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野寡婦也有春天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就目前所知,宇宙中只有這一顆藍(lán)色的有生命的星球,當(dāng)她變成黃色的時候,我們和我們的子孫將往何處去?
在中國臺灣,2009年2月底,守護松山菸廠老樟樹的朋友,發(fā)動了臺灣第一次抱樹運動。雖然這次抱樹運動最后被迫遷移的老樟樹因為缺乏妥善照顧,最終在半年后過世,但是一年來臺灣也開展了很多的抱樹運動,有成功也有失敗,不過在活動開展的同時臺灣的人們也逐漸摸索出一套可行的模式。2010年1月,亞太綠人大會在臺灣召開,1994年的另類諾貝爾獎的得主,長期參與抱樹運動的印度籍女性物理學(xué)家Vandana Shiva也參與了大會,全臺灣愛護樹木的志愿者將在一起分享抱樹運動的成果和經(jīng)驗。2009年6月20日,在美國加州,抱樹運動由大峽谷自然保育基金會發(fā)起,目的是保護美國境內(nèi)原始森林不被砍伐。2011年6月5日,在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舉辦了879人同時抱樹兩分鐘的活動,嘗試創(chuàng)造吉尼斯紀(jì)錄,并以此來紀(jì)念6月5日世界環(huán)境日。
近四十年來,澳大利亞、美國、尼泊爾、臺灣、東南亞等地受抱樹運動啟發(fā),以抱樹的方式來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那片森林,這賦予了抱樹運動新的生命和活力,數(shù)萬的志愿者給予森林保護最強有力的支持,不僅僅使大片原始森林得到了很好的保護,還使抱樹運動成為了一個新的環(huán)保文化,想到這里我很欣慰。猶如南京的梧桐綠絲帶,“抱”也只是一個標(biāo)志,而印度護樹運動的具體行動為集會和溝通。在那些集會上,具有不同、政治態(tài)度和生活方式的民眾坐在一起,討論保護森林的方式。抱樹運動從來就不是來自一個組織,更無統(tǒng)一領(lǐng)導(dǎo),但它的草根性和非暴力卻因民眾的廣泛響應(yīng)而具有對森林進行作業(yè)的任何組織都必須傾聽并與之協(xié)同的力量。此運動也促進了民間組織的誕生和運行,比如喜馬拉雅山研究會。
回想1971年歲末,我還未滿18歲,從北方乘夜車南下。當(dāng)時的我已在田野里勞動了兩年,對于即將前往的南京非常期待,即便那是一座完全陌生的城市。經(jīng)歷了第一個冷濕的冬天,我去梅花山看梅花,才知道江南最早開放的花不僅是迎春花。那些花開過之后,梧桐開始長葉子。它的葉子長得很快、很大,不久那些葉子就和暑熱一起罩住了城市。40年后的春天,我看到了南京市民保護梧桐樹的消息。
1973年,也是在春天,印度北方邦Chamoli 地區(qū)的農(nóng)婦以手環(huán)樹用身體阻止商業(yè)性砍伐,這一行動不僅成為抱樹運動的地標(biāo),而且發(fā)展成全印度的環(huán)保行動。 Chamoli 地區(qū)護樹的直接成果是保住了一萬多株樹,印度北方護樹運動的成果之一是完全禁止了商業(yè)砍伐。據(jù)2001年的衛(wèi)星顯示,1959〜1969年阿拉克南達(dá)河上游被砍伐的森林已經(jīng)恢復(fù)了綠色。
想到這里我浮想聯(lián)翩,不由再次回到那次印度的旅行之中―連綿不斷的樹林,或疏或密。車子盤山而上,每上一千米,像捉迷藏似的,躲在山里的樹木就一一現(xiàn)身,橡樹、杜鵑樹(Rhododendron)、五針?biāo)?、冷杉、云杉、紫杉、喜馬拉雅雪杉(Deodar) ……喜馬拉雅的樹是隨風(fēng)雪而生的。輕柔的風(fēng)將種子吹落至山坡,它們就從融雪中冒出嫩芽。它們也會乘風(fēng)飛到接近天空的山頂,在石縫里扎根。灌木的種子隨融雪一起旅行,結(jié)伴長大,開出白色的素馨花(Frangipani)、紫色的洛神花(Hibiscus)和不同顏色的九重葛(Bougainvillea)。雪峰之下,這些花朵英雄般地展示著生命的活力。喜馬拉雅山的樹是非常抱團兒的:白樺叢中很難找到喜馬拉雅雪杉,而在三針?biāo)珊脱蛱慵椎臉淞掷?,則不見云杉的身影。海拔一千米以下的坡地是婆羅樹、三針?biāo)?、橡樹和瓔珞木的地盤。有些樹枝干深黑,皺紋密布,一副挺深沉的樣子。有些樹毛發(fā)飄飄,胡須不剪,像極了行路的苦行僧。三針?biāo)山廾钪?,透過眼簾,望向天空。瓔珞木開了一樹的花,白中點紫,洋洋灑灑,分不清是花兒還是蝴蝶。
