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描寫蘇州的詩句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古典詩歌是我國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也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朵奇葩?!肮P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痹娛ザ鸥Φ脑挼莱隽斯诺湓姼璧木薮篦攘?。
吟讀古詩,讓我們感受到李白的飄逸、杜甫的沉郁、孟浩然的清新、白居易的平易通俗、王維的詩情畫意;吟讀古詩,如同面對良師益友,讓我們可以聆聽教誨,受到啟發(fā);吟讀古詩,如同徜徉在花海,讓我們感受到藝術奇葩的芳香,得到藝術雨露的滋潤。
過年時,我們吟: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雨時,我們吟: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中秋時,我們吟:明月幾時有;思念時,我們吟: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送別時,我們吟:勸君更盡一杯酒;喜悅時,我們吟:漫卷詩書喜欲狂;感嘆時,我們吟: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激越時,我們吟:憑欄處,瀟瀟雨歇……下面,讓我們一起漫步古詩苑,去感受中華詩詞源遠流長的歷史風貌,領略它多姿多彩的創(chuàng)作風格,含英咀華,共同接受一次古典文化洗禮。
【活動內容】
一、分門別類話古詩
(一)自然界的顏色豐富多彩,赤橙黃綠青藍紫。這個世界因為有了色彩,才更加美麗。現(xiàn)在我們就來填一填古詩詞中的顏色名稱。
1.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2.(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3.(白)毛?。ňG)水,(紅)掌撥清波。
4.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5.渭城朝雨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6.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二)下面詩句中含有植物的名稱,我們來填一填古詩中的植物名稱。
1.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2.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3.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4.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5.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6.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三)很多同學家里都養(yǎng)過小動物,小動物既可愛又好玩,在古詩中那些動物更是活靈活現(xiàn)。下面我們來看一看這些詩句中寫的是哪些動物。
1.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2.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3.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4.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5.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四)南京、開封、洛陽都是大家熟悉的地名,古詩中也會出現(xiàn)地名。我們來看看下面這些含有地名的詩句。
1.(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2.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白帝,今位于重慶市奉節(jié)縣)
3.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三秦,今陜西省一帶)
4.(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姑蘇,今江蘇省蘇州)
5.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二、成語出自古詩
1.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不拘一格)
2.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撲朔迷離)
3.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青梅竹馬)
4.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心有靈犀)
5.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春風得意)
6.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桃花)
7.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老驥伏櫪)
8.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無可奈何)
三、醉月賞花唱古詩
請你來點歌,男女生各選唱兩首,看誰唱得好。
歌曲1:但愿人長久(王菲)
歌詞: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今夕是何年……
歌曲2:相見時難別亦難(徐小鳳)
歌詞: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矩成灰淚始干……
歌曲3:滿江紅(張明敏)
歌詞:怒發(fā)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四、靈活巧妙用古詩
下面是一位同學巧用古詩寫的作文片段,請結合語境補寫詩句。
(1)有幸去杭州,正趕上江南的雨季,陰雨綿綿?!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兩句詩提起了我的興致,竟決意去冒雨游西湖。
(參考: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2)今年的中秋節(jié)不比往年,我是“_________________”了,古詩云“_________________”,這真是一點兒也不錯的。
(參考: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跟蹤訓練】
一、全班分組,以小組為單位,由組長抽簽背誦相關主題,每小組背出相關主題的2首詩,就可獲得基本分100分。
1.描寫春、夏、秋、冬的詩詞。
2.抒發(fā)愛國情懷的詩詞。
3.含(寫)月的詩詞。
4.描寫離別情愁、相思苦的詩詞。
5.描寫邊塞生活的詩詞。
二、各組每輪派一人參加搶答詩歌,答題者不能重復,答對得一分,答錯不得分。
(一)猜一猜
1.唐朝虞世南有首詠物詩:“的歷流光小,飄弱翅輕。恐畏無人識,獨自暗中明?!闭垎柎嗽娝鶎懞挝??
2.表達不斷進取、對前途充滿信心的詩句,你記得有幾首?
(二)悟一悟
3.新事物終究要取代舊事物,用劉禹錫的話來說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書讀得越多,寫起文章來就越順手,誠如杜甫所說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教師節(jié),你和同學去看望小學老師,買了一張賀卡,要在上面寫上贊美的話。你可以用哪些詩句來表達你對老師無私奉獻精神的贊美之情呢?
三、默寫古詩。
1.正是江南好風景,_________________。
2.葡萄美酒夜光杯,_________________。
3.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_________。
4.海日生殘夜,_________________。
5.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_____。
6.蒼蒼竹林寺,_________________。
7.國破山河在,_________________。
1. 猜謎語,出示謎面:“有時落山腰,有時掛樹梢,有時像圓鏡,有時像鐮刀。(打一天體)”學生嘗試猜謎,教師相機先后板書:月亮、河里的。
2. 學生讀題,引導質疑:月亮一直在天上,河里怎么也有一個月亮呢?
