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繪畫基礎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藝術設計專業(yè)的學生是要求有一定的電腦技術的,當下電腦軟件的功能越來越人性化,在這樣一個環(huán)境中,這一類專業(yè)往往注重了軟件的學習,而忽視了基礎繪畫能力的提高。針對這一現象,文章從基礎繪畫的重要性開始,對基礎繪畫中素描、色彩的學習所培養(yǎng)的方向觀察、造型、創(chuàng)意、色彩修養(yǎng)、審美五方面來分析,掌握具體的學習方向和方法。希望能通過此分析,讓設計類專業(yè)的同學們對基礎繪畫有一定的重視,同時對學習基礎繪畫的方向更加清晰化,學習起來更加有針對性,同時希望能對廣大的設計專業(yè)的同學有所幫助。
關鍵字:
基礎繪畫;學習
當下的藝術設計專業(yè)以實用性強、就業(yè)范圍廣,在新興專業(yè)中比較熱門而居各高校中的首位。在這一專業(yè)中,尤其是針對電腦的操作,軟件的升級更加的人性化,越來越多的學生認為只要把電腦軟件學好了,基礎差,甚至沒基礎是沒有關系的,短期發(fā)展,看起來這完全沒有問題,是可以做設計的,長期這樣一種狀態(tài)而言,難成大器。設計的好壞,最終結果會回歸到傳統的這個問題,那就是基礎。要想設計出更好,更加經典的設計作品,就必須得回歸傳統,從基礎繪畫入手,培養(yǎng)我們這些方面的能力。
一、學習基礎繪畫的方向性
設計類專業(yè)的同學在大一進校門時都會接觸一個階段的基礎繪畫的訓練,主要以素描、色彩為主。而這些課程在不同的專業(yè)已經有了一些方向的轉變和延伸,以便能更好的為后期的專業(yè)核心課程的學習服務。素描,包括人物素描、設計素描兩大類,一些專業(yè)還會有速寫課程,這些都作為一個基礎中的基礎課程來學習。主要培養(yǎng)我們的造型能力、觀察能力、表現能力及創(chuàng)意思維能力。色彩課程方面,不同的專業(yè)傾向點不同,有靜物色彩、風景色彩等,主要培養(yǎng)色彩的修養(yǎng)及表現力,為后期專業(yè)的色彩認知做準備。而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是通過對美術史上的經典作品的學習及平時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而融合在整個階段的學習過程中了。認識到課程的學習目標,我們便有清晰的畫畫方向,也會增強我們對基礎繪畫的正能量,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具體從觀察方法,造型能力、創(chuàng)意思維能力、色彩的修養(yǎng)及審美的提高五方面來具體分析學習及掌握的方向。
二、科學的觀察方法
培養(yǎng)成創(chuàng)新實用型人才是設計類專業(yè)當下的目標。創(chuàng)新實用型人才首要培養(yǎng)的是我們的觀察能力,怎么來觀察,怎么去認識,影響到你的作品,也決定了日后的創(chuàng)作角度,我們需要用正確的觀察方法來觀察對象,并且需要培養(yǎng)我們整體觀察的能力。因此,觀察方法很重要。有了觀察能力,我們就能從萬事萬物中發(fā)現事物本身的特點,可以歸納成自己的語言。而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主要體現在我們的基礎繪畫學習中,尤其是素描的學習。在我們進入大學的時候,很多學生的觀察方法是有些誤區(qū)的。正確的觀察方法首先要從整體入手,局部比較,再回歸到整體。尤其是畫面的安放位置、整個繪畫對象給我們帶來的感受是需要備受關注的,這要求我們在畫畫時,必須相信自己的眼睛,相信自己看到的事實,在畫的過程中會訓練我們及時調整局部和整體的對比觀察,學會同類比較,把我們主觀的認識和客觀的觀察做比較,會發(fā)現一些不同于以往認識的元素,提高我們設計類元素的積累,這個訓練將會使我們的觀察產生一次質感的升華,對后期專業(yè)設計的學習會非常有益。
三、造型能力和表現能力
