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基層干部從政心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構建和諧社會需要基層干部具有健康的從政心理。廣大基層干部的從政心理,多數(shù)人在多數(shù)情況下是健康的,但也有些干部不同程度上存在著一些誤區(qū),表現(xiàn)為在從政目的的認識上,追求個人名利多,考慮為民辦事少;在對權力來源的認識上,認為源于領導委任的多,認為源于人民授權的少;在為何從政的認識上,不擇手段追求短期政績多,求真務實、謀求國家與人民長遠利益的少。針對這些誤區(qū),文章提出了四個方面的預防和診治的對策措施。
[關鍵詞]干部從政心理;認識誤區(qū);防治措施
基層干部是黨和政府聯(lián)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力量。他們的從政心理是否健康關系到黨的政策的實施和小康目標的實現(xiàn);他們的思想認識和感情活動雖是內(nèi)心的東西,但還是會通過自身的言語、行為程度不等地表露出來。因此,它是能為人們所感知的。廣大基層干部每天面對眾多繁雜的事務,責任重,壓力大。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人多數(shù)情況下在從政心理上是健康的,但也有些干部不同程度上存在著一些認識上的誤區(qū)。根據(jù)筆者的觀察,這些誤區(qū)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基層干部從政心理的誤區(qū)
誤區(qū)之一:在從政目的認識上。追逐個人名利多,考慮為民辦事少。
有些干部,嘴上也講當干部是為人民服務,但在其內(nèi)心深處,吸引他們當干部的卻是這一崗位的體面和榮耀,以及由此帶來的誘人利益。于是,沒有當官時,千方百計要謀一官職;有了官職時,則要想方設法謀求級別高一些的官職;能當?shù)焦?,能得到提升,就自以為了不起,就趾高氣揚、盛氣凌人;得不到提升,就沮喪,就埋怨;如果被免職或降職,就會感到在別人面前抬不起頭來,無顏見江東父老,甚至心理產(chǎn)生扭曲,做出一些過激的行為來。其具體表現(xiàn)有:
1、為了當官,不擇手段。一些人為了當官,當級別高一些的官,不是想靠自身的努力,而是想走捷徑,于是便絞盡腦汁,使出了渾身解數(shù),采用了許多不正當?shù)氖侄?;溜須拍馬的有之、祈神保佑的有之、虛報政績的有之、花錢買官的有之……花錢買官既有向上司買官的,也有向群眾(民意代表)買官的。如廣西合浦縣一名鎮(zhèn)武裝部長為當選鎮(zhèn)黨委委員,就向26名黨代表拉票并向其中7人各送300元,而廣東吳州市一名干部當選副鎮(zhèn)長也采取了同樣的手段。另外,還有的為了謀求升官,竟然不顧廉恥,把自己的老婆讓給上司玩弄,甚至還有人置黨紀國法于腦后,雇兇殺人,干出違法犯罪的行為來。
2、一旦為官,肆意弄權。正因為一些人從政的目的不是為了做事,而是為了當官撈好處。因此,這些人一朝權力在手,絕對不可能心底無私為民謀利,而是要把為當官、升官所付出的代價及損失補回來;于是,吃拿卡要,沒有好處不辦事、有了好處亂辦事的現(xiàn)象就見怪不怪了;有的甚至大肆賣官鬻爵,斂取錢財。如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區(qū)一名鎮(zhèn)官劉恒為了向區(qū)委書記楊毓培送錢買官,送了存款搞貸款,甚至把父親的住房作抵押貸款送給楊,如愿以償升任區(qū)委副書記兼政法委書記;而后,又從權力收銀臺上弄到了數(shù)倍于此的黑錢。又如被百姓譏稱為“賣官書記”的陜西商丘原區(qū)委書記張改萍,先后賣出了27項烏紗帽,撈取了上萬元的不義之財。這些人的心理中,充斥的就是“升官不發(fā)財,請我都不來”、“有權不用,過期作廢”的信條,而“貸款買官,當官還貸”也成了他們求官斂財?shù)穆窂竭x擇。
3、官場失意,埋怨妒嫉。一些干部盡管動了不少腦筋,做了不少動作,但是多數(shù)正派的上級領導不吃這一套,未能如愿得到提拔也就是很正常的事了。他們不是從自身不足上找原因,而是把怨氣發(fā)泄到領導身上,或是找領導大吵大鬧,或是向領導提出無理要求,或是對同事疑神疑鬼,認為同事暗中使絆,特別是對與自己資歷差不多甚至低一些的同志被提拔甚為不滿、妒恨有加,發(fā)牢騷、講怪話、工作中不配合,甚至有意造矛盾、出難題,分配的任務明拖暗頂。有的年齡偏大,政績平平提拔明顯無望的干部則感到升官無望,一切都沒有意義了,什么理想信念全是空的,工作態(tài)度也變得得過且過,消極應付,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有的甚至自甘墮落,及時行樂。
