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八年級上冊英語課件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同桌互動,交流千差萬別
關注學生的不同,讓他們能夠在彼此同桌交流的過程中互通有無,利于他們在學習借鑒的過程中深化感知。通過彼此交流,能使得學生有更多自由探討的學習機會,利于他們在理清閱讀感知思維過程中深化運用。
圍繞同桌互動,應多給學生自由探討空間。如,在譯林版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 1 Friends的“Integrated skills”的“Speak up:What’s he like?”教學引導中,結合Helen和Sandy的對話主題,不妨建議學生運用同桌互動交流的方式,圍繞“Who is he/she?”和“What’s he/she like?”進行對話,讓學生在彼此對話的過程中對humorous、tall、ponytail等表示特征的詞語能夠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在對話中,有的同學認為自己朋友的幽默,能讓人覺得親切;有的同學認為扎著馬尾辮的女生更具有青春活力等等。
給學生設置一定導思交流題目,讓同桌在相互交流中毫無保留言說,對活躍課堂教學環(huán)境氛圍起到一定推動促進作用。重視學生在同桌互動中的不同,鼓勵他們多對話、多爭辯、多總結,讓互動成為他們學習英語的一種自覺和主動。
二、小組活動,鼓勵各抒己見
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是當前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的一種重要形式,也是幫助學生搞好英語學習的催化劑,更是激發(fā)學習熱情,調動學生求知欲望的興奮劑。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發(fā)揮小組學習力量,鼓勵學生在討論活動中增強認知體驗,遠比依賴教師講解更有現(xiàn)實意義,而且效果會好很多。建議“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小組,讓學生在棋逢對手的討論中溝通與互動,給他們更多暢所欲言的機會,是破解“啞巴英語”的有效辦法。
活化活動方式,能讓學生大膽建言中增強表達的激情。如,在八年級英語上冊Unit 3 A day out的Reading A “Around the world in a day!”閱讀中,可以給學生小組探學的機會,建議他們就“Where is your favorite?”和“What do you get from your favorite place?”進行討論,引導學生切合閱讀素材進行討論。有的同學以主題演講的方式介紹了自己心儀的地方,展現(xiàn)了其淵博的地理和人文知識;有的同學則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介紹了一些名勝古跡的美麗傳說;有的同學則以電視采訪的形式,深入挖掘了當?shù)仂n麗風景中一些有趣的知識。我則結合學生們的互動,運用課件展示了世界十大著名風景點,讓他們在探討學習中主動發(fā)散認知思維,幫助他們理解“地球村”的真正內涵。
活動的形式在體現(xiàn)豐富性的基礎上,應該讓學生多討論,讓他們能帶著問題主動思考,帶著好奇相互學習。尊重學生的不同意見,鼓勵他們在各抒己見的過程中總結反思,讓他們能圍繞學習主題自覺討論、爭辯,給他們更多自己做主的機會。
三、角色靈動,彰顯才華橫溢
情景背景下的角色模擬,讓學生從被動的參學者主動轉變?yōu)閷嵺`運用者,能使得他們在栩栩如生的環(huán)境中學習和感受英語。角色靈動,更多體現(xiàn)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力,更多彰顯了實踐運用對豐富英語課堂教學的重要引導促進作用。
以角色為中心,使得課堂更有立體動感。如,在八年級上冊英語Unit 5 Wild animal的Reading A“Giant pandas”教學中,不妨改變閱讀學習方式,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鼓勵學生發(fā)揮想象思維,把握閱讀素材學習中心要點。同學們紛紛扮演了不同時期的熊貓,就“What do I usually do?”講述了各自有趣的故事,讓學生從熊貓的角度來審視世界,幫助他們獲得更多的豐富知識。有的同學則以飼養(yǎng)員、科研者、觀眾等不同的角色,圍繞“The value of wild giant panda”紛紛亮出自己的觀點和建議,從生態(tài)平衡、環(huán)境保護等角度來闡述希望大熊貓能過得越來越好的美好祝愿。
