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精品久久这里只有精品,三上悠亚免费一区二区在线,91精品福利一区二区,爱a久久片,无国产精品白浆免费视,中文字幕欧美一区,爽妇网国产精品,国产一级做a爱免费观看,午夜一级在线,国产精品偷伦视频免费手机播放

    <del id="eyo20"><dfn id="eyo20"></dfn></del>
  • <small id="eyo20"><abbr id="eyo20"></abbr></small>
      <strike id="eyo20"><samp id="eyo20"></samp></strike>
    • 首頁 > 文章中心 > 稅收收入

      稅收收入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稅收收入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稅收收入范文第1篇

      關鍵詞:稅收彈性經濟增長實證分析

      一、稅收彈性的內涵及意義

      稅收彈性是指稅收對經濟增長的反應程度,即稅收收入變化率與經濟增長率之間的比例關系,其公式為:

      ET=(T/T)/(Y/Y)

      公式中,ET為稅收彈性,T為稅收收入總量,T為稅收收入增長量,Y為國內生產總值(GDP),Y為GDP的增長量。根據彈性理論,ET=1時,表示稅收與經濟同步增長;當ET>1時,表明稅收增長快于經濟增長,即經濟的發(fā)展能帶來更多的稅收收入;當ET<1,時,表明盡管稅收絕對量可能比較大,但稅收增長速度慢于經濟增長速度,新增GDP中稅收集中度下降。在實踐中,ET=1的情況并不常見,通常ET的數值總是表現為大于1或者小于1。

      稅收彈性理論是西方稅收學說的一個重要內容,引入稅收彈性概念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首先,強化稅收彈性是市場機制的內在要求。在價值規(guī)律作為資源配置的基本手段的條件下,經濟發(fā)展必然具有一定的反彈力。而稅收的特征之一表現為固定性,稅收制度一旦確定,在短期內就不可能有大的經常性的變動。這就要求稅制本身具有彈性,能自動增減其收入量,以適應多變的經濟發(fā)展狀況。其次,建立稅收彈性是實現政府職能的需要。一般來說,隨著人均收入的提高,人們對食物、衣服等私人產品的的需求逐漸下降,對“公共”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加。這就相應增加了政府在交通、通訊以及政府一般管理等方面的要求,而且社會福利也將隨著人均收入的提高而不斷增加。這些壓力都要求提高政府支出水平,增加稅收收入。彈性稅收能夠隨國內生產總值的增加而增加,從而為正常的政府支出提供資金,實現其發(fā)展目標。第三,有彈性的稅收制度是政府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重要工具。西方經濟學將稅收看作政府實施宏觀調控的自動穩(wěn)定器。在經濟過熱時,有彈性的稅收制度可以保證在經濟增長時稅收收入自動增加,從而減少企業(yè)和個人手中可支配的貨幣收入,防止投資和消費基金的膨脹,減少發(fā)生通貨膨脹的可能性;在經濟滑坡時,稅收收入能自動減少,從而使企業(yè)和個人支付增加,刺激經濟回升。從這個意義上說,彈性稅收具有促進總供給和總需求平衡,熨平經濟波動的功能。

      二、山東國稅稅收收入彈性與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

      山東省的經濟總量目前居全國第2位,是名副其實的經濟大省。與此同時,山東省國稅稅收收入也一直保持較快增長,而且增長速度高于GDP的增長速度。本文擬通過對近幾年山東國稅稅收收入彈性的分析,對稅收收入與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進一步的考察。

      (一)按年份劃分

      表12001—2005年山東國稅稅收收入彈性比較

      項目GDP稅收收入國內增值稅、消費稅(兩稅)

      增長(%)增長(%)ET增長(%)兩稅占稅收收入比重(%)ET

      200110.014.51.4512.067.41.20

      200211.78.90.7612.369.51.05

      200313.420.21.5113.965.91.04

      200415.329.31.9223.162.11.51

      200515.222.61.4822.860.31.50

      資料來源:《山東統(tǒng)計年鑒(2002—2006)》、《中國稅務年鑒(2002—2006)》。

      從總體上看,近幾年由于山東稅收收入大幅度增長,稅收收入彈性總體上呈上升趨勢,進入高彈性增長區(qū),且增長比較平穩(wěn)。除2002年稅收收入彈性低于1外,其他年份均在1.45以上,2004年無論是GDP、稅收收入增長速度還是稅收收入彈性都達到了近幾年的最高值。

      (二)按稅種劃分

      表22001—2005年山東國稅稅收分稅種稅收彈性比較

      稅種國內增值稅國內消費稅企業(yè)所得稅涉外企業(yè)所得稅

      占收入的%ET占收入的%ET占收入的%ET占收入的%ET

      200160.61.186.81.398.32.754.17.6

      200261.80.967.71.936.2—4.52.23

      200358.71.047.21.067.33.194.00.20

      200455.21.416.91.567.62.204.12.15

      200554.41.635.90.518.93.233.50.39

      資料來源:同表1。

      從總體上看,2001年以來,由于各主要稅種呈高增長趨勢,因此收入彈性除個別年份稍有波動外,基本上呈高增長態(tài)勢。企業(yè)所得稅和涉外企業(yè)所得稅的收入彈性雖然從總體上高于國內“兩稅”,但由于“兩稅”在整個稅收收入中占有較高比重,因此“兩稅”的稅收收入彈性變化基本上決定了整個稅收收入的彈性變化。

      (三)按行業(yè)劃分

      表32002—2004年山東國稅分行業(yè)增值稅稅收彈性比較

      產業(yè)工業(yè)增值稅商業(yè)增值稅

      增長(%)ET增長(%)ET

      200211.00.9412.11.03

      200314.51.0811.70.87

      200422.21.4517.21.12

      資料來源:同表1。

      從總體上看,無論是工業(yè)還是商業(yè),其稅收彈性都呈逐年上揚趨勢,且和整個稅收彈性的變化趨勢基本一致。其中,工業(yè)增值稅的稅收彈性稍高于商業(yè)增值稅,但兩者都處于高彈性增長區(qū)域。

      (四)按所有制劃分

      表42001—2004年山東國稅分所有制類型稅收彈性比較

      企業(yè)類型國有企業(yè)集體企業(yè)涉外企業(yè)個體私營企業(yè)

      20010.41—6.514.07

      20020.14—2.212.18

      2003——0.961.78

      20041.070.411.852.01

      資料來源:同表1。

      從總體上看,國有企業(yè)、集體企業(yè)的稅收彈性明顯低于涉外企業(yè)、個體私營企業(yè),其中2001年—2003年,集體企業(yè)出現了連續(xù)三年的稅收負增長,2002年國有企業(yè)稅收彈性僅為0.14,2003年則出現了稅收的負增長。而另一方面,涉外企業(yè)、個體私營企業(yè)稅收彈性則保持穩(wěn)定,且處于高彈性增長區(qū)域。

