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教學設計筆記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西師版六年級上冊教科書第91-92頁例1、例2。
教學目標
1.在操作、觀察、思考、歸納等學習活動中理解比例尺的意義,正確計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實際生活中的各種用途。
2.在實踐活動中體驗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能讀懂不同形式的比例尺。
3.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用數(shù)學眼光觀察生活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理解比例尺的意義,正確運用比例尺的意義解決實際問題。
教具、學具準備
中國地圖(大小各一張)、四川地圖一張。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引入比例尺
從螞蟻和汽車賽跑的故事引入,行同一段路程螞蟻所花的時間要少得多,這是為什么?
二、實踐操作,感知比例尺
1.生畫教室占地平面圖。(出示例1)
2.出示學習要求
①確定圖上的長和寬;②個人獨立作出平面圖。③寫出圖上的長、寬與實際的長、寬的比,并化簡。
學生自主設計教室的示意圖,師巡視并指導。
3.展示學生作品,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設計意圖。
4.認識比例尺
我們知道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之間存在著一種倍數(shù)關系,這就是今天要學習的新知識
――比例尺。
教師:現(xiàn)在同學們知道什么叫做比例尺嗎?比例尺是誰與誰的比?怎么求呢?
板書: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或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
三、結合圖例,理解比例尺
1.教學例2:看一看,議一議
出示例2(1)主題圖:這張三峽庫區(qū)平面圖的比例尺是多少?它表示什么意思?
(1)同桌互相說一說比例尺是多少?它表示什么意思?
(2)學生回答。
明確:1∶4600000是縮小比例尺,10∶1是擴大比例尺,縮小比例尺前項是1,擴大比例尺后項是1,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單位是相同的。生活中像這樣的比例尺還有哪些?
(3)介紹數(shù)字比例尺。
教師:1∶4600000,10∶1,1∶100和50∶1這些比例尺都是用數(shù)字表示的,我們把它叫做數(shù)字比例尺。
2.認識線段比例尺
出示例2(2)主題圖。
(1)同桌互議。這和上一題有什么不一樣?
(2)學生回答。
(3)介紹線段比例尺及表示的意思。
教師:象這樣用線段表示的比例尺是線段比例尺,表示圖上1cm,相當于實際的10m。如果我們量出了圖上小紅家到學校的長度是11厘米,怎樣算出實際距離呢?怎么想的?
3.線段比例尺與數(shù)字比例尺的區(qū)別。
4.線段比例尺與數(shù)字比例尺的相互轉化。讓生將此題轉化成數(shù)字比例尺。
四、總結
1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哪些知識?還有哪些疑惑?
2.教師總結
(1)比例尺是一個比,表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之間的倍數(shù)關系,其結果不應帶計量單位;它更不是一把尺子。
(2)求比例尺時,前、后項的長度單位一定要化成相同單位,否則比例尺無意義。
(3)比例尺前項化簡為1,是將實際距離縮??;比例尺后項化簡為1,是將實際距離擴大。
(4)同桌互相列舉生活中的比例尺有哪些。
五、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某一種零件的長度是8mm.,畫在圖紙上的長度是4cm,求這張圖紙的比例尺是多少?
2.在比例尺是的圖上,小紅家到縣城的距離是8cm,則小紅家到縣城的實際距離是多少千米?
蘇教版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科書第49頁的例7。
教材及學情分析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初步掌握了比例尺意義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在此之前已經了解了比例尺、實際距離、圖上距離之間的關系,會根據(jù)實際距離、圖上距離求出比例尺。本課教學任務是要求學生能根據(jù)比例尺求相應的實際距離或圖上距離,在應用過程中了解比例尺的價值。六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解決問題經驗,能運用分析綜合等策略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因此本課可以讓學生憑借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體會比例尺的應用價值,能根據(jù)比例尺求相應的實際距離或圖上距離。
2.能根據(jù)問題尋找需要的條件,根據(jù)條件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了解不同形式的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并能根據(jù)實際需要選擇適當?shù)谋壤弋媹D。
教學重點
能根據(jù)比例尺的意義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探究,形成解決問題的思路
下面是明華小學附近的平面圖。
1.根據(jù)這幅平面圖,能求出明華小學到少年宮的實際距離嗎?
