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故鄉(xiāng)風景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不知道是為什么,好像是長得越大,就越不想過年一樣??墒切睦飬s是那么的想回家看看爸爸媽媽,盡管我沒離開這個城市,而僅僅是在不同的區(qū),我也是那么的想念著他們,走到哪兒都能想起。
想起那天,一個人走在校園里,孤獨,落寞無盡的在蔓延。直到淚水滑落時,我感覺此刻我所在的校園,不屬于我,沒有我的一席之地。我的棲身之所,在這個世界上可能根本就沒有。
我真是很無助。這是我從來沒有過的無助,一個人活著就像是行尸走肉一樣,對世界毫無意義。大學里,有時一個星期都沒有人打電話來,那對于我來說真的是極度的恐懼,就像是透明的一樣,活著,一點意義都沒有,像是早就被世界遺忘,不,應該說是遺棄,因為我就像是沒有絲毫利用價值的廢品被丟在一個角落,無人問津。
一個人就這樣形單影只的走著,漸漸地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到底會被自己創(chuàng)造成什么樣子,是美好的還是一文不值的。迷茫,此刻對于我就是一個從來沒遇見過的困境,掙脫不了,困在一角快要窒息了。
我感覺到自己已經被這個校園所遺忘,絲毫感覺不到自己的價值,這樣無所事事的過著,就像是一個等待那天被處決的死囚一樣,慢慢的等待死亡到來的一刻,很是難受,不管做什么都籠罩著一成散不開的濃霧,心不在焉。除了恐懼,還是恐懼,于是拼命的掙扎,想要擺脫這種感覺的糾纏,想要找到一個自己能被重視,自己能有利用價值的地方。
于是,我是那么的想要回家,那么的期盼著回家,家里有疼愛自己的爸爸媽媽,家里有著一種熟悉的感覺,家里有一種味道,讓極度恐懼迷茫的我能夠安靜下來,因為我感受到了久違的安全,我是有價值的,我不會被丟棄。
回家就是一次給自己輸入新的營養(yǎng),以維持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活著。好久沒有回來了,路上全是些斷壁殘垣,荒涼到不禁讓我歡呼雀躍的心打了個寒噤,著實是嚇得不輕,因為那種只有植物呼吸著,幾乎沒有一點一滴的人氣,又一次被扔到了世界一角,我被徹徹底底的孤立了。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感覺,是因為,這塊土地,我本是那么的熟悉。我在這塊土地上,過完了我最天真爛漫的小學,這些斷壁殘垣曾是我許許多多同學的家,這條寂靜的小路曾經有多少歡聲笑語在環(huán)繞,可是,曾經的這些都沒有了,消失得那么干脆干凈,就像從來不曾存在過一樣,連有些托著我們快樂的老樹都消失不見了,我頓時就感覺到我所熟悉的變得是那么陌生,成了讓我承受不了的凄涼。我仿佛是漂在這個世界上的,看不見未來會有誰來拉住我,連自己的根都讓天消滅的那么干凈,讓我找不到,更修復不回來。人家說“睹物思人”,可是現在連物都沒有了,還能怎么牽動那么動心的美好回憶。
我還能怎么活著,活一天我就忘了一天,沒有過去,承載過去的載體早就被掏光了,真像是一塊浮萍,將要飄向何方,會在那里停留,真是一點都不知道。
而我唯一清楚明白的就是一切都變了,再也找不到故鄉(xiāng)最原本的景色……
【關鍵詞】骨質疏松;股骨頸骨折;骨密度
作者單位:246000安徽省安慶市立醫(yī)院骨科(胡靖);
即墨市人民醫(yī)院骨科(代洪賓)
骨質疏松癥是一種以低骨量、骨組織的微結構破壞為特征,導致骨的強度降低、骨骼脆性增加和易引起骨折的全身性疾病,其最大危害在于骨折,其中尤以髖部骨折最常見,其發(fā)病率、死亡率及致殘率高。骨質疏松及其引起的股骨頸骨折已成為全球關注的有關公共健康的焦點和熱點。而老年性髖部骨折病例中88%與骨質疏松有關,它與骨折的關系十分復雜[1]。目前對于骨密度與骨折關系的一系列問題尚不明確,本文對髖部骨密度值與股骨頸骨折的相關性進行了探討。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1.1 60歲以上無骨折組。條件:身體健康、無明顯內科疾病、既往無骨折史。年齡60~70歲,男18例,女19例。
1.1.2 60歲以上骨折組。條件:股骨頸骨折,男20例,女21例。46%的患者合并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帕金森病、肝功能不全、腎功能不全、貧血、老年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及其他部位惡性腫瘤等慢性病。