      (五)按地區(qū)劃分

      表52005年山東國稅分地區(qū)稅收彈性比較

      地區(qū)GDP增長(%)稅收收入增長(%)ET

      全省合計15.222.61.48

      濟南15.68.60.55

      青島16.915.10.89

      淄博17.126.71.56

      棗莊17.433.81.94

      東營17.736.82.08

      煙臺17.621.01.19

      濰坊17.126.51.55

      濟寧17.317.61.02

      泰安17.230.01.74

      威海17.411.90.68

      日照17.643.42.47

      萊蕪18.545.52.46

      臨沂17.221.81.23

      德州17.228.91.68

      聊城17.524.11.38

      濱州17.738.22.16

      菏澤17.326.71.54

      資料來源:《山東統(tǒng)計年鑒》(2006年)。

      分地區(qū)看,全省17市基本上都處于高彈性增長區(qū),有一半以上的市稅收彈性超過了全省平均水平。近幾年發(fā)展較快的日照、萊蕪、濱州等市稅收彈性更是達到新高,菏澤、棗莊等一些欠發(fā)達地區(qū)的稅收彈性也都有較高增長。

      三、山東國稅稅收收入彈性高增長的因素分析

      近20年以來,我國稅收收入增長不快,低于GDP的增長幅度,占GDP的比重不斷下降,致使宏觀稅負持續(xù)走低。然而1996年以后,隨著經濟增長速度、稅收征管水平不斷提高等因素,我國宏觀稅負水平呈平穩(wěn)上升趨勢,由1996年的10.18%上升至2004年的17.66%,特別是“十五”時期,稅收步入快速增長期,年均遞增17.7%,超過GDP的遞增速度,平均彈性為1.37。與此同時,稅收彈性系數劇升,結束了以往稅收收入占GDP比重下降的趨勢。在這個大背景下,山東也出現了相應的連續(xù)高彈性增長,這和國家的整體趨勢是吻合的。因此,對山東國稅稅收收入彈性差異進行分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山東國稅稅收收入彈性高增長的總體因素影響

      1.經濟增長因素分析

      理論上,稅收收入的增長必然與國民經濟的增長高度相關。近幾年,全國國民經濟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為稅收收入的增長提供了源泉、動力,這是稅收收入高彈性增長的根本所在和前提基礎。而山東國稅從2001年以來,稅收收入的大幅度增長應該說和國家經濟總量在整個“十五”時期保持較快增長的大趨勢是相協調的。從拉動經濟增長的三大需求分析,近幾年山東投資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十五”期間,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9000多億元,是“九五”的2.9倍,年均增長30%,有力的拉動了經濟的增長。投資規(guī)模不斷擴大客觀上必然要求追加稅收,同時通過進行基本建設和技術改造,一些重點行業(yè)如電力、紡織、機械、冶金、電子、建材中形成了不少的新的稅收增長點,為稅收收入的持續(xù)增長提供了動力。從消費來看,近幾年來,山東城鄉(xiāng)居民消費水平增長加快,“十五”時期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3.5%左右,消費作為內需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山東經濟的健康發(fā)展起到了積極作用,也拉動了稅收的增長。從出口來看,按照乘數理論,出口總值每增加100元,可相應增加GDP200元左右,由此增加“兩稅”收入11.48元,2005年山東外貿出口總額達到462.5美元,增長28.9%,按照出口增長與稅收增長的比例測算,僅出口一項在2005年約增加“兩稅”收入9.5億元。由此分析可以看出,經濟的快速增長是山東國稅收入的高彈性的主要因素。

      2.經濟環(huán)境因素分析

      從國際上看,世界經濟全球化持續(xù)發(fā)展,對我國的稅收收入增長也是至關重要的,山東近幾年外貿、外資的較快增長得益于國際環(huán)境的穩(wěn)定。從國內和山東情況看,支撐經濟持續(xù)增長的還有經濟效益提高、重工業(yè)增長加快、價格穩(wěn)中有降、所有制結構持續(xù)調整等因素,這些都客觀上為企業(yè)及時足額繳納稅款提供了堅持的基礎,保證了征收率的提高,從而帶動稅收收入彈性的增加。

      3.稅收政策與稅收制度因素分析

      稅收制度是稅收參與社會分配、取得多少收入的決定性因素;稅收政策則是運用稅收增減變化來影響和控制經濟運行、經濟結構合企業(yè)行為。從稅收政策與稅收制度因素的影響來看,一方面,在我國現行的稅制和稅收政策中,稅收減收因素較強。如在稅制中存在稅種覆蓋面有限、行業(yè)與產業(yè)之間稅負不平衡、稅率結構不合理及出口產品實行“免抵退”制度等問題;另一方面,增值稅、所得稅等稅種所實行的優(yōu)惠政策也是造成稅收收入占GDP比重下降的重要因素。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所考察年度中,適應宏觀經濟政策的要求,稅收制度和稅收政策經歷了比較大的調整,如企業(yè)期初存貨進項稅款抵扣政策、外商投資企業(yè)“超稅負返還”政策、校辦、民政等幾類企業(yè)增值稅“先征后返”政策的到期,這些減收因素的減少及利息稅開征、證券投資市場活躍帶來的證券交易印花稅大幅增加等政策性增收因素的增加均是實際稅負上升的原因。另外,近幾年規(guī)范執(zhí)法觀念的深入人心和內外部各類監(jiān)督檢查力度的加大,隨意變通政策、越權減免稅、不征少征的現象得到了根本的控制,稅收收入彈性的提高成為了必然。

      4.稅收征管因素分析

      近幾年國家各級稅務部門大力推進依法治稅,強化稅源管理;加快金稅工程,強化增值稅的征收管理;加大推進清理欠稅、緩稅工作,稅收環(huán)境逐步得到了改善,偷漏逃稅現象大為減少,為稅收收入的高增長起到了有力的促進作用。如通過加強征管,個人所得稅年均遞增34.3%;統(tǒng)管金稅工程建設,增值稅征收率達到70%。從山東來看,近幾年的調查數據顯示,全省納稅申報率、申報正確率逐年提高。再比如2004年山東商業(yè)增值稅收入完成74.1億元,比上年增長17.2%,主要得益于一系列加強商貿企業(yè)增值稅管理的措施。稅收征管的加強是山東稅收收入彈性高增長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二)山東國稅稅收收入彈性高增長的結構因素影響

      1.稅制結構因素分析

      我國現行的稅制結構是以流轉稅為主、所得稅為輔的“雙主體”結構模式。在流轉稅收入中增值稅、消費稅、營業(yè)稅約占稅收總收入的70%以上,其中增值稅約占50%,而能夠參與經濟調控的以所得稅為代表的直接稅比重,則由過去的28%左右下降到現在的18%。這是結構模式決定了流轉稅和所得稅在整個稅收收入中占有絕對比重。如表1所示,山東的“兩稅”的占到了全部國稅收入的60%以上,最高年份達到69.5%。因此,流轉稅和所得稅的變化直接左右稅收彈性系數的變化。2001年—2005年山東“兩稅”增長速度均高于GDP的增長速度,稅收收入彈性必然會隨之提高。所得稅雖然在稅收收入中占的比重不大,但在考察年度內所得稅增長較高,同樣成為拉動稅收收入彈性呈高增長的主因。

