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常見錯別字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分析學生在測試中的默寫情況,發(fā)現(xiàn)學生出錯的原因有:
一、增減筆畫
對于一些筆畫繁多或較生僻的字,有些學生常常會增減筆畫或是改變字的部件。如:將“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中 “蔻”字的“冖”,寫成“宀”;將“鍥而不舍,金石可鏤”中“鍥”字的“大”增加一點寫成“犬”;將“舞幽壑之潛蛟”中“壑”字少寫“谷”字上的一橫;將“泣孤舟之嫠婦”中 “嫠”字的“未”增加一橫寫成“耒”等。
二、錯寫同音字
有些學生由于平時背誦不認真,沒有通過理解去記憶,而是隨口而出,久而久之,只記住了字音而對字形較模糊,在考試時就隨手用同音字代替。如:將“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中的“竟”寫成“競”,將“留戀處,蘭舟催發(fā)”中的“催”寫成“摧”。
三、錯寫形近字
有些形近字只有細微的區(qū)別,如不加重視,容易出錯。如:有些學生將“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中的“筵”寫成“誕”;將“余音裊裊,不絕如縷”中的“裊”寫成“鳧”;將“ 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中的“粟”寫成“栗”。
四、錯寫通假字
通假字雖和本字的意思一樣,但在默寫中,有些學生將通假字寫成本字,屬于誤寫。
如:“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中的“生”不能寫成“性”,“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中的“知”不能寫成“智”。
針對失分的主要原因,筆者認為運用以下六種方法,能有效地減少學生默寫中的出錯頻率。
一、拆分部件法
對于一些筆畫繁多的字,有些學生往往記住了左邊卻忘了右邊,或者是掌握了上邊卻忘了下邊。對于這些字,不妨采用拆分部件法來記憶。如“羈鳥戀舊林”中的“羈”,有的學生要么將“四”字寫成“西”字,要么把“馬”寫成“鳥”字,于是筆者讓學生將“羈”分成“四、革、馬”三個部件來記憶。又如:“騏驥一躍,不能十步”中的“驥”,學生喜歡將右邊的“冀”寫成“翼”,于是筆者讓學生將“驥”拆分成“馬、北、田、共”四個部件來記憶。通過這樣的拆分,再引導學生反復讀寫,學生便容易記住了。
二、字義分析法
學生之所以會錯寫同音字和形近字,很大原因是由于忽略了對詞義的理解。因此,教師用字義分析法來指導學生書寫,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如:“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中的“宵”字,有的同學寫成了“霄”,教師可告訴學生:“宵”是夜晚,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晚上就呆在家里,所以與“屋子”有關,而“霄”與云氣,氣象有關。又如:“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中的“喧”,有的同學愛寫成“暄”,這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分析:“喧”是“大聲說話,聲音雜亂“的意思,而“暄”指“太陽溫暖”的意思,“竹喧”是說“茂密的竹林里傳來一陣歡聲笑語”,而歡聲笑語是由“口”發(fā)出來的,所以應該用“口”字旁的“喧”。
三、語素對應法
許多詩句中的結構是并列關系,前后是對應的,利用這一特點,也有助于減少錯別字。如“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中的“幽”,很多學生容易將其誤寫成“憂”,如果能聯(lián)系與它對應的“暗恨”來理解,就知道寫作“幽”是合理的,因為“幽”是“隱藏的、隱蔽”的意思,與后面的“暗”對應。
四、語境分析法
