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新課程思想政治教學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課堂形式與內容的統(tǒng)一問題
“我聽說了,就忘記了;我看見了,就記住了;我做過了,就理解了?!泵绹A盛頓大學校園的這個條幅,深刻地揭示了“探求的意義在于經歷”。新課程實施以來,教師們的教育教學觀念不斷更新。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與社會的興趣,老師們積極探索多種教學形式,組織了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例如:小品表演、課堂討論、知識競賽、辯論會等都是老師們常用的教學形式。在這些活動當中,學生可以直接參與教學,老師與學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突出了教學的主體。但是有些活動,教師在設計時沒有充分考慮要達到什么目的,說明什么問題,學生可以從中了解些什么,內容簡單,形式單一,只是一種點綴,最多起到了活躍課堂氣氛的作用。如:⑴熱鬧替代了思考。在小組探究中我們??吹竭@樣的現象,教師把組織學生合作探究作為課堂教學的一種插花點綴,以顯示課堂形式的多樣和課堂表面氣氛的熱烈,多數情況是剛一開鑼,就急于讓小組匯報成果,很快又由教師歸納總結。試問沒有充分的討論、冷靜的思考,能有創(chuàng)新成果嗎?不僅如此,對問題探究的淺嘗輒止,還會澆滅學生合作探究學習的熱情,滋生敷衍了事的不良習慣。⑵自主滑向了自流。一些探究課堂存在這樣的現象,小組成員你說你的,我說我的,各行其道,許多學生并沒有真正深入探究、參與討論,甚至談論與探究活動無關的話題。⑶個別包辦了全體。學生雖然團團坐,幾個人聚在一起,但小組里往往成為優(yōu)等生的“一言堂”,有的中差生在小組合作中似乎找到了保護傘,馬虎應付,甚至作壁上觀。
什么是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學習。合作學習實質上是學生間建立起積極的相互依存關系。合作學習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業(yè)成績,而且能滿足學生心理需要,提高學生自尊,促進學生情感發(fā)展與同學間互愛及學生社交能力的提高。通過這種形式的教學,學生可以較好地鍛煉將來在社會中生存與發(fā)展所需的多種能力,使個別差異在集體教學中發(fā)揮積極作用。因此,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每一種形式,都應該從教學的實際需要出發(fā),從學生的需要出發(fā),不能只是為了追求表面的形式,這樣會遠離新課程的要求。新課程改革提倡合作探究,但并非所有內容都要合作探究,應該注意選擇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選擇開放型問題和解決途徑多樣化的問題。有些問題對個人而言較難獨立完成,但又是在學生力所能及的范圍內,這樣的問題學生會產生強烈的合作探索的愿望。而開放型、探索型的問題由于綜合性較強,學生在面對這些問題時,因知識基礎的不同,思維方式的差異,可得到不同結論,能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二、正確認識師生的地位問題
新課程下教師的角色確實發(fā)生了變化,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合作者轉變,但是教師的主導作用不但沒有削弱,反而應該加強。這是因為,在長期的接受式的教學中,學生接受的常常是教師和書本提供的現成的結論。而新課程提倡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性學習,但這種“自主與探究”有時會使學生不知所措,需要老師的指導、點撥和幫助。為了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大多數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非常注意發(fā)揮學生主體的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滿足學生的主體需要。學生們敢于并且樂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個性得到了張揚。但是令人遺憾的是,有時在氣氛熱烈、民主的課堂里卻只能看到學生的風采,老師扮演的似乎是可有可無的角色意見。長期的實踐表明,課堂教學應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活動。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有效地調控好課堂教學的節(jié)奏,及時地對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在出現的偏差、錯誤、不完善的觀點進行適時、適度、有效地進行點撥與指導。創(chuàng)設有效情景質疑,激發(fā)學生思考,提高學生的質疑,探究能力。這樣才能不斷地優(yōu)化教學結構,提高中學思想品德課的實效性。三、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利用問題