1.2 骨密度檢查 檢查儀器為第二代雙能量骨密度儀(DPX-L,美國Lunar公司)。檢查部位為股骨頸。檢查時間為骨折患者傷后5~7 d。
1.3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1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測量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數資料用χ2檢驗分析,計量資料用t檢驗分析,P
2 結果
表1
骨折組與非骨折組骨密度值對比表(x±s,g/cm2)
組別例數
男
骨密度值例數
女骨密度值
股骨頸骨折組200.698±0.116*210.638±0.105*
非骨折組180.836±0.115190.714±0.009
t值4.5804.774
P值P
注:*P
男性骨折組所檢查部位的骨密度明顯低于非骨折組(P
3 討論
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的日趨嚴重,骨質疏松癥正日益成為加重我國醫(yī)療負擔的重要因素。骨折是骨質疏松的最終結果和最嚴重的并發(fā)癥。在臨床實踐過程中已經發(fā)現,骨質疏松患者骨折治療的失敗率和再骨折發(fā)生率均比一般骨折高。因此加快愈合的要求與較高的骨折愈合失敗率形成了矛盾,成為骨科醫(yī)生函需解決的難題。
人到中老年以后,骨以保護性重建(骨保持)或廢用性重建(骨丟失)為主,骨量和骨強度自然逐步下降[2]。骨密度反映了骨的數量,而骨強度則反映了骨的功能,研究表明,骨密度和骨強度隨著年齡增加而下降,骨密度隨著體重的增加而增加,骨強度和體重無顯著相關性。以骨密度為指標診斷骨質疏松容易受峰值影響而造成誤漏診[6]。造成誤診和漏診的主要原因是骨密度不僅與骨質疏松程度有關,而且還與骨骼幾何尺寸成正比,骨密度指標不能排除個體體重差異,因此用一個統(tǒng)一的骨密度標準值來對不同體重的個體進行其骨質疏松程度或骨折危險性判斷避免不了誤漏診。隨著對骨質疏松生物力學機理研究的不斷深入,用骨強度來判斷骨折危險性更為客觀。據報道,采用骨密度估計骨折危險性其可靠性為65%,而采用骨強度估計骨折危險性其可靠性可提高到94%[3]。
男、女性骨密度在35歲以下均會達到峰值,男性要高于女性。隨著年齡增長,骨丟失會逐漸增多。女性約在50歲左右,由于雌性激素水平驟然降低(閉經),骨內破骨細胞活性會相對增加,骨丟失會進一步加快/導致骨快速丟失[4]。文獻報道男性在70歲左右骨密度才會明顯下降,骨折機會增加。骨強度取決于骨質密度,老年人骨密度降低,骨的力學性能改變后會通過骨改建、改變骨內微結構以增加骨的強度、防止骨折的發(fā)生。但老年人骨代謝慢、骨形成及骨重建功能差,所以骨密度降低仍是骨折發(fā)生的主要因素[5]。
通過骨密度測量結果可以看出股骨頸骨折患者與正常健康老年人比較,骨密度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參 考 文 獻
[1] Youm T,Koval KJ,Kummer FJ,et al.Do all hip fractures result from a fall. Am J Orthop,1999,28(3):190-194.
[2] Poor G,Atkinson EJ,O'Fallon WM,et al.Predictors of hip fractures in elderly men.J Bone Miner Res,2005,10(12):1900-1907.
[3] Hayes WC,Myers ER.Biomechanical considerations of hip and spine fractures in osteoporotic bone.Instr Course Lect,2007,46:431-438.
[4] Osnes EK,Lofthus CM,Meyer HE,et al.A population based study of the consequences of hip fracture on activities of daily life and residential need.Osteoporos Int 2002;13(suppl 1):S73.
關鍵詞美國白蛾;風險評估;分析;金湖縣
1背景
1.1生物學分類及特點