關鍵詞: 初中英語教學 自由情境 平等情境 活動情境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引導學生在真實體驗的環(huán)境中學習和使用英語,能使得課堂教學更加充實和富有動感。圍繞和諧情境創(chuàng)設活躍課堂教學,能使得學生在開放化和生活性的學習過程中找到學習的樂趣和動力,幫助他們更好地拓寬認知視野。以和諧情境為課堂教學推動形式,使得學生在彼此實踐運用中增強識記,更利于提高語言表達的綜合性和地道性。
一、創(chuàng)設自由情境讓學生大膽提問題
英語課堂應該是自由的,能有效激活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他們有更多的發(fā)言權。英語學習是一種探知和求解過程,創(chuàng)設自由情境讓學生主動提出自己的疑難問題,更利于他們深化感知。
自由情境創(chuàng)設,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主角,演繹著屬于自己的精彩。如,在八年級上冊Unit 1“ Friends”的Reading “Best friends”教學中,結合Max、Betty等朋友性格特征,建議學生就“Who is your best friend?”和“What do you learn from your good friend?”等進行自由表達,幫助他們掌握相應的詞匯短語。在此基礎上,圍繞“Which character of your good friend do you like best?”“How are you going to introduce your good friend?”“Why do we need good friend in our life?”等問題進行互動交流,讓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提出自己的疑難,幫助他們主動說出問題和不足。讓學生自由提出疑問,更能夠使他們主動交流。
自由情境創(chuàng)設,讓學生的思路更開闊。引導學生在富有情趣的活動中主動展示自己,讓他們的感知更深刻。創(chuàng)設自由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帶著獨特的感知和暢所欲言的激情積極參與課堂,不斷積累豐富語言文化知識。在尊重學生的學習能力差異基礎上,多給他們充足的思考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將自我質疑轉化為主動表達需要。教師應多關注學生的表達過程,引導他們大膽表達,幫助他們在主動交流的過程中增強內生動力。
二、創(chuàng)設平等情境讓學生能議論紛紛
學生應該是課堂上首席的平等者,享有更多的話語表達權和支配權。創(chuàng)設平等的情境,能使得學生在暢所欲言的過程中,體味到學習的主人翁地位和價值。平等情境創(chuàng)設能使得學生有話可說,幫助學生在互動交流中獲得更多感知。
創(chuàng)設平等的情境,讓學生作為課堂學習主人主動融入其中。如,在八年級下冊Unit 5“ Good manners”的Reading“ When in Rome”教學中,要求學生結合Daniel和Jenny的對話,讓他們在整體閱讀感知的基礎上,就“Do you know how to greet the others in the UK?”和“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special greets in the world?”進行同伴交流,讓學生在各抒己見的過程中打開思維。圍繞“How do you understand‘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進行相互交流,讓學生能夠有針對性地根據(jù)課程內容進行交流。
平等學習情境創(chuàng)設,便于學生獲得更多地表達機會,讓他們在群體協(xié)作的過程中找到學習的靈感。通過彼此交流形成團結協(xié)作精神,利于促進正確交際交往。平等學習情境創(chuàng)設,能使得學生不再游離于課堂之外,而是以參與者的身份主動融入課堂,幫助他們深化感知。平等情境創(chuàng)設,更能夠使得學生在受到一視同仁的關注中不斷激活內驅動力,增強學習信心。
三、搭建活動情境讓學生敢模擬展現(xiàn)
延伸教學資源,讓學生在栩栩如生的情境中主動嘗試和積極探學,能更有效地幫助他們展示認知思維。通過實踐活動的方式創(chuàng)設相應情境,讓教學更加開放和富有生活真實感。
活動情境的運用,使得學生在與文本相似的情境中大有作為。如,在八年級下冊Unit 2“Travelling”的Reading A“ A trip to Hong Kong”教學中,可利用多媒體課件,就“Hong Kong is a wonderful and beautiful place”宣傳豐富多彩的香港,讓學生從視覺和聽覺的感知中了解香港。針對香港的生活情境,可引導學生分別扮演導游、游客、香港當?shù)鼐用竦?,圍繞“How are you going to introduce Hong Kong?”進行主動介紹,讓學生能夠在自我模擬的過程中深化感知,活躍課堂教學氛圍。
