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心理學在聲樂第一課中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現(xiàn)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學習是一個積極主動地知識構建過程,教師在充當指導者的角色。對于剛進大學的聲樂學生來講,想上聲樂課的求知欲毋庸置疑。原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喻宜首先生曾經談到:“讓學生在上第一節(jié)課的時候,就要學生注意音樂,重視學習的基本規(guī)律,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學生在開口唱、練習唱樂曲之前,做好心理上、思考上的準備,保持清醒的頭腦,切實抓住學習的要領,抓住教師提出的課業(yè)主題和各種要求?!睆挠飨壬恼勗捴?,我們充分的感受到“聲樂第一課”的重要性。那么,我們如何才能上好第一節(jié)聲樂課呢?這需要我們了解課堂的主體,即學生。學生是抱著什么樣的學習心理進入課堂的。在金鐵霖教授的聲樂教學課堂中,把學生心理主要分為兩類:主動型學習聲樂和被動型學習聲樂。主動型學習聲樂的學生一般性格偏外向,聲音條件較好,自信心較強,具有較強的表現(xiàn)欲和較豐富的感情表達能力,對聲樂有著癡迷的熱愛;被動型學習聲樂的學生.一般性格偏內向,聲音條件一般或沒有特點,學習聲樂自信心不足,聲樂方面的表現(xiàn)欲不強,不太具有豐富的表達感情的能力,對聲樂的熱愛程度一般或不強。不管是主動型學習學生,還是被動型學習學生,對聲樂都有一定程度的熱愛。聲樂教師采用什么樣的方法才能緞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呢?這就需要從教師的工作任務和學術能力來分析。金教授認為.“聲樂教師”一般都是在大學里師從導師進行專門地、系統(tǒng)地訓練過的。雖然師從的導師不同,學習的途徑不同,個人的理解和教學方法各有千秋,但各位‘.大學聲樂教師”都會按照課體體系進行教學,便于學生在一定時期內學到科學的、系統(tǒng)地、具有中國特色的聲樂知識.而這個體系需要在第一節(jié)聲樂課上向學生講解清楚,讓學生對大學里聲樂教學有普清晰地了解。另外,教師應幫助學生客觀的認識自己,鼓勵學生進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和自我控制,系統(tǒng)地、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素質,教師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諒解和寬容的氣氛.使學生盡可能的把心理上學習聲樂的想澎好奇、疑惑康達出來,聲樂教師要針對學生學習上的心理特點、心理障礙進行輔導和幫助。教師應向學生講明白:學習聲樂藝術,需要踏踏實實、嚴肅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需要有步驟地、系統(tǒng)地、持之以恒地進行訓練,只有受過良好的、科學的、系統(tǒng)地聲樂基礎學習,才能成長為真正的聲樂專業(yè)人才。
當然,作為教師要求學生自覺地多學一點的同時,也要求自己多學一點,然后才能多“教”一點。對于不同的聲樂教師因自身的嗓音條件和愛好不同,可能會偏重于某一種演唱方法的教學,而忽略了其他的演唱方法的探索和研究。這從大學聲樂教學上講,是不能適應聲樂教學發(fā)展及教學需要的。在金鐵霖教授聲樂教學中,要求聲樂教師應了解多種演唱方法的特點和要領。在現(xiàn)今中國的演唱舞臺上,除了我們通常所熟悉的美聲(西洋】唱法、民族(中國!唱法和通俗(氣聲)唱法以外,在當前的聲樂教育界,根據(jù)時展的需要,提倡的美民唱法、民美唱法、美通唱法、通美唱法、民通唱法、通民唱法及原生態(tài)唱法等似乎更被廣大觀眾所接受。