”。只有能夠保證人人享有受教育權的教育制度才是公正的。羅爾斯曾提出公平三原則:自由的原則、機會的平等原則、差別原則,并指出第一個原則優(yōu)先于第二個原則,第二個原則優(yōu)先于第三個原則。這既體現(xiàn)了自由,又體現(xiàn)了平等,最重要的是沒有忽視差別這種事實,反映了“合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的公平基準,保證了最大的最小值,或者說最好的最壞結果。“合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的公平基準保證了最少受惠者受惠,如果最少受惠者都已經受惠了,則表明所有人都受惠了,也就是說,這種公正論表達了人人都享有受教育權的觀點。這種教育公正論表明,人們應當普遍共享社會進步的成果,而不是分攤本可避免的不幸和教育機會的損失。教育公正要求努力降低社會人群在教育方面存在的不公正和不應有的社會差距,力求使每個社會成員都能享受基本的教育。教育公正并不否認不同國家間或同一國家不同社會人群間在教育資源利用方面存在差別。并非所有的差別均代表不公正,只有那些可避免的和不應有的差別才被認為是不公平。另外,公正與效率也不總是矛盾。效率是教育公正普遍化的保證,效率低下是不可能保證教育資源分配的普遍化的。教育公正不能普遍化,則意味著不能保證人人都享有受教育權。在這個意義上,效率是教育公正普遍化的基本保證,但是反過來則是錯誤的,也就是說,如果僅僅追求效率,而忽略公正,那么這種教育制度是不合乎道德的。要保證人人享有受教育權,就必須公平配置教育資源。
(二)政府為教育管理公正提供政策保證
孔子說“: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如其往也?!埃ā墩撜Z•述而》)也就是說只要人愿意進步,不管其曾經怎樣,現(xiàn)在潔身自好,以求獲得受教育的機會,我們就不應該放棄他,誰也不能剝奪他受教育的機會。但面對教育不公正的現(xiàn)狀,需要政府修補相關政策、健全有關制度,來解決教育公正問題,努力為教育公正提供政策保障。首先,創(chuàng)建教育公正發(fā)展模式,縮小區(qū)域差異。加大對國家教育資源分配、城鄉(xiāng)分配、區(qū)域分配格局調整力度。把教育資源工整地投放于社會,增加對西部、農村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投放,鼓勵優(yōu)秀教師投身西部、建設農村。其次,保證教育品質的公正性,孔子指出,“性相近也,習相遠也?!保ā墩撜Z•陽貨》)也就是說,每個人先天的稟賦是很相近的,但是每個人的習性(習慣和性格)卻有很大的不同,這是由于每個人后天學習成效有很大差異的緣故。正如孔子所說的“因材施教”。政府需要改變長期以來存在于教育中閉鎖與僵硬的教育制度,建立富有成效、充滿活力的“開放型教育制度”,根據(jù)學生的個別差異、先天智力不同,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因材施教,追求高效率教學原則的科學教育方法。
(三)政府創(chuàng)建教育管理公正發(fā)展模式
完善教育法制建設是促進教育公正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維護教育公正已有成果的重要手段。通過立法程序,把國家關于促進教育公正的方針政策、制度措施、實現(xiàn)目標等用法律形式固定下來,使之成為整個國家的意志和整個社會遵循的原則,是促進教育公正的最有效措施。普及教育公正的合法觀念,以鞏固和推動交易公正的發(fā)展。通過政府行為,控制西部、農村骨干教師的流失問題。創(chuàng)造骨干教師相互學習交流的機會,注重對西部、農村骨干教師的培養(yǎng)以及待遇問題。發(fā)展教師素質,增加培訓經費,強大優(yōu)秀教師隊伍。確保“教育權利平等”和“教育機會平等”,促進社會公正,促進和諧社會建設,實現(xiàn)人的全面發(fā)展
(四)樹立正確公正觀,做到教育管理制度化
應確立以三好為目標,以機會均等為原則,嘉勤罰懶,優(yōu)勝劣汰的公正觀。為此,要建立完善的規(guī)章制度和紀律,不斷使學生三好評選條件、獎學金評定條例及辦法具體化、科學化、規(guī)范化,既有定性的要求,又有定量的指數(shù),并適當?shù)卦O置各種類型的單項獎,讓學生在同一起跑線上,頗有目標,趕有方向,各顯其能,各得其所,在競爭中取勝,每個人的聰明才智都得到充分發(fā)揮,集體意識不斷得到加強。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發(fā)展,成才意識得到強化,激發(fā)全體學生為把自巳培養(yǎng)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有用之材,而銳意進取,發(fā)奮學習的積極性。
(五)嚴于律已,處事公道
教育工作者的良好思想素質,對于公正原則在學生教育管理中的實行具有決定性作用。任何目標的實現(xiàn),制度、規(guī)范及原則的貫徹,都依賴于行為主體的實踐。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具備剛正的性格,正派的作風,公正無私的品德,不追逐虛榮,不貪不義之財,無視特權,不搞政治人身依附,對上級不阿談奉迎,對同事不“文人相輕”,對學生平等相待。引導學生在機會均等的前提下開展競爭,以自己的模范行為和滿腔正氣,幫助學生樹立集體主義思想和共產主義的人生觀。
作者:彭紅兵 單位:黃岡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