(1)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添加條件“比例尺是1:8000”,并讓學生在作業(yè)紙上動手測量出少年宮到明華小學圖上距離為5厘米。
(2)學生根據(jù)尋找到的條件獨立解決問題,并組織交流。
學生有如下方法:
A:5÷■ B:5×8000
C:用方程解。
解:設明華小學到少年宮的實際距離是x厘米。5:x=1:8000
(3)小結:要求出明華小學到少年宮的實際距離,就需要知道這幅圖的比例尺、量出圖上距離,然后根據(jù)比例尺的意義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我對教材例題作了一些取舍,去掉了原例題中“比例尺是1:8000”和“量得明華小學到少年宮的圖上距離是5厘米”這兩個條件,“逼迫”學生根據(jù)給出的問題思考所需要的條件。這樣做,一方面引導學生學會如何從問題出發(fā)思考問題,另一方面調動起學生對比例尺意義的理解,讓學生“真正”地解決問題。多種解法的呈現(xiàn),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理解比例尺的意義,體會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三者之間的關系。
2.出示:有一所醫(yī)院在明華小學附近。你能在圖中標出這所醫(yī)院的位置嗎?
(1)學生討論怎樣才能在圖中標出醫(yī)院的位置。在此基礎上給出條件:醫(yī)院在明華小學正北方240米處。
(2)學生獨立完成。
(3)學生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4)小結:要在圖中標出醫(yī)院的位置,就要知道明華小學到醫(yī)院的圖上距離,而根據(jù)比例尺和實際距離就能求出圖上距離。
3.反思、比較:剛才我們解決了哪兩個問題?是怎么解決的?都是根據(jù)什么來解決的?
設計意圖:要解決“在圖中標出醫(yī)院位置”這個問題,需要進行分析。讓學生經歷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全過程,對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應用意識都大有益處?!胺此肌币龑W生梳理解決問題的過程并形成一定的解決問題經驗。通過“比較”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三者之間的關系,從而構建解決問題的模型。
二、比較,感受各種比例尺的價值
1.放大比例尺。
下面是一個正方形精密零件的平面圖。
(1)你能從圖中找到哪些信息?根據(jù)已知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2)比較:觀察一下正方形零件的實際距離與圖上距離,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2.線段比例尺
這是一張中國地圖。
(1)怎樣求出上海到北京的實際距離?
讓學生上前動手測量出上海到北京的圖上距離。
(2)量得上海到北京的距離大約是11 厘米,請你算一算上海到北京的實際距離是多少千米?
(3)交流。(學生會出現(xiàn)分別用數(shù)值比例尺和線段比例尺的情況。)
(4)比較:你認為選用哪種比例尺計算比較簡便?
3.比例尺的變化
(1)比較:還有一幅中國地圖,它的比例尺為1:20000000。想一想,這幅地圖與比例尺是1:100000000的地圖比較誰大誰小?
(2)在比例尺是1:20000000的中國地圖上,上海到北京的圖上距離有多長?