造型能力是培養(yǎng)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部分。懂得了觀察,不懂得怎么表現出來,也是沒有成果的,這關系到傍觀者怎么欣賞,怎么能讓其他人知道你的想法,這個時候,表達能力,就顯得非常重要了。表現的是不是心中的那個感受,就對造型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了。曾有大師這樣評價,在設計領域,設計,軟件決定了你的下線,繪畫決定了你的上線。作為設計專業(yè)的我們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法能力,掌握一定的表現手法,甚至要求我們挖掘適合自己的個性表現方式。在表現形式上有了一定的基礎后,我們便可以站在基礎上來做創(chuàng)新。讓我們表達自己的創(chuàng)意時更加的心手合一,在表現方式上也能準確自如的表達我們內心世界的想法,成為我們自己的表達語言。
四、創(chuàng)意思維能力
只會繪畫的人也許可以從事美工,但會繪畫并且會設計思考的人那就是設計師了。創(chuàng)意對我們設計專業(yè)是不可或缺的。在專業(yè)的基礎課程學習中,它將成為一個思維演變的過程。設計素描、設計色彩是藝術設計專業(yè)由基礎繪畫轉向專業(yè)設計的過渡,是培養(yǎng)我們創(chuàng)意思維方面的一個便捷的徒手繪畫。一般我們不經意間接觸的事物,可能會激發(fā)我們的靈感,形成有創(chuàng)意的作品。但靈感是稍縱即逝的,因此,在設計素描、設計色彩課程的培養(yǎng)中,根據學生獨特的興趣點,發(fā)散我們的想象和思維,培養(yǎng)我們的創(chuàng)意,從一個物體出發(fā),延伸出更多的聯想和想象,這種課程的訓練會使我們的思維角度大大拓寬,面對不同類別的事物,會有一套自己的思維模式和方法,創(chuàng)作出有內涵、有思想的作品。
五、色彩的修養(yǎng)
色彩在設計類專業(yè)中是一個無可替代的設計要素,是表達創(chuàng)意的一個強大的組成部分,它具有很強的情感特征,有著非常強烈的感染力。我們所面臨的專業(yè)需要色彩實用性更強,就這一點,就需要我們提高自己的色彩修養(yǎng),能根據各個不同的領域搭配適合的顏色。針對這一目標,前期我們所學習的色彩及設計色彩課程主要是為后期設計中的色彩搭配服務的,在這一基礎階段,我們主要通過實踐練習來認識色彩,提高色彩的修養(yǎng)。認識色彩的特性,比如冷暖、前后、輕重等等關系,感受同種色相下明度、飽和度不同所產生的視覺效果,掌握色彩空間的獨特體現方式,掌握各個不同顏色的心里效應,通過了解各個時期派別的特點了解色彩的歷程,通過平時的練習來培養(yǎng)、激發(fā)自我的色彩情感,培養(yǎng)出具有個性審美特征的色彩元素,提高色彩的修養(yǎng)和運用能力。
六、審美能力的提高(時代審美精神)
具備最基礎的藝術素養(yǎng)是我們做好設計的基本條件。同時這一點也直接決定了設計作品的成敗。而審美能力的提高,會讓我們的藝術眼光更加的敏銳,從而可以從生活中的萬事萬物來發(fā)現美、提取美的元素。而在基礎繪畫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審美能力是貫穿于整個過程中的,是通過我們接觸的作品背景、評價等等和平時的繪畫練習來提高我們的審美的。學習基礎繪畫的過程中,會接觸到很多關于構圖、色彩的冷暖、明度、肌理、造型、質感等等很多元素,這些元素的運用與經營,手追目思,審美價值就在這些學習和訓練中形成。[1]藝術是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中西方無數大師的經歷告訴我們,真正的藝術是來自自我內心深層次的挖掘的。正確的觀察方法、造型表現能力、色彩的修養(yǎng)、創(chuàng)意思維、審美的意識等等這些都對我們設計的產品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而這些意識、修養(yǎng)是需要經過基礎繪畫的鍛煉,長期的耳濡目染才能做到的。我們必須理論結合實踐同步進行,才能讓我們的設計站在一個高的基點上,做出更好的設計。
作者:吳美雙 單位: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
為了考生能對我們學校的要求有所了解,在素描考試中取得好成績,我們對歷次考試中,考生暴露的問題加以歸納總結,分列如下:
缺乏整體觀念