      2.產業(yè)結構因素分析

      由于各產業(yè)對稅收收入的貢獻率不同,因此不同產業(yè)的增長對稅收收入增長的拉動作用也是不同的。近幾年,山東省加大了產業(yè)結構調整的力度,工業(yè)結構逐漸向高附加值產業(yè)方向變化,工業(yè)企業(yè)內部結構也獲得了良性調整,企業(yè)銷售收入中的應稅增值額擴大。從表3中可以看出,2003年以來工業(yè)增值稅對稅收彈性的貢獻逐步大于商業(yè)增值稅。

      3.所有制結構因素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山東在注重強化國有經濟主導地位的同時,大力發(fā)展非公有制經濟,提出了扶持和鼓勵民營經濟發(fā)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民營經濟發(fā)展活力不斷顯現,目前,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到全省GDP的1/3,民企上交稅金占到全省地方財政收入的一半以上。而國有、集體工業(yè)由于經營機制、統(tǒng)計指標口徑調整等因素的影響,產值及稅收發(fā)展較慢。表4數據顯示:在多種所有制形式中,個體私營企業(yè)、涉外企業(yè)稅收增幅較高,稅收彈性處于高彈性增長區(qū)域,且明顯比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高,對整體彈性的提高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4.區(qū)域差異因素分析

      近幾年,山東加大了統(tǒng)籌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的力度,各市經濟增長都保持了較高的速度,區(qū)域經濟發(fā)展差異總體上趨緩。整體經濟的穩(wěn)定增長及經濟發(fā)展差異的縮小,使稅收收入的變化也表現出相應的規(guī)律。從表5中不難看出,山東全省各地區(qū)的稅收彈性大都處于高增長區(qū),這也是拉動全省稅收彈性穩(wěn)步提高的重要原因。

      四、結論

      (一)山東國稅稅收收入彈性總體判斷

      稅收彈性有很多因素決定,具有總量上的原因,也有結構上的原因;既有內部的原因,也有外部的原因;既有體制上的原因,也有征管上的原因。尤其是當前我國經濟的總體發(fā)展仍處于轉型時期的過程中,由于本身管理體制和稅制結構的不穩(wěn)定和不成熟,決定稅收彈性的因素變得更加錯綜復雜,如果簡單地要求稅收收入彈性總是圍繞著1上下波動,是不客觀的。本文所分析的山東省,雖然稅收彈性連續(xù)出現了高增長,但仍處于正常范圍。

      (二)當前稅收收入彈性存在一定負面影響

      稅收收入彈性的連續(xù)的高增長,也會對經濟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世界銀行顧問凱斯—馬其頓通過對20個不同稅負的國家進行實證分析,得出稅收每增長1%,GDP增長率減少0.36%的結論;我國學者采用1979—1999年統(tǒng)計資料進行回歸分析,也得出相似結論,稅收每增加1000元,GDP大約減少2300元??梢姡L期的稅收高彈性和高稅負很可能造成經濟與稅收之間的惡性循環(huán)。當前必須按照經濟發(fā)展的要求,根據稅收中性原則適時調整稅收制度及稅制結構,切實規(guī)范執(zhí)法,使稅收與經濟得到協調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郭江.論稅收的彈性分析.財經問題研究.2001.11.

      2、郭健、王棟.山東:財政收入與GDP增長的實證分析.宏觀經濟管理.2006.2

      稅收收入范文第2篇

      摘要:本文通過對我國稅收收入與GDP 關系的分析,研究了我國稅收與GDP 的發(fā)展及現狀,指出了稅收收入增長速度與GDP的增長速度之間的關系,并指出了促進我國稅收收入與GDP持續(xù)協調發(fā)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 :稅收收入;GDP;增長

      稅收是國家為實現其職能,憑借政治權力,按照法律規(guī)定,通過稅收工具強制地、無償地征收參與國民收入和社會產品的分配和再分配取得稅收收入的一種形式。一方面稅收的增長取決于經濟發(fā)展水平的高低,另一方面稅收又可以反作用于經濟發(fā)展:合理的稅收可以促進經濟發(fā)展、調節(jié)收入差距、實現宏觀調控目標,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稅收收入與GDP都取得了巨大發(fā)展,無論從總量上還是從增長率上都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我國稅收收入和GDP的發(fā)展及現狀分析

      (一)稅收與GDP的總量狀況分析

      1.稅收總量分析

      從1994 年稅制改革以來,我國稅收收入增長趨勢大體呈現指數增長,從總量來看,我國稅收收入從1978年的519.28億元,1993 年增長幅度顯著,到1999年稅收總收入高出一萬億元,從此增長幅度更是顯著,短短4年里又突破兩萬億大關,從2009 年-2011 年增長尤為顯著,2011 年稅收收入即增長到89720.31億元。

      2.GDP總量分析

      我國GDP 呈現指數增長趨勢,2001 年突破一萬億大關,高達109655.2 億元,從2005-2008 這段特殊的歷史時間里,中國的GDP在2008 年達到54223.79 億元,由于我國工業(yè)化與現代化的推進,我國第一產業(yè)穩(wěn)步推進,第二產業(yè)與第三產業(yè)比重不斷擴大,尤其是為了08年的奧運會,國家加大投資力度,二三產業(yè)在這四年里發(fā)展較快,有力的推動了在這四年我國經濟的迅猛發(fā)展。2011 年國內生產總值達471564億元。

      (二)稅收與GDP的增長速度分析

      1.稅收增長速度分析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稅收增長迅速,平均增長率為17.962%。從總量來看,1992年以前,由于我國處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探索期,政策變動較大,稅收增長率也隨之高低變化,增長不穩(wěn)定;1992 年以后,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的確定與國民的持續(xù)快速增長,稅收增長率也比較穩(wěn)定,在20%左右上下波動,平均為18.658%,高于同期經濟增長速度。

      2.GDP增長速度分析

      國內生產總值的變化率較穩(wěn)定些,自從改革開放以來,GDP總額平均增長率為16.085%,低于稅收收入平均增長速度,從總量來看,我國GDP增長率變化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1979 至1990 年,這一階段的特點是GDP增長率年度變化大,增長不穩(wěn)定;第二階段是1990 年至1999 年,這一階段的特點是GDP 增長迅速增大又逐漸回落,是一個走向過熱又逐漸回歸的過程;第三階段是1999 年至2011 年,這一階段的特點是經濟增長快速穩(wěn)定,增長率逐漸上升又逐漸回落,最終上升趨于平穩(wěn)。