課程資源是新一輪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所提出的一個重要概念。以前對我來說中學思想品德課程資源太少了,自己動手制做課件釆用多媒體上課太麻煩了,想找一些現成的卻很少很少.可是我在一本書上卻說“中學思想品德課的課程資源極為豐富,除了教材、圖書、報紙、電影、電視以外,它還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出現在國內外的各種舞臺,發(fā)生于時光的每年每天,需要教師應時常做個有心人,與學生一起及時捕捉、搜集有關信息,不斷地創(chuàng)造課程資源?!笨戳诉@段話之后我受益匪淺,一方面,我要嚴格遵照《課程標準》實施教學。另一方面,我不拘泥于教材原有內容和體系的限制。特別是我緊緊結合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精選生活中富有趣味性、啟發(fā)性、教育性的事例與材料;結合當前國內外社會熱點地方特色資源進行學習,使課堂具有鮮明的生活、時代氣息.如在初三教材中出現的“傳統(tǒng)文化和民族精神”一課中,我運用大量的時政熱點如:中法文化年、中國俄羅斯年等,還結合白泉的民俗:跳蚤舞、舟山鑼鼓等,學生喜聞樂見,倍感親切,也通俗易懂。
四、能力培養(yǎng)、情感和價值觀的教育與“知識”目標額度統(tǒng)一。
新課標在中學思想品德課堂上三維目標的編排順序上,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放在第一位。曾經在中學思想品德課堂上,這一目標是最容易被忽略、淡化的。許多教師、家長、學生認為目前中學思想品德課缺乏激情、教師沒有激情、學生也沒有激情。我始終認為評價一節(jié)課成功與否,除了看師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的整合外,更重要的是要看師生是否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最終落實到了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上。
我曾在不同的班級上了兩節(jié)相同的課:《我國的人口問題》一課。當時在上完課后讓學生談體會,一位同學小聲地說:“中國人太多,升學就業(yè)太難了,出生在中國挺不幸的!”許多學生聽了都在笑,這時下課了,我只讓學生課后同學間討論。而另一堂課,我讓學生提出問題,有一位學生問:“我國人口這么多,經濟這么落后,什么時候我們才能趕上發(fā)達國家啊?”學生們有不少唉聲嘆氣起來。我說:“一方面,我國人口過多過快增長影響了我國經濟的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影響了我國人口素質的提高。所以我們才有責任當好國家計劃生育政策的小宣傳員。讓更多的人理解、支持我國的這一基本國策。另一方面,我們更應該看到我們偉大的祖國用占世界不到22%的土地養(yǎng)活了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目前國民經濟保持了高速度增長,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我們偉大的祖國正在快速騰飛,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一定能趕超發(fā)達國家。當我們獲悉神舟六號勝利升空的喜訊后,當我們要完成嫦娥登月計劃時你們都是什么樣的心情呢?”學生說:“我們感到中國人真了不起!”“我們?yōu)樽约菏侵袊硕院?,為祖國而驕傲?!蔽依^續(xù)深情地說:“同學們說得很好,我們青年學生要肩負起歷史的使命,刻苦學習,早日成才報效祖國,讓我們一邊觀看張藝謀編導的申奧片,一邊為我們的祖國祝福,祝福祖國母親早日繁榮昌盛!”學生們邊看邊鼓掌,有的學生激動地流出了熱淚。
通過兩節(jié)課的對比,我們不難看出:教師對學生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上的引領是多么的重要啊!新課標指出:思想品德課程的任務,就是引領學生感悟人生的意義,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基本的善惡是非觀,幫助他們學習做負責任的公民。
然而當新課程進行到現在,當我們更多地關注情感目標、能力目標和價值觀的教育,更多地關注學生的體驗和感受,把大量精力用在如何使教學形式多樣化、手段先進和方法靈活上時,因為以考試評價為主的評價機制的存在,我發(fā)現那一套似乎有了問題。因此,要真正實現思想政治新課程的培養(yǎng)目標,不僅不能貶低知識的地位,反而應當進一步強化知識的作用。因為知識是基礎,學生只有在掌握基本知識后,才能形成學習政治的初步能力,才會產生愛國主義情感,才會增強社會責任感,才能培養(yǎng)起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確立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所以為了能力培養(yǎng)、情感和價值觀的教育不能忽視“知識”目標。
毫無疑問,新課程實施以來,思想政治課堂教學充滿了活力,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fā)生了可喜的變化。但存在的問題不可小視,需要我們做出不懈的努力,在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重形式更要重內容,努力做到形式與內容并舉。新課程改革任重而道遠,我們只要進一步更新教育理念,改變教學方式,注重學生學習方式的實踐和探索,不斷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我們一定能和新課程一起成長。
[參考文獻]:
1、《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解讀》
2、《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
3、《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