這是不少初學者和考生共同的毛病,由于他們缺乏長期性作業(yè)的訓練,在考試中不是在整體觀念的指導下全面推進,而是急于求成,急著出效果,在缺乏對整體效果的把握下一味死摳局部,因而造成局部相互之間關系無法很好地銜接。常常是某一部分已經畫得非常突出和完整,而其他部分還是空白的,其畫面效果可想而知。
一個整體是由若干個局部組成的,沒有局部的整體,是空洞的不真實的;然而,沒有整體的局部,再精彩、再深入也是毫無意義的。因為素描的目的,不光是練就一手“好活”,而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一種藝術思維的“想法”和如何觀察事物的“看法”。離開了這兩點,素描練習也就失去了它的意義。有人說:“素描就是比較,比較,再比較。”這話雖然有點片面,但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既然整體是關系到一幅素描作業(yè)的成敗,那么局部與局部、局部與整體的關系就顯得非常重要。如何解決這種關系,就是靠比較的方法,比色調的深淺,比形體比例的長短、寬窄、大小,比透視關系的遠與近、虛與實。根據這種比較畫出來的物象,才是客觀對象真實存在的一面。
缺乏理解對象
物體的起伏凹凸,明暗虛實關系,都是光線作用于物體的內在結構的外部表現。要想深入地刻劃對象,必須要做到“知其所以然”,要研究其內在結構關系。有的同學面對模特兒,不是積極主動地由表及里地分析研究對象,不去研究外部表象的內在成因,而是機械被動地抄襲對象,哪些地方深點,哪些地方淺點,他就把這種深淺變化照抄下來,至于這深和淺意味著什么,卻知之甚少,或一無所知,因此,很難深刻地、真實地表現對象。
缺乏敏銳感受
有人說世上所有的人,沒有絕對相同的面孔,每一個人都有區(qū)別于他人的相貌特征,即使是雙胞胎也不例外,他(她)們也都有別人不易察覺的差異。捕捉對象的特征和獨具個性的差異,是素描訓練的根本任務。但是在素描寫生的過程中,常??吹接械膶W生不管畫誰,不管對象的長相如何,氣質怎樣,都畫得像一個人,模特兒似乎成了擺設,成了他們胡編亂造的參照物。這種現象有一定的代表性。這里有初學時期老師指導上的失誤,還有考生自己認識上的誤區(qū)。有的考生錯誤地認為:模特兒像不像沒有關系,只要畫面效果好就行,反正評分的老師也不知模特兒什么樣。像不像確實不是衡量一張素描作品優(yōu)劣的惟一標準,但它卻能檢驗一個學生對事物所具備的敏感性和表現能力。如果一個學生長時間脫離對象去感受,去編造所謂的畫面效果和廢棄對客觀對象感知能力的訓練,那么他就有可能造成感知能力的退化,失去一個藝術家所應有的敏感性。具體到素描寫生中的表現就是千人一面,概念化,臉譜化等等。而這些毛病一旦形成就很難糾正。這是因為作為一個畫家重要條件的眼睛已經退化了。無疑,這樣的試卷是無法得到高分的。 缺乏畫面把握
在最后畫面調整時,最容易出現畫面灰,效果不強烈,和畫面鎖碎的毛病。為什么會出現這些毛病呢?這是因為光線照射下的物體都會產生三種基本的色調:黑(最深的色調)、白(最亮的)、灰(色調豐富的中間色)。有了三種不同的色調,畫面的層次就清晰,畫面的效果就響亮,至于哪一種成分多點,哪一種成分少點,都要視客觀給你的感受而定。但不管怎樣的比例關系,三大基本色調都不應缺少其中的一個。
造成畫面灰的原因很多。比如模特兒的面部大部分都處在亮部里,于是,畫面上基本都是亮和灰的色調;如果處理不當,很容易畫灰。這時,應強調深灰的作用,盡量拉開深灰和淺灰的距離,使之保持畫面的層次感。還有一種情況:模特兒的皮膚比較深,黑和深灰色調占其面部的大部分面積,而淺灰和亮面所占的面積很少。處理不好也容易造成畫面灰暗、沉悶,影響作業(yè)成績。對此,考生應主動減少中間色調的深度,提高畫面(臉部)的亮度,保持畫面的層次感。寫生的過程當中,在整體尊重客觀對象的前提下,允許對局部的色調進行調整、或減弱、或加強的藝術處理。
關鍵詞:繪畫;設計;工藝基礎造形;互溶性
前言:作為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造型藝術無論是在西方還是在東方均引起了相關學者的高度關注,對其所展開的研究始終不曾停止?;诖朔N背景,本文著重從繪畫、設計、工藝基礎造形三者之間的內在聯系、互溶性的具體表現形式、其未來發(fā)展趨向三個方面加以論述,在深刻揭示當前藝術發(fā)展規(guī)律的同時,也為其他學者開展相關研究提供借鑒參考。
一、繪畫、設計、工藝基礎造形內在聯系
通過分析當前關于該課題既有研究成果并結合本學科所學知識,本文將繪畫、設計、工藝基礎造形三者之間的內在聯系總結如下:
(一)繪畫是設計與工藝基礎造形的基礎
任何設計成果以及工藝基礎造形都不是憑空想象而的出來的成果,都是通過點和線的勾勒,使得設計者所要表達的具體內容實質化,以最終實現良好的成果設計以及工藝基礎造形的目的。而點和線則是繪畫的最基本表現形式。除此之外,繪畫所包含的審美思維、審美眼光、審美視角都是設計與工藝基礎造形所不可或缺的內容[1]。只有設計者掌握了良好的繪畫知識與技巧,才能夠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條件來設計出口碑或者質量最佳的作品,繼而根據該作品包含的深刻內容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來形成寓意深刻的工藝造型。因此,可以說,繪畫是設計與工藝基礎造形的基礎,脫離了繪畫的輔助,則其所設計出來的作品或者創(chuàng)作出來的工藝造型都將失去美麗與色彩。
(二)設計是繪畫與工藝基礎造形的銜接
繪畫所創(chuàng)作出來的作品往往是平面的、抽象的,而工藝基礎造形則與繪畫截然相反,其作品通常是以立體、多維所展現在人們面前。如果缺乏良好的設計工作,一方面無法將繪畫作品完美的進行詮釋、再加工,賦予其更加鮮活、引人注目的吸引力與生命力。另一方面,工藝基礎造形所塑造出來的作品若是無法在繪畫作品基礎上作出進一步升華,則必將不會被欣賞者所接受,在得不到受眾認可的前提下創(chuàng)造出來的作品將會是失敗的。所以,在平面的繪畫與立體的工藝基礎造形之間,設計起到了良好的銜接作用,從而使得成果得以迅速轉化,最終為作品的暢銷與受眾群體的熱愛奠定堅實基礎。
(三)工藝基礎造形則是繪畫與設計的最終成果展示
盡管當前已經步入到了二十一世紀知識經濟時代,人們的審美與鑒賞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但是不容忽視的是,在深刻的經濟環(huán)境影響下,立體作品所表現出來的深刻寓意往往更能夠得到受眾群體的認可。以抒情抽象派代表畫家、“抽象繪畫之父”康定斯基繪畫作品為例,《光之間?第599號》、《構成第四號(戰(zhàn)爭)》、《構成第七號習作》無不是當時知名的作品。然而,現代人們在欣賞脫離模仿自然的繪畫作品仍然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障礙,無法完全詮釋出作品所蘊含的深刻含義。與之相反的是現代工藝基礎造形所形成的作品(工藝、陶瓷、青銅),不僅具有立體美感,同時其所自身予以與創(chuàng)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夠直觀清晰的表現出來,有利于藝術的進步與前行。
二、繪畫、設計、工藝基礎造形互溶性表現形式
享譽世界的風格派著名建筑設計師、家具設計師格里特?托馬斯?里特維爾德是繪畫、設計、工藝基礎造形互溶性的典型代表人物,其所設計的施羅德住宅與紅藍椅子成為其中的翹楚[2]。為此,本文將以此為研究對象,分析繪畫、設計、工藝基礎造形互溶性的具體表現。
(一)施羅德住宅
施羅德住宅是里特維爾德運用輕靈飄逸的表現手法勾勒出了清晰而明確的建筑主題的別墅,也是荷蘭風格派藝術在建筑領域之中最典型的表現。而里特維爾德本人也曾指出:“最好的藝術是幾何形象的組合與構圖?!彼栽谠O計構思過程中其主要是以簡單質樸的長方形、正方形為設計主體,輔之以強烈視覺感官的直角、光滑而明亮的板料作為別墅的墻身,通過將幾何造形打亂之后重新進行組合與拼接,在相互疊加基礎之上形成了一個令人耳目一新的整體空間[3]。盡管有部分學者指出里特維爾德所設計的施羅德住宅藝術性、客觀性濃厚而缺乏建筑本身的實用性,但是不可忽視的是,現代建筑行業(yè)或多或少是以該建筑為參照物以及先導繼而最終完成整體設計。因而,施羅德住宅的建成,不僅是繪畫、設計與藝術基礎造形的完美結合,同樣也是建筑領域的一大創(chuàng)舉,其所具有的創(chuàng)新意識時至今日仍然在影響著藝術及建筑行業(yè)前行的步伐與方向。
(二)紅藍椅子
紅藍椅子是里特維爾德第二件能夠完美表現與詮釋繪畫、設計、工藝基礎造形互溶性的作品。1917年,里特維爾德運用紅黃藍三種原色,在標準的幾何造形元素(矩形、方形)基礎上對部分結構進行疊加,勾勒出了簡單的椅子結構,同時也為欣賞著提供了簡潔的空間視覺享受。特別是里特維爾德對于線條的分割與運用更是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地。繪畫、設計、工藝基礎造形得到了完美的互溶,因而時至今日家具制造工廠仍然在以紅藍椅子為具體參照對象,運用相對簡潔的幾何形狀進行批量生產,從而滿足消費者不同的藝術鑒賞與簡約生活的需求[4]。