活動情境創(chuàng)設應該以體現(xiàn)文本內容為基準,多營造相似的環(huán)境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主動表達。重視學生的自由表演,鼓勵他們運用多樣化方式展現(xiàn)認知成果,幫助他們主動發(fā)展語言表達運用技能。
總之,建立在以和諧情境為外化條件基礎上的英語教學,更多體現(xiàn)了語言交際性和學生主體能動性價值,使得學生在獲得更多感知體驗的基礎上,激發(fā)自身的激情與潛力。突出民主、平等、自由,讓課堂成為學生主動探索求知的陣地,給他們搭建寬廣舞臺,定會使得他們在展示自己才能的過程中喜歡上英語。
參考文獻:
[1]王月娜.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活躍英語課堂的教學氛圍[J].青春歲月,2015(05).
[2]夏群.創(chuàng)設情境,打造有效的英語課堂[J].創(chuàng)新時代,2014(10).
經過多年教學,作為一名英語教師,對于英語教學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對于如何提高教學有效性,我一直不斷地摸索、實踐,通過各種相關理論、案例指導,再結合自己在教學中積累的一些英語教學方法。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學有所獲,能力得到提高,真正做到讓學生喜歡學習,主動學習,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在教學實踐中,對提高來自農村的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至關重要的。下面就教學中如何做到有效教學,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 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
1.英語課程標準的學習與研究。
目前,我們教師都在實施任務型教學。在備課時,認真學習英語課程標準。因為課程標準是任務型教學的重要的理論依據(jù)之一,只有了解各級目標要求,才能準確地設計,描述和使用這些目標。通過學習英語課程標準,摸透這套教材的編排特征:從縱向來說,每一知識點是逐步加深,所以教師在教知識點時不須面面俱到,而是七年級時就過關所有知識點,以能活學活用為標準,對難度較大的只作了解,絕對不增加學生的負擔;把每一堂課都當作是為學生烹飪美餐,除營養(yǎng)價值高之外,一定要色香味俱全-也就是一定要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樂中學。初中英語教學要三年一貫制,要以培養(yǎng)能力為主。
2.教材研究。
教材是教師設計教學的重要材料,我們目前使用的《新目標》教材,起點高、難度大,教師必須花大氣力研究教材,備課時,我們必須充分考慮某項內容在整個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找出知識的前后聯(lián)系,找出適合自己學生的方法,如何把知識點從低到高貫穿起來,然后系統(tǒng)地合理地設計課時教學案例。初中三年英語的教學,一定要作為一個整體來教學,每一年的側重點和教學方法都應該不一樣,但一定要以培養(yǎng)能力為主。七年級時的教學目標,以能說會道,掌握正確的拼讀方法和有效的記憶單詞的方法為主,其它的一律為輔。八年級時的教學目標,以培養(yǎng)閱讀理解能力為主。九年級時,以培養(yǎng)寫作技能為主。
3.利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工具,課前制作多媒體課件,增添教學活力。
英語課堂教學中運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可以誘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講授八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內容時,因很多學生來自于農村,對于旅游沒有感受,,利用有效的多媒體課件,就將很難理解和掌握的How was your school trip? 的語言點明晰利用精選的圖片展現(xiàn)了出來。把地點,所創(chuàng)設的情景,學生的感受表情圖通過大量的畫面在屏幕上的出示,不僅吸引了學生的眼球,更讓學生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全身心的投入到英語的課堂中來,這樣也給學生提供了大量的語言交際的場景,改變了傳統(tǒng)的單純講授語法的現(xiàn)象,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 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實效性,是有效課堂教學的關鍵