3. 導入新課:讓我們一起走進小詩,去看一看河里的月亮和天上的月亮有什么不一樣吧!
【評析】上課伊始,教師出示謎語,新課在學生饒有興趣地猜謎中緩緩拉開序幕。教師又大膽放手,讓學生自由提問,教學在濃厚的情趣中悄然展開。
二、 通讀詩文,感知韻味
1. 教師配樂范讀,學生認真看書聆聽。
2. 學生充分自讀,嘗試將每一個字音讀準確,將每一行詩句讀通順。
3. 同桌互讀生字、詞語及課文,幫助同桌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4. 檢查初讀情況:
(1) 出示一類、二類生字進行認讀,引導對比字音,加強鞏固朗讀:
jīng īng jìng dōng dòng yào qiáo liǎng ràng
晶―驚―靜 東 ― 動 要―瞧 兩―讓
(2) 讀一讀,說一說。
滾圓 圓滾滾 圓滾滾的皮球
晶亮 亮晶晶 亮晶晶的____
5. 再讀詩文,引導觀察: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6. 學生交流,教師小結:這首小詩語句押韻,富有節(jié)奏感,讀來朗朗上口。
【評析】對于初入小學的一年級學生來說,語文是一塊藏著無數(shù)未知的寶地。因此,教學的每一個步驟都需要精心設計,扎實推進。首先,示范朗讀,先入為主,讓學生陶醉其中,激發(fā)其讀好課文的強烈愿望。其次,教師關注學習伙伴的合作能力培養(yǎng),在識字、朗讀詞語和課文之初,創(chuàng)設相互幫助、取長補短的機會,教師再加以當堂評價和指導,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就能慢慢培養(yǎng)起來。再者,教學生字詞時,教師有意識地將音同、音近的詞語歸類,強化識記,能有效提升課堂效率,同時,也為后面學生對全詩押韻、富有節(jié)奏感的認識打下扎實的基礎。
三、 品讀詩句,體味詩情
1. 品讀第一句
(1) 指名朗讀,其他同學一邊聽,一邊試著在腦海里“畫畫”。
(2) 交流各自腦海中勾畫的畫面,教師相機板畫。
(3) 想象著畫面,嘗試朗讀,引導將“滾圓,滾圓,晶亮,晶亮”讀好,讀出月亮晶瑩圓滿的樣子。
(4) 學生加上動作,配合音樂、畫面演讀。
(5) 讀了這一句,你有什么疑問嗎? (為什么天上、河里都有一個月亮?為什么詩人要用兩個“滾圓”“晶亮”,去掉一個行不行?)
【評析】這部分的教學,教師引導學生一邊朗讀詩句,一邊想象畫面,并通過動作表演,將自己體會到的內容生動地加以再現(xiàn)。
2. 品讀第二句
(1) 自由朗讀,邊讀邊想象魚兒游過時的情景。
(2) 指導多形式練讀,著重引導讀好“忽然”“一塊,兩塊,東晃,西晃”。
(3) 指導學習書寫“東”“西”兩個字。根據(jù)教室朝向,讓學生嘗試指出“東”“西”方向。引導對照書后“描紅臨寫”,自學書寫筆順。教師指導書寫,學生練寫。
(4) 情景對話:看到河里滾圓晶亮的月亮“碎”了,你想小~兒和月亮說些什么?
――小魚兒啊小魚兒,你怎么把那么圓、那么亮的月亮弄碎了呢?
――滾圓晶亮的月亮啊,你怎么碎成一塊、兩塊,還東晃、西晃了呢?