三、繪畫、設計、工藝基礎造形三者未來發(fā)展趨向
通過選取里特維爾德兩件作品進行分析之后,本文就繪畫、設計、工藝基礎造形三者未來發(fā)展趨向淺談一下個人觀,即:造型藝術將是繪畫、設計、工藝基礎造形三者有機結合體,因而在今后三者之間的界限將會逐漸變得模糊,不同學科內容相互滲透之下有可能會融合成為一個能夠涵蓋三者研究體系、學科特色以及研究方向的新興學科,從而以更加廣闊的視角去面對藝術的發(fā)展,不斷推陳出新,最終形成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5]。
結論:綜上所述,繪畫、設計、工藝基礎造形三者之間存在著緊密的關聯性,其互溶性早已經得到了完美的詮釋與體現,因而就當前實際發(fā)展而言,其跨學科、跨領域融合將會成為其主流發(fā)展趨向。所以需要當前的專家學者以更加廣闊的視角去探尋融合之下的新興領域,實現在繼承傳統藝術的基礎上進一步創(chuàng)新,傳承更加優(yōu)秀的藝術文化,推動藝術向前發(fā)展的進程。希望本文研究的內容能夠為其他學者開展相關性研究提供借鑒與參考,進一步拓展研究領域與思路。(作者單位:重慶電訊職業(yè)學院)
參考文獻:
[1] 高揚.工藝傳承與創(chuàng)新在景德鎮(zhèn)現代藝術陶瓷創(chuàng)作中的作用[J].陶瓷學報,2014,10(05):548-552.
[2] 王建平.影印之象心中之景――簡論《拼色飾境――帥民風貼紙藝術》的創(chuàng)作特色[J].美術大觀,2014,25(06):46-47.
[3] 黃蓉.淺析點、線、面在陶瓷繪畫設計中的運用[J].景德鎮(zhèn)陶瓷,2014,14(04):35-36.
摘要:高校由于自身的專業(yè)定位和辦學方向的不同,其教學內容與課程的設置也不一樣,但在對待繪畫基礎課教學的問題上,還存在著一定的誤解,過于強調計算機等輔助教學的力量而忽視繪畫基礎課的教學,認為只要全面掌握計算機輔助設計則可替代繪畫,有無繪畫基礎對藝術設計影響不大。面對這種誤區(qū),正確認識繪畫基礎課教學在藝術設計中的意義,這是目前值得大家深入思考和探討的課題。正確處理繪畫基礎和藝術設計教學的關系,在藝術設計的繪畫基礎教學中,注重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運用恰當的評價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科發(fā)展更規(guī)范、更完善,為社會培養(yǎng)更多更優(yōu)秀的藝術設計人才。
關鍵詞:藝術設計; 基礎繪畫;教學;作用
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觀念的創(chuàng)新對于藝術設計專業(yè)人才的需求,藝術設計學科逐漸成為熱門的學科,大多數綜合性大學都增設了設計藝術專業(yè)。各大高校也增設一些藝術設計專業(yè),如環(huán)境藝術設計、工業(yè)設計、動漫設計、服裝設計等專業(yè)。在設計藝術專業(yè)大量擴展、規(guī)??涨皵U大的格局中,如何保證教學的質量,如何培養(yǎng)具有較高審美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設計藝術人才等問題值得深入探討和研究。
如今的藝術設計類專業(yè)都很重視計算機技術的應用。計算機軟件的不斷更新,使人們的生活和感情、思想觀念形態(tài)發(fā)生了不斷的變化。目前很多的領域都離不開計算機的應用,藝術設計領域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計算機輔助軟件的興起使設計的方案更高效,設計過程可視化,設計結構更加精準。在工業(yè)設計、建筑設計和動漫設計中,運用制圖軟件和3d建模軟件及渲染軟件,加速了工作的效率,使以前需要手工勞動完成的工作變?yōu)橹恍柙O計師揮一揮鼠標即可完成。