作為語言實踐課,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狀況將對英語課堂的學習效率,教學質量產生直接的影響。要讓學生學得好,學得生動,作為教師,就必須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讓學生對課堂感興趣,學生一旦感興趣,就會樂于接受它,變“苦學”為“樂學”。如在Go for it七年級下冊Unit3 Why do you like koalas? Topic: Animals in a zoo 時播放錄像帶《動物世界》,利用課件呈現(xiàn)動物園里面各種各樣的動物,學生邊學邊討論??赐旰?,我把全班分成A.B兩大組進行對抗比賽——We don''t think so.比賽規(guī)則是A組提出We like ....Because they are ....(喜歡某種動物,給出理由)。B組提出We don''t think so,We don''t like ....Because they are(B組馬上提出反對意見,不喜歡這種動物的原因)。這樣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在既輕松又緊張的氛圍中掌握了課本相關的動物名稱。
三 英語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應遵循的原則
1.個性化的創(chuàng)設情境。教師在設計活動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老師利用圖片或話題的形式導入新課,并通過小組討論,幫助他們熱身,學習新詞匯,并預測課文的內容結構。簡單的問題留給英語弱的學生回答,如A: Where is your pen? B: It's on the desk.A: There are two pens here. What color is your pen? B: My pen is red. The green one is Lily's. 很多句型都可以采用這個游戲,如where/it's/they're 等.在使用時,教師可示范,或叫好學生示范,慢慢的就可以過度到差生,讓他們也體會到成就感,對自己充滿信心。讓有能力的能力的學生總結代詞的用法。把凌亂的語法歸納起來便于學生使用,由易至難,反復操練。
2. 確立目標性。
關鍵詞: 農村初中 英語教學 “情趣”教學
目前,廣大農村地區(qū)尤其是交通不便的貧困地區(qū),英語課堂教學效率不高,教學質量偏低,長此下去,學生的英語水平與城市學生的英語水平相距越來越大,這必然影響他們高中甚至大學階段的學習。作為在農村任教二十多年初中英語的教師,我對近幾年的初中各年級期末統(tǒng)考成績的分析發(fā)現(xiàn),近50%的學生對英語學科不感興趣,即使成績在30~40分左右的學生,他們的成績都不能代表他們的真實水平,基本都是瞎蒙的。就目前各地區(qū)的試卷看,初中英語總分為120分,客觀題就占有85分。農村英語教師如何改變英語教學方法,提高英語教學質量是值得探索的問題。我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情趣”教學應用于農村英語教學的體會。
課堂是英語教師進行英語教學活動的主要場所。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學內容豐富、難易適中,輕松愉快、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是激發(fā)學生學習動力的關鍵。據(jù)我平時觀察,發(fā)現(xiàn)不少學生除英語外,其他學科都非常優(yōu)秀。造成偏科的原因有多方面,有的是小學的時候所在的學校沒有開設英語課,進初中后剛接觸英語,如果我們老師不關注這些同學,課外也不給他們充電,如果接受英語的能力弱了,他們就會對英語失去信心;有的是小學老師與初中老師的教學方法不一樣,導致部分學生厭學英語,據(jù)了解曾有同學跟我說,他們小學時候的老師不這樣教的,初中老師的教法自己不適應;有的甚至說自己又不去國外,英語學了沒用,這類學生主要是家庭原因造成的,對他們來說,出國比登月還難,因此產生放棄學習英語的想法;還有的是部分學生對語言學習的天賦本來就不好,總之這樣長期下去,造成大面積的同學對英語學習不感興趣,課堂教學沒有活力,教師的積極性再高也收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情趣”教學以師生情感為紐帶,從字面可以把它分成兩部分理解,即情感和興趣的結合體。情感指的是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興趣指的是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一種以興趣為動力的課堂教學改革模式,旨在優(yōu)化課堂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而使學習成為學生富有情趣的活動。那么,怎樣做才能給嚴肅而沉悶的英語課堂增添樂趣,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呢?