也就是說,這些演唱方法有普更廣闊的市場前景。而這些就向聲樂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精通一種演唱方法,兩種、三種演唱方法.還要位得這些演唱方法之間的聯(lián)系。金鐵躲教授指出:科學歌唱方法是個工具。演員掌握了科學的演唱方法之后,各種不同民族、不同語言、不同風格、不同地域的歌曲都能夠演唱。也就是說,科學的方法是為表現(xiàn)藝術作品服務的?!背ú皇悄康模ㄊ菫樽髌贩盏?,作品需要什么樣的風格,就用什么樣的唱法。只有這樣,才能在給學生授課時,做到從演唱方法上講.真正的因材施教,教師才會以無窮的學術魅力感染學生的學習心理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在授課時需要向學生講清楚,這才是21世紀“中國聲樂”應具有的學術思想。大學里學的是學術理念,做到這些聲樂教師在課堂中充當?shù)闹笇д叩慕巧艜诓恢挥X中得以實現(xiàn)。但不管是哪種方法,對初學聲樂的學生來講,基本功的訓練應該是一致的。聲樂教師希望在教與學之間與學生的理解學習達成一致,把學生教好,并以自己對學生的這種積極性的期望,促使學生很好的學好聲樂專業(yè)。聲樂上的抽象學習,實際上是歌唱技巧上的學習,是一種高級的心理活動現(xiàn)象。任何一種聲樂藝術都離不開賴以生存的樂器,而任何樂器又都要依靠演奏著的表演才能為人感知。樂器是靠人去操縱的,揮灑自如的演奏者離不開人對樂器得心應手的控制,歌喉就是學習聲樂者的“樂器”,二者之間聯(lián)系尤為密切。正確的發(fā)音、清晰的吐字、富于明暗變化的音色、抑揚頓挫的音調、緩急相當?shù)墓?jié)奏、輕重得當?shù)牧Χ?、真切動人的感情表達,乃至各種細微末節(jié)的變化處理都無不受大腦的直接制約。所以,我們必須認識到:“歌唱是高級的心理活動現(xiàn)象,如果學生在練唱時萎靡不振、思想不集中,缺乏應有的歌唱創(chuàng)作激情.那么,他就不可能獲得正確的聲音。因此,與其說用喉部來唱歌,還不如說用智慧來唱歌”。(摘自《自學者須知))伊一卡、那查柯著,陳本兼譯)。形態(tài)心理學家認為:聲樂歌唱學習是一種全面反應,主張更多的是訓練聲樂學生,而不是歌唱本身。當然,筆者所指出歌唱心理的重要性,并不以為可以忽視基礎訓練中的嚴格要求。多年的教學和藝術實踐使金鐵霖教授意識到注意力不集中、心神不定是訓練歌者的大致。因此,在上第一節(jié)聲樂課時,聲樂教師應有意識的帶領學生分析學生學習聲樂的心理,培養(yǎng)學生有意識的進行心態(tài)調整,培養(yǎng)自我控制、思想高度集中的能力,是聲樂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在我們對聲樂學、聲樂教師教學心理、聲樂學生學習心理、聲樂學習的歌唱心理,進行了解分析之后,筆者以恩師金鐵霖教授的聲樂課堂為載體,就教員如何把握學生I合理的視角結合自己的學習心得,進行“聲樂第一課”的教學設計。
在課堂中應加強師生溝通
(一)用談話培養(yǎng)良好的課堂氣獄
對于剛進大學的學生講,第一次都會對聲樂課堂產生濃厚的興趣。同時,也會帶著一種審視的眼光走近聲樂教員。作為大學教員,在了解學生的聲樂學習心理后,應主動地在課堂上給學生一定的交流時間(一般控制在10一15分鐘)。前面,我們已經談到聲樂學習分為主動型和被動型兩種學習心理。不管主動型學習心理,還是被動型學習心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基本點,那就是他們都是以聲樂學生的身份走進聲樂課堂的,都對聲樂有著不同程度的熱愛。作為聲樂教員應該通過多種方法極大程度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金鐵霖教授是通過談家庭、朋友、愛好以至于如何走上音樂(聲樂)這條路等話題,開始聲樂教學的。通過談話.