      (三)稅收收入的彈性分析

      稅收收入的彈性是西方稅收理論的概念,是指稅收收入的變化與國民收入情況的比率,也稱為稅收的GDP彈性,其主要方法是對稅收與經濟的關系進行定量分析,目的在于通過對稅收收入彈性的研究有助于國家對整個宏觀稅收的負擔程度進行了解和分析,以便了解和掌握稅負的變化,從動態(tài)上分析稅收與經濟變化的規(guī)律。

      1.當稅收彈性大于1 時,表明稅收富有彈性,稅收的增長速度高于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或者說高于經濟增長速度。

      2.稅收彈性等于1 時,表明稅收增長速度與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相同,或者說與當時的經濟發(fā)展同步。

      3.稅收彈性小于1 時,表明稅收的增長速度低于于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或者說低于同期的經濟增長速度。

      一般來講,在經濟發(fā)展的過程中,社會公共產品的需求量也會隨著經濟的發(fā)展而增加,這就需要國家征收更多的稅收收入來滿足經濟發(fā)展的需要,同時也會要求稅收彈性必須大于1或至少等于1。稅收彈性收入只有在與國內生產總值相同或快于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速度的前提下,才能保證政府職能的正常履行,才能為經濟增長保駕護航。因此,只有在稅收收入增長幅度大于或至少等于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的前提下,社會才能順利發(fā)展和進步。

      二、稅收收入與GDP關系總結以及政策性建議

      (一)稅收收入與GDP關系總結

      稅收收入與GDP呈現線性關系揭示了中國稅收收入與GDP 之間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主要表現在:經濟發(fā)展的速度決定著稅收發(fā)展的速度,當然稅收又會反作用于經濟。主要表現在:經濟增長速度的快慢、規(guī)模的大小、質量的高低決定著稅收的總量、增長速度和稅收的結構比例。同時,稅收作為經濟方面重要的調控手段,也會通過稅率、稅負、稅收優(yōu)惠等在投資、消費、分配和結構調整等諸多方面對經濟增長速度產生影響。因此,市場經濟越發(fā)展,稅收與經濟增長之間的聯系就越緊密。尤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的稅收收入與GDP 都呈現了較快的增長速度,表明我國經濟增長迅速,國民經濟飛速發(fā)展,稅收收入的多少揭示著一個國家經濟的發(fā)展水品與發(fā)展速度,而稅收的多少同時又制約著一個國家的投資與社會各方面建設。

      (二)優(yōu)化我國政府稅收收入結構的對策

      1.不斷完善和改革投資方面的稅收政策

      大多數發(fā)展中國家的經濟發(fā)展實踐表明,能否吸引投資對一個國家的經濟發(fā)展非常重要。投資率的形成和保持是影響一個國家中長期經濟發(fā)展的重要因素,這對中國這個發(fā)展快速、人口眾多的國家來說尤為重要。因此國家必須制定政策、改革稅制,刺激和鼓勵企業(yè)投資。

      2.正確制定有利于消費擴張的稅收政策

      市場經濟條件下,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消費品的需求數量和需求結構都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以前人們很少購買的所謂奢侈消費品、非生活必需品有的已成為普通消費品而且需求量在不斷增加,同時也涌現出一些新的高檔的奢侈消費品,其價值也在不斷增加,因此應對其征稅范圍、稅率作適當調整和改變,以保證稅收收入的合理增長。

      3.正確看待稅收收入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

      稅收收入范文第3篇

      關鍵詞:個人所得稅;稅收收入;收入分布函數;個稅改革

      中圖分類號:F126.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07-0077-05

      引言

      個人所得稅向來是民生熱點和“兩會”焦點。個人所得稅作為一個與人們密切相關的直接稅,對于調節(jié)收入分配,促進社會公平,支持財政收入都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合理測算稅收收入對協助財政部們進行預算管理,合理評估財力,提高政府間轉移支付水平,探究稅收公平,優(yōu)化個稅結構,促進個稅改革有重要意義。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性地在基尼系數、應稅收入等方面進行了調整,修正并構建基于居民收入分布的個人所得稅稅收收入的測算模型。接下來,利用宏觀分組數據并對其進行模擬與調整,還原真實數據,擬合出我國居民的收入分布函數。并據此實際測算了我國的個人所得稅稅收收入,然后根據所得結果對現行的個人所得稅制度進行了詳盡的分析。此外,利用灰色模型,進一步估算了我國個稅的實際稅收收入。最后,總結前文結論并據此提出有關個稅改革與稅收征管方面的政策建議。

      一、個人所得稅稅收收入積分模型

      目前,個稅應稅所得被分為工資、薪金所得;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等11項,分項計征。同時,依照《個人所得稅法》我們能夠得到任意一項應稅所得稅收收入能力的計算通式,如式(1)所示:

      稅收收入能力= 應納稅所得額①× 適用稅率 (1)

      =(應稅所得-費用扣除標準)× 適用稅率

      不難發(fā)現,(1)式中“適用稅率”和“費用扣除標準”由《個人所得稅法》明確規(guī)定,且具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可視為已知常量;而“應稅所得”則是基于“居民收入”的隨機變量。那么,式(1)實際上僅隨居民收入變化而變化,稅收收入能力則應是“居民收入”的單變量函數。因此,為了測算稅收收入能力,我們只需要獲得居民收入的概率密度函數②即可。

      據此,我們不妨假設居民收入為X(元/年③),其概率密度函數用fX(x)表示,任意一項應稅所得Y(元/月)可以表述為:Y=kX/12(其中,k表示該項應稅所得占居民收入的比重)。計算可得Y的概率密度函數fY(y),可以表示為fY(y)=fX()。比照式(1),令該項應稅所得的費用扣除標準為T,適用稅率為t,N表示全國總人口數。則該項應稅所得Y的稅收收入能力R可以表述為:

      其中,G表示基尼系數,X 表示該區(qū)域的人均收入。因此,只需求得居民收入的均值與基尼系數,即可唯一確定居民收入分布函數的兩個參數μ與σ,從而唯一確定分布函數。

      2.我國居民收入的均值測算??紤]到國家統(tǒng)計局組織的居民收入調查是按城鎮(zhèn)、農村兩部分分別進行的,所以想得到居民收入的總體均值和基尼系數,就必須將農村數據與城市數據二者整合。整合方式概括而言,就是將我國城鄉(xiāng)居民平均收入加權求和,權重的依據是城鄉(xiāng)居民人口比重。用公式表示即:

      ωurbanχurban+ωruralχrural=χ

      其中,χurban表示城鎮(zhèn)人口的人均收入,χrural為農村人口的人均收入,ω表示兩者的權重,χ為全國的人均收入。

      3.我國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數G的測算。基尼系數是考察居民內部收入差異的指標。結合每一年度城鄉(xiāng)居民人均收入的數據,通過R程序計算,可以得到相關年度分區(qū)域的基尼系數。同時以城鎮(zhèn)、農村面積作為相關權重,加權求和得到全國的基尼系數,用公式表示即:

      G=SruralGrural+SurbanGurban

      其中,Gurban、Grural分別表示城鎮(zhèn)、農村的基尼系數,Surban、Srural表示以城鎮(zhèn)、農村面積作為權重的系數。

      三、個人所得稅稅收收入的測算

      (一)基尼系數與居民收入均值的測算結果

      由于可以用城鄉(xiāng)面積數量作為權重的方法即可用以計算全國城鄉(xiāng)居民整體的基尼系數G,因此根據計算的我國城鄉(xiāng)居民分別的基尼系數和相關年份的城鄉(xiāng)面積作為權重,可以得到2010―2014年份全國的平均基尼系數分別為0.59245、0.5895、0.58785、0.56405、0.54485。通過計算可獲得了全國相關年份的基尼系數如上,綜合比較各類機構與各項研究所得出的基尼數,本文調整所得的基尼系數是具有一定的可信性的。

      (二)我國城鄉(xiāng)居民收入分布的擬合

      經過計算可知,2010―2014我國居民收入的概率分布函數的標準差分別為1.0607、1.1031、1.1324、1.1597、1.1738。同時,其標準差σ與居民收入的均值與也存在如下的關系:

      本文通過Mathmatica計算求解可得,得到2014年的個稅收入分別為8 632億元,實際實現稅收收入為7 377億元,考慮存在一定的稅收流失,與結果較為準確(見圖1)。

      此外,中產階級居民承擔了主要的稅收收入,他們也是稅收收入來源的主力軍。

      四、基于灰色預測模型GM(1,1)的實際稅收收入的估測

      (一)模型的選取與概述

      由于稅收流失的存在,稅收收入能力并不等于實際稅收收入。影響實際稅收收入的因素很多,如稅基變化、政府征稅效率等等。若想對實際稅收收入進行預測,一方面可以通過預估稅收流失率,然后利用實際稅收收入=稅收收入能力稅收努力=稅收收入能力(1-稅收流失率)計算稅收收入能力。除此之外,還可以利用灰色預測模型GM(1,1)來估測實際稅收收入能力。通過基于居民收入分布的稅收收入模型估測可以清楚地解釋稅收收入的變化,而GM(1,1)可大致估測稅收收入的規(guī)模,用以檢驗方法是否合理。結合兩者方法,即可得到較為可信且可以解釋清晰的結果。

      (二)模型的建立

      由上述可知,GM(1,1)的白化實際上就是一個由離散到連續(xù)的過程。

      (三)模型求解與檢驗分析

      依據2000―2014年十五年個稅實際收入數據,利用Matlab2015.a,可以預測出未來個人所得稅實際稅收收入。擬合結果(如圖2所示)。

      21世紀以來,個稅的實際稅收收入大抵呈指數分布。這一方面是源于我國居民收入的大幅度提升,同時也有個稅制度改革的影響。個人所得稅近年來增速加快,根據估計2015―2018年的實際個人所得稅稅收收入為8 417億、9 314億、10 688億、12 265億元左右。根據我國國家稅務局公布的數據,2015年個人所得稅實際稅收收入為8 618億元,與估測結果相近。從圖2也可看出,該模型擬合效果良好。

      五、結論與政策建議

      (一)結論

      據估計我國2014年的稅收收入應為8 632億元,實際實現稅收收入為7 377億元,由此來看,仍存在較大的稅收流失,其中工資薪金項目,由中產階級承擔著較大的比重的個稅負擔,而富裕階級繳納的個稅遠遠低于中產階級。此外,對于實際實現收入可建立灰色模型GM(1,1)進行預測,據估計2015―2018年的實際個人所得稅稅收收入為8 417億、9 314億、10 688億、12 265億元左右。

      (二)政策建議

      1.完善個人信息記錄系統(tǒng),并做好數據統(tǒng)計工作。相較于歐美等國,目前我國的個人信息的記錄、統(tǒng)計工作尚存在很大的發(fā)展空間。完善個人信息記錄系統(tǒng),一方面為政策研究員提供數據支持,從而使其能夠根據我國國情,有所依據地制定合適的方針政策,從而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經驗主義”的錯誤。僅憑專家預估,難免可能與實際情況存在較大的出入。另一方面,個人信息的記錄、統(tǒng)計也使得稅收征管更有效率。很大程度上,個人信息的記錄可大大降低偷稅、漏稅的幾率,從而提高稅收成果,促進我國稅收征管工作水平的提升。此外,提高相關部門間信息共享程度,實施財產實名制,也將幫助信息記錄、統(tǒng)計工作順利實施。

      2.“以人為本”、完善個稅費用扣除制度,保證稅收收入連貫性。目前,個稅改革的大方向已經確定,即由分類制走向分類與綜合相結合的稅收制度。其改革的重點在于對費用扣除項目的選擇與標準的選定。費用扣除的核心在于依據個人情況對其生計費用予以一定的扣除。為了體現“公平稅負原則”,應當摒棄現行的“一刀切”的定額或定律扣除制度,而應根據納稅人的實際情況,采用基礎扣除和特別扣除相結合的個別扣除法。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在具體制定政策前,需進行翔實的統(tǒng)計測算,以避免稅收的突變,保證稅收收入的連貫性,促進稅收公平。

      參考文獻:

      [1] 茆詩松,程依明,濮曉龍.概率論與數理統(tǒng)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 賈康,梁季.我國個人所得稅改革問題研究――兼論“起征點”問題合理解決的思路[J].財政研究,2010,(10).

      [3] ACIR,1993,RTS 1991:State Revenue Capacity and Effort[R].Information Report M-187 Washington:AdvisoryCommission Inter- governmental Regulation.

      [4] 易楠.個人所得稅稅收收入能力的測算與研究[D].北京:首都經貿大學,2010.

      [5] 李國鋒.個稅起征點政革對納稅能力的影響基于居民收入分布的估算[J].盜烤濟技術經濟研究,2015,(8).

      稅收收入范文第4篇

      論文摘要:地方財政職能的實現需要一定的財權與之相匹配,分發(fā)揮稅收組織收入的作用,優(yōu)化稅收收入結構,既要充分挖掘地區(qū)稅收潛力,又要不破壞稅收源泉的稅收征管方式應該成為稅務部門工作的重點。

      地區(qū)經濟的發(fā)展,需要稅收的調節(jié)。因為一方面地區(qū)稅收收人的多少直接關系著當地政府對基礎設施投入力度,決定經濟發(fā)展的后勁;另一方面稅收政策能夠調節(jié)產業(yè)結構和社會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很好地實現地區(qū)發(fā)展目標和方向。總之,稅收收入與地方財政收入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是一個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的晴雨表。加強稅收管理,促進稅收收入結構優(yōu)化,并持續(xù)有效的增長,是當地經濟發(fā)展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為此,筆者結合近幾年我區(qū)稅收和經濟發(fā)展情況,分析稅收的收入結構,并對完善地方稅收若干問題進行探討,提出優(yōu)化江北地方稅收收入結構的若干政策建議,以便更好地掌握全區(qū)稅收結構特點,實現稅收與經濟的協調發(fā)展,并為江北區(qū)經濟發(fā)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1 稅收結構與地方稅收收入