美國白蛾(Hyphantriacunea)是鱗翅目(Lepidoptera),燈蛾科(Arctiidae)白蛾屬(Hyphantria),一個世代要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是完全變態(tài)昆蟲。以幼蟲形態(tài)為害多種林木、果樹、花卉及農作物等植物葉片,因其食性雜、為害期長、繁殖量大、適應性強、傳播途徑廣,被我國林業(yè)、農業(yè)部門同時列為檢疫對象,也是國際性檢疫害蟲。
1.2繁殖與傳播
根據近幾年的蟲情測報調查,美國白蛾在江蘇地區(qū)一般一年共發(fā)生3代,如遇夏季持續(xù)高溫、秋季降溫緩慢等因素也發(fā)生不完全的第4代,有世代重疊現象。氣溫低于16℃,幼蟲停止發(fā)育,以蛹形態(tài)越冬。發(fā)生期為4月初至10月中下旬[1]。美國白蛾本身的飛翔和爬行能力有限,只能做短距離傳播,其遠距離傳播主要是其卵、幼蟲、蛹、成蟲隨著交通工具及其貨物進行傳播,尤其是木材、水果、草紙品、包裝物等農林產品為最多。另外,在成蟲期和網幕期也能隨大風作較遠距離的傳播。
1.3發(fā)生及防治情況
1.3.1發(fā)生分布范圍1979年,我國首次在遼寧省丹東市發(fā)現美國白蛾;1984—1994年十年間,由北方逐漸向南方傳播,1994年在上海市首次發(fā)現。于2015年5月傳入金湖縣,傳入后由原本的“一點”迅速遍及全縣范圍內,僅2016年的發(fā)生面積就達147多hm2,給全縣的林地以及林業(yè)經濟造成嚴重影響。1.3.2防治情況1.3.2.1加強檢疫疫區(qū)苗木不經檢疫或處理禁止調進或外運,疫區(qū)內積極進行防治,有效地控制疫情的擴散。1.3.2.2人工防治在幼蟲3齡前發(fā)現網幕,集中處理。幼蟲分散期化蛹前采取樹干綁草的方法誘集幼蟲,定期定人集中處理。利用美國白蛾性誘劑或環(huán)保型昆蟲趨性,在成蟲發(fā)生期把誘芯放入誘捕器內誘殺成蟲。1.3.2.3化學防治在幼蟲低齡期盡早噴灑藥劑??刹捎?.5%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液或2.5%滅幼脲懸浮劑1500~2000倍液進行噴灑[2]。1.3.2.4生物防治投放美國白蛾的天敵周氏嚙小蜂進行生物防治。
2風險評估分析
2.1分布和管理
2.1.1分布情況美國白蛾遍及全縣范圍,主要寄主是法國梧桐、楊樹、女貞、桑樹、楓楊、桃樹、榆樹、海棠、紅葉李、紫荊、櫻花、柳樹和無患子等。2.1.2目前采取的控制措施2.1.2.1建立災害預警系統(tǒng)目前美國白蛾已擴散至全縣范圍內,對全縣的林地以及經濟帶來嚴重影響。為了更好地把握其擴散機制,在全縣范圍內建立了較為完善災害預警系統(tǒng),為美國白蛾的防治工作奠定基礎。2.1.2.2建立專業(yè)調查隊伍采用縣鄉(xiāng)一體化、網格化包片、包人辦法,加大投入力度,對全縣境內近年來栽植的成片林、道路景觀林的病蟲害危害狀況進行了逐一調查。根據調查情況及時向市政府提交了蟲情監(jiān)測報告。2.1.2.3采取有效防治手段初期人工剪除林地網幕。對發(fā)生危害嚴重地區(qū),聘請專業(yè)防治隊用車載式高揚程彌霧機、用2.5%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液、5%高效氯氰菊酯2000~3000倍液、2.5%滅幼脲懸浮劑1500~2000倍液或甲維鹽以及阿維菌素等進行噴防。
2.2擴散蔓延的可能性
2.2.1寄主植物及其分布范圍美國白蛾食性雜、寄主范圍很廣,種類超過600種,桑樹和白蠟槭是其嗜好的寄主,其次是蘋果、日本晚櫻、海棠等薔薇科植物,同樣也為害楊樹、二球懸鈴木等。這些樹種在全縣廣泛分布。2.2.2適生性、抗逆性和適應性2.2.2.1耐饑能力強1齡幼蟲耐饑2~4d,2齡2~4d,3齡3~6d,4齡4~9d,5齡8~9d,6齡8~12d,7齡13d。大齡幼蟲在停食10d后還可以恢復取食,5齡以上為暴食期,幼蟲8~13d不取食仍可存活并繼續(xù)發(fā)育,具有較強的耐饑力。2.2.2.2越冬適應當棲息地多變且不利條件不可預測時,變化的生活周期有利于生物度過逆境,金湖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5.4℃,完全適合美國白蛾生長。2.2.2.3繁殖能力強每年雌蛾產卵量平均為420~890粒,最高近2000粒,卵的孵化率達95%,按照這個發(fā)生量有效基數公式計算,越冬代一般可比基數增加20~25倍,第二代可增加30~35倍,每年兩代后,要比上一年基數增加800倍左右。2.2.3傳播渠道美國白蛾多發(fā)生在通風透光的道路兩側及村屯庭院樹木上,與人們的生產、生活關系密切。美國白蛾除卵期傳播機會較少外,其他各個蟲態(tài)均可借人為活動遠距離傳播。如成蟲具有一定的趨光性,常被過往車輛船只特別是夜間帶到遠方。幼蟲常因受到某種驚動,落到車輛或人身上被帶往異地。特別是越冬代幼蟲越冬場所較為分散,會在各類物體、包裝物、木材、苗木等縫隙內化蛹越冬,人為搬運也會把蟲蛹帶到外地。