使教員可以初步了解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學習環(huán)境等)、個人愛好、以及聲樂專業(yè)學前基礎等,對學生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和認識。同時,教員也可向學生介紹自己相應的情況。通過交流使師生相互認識、相互了解,使課堂氣氛初步達到相對融洽。對于主動型學習的學生,金教授認為,在今后的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兩點:首先,教員應在如何調整學生學習心理,保持學生學習聲樂的主動性上下功夫,使學生能夠持續(xù)的保持主動學習的心態(tài)(主動型學習的學生可能會出現(xiàn)浮躁情緒、驕傲情緒、情緒起伏不定等不良學習心態(tài))。其次,教員應對教學進度進行適度的調配。教員不要因為學生的條件和領悟能力較好,就給學生進行“拔苗助長”式的教學;同時,要引導學生注重打好基本功的重要性。對于被動型學習的學生,金教授認為,在教學中也應注意兩點:第一,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學習聲樂的興趣和自信心,采取鼓勵式的教學方法;第二,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表達情感的能力。
(二)培養(yǎng)學生感恩的意識與科學的舉習態(tài)度
對于進入大學音樂學院學習的聲樂學生來講,絕大多數(shù)都有考前的啟蒙老師,沒有這些啟蒙老師的教育就沒有大學中師生的見面。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大學老師要教育學生樹立感恩意識,鼓勵學生要和自己的啟蒙老師保持聯(lián)系,做一個有感恩意識的人;同時,要向學生講明白,高考前的聲樂課大都是為了應對高考所做的一些急訓或考前輔導課,聲樂教師在授課時主要側重于為完成幾首高考作品為目的,以及圍繞這些作品所設置的一些有針對性的發(fā)聲練習,啟蒙老師這樣做是無可非議的。而進入大學后的聲樂學習是一個系統(tǒng)地、科學的聲樂教學體系,不但要讓學生知其然、更要讓學生知其所以然,作為聲樂教師要在課堂中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學習態(tài)度。在這個過程中,教員就扮演了課堂主導者的角色。影響課堂主體者,即學生的學習心理。金鐵霖教授認為,這就是“先教學生做人,再教學生做學問”思想的具體運用的開始。向學生講明白這個道理,使學生從心理上在繼承原來學習聲樂的基礎上,更加科學的理解大學里的聲樂學習。
(三)聲樂教學應是一個科學地、系統(tǒng)地教學體系
大學里聲樂學習究竟學些什么內容呢?這個環(huán)節(jié)金鐵霖教授是通過抓住第一節(jié)課上學生對聲樂學習的渴望心理,以師生探討的方式向學生授課的。在這里,筆者想講的是大部分學生可能都可以談出呼吸、共鳴這兩個聲樂專業(yè)常用的專業(yè)術語。但,作為教員反問一句:怎么呼、怎么吸、呼、吸究竟又存在多少聯(lián)系,共鳴到底又是怎么回事的時候,學生可能會搖起頭來。當然,這些也正是學生在大學里需要學習的內容。作為聲樂教員應首先向學生簡單地闡釋說明,大學里聲樂學致可以分為四部分內容:
1、呼吸即歌唱的呼吸方法。胸式呼吸方法、腹式呼吸方法、胸腹式聯(lián)合呼吸方法,以及當前聲樂界前衛(wèi)的提法:“下支點”呼吸法等。在金教授的教學中,主要以“下支點”呼吸法為主,同時介紹其他呼吸方法。這也是課堂中先進聲樂教學理念之一。呼吸是學習聲樂的基礎。古意大利有句有名的格言:歌唱的藝術就是呼吸的訓練;帕基埃羅蒂講:“知道如何呼吸的人知道如何歌唱”;克里申蒂尼認為:歌唱的藝術是嗓音在氣息上等。克拉克在《論呼吸》中主張:歌唱者第一件事情就是學習適當?shù)暮粑?。這些觀點都充分說明了呼吸對于歌唱的重要性。金鐵霖教授明確指出:呼吸是形成歌唱的基礎,呼吸為發(fā)音、共鳴和讀字提供能t,沒有氣息,其他任何歌唱的因素都起不了作用。在教學中將會用一年的時間給學生著重介紹呼吸,使學生能夠通過一年的學習較為清楚地了解呼吸,并能夠初步運用于歌唱。