3. 品讀第3句
引導多種形式輕聲朗讀第3句:“啊,不要驚動它,讓它安靜一下?!?/p>
【評析】情境里對話,語境中識字,是這一環(huán)節(jié)的亮點所在。首先,教者通過引導學生想象畫面朗讀,并圍繞動態(tài)變化展開朗讀評價。當學生全身心投入情境時,教師適時采訪,讓學生情不自禁地將心中的疑惑吐露,從而使品讀過程彰顯思維的深度和語言的審美。其次,在語言學習情境中,教師緊緊抓住“東晃”“西晃”這兩個動態(tài)變化的詞語,引導學生關注“東”“西”兩個生字,開展生字教學,使詩句品味和生字書寫有機融合,相輔相成。
4. 品讀第4句
(1) 同桌互讀,(選擇自己喜歡的朗讀方式),教師相機指導合作朗讀。
(2) 引導體會:“依舊”是什么意思?你能給它換個詞語嗎?(仍然、仍舊、照舊、還是)
(3) 交流想象到的畫面,與第一句對比朗讀。
(4) 引導討論:讀到這里,你能解開讀題和初讀第一句時產(chǎn)生的問題嗎?(天上的月亮是真的;河里的月亮是天上的月亮倒映在水里的影像,不是實實在在的月亮。)
(5) 相機出示兒歌,了解地球、太陽、月亮之間的聯(lián)系:太陽大/地球小/地球繞著太陽跑/地球大/月亮小/月亮繞著地球跑。
【評析】針對全詩首尾呼應、反復描寫的手法,巧妙設計“首尾呼應釋疑”,引導學生在對比朗讀中感悟寫法,并解開閱讀的疑惑,將學習的方法指導蘊藏在教學過程中,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教學效果。
四、 誦讀積累,拓展延伸
1. 拓展延伸:你還會背誦其他寫月亮的小詩或兒歌嗎?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出示《小小的船》: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兒兩頭尖/我在小小的船中坐/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
(根據(jù)課堂實際,選擇出示《月亮歌》:初一一條線/初二看得見/初三初四像蛾眉/十五十六圓又圓。)
2. 教師小結:詩人用優(yōu)美、富有感情的詩句,描寫了美妙的月亮,希望大家課后多讀、多積累,本月的誦讀小擂臺比賽中,我們將選出背得正確、背得多的同學,成為班級的小詩人!
3. 課堂練習書寫生字,當堂指導反饋。
關鍵詞:煉字;空字;高考詩歌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5-296-01
“空”字在詠史懷古詩、思鄉(xiāng)懷人詩、送別詩、山水田園詩這幾大常見的詩歌題材中多被詩人援引。在不同題材的詩歌中,擔任了不同的抒情角色。較好地掌握古人對“空”字的靈活運用,是有助于我們把握詩歌的主題的。
一、“空”字所寄寓的情感
1、抒發(fā)對社會人生盛衰無常而自然宇宙永恒的慨嘆
這本身就是一種強有力的對比。例如王勃的《滕王閣詩》:“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备唛w之中的滕王李元嬰現(xiàn)在在什么地方?此地只看見欄桿外的長江水波濤洶涌,不舍晝夜地永恒流淌。人生的短暫與江水的永恒使得詩人生發(fā)慨嘆。李白《登金陵鳳凰臺》:“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兵P凰來寓意著朝廷的興盛,鳳凰去象征著朝廷的衰落。社會人生是盛衰無常的,唯有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
2、借古諷今,抒發(fā)昔盛今衰的感慨
這種“今衰”是由統(tǒng)治者的昏庸腐朽造成的,所以也蘊含著規(guī)勸統(tǒng)治者吸取歷史教訓,不要重蹈歷史覆轍的思想。這一點在詠史懷古詩中較為常見。例如姜夔《揚州慢》,昔日的揚州是“淮左名都,竹西佳處”,繁華之極。而今卻是“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蕭條冷落。韋莊《臺城》:“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绷倌甑臍v史恰如一場夢,“鳥空啼”暗含著詩人對歷史興衰的感慨。同樣地主題還有歐陽炯《江城子》“空有姑蘇臺上月,如西子鏡照江城”。詩人憑吊六朝古跡,懷古而傷今。這也是在警告當朝者該如何治國理政,才能避免政權的傾覆。