有些名句要放到具體的語境中去分析、品味,才能取得更好的識記效果。例如:“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一句中的“始”,很多學生易寫成“使”, 而實際上,琵琶女起初不愿為人彈奏,是在千呼萬喚后才不得已而為之,如教師引導學生聯(lián)系這一語言環(huán)境來分析,這里用“始”更合理,表示“才”的意思,這樣學生就能更明白。
五、趣味記憶法
對有些名句中的易錯易混字,不妨引導學生趣味記憶,如:曾有些學生將“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中“屐”字的“彳”寫成“亻”,筆者就對學生說:有些學生力大無窮呀,一個人竟然就可用一個支架頂著一具尸體登青云梯了?我看以后還是兩人用一個支架抬著一具尸體比較輕松吧?!庇秩纾河袑W生常將“一尊還酹江月”中“酹”字右下角的“寸”寫成“子”,這時,筆者又對學生說:“大家現(xiàn)在還是學生,還沒有孩子,所以不要動不動就寫成‘子’,要把握好這個分‘寸’呀”。學生們在笑過后就易輕松地記住了。
六、填空突破法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一些易錯難寫字,教師不妨先選取一些重要句子,再用填空的形式將易錯易混字空出來,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強化訓練,如:(1)久在 籠里,復得 自然 (2)寄
去年八月份央視科教頻道播放的“中國漢字聽寫大全”,對喜歡中國傳統(tǒng)方塊字的文化愛好者來說,無疑是一檔非常有吸引力的好節(jié)目。不過身為十幾年教師的我深感慚愧,因為我的成績并不比孩子們理想。慚愧之余也倍感欣慰:作為中國最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漢字,終于開始受到國人的重視了。因為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書寫錯別字現(xiàn)象真的是越來越多。“為什么錯別字現(xiàn)象越來越多呢?怎樣矯正錯別字呢?”經(jīng)過長時間的探索與分析,得出了以下幾點總結。
一、小學生常見錯別字的類型及原因分析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書寫錯別字現(xiàn)象真的是越來越多,在平時作業(yè)或練習中,錯字別字隨處可見。錯別字的類型及原因是多方面的,其矯正策略也是多種多樣的。主要有如下幾個類型:
1、因形近字造成的錯別字 由于漢字產(chǎn)生的歷史淵源早,數(shù)量多,形體變化大。在眾多的字形中就會出現(xiàn)讀音、含義不同,形體相近的漢字。如“襯衫”本來是“衣”字旁,學生經(jīng)常會寫成“礻”字旁,“幸?!钡摹案!北緛硎恰办辍弊峙?,學生卻經(jīng)常會混淆寫成“衣”字旁,這類錯別字的產(chǎn)生一方面是因為小學生年齡小,認知能力低下,辨別能力差;另一方面是因為教師在教學中缺乏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學生記憶不深刻造成的。
2、因同音字造成的錯別字 同音字音同義不同,因為在漢語普通話中每個音節(jié)大都表示若干漢字的讀音,所以在漢字中就經(jīng)常出現(xiàn)同音字現(xiàn)象,一音多字,如“發(fā)奮”的“奮”容易寫成“憤”,“迫不及待”的“及”容易寫成“急”,這類錯別字的產(chǎn)生一方面與學生上課不認真聽講有關,另一方面也與教師課后沒有及時鞏固練習有很大關系。
3、地方方言造成的錯別字 我們學校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比較多,很多學生從小普通話就不夠標準,尤其是前后鼻音和平翹舌的區(qū)分,存在著很多的誤區(qū)。在教學中經(jīng)常會有“風”和“分”不分,“印象”寫成“映”象等現(xiàn)象。還有在作文中很多錯別字就與地方方言有關。如學生作文“湯圓真好吃,我們一家都歡(喜歡)吃!”,這題怎么解也解不出來,真夠(煩)人。都與連云港方言有關。