(3)同學們通過計算得出了上海到北京的距離大約是1100 千米, 讓我們來看一組數(shù)據(jù):火車時刻表上標出的上海到北京的距離是1463 千米,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設計意圖:以上三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都具有開放性,問題色彩比較濃。三個環(huán)節(jié)都運用了“比較”這一手段,使各種比例尺的適用范圍更加凸顯,通過問題解決體現(xiàn)各種比例尺的不同價值。而學生自己提問題、動手測量需要的數(shù)據(jù),自主選擇比例尺解決問題等,都體現(xiàn)了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
三、操作,體會實際應用
出示東關小學籃球場。請你在作業(yè)紙上繪制出學校籃球場的平面圖。
1.討論繪制這個平面圖所需要的條件。根據(jù)討論情況,相機給出條件:
(1)籃球場長是28米,寬是15米。
(2)如果要在作業(yè)紙上畫出籃球場的平面圖,選用下面哪個比例尺比較合適。
A: 20:1 ( )
B: 1:200 ( )
C: ( )
2.學生根據(jù)選定的比例尺,計算出相關數(shù)據(jù),并繪制平面圖。
3.交流欣賞。
設計意圖:繪制籃球場的平面圖比做一道封閉的應用題有價值得多。捕捉貼近生活中的素材組織數(shù)學學習活動,可以使學生更加了解數(shù)學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性,增強數(shù)學的應用意識,積累應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經驗。
丁家鎮(zhèn)中心小學 李紅梅
設計說明
1.注重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切實可行的,對學生養(yǎng)成終身學習的習慣起著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本設計通過讓學生找玩具汽車數(shù)量與小人書數(shù)量之間存在的比例關系和列舉比例等,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得到激發(fā),思維得到拓展。
2.培養(yǎng)學生的解題能力。本設計以扶代講,巧妙地引導學生主動探究,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但能理解和掌握解比例的方法,而且能體會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使學生的解題能力、合作能力及歸納能力得到提高。
教學目標
1 、經歷多種方法解決“物物交換”問題的過程,體會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提高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列出含有未知數(shù)的比例,并自主探索解比例的方法,理解根據(jù)“兩個內項的積等于兩個外項的積,求比例中的未知項,”會正確解比例。
3 、在生活中感受數(shù)學探索的樂趣,提高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使學生自主探索出解比例的方法,并能輕松解出比例中的未知項。
教學難點:
用比例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法學法
講授法、討論法、練習法、自主學習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復習鋪墊
1.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有關比例的知識,誰能說一說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質是什么?
2 .下面兩個長方形的長和寬能組成比例嗎?(白板出示長方形)
二、創(chuàng)設情境 引出新知
師講《完璧歸趙》的故事。秦王打算用什么來換和氏璧?其實這種物物交換的現(xiàn)象在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同樣存在,學生舉例,課前,老師就收到了這樣一則信息,淘氣是玩具汽車的收藏愛好者,笑笑喜歡收藏小人書,兩人一商量,打算資源共享。引出新知——《比例的應用》
三、實踐探究、精講點撥
活動(一)“物物交換”,提出問題
呈現(xiàn)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讀懂題意,并嘗試提出問題。
他們經過商量,打算用4個玩具汽車換10本小人書, 14個玩具汽車,可以換多少本小人書?(設計意圖:通過“物物交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接著呈現(xiàn)“玩具汽車換小人書”這一情境并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為探究新知奠定基礎。
活動(二)嘗試解決,體會聯(lián)系
1、14個玩具汽車可以換多少本小人書?把你的想法記錄在答題卡上。
2、 教師引導學生交流各自的想法,體會在“物物交換”的過程中,玩具汽車的數(shù)量與小人書的數(shù)量之間存在的比例關系。
3、學生介紹每種方法的思考過程,強調盡管思路不同,但各種方法都圍繞玩具汽車個數(shù)與小人書本數(shù)之間的比例關系而展開。
活動(三) 拓展策略 列比例解答
1、教師引導:假設14個玩具汽車可以換x本小人書,同學們能否根據(jù)題意列出比例?并說說你是根據(jù)哪兩句話寫出比例的,你是怎么想的?