3、寄寓著羈旅漂泊的愁思、思念家鄉(xiāng)的惆悵、孤獨寂寞的哀怨、壯志未酬的憤懣
這一點在思鄉(xiāng)懷人詩、送別詩中多有體現(xiàn)。柳中庸《聽箏》:“誰家獨夜愁燈影?何處空樓思月明?”只能與燈影為伴,是何等的寂寞!“空”更增添哀傷的氛圍,離愁別恨之意呈現(xiàn)紙面。同樣地,如王維的《秋夜獨坐》:“獨坐悲雙鬢,空堂欲二更?!薄翱仗谩北磉_的是詩人孤獨寂寞的哀怨。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薄翱铡碧N含了綿綿無盡的不舍之情。陸游的《訴衷情》:“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報國之志得不到伸張,空有一腔愛國熱忱。一個“空”字將詩人壯志未酬的憤懣傾瀉而出。
4、熱愛山水、渴望歸隱、淡泊名利、超然脫俗
這在山水田園詩中多有體現(xiàn)。例如王維的《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這里的“空”就是一種閑適、一種寧靜。《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贝笊接撵o,不聞人語?!哆^香積寺》:“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描寫了水潭清幽。《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杯h(huán)境的清潔空明,也是詩人淡泊名利心態(tài)的有效折射。再如常建的《破山寺后禪院》:“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贝笞匀坏纳剿軌蛉コ齼刃牡碾s念、純潔心靈,超然脫俗。
二、答題技巧與示例
釋含義,點手法+描景象,摹情態(tài)(結合特定詩句翻譯)+談感情,明作用(藝術效果)
例如:《湘中》
猿愁魚踴水翻波,自古流傳是汨羅。
萍藻滿盤無處奠,空聞漁父扣舷歌。
注:該詩寫于貞元末年(804)韓愈無端被貶連州陰山(廣東縣名)的赴任途中。相傳屈原貶逐,遇一漁父到:“舉世混濁,和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說罷,“鼓而去”。
問題:請簡要分析最后一句中“空”字的妙用。
分析:有效理解詩歌,我們需要從宏觀與微觀處著眼。從宏觀處著眼,即抓住詩歌的題目、作者、詩句以及背景介紹等環(huán)節(jié)。這首詩的寫作背景是詩人無端被貶,那么這種情感或者是樂觀豁達的或者是壯志未酬的。需要我們再做進一步的確認。從微觀處著眼,就是抓住詩歌的典型意象。中國古代文人都有“漁父”情結,其背后蘊含著兩種情感:一是渴望歸隱、淡泊名利;一是壯志未酬,被迫歸隱的無奈。下一步就是抓住詩歌的整體去分析,第一句出現(xiàn)了“愁”的心緒,第三句描寫的是寂寥的情境。綜合以上分析,詩人想要表達的是壯志未酬的情懷。而一個“空”字將那種悵然若失的心理展露得淋漓盡致。
本題參考答案:“空”字是“只”的意思,“空”字所在的詩句為用典藝術手法。一個“空”字形象地寫出了空闊的汨羅江畔只留下漁父扣弦而歌的寂寥情狀。這里用“空”字寫出詩人面對茫茫水天的悵然若失,含蓄地抒發(fā)了那種無端遭貶、壯志難酬的悲憤心情。
三、高考真題匯編
(2009年安徽卷)
《小重山?端午》[元]舒頡
碧艾香蒲處處忙。誰家兒共女,慶端陽。細纏五色臂絲長??浙皭?,誰復吊沅湘。
往事莫論量。千年忠義氣,日星光?!峨x騷》讀罷總堪傷。無人解,樹轉午陰涼。
注:五色臂絲:荊楚風俗,端午節(jié)以五彩絲系臂。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淚羅江。
問題:從全詞看,“空惆悵”和“無人解”分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004年全國卷)
《江城子》五代?歐陽炯
晚日金陵異草平,落霞明,水無情。六代繁華,暗逐逝波聲。空有始蘇臺上月,如西子鏡照江城。
摘 要:湖南詩人易順鼎一生多次入?yún)?,對吳中山水一往情深,他的詩歌也體現(xiàn)了吳楚兼?zhèn)?、清麗放恣的總體風格。表現(xiàn)在具體創(chuàng)作上,有以下特色:1.以浪漫的夸張想象來貫穿吳中山水;2.以濃烈的情感表達來描摹客觀之景;3.以狂逸的精神氣韻來深化吳中山水。