2、共鳴即歌唱的共鳴方法。歌唱的共鳴大致可分為胸腔共鳴、口腔共鳴、鼻咽腔共鳴和頭腔共鳴、整體共鳴等。共鳴是嗓音的美容師,只有把聲音唱到共鳴腔體里,才能出現(xiàn)悅耳動聽的聲音。但,如果把共鳴作用過分地強化,拼命追求巨大的共鳴音響,就會產生強制發(fā)聲極為有展的弊病。人體的共鳴器官是頭腔、鼻竇、鼻腔、口腔、咽腔和胸腔等。對于不同共鳴腔體比例的調配會塑造出不同的人物形象和演唱方法,對呼吸方法的調整也有很大關系。共鳴與呼吸的關系,如同魚和水的關系,魚離開了水就會干死,有了水,就變得活躍了。想使歌唱的聲音悅耳,就必須像在渠里放水,讓共鳴腔體的通道產生通氣的感覺,魚在水中才能游動,聲音靠著氣才能流動,“以氣帶聲”就是這個道理。對于共鳴的訓練,金教授將會在大學二年級會逐一的向學生們介紹,這里就不再多講。金鐵霖教授指出:“不同的唱法實際上就是與共鳴腔體運用的打開程度有很大的關系”。
3、歌唱的語官歌唱的語言是在生活語言的藝術加工后創(chuàng)造的,是直接表達作品內容與觀眾交流的重要工具之一。金鐵霖教授認為,學歌唱的人必須注重朗誦,是由生活語言到歌唱語言的重要途徑。所謂朗誦,是指有感情地把每一個字都放在氣息上.說到共鳴腔體里。不管是中國作品,還是外國作品,朗誦都是解決歌唱語言的重要方法。萊德爾講道:“歌曲是有音樂的朗誦”。施開勒斯講道:“讀好歌詞是唱好歌曲的最重要的基礎”。漢斯克爾講道:“好的歌曲解釋者同樣也是好的朗誦者”。當然,中國語言(普通話)與外國語言(意大利語、德語、法語等)有著很大差別。如外國語言的單字是以多音節(jié)組合而成,而中國的語言單字大多是一音一意;語言變成文字時,外國語言的每一個單字,一般都是從單音字母把語言發(fā)音的元素表現(xiàn)出來,一般的“說”或“唱”起每一個“字母”對于構成某一個單字都在起作用。但漢語語言文字的每個單元的字、母音,都是隱藏著的,不同的語言有不同的發(fā)音規(guī)律。這就需要我們給學生講清楚,引起學生的重視,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逐漸地去探索和掌握中外語言的風格和特點。當然,作為中國大學生講,還應該再簡單地掌握一些民族語言、地方方言等,這也是中國特色。
4、歌唱的藝術處理這個環(huán)節(jié)是聲樂學習者大有文章可做的創(chuàng)新環(huán)節(jié)。金鐵霖教授認為,由于學生的嗓音條件和喜好不同,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閱歷不同造成學生對作品的理解也不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同一首作品處理成不同的演唱風格。歌唱的藝術處理是歌唱的呼吸、歌唱的共鳴、歌唱的語言綜合運用的升華。是呼吸、共鳴、語言的最終藝術實踐,能否達到預期的處理效果。前面的三部分的基本功掌握至關重要。這個環(huán)節(jié)會貫穿大學四年進行。這就是大學里聲樂要學習的內容。呼吸、共鳴、語言、藝術處理四個方面缺一不可。在金教授教學的過程中會分單元式的(集中一段時間講一個問題)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給學生講授某一學術問題的概念、原理、規(guī)律和方法。聲樂教學和聲樂學習是一個科學地、系統(tǒng)的體系,單元式的教學過程中,決不只是只強調某一方面,忽略其他方面,而是在一段時間相對集中地介紹和訓練一方面的內容,其他方面這段時間不做重點而已。另外,由于學生的嗓音條件不同,學唱的風格各異、演唱方法也會有很多不同,這就需要教員根據(jù)自己的教學經驗、判斷、分析進行因材施教。歌唱的呼吸、共鳴、語言藝術處理都是由規(guī)律可循的。教師應幫助學生盡可能的掌握這些規(guī)律。經過這樣的探討式教學,相信學生對大學里聲樂的學習會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二、聽學生范唱在進行了前面幾個步驟的情況下,相信學生會建立起比較輕松、樂觀和自信的學習心態(tài)。