2.3對經濟和非經濟方面的影響
2.3.1為害情況美國白蛾食性雜、為害林木種類多,取食量大,特別是當幼蟲進入5齡后,食量劇增,進入暴食期。當蟲口密度較大時,能在幾天內把幾十年生大樹葉子全部吃光,不僅影響樹木生長,而且會造成樹木的枯死,農作物絕收。2.3.2潛在的經濟影響2.3.2.1直接經濟損失美國白蛾肆虐,直接為害樹木,也損害農作物和其他經濟作物,防治美國白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2.3.2.2間接經濟損失在防治過程中噴灑的化學農藥污染環(huán)境,對水產業(yè)、蠶桑業(yè)產生一定影響。2.3.3非經濟方面的潛在影響2.3.3.1環(huán)境功能損失美國白蛾主要為害對象是行道樹、四旁植樹、公園綠化、苗圃經濟林,而樹木起著很重要的環(huán)境功能,美國白蛾的侵害,導致樹木調節(jié)環(huán)境的功能喪失,間接導致環(huán)境惡化。2.3.3.2景觀美學損失景觀是環(huán)境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白蛾大量取食樹葉,導致整個景觀美學遭到破壞。2.3.3.3心理影響損失美國白蛾幼蟲對人們的心理影響很大,若風一吹過,樹上的幼蟲如下雨一般往下落,有的甚至爬到室內鍋臺及床上,叫人毛骨悚然。2.3.3.4生態(tài)系統(tǒng)內部失衡美國白蛾大規(guī)模爆發(fā)破壞生態(tài)系統(tǒng)直至樹木死亡,導致生態(tài)平衡遭到破壞。
2.4檢疫和鏟除的難度
鏟除難度非常大,主要因為其繁殖能力極強,如果防治不徹底,哪怕是漏掉幾條幼蟲,經過一兩年的繁殖,很快就又會泛濫成災。
2.5定量評估
根據上述定性分析,按照林業(yè)有害生物風險分析指標體系和評判標準進行分析,金湖縣美國白蛾的各項評判指標賦分見表1~3。根據以上有害生物風險性定量分析計算公式,分別進行各項指標的計算;因為2.00≤2.12<2.50,所以美國白蛾在金湖縣屬于高度危險的林業(yè)有害生物。
3結論
通過對林業(yè)有害生物美國白蛾的風險分析,其風險評估值R=2.12,在金湖縣屬于高度危險的林業(yè)有害生物,急需列入檢疫性有害生物進行管理。
參考文獻
[1]符紅斐,徐秀麗,王征,等.河南南陽地區(qū)美國白蛾危險性風險評估分析[J].現代園藝,2016(13):157-158.
自從大陸實行對外開放政策以來,臺資企業(yè)在大陸地區(qū)發(fā)展迅速。臺商通過興辦企業(yè),不僅給大陸地區(qū)帶來了資金、技術設備、先進的管理經驗,還向大陸地區(qū)貢獻了可觀的稅收收入。但是由于大陸地區(qū)的稅法還存在不少漏洞,加上企業(yè)追求利潤最大化的本性,部分臺商逃稅、避稅的現象還是比較普遍的,主要手法就是通過與其境外關聯企業(yè)之間在資金、經營、購銷、股權等方面存在直接或間接的擁有或控制關系,或者直接或間接地同為第三者所擁有或控制,以及其他在利益上相關聯的關系,利用轉讓定價和其他方式,將企業(yè)的稅前利潤轉移到境外,從而實現關聯企業(yè)整體的利潤最大化。這種現象也引起了大陸稅務主管部門的重視,因此這兩年陸續(xù)出臺了相關的規(guī)定,這些規(guī)定對臺商的影響是非常深遠,必須引起臺商的高度重視,以免避稅不成,反被追究相關的法律責任。
2009年,重慶市國稅局公布了一個境外企業(yè)向境內企業(yè)轉讓股權而被征收預提所得稅的案例,應引起在中國有投資業(yè)務的境外企業(yè)包括臺商的注意。
基本案情:2008年5月,渝中區(qū)國稅局兩路口稅務所通過合同登記備案發(fā)現重慶A公司與境外B公司簽署了一份股權轉讓協(xié)議,境外B公司將其在境外設立的全資控股公司C公司100%的股權轉讓給重慶A公司,轉讓價格為人民幣6338萬元,股權轉讓收益900多萬元。從表面上看,該項股權轉讓交易的目標公司C公司為境外企業(yè),股權轉讓收益并非來源于中國境內,我國沒有征稅權。但出于維護國家稅收權益的高度責任感和敏銳性,渝中區(qū)國稅局沒有就此止步,在繼續(xù)開展調查分析的同時,及時向市局匯報了相關情況。通過進一步調查核實,目標公司C公司實收資本僅為100境外元,該公司持有重慶D公司31.6%的股權,除此之外沒有從事其他任何經營活動。
那么,境外B公司獲得的轉讓股權所得是否影響中國政府繳納企業(yè)所得稅?