      稅收管理是指稅務機關依照稅法組織收人的管理手段。沒有稅收管理,稅務部門將喪失依法征稅的主動權,提高稅收征管水平無從談起,稅收活動也就無法實現;加強稅收管理,便有了依法治稅、依法征管的基礎,從而提高稅收征管的質量和效率,稅收收入的穩(wěn)定增長才有了保證。

      1994年實行分稅制,國稅和地稅的收入及相關稅種的分成,直接影響著地方稅收收入和地方財政收入。稅收管理的狀況對經濟有著廣泛的影響。從稅收收入的劃分來看,地方政府的固定稅收收入包括:城鎮(zhèn)土地使用稅、耕地占用稅、土地增值稅、房產稅、城市房地產稅、車船使用稅、契稅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享收入有:增值稅、企業(yè)所得稅、個人所加強稅收管理優(yōu)化地方稅收收入結構得稅、營業(yè)稅、資源稅等。以所得稅為例,2002年中央財政與地方財政分成的比例是50%和50%,從2003年開始,中央財政與地方財政分成的比例就變成60%和40%。由此可知,在稅收收入總量一定的情況下,稅收收人結構的優(yōu)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地方財政收入。因此中性并帶有彈性的稅收結構,能夠保證稅收收入的合理有效增長;優(yōu)化的地方稅收收入結構,能夠保證地方政府履行職能所需財力,對于促進經濟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也是構建和諧社會,加強執(zhí)政能力的重要保障。

      2 江北地方稅收收入概況分析

      2.1總量增長情況

      我國現行的地方稅制模式是1994年分稅制改革后建立起來的。目前,江北地方稅收收人主要包括營業(yè)稅、企業(yè)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城建稅及其他各稅。統(tǒng)計數據表明,近年來江北地方稅收收入一直保持較快的增長勢頭,1998年江北實現地方稅收收入6552萬元,到2007年地方稅收收入猛增至185340萬元,增長近28.3倍,年均增長率達45%。

      江北地方稅收收入占gdp的比重:1998年為3.51%,2007年為10.11%,最高的2004年為12.3%。按國際慣例,實現分稅制的國家地方稅收入占gdp的比重一般在7%以上,江北這一比重已達到國際平均水平??傊瑹o論是從絕對量還是相對量來看,江北地方稅收收人都保持又快又好的增長勢頭。

      2.2主要稅種增長情況

      江北地方稅收收入主要稅種包括營業(yè)稅、企業(yè)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城建稅等四大類,其中,企業(yè)所得稅收入已連續(xù)7年超億元,營業(yè)稅收入已連續(xù)5年超億元。但是受近年來房地產業(yè)飛速發(fā)展的推動,房地產業(yè)、建筑業(yè)實現的營業(yè)稅收人增長迅猛,目前營業(yè)稅已經在總量上大大超過企業(yè)所得稅,成為江北區(qū)地稅收人的第一大稅種。2007年,江北營業(yè)稅收人為80392萬元,占地方稅收收入185340萬元的43.38%;企業(yè)所得稅收人為539l3萬元,占地方稅收收入的比重為29.09%;個人所得稅收人為24835萬元,占地方稅收收入的比重為13.4%??梢?,兩個所得稅和營業(yè)稅兩項收入占地方稅收收入的比重已達到85%以上,成為江北地方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

      值得注意的是,所得稅在日、韓是地方稅主體稅種。如日本都道府縣稅收收入4o鬈來源于事業(yè)稅,市町村稅收收入中51%為居民稅收入;韓國市郡級稅也以居民稅為主體稅種之一。所得稅適宜于作地方稅的特點主要有:(1)稅源潛力大;(2)依能課稅,能更好體現公平原則;(3)較好地體現受益原則。江北地方稅收收入結構的基本格局也充分表明所得稅在地方稅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在但將所得稅作為地方稅收的主體稅種要求地方政府有較高的稅收征管水平,這在一定程度上又限制了所得稅成為地方主體稅種的進程。

      3 優(yōu)化地方稅收收入結構若干問題探討

      3.1主體稅種選擇

      地方稅主體稅種的地位不是絕對的,一成不變的,而是應該依據經濟發(fā)展水平,各稅種的成長性,分階段、動態(tài)地確定地方稅主體稅種。正確選擇地方稅主體稅種是建設和完善地方稅體系的重要內容,也是進一步優(yōu)化地方稅收收入結構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地方稅主體稅種的選擇應滿足兩個基本條件:稅源充足穩(wěn)固、稅基具有普遍性。因此,基于江北目前的經濟發(fā)展水平和地方稅制結構現狀,并借鑒國際經驗,現階段可以選擇、確立營業(yè)稅作為江北地方稅主體稅種;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fā)展,未來逐步將財產稅和營業(yè)稅作為江北地方稅主體稅種。

      3.1.1營業(yè)稅

      從1994年分稅制以來,除個別年份外營業(yè)稅收人占江北地方稅收收入的比重超過40%,居第一位。營業(yè)稅依據明確、征收普遍,作為地方稅的主體稅種具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但是必須注意,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稅制改革的深入,營業(yè)稅征收范圍將會逐漸縮小,其中運輸、建筑等行業(yè)有可能劃人增值稅的征收范圍。雖然隨著增值稅征收范圍的擴大,營業(yè)稅收入會有所下降,但是第三產業(yè)的發(fā)展,為營業(yè)稅的征收提供了廣闊的稅源,加之征管手段的日臻完善,營業(yè)稅仍將保持相當水平的收入規(guī)模。因此,營業(yè)稅有望在較長一段時間內保持江北地方財政收入重要來源的地位。

      3.1.2財產稅

      我國現行的財產稅包括房產稅、城市房地產稅、契稅等,以及尚未開征、醞釀實施的遺產稅。隨著經濟發(fā)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業(yè)人口不斷涌人城市,普通住宅和其他房地產將不斷增長,房產稅稅源充實穩(wěn)定。同時,房產具有地點固定,不能移動、不可隱匿等特點,便于稅收征管。隨著“汽車時代”的到來,繳納車船使用稅的納稅人將越來越多,車船使用稅的增長值得期待。隨著境內轉移土地、房屋權屬等交易的增加,契稅也會呈現較快的增長勢頭。同時,中產階層的興起為開征遺產稅奠定了客觀條件,未來遺產稅收入也很可觀。因此,財產稅具有稅源的廣泛性、征收的區(qū)域性和固定性等特點,征收成本很低,未來財產稅必將成為地方稅的主體稅種之一。

      3.2關注所得稅

      2002年以前,所得稅(包括企業(yè)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是地方稅的重要稅種,也是地方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從2002年1月1日起,所得稅改為中央與地方共享稅,不再屬地方稅種。從嚴格意義上講,不能把所得稅歸為地方稅體系,但研究地方稅收收入又必須注意所得稅問題。這是因為,隨著個人收人的不斷增長和內外資企業(yè)的規(guī)模擴張,地方最終能拿到所得稅收人仍是相當可觀的,完全排除所得稅來研究地方稅收收人結構的優(yōu)化問題是不完整的。因此,隨著經濟的持續(xù)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所得稅收人占地方稅收收入的比重有望穩(wěn)步提高。