誤區(qū)之二:在對權力來源的認識上,認為是源于領導委任的多,認為源于人民授予的少。
干部的權力是人民授予的,每個干部從理論上都知道,而且嘴上也都這么講,但不少干部的心理認識上卻并非如此。在他們的心目中,自己的升降去留大權都掌握在上級領導手中,而人民群眾只是名義上的主人,對他們的職務、地位影響無足輕重。這就自然形成了對上必須負責、對下可以打打折扣的心理。這種心理認識上的誤區(qū)可以從對待領導和對待群眾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上表現(xiàn)出來。
1、對領導是唯上、媚上。有些干部對上級領導的指示,不管正確與否,不管是否適合本地實際情況,都是絕對服從,堅決照辦。從前些年不切實際的村村點火、戶戶冒煙大辦企業(yè),結果是大面積虧損、破產(chǎn),或是有些企業(yè)開業(yè)之時就是停產(chǎn)之日,到現(xiàn)在不顧農(nóng)民意愿,搞一刀切的結構調(diào)整,最終效益全無,反而欠下一筆債務。事實上,上級的這些決定,其可行性如何,結果怎樣,下面的干部是看得清楚的,但就是不愿意違拗,甚至連陳述情況、分析利弊的反應都沒有,生怕因此在領導心目中留下不好的印象;再就是一切圍著領導轉,上面吹喇叭,下面抬轎子,領導來視察,先是親自到鄰地交界處遠迎,接著是警車開道,前呼后擁,陪同考察;不管是不是接待需要、手頭是否有急需處理的工作都一概放下,陪吃、陪喝、陪玩;千方百計地打聽領導的愛好、習慣,想方設法去滿足、迎合,甚至對領導在本地的親屬也關照有加,逢年過節(jié)登門看望,有時對一些非分要求也予以滿足。
2、對群眾漠視、糊弄。與以上對待領導干部的態(tài)度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一些干部對群眾的意見不聽取,對群眾的利益不關心,對群眾的疾苦不過問,對群眾的問題不解決。在這些干部的心目中,群眾是他們管理的對象,是無足輕重的臣民,而他們是群眾的“父母官”,是高高在上的老爺;他們顛倒了主人和公仆的關系,對群眾的生老病死和安危冷暖漠然置之;群眾的困難和問題,能推則推,能拖則施。如某地一群眾找干部解決征地補償問題,村里推到鄉(xiāng)里,鄉(xiāng)里推到縣上……縣里領導的批示轉到鄉(xiāng)里,鄉(xiāng)里的領導又批轉到村里,過了幾個月,轉了一大圈,還回到原地,一點結果都沒有。筆者有一個曾在鄉(xiāng)鎮(zhèn)掛職鍛煉的熟人,報到后主要負責同志安排他接待群眾來訪,提出的要求就是:態(tài)度要熱情,但不能有任何表態(tài)、許諾,這實際上就是不解決問題、糊弄老百姓。又如北方某省一個鄉(xiāng)鎮(zhèn)的領導,在群眾要求解決問題的報告上竟然批示道:這個問題請到月球上去解決!
誤區(qū)之三:在如何從政的認識上,不擇手段追求短期政績的多。求真務實、謀求國家和人民的長遠利益的少。
當干部怎樣當?當然應該要創(chuàng)造出實實在在的政績,創(chuàng)造出老百姓認可的、給當代人帶來實惠又不影響后代人生存發(fā)展的政績。但在有些干部的心目中,對政績的認識卻走人了誤區(qū),他們追求的是能夠見效快,讓領導看得見的政績,是中看不中用的形象工程,是做虛功、燒虛火的形式主義,是砸子孫飯碗的短期行為,具體表現(xiàn)為:
1、只顧眼前,不計長遠。有些干部為了追求一時的政績,大搞短期行為,不問自身條件財力,不問項目有無效益,有項目就上,沒有錢就借,結果GDP雖一時增長了,可經(jīng)濟效益并沒有提高,欠下的巨額債務留給了后任償還。目前,縣鄉(xiāng)村沉重的債務負擔有相當一部分就是這樣形成的。有的地區(qū)特別是欠發(fā)達地區(qū),為了吸引外地投資,在環(huán)境準入上降低門檻,甚至不設關卡,來者不拒,結果把一些資源消耗大、環(huán)境污染嚴重的項目引進來,對當?shù)氐纳鷳B(tài)和環(huán)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不僅直接威脅當代人的生命和健康,對子孫后代的生存和發(fā)展都產(chǎn)生了不利的影響。