在晚清諸詩人中,易順鼎是獨特的存在。在歷代吳中①山水詩中,易順鼎的吳中詩也是獨特的存在。他的詩提供了湘人入?yún)堑囊暯牵壤^承了小謝以來南方山水詩清絕、秀麗、境界空靈的特點,又“詭奇恢麗”②,用筆放恣,富有浪漫主義的風格。
這樣的風格,與易順鼎對吳中的獨特情感有關。光緒九年,易順鼎姐易瑩去世,父親佩紳扶乩,“李仙”指點說,易順鼎為“吹簫王子,乞食張郎”。他的《題張夢晉畫折枝長卷寄宗室伯羲祭酒絕句八首》③序詳細記載了此事的前因后果,并說:“余自少時……即結想?yún)侵猩剿保懊拷?jīng)行鄧尉元墓與山塘七里間,忽忽如有所失”。張靈轉世之說,使他對于吳文化有異樣的認同,“一見吳波便有情”(《偕諾瞿上人訪太湖熨斗柄還宿圣恩寺得詩二十二首》之二十二)。
但正如丹納所認為的,時代、種族和環(huán)境是文學的三動因④,易順鼎自然也無法擺脫楚文化,尤其是楚辭的巨大的影響。他的朋友程淯稱他:“稟心騷雅,嵚奇瑰偉如此?;蚯冶褥睹廊讼悴葜幸?,非能讀哭庵詩,非知哭庵者也?!雹菟斡收f他“稟心騷雅,探情忠孝”⑥……《隆竹卿統(tǒng)帶自肇慶軍中寄詩二律和原韻答之》一詩中,他自稱:“生長三閭香草地,故應哀怨祖離騷?!?/p>
他的吳中詩,也包含著楚辭激揚飛動、色彩奇麗、想象豐富的特色?!短炀乐忻窐浠ㄒ咽㈤_一首》中的“嘉樹生南國”,化用了屈原的《橘頌》?!扒飴槑V兮蕭瑟,春窈窕兮融怡”(《將重游包山適遇秦散之少尉》),用了楚辭“兮”字句式。他吳楚并提:“吳楚皆以洞庭勝?!保ā额}唐子畏黃茅渚圖即用唐原韻》)他無法擺脫楚人的眼光:“老子平生腰腳頑,笑他吳地太清孱”(《十二月二十四日雪中獨游鄧尉元墓宿圣恩寺還原閣》之三十),“誰知具區(qū)八百里,還似瀟湘三六灣”(《題唐子畏黃茅渚圖即用唐原韻》)。
一、以浪漫的夸張想象來貫穿吳中山水,景物描寫達到了虛實相間、柔中帶奇、境界開闊的藝術效果
易詩注重突出江南景物的秀麗和柔媚。吳中多水,他的筆下便頻頻出現(xiàn):煙波、吳波、太湖水、溪邊、吳江波、越溪……他用“白苧”寫歌,“黃梅”寫雨,“西江”寫月,橋是“虹橋”,柳是“細柳”,又以“回”、“窈窕”、“繞”……寫山水的綿延,以“測測”、“絲絲”描摹江南煙雨……而在這些景物中,作者又加入了楚辭意象:山鬼、鬼、鬼歌、鬼唱、鬼氣、鬼蘿衣、蛟龍、龍、東皇、山靈、六龍、精靈、靈蹤、艷魄、夔罔……江南實景與楚辭想象的結合,開掘了江南山水中幽深奇麗的一面。易詩突破了傳統(tǒng)的江南詩注重寫實、格局較小的風格,是典型的易順鼎式的抑郁奇崛、浪漫無羈。他寫鄧尉元墓,就說:“此時恐有蛟龍起,吹我還元閣上燈?!保ā妒露娜昭┲歇氂梧囄驹顾奘ザ魉逻€原閣》)他寫黿山松影石,就說:“五大夫耶十八公,何年走入石腹中。一入萬古不得出,從此題為松影石?!彼€運用夸張、對比的手法,提煉景物,形成了境界開闊、色彩濃郁、奇崛幽深的特點?!妒露娜昭┲歇氂梧囄驹顾奘ザ魉逻€原閣》:“尚有梅花三萬樹,東南天地未蕭條”,“萬山如墨一燈紅”,“除卻升天別無法,茫茫銀海不能歸”。這種想象的方式,繼承了楚辭想象中色澤瑰麗的特點。他善用夸張和純化的方式,柔中有壯,柔景壯寫,如“萬花如海月如潮,桃花如火不燒樓”(《山塘冶春詞六首》)……也有楚辭的幽深詭怪:“湖天月黑鬼母號”、“萬山如墨一燈紅”(《十二月二十四日雪中獨游鄧尉元墓宿圣恩寺還原閣》)……更有楚辭中上天入地的精神:“欲化蒼龍?zhí)觳辉S,免向人間受斤斧?!保ā饵x山松影石歌》)這種想象有時又與他與生俱來的“狂氣”相結合,如《黿山松影石歌》:“誰言此物終無用,與媧補天堯作棟?!?/p>
二、以濃烈的情感表達來描摹客觀之景,打破了以盛唐王維為代表的山水詩物我兩忘、富于禪理的藝術特色
易詩包含著他眷山戀水的情感線索,他是以游子歸家的心態(tài)來體悟自然、感嘆山水的。1884年,雖然是首次入?yún)?,他卻把自己的身份定義為“未歸客”,對吳地的情感則是“苦憶”,對自己的入?yún)牵x為“歸鄉(xiāng)”,對吳越山水,是“重來”、“重聽”、“苦憶”。因此,他對于吳地山水的清奇,不僅僅是發(fā)現(xiàn),更多的是感嘆。正是在這樣的心態(tài)影響下,他不可能以冷靜的筆法來描摹蘇州,而是以“主觀”之情寫有我之境,主觀之情觀吳地山水,包含著強烈的贊嘆。