      4 優(yōu)化地方稅收收入結構的幾點建議

      4.1突出地方稅主體稅種

      4.1.1鞏固營業(yè)稅

      營業(yè)稅作為現階段江北地方稅主體稅種是由江北實際所決定的,確保地方稅主體稅種,尤其是營業(yè)稅的穩(wěn)定,是支撐江北地方財力的客觀要求。因此,大力推進第三產業(yè)的發(fā)展,這不僅有助于產業(yè)結構的優(yōu)化,而且對培育新的生財點、提高營業(yè)稅收人乃至地方稅收收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4.1 .2統(tǒng)一房地產稅

      我國現行的和房產、土地有關的主要稅種有房產稅、城鎮(zhèn)土地使用稅、城市房地產稅,對內資企業(yè)征收房產稅和土地使用稅,對外資企業(yè)征收城市房地產稅,房產稅、城市房地產稅是區(qū)級固定收人,土地使用稅是市、區(qū)縣共享收八。這3個稅種其實都和房產、土地密不可分,同屬于不動產稅性質。本著統(tǒng)一內外稅制、簡化稅種的原則,有必要將這3個稅種合并統(tǒng)一征收房地產稅,并合理確定稅率,使該稅種能夠隨著房地產的增值而不斷增加,使其成為區(qū)級收人主體稅種,使區(qū)縣的利益得到保證。

      4.2改革稅收計劃分配方法

      有必要改革稅收計劃分配方法,將稅收改入增長與gdp增長掛鉤,將gdp作為制定稅收計劃分配的主要依據、這樣一方面可以增加稅收收人增長的可信度,另一方面對宏觀經濟的健康運行可以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各級政府要積極配合稅務機關培植新的稅收增長點,例如支持第三產業(yè)和非公經濟的發(fā)展,使其為地方稅收增收提供更多的稅源。

      4.3既要狠抓重點稅源,又要不放松一般納稅戶

      重點稅源戶納稅情況可以左右江北地方稅收收人的整體形勢,對稅收收人任務的完成和穩(wěn)定增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抓住了它們,也就抓住了組織收人的“牛鼻子”。目前江北重點稅源戶納稅已占地方稅收收人的50%以上,要隨時了解和掌握重點企業(yè)的生產、經營及稅款的實現、入庫、欠繳等情況,努力提高其申報人庫率。要通過抓重點稅源,達到穩(wěn)定和調控收入的目的。在狠抓重點稅源的同時,要堅持抓“大”不放“小”。無論稅源收人大小,都要十足收齊。要堅持“大稅小稅一起抓”的原則,在加強對主體稅種征管的同時,繼續(xù)加大對零散小稅的管理,努力挖掘稅收潛力。

      4.4加強第三產業(yè)特別是新興行業(yè)的稅收管理

      近幾年盡管采取了許多措施,做了大量工作,但仍有部分領域管理偏松,存在稅收死角,漏洞較大,而且隨著經濟的發(fā)展,還會出現許多新情況、新問題。今后要進一步拓寬視野,加強稅收政策研究,按照稅法規(guī)定,不斷拓展征稅領域.要研究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特別要加強對郵電通信、金融證券、房地產、廣告咨詢、飲食娛樂等領域和高消費區(qū)、高收人群體的稅收征管,以第三產業(yè)稅收的較大幅度增長,來推動整個江北地稅收人的穩(wěn)定增長。

      稅收收入范文第5篇

      (安徽大學 經濟學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摘 要:立足安徽省營改增試點現狀,分析營改增對交通運輸業(yè)和現代服務業(yè)的稅負影響,認為營改增試點后,交通運輸業(yè)中小規(guī)模納稅人的稅負會減輕,但一般納稅人的稅負會增加;同時,現代服務業(yè)稅負也會減輕。由于改革尚處于起步階段,截止到2013年年底,營改增對安徽省稅收收入的影響并不凸顯??傮w上看,安徽省稅收收入、增值稅以及營業(yè)稅總額都在增加,但增值稅增幅在加大,而營業(yè)稅增幅在縮小。

      關鍵詞 :營改增;稅負;稅收收入;安徽省

      中圖分類號:F81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260X(2015)08-0156-02

      安徽省作為營改增試點最早的省份之一,研究分析營改增對安徽省稅收收入的影響,對今后營改增的擴圍有重要的意義;增值稅和營業(yè)稅是我省乃至我國稅收收入最重要的兩個組成部分,因此,營改增對稅收收入的總量和結構都會產生影響,進而會影響到財政收入和支出,從長遠看,安徽省整個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將會受到營改增的影響[1]。

      1 安徽省開展營改增試點現狀

      營改增試點后,全省地稅部門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的稅收工作安排,統(tǒng)籌做好稅收收入征管和納稅服務發(fā)展兩項工作。2013年,安徽省地稅部門全年共完成稅費收入2000多億元,實現了“總量破2000億、雙雙超計劃”的目標。同時,積極推動稅收管理創(chuàng)新,成功開發(fā)出新的地稅管理系統(tǒng),有利于推進稅收征管數據在省級稅務部門“大集中”,全面加快稅收信息化建設。我們要繼續(xù)做好對試點前期營改增的“1+6”行業(yè)跟蹤管理服務工作,盡快做好營改增試點擴圍工作,完成廣播影視行業(yè)、鐵路運輸以及郵政業(yè)進入營改增試點范圍工作,積極推進稅制改革工作。

      截止到2013年底,安徽省“營改增”涉及納稅人戶數已達6.91萬戶,比年初增長64.1%。其中:一般納稅人8817戶,占比12.76%;小規(guī)模納稅人60282戶,占比87.24%。交通運輸業(yè)46919戶,占比重67.9%;現代服務業(yè)22181戶,占比重32.1%,這和安徽省的現狀是吻合的,說明安徽省的現代服務業(yè)還不夠發(fā)達,還有待進一步發(fā)展。

      2 營改增對相關行業(yè)的稅負影響分析

      2.1 交通運輸業(yè)的稅負影響[2]

      2.1.1 營改增對交通運輸業(yè)納稅人稅負影響

      2.1.1.1 小規(guī)模納稅人。營改增試點后,交通運輸業(yè)中的小規(guī)模納稅人采用與試點之前相同的稅率3%,計征采用簡易征收辦法,且進項稅額不得抵扣。交通運輸業(yè)的小規(guī)模納稅人實際稅負為1/(1+3%)*3%=2.91%,和試點前3%的營業(yè)稅稅率相比較稅負降低了(2.91%-3%)=-0.09%,降低幅度雖然不大,但卻可以直接增加企業(yè)利益。