一、通常情況下,境外企業(yè)轉讓其在境外的股權所得不需要向中國政府繳納企業(yè)所得稅
要理解上述案例,首先要看一下我國《企業(yè)所得稅法》中關于居民企業(yè)和非居民企業(yè)納稅義務的判斷。我國《企業(yè)所得稅法》規(guī)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企業(yè)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組織為企業(yè)所得稅的納稅人,其中企業(yè)分為居民企業(yè)和非居民企業(yè)。居民企業(yè)應當就其來源于中國境內、境外的所得繳納企業(yè)所得稅;非居民企業(yè)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應當就其所設機構、場所取得的來源于中國境內的所得,以及發(fā)生在中國境外但與其所設機構、場所有實際聯系的所得,繳納企業(yè)所得稅;非居民企業(yè)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的,或者雖設立機構、場所但取得的所得與其所設機構、場所沒有實際聯系的,應當就其來源于中國境內的所得繳納企業(yè)所得稅。
《企業(yè)所得稅法實施細則》第七條規(guī)定:權益性投資資產轉讓所得按照被投資企業(yè)所在地確定來源于中國境內、境外的所得;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所得按照分配所得的企業(yè)所在地來確定來源于中國境內、境外的所得。
因此,非居民企業(yè)轉讓其在中國境內企業(yè)的股權取得收入屬于來源于中國境內的所得,應在中國境內納稅。而轉讓其在中國境外企業(yè)股權取得的收入,可以不在中國納稅。
也就是說,正常情況下境外B公司將境外C公司的股權轉讓給重慶A公司,不需要在中國繳納企業(yè)所得稅。
二、稅務機關發(fā)現的疑點
稅務機關在上述案例中,發(fā)現存在以下疑點:
1、境外B公司實際上取得的股權轉讓所得來源于中國;
2、境外C公司除了持有重慶D公司的股權外,沒有任何經營業(yè)務,可以有合理的理由懷疑其存在的目的即為了持有D公司的股份;
3、境外B公司的一系列交易行為并非出于交易的商業(yè)目的,而可能是為了規(guī)避中國稅收。
上述行為發(fā)生在2008年《企業(yè)所得稅法》實施以前,重慶的稅務機關如果對上述行為以逃避中國稅收進行查處的話,并沒有非常明確、具體的法律規(guī)定。但是,稅法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即“實質重于形式”,重慶稅務機關正是利用該原則對上述案件進行了處理:
重慶稅務機關經請示總局認定,境外B公司轉讓C公司股權的實質是轉讓重慶D公司31.6%的的股權。境外B公司取得的股權轉讓收益實質上為來源于中國境內的所得,根據有關規(guī)定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境外共和國政府關于對所得避免雙重征稅和防止偷漏稅的協(xié)定》第十三條第五款的規(guī)定,我國有征稅權。2008年10月,渝中區(qū)國稅局對境外B公司取得的股權轉讓收益征收了預提所得稅98萬元,稅款已全部入庫。
三、新《企業(yè)所得稅法》、《特別納稅調整實施辦法(試行)》和國稅總局698號文已經對上述行為有了明確的規(guī)定
新《企業(yè)所得稅法》中引入了一般反避稅的規(guī)定,依據新《企業(yè)所得稅法》第47條規(guī)定,任何不具有合理商業(yè)目的的安排而使納稅人的應納稅收入或者所得減少,中國稅務機關有權按照適當方法對該安排作出稅務上的調整?!镀髽I(yè)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120條進一步明確了“不具有合理商業(yè)目的”的安排是指以減少、免除、或者推遲繳納稅款為主要目的的安排。
在公報了這個案例以后,國稅總局在2009年1月8日通過國稅發(fā)[2009]2號文頒布了《特別納稅調整實施辦法(試行)》(以下簡稱《實施辦法》),該辦法規(guī)定在下列情況下將可以啟動一般反避稅調查:濫用稅收優(yōu)惠、濫用稅收協(xié)定、濫用公司組織形式、利用避稅港避稅、其他不具合理商業(yè)目的的安排等。
《實施辦法》采取了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若一家沒有商業(yè)實質的企業(yè),特別是那些建立在避稅港國家的企業(yè),被安插在一個投資結構中,中國稅務機關可以在稅收上否定該企業(yè)的存在。從而取消企業(yè)從這一“避稅”安排獲得的中國稅收利益。
[關鍵詞]電鏡;縫牽引成骨術;眶下神經;組織學結構
[中圖分類號]Q813.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6455(2010)01-0056-03
Influence of midface suture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on dog infraorbital nerve observed under electronic microscope
JIN Zeng-qiang1,DONG Zhong-sheng2,MA Xiao1,LIU Chun-ming3
(1.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the 307th Hospital of PLA,Beijing 100853,China;2.Zhengzhou Railway Occupational and Technological Institute,Zhengzhou 450052,Henan,China; 3.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The General Hospital of PLA,Beijing 1001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histological structure changes of the dogs infraorbital nervesunder electronic microscope at different time after midface suture distraction, an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suture distraction on infraorbital nerve.MethodsThe animal model was established with thirteen 12-week mongrel dogs, which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Rigid external distractor was used in experimental dogs for midfacial skeleton protraction. Distraction protocol included 15 days distraction and 20 days consolidation. The force used for midfacial protraction was 800 gram. The experimental animals were sacrificed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postoperatively. Bilateral infraorbital nerve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experimental and the control dogs, made thin section, and observed under electronic microscope.ResultsThe midfacial skeleton moved forward obviously in experimental dogs. Pathological changes were observed in the infraorbital nerves in experimental dogs. At the end of distraction, the changes of the infraorbital nerves became more obvious. During the period of consolidation, the infraorbital nerves began to recover. Two months after the removel of the rigid external distractor, the nerves were observed as normal.ConclusionAlong with the midficial skeleton advancement by sutural distraction, deleterious changes appeared in the infraorbital nerves, but it is temporary and reversible.