4、因各種廣告、網(wǎng)絡用語的誤導造成的錯別字 行走在街頭,各類錯別字廣告隨處可見,如步步“糕”升(某蛋糕廣告),樂在“騎”中(賽馬廣告),以“帽”取人(帽子廣告),還有一些網(wǎng)絡用語,如“是的”寫成“是滴”,“女主角”寫成“女豬腳”,身處這個隨處可見錯別字的大環(huán)境,對于這些就像一張白紙似的小學生而言,很多的錯別字就這樣深深的印入了他們的腦海中,這也是導致小學生錯別字越來越多的原因之一。
二、矯正錯別字的幾點策略
(一)針對因形近字、同音字造成的錯別字
作為老師,首先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大教育家贊科夫說過“對所學知識內(nèi)容的興趣可能成為學習動機”。所以在上新課時,應當運用多種方式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如多媒體教學,創(chuàng)設情境法等等。如“躁”容易與“燥”混淆,我就強調(diào)利用偏旁部首的不同來掌握?!霸辍笔恰白恪弊诌叄c人有關,如暴躁、急躁等;而“燥”是“火”字邊,所以與氣候,如干燥、燥熱等。其次讓學生自己當“小老師”改錯,著名教育學家凱洛夫曾說過“如果教師總是把自己放在首要的地位,或者讓學生感到他們是教育的對象,這樣就會加強對教育的反抗力量,削弱教育的力量”。所以這一階段主要是發(fā)揮學生自己的力量。讓學生把自己收集的錯別字放入到詞語或句子中,讓學生自己去辨別。最后,在學生改完錯別字后還不夠,老師還要出現(xiàn)的錯別字拎出來,進行正誤對比。
(二)針對因地方方言造成的錯別字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語文課程還應考慮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學生思維發(fā)展等方面的影響”。就是強調(diào)要重視地方方言對學生造成的影響。針對這類錯別字,首先要強化發(fā)音練習,如我所在的地區(qū)就應該指導好學生發(fā)好前鼻音和后鼻音,平舌音和翹舌音,從根本上消除方言音的影響。其次,應該鼓勵學生多使用教學工具字典。尤其是地方方言本身就是發(fā)音不準,更應該多翻翻,充分發(fā)揮字典的作用。最后,平時鼓勵學生多讀優(yōu)秀作文、書刊,減少方言導致的在作文中出現(xiàn)的地方話、錯別字。
(三)針對因各種廣告、網(wǎng)絡用語誤導造成的錯別字
首先針對各種招牌、廣告不規(guī)范用字的普遍存在,可以通過實踐調(diào)查的活動形式來規(guī)范寫字。如老師可在課外實踐活動中組織學生到學校附近的街道、社區(qū)調(diào)查用字情況,讓學生及時把錯別字記錄下來,然后同學們將收集到的錯別字加以匯總、 分類列表。其次,對于網(wǎng)絡中的一些不規(guī)范,除了要求有關部門加大監(jiān)管力度之外,作為小學生,應該鼓勵他們從我做起,在上網(wǎng)時規(guī)范自己的語言,為凈化網(wǎng)絡語言環(huán)境做出自己的貢獻。
關鍵詞:小學語文;錯別字;應對策略
識字是閱讀和作文的基礎,是培養(yǎng)小學生智力發(fā)展的重要途徑?;谧R字這樣的重要地位,《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課程目標中規(guī)定小學生要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其中2500個左右會正確書寫,并且有一定的速度。在小學的識字教學中要求把識字和寫字結合起來。我在批閱學生作業(yè)時經(jīng)常在學生作業(yè)本上看到各種各樣的錯別字,有的情況還很嚴重,一句話里有時竟出現(xiàn)了四五個錯別字。
例如:《我的好朋有》
我有一個好朋有,他的名字叫鄭××,她今年9歲了,她長的瘦瘦(瘦字里面連在一起了)的,眼毛長長的,頭發(fā)有點長,她的力氣不是很大。她喜歡紫色,我們經(jīng)常在一起玩,有難題俄們二個一起想。我和鄭××是在三年級識知的,我們識知都快一年了。鄭(左右寫反了)××是我最好的朋友,我們要永遠在一起玩,我們永遠都(左右寫反了)是做好的朋友。
這種多音字的錯別字在學生中最容易出現(xiàn),即使學生很善于檢查或者檢查出來了,也不容易改正確。這種現(xiàn)象在學生書面表達中最為明顯,它使識字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受到一定的影響。針對這一現(xiàn)象來談談小學生錯別字現(xiàn)象的成因及其解決策略。