2、學生嘗試列式。
3、交流匯報寫出比例的主要依據(jù)。
4、學生獨立解比例。
5、匯報結果。
6、驗算:把求出的結果代入比例驗算一下,看等式是否成立。 (學生自主驗算)
7、教師小結。解比例的關鍵是根據(jù)“內項的積等于外項的積”寫成等式,再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
設計意圖:將解比例的學習融入到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自主獨立解決,然后組織學生匯報自己的解法,這樣學生對新知識就會更加理解。
四、分層練習、生生過關
(1)完成練一練1、2題
(2)完成練一練3、題
五、拓展延伸、優(yōu)化提升
在多年的書法教學中,我原先也按照一般書上講的由著學生自選碑帖,學生多有徑從顏、柳、褚人手者。但教學效果并不理想,直接學柳體的學生,刻意于起收,容易描棱畫角而僵直;寫顏體的,因筆力不足,往往肥而無骨;而寫褚書《雁塔圣教序》的,又不免細弱圓媚。所以這幾年總結經驗,立足筆法重新設計了訓練內容和步驟,結果學生上手很快,再學其他碑帖也容易上手。以唐楷教學在書法普及中的重要作用,今在此作一申述,以為拋磚引玉。
唐楷教學要遵循由簡練到細膩、雄強的訓練程序。作為書法老師,要對唐楷各家筆法有比較深入的認識,這樣對碑帖的選擇才會慎重。作為入門,宜先選擇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等作為教學示范碑帖,兼以虞世南《孔子廟堂碑》、褚遂良《孟法師碑》等為選用碑帖。之所以選擇這些唐初的碑刻作為入門范本,主要是初唐楷書用筆簡潔凝練,法度具體可尋,其中尤以歐陽詢楷書為典型。歐陽詢楷書,后世歷來推崇備至,明代莫云卿稱:“歐之正書,纖得度,剛勁不撓,點畫工妙,意態(tài)精密,杰出當世?!蔽谭骄V稱《化度寺碑》與《九成宮》“二碑者,歐書之極也,唐人書之極也,自古以來正書之極也?!睆慕虒W實際來看,自歐體人手最易得筆法,一是起收干凈利落如抽刀斷水,無枝蔓之累;二是點畫中實圓厚,可避免出現(xiàn)“兩端雄肆而彌使中截空怯”問題;三是節(jié)奏簡潔暢達,易于上手;四是隸筆分情猶在,筆勢洞達,得之可溯源導流。張懷璀稱歐陽詢“八體盡能,筆力勁險,篆體尤精”,其楷書實融古今筆法于一爐,翁方綱稱歐體楷書皆為篆法,而碑派書家何紹基以為“有唐一代,書家林立,然意兼篆分、涵抱萬有,則前惟渤海后惟魯國”,沈曾植則推崇更高,以為“六代清華,沿于大令;三唐奇峻,胎自歐陽”,其楷書直接《張猛龍碑》,而“斂分入篆”、“骨韻俱高”,行草則“實師大令而重變之。旭、素奇矯皆從以出,而楊景度為其嫡系。香光雖服膺景度,展蹙之秘,猶未會心,及安吳而后拈出。然不溯源率更,本跡仍未合也?!痹谶@些名家眼中,歐陽詢儼然為后世書法之廣大教化主。
歐陽詢存世楷書除《九成宮》,還有《化度寺碑》、《溫彥博碑》、《皇甫誕碑》三碑,其中《皇甫誕碑》最晚出,也最峭拔。此四碑,古人也有主張從《化度寺碑》或《溫彥博碑》入手者,但相比還是《九成宮》較為溫厚平正,適于入門。與歐陽詢同時的是虞世南,張懷罐評他們二人書法是:“歐若猛將深入,時或不利,虞若行人妙選,罕有失辭。虞則內含剛柔,歐則外落筋骨。”又稱虞書“得大令之宏規(guī),含五方之正色,姿榮秀出,智勇在焉。”世稱王獻之“尤善草隸”,董其昌以為其用筆貴在“回腕藏鋒”,虞書妙得其意趣,筆致圓勁,而體勢轉左側右,意味含而不露,風神流動中別有一種淳雅灑脫的文人意趣,現(xiàn)代白蕉的楷行書就多得力于此,只是初學者比較難以體會其中的妙處,以學書當于沉著中求俊逸,此碑還是作為第二階段的訓練范本為好。