他的詩歌包含著自己戀山戀水的獨特形象,他特別善于描寫面對山水的癡迷的狀態(tài),“山樓月上歸來客,坐到山樓月下時”(《偕諾瞿上人訪太湖熨斗柄還宿圣恩寺得詩二十二首》之二十一),他還從前身今世的角度描寫:“吳越山水淚痕深”(《三生石》),“黃土前身呼夢晉”(《題諾公一蒲團外萬梅花圖用鹿廬體》)、“知是前生是此生”(《由上海至蘇州絕句》),“前生地主今生客”(《過蘇州吊曾季碩女士因訪前生張靈墓兼省亡兒墓作》),“嗟余前生亦吳客”(《為王芾卿題所藏徐俟齋先生畫山水即和芾卿自題原韻》)。
情到深處,他以奇語出之:“他日必埋骨于此”《題張夢晉畫折枝長卷寄宗室伯羲祭酒絕句八首》,“還君此圖三太息,夢飛鄧尉支硎邊”(《為王芾卿題所藏徐俟齋先生畫山水即和芾卿自題原韻》)。甚至在多年以后,生命的末期,他仍然說:“我有墓在鄧尉中。”(《雪后徐園探梅作》)他甚至有飛來奇筆,這就是在《十二月二十四日雪中獨游鄧尉元墓宿圣恩寺還原閣》中所詠嘆的:“我亦從天乞活埋”、“指點前身埋骨處”、“愧我猶為有發(fā)僧”、“新鬼故鬼”……這樣的字句的反復出現(xiàn),反復詠嘆,使得他的全詩的情感濃烈、執(zhí)著而絕望,包含著強烈的楚辭式的悲劇色彩,是屈原的“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執(zhí)著精神的轉化。
他在《廬山詩錄自記》說,“余詩尚有在山水外者”、“身世之故,寄托于山水之間。”⑦從他反復出現(xiàn)的“魯連心”“不平鳴”、“念早灰”、“愁無極”,“愁思茫?!钡仍娋鋪砜?,他的“山水之外”,不僅僅是他的人生不得志之感的,其實是“當時只嘆吳為沼,豈識神州有陸沉(《登北塔寺和韻》)”,“江南痛哭欲同誰”(《過蘇州吊曾季碩女士因訪前生張靈墓兼省亡兒墓作》),“金閶門外哭秋云”(《舟泊閶門作》)。正如汪辟疆所說:“故同為山水游宴之詩,在前則極模山范水之能,在此則有美非吾土之感?!雹噙@也是其山水詩表面的瀟灑背后,強烈的悲劇精神所在。
這樣的描寫,情顯而景明,打破了以盛唐王維為代表的物我兩忘、富于禪理的山水傳統(tǒng)??此齐s亂,其實以自己的感情投射山水,文中有我,是“以氣勝”,“其真氣猶拂拂從十指出”⑨。
三、以狂逸的精神氣韻來深化吳中山水——表現(xiàn)為吳楚狂人的自我形象、對歷史人物的重新解讀和懷疑精神
吳楚地多狂人。吳中狂士多源自唐祝文周式的放浪不羈。易順鼎一貫以狂人自詡,他津津樂道于自己儒生以外的自我形象:“行乞客”“酒人”“楓人”“太湖精”;他行為瀟灑飄逸:“醉騎”“趺坐”“醉臥”“獨立天涯”;他流連青樓楚館:“詞人末路似夫差,銷盡雄心付館娃。”(《盛園游春遇雨》)表面上看,這是榮祿所嘲笑的“胡鬧”,但正如他《贈內》詩云“酒人無暇求封侯”,他正是以這樣的形象來對抗主流意識形態(tài)。這種張揚的個性,與傳統(tǒng)的吳越文人如出一轍。也許我們可以這樣理解,經(jīng)過心理暗示,吳地文人所特有的孤標傲世、清雋疏放的個性,藝術化的生活方式,瀟灑飄逸的人生態(tài)度,通過張靈這一媒介,在易順鼎身上的特殊復蘇。
這種“狂”,更是楚狂接輿的“非湯武,薄孔丘”的氣概?!叭γ麎m與土,五千道德粕兼糟”,這種具有前現(xiàn)代色彩的反抗精神,體現(xiàn)了他對于儒家傳統(tǒng)的否定。在《吳門仲秋月夕被酒與諸友狂走市上作歌》中,他蔑視禮法、笑傲王侯,將自己比作桓溫、李廣、張儉……“陳遵豈愿尚書期”、“幅巾不學鄭康成”這樣的詩句,讓我們看見了易的反叛與狂放。他贊賞李白式的“不脫宮袍市上眠”,他推崇杜牧式的“十年一覺揚州夢”,他否定儒家厚古薄今傳統(tǒng):“今人空勝古人狂,古月何如今月好。”他還自比李賀和李廣,甚至上升到命運的高度:“古來達人多潦倒,休傷我輩淪秋草?!庇绕渲档靡惶岬?,是他對于傳統(tǒng)人物的褒貶中,打破了傳統(tǒng)儒家的評判標準,體現(xiàn)楚文化中強烈的異端精神。他同情夫差,《蘇臺曲》嘆息說“盡擲黃金買歌笑,君王不信烏啼苦”,他對西施入?yún)堑恼我饬x毫無興趣,只關注西施滅吳后的命運,“尚有千絲漁網(wǎng)在,西施不被越王沉”(《再和》),體現(xiàn)了典型的末世歷史觀。他能超越帝王將相的歷史,關注普通人的命運:“越溪尚有如花女,不遇吳王空自憐?!保ā段魇┣罚┛傊?,易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借酒使氣的,“十二萬年”未見的,傲岸不群、放誕不羈的狂人形象。