計算機操作成為了科學和藝術之間的橋梁,為藝術設計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那么,美術的繪畫基礎課,如素描、速寫、水粉寫生等這些基礎的繪畫還需要訓練嗎?最近幾年經常有學生會提出這樣的問題,目前計算機輔助藝術設計技術已發(fā)展的這么快,掌握各種軟件至關重要,那么手繪訓練有沒有必要呢?然而現實情況是,很多藝術院校將基礎繪畫課時縮了又縮,在對待基礎課教學的問題上,還存在著重設計輕繪畫的誤解與偏見,片面地強調設計能力的重要而忽視繪畫基礎課的教學,認為只要全面掌握計算機設計就可以替代繪畫,有無繪畫基礎對藝術設計影響不大。所以對于美術基礎課的教學,從學生到管理層都存著一些模糊認識。面對這種誤區(qū),正確認識繪畫基礎課教學在藝術設計中的存在的意義,是目前值得大家深入思考和探討的課題。
徐悲鴻曾經在在教學的改革中說過素描為一切造型藝術之基礎,草草了事仍無功效,積稿千百紙,方能達到心手相應之用。基礎課對于剛剛進入大學的青青學子來說,在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等方面相對來說比較薄弱。而且自身的藝術水平也普遍偏低,缺少自我表現和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再加上多年來對藝術類考生大量擴招造成整體的生源質量水平下降等原因,新生的基本能力絕大多數幾乎是零,大部分學校的設計專業(yè)在入學前也沒有相應的測試,對考生的繪畫基礎和基本造型能力沒有了解。而按照美術專業(yè)的課程要求來說,學生必須要有一個長期繪畫訓練的過程,藝術設計中基礎繪畫的訓練,是培養(yǎng)學生形象化思考、設計分析、方案評價能力以及開拓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手繪能力的提高來自于基礎繪畫中素描和速寫能力的訓練,所以這一環(huán)節(jié)在后面的整個創(chuàng)作過程中是很重要的,許多好的作品就是從最初模糊不定的構思然后通過手繪修改得來的,手繪稿的完成必須依賴于基礎繪畫課程中繪畫技能的訓練。如果輕視客觀因素的存在,在基礎課上大量采用計算機技術進行教學對學生成長和人才的培養(yǎng)都不利。
基礎繪畫課程是培養(yǎng)藝術設計人才的審美取向和創(chuàng)造力的重要、有效的途徑。而把基礎繪畫課看成是單純的一種技術訓練,這種思想是片面的,它不但包含了的掌握和藝術修養(yǎng)的增強而且對創(chuàng)新精神的啟迪和審美品位的提升都有一定的作用,是“藝術”與“技術”的全面訓練過程。如果說“美”是抽象的,也是具體的話,說抽象,是因為沒有一個固定衡量標準。是“美”是具體的,因為有一定規(guī)律可循,而這些規(guī)律就是我們基礎繪畫課程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們應當把寫生的訓練與對形式美的研究結合起來,比如黑白灰和點線面的處理上,使整個畫面各個因素之間比例協調、畫面均衡、主次虛實關系等都達到形式美的和諧。慢慢使學生具備對形式美的敏感性,培養(yǎng)如何判斷形式美的能力。而藝術設計的美學法則,如多樣與統一、節(jié)奏與韻律、對稱與均衡、齊一與重復、對比與調和等美學法則,也正是基礎繪畫中所要研究的主要內容。兩者是一種和諧的統一。
在基礎繪畫課程教學中,教師應當首先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比如結構素描練習中的理性分析,表現出來看到和看不到的關系等。再次,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表現能力,除了表現傳統光影與調子以外,還應當鼓勵提倡學生獨特的個性表現,不能用抽象與具象,像與不像來片面評判學生作品的好壞,應看重學生的真實情感的表露與獨特視角,并激勵他們能用語言來表達創(chuàng)作情感,注重引導與啟發(fā)學生的審美意識和藝術表現的獨立性。最后,是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從靜物的自由組合練習到想象默寫及意象創(chuàng)作。有了這好的教學方法和步驟的練習,我想培養(yǎng)出的學生才能更適合于不同的設計領域,才能培養(yǎng)出更多具有創(chuàng)新思維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藝術設計師。