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政治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在課堂上要鼓勵所有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提倡質疑問難,形成師生“互動流”;二是提高綜合素質,顯示人格魅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三是加強情感溝通。充分利用課余、課后時間,走入學生當中,了解學生心理,形成與學生和諧共振的情感基調。只有把平等、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帶進課堂,建立一種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亦師亦友的新型關系,才能讓學生感覺到課堂就像溫暖的家,輕松自如,自由發(fā)揮,也勢必會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力求教學內容的時政化、生活化
高中政治課的教學內容,一般具有理論性、抽象性、結構性的特征。因此,老師在選擇教學內容時,僅僅“就課本,講課本”,是不具備吸引力的,必須從學生的興趣、喜好以及需要的知識、技能等方面著手,將教學內容與社會發(fā)展、學生生活緊緊聯系在一起,實現教學內容時政化、生活化,并用幽默風趣的語言表達出來,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時事政治不僅是高中政治課的重要補充,也是高考必考重點之一。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恰當地使用時事材料,滲透時事教育,不僅能彌補教材的滯后性,更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升學生對知識的運用。因此,教師要能融會貫通,根據課本,聯系熱點,讓學生進行討論,使他們形成正確的認識、分析社會現實的能力,以及對社會的責任感。美國教育學、哲學家杜威說,“教育即生活,即成長,即經驗改造”。高中政治教學的生活化,就是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以及自身知識結構及背景出發(fā),通過教師適時結合生活實際舉例或者學生聯系實際生活來講述政治,實現“政治教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一種教學境界。如在講授“如何保護消費者權益”時,教師可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分別扮演營業(yè)員、消費者、記者、警察等角色,親身體驗消費者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后如何進行維權、投訴等一系列過程,不但能激發(fā)學生興趣,也可更深刻了解課本知識。所以說,生活化的教學內容,不但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更能幫助學生在學習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運用知識。
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還體現在教師語言的風趣和幽默。前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因此,教師語言表達的優(yōu)劣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生硬、呆板的“灌輸式”講授,是許多學生對政治課提不起興趣,覺得枯燥乏味的主要原因。因此,要用幽默有趣的語言,再加上語氣的輕重、緩急、抑揚、快慢等變化來強調教學內容,體現教學重點,才能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必要時,教師還可利用體態(tài)語來傳達自己的情感,活躍課堂氣氛,引發(fā)學生的共鳴。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學生心情舒暢,樂于學習,變機械模仿為心領神會,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學習的有效性才得以凸顯。
推動教學方式的現代化、多樣化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在簡單重復的對象刺激下,人的注意力往往會漸漸松弛,難以產生較強烈的心理刺激,而新穎奇特的對象則會使人腦神經系統(tǒng)興奮,激發(fā)強烈的注意力。因此,高中政治教師要學會利用現代、先進、多樣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新課程在內容上大為更新,增加了許多反映社會經濟文化科技新進展、時代性較強的新內容。因此,在高中政治課教學中,要把一些抽象的理論,講解得生動透徹,必須借助于現代先進的教學工具,利用投影、錄音機、電視、微機等多種媒體,或者是照片、圖片、掛圖等直觀的形式,向學生聲情并茂地展示豐富多彩的世界,使學生在生動、形象、直觀視聽中掌握抽象的政治知識,免去了生澀、呆板的講授,教學效果也更好,同時也能達到使學生“活學、活用”的目的。除了使用現代先進的教學手段外,教學形式也要常換常新,盡量多樣化。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往往使政治課枯燥、乏味,甚至打消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所以,現代高中政治課教學必須要注重采用多種方法刺激學生感官,激發(fā)其興趣。比如編排小品、組織演講比賽、辯論會、調查訪問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安排活動,組織教學?;蛘咄ㄟ^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來闡釋相關的思想政治理論,讓他們身臨其境,獨立思考、合作、探索,開發(fā)思維。
高中思想政治課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最終目的是要提高學生的情感水平和實踐能力,因此,教師除了借助課堂教學以外,最好要結合豐富多彩、形式活潑的課外活動,使學生走出課堂,融入社會。一方面,可以借實踐來深化理論學習。組織學生參與社會調查研究、社會服務活動、生產勞動等實踐,在實踐中了解社情民意,在實踐中感悟理論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另一方面,可以借理論解決實際問題。以學生學習、生活和實踐中遇到的問題為切入點,剖析問題的根源,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釋疑解惑、排憂解難,不斷提高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作者:王素華單位:遂溪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