當然,盡管易順鼎自稱為“視蒼昊帝如仇敵,對素王師若路人”(《今日》),但在近代多狂人的情況下,易順鼎之“狂”,本質上還是屬于儒家“狷”者的范疇——不得志中的不合作,不是革命黨,甚至不是改革派。這也是他盡管否定儒家教條,卻不能跳出老莊的范疇。盡管也求“真新”,但卻仍然被目為保守派的主要原因——當然,他個人的痛苦也正在于此——傳統(tǒng)士大夫的角色,面對近代文明的挑戰(zhàn)。
總之,易順鼎的吳中詩,從一個側面體現(xiàn)了易順鼎山水詩隨物賦形的特色。既不是廬山詩的“雄偉恣肆”(張之洞語),不是洞庭詩的氣勢縱橫,不是燕趙途中的英雄氣概,更不是經(jīng)歷了棄官、剪發(fā)、理想盡失后,寓居上海的《哈園、愚園看花》時的艷麗狂放。而是湘人吳詩,吳詩湘風,亦湘亦吳,是吳越山水的柔媚和秀麗籠罩下的清奇恢宏、感慨興亡的風格,既是復,又是變,既是傳統(tǒng)文人士大夫對于以吳中為中心的江南一地的想象,又包含著清山麗水所難以容納的救世情結,其中楚文化、楚騷底蘊卻是最本質的,尤其是楚文化中離經(jīng)叛道的一面,給了他很大的影響。這種吳楚文化的整合與出新,恰恰體現(xiàn)了他的“真新要從真舊出”的創(chuàng)作主張。
易順鼎又以“真性情”(《讀樊山后數(shù)斗血歌后作》)出之。這種真性情,就是易順鼎在《哭庵傳》中所說:“初為神童,為才子;繼為酒人,為游俠;少年為名士,為經(jīng)生,為學人,為貴官,為隱士?!斌w現(xiàn)了多種氣質及行徑的結合。所以“忽東忽西,忽出忽處……若儒若墨,若夷若惠”⑩,這就使得他的詩歌,能夠包含對末世的思考,對自我處境的思考,蘊含著強烈的寫實精神,是虛與實的并存的方式,擺脫了吳地世俗精神的影響,氣勢豪縱,眼界開闊,文人氣息更濃。也正因此,他的浪漫主義,盡管也是境界開闊,但缺少屈原式的宏大氣魄,盡管也瑰麗幽深,卻不如屈原的瑰艷奇譎、飛揚跋扈。在情感上,融入末世詩人的強烈的歸隱情結,忘情山水,就使得楚騷文化中的強烈的悲壯激烈的情懷得到了某種程度的沖淡、消解和改變。
① 本文所指的吳中,是比較狹義的吳中概念,即蘇州府下轄的吳縣、長洲縣、元和縣、新陽縣、昆山縣、常熟縣、昭文縣、吳江縣、震澤縣等地,易順鼎在這一地區(qū)詩歌風格比較統(tǒng)一。
② 陳聲聰:《兼于閣詩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10月第1版。
③ 如非特別注明,本文所引易順鼎詩,均出自《琴志樓詩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
④ [法]丹納著:《藝術哲學》,傅雷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年版。
⑤ 程淯:《琴志樓編年詩集題辭》,易順鼎著《琴志樓編年詩集》,民國九年刻本。
⑥ 宋育仁:《琴志樓編年詩集序》,易順鼎著《琴志樓編年詩集》,民國九年刻本。
⑦ 易順鼎:《廬山詩錄自記》,易順鼎著,王飚點?!肚僦緲窃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第1頁。
⑧ 汪辟疆:《光宣詩壇點將錄》,《汪辟疆說近代詩》,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2月版,第85頁。
⑨ 汪辟疆:《光宣以來詩壇旁記》,《汪辟疆說近代詩》,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2月版,第219頁。
1.通過多種方式朗讀,走進詩人情感世界。
2.緊扣文本,深入文字,品透“酣”“愁”。
3.辯證思維,體悟詩人個性化的“愁”和獨特的抒情方式。
【教學說明】
教學李白的這首膾炙人口的佳作,除了在朗讀中體驗詩歌的情感變化,進而了解詩人的懷才不遇壯志難酬之外,還有沒有可以開掘的內容?如果教學只在這些一望而知的表層滑翔,勢必會遮蔽掉這篇杰作的豐富深廣的教學價值。本設計著眼于詩人兩種情緒的激蕩,由文字入手,緊抓詩中的“酣”和“愁”?!俺梁ā焙汀吧畛睢逼鋵嵤且惑w兩面,絕對不能簡單割裂開來。李白的“愁”很獨特,不幽怨、不隱忍、不含蓄,這種豪放式抒愁既是內心情緒的真實袒露,同時也是在理想和現(xiàn)實之間時間煎熬的詩人心緒的最直接表達。
一、釋題初讀,打開原初體驗
1.今天要學的這首詩標題較長,從這個標題中,你了解到什么?