一、分析寫錯別字的原因
1.記憶信息提取錯誤
短時記憶,由于持續(xù)時間短,所以一般不會有短時記憶提取錯誤。信息提取錯誤指的是長時記憶提取時的錯誤。長時記憶提取時,會先轉換為工作記憶的方式,而工作記憶與短時記憶一樣,主要是靠聽覺編碼的,所以如果長時記憶沒有記錯,是提取的時候出錯的話,那么大部分都是犯了“音近”錯誤。
2.按其成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漢字中,漢字形近字多并且結構差別大,僅《新華字典》就收集了8000多個漢字,不同的結構成分約有1000個筆畫之多。每個字形體差異小,多一筆,少一筆,長一點,短一點,就成為不同的字。小學生觀察事物籠統(tǒng),不夠精確,在識字過程中常常只記住字的粗略輪廓,而忽略了字的細微部分。如“菜”是常見的字,學生在書寫時常常會寫成“萊”。
同音字是導致學生寫錯別字的主要原因之一。漢字中的同音字多在普通話中,有1000多個單音節(jié)同音字。如果不計聲調(diào),漢字僅有418個音節(jié),每個音節(jié)平均有同音異形常用字733個,存在一字多音(調(diào))、一音多字的現(xiàn)象,有些同音字字形還相近,但是又千差萬別,小學生識字常常不能將字的音、形、義密切結合起來,運用時常常張冠李戴。如“香蕉”寫成了“相蕉”,“太陽”寫成了“太揚”,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
漢字中的多音字多在漢字中存在許多一字多音的字,就以學生手中的《新華字典》來看,其中出現(xiàn)的多音字就有450多個,有的是兩三個讀音,有的甚至有五六個讀音。如:中(zhōng)間,中(zhòng)獎;中間(jiān),親密無間(jiàn)等。
二、解決錯別字現(xiàn)象的策略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規(guī)定:“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是小學語文教學的目標之一。在教學中也發(fā)現(xiàn)學生在書面表達中錯別字很多,影響語言表達的效果。因此,如何幫助學生糾正錯別字是教學中最棘手的事,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點出發(fā):
1.尋找漢字規(guī)律,總結經(jīng)驗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有關構字規(guī)律告訴學生,這樣錯別字就會大大減少。比如象形字、形聲字、會意字。
2.利用字義區(qū)別同音字
如,“相”字有以下幾個意思:表示動作來自雙方(互相);表示比較的結果(相似);表示一方對另一方的動作。認清了“相”的字義,就不會出現(xiàn)前邊的錯誤了。
3.把錯別字收集在錯別字本里
把易寫成錯字、別字的常用字當作生字,采用教師指導和學生自覺復習相結合的方法重新掌握并鞏固。具體做法是,要求學生把自己的錯別字收集在錯別字本里,并寫出對應的正確字,對于一些沒有掌握讀音的字要求標出正確讀音。利用空余或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多看、多讀、多寫,逐一鞏固消化。教師定期抽查或學生互相檢查驗收,當學生完全掌握某個字的寫法和讀法后,用符號把這個錯別字從這位學生的錯別字本中剔除。使用“錯別字本”既要求學生有自覺性,又必須有教師的監(jiān)督和指導。收集錯別字和消滅錯別字不能搞突擊,而應當在學習過程中逐漸進行,發(fā)現(xiàn)一個收集一個,收集一個糾正一個,最終才能保證不再出錯別字。
當然,解決錯別字現(xiàn)象的方法還有很多,這里就不一一論述了。我們在指導學生學習生字時,按照以上的方法,應該可以大大減少學生寫錯別字的比例。
關鍵詞:信息化;錯別字現(xiàn)象;習慣;網(wǎng)絡