褚遂良存世楷書有《孟法師碑》、《伊闕佛龕碑》、《房玄齡碑》和《雁塔圣教序》。《舊唐書》本傳稱褚遂良“博涉文史,尤工隸書,父友歐陽詢甚重之?!薄睹戏◣煴?,法本歐陽,多參八分,體勢平正,點畫舒厚,而峭拔不及歐陽詢。《伊闕佛龕碑》寬博勁挺,八分意味更重,翁方綱稱:“碑在龍門,摩崖大字,此唐楷中之隸法也。”古人認為學《雁塔圣教序》宜從《孟法師碑》、《伊闕佛龕碑》入手,楊守敬即稱:“知嬋娟婀娜,先要歷此境界?!薄斗啃g碑》和《雁塔圣教序》作為其衰年變法的主要碑刻,用筆一改凝練、端厚為舒展、婉細,復雜多變,臨習時兩碑可相互參照著學。對褚遂良晚年書法,董其昌以為“登善深于((蘭亭》,為唐賢秀穎第一”,董迪稱:“褚河南書,本學逸少而能自成家法,然疏瘦勁煉,又似西漢,往往不減《銅莆》等書,故非后世所能及也?!睏钍鼐丛凇对u碑記》中稱道:“褚公始以法帖入碑,點逗相生,波掠相配,無一筆不轉,無一字重復,一洗從前凝重積習,所謂‘瑤臺青瑣,窗映春林,美人嬋娟,不勝羅綺’,仿佛遇之?!逼鋾ㄖ萦餐ㄉ瘢嬲雇衩?,用筆隨氣息盈動而起伏多姿,因強調筆端的細膩表現(xiàn),臨摹起來難度也就比較大,需具備一定的運筆能力,對揮運中的氣息調節(jié)有所體會方能深入。
褚遂良對后世書法之影響,王澍以為:“褚河南書有唐一代,稍險勁則為薛曜,稍痛快則為顏真卿,稍堅卓則為柳公權,稍纖媚則為鐘紹京,稍豐腴則為呂向,稍縱逸則為魏棲梧,步趨不失尺寸,則為薛稷?!钡妒鰰x》以為褚遂良“雖價重衣冠,名高內外,澆漓后學,而得無罪乎?”是有微詞的,確實,楷書至褚遂良而筆法一變,無復篆隸筆法之古厚渾融,沈曾植指出:“歐、虞為楷法之古隸,褚、顏實楷法之八分?!币惨虼耍瑢W褚書宜從方厚圓融中求其細潤豐富,可免流弊。
顏真卿的書法,一般多選其中年時期碑刻《多寶塔》入手。董其昌自述其學書即從此入門,李瑞清說董氏“實由多寶塔得筆,從楊少師以窺蘭亭,然以陰柔學魯公,其與君謨同也。”王世貞以為“多寶佛塔結法尤整密,但貴在藏鋒,小遠大雅,不無佐吏之恨也?!蔽谭骄V以為后期顏體楷書“皆以勁格撐住”,所以初學不易得其要領,而《多寶塔碑》具體可學,只是易致中怯,所以貴在藏鋒,尚需溯源以求之。至于顏真卿書風變化,朱關田以為:“初則清健,源于母族殷氏,而得力于張旭,上引兩碑(指《多寶塔》、《東方朔畫贊》)及《金天王朝廟題名》、《離堆記》約可見其梗概;廣德以后,趨于圓勁,楷書以《郭氏家廟碑》、《顏勤禮碑》為代表”,其中《勤禮碑》氣格宏大,筋骨沉健,后世推崇備至,只是初學也不易得其形神,且碑陽部分因槌拓過多,線條細弱以至于橫細豎粗對比失調,當擇其碑陰、碑側字跡完好者學之。坡、米芾等以為顏書出于褚遂良,朱關田則不以為然,認為“顏真卿楷書結法出自家學,其平畫寬結于晉代已露端倪,《瑯邪顏謙婦劉氏志》即是顏氏先祖遺則。殊途同歸,與褚氏同一法門,只是顏真卿平常用筆圓勁,別有一番渾厚意趣。所以當他一改細挺,便似褚氏風韻,并非是他有意仿寫去追求褚家異趣的?!?/p>