Key words:electronic microscope;suture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infraorbital nerve; histological structure
面中份發(fā)育不全是顱頜面外科常見的發(fā)育畸形,常常會給患者帶來一系列的生理與心理問題,降低他們的生活質量。目前,傳統(tǒng)面中份發(fā)育不全的治療方法主要為患者成年后采用正頜手術或者切骨牽引兩大類。這兩種方法都屬于大型、復雜和高難度的手術,對患者創(chuàng)傷很大。國內學者柳春明在國際上首次提出縫牽引成骨的概念[1],報道了經縫牽引早期治療面中部發(fā)育不全的臨床經驗[2]。近年來,對經縫牽引前移上頜的研究正在增多[3-4]。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骨骼組織結構方面,而對面中份骨骼連帶的周圍組織研究較少。眶下神經由上頜神經發(fā)出,在骨性眶下裂中穿行;它在面中份骨前牽引的同時是否會受到牽拉,是否會影響它們的形態(tài)結構,影響程度多大,能否恢復,本實驗組的前期實驗已經在光鏡下觀察了該神經的大體病理變化[5],但尚未觀察該神經超微結構的變化。故本實驗仍以犬為實驗動物,觀察上頜前牽引不同時期狗眶下神經超微結構的改變,探討其對眶下神經影響。
1材料和方法
1.1 牽引器的設計、制作與牽引方法、手術方法見前期實驗[5]。
1.2動物的選擇、分組:選12周齡健康雌性反牙合京叭犬18只為研究對象(由總醫(yī)院動物實驗室提供),牙列整齊無缺牙,體重2.5~2.7kg。實驗組12只,隨機分入牽引5、10、15天,固定10、20天與去固定2月6組,每組各2只,用外牽引裝置進行前牽引,后3組均牽引滿15天。對照組6只,未配戴牽引器。
1.3 取材及電鏡切片制備
1.3.1 取材:牽引第5、10、15天,固定第10、20天,去除牽引架后2月處死各組實驗犬,對照犬最后也處死。用眼科剪去除雙側眼球,仔細分離出眶下裂中的眶下神經,在眶下孔近心端截取約長約2.0cm的神經。由于透射電鏡對樣品表面的要求非常嚴格,本實驗是觀察神經的橫切面。所以取材及用生理鹽水清洗標本時,注意保護神經觀察面不受任何損傷,且保持干凈,將神經橫斷面作為觀察面進行標記,防止制作過程中分不清觀察面所在的位置。 注意取神經標本時取材動作要快,一般要求在 2~3 min之內將組織浸入固定液內。 取材的器械、固定液要事先放在冰箱內預冷。
1.3.2 前固定:清洗的神經標本在清洗完畢后即刻投入2.5% 戊二醛固定液內進行固定。
1.3.3 漂洗:用0.1M磷酸緩沖液漂洗3次,每次15min。
1.3.4 后固定:1%鋨酸固定液室溫下固定1h左右。
1.3.5 脫水:利用不同濃度乙醇梯度脫水,由50%、70%、80%、90%、95%各15min,換醋酸異戊酯15min。
1.3.6 干燥:采用冷凍干燥法進行切片干燥。
1.3.7 鍍膜:利用真空噴鍍儀對神經標本觀察表面進行鍍膜,用金鈀作為鍍膜材料。
1.3.8 電鏡下觀察神經樣本。
2結果
2.1大體觀察同前期實驗[5]。
2.2眶下神經電鏡下各期形態(tài)結構變化
2.2.1 對照組:可見軸膜光滑、完整,軸漿中含有大量神經微管、微絲,以及少量小泡樣結構,軸突內各成分排列有序、均勻。雪旺細胞胞核圓,界限清楚,胞質均勻、淡染,胞漿內可見散在線粒體、高爾基器及白體。在無髓神經纖維其胞漿直接包繞神經軸突,有髓神經纖維則由其胞質膜層層環(huán)繞軸突周圍生成髓鞘。髓鞘層板明暗相間,層板間無分離,內層光滑連續(xù),與軸膜以髓鞘內系膜相連,外層以外系膜與Schwann 細胞相連,橫斷面上呈同心圓環(huán)狀。神經纖維間可見大量膠原纖維排列整齊,密度均勻,未見成纖維細胞及吞噬細胞(圖1)。
2.2.2 牽引第5天:可見部分有髓神經纖維髓鞘板層分離,其間有水腫液和崩解的碎片,部分髓鞘發(fā)生折疊起皺,軸索膜與髓鞘板層的最內側分離,軸索與髓鞘之間出現空間,神經膜細胞部分發(fā)生變性,胞質中細胞器增多,其內可見崩解的髓鞘碎片;另外病變髓鞘周圍可見吞噬細胞出現。間質中膠原纖維排列較紊亂(圖2、3)。
1.2.3 牽引第10天:可見鏡下所有有髓神經纖維髓鞘板層分離,軸索膜與髓鞘板層的最內側分離,神經膜細胞胞質中細胞器增多,其內可見崩解的髓鞘碎片;但無髓神經纖維未見明顯改變(圖4)。
2.2.4 牽引第15天:可見髓鞘全層松散、破裂,軸索結構模糊,有髓神經纖維呈無均質狀。神經膜細胞出現明顯凹陷,胞漿內可見大量髓鞘殘片及空泡,線粒體、高爾基器及粗面內質網和白體數量明顯增多。細有髓神經纖維和無髓神經纖維病變較輕,粗有髓神經纖維變性明顯。間質中可見巨噬細胞,部分區(qū)域膠原纖維排列較密集而紊亂(圖5)。
2.2.5 固定第10天:可見有髓神經纖維出現明顯的修復性變化,脫髓鞘變神經纖維開始重新髓鞘化,髓鞘結構部分恢復,但所有髓鞘板層仍處于松解、破裂狀態(tài),髓鞘內可見明顯的髓球形成。神經膜細胞增生,巨噬細胞功能活躍,胞質內含吞噬的髓鞘殘片及大量溶酶體和細胞器(圖6)。