幾年來,我在農村初中英語課教學中巧用“情趣”教學法,在培養(yǎng)學生興趣上下工夫,盡量創(chuàng)設一種與學生水平差不多且能誘發(fā)學生興趣的英語語言學習環(huán)境,在傳統(tǒng)英語教學的基礎上,強化課堂教學效果。下面是我在農村英語課堂教學中的粗淺嘗試。
一、備“趣”設“情”
備指的是備課,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活動的基本環(huán)節(jié)。首先,當老師打開書本備課時,應充分利用教材內容,尤其是教材中的圖片,它蘊涵著豐富的教學內容,這就要求教師感悟教材,激活內容,挖掘教材內容背后蘊藏的內容,只要我們仔細推敲就不難發(fā)現(xiàn),幾乎每課都有趣味性的東西包含在圖片里,有時還具有可比性。比如Go for it!新八年級下冊Unit 5“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rainstorm came?”SectionA 3a,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都接觸過大暴雨,而且相當熟悉。其次,備課過程中老師要善于捕捉與授課知識點相關的社會生活現(xiàn)實,學生日常生活中的趣聞軼事,這些都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比如Go for it!新八年級上冊Unit 10“If you go to the party,you’ll have a great time!”許多學生都有過參加Party的經歷,他們對此都有不同的感受。所以教學本單元,學生興趣較濃,課堂氣氛也比較活潑。再次,如果可以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教學內容的,我們應盡量利用“多媒體”,因為它集音樂、錄像、電影、故事、動畫、游戲于一體,課件的展示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的眼球。粉筆和黑板是傳統(tǒng)教學的主要手段,往往比較單調乏味,易使學生注意力分散。而“多媒體”手段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新的語言情境、問題情境和視覺情境。比如在準備教學Go for it新八年級下Unit6 “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SectionA,3a這一閱讀課文時,我就事先剪輯了一段電視劇《西游記》中孫悟空吹毛變猴的錄像,以供學生上課時觀看。
二、授“趣”激“情”
授課過程是課堂教學活動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直接影響教學的進度與效率。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英語老師運用美妙和諧的教學語言,準確生動而富有情趣地講解課文,不但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并可以帶來較好的教學效果。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一堂課我們不能單用一種教學方法,教學方法可以靈活多變,前提是必須因材施教,同時要因人施教,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教法。在授課過程中,要善于啟發(fā)誘導,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及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出發(fā),啟迪他們發(fā)揮想象和聯(lián)想,把所學的內容進行橫向、縱向比較,有條理地結合,有意識地拓寬他們的思路,擴大他們的知識面。另外,當提出問題的時候,老師應該有意識地給學生設置懸念,讓他們因質疑而激起情趣。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讓學生在喧笑聲中接受老師的教學內容。還可以采用:1.新穎開頭引趣法,如教學Go for it新八年級上Unit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2.幽默故事引趣法,如教學Go for it新七年級下Unit9“ What does he look like?”;3.互動游戲引趣法,如教學Go for it新八年級上Unit 3“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
三、拾“趣”激“情”
英語教學除了課堂教學,很多知識內容可以讓老師、學生從課外找尋樂趣,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擴大他們的知識面。不難發(fā)現(xiàn),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東西是用英文標注的,如:“Play boy”,“Lucky dog”,“l(fā)ove me,love my dog”,“black tea”等,單從字面,學生很容易把意思弄錯。老師應該教會學生如何從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尋找相類似的英文,相比課文內容,不難發(fā)現(xiàn)課外是個豐富多彩、五彩繽紛的“大世界”。部分學生如果家庭條件許可,還可以利用互聯(lián)網獲取更多的信息。