2.自由讀詩,讀完后嘗試根據(jù)注釋和自己的語感,說一說詩句的意思。
(提醒易錯字詞,交流難懂詩句)
3.懂得詩歌的大概意思,僅僅是做了最基礎的工作,但卻是我們走進詩歌深沉情感的重要的一步,帶著對詩歌意思的初步了解,我們一起來讀一下這首詩。
用心讀詩,你們的心情有怎樣的變化?
……
二、想象體驗,盡享“酣”中豪情
1.全詩中最能直白明了地傳達豪放之情是哪幾句?
(生全篇開花,首句尾句都點到,這也是這首詩歌感情雜糅的最直接體現(xiàn),即全詩處處豪放,處處憂愁。師尊重學生的體驗,并逐步引導到中間六句。)
屏顯: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fā)。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2.這股豪放的起因是什么,能否從這六句中找一個字來概括!(學生斟酌后找到“酣”)
李白這股酣暢豪情游走、浸透在字里行間,自由誦讀這六句,借助對詩歌所描寫的畫面的想象,說說你還能從哪些字、詞、句中體會到這股酣暢?
(學生自由朗讀品悟,相機指導朗讀)
3.小結:嚴羽說李白,“一往豪情,使人不能句字賞摘,蓋他人作詩用筆想,李白但用胸口一噴即是,此其所長?!?這一場酣暢的傾吐,這用胸口一噴的豪情,我們還是用朗讀來演繹吧!
三、沉潛文字,細品“愁”中滋味
1.那么這首詩剩下的部分在寫什么呢?(請一生讀剩下的詩句)
屏顯:
棄我去者,
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
今日之日多煩憂。
……
抽刀斷水水更流,
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
明朝散發(fā)弄扁舟。
(生從“煩亂”“愁更愁”“不稱意”提煉出憂愁?。?/p>
2.剛開始上課,同學們說自己印象中李白不會憂愁,其實,誰沒有憂愁呢?那么李白的憂愁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感覺呢?嘗試用這樣的句式來表達你的感受。
屏顯:
我覺得李白的憂愁很 ,我從
(詩句)讀出……
(師生配合讀后自由誦讀品悟,全班交流中,P注到開頭四句獨特的句式,即倒裝句和整散句,教師順勢引領到“歌行體”的介紹。)
屏顯:(歌行體)
歌行體的特征有:
①篇幅可短可長。如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共18句,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就有24句,白居易的《長恨歌》竟有120句。
②保留著古樂府敘事的特點,把記人物、記言談、發(fā)議論、抒感慨融為一體,內容充實而生動。
③聲律、韻腳比較自由,平仄不拘,可以換韻。
④句式比較靈活,一般是七言,也有的是以七言為主,其中又穿插了三、五、九言的句子。歌行體的形式比較自由,是由內容所決定的。
3.同學們結合了解到的歌行體的知識猜猜,李白為什么要打破整齊的七言形式?
(交流后明確:這樣的句式是為了配合內心強烈的、蓄積已久的情感的宣泄!而且長句中間停頓一下,不僅設置了一個懸念,而且又是為了下一波情感的爆發(fā)。)
4.小結:從“抽刀、舉杯”的動作中,從“散發(fā)弄扁舟”的人生選擇中,我們感受到李白的愁深重綿長強烈,作者抒愁的方式很痛快、豪放!李白的個性倔強而不屈!李白的內心卻又矛盾而掙扎。很多時候,是無奈造就了豁達,或者是故作曠達。
四、辨析“酣”“愁”,體悟獨特抒愁
1.整首詩歌直抒胸臆,那股復雜的憂愁傾瀉而出,讀來實在很過癮,那么中間“高樓酣飲”的部分會沖淡這份憂愁嗎?能不能不寫呢?
(生沉思默想,討論后交流明確:不寫就無法突出餞別這一事件,無法感受詩人的才華橫溢,雄心壯志,也不能反襯現(xiàn)實的可悲,體驗不到詩人不屈的反抗,整首詩少了跌宕起伏的震撼。)
2.小結:,通觀全篇,酣中有愁,愁中有酣,在酣與愁之間起伏,就是在理想和現(xiàn)實之間掙扎,所以詩人的愁如此跌宕起伏,大開大合。這場餞別,實質就是借“餞別”來澆心中塊壘,是故作曠達的牢騷語、憤激語?,F(xiàn)在,我們就是李白,在那個秋高氣爽的日子,遇到了志同道合的好友,我們來一起吟唱出自己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