20世紀90年代以來,伴隨信息技術的創(chuàng)新和信息網(wǎng)絡廣泛普及,信息化已經(jīng)成為全球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顯著特征,并逐步向一個全方位的社會變革演進。進入21世紀后,信息化對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影響更加深刻,它在推動生產(chǎn)力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同時也對我們的工作、生活和學習產(chǎn)生了一些不利的影響,如我們本文中將要談到的錯別字現(xiàn)象。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錯別字并不陌生,然而,人類社會進入信息化后,錯別字現(xiàn)象卻出現(xiàn)了一些新的特征和表現(xiàn)形式。
一、 信息化時代的錯別字現(xiàn)象的成因和表現(xiàn)形式
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電腦除了出現(xiàn)在辦公地點和公共娛樂場所外,也開始成為每個家庭的必備品。電腦為無數(shù)文人墨客開啟了方便之門,同時也讓更多的初學書生“染”上了不良之習。為了方便,很多人不再擺弄筆墨,一揮而就,而是端坐在電腦前奮筆疾書。目前,市場上的中文處理軟件種類繁多,各具特色,其基本特點是使?jié)h字輸入變得十分簡便,然而,“電腦”也會“寫”錯別字,即中文處理軟件提供的常用詞組(并非用戶自己手工造詞)中也存在錯別字,如:在智能ABC輸人法中將“裁”誤為“栽”,當用戶正確輸人詞組時,只會出現(xiàn)“制栽”而不會出現(xiàn)“制裁”。在五筆字型狀態(tài)下,出現(xiàn)了“渡假”這樣的非規(guī)范詞組。電腦出錯暫且歸因于輸入軟件的問題,如果電視、廣告、街頭宣傳欄中出現(xiàn)錯別字,我們不得不歸結于人類的主觀因素。
電視是現(xiàn)代化的大眾傳媒,每天有億萬觀眾在注視著它。它強大的宣傳效果是不可低估的;同樣,它的每一處失誤的負面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人們看電視是為了感受小小熒屏所展示的七彩繽紛的大千世界,倘若字幕冷不丁的冒出一些錯別字來,真是大煞風景,猶如在景色秀麗的公園里,突然見到雜亂的生活垃圾,是那樣刺眼傷目,使人十分遺憾。廣告的宣傳作用大家有目共睹,然而,在欣賞一些經(jīng)典作品的同時,我們也不可忽視一些廣告的負面影響。在市場上,一些廣告為了達到讓人們對產(chǎn)品印象深刻的目的,很不負責任地隨便改寫一些詞語,以達到他們的目的。比如有的廣告,把涂料說成是“好色之涂(徒)”;把冰箱說成是“制冷鮮(先)鋒”;宣傳治咳嗽的藥就說“咳(刻)不容緩”;宣傳酒的好喝,就用“天嘗(長)地酒”;宣傳摩托車好騎,就用“騎(其)樂無窮”;宣傳一種火蚊藥,就用“默默無蚊(聞)”;宣傳浴池開業(yè),就寫成“隨心所?。ㄓ?;有的報紙專欄,起了個“漫步(不)經(jīng)心”的名字……借諧音亂用成語、常用語兒乎成了許多商家廣告詞的主要修辭手段。有語言專家認為,商家“篡改”成語、常用語所產(chǎn)生的語意歧義,已對學生們的語文學習造成事實上的誤導。街頭宣傳欄中的錯別字更是比比皆是,在這就不一一列舉。
在上面的論述過程中,我們已經(jīng)找到了一些錯別字出現(xiàn)的病因和一些錯別字市場出現(xiàn)的場所。倘若我們概括來講,可以對這些錯別字的表現(xiàn)形式做一個簡單的歸類。(1)為了寫作方便,隨意使用相近的筆畫較少的字詞。如在農(nóng)貿(mào)市場,我們經(jīng)常看到“雞蛋”成了“雞旦”,“青菜”成了“青才”,“家禽”寫成“家芹”等。(2)知識結構不牢固,誤用、濫用成語或短語。在報刊雜志中,我們時常看到“再接再厲”中的“厲”錯寫成“勵”,“墨守成規(guī)”中的“墨”錯寫成“默”等。(3)大量新詞匯涌入,混淆人們的視線。新詞匯主要表現(xiàn)在口頭上和娛樂新聞的報道中,一般關注的人比較“內(nèi)行”,還不至于造成重大的錯誤。(4)對字形記憶模糊,筆下誤。如“黃梁美夢”中的“梁”經(jīng)常有人寫成“粱”,“膾炙人口”的“炙”寫成“灸”。
二、一分為二的看待信息化時代的錯別字現(xiàn)象
在現(xiàn)實生活中,錯別字一直是大家的“公敵”,是公眾一致排斥的對象。盡管如此,錯別字還是照?!皺M行”在世界的各個角落。在這樣一個千變?nèi)f化的信息時代,我們?nèi)绾慰创e別字現(xiàn)象,如何給予它一個合理的評價?
