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革命精神群眾路線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井岡山精神的主要內容
2001年,在井岡山視察時,把井岡山精神高度概括為“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于勝利”。這簡短的二十六個字概括了井岡山精神的科學內涵。首先,胸懷理想、堅定信念是井岡山精神的靈魂所在。在艱苦卓絕的井岡山革命戰(zhàn)爭年代,由于敵人力量異常強大,無數英勇的革命先烈之所以能拋頭顱、灑熱血,視死如歸、浴血奮戰(zhàn),那是因為他們對共產主義的崇高理想和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念矢志不移。崇高理想,堅定信念,它是凝聚人心、催人奮進的偉大旗幟,是戰(zhàn)勝一切困難、贏得勝利的力量源泉。在和平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時期,許多共產黨員所以能夠為黨和人民事業(yè)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也是因為有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的激勵。鄧小平曾經說過:“過去我們黨無論怎樣弱小,無論遇到什么困難,一直有強大的戰(zhàn)斗力,因為我們有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鐵的紀律。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這都是我們的真正優(yōu)勢?!薄拔覀冞^去幾十年艱苦奮斗,就是靠用堅定的信念把人民團結起來,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奮斗。沒有這樣的信念,就沒有凝聚力。沒有這樣的信念,就沒有一切?!睂τ谥袊伯a黨歷史的回顧,充分肯定地說:“勝利和成功,永遠屬于具有崇高理想、堅定信念的艱苦奮斗的人們?!盵4]其次,實事求是、敢闖新路是井岡山精神的核心內容。井岡山斗爭是秋收起義失敗后,革命形勢處于低潮時期展開的。在這樣的歷史關鍵時刻,中國共產黨人實事求是、敢闖新路,敢于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制定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等一系列方針、政策、組織制度和紀律,引導中國革命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后來,回憶在江西作調查研究時曾指出:“我們黨是有實事求是傳統(tǒng)的,就是把馬列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的實際相結合?!币虼?,建立井岡山根據地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開篇。的偉大之處,就在于他能根據中國不同于“十月革命”的俄國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敢于闖出一條不同于俄國人所走過的路———工農武裝割據的道路,正是這條道路,使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從井岡山一路走到北京。對此,鄧小平評價說“:實事求是,是思想的出發(fā)點、根本點。這是唯物主義。不然,我們開會就只能講空話,不能解決任何問題?!睆倪@個角度而言,實事求是是思想活的靈魂,當然,也是井岡山精神的核心內容。再次,艱苦奮斗、勇于勝利是井岡山精神的重要基石。在我們黨90多年的歷程中,艱苦奮斗作為強大的精神力量,始終激勵著我們黨頑強進取,在各種困難和考驗面前敢于勝利。可以說,我們黨過去干革命,尤其是在井岡山斗爭時期,是靠艱苦奮斗發(fā)展壯大、成就偉業(yè)的。在井岡山斗爭時期,由于國民黨軍隊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進行軍事上的“圍剿”和經濟上的封鎖,企圖把制紅軍于死地。紅軍為了完全能自給自足,黨組織和領導根據地的軍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刻。正因為有這種艱苦奮斗的精神,井岡山軍民才不為任何艱難困苦所嚇倒。建國后,在寫給延安的同志和陜甘寧邊區(qū)的同胞們的一封信中,還號召人民“要永遠保持過去……所具有的艱苦奮斗的作風。”沒有那時一種艱苦奮斗,勇于勝利的精神,就沒有中國共產黨今天的局面。艱苦奮斗是中國共產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黨的性質和肩負的歷史使命,決定了黨艱苦奮斗的政治本色。它是我們黨保持同人民群眾密切聯(lián)系的一個法寶,也是一個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必須具備的基本政治素質。一九五七年三月,在濟南和南京黨員干部會議上的講話時提出,即使是和平時期,也要“艱苦奮斗,密切聯(lián)系群眾?!辈窠淙藗儭埃翰灰獢[官架子,把架子收起來,跟人民見面,跟下級見面?!敝袊嗣瘛笆乔趧诘娜嗣?,有著艱苦奮斗的傳統(tǒng)?!边@是鄧小平對井岡山精神基石———艱苦奮斗、勇于勝利的夸贊。最后,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是井岡山精神的根本體現。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艱苦創(chuàng)業(yè)時期,中國工農紅軍始終關心群眾,相信并依靠群眾,能始終同群眾同甘共苦,打成一片。為了人民的利益和革命事業(yè)的需要,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心甘情愿奉獻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也正是因為中國共產黨和人民群眾是血肉般、魚水般的聯(lián)系,所以,才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使得國民黨反動派一進入根據地,就陷入了人民戰(zhàn)爭的大海。一九三四年一月二十七日,在《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就總結說,“革命戰(zhàn)爭是群眾的戰(zhàn)爭,只有動員群眾才能進行戰(zhàn)爭,只有依靠群眾才能進行戰(zhàn)爭?!