柳公權比顏真卿晚生70年,唐人未有言及柳公權學顏書者,至蘇軾以為柳書“本出于顏,而能自出新意”。朱關田以為“其書出自同房族兄柳宗元而勝之者,甚是。柳氏之書,乃本于是,而出入顏真卿,兼收歐陽詢的峭勁、虞世南的圓融、褚遂良的疏朗,取精用弘,神明變化,遂以方拓峭險,而別開生面。”其《玄秘塔碑))“為柳公權最矜練之作,亦最有名,然最露筋骨,不善學者極易落硬直之病?!绷鴷霉P起收方整,尤強調腕用之轉左側右,而中間筆勢展宕不顯,米芾譏其為后世俗書之祖,需善學者方能得其意味。
綜上所論,唐代楷書大略有三變,初唐以斜畫緊結為主,歐陽詢父子脫胎于北碑,“以北碑而兼南派,乃一代之右軍也”,其峻嚴方飭,有別于虞世南、殷令名源于二王、智永一脈的平正和美;至褚遂良出,一改歐虞舊習,由《龍藏寺》上溯漢齊,平畫寬結,而用筆舒揚勁潤;顏真卿體兼篆隸,氣勢恢宏;晚唐柳公權書法則方峻峭險。幾家對比,梁嵫以為:“褚書提筆空,運筆靈,瘦硬清挺,自是絕品,然輕浮少沉著,故昔人有浮薄后學之議。”“顏不及歐,歐以勁勝,顏以圓勝。歐書力健而筆圓,后世學者不免匾削。歐書勁健,其勢緊。柳書勁健,其勢松?!彼裕瑢W書宜從歐陽詢等初唐端勁一類楷書入手,得其神骨,不徒貌似,方能“守法度者至嚴,則能出乎法度者至縱而不可拘矣”。待骨勢已備,再兼取虞、褚、顏書等的和美豐富、開張雄渾,步步深入,可庶幾免走彎路。此也翁方綱的觀點,他以為歐書為“唐楷之正則”,學書筑基于此,再“虞以渾融之,褚以潤澤之”,方合于“天地之運,由質而文”的發(fā)展規(guī)律。
除了讓學生了解唐楷的筆法演變,設計好教學程序外,在唐楷訓練中我們還應加入一些專門的筆法訓練。
【教材分析】教材從學生比較熟悉的房屋平面圖入手,引導學生認識比例尺,初步感受比例尺在生活中的應用。出示平面圖后,借助圖形放縮的經驗和其他學習經驗,了解比例尺的含義。
【教學目標】1、結合具體情境,認識比例尺;能根據(jù)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中的兩個量求第三個量。
2、運用比例尺的有關知識,通過測量、繪圖、估算、計算等活動,學會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結合具體情境理解比例尺的意義。
【教學難點】應用比例尺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直尺,中國地圖
【設計理念】 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讓學生充分意識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數(shù)學要為生活服務這樣一個理念。能積極參與數(shù)學學習活動,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在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過程中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起興趣
1、課件出示昆明這座城市的美景并引入:南安到昆明的實際距離大約是2400多千米,如果想去昆明旅游坐什么車?(飛機)需要兩三個小時??墒且恢晃浵亸哪习才赖嚼ッ髦挥昧?秒鐘,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在地圖上爬的。)那么,在地圖上南安到昆明的距離是多少呢?