2.2.6 固定第20天:神經纖維變性仍較明顯,較固定第10天時有明顯減輕,部分有髓神經纖維存在脫髓鞘變,但有小部分神經纖維髓鞘已經有所恢復,神經膜細胞仍處于增生狀態(tài),間質中膠原纖維排列仍處于紊亂狀態(tài)(圖7)。
2.2.7去除牽引架2月:有髓神經纖維除少量髓鞘仍可見髓球及髓鞘松散現象外,大部分已經恢復正常,神經束膜細胞形態(tài)基本恢復正常,間質中膠原纖維排列無明顯紊亂,細有髓神經纖維和無髓神經纖維恢復正常(圖8)。
3討論
面中份縫牽引是矯正顱頜面畸形的一種新技術,它是利用外來的機械牽張力牽拉正處于發(fā)育期的上頜復合體的骨縫組織,誘發(fā)上頜縫,諸如腭橫縫、前頜縫、顴頜縫、顴顳縫、翼上頜縫的擴張分離與新骨的形成,使上頜復合體前移,從而來矯正面中部發(fā)育不足[6]。目前,隨著這種技術的逐步推廣應用,其本身存在的一些問題也開始引起人們的重視,如其是否會對上頜骨周圍的組織器官如眶下神經、腭大神經、顳下頜關節(jié)、口頜系統(tǒng)的形態(tài)和功能產生不良影響,目前尚未有明確和統(tǒng)一的認識。
本實驗首先在以往研究[3-4]的基礎上,對其原用的牽引犬面中份骨的牽引裝置進行了改進:外牽引裝置材料由鍛造鐵絲改為鋁合金,牽引鉤改為牽引桿,把經鼻腭孔牽引改為克氏針穿頰牽引。這樣,無論是牽引裝置的穩(wěn)固性,還是牽引方向的可控性,都較先前有了很大提高。然后通過動態(tài)觀察牽引期3個時間段、固定期2個時間段以及去固定2月后眶下神經在電鏡下形態(tài)結構的變化,了解面中份縫牽引成骨對眶下神經的影響。
目前許多研究表明,機械牽拉力對神經會造成明顯損傷,神經對損傷的敏感性與其解剖位置及其對牽拉的耐受力,與牽引距離、牽引速度有密切關系。Ross[7]認為神經纖維縱向呈“波浪狀”排列, 這賦予神經一定的延長潛力,但是這種潛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超過這個限度, 就會造成神經纖維的損傷。Lee 等[8]和Strong 等[9]的動物實驗顯示,四肢骨牽引過程中神經受牽拉可導致髓磷脂分解形成小病灶及異常髓鞘再生。Polo 等[10]發(fā)現,腓骨牽引成骨早期可對周圍神經功能產生影響,腓神經幾乎全部被破壞,推測是由直接機械張力引起,但后期均有良好恢復。Li等[11]認為, 在一定范圍內, 增加牽引速度可以更強地刺激骨膜成骨,但過快的牽引速度,例如2.0mm/天,會對下牙槽神經造成嚴重的損傷。蔣朝華等[12]研究較大速率牽引羊下頜骨觀察對下牙槽神經的影響發(fā)現,按1.5mm/天,3次/天進行牽引,只是在牽引完成初期下牙槽神經出現廣泛的Waller變性, 后期無神經纖維化改變,其認為下牙槽神經退行性變是可逆的。李剛等[13]對兔下頜骨以1.5mm/天和1.0mm/天變速牽引15mm 后, 發(fā)現下牙槽神經受到明顯的影響,到15周時,下牙槽神經的功能有恢復的趨勢。
眶下神經是三叉神經的上頜神經的分支,屬于感覺神經,其位于骨性眶下裂內,在眶下裂內發(fā)出上牙槽前、中神經,出眶下孔發(fā)出面支分布于眶下區(qū)皮膚。在實驗中我們發(fā)現:隨著上頜復合體前移,在整個牽引期內,眶下神經的形態(tài)結構出現漸進性的損傷性變化:光鏡下觀察神經的縱切面可見神經纖維曲度逐漸消失、斷裂、崩解,髓鞘腫脹、模糊不清,軸突連續(xù)性發(fā)生中斷,雪旺細胞增殖、發(fā)生空泡變[5];本實驗電鏡下觀察神經的橫斷面則可見粗的有髓神經纖維出現髓鞘板層由分離到最后的崩解,軸索的結構逐漸消失,雪旺細胞的增生及其內容物的增多,神經間質中出現巨噬細胞及膠原纖維排列紊亂等現象,但細的有髓神經及無髓神經纖維病變輕微。推測其原因可能是快速的機械性牽張力導致眶下神經在單位時間內承受較大的縱向張應力,而且隨著神經干的快速延伸,神經束橫斷面積急劇減少,束間橫向壓力升高,結果導致神經束內血管閉塞,血液循環(huán)障礙而發(fā)生沃勒變性;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面中份骨牽引延長過程中產生的持續(xù)牽引力的速度超過了神經自身的生長速度,使其組織結構產生了一定的損傷性變化。當牽引完成進入固定期后,我們發(fā)現,隨著固定時間的延長以及去除牽引裝置后,神經損傷和變性反應逐漸減輕:光鏡下可見神經纖維逐漸恢復其曲度,排列也較為有序,其間的黏液減少,髓鞘腫脹逐漸減輕,空泡變性的雪旺細胞較少[5];電鏡下可見隨著時間的推移,由于神經組織自身的修復性、適應性變化,牽引力造成的神經損傷和變性反應逐漸減輕,到固定期,神經纖維基本恢復正常排列,纖維間粘液變減少,軸突大部分恢復連續(xù)性,髓鞘腫脹減輕,脫髓鞘變神經纖維開始重新髓鞘化,空泡變性的雪旺細胞明顯減少[5];電鏡下可見有髓神經纖維重新髓鞘化,神經束膜細胞、吞噬細胞大量增生,受損的神經纖維出現了明顯的再生,間質中膠原纖維紊亂減輕。這說明適當的牽引力、牽引速度、牽引距離(800g前牽引力牽引犬面中份骨15天,牽引速度平均0.97~0.98mm/天),不會對眶下神經造成不可逆的損傷。去除牽引架2月后神經纖維基本恢復正常。