錯別字出現(xiàn),不是人們的主觀意愿隨時隨地都可以決定得了的,它是受特殊環(huán)境的制約(當然,一些可以避免而沒有避免的錯別字,我們不能歸于此類)。如在一些市貿(mào)集市上,許多能夠把“雞蛋”寫成“雞旦”的人,一可能是這個人想圖方便,另外一個原因可能就是他知識水平確實不夠用。電腦出錯,很多時候都是受技術水平的影響,特別是在電腦剛剛引進中國市場的時候,很多輸入法還不是很健全,難以滿足電腦操作者的需要,因此,電腦偶爾犯錯誤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然而,也有一部分人,在使用電腦的時候,馬虎大意,不注意選詞,經(jīng)常漏字、打錯詞。我們對待任何事物,不能求全責備,對錯別字現(xiàn)象也應一分為二,不能因為曾經(jīng)用詞有誤而全盤否定一個人的能力,而錯別字的出現(xiàn)并不是“一日之功”,文化人犯錯,多為不良習慣的惡果。如,一些人片面追求快節(jié)奏,文字修飾缺乏嚴謹性,給許多錯別字制造了可乘之機。還有一些初學者,在組織文字時帶有浮躁情緒,學習時也缺乏思考,從而造成了錯別字在他們的文章中泛濫。還有一些人更為“先進”,受市場經(jīng)濟的影響,還沒有完全搞明白各種新詞匯的真實意思就將其投入使用。大部分人是受長期以來形成的不良習慣的影響。西方有句格言,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一個好的習慣可以要人終身受用;一個壞的習慣,也可以讓人終身受累。要消滅錯別字,必須從培養(yǎng)良好的用字習慣開始。
(一)對初學來說,要從小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
對于初學者來說,寫錯別字較為普遍,特別是識字不多的中小學生,而在中小學階段又是學文識字的最佳時期,因此,筆者建議,從踏入校門的第一天開始,初學者就應該從小到每個字,多到每句話,從點滴做起,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學習習慣,避開錯別字的干擾。第一,培養(yǎng)合乎規(guī)范的書寫技能。我們在做作業(yè)的時候,總是邊書寫,邊思考。有些同學由于在小學沒有得到嚴格的書寫訓練,到了中學后還沒能夠掌握流利、快速、半自動化書寫的技能。因此,在做作業(yè)的時候,遲鈍、緩慢的書寫活動始終趕不上瞬息萬變的思維活動,在書寫速度與思維活動之間存在著一定的不配合性和不相容性。這樣,在邊書寫邊思考時就會出現(xiàn)兩種情況:一種是重書寫活動(如思考某個字或詞如何寫)而拖了思維的后腿;另一種是重思維活動而往往把字詞寫錯。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書寫過程的半自動化是提高讀寫水平以及全面地掌握知識的極為重要條件?!泵髯粤诉@個逆理,初學者就要下苦工夫、花大力氣練習,使自己掌握流利、快速和半自動化書寫的技能。
另外,平時注意對復習已學過的字詞和短語,最好能頻繁使用,加深理解。前蘇聯(lián)著名心理學家巴甫洛夫在進行條件反射實驗時,曾做過這樣的實驗:在每分鐘節(jié)拍器敲30下的同時給小狗吃肉餅.這樣反復兒次之后,即30響的節(jié)拍器產(chǎn)生條件反射,而對每分鐘40響的節(jié)拍器不再發(fā)生條件反射了。巴甫洛夫把這種現(xiàn)象稱為“條件反射的分化”。從這個實驗中我們可以得到如下啟示:原來,我們做作業(yè)的過程,從條件反射理論的角度看,也是個復雜的連鎖條件的反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我們對容易混淆的形近字、同音字掌握不牢固,則在書寫中就難免出現(xiàn)泛化現(xiàn)象;想寫“自己”,結果寫成“自已”;想寫“如火如荼”,卻寫成了“如火如茶”,甚至把“寬大’,寫成“寬太”等等。