币痪潘奈迥晁脑露娜眨凇墩撀?lián)合政府》著作中,在總結中國共產黨走過的二十四年時,則提到“我們共產黨人區(qū)別于其他任何政黨的又一個顯著的標志,就是和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取得最密切的聯(lián)系。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fā),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fā);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些就是我們的出發(fā)點?!啊睉撌姑恳粋€同志懂得,只要我們依靠人民,堅決地相信人民群眾的創(chuàng)造力是無窮無盡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難也能克服,任何敵人也不能壓倒我們,而只會被我們所壓倒?!本畬降母锩窢庪m然已經成為了歷史,但井岡山精神卻卻依然魅力十足,光芒四射。井岡山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的集中反映,是中國共產黨寶貴的精神財富。它同樣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時代精神。在井岡山視察時,指出:“奪取中國革命勝利離不開井岡山精神,建設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同樣需要井岡山精神。”在新的歷史時期,更需要進一步探討如何弘揚井岡山精神,踐行黨的群眾路線,讓井岡山精神與黨的群眾路線的時代價值永駐長青。
二、井岡山精神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中的價值
通過對井岡山精神形成的歷史條件和主要內容的梳理,基本闡述清楚了一個基本問題:“什么是井岡山精神”,闡明了井岡山精神的內涵與實質。這對研究和探討紅色文化之井岡山精神在為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服務,為鞏固中國共產黨的執(zhí)政地位服務,為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服務的戰(zhàn)略地位有特別的意義。在井岡山斗爭時期,紅軍戰(zhàn)士,有些甚至是農民,他們主要是懷著一種信仰和信念,在那樣艱苦的環(huán)境中,能夠從失敗走向勝利。這些做法和經驗現在都不過時。因此,弘揚井岡山精神,是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的需要,也有利于引導全社會在思想道德上共同進步。黨的十八大報告對我國未來進行了很好的描繪:兩個一百年,即到建黨一百年時,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本世紀中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到目前,應該值得肯定的是我國的經濟總量、綜合實力以及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毋庸質疑的是,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推進,由于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還不是很完善,再加上受到西方社會各種思潮的影響,國內少數人,他們不信主義信鬼神;甚至也有少部分黨的領導干部同志,不信馬列信風水;更有甚者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產生了質疑,這種質疑實質上是關乎人民的信仰和對社會主義的信念的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何以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這些問題都值得重視并予以回應。這是關乎人民的精神家園的問題,關涉到中華民族精神得以新生和傳承的問題。我們今天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群眾路線是什么?講,群眾路線是永葆黨的青春活力和戰(zhàn)斗力的重要傳家寶,是我們制勝的法寶。過去革命時期尚能如此,改革和建設時期更是需要弘揚井岡山精神,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對引領人民群眾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引領當今社會思潮不但有歷史意義,也有現實意義。在厘清井岡山精神的形成和內容的基礎上,如何弘揚井岡山精神,踐行黨的群眾路線:
第一,堅定崇高理想,堅定信念。信念是一種力量,人是需要理想和信念的。井岡山精神具有正能量,充分利用多形式的革命遺存、遺跡等來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豐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內容。堅持用井岡山精神教育群眾,引領人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解決人們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問題,從而構筑中華民族的共同精神家園及其重要。以井岡山精神激勵人民群眾,把廣大人民團結凝聚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之下。講: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他形象地把“鈣”對于人的重要來闡述堅定理想信念的意義。如果人民信仰迷茫、信念缺失,將危及國家的長久執(zhí)政。對此,這就需要我們進一步弘揚井岡山精神,加強思想政治建設,解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的問題。東歐巨變、蘇聯(lián)瓦解,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國家長期精神懈怠,沒有做好思想政治建設工作。