以上實驗結果表明:在合適的牽引力、速度、牽引距離下,上頜骨前牽引造成的眶下、腭大神經損傷是暫時的、可逆的。通過神經自身的修復、適應、再生,受損的神經在牽引固定后2個月左右其組織形態(tài)基本可恢復正常。因此我們認為面中份縫牽引成骨術是安全可靠的,不會對神經造成永久性的損傷。
[參考文獻]
[1]Liu C,Song R,Song Y. Suture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for closure of cleft palate in the dog: long-term effect and its influence on facial growth[J].Zhonghua Zhengxing Waike Zazhi,2000, 16(6):357-360.
[2]柳春明,黃旭明,侯敏,等.經縫牽引成骨早期矯正兒童面中份發(fā)育不全[J].中華整形外科雜志,2005,21(2):90-93.
[3]侯敏,柳春明,梁立民,等.中位牽引前移面中份骨骼的實驗研究[J ].中華整形外科雜志,2003,13(4):305-309.
[4]Liu C,Hou M,Huang X,et al. Sutural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SDO) versus osteotomy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ODO) for midfacial advancement: a new technique and primary clinical report[J]. Craniofac Surg,2005,16(4):537-548.
[5]金增強,馬驍,柳春明.上頜骨前牽引對犬眶下神經的影響[J].口腔頜面修復學雜志,2007,10,8(4):241-245.
[6]侯敏,柳春明,梁立民,等.中位牽引前移面中份骨骼的遠期效果[J].中華實用美容整形外科雜志,2005,16(6):330-332.
[7]Ross MH.Perineurium:evidence of contractile elements[J].Science,1969,165:604.
[8]Lee DY,Han TR,Choi IH,et al1Changes in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 in limb lengthening1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rabbits tibiae1[J].Clin Orthop,1992,285:273-279.
[9]Strong M,Hruska J,Czyrny J,et al.Nerve palsy during femoral lengthening: MRI,electrical and histologic findings in the central and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a canine model[J].J Pediatr Orthop,1994,14:347-351.
[10]Polo A, Aldegheri R,Zambito A,et al. Lower-limb lengthening in short stature. An electrophysiological and clinical assessment of peripheral nerve function[J]. Bone Joint Surg Br,1997,79(6):1014-1018. [11]Li G,Simpson AH, Kenwright J, et al . Assessment of cell prolifera-tion in regenerating bone during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at different distraction rates[J].J Orthop Res,1997,15(5):765-772.
[12]蔣朝華,李圣利,唐友盛. 較大速率牽引成骨術對山羊下牙槽神經的影響[J].組織工程與重建外科雜志,2007,2(1):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