為了防止條件反射的泛化,即趕走錯別字,就要對容易混淆的字、詞強化訓練,多種形式的練習,使每個字的音、形、義二者在人腦皮層上形成的聯(lián)系達到非常牢固的程度,這樣,音、形、義二者之間的聯(lián)系就自動化了,在書寫時就可以得心應手,運用自如,而不會張冠李戴、陰錯陽差了。此外,還要提高認識,加強防范意識,注意總結,出現(xiàn)錯誤的時候,要及時糾正,不可得過且過。只有這樣,初學者才會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為以后的深入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對專門從事文字工作的人來說,要從每個詞的字、形、意三個方面下功夫
要想避免寫錯別字,首先是要勤查字典,勤問他人,平時仔細觀察,用心體會;其次是應從漢字本身入手,尋找一些辨認的方法,常見的方法有:
1.注意字形。有些形似字是聲旁相同。形旁不同的形聲字.要注意辨析不同形旁的意義。如“狐、孤、弧”這幾個字的聲旁相同?!昂钡男闻允恰叭?,用“犬”作形旁的字,原義一般同獸類有聯(lián)系,狐貍屬于獸類?!肮隆钡男闻允恰白印?,用“子”作形旁的字,原義一般同小孩有聯(lián)系,孤兒是幼年喪父或父母雙亡的孩子。“弧”的形旁是”弓”,用“弓”做形旁的字,原義一般同弓箭有聯(lián)系,“弧”的原義是木。弓,引申作圓周的一段講。了解這幾個形旁的意義.這幾個字就不會寫錯用錯了。另外,有此形似字、筆畫很相近,如“盲、育、瞼、臉、灸、炙、戊、戊、戍、戎、戒”等。
2.注意字音。形此同聲旁的形聲字讀音相同或相近,因此,可以用聲旁來糾正錯別字。如用“段”作聲旁的字,一般讀duan,如“鍛、鍛、緞”等。用“段”作聲旁的字,韻母一般有ia,如“假、遐、霞、暇、瑕”等。另外一種情況就是濫用同音字和近音字,也就是把兩個字形不同而字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互為混用。如“世外桃源”的“源”與“花園”的“園”?!捌D難困苦”的“艱”與“堅持”的“堅”,“迫不及待”的“及”與“緊急”的“急”等。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在平時的使用中應該注意辨記它們的用法。
3.注意字義。用錯字主要是由于不了解和不掌握字義而引起的。如“顆粒歸倉”的“顆”常有人寫成“棵’,這就是因為對這兩個字的意義分不清楚?!邦w”從頁”、“果”聲。原義是小頭,引申作量詞用。指形圓或粒狀的東西。如"一顆紅心”、“一顆珠子”等;“棵”也是形聲字,從“木”、“果”聲,作量詞用,指植物,如“一棵樹”,“兩棵白菜”等。糧食是粒狀的,所以用“顆”不用“棵”。了解了字義就不會把“樹梢”寫成“樹稍”、把“草稿”寫成“草搞”、把“貸款”寫成“代款”了。有些詞,通用的是引申義,原義已經(jīng)不用了,要了解詞的原義,才能辨清到底錯在什么地方。如“提綱”誤作“題綱”,“貢獻”誤作“供獻”,“規(guī)矩”誤作“規(guī)距”。還有的成語來自古代的寓言或歷史故事,如“濫竿充數(shù)”、“班門弄斧”、“為虎作悵”、“暴殄天物”等。如果知道它的出處,就不會把“濫竽”寫成“爛芋”、把“班門”寫成“搬門”、把“悵”寫成“帳”、把“殄”寫成“珍”了。因此,從事文字工作的人員在平常的應用習中,應從字的形、音、義三個方面入手,辨清字形、字音,吃透詞義,并能準確運用漢字,是消滅錯別字的一條有效途徑。每一位文字工作者要以極強的責任心對待工作,要以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對待每一個漢字,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將差錯率降到最低,逐步有效地糾正乃至消滅錯別字。
參考文獻
[1]杜維東.錯別字辨析手冊[M].北京:現(xiàn)代出版社,1996.