第二,堅持事實求是,真抓實干?!皩嵤虑笫恰弊钤绯霈F在班固撰寫的《漢書•河間獻王德傳》“修學好古,實事求是”。也就是說,河間獻王劉德的“實事求是”是考證古書時求其真本,講的是實證的治學態(tài)度和方法。中國共產黨人批判地繼承了史學中的“實事求是”,進行了新的科學解釋,賦予了唯物辯證法的哲學內涵,也就是《中國共產黨黨章》規(guī)定的: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fā)展真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開辟就是在反對主觀主義,反對教條主義過程中,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經典案例。1937年的《實踐論》,在總結同主觀主義和教條主義斗爭時間指出“:我們的結論是主觀和客觀、理論和實踐、知和行的具體的歷史的統(tǒng)一,反對一切離開具體歷史的“左”的或右的錯誤思想?!备锩侨绱?,建設和改革時期更應該如此。正是中國共產黨人有著這樣的傳統(tǒng),在回應對我國改革開放之初設立特區(qū),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部分人的質疑時,鄧小平總結說:“沒有一點闖的精神,沒有一點‘冒’的精神,沒有一股氣呀、勁呀,就走不出一條好路,走不出一條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業(yè)。……一開始就自以為是,認為百分之百正確,沒那么回事,我就從來沒有那么認為?!钡闹v話更樸實,老百姓也覺得十分親切。諸如“打鐵還需自身硬”“,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等,這些都是些通俗易懂,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民族化的語言。大家一聽就明白,承認實事求是固然重要,但能否在實際行動中也堅持實事求是則更為重要。實事求是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的基本內容,全黨要堅持,每個黨員更應該堅持。
第三,密切聯(lián)系群眾,改進作風。密切聯(lián)系群眾是中國共產黨的三大作風之一。為了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給人民群眾謀利益,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黨政組織和黨員干部領導群眾打土豪、分田地,為群眾修橋、筑路、打井、辦教育,同廣大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和魚水關系。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以后,繼續(xù)注重發(fā)揚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優(yōu)良作風。在論述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時,曾指出:“所謂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就是我們黨從來經常說的走群眾路線的間題”,“如果黨群關系搞不好,社會主義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會主義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鞏固?!币痪牌呔拍晔辉露?,在中央黨、政、軍機關副部長以上干部會議上的報告中,鄧小平講到第三個問題“切實關心群眾生活”時指出,“密切聯(lián)系群眾,是我們黨的一個優(yōu)良傳統(tǒng)?!灰覀兠芮新?lián)系群眾,深入地做工作,把道理向群眾講清楚,就能得到群眾的同情和諒解,再大的困難也是能夠克服的。”他還特意舉例來說明,如果各單位能真正把國家的問題給群眾講清楚,甚至把一九七九年和一九六二年的困難做個比較,都向群眾講清楚,群眾的情緒和反映肯定就不同。黨的十三屆六中全會報告強調指出:“能否始終保持和發(fā)展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直接關系到黨和國家的盛衰興亡。”事實證明,中國共產黨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與密切聯(lián)系群眾分不開的。黨的歷史從某種程度上說,也即是一部堅持群眾路線的歷史。二零一二年年底,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八項規(guī)定?!鞍隧椧?guī)定”是一個莊嚴承諾,體現了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根本要求,反映出中國未來施政綱領。
第四,提倡艱苦奮斗,自覺奉獻。在建國前夕,就對黨執(zhí)政后可能出現的問題提出“兩個務必”的思想,其中一個就是“務必使同志們繼續(xù)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建國后,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進一步闡述了艱苦奮斗的思想,提出“勤儉建國”的重要建設原則,強調厲行節(jié)約、反對奢侈浪費。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幾代領導集體都多次強調弘揚艱苦奮斗精神的重要意義,對新時期繼續(xù)保持和發(fā)揚艱苦奮斗精神做出了一系列科學判斷和重要論述?!捌D苦奮斗是我們的傳統(tǒng),艱苦樸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緊,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我們的國家越發(fā)展,越要抓艱苦創(chuàng)業(yè)?!啊敝挥虚L期艱苦奮斗,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才能實現。艱苦能磨煉人,創(chuàng)業(yè)能造就人。”艱苦奮斗是我們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是我們黨在長期的革命、建設過程中形成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堅持艱苦奮斗,意味著保持一種生活準則,一種工作作風,一種奉獻精神。
作者:王婷石勁松單位:井岡山大學藝術學院井岡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