這樣.學生在范唱時,就可能達到相對正常的真實水平。(一》、發(fā)聲練習建議學生用高考前聲樂教師所用的、自己唱起來最舒服的那條發(fā)聲練習。而絕非不管什么情況,一開始就按自己的教學進行。從接受新事物的規(guī)律看,這樣做是不科學地。學生在唱自己的練習曲時,要注意兩個問題:第一,教師不要隨便打斷練聲過程,這樣容易破壞練聲的感覺;第二,音域不要太寬,根據(jù)學生的情況而定。不管學生選擇什么樣的練習,老師暫時都不要作出點評,而是要采取鼓勵式的語言,這樣可能會在精神上和心理上使學生在放松一點,為下一步演唱聲樂作品創(chuàng)造良好的演唱心理。
(二)演唱聲樂作品
金教授建議學生用高考時演唱的那首(一、兩首)聲樂作品。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因為這些聲樂作品經過高考,會給學生以自信。演唱起來應該還比較得心應手。學生高考時的聲樂作品,應該是考前老師根據(jù)學生的嗓音特點,進行精心選擇的,緩能發(fā)揮學生優(yōu)勢的作品。赫爾宣稱:最好、最成功的聲樂教師訓練思想重于訓練聲音,聽覺重于器官的活動。伍德認為思想集中、態(tài)度認真、意志堅定是歌唱中思想方面的重大體現(xiàn)。斯坦勒說:在聲樂教學中,如果能促進學生思想方面的活躍.這種教學就是好的。這個環(huán)節(jié),金鐵軟教授教學注意了兩方面的問題:第一,教師不要輕易打斷學生的演唱;第二,一首作品唱兩遍或演唱兩首作品。因為學生唱第一遍或第一首作品時,學生可能還會有些緊張,讓學生再唱一遍或另一首時,學生從心理上可能就會相對放松些。這符合金教授提倡的“三個自然階段”中的“第一個自然階段”的教育思想,使學生盡可能的找到自己最自然的歌唱狀態(tài)。教師在這中間盡量不要對學生的演唱進行點評。這兩個環(huán)節(jié).在金教授的教學中都強調了不要進行點評。因為我們不是聽學生演唱的好壞,而是對學生的實際水平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和摸底,這一點,是一定要清楚的?!安稽c評”決不是要做好好先生,而是出于兩個方面考慮:首先,學生本身就沒有經過系統(tǒng)的學習聲樂,談不上運用了多少方法;其次,由于是初學階段,演唱的水平還有很多不確定、不穩(wěn)定因素。但作為聲樂教師,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范唱,可以初步發(fā)現(xiàn)學生在演唱上可能存在的問題。不管演唱的是美聲、民族,還是通俗,作為教師都應該認真的傾聽.并不時的點頭示意,給學生以自信心,從而最大程度上的調動學生的表現(xiàn)欲,使作品完成的盡可能地相對完整。由于三種演唱方法在當今的聲樂教學和演唱舞臺上都已得到了充分認可。故在金教授的課堂中不給學生固定自己演唱的是哪種唱法,而是要因人而異,因作品而異。金鐵霖教授經常講道:“不管用哪種演唱方法,只要演唱的效果好,被廣大觀眾所接受,就是好方法,要給學生樹立起這樣的聲樂理念”。前面已經談到的美民唱法、美通唱法、民通唱法、通民唱法、美通唱法、通美唱法.就是在這樣的聲樂理念上發(fā)展起來的。也是當今聲樂教育界根據(jù)時代的發(fā)展和要求所提出的前衛(wèi)的教學理念。作為大學聲樂教員,筆者也正在探索和研究,并實踐著這種聲樂理念,這也是先進的聲樂教學理念之一。筆者在學習中深感,“以人為本”是金鐵霖教授重要的教育思想。他耐心的從摸清每位學員學習心理入手,準確把握課堂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使聲樂課堂氣氛從陌生到熟悉再到和諧,處處都能體現(xiàn)心理學在聲樂第一課中的運用,使學員真正喜歡上聲樂這門課,為今后師生之間的默契配合聲樂課中教與學的統(tǒng)一開了一個好頭。這樣做從教學效果上看,還是好的。筆者就是一位真正的受益者。
作者:吉國強單位:西南大學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