一、加強生字教學,預防錯別字的產(chǎn)生
1.自主發(fā)現(xiàn),識記生字
在生字課上,我常會設計這樣一個討論環(huán)節(jié):大家有什么好方法能夠又快又準地記住這些生字嗎?然后同學們就會紛紛開動腦筋,各抒己見。或是根據(jù)合體字的構成做加減法,或是自編兒歌或順口溜,把字編成故事來記。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大多數(shù)學生能主動參與,積極思考,提高了識記生字的效率,這樣,學生寫錯別字的概率就大大縮小了。
2.提醒點撥,牢記字形
在生字教學快結束的時候,我會對學生們說:“等會兒我們就要書寫這些生字了,同學們覺得哪些字容易寫錯,想提醒大家注意一下呢?”這樣,學生就會積極主動地觀察字形,動腦思考,發(fā)現(xiàn)正確字形的特點,進而理解記憶。如有的同學說:“老師,我想提醒大家‘規(guī)律’的‘規(guī)’的右邊是一個‘見’,而不要寫成‘貝’?!边€有的同學說:“我想提醒大家注意,‘蓮蓬’這兩個字都是上下結構,因為我剛才發(fā)現(xiàn)我的同桌把這兩個字寫成了半包圍結構。”這樣,由學生來提醒點撥學生,比教師反復強調(diào)效果要好得多,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錯別字出現(xiàn)的可能性。
3.放大字號,突出筆畫
將學生易錯的字,放大幾倍或幾十倍,以引起注意,并把易錯的筆畫用彩色粉筆標出來,強化刺激,以達到加深記憶的目的。“‘厲害’的‘害’中與‘口’相連的一豎,‘窟窿’的‘窿’字中‘生’上的一橫,這些筆畫,學生常寫錯,糾正這些字時就可以用放大字號、突出筆畫的方法,給學生留下鮮明的印象。
4.巧妙比擬,形象直觀
根據(jù)字形的某一部分特點,將生字巧妙比擬成某種具體事物,使之更加形象、直觀,可以幫助學生牢記該字?!俺浴弊值挠疫吺且粋€“乞”字,不少學生多加一筆,寫成了一個“氣”。我說:“如果吃東西時有一根骨頭橫在喉嚨里,你還能吃得下東西嗎?”這樣一說,同學們對“吃不能多加一橫”的印象就深刻了。
二、強化易錯易別字的訓練,糾正錯別字
1.觀察發(fā)現(xiàn),區(qū)分字形
在課堂練習中,采用辨字組詞的方法,如出示“拔”和“撥”、“釣”和“鉤”等各組字,先讓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比較每組字的差異,再聯(lián)系意義理解,區(qū)分字形。這時學生思維活躍,動眼、動腦,積極思考,發(fā)現(xiàn)“釣”字中的一點好像是釣魚的魚餌,“鉤”字里面的撇折和點,兩個筆畫組成的形狀像魚鉤,這樣一番辨析,以后就不容易再出錯了。
2.歸類辨析,以一帶多
在糾正錯別字時,引導學生將它們進行歸類整理,由一個字帶出一串字,識記多個字,能明顯地提高識字的效率?!爸薄弊掷锩嬗腥龣M,有些學生在寫這個字時,常常少寫一橫,在幫助學生糾正這個錯別字時,可以帶出“真” “值” “植” “具”等字,這些字的字形有共同特點――里面都是三橫。學生進行歸類辨別,就能提高記憶強度,同時糾正和掌握更多的字。
3.集中訂正,強化鞏固
教學中個別批改、指導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但是效率相對不高。我把每次作業(yè)中、出現(xiàn)的錯別字及時收集、整理,抽一點時間在班上統(tǒng)一訂正,并強化鞏固,這樣學生就能在較短的時間里掌握大量的易錯字,而且集中訂正可以和個別批改、指導相結合。
4.當面糾錯,及時補救
發(fā)揮學習小組的作用,在學生每次書寫完生字后,互相傳閱一下作業(yè),發(fā)現(xiàn)錯別字,馬上訂正,及時補救。
5.組織社會實踐活動,幫助學生糾正錯別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