      案例:某A公司是一家小型運輸企業(yè),年營業(yè)額為30萬,利用本輪營改增試點的政策規(guī)定,A公司被定義為小規(guī)模納稅人,則A公司的實際稅率從3%降低到2.91%,結果A公司的稅負大約減輕了300000*(3%-2.91%)=270元,這樣直接增加了A公司的利益。

      2.1.1.2 一般納稅人。營改增試點后,交通運輸業(yè)中的一般納稅人采用11%的增值稅稅率。交通運輸業(yè)中的一般納稅人的實際稅負為1/(1+11%)*11%=9.91%,這較營改增試點后采用11%的增值稅稅率下跌(11%-9.91%)=1.09%,不過和過去執(zhí)行3%的營業(yè)稅率相比較稅負任然上升(9.91%-3%)=6.91%,即使在考慮扣除進項稅的影響情況下,如果它沒有發(fā)揮強有力的作用,這種上升是巨大的[3]。

      2.2 現代服務業(yè)的稅負影響[4]

      營改增規(guī)定,現代服務業(yè)包括研發(fā)和技術、化和創(chuàng)意、物流和簽證咨詢服務等行業(yè)。營改增試點后,現代服務業(yè)將采用6%的增值稅率?,F代服務業(yè)營改增前適用5%的稅率,適用“服務業(yè)”營業(yè)稅稅目,營改增試點后采用增值稅低檔6%的稅率,表面上看稅率增加了(6%-5%)=1%,但是實際稅負為1/(1+6%)*6%=5.66%,較試點前稅負增加了(5.66%-5%)=0.66%,考慮到增值稅進項稅額17%的抵扣作用,這會導致實際營業(yè)稅稅負高于增值稅稅負,這有利于促進現代服務業(yè)的快速發(fā)展。

      3 營改增對安徽省稅收收入的影響評估

      3.1 總量評估

      2013年,安徽省全力推進“營改增”試點,全年全口徑國稅系統(tǒng)共組織稅收收入142304000000元,同比增長6.6%,比上年增加收入8828000000元;全省地稅系統(tǒng)共完成入庫各項稅費收入共212600000000元,較上年增加收入31100000000元,增長率為17.1%,并且收入規(guī)模首次突破了200000000000元大關,其中包括,地方稅收收入139800000000元,較上年增加收入18200000000元,增長率為15%,且超出1.7個年度計劃增長目標百分點。以下就營改增試點前后安徽省稅收收入總量的變化進行分析。

      由表1可以發(fā)現:安徽省2009年至2013年稅收收入的總額在不斷增長,但是增長的幅度在不斷下降,2013年較2012年稅收收入增長的比例變化不大,說明營改增試點到目前為止對安徽省稅收收入總額影響并不凸顯;增值稅的總額在不斷增長,增長的百分比也在波動上升;2013年較2012年增值稅增長的百分比變化很大,有6.44%增加到28.07%,說明營改增試點到目前為止對安徽省增值稅的影響很大;營業(yè)稅的總額在不斷增長,但是增長的百分比在不斷下降,尤其是2012年和2013年下降的比例比較大,2012年比2011年下降10.87%,2013年比2012年下降7.76%,說明營改增試點到目前為止對安徽省營業(yè)稅的影響較大。

      3.2 結構評估

      在我國,增值稅、消費稅、營業(yè)稅、關稅、企業(yè)所得稅、個人所得稅這6項稅收的收入就占我國稅收總額的85%以上;另外,還有資源稅、財產稅和其他一些類型的稅收。在安徽省乃至我國稅收收入中,增值稅和營業(yè)稅占有比較大的比重,下面就營改增對安徽省增值稅和營業(yè)稅結構變化做出分析。

      由表2可以發(fā)現:安徽省2009年至2012年增值稅占稅收收入的比重持續(xù)下降,但是下降幅度不大,2013年增值稅占稅收收入的比重略有回升,這說明營改增試點提高了增值稅的比重;2009年至2013年營業(yè)稅占稅收收入比重在波動下降,而且2013年較2012年仍然在下降,這說明營改增試點降低了營業(yè)稅的比重;增值稅和營業(yè)稅占稅收總額比重也在波動下降,不過下降的幅度也不大,說明營改增對增值稅和營業(yè)稅的總額影響不太明顯,增值稅和營業(yè)稅占稅收收入的比重并沒有發(fā)生太大的變化。

      4 結論

      營改增試點后,促進了相關產業(yè)的結構性轉變升級和服務業(yè)的發(fā)展,營改增試點取得了減稅增收的雙重效果,全省稅收收入仍然在增長,增值稅和營業(yè)稅仍然是稅收收入的主要組成部分,營改增降低了交通運輸業(yè)小規(guī)模納稅人的稅負,但是大部分一般納稅人的稅負會增加。營改增中增值稅的實際稅負低于營業(yè)稅的實際稅負,這對現代服務業(yè)發(fā)展會產生重要的影響。

      截止到2013年年底,營改增對安徽省稅收收入的影響并凸顯,稅收收入總額在增加,增值稅和營業(yè)稅總額也在增加,不過增值稅增加的幅度在增大,營業(yè)稅增加的幅度在減小,說明營改增試點改變了增值稅和營業(yè)稅的結構。

      我們任然要繼續(xù)努力,認真總結經驗,對營改增實施以來的工作進行“回頭看”,發(fā)現問題并且及時解決問題,該完善的及時完善,為下一步營改增擴圍做好準備,扎實穩(wěn)妥推進營改增擴圍工作,努力實現增加收入和實現結構性減稅與促進企業(yè)發(fā)展的雙重目標。

      參考文獻:

      (1)左明,王東。營改增對地方稅收帶來的影響[N]。江蘇經濟報,2012-10-30(B02)。

      (2)吳惠婷。營改增試點對交通運輸企業(yè)的影響[J]。財會月刊,2012年第23期(6)。

      91精品国产色综合久久| 国产美女裸身网站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又黄又大又爽毛片| 女优a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一女被多男玩喷潮视频|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视蜜桃| 亚洲人成18禁网站| 日韩女优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播放 | 熟女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欧美成免费a级毛片| 麻豆第一区MV免费观看网站| 魔鬼身材极品女神在线| 亚洲亚色中文字幕剧情| 久激情内射婷内射蜜桃|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在线观看| 在线视频日韩精品三区| 国产情侣自拍一区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99精品热6080yy久久| 久久老熟女乱色一区二区| 亚洲av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东京热加勒比无码少妇| 日本女优中文字幕看片|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一区| 麻豆蜜桃av蜜臀av色欲av| 亚洲一区二区观看播放| 国产三级国产精品三级在专区 | 国产成人午夜av影院| 白浆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日韩成人无码| 久久频这里精品99香蕉| 国产精品久久av高潮呻吟|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网站| 久久国产精品波多野结衣av| 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大片| 国产一级二级三级在线观看视频| 在线高清理伦片a| 久久久久久一级毛片免费无遮挡| 久久久精品国产三级精品|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