現在的年輕人價值取向多樣化,審美趣味多元化,這樣的課程練習對于學設計的學生也許會更受歡迎些,畢竟“興趣”是學習的第一原動力,是好的完成某件事的重要因素,提高學生的專業(yè)興趣,也是藝術設計專業(yè)基礎繪畫教學中不可或缺環(huán)節(jié)。在教學中需要教師提高的方面是,不要把結果看的太重要,而是注重學生日常學習過程的評價,注重學生的學習體驗的過程。在學習過程中給予評價,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由于教師審美風格的不同,如果不和學生進行溝通,又沒有很好的評價標準,片面性會打消學生的積極性。所以,提高課堂的學習氣氛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我們教師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只有做好觀察與溝通, 教學中給學生充分的自由,尊重學生的個性。根據個人的感受、愛好不同,選擇的參考的體系不同,表現形式也就各具特色。這樣學生就不會感覺到乏味與枯燥。
我校的“電腦美術專業(yè)”主要面向成人學生培養(yǎng)三維設計人員,基于學生狀況和市場需求,我們將該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定位為培養(yǎng)具有一定美術基本技能和計算機技術的三維設計人員。一般來講,這方面的人才需要具有一定的美術基礎(藝術能力),否則在制作場景、模型或特技時,很難設計出符合設計要求的作品。
基于我校的培養(yǎng)目標,我們將課程設置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為基礎課,主要開設素描、色彩、速寫、藝術概論等課程,培養(yǎng)學生的繪畫能力、寫實能力,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第二部分是專業(yè)基礎課,主要講授三大構成(平面構成、色彩構成和立體構成)、裝飾畫、攝影、透視等,并介紹Photoshop等平面設計軟件,這部分的教學主要讓學生掌握藝術的基本設計原理、設計的基本規(guī)律、設計的基本方法,內容安排上以淺顯易懂為主,要求學生在完成手繪作業(yè)的同時,用相關的設計軟件完成一定數量的課程作業(yè);第三部分為專業(yè)課,這部分的教學在講解三維軟件(Maya)的同時,分階段完成各類藝術作品的設計。
本文以三維軟件(Maya)為例,討論基礎繪畫在藝術設計中的教學意義。
一、藝術技巧與技術的平衡
這里講的三維藝術可以是靜態(tài)的也可以是動態(tài)的,但是它的總流水線可總結為:建模、動畫角色、材質紋理、燈光和攝影機、效果、渲染和合成,可以看出一套工作方案是需要團隊合作的。同時,我們可以看出基礎繪畫的相關知識貫穿于流水線的每一個部分,掌握藝術技巧和技術技巧的平衡是十分必要的,二者是相輔相成的。從根本上講,設計者必須具備兩個能力:創(chuàng)造新事物的能力和表達設計思想的能力。拓寬繪畫和藝術欣賞力可提高設計思想能力,而電腦能力又可激發(fā)設計者的靈感創(chuàng)新能力,二者的平衡即可完成更完美的藝術作品。
二、基礎繪畫在藝術設計中的教學意義
從教學意義上講,引進計算機技術其實是藝術設計學科自身發(fā)展的需要,數字藝術設計實質上是科技發(fā)展的產物,對藝術設計教育有著很深刻的意義。然而,電腦畢竟不是人腦,人在繪畫創(chuàng)作過程中與觸摸感、線條、色彩的運作所產生的直接性、隨機性、親和感以及繪畫動作的速度、節(jié)奏感帶來的愉快是電腦所不能給與的??梢姡A繪畫技能及藝術欣賞力在三維設計中的運用是十分重要的。
1.徒手繪圖能力在藝術設計教學中的運用
計算機雖然可以在屏幕上精確地表示形體的點、線、面,但它不能完成作品構思設計階段的設計思維的模糊性和隨機性,也不符合設計階段的設計表達,無法替代創(chuàng)造性思維活動。對于缺乏想象構思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學生,利用設計手繪稿的訓練,即圖示思維的設計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和開拓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能力。