當然,以上粗淺的嘗試,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平時教學時應多角度、多層次地挖掘創(chuàng)新,不斷探索,力求讓我們的農村初中英語教學踏進一個新的境界,減少長期從事農村英語教學教師的一點煩惱。
總之,在英語教學中,只有堅持以學生為主體,重視情感教育,培養(yǎng)學習興趣,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英語課的教學質量,使課程改革真正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 鼓勵學生的求異思維
求異思維是創(chuàng)造性的核心,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和鼓勵學生打破思維定勢,敢于“say no”,從而讓學生多側面、多角度地思考問題。
例如我在組織學生學習七年級下冊時提出了“Why does the shop assistant say women always wear uncomfortable shoes?”的問題,讓學生各抒己見,展開熱烈討論。有學生大膽地指出shop assistant這句話帶有明顯的性別歧視,我及時表揚了他,并鼓勵學生要注重理解語言的內涵,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2 在自由寬松的學習氛圍中發(fā)展學生的個性
例如有一次我在復習教材八年級上冊Unit II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時,我抱了個看似十分沉重的大紙箱子走進教室,隨口就說:“Certainly?!比缓笪矣謫査骸癐s it heavy?”他掂了掂箱子的分量說:“No,it is not heavy。It is light?!彪S后我又借機問學生:“What is in the box,do you know?”學生便好奇地猜起了箱子里的東西來。接著我如同變魔術般從這只大箱子里拿出了足球、小盒子、茶杯、娃娃、彩蛋、水果等東西,每樣都要求學生描述它們的顏色和形狀。凡是猜中箱子中物品的學生都得到了相應的東西作為獎品,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學生已經掌握了如何用英語提供幫助和如何描述事物,學生們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自由寬松的情境教學中感受到學習語言的無窮樂趣,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學好英語的自信心也在這些“似教非教”的課堂活動中被激發(fā)了出來。
3 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語言
學生在母語環(huán)境中學習英語常常會遇到英語和母語在語音、詞匯和各種表達方式上的沖突,而這正是引導學生自覺歸納語言規(guī)律的最佳切入點。例如,在語法結構教學中,初中學生往往會對都能在漢語中表示“有”的結構“there be”和“have/has”頗感疑惑,教師可利用時機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掌握語言規(guī)律。教師可讓學生搜集含有“there be”和“have/has”結構的例句。將他們分類羅列,學生們的分類羅列過程,正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便會發(fā)現(xiàn)“have/has”表示“擁有”而“there be”表示“在……有……”。又如語音教學中,有的學生發(fā)現(xiàn)worse,world,work這些詞中的or都念[a:],便好奇地問老師:“是不是所有的or只放在w后就發(fā)[0:]的音,教師此時便可賣一下關于,而后引導學生通過查字典的方式自己去尋找答案,找出單詞的發(fā)音規(guī)律來,并啟發(fā)學生對于其他的語言現(xiàn)象進行思考,自己總結出語言規(guī)律和英語學習的小竅門來。
4 合理運用創(chuàng)新性教學手段
以多媒體計算機及其網絡技術為核心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作為一種創(chuàng)新性教學手段,具有直觀性、交互性、生動性等特點,有利于適時拓展教學內容,最大限度地發(fā)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教師在創(chuàng)意制作多媒體輔助教學課件時也常常將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融于其中,從而以教師的教學創(chuàng)新來啟發(fā)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新。
英語教學課件的制作尤其注重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并應留給學生給一定的思維空間。例如本人在創(chuàng)意制作課件“Where are you from?”時,涉及了“See the World”板塊,在這一板塊中,課件呈現(xiàn)了世界各國的風景,讓學生用英語說出每個國家的名字并簡單地敘述該國的風土人情。學生在這一課件呈現(xiàn)的課堂活動中,復習了舊知,開闊了眼界,拓展了思維。
此外,教師還應通過生動有趣、富于啟發(fā)的英語課外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