2、只做虛功,不求實效。不少干部對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不去過問,不去解決,卻熱衷于做花架子,搞虛套子;有的只說空話套話,不做實事;有的沽名釣譽,嘩眾取寵,應付上級,應付群眾;有的搞各種名目的所謂“達標”活動,形式上熱熱鬧鬧,實則勞民傷財;有的為了追求表面政績,甚至弄虛作假、瞞報虛報。如北方某地為了應付上級對綠化工作的檢查,竟然動用大量人力物力,在荒山上涂上綠顏色,制造已經(jīng)植樹的假象;江西某地在新農(nóng)村建設中,強迫農(nóng)民借錢購買集中建造的別墅,造成生產(chǎn)生活的極大不便。3、追求政績指標,不計投入成本。不少地方拼資源、拼投入,目的就是追求GDP超常規(guī)增長,實現(xiàn)政績指標。在這種心理左右之下,有的干部不算投入與產(chǎn)出的關系,在招商引資中以政府名義盲目出臺優(yōu)惠政策,低價出讓甚至無償使用土地,還實行稅收減免、配套融資、政府啟動資金等規(guī)定,再加上洽談過程中的大量開支,所付出的成本大大超過企業(yè)辦成后幾十年的稅收總和,這還未算上對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的影響、修復和治理的費用;更有甚者,一些干部不切實際、好大喜功,把大量資金花在了那些裝飾門面的形象工程上。如某貧困縣新政府辦公樓,面積達5萬平方米,該縣國土局大樓就有幾千平方米。這些好大求洋的工程,幾乎不帶來任何經(jīng)濟效益,只能增大行政成本、降低行政效率。
根據(jù)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把干部的心理誤區(qū)歸納為:對權力,不擇手段地謀權、弄權、戀權、保權心理;對領導,唯上、媚上、欺上、怨上心理;對同事,懷疑、提防、妒嫉、怨恨心理;對群眾,輕視、漠視、利用、糊弄心理;對政績,短期行為、弄虛作假、形式主義、不計代價的心理。這些誤區(qū)雖然存在于少數(shù)人身上,但負面影響和危害不可低估,它嚴重損害了干部在群眾中的形象,嚴重干擾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干部隊伍的“四化”建設,嚴重影響了科學發(fā)展觀的貫徹落實、和諧社會構建和新農(nóng)村建設的正常進行,也不利于干部自身的成長和進步。因此,理應引起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
二、對策
形成以上狀況原因是多方面的,干部自身沒有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權力觀、利益觀、地位觀是內(nèi)在原因;而干部的考核、選拔、任免等制度的不盡完善,執(zhí)行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社會上的不正之風和氣候環(huán)境等是外因。針對這些原因,筆者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1、切實加強對干部的培訓教育,提高干部的“四自”意識。要通過正常教育和集中培訓、普通教育和個別談心、正面示范和反面警示等多種方式,對干部進行理想、宗旨、作風等方面的教育,使干部牢固樹立“要立志做大事,而不要立志做大官”的思想;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樹立科學發(fā)展觀的思想,求真務實的作風,從而真正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權力觀、利益觀和社會主義的榮辱觀,自覺抵制“升官發(fā)財”的腐朽觀念,增強“自重、自省、自警、自勵”的意識。
2、認真貫徹和執(zhí)行《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嚴格執(zhí)行領導職務任期制,完善考察、考核制度,既要充分貫徹“群眾公認”的制度,以群眾意見為依據(jù),也不能簡單地以票數(shù)或分值取人;對那些長期在條件艱苦、工作困難、矛盾復雜地方工作的同志,考核成績一時雖不明顯,但要對不圖虛名、腳踏實地、埋頭苦干、注重為長遠發(fā)展打基礎的干部敢于提拔使用;對那些思想素質(zhì)、事業(yè)心、上進心、領導能力和管理水平較差、作風不正的干部要及時調(diào)整;對違紀國法的干部,要按照規(guī)定依法查處。
3、要堅決糾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風。黨委常委特別是一把手和組織人事部門的同志,要自覺堅持黨性原則,堅持德才兼?zhèn)涞挠萌藰藴剩磳θ稳宋ㄓH,特別要堅決抑制跑官、要官、買官之風;同時,要增強干部工作的透明度,嚴格執(zhí)行各項程序規(guī)定,大力推行任前公示制、試用期,真正形成一個風清政明的社會環(huán)境。
4、切實加強對干部的愛護和監(jiān)督。上級領導、紀檢監(jiān)督部門要從關心、愛護干部的角度出發(fā),認真加強對干部的監(jiān)督;平時要注意觀察干部的心態(tài)、言行,發(fā)現(xiàn)不正常、不健康的表現(xiàn),要及時提醒,診治和疏導;明顯存在問題的,要進行誡勉談話??傊?,要盡可能將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