在教學實踐中,首先要讓學生完成一定數量的手繪初稿,讓他們將頭腦中的形象勾勒得愈加豐滿后,再進行角色的形象設定、場景設定、色彩稿的制作,然后才可以上機完成美術作品。
在整個創(chuàng)作過程中,手繪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很重要的,手繪稿的完成完全依賴于基礎繪畫課程中繪畫技能的訓練。學生剛開始設計作品時,并不認同這樣的做法,認為手繪是在浪費時間,但是當他們完成一定數量的手繪稿后,才發(fā)現許多成熟的作品就是從最初模糊不確定的構思通過手繪修改得來的。如圖1和圖2所示,從手繪稿和最終作品的對比可以看出設計者手稿的重要性。
手繪設計稿的訓練,無疑是培養(yǎng)學生形象化思考、設計分析及方案評價能力、開拓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手繪能力的提高來自于基礎繪畫中素描和速寫能力的訓練,在教學中,學生經過訓練可以深刻認識到:基礎繪畫是藝術設計的基礎,對作品主題的選擇和定稿有著很重要的意義。
2.造型能力的培養(yǎng)
Maya軟件利用數學理論中的點、線、面來完成角色的三維模型,角色模型制作的好壞主要取決于設計者如何把握角色的造型特點,即“角色”的“基本型”的捕捉。這種基本型的捕捉能力主要來自于基礎繪畫中素描、速寫技能的培養(yǎng),即在完成素描作品時,畫面的比例、動勢和體積的關系合理協調。如果說素描是用手中的畫筆通過線條來描繪作品的三度空間的效果,那么Maya軟件就是利用計算機通過點、線、面來塑造角色的。在實際教學中,首先讓學生學習使用軟件的基本方法,然后制作角色模型,制作模型的前提是要求學生熟悉角色的生理結構,一個角色形象可能很夸張,但這種夸張必須建立在對角色準確把握其生理結構上,這樣設計的角色造型才能生動,打動觀看者。
如圖3所示,這是烏克蘭的一位數字藝術家的三維作品“Giraffe”,這個長頸鹿的形象非常的可愛,很吸引人,它的形象被人性化,變形雖然大膽夸張,但是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變形是根據長頸鹿的基本生理結構而變化的。
如圖4所示,在人頭部建模的教學中,人的頭部的顎骨、顴骨、下頜骨和顱頂后腦勺這些骨點面片相互組合而構成。在制作中,角色人物的“五官”比例、頭部面部的分布直接影響角色模型的靜態(tài)藝術效果和以后制作動畫的布局,另外人種的不同也直接影響到人物面部五官的比例。圖4是歐洲人的頭部模型,大家可以看到與亞洲人的骨骼分布是有區(qū)別的。教學時,學生開始不太理解人頭部的塊面分布,后來將素描教學中的造型知識用于三維設計的教學中,學生能夠理解兩門學科的關聯性,并利用這個特性完成自己設計角色的造型。
3.色彩的運用
造型藝術是通過形象來表達思想內容的藝術。塑造形象需要有點、線、面、色彩等因素,如果沒有點、線、色塊等諸種造型要素,任何形象是無法塑造的。色彩是數字藝術的重要元素之一,它能產生獨特的心理效應,令作品產生先聲奪人的效果。在三維設計的教學中,我們利用基礎繪畫中的色彩知識要求學生在三維設計的渲染模塊中學會綜合運用顏色、光照、輪廓、外形和構圖等技能來做好場景模型、創(chuàng)建紋理映射、進行燈光位置的設定及合成場景,這一部分的教學不僅要介紹色彩、紋理貼圖,還要介紹燈光、攝影的知識,因為我們對色彩的感覺認識完全借助于光線。
由于數字藝術作品的色彩受軟件技術的影響,不同于繪畫中色彩的使用全憑藝術家主觀對色彩的把握,作品的創(chuàng)作需要藝術家借助于燈光、材質和環(huán)境制作理想的色彩效果。有些燈光會被吸收,有些則被反射,光亮的地方可以直接反射光線,而粗糙的物體則是散射光線。例如,Maya造型被反射的光線不會照亮其他表面,但是在制作中可以設置材質和紋理,用來模仿真實世界的表面光線反射,這種真實圖像的創(chuàng)建必須設置所有的材質,如顏色、鏡面反射、反射率、透明效果及表面細節(jié)等。
可以說,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是學生所學知識的總括,即將基礎繪畫中的色彩知識應用于三維設計中并完成作品,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