下面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好的地圖,課件出示地圖:從這幅地圖上找出南安、昆明兩個城市,用尺量出這兩個城市在地圖上的距離。學生操作后,匯報。師:在地圖上南安到昆明距離是6厘米,我們把6厘米就稱為南安到昆明的圖上距離。
師:南安到昆明有2400多千米,而地圖上只有6厘米,(師用手比劃一下)你們知道是怎么畫上去的嗎?聰明的人想出了一個辦法,把物體實際的長度按一定比例縮小再畫在圖紙上,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研究的內容。
(設計意圖:通過這樣一個“腦筋急轉彎”的智力游戲, 并抓住學生急于認知的心理,從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出發(fā),真切感受到在繪制平面圖的時候,不可能按照實際的長度來操作,需要有一個科學的方法,這個問題情境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又調動了學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從而高效能地引入本節(jié)課內容。)
二、創(chuàng)設情境,探究新知
(一)、活動一:(課件出示)
六?一兒童節(jié)的時候,學校要舉辦一個大型的文藝匯演,想讓同學們設計一個舞臺。在平面圖上如果用10厘米表示地面上10米的距離,那么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是多少呢?
【設計意圖:用學生喜歡的活動引起濃厚的興趣,用親身經驗走近數(shù)學,探索其中的奧秘?!?/p>
(1)讀懂題目中的信息。
(學生匯報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2)根據(jù)題目的要求,引導學生得出10厘米:10米,并用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化簡比。
【設計意圖:利用已有的學習經驗,學生自然會想到要化簡這個比,必須要統(tǒng)一計量單位,這也是比例尺這個知識點重點強調的地方?!?/p>
(3)隨學生匯報,板書提煉:圖上距離:實際距離
10厘米:10米
10:1000
1:100
(4)揭示比例尺的含義。使學生理解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就是比例尺。
【設計意圖:不把比例尺作為一個知識點讓學生背誦,而是在情景中鼓勵學生進行充分的思考與交流后得出結論?!?/p>
(二)、活動二:(課件出示)
師生共同搜集的生活中不同的比例尺,引導學生交流討論,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
學生小組討論(學生積極展開討論與研究,各抒己見。)
教師歸納為三點:
①比例尺是一個比,不帶計量單位。
②比例尺的前項和后項一定是同級單位。
③為了計算方便,比例尺通常都寫做是前項為1的比。
【設計意圖:多角度理解比例尺的含義,使學生對比例尺的意義、形式、求法有初步了解,為解決實際問題打好基礎?!?/p>
(三)、活動三:課前,老師測量了一下我們學校操場的長是50米,寬30米,現(xiàn)在老師就請同學們當一回小小設計師,將學校操場的平面圖畫在老師發(fā)給的白紙上并填好表格。(友情提醒一下:我們畫圖時用的單位是厘米,而已知的實際距離單位是米。)
1、學生操作、教師巡視并注意收集不同的匯報素材。
2、小組交流
師:設計好了嗎?下面請同學們圍繞下面三個問題將自己的設計在小組內交流一下。(電腦出示討論題)
(1)說一說你是怎么畫的?
(2)在操作過程中遇到什么問題?
(3)你是怎么解決的?
在學生交流時,教師將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出現(xiàn)的各種情況的平面圖貼在黑板上。
3、匯報;說說自己的設計方案。(你是怎么想的?)
4、引導學生進行總結歸納:已知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中的兩個量怎樣求第三個量。
【設計意圖:讓學生試著畫一畫操場平面圖,親身體驗當設計師的感覺。在動手實踐過程的中,學生可以利用比的意義、比例尺的含義等知識和解決問題的經驗來解決這些問題,放手學生有利于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拓展引申,鞏固新知
課件出示一中國地圖。
1、找到自己的家鄉(xiāng)。估一估家鄉(xiāng)到北京的距離,求一求實際距離。
2、放暑假時,你打算從――到――去旅游,兩地間的實際距離大約是――千米。
引導學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設計意圖:通過一定具有開放性和挑戰(zhàn)性的練習,既溝通了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又培養(yǎng)了學生應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p>
四、運用所學,解決問題
1、學了本節(jié)課,你有獲得了哪些知識?
2、怎樣畫我們教室的平面圖呢?(長8米,寬6米)
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看法,自定比例尺,畫出平面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