在原生態(tài)的森林中,樹木就像人一樣,特喜歡扎堆。它們擠在一起,讓風(fēng)傳著閑話。樹和人又不太一樣,它們扎堆扎得煩了,除了童話中的老樹精,也沒法找個清凈的地方呆會兒。除了大風(fēng)大雪大雨,只有人能讓它們挪個地方。
車內(nèi),大伙兒談?wù)摰脑掝}也和樹木有關(guān)。印地語和英語不斷切換著:泥石流、滑坡、樹木、森林、毀林、the Chipko Movement……
“你聽說過the Chipko Movement嗎?”Chandan問我?!奥勊绰劇!?他又問,“你聽過擁抱樹(Holding trees)的故事嗎?Chipko是印地語擁抱的意思。人們?yōu)榱俗柚箍硺?,用自己的雙手環(huán)抱著樹,寧愿和樹木共存亡。”
啊,好久以前,在什么地方,我確實讀過,“國王下令砍樹,附近幾十個村莊的人們,在一個女人的帶領(lǐng)下,來到森林里。他們各自抱住一棵樹……”
“你說的是兩百多年前的事,在拉賈斯坦。他們是護樹運動的先驅(qū)。我說的是1970年代的事,就是從Chamoli這一帶開始的?!?/p>
此刻,我們正行進在Chamoli的山林間。隨著上山下山,阿拉克南達(dá)河時而開闊,時而蜿蜒。開闊之處,平緩的沙岸和河水融為一體,猶如遲滯的老人。蜿蜒之際,她借著天光,洶涌湍急,似乎是失去耐心的孩子,急于掙脫大人的懷抱,撲向心愛的玩具。等我們爬上最高的山頂,河流像一把閃光的彎刀,插入蒼茫大山的刀鞘中。
1973年4月,阿拉克南達(dá)河谷的上游,積雪未盡,春寒料峭。河谷里的一個村莊卻因一個消息而群情沸騰―政府批準(zhǔn)某個體育用品公司在此砍伐2500棵樹。而在此之前,為了制作農(nóng)具,村民們曾向當(dāng)?shù)卣岢龇ツ菊埱?,卻遭拒絕。村民們議論紛紛,非常憤怒。不久,伐木工來到村里,伐木就要開始。村民設(shè)法阻攔,但伐木車長驅(qū)直入。此時,Chandi Prasad Bhatt先生突然用手抱住一棵樹。在他的帶領(lǐng)下,婦女和孩子們來到森林中,手拉手圍住樹,使伐木工無法靠近。這個行動很快蔓延至其他的村莊。不到一年,無數(shù)村民加入進來,而婦女成為骨干力量。
追溯起來,婦女不僅是民間護樹的骨干力量,而且是發(fā)起人。1969年,當(dāng)?shù)卣贑hamoli地區(qū)修路,伐木公司與政府簽訂合同,然后就開始砍伐森林。一棵又一棵的樹倒下了。當(dāng)?shù)氐膵D女首先感到生活的改變:沒有樹林,她們沒法采集樹葉喂牛,甚至無法起炊。1972年,一位名叫Gaura Devi的女人聯(lián)合村里的婦女,開始護樹。她們沒有任何武器,力單體弱,面對身體強壯的伐木工人,惟一的辦法就是用雙手抱住樹。她們被伐木工人羞辱毆打,但絕不松手。當(dāng)時Gaura Devi已經(jīng)年近五十,她從未上過學(xué),12歲結(jié)婚,22歲就成了寡婦。她的想法非常簡單:“要把綠色留給我們的子孫”。Gaura Devi從未想過成為護樹運動的領(lǐng)導(dǎo)者,更不曾想過青史留名,但她的故事被拍成了紀(jì)錄影片。后來,知識階層、媒體都加入進來,其中就包括同行的Prakash教授。
“那次,我們?nèi)プo樹??撤ス竟土舜蚴?。我就和他們對打,當(dāng)時我被打得頭破血流?!?Prakash回憶道。“后來呢?”我問?!昂髞碓S多村民趕來,把我救出來。你知道Sunderlal Bahuguna吧?那個甘地主義活動家。他才厲害呢。他一邊上書德里政府,一邊步行5000公里,橫穿中喜馬拉雅地區(qū),向村民傳播護樹口號。我還記得那口號是‘生態(tài)就是永久的經(jīng)濟發(fā)展’?!蔽铱粗放缘臉?biāo)語,其中之一是“綠色是金子,我們播種,看著她成長”。
印度人相信萬物有靈,宗教中的神靈多和動物有關(guān)?!读_摩衍那》中的猴神以及每位主神的坐騎都受到崇拜。除了崇拜之外,人們悲憫生命,善待動植物,動植物也以同樣的善意回報人類。在印度的一些地方,村民可以赤手空拳地捕捉毒蛇,喂它們牛奶。我的同伴中,Daksh和Prakash都不相信任何宗教,司機Asoka和Chandan則是印度教徒。但是每個人都說最偉大的神是大自然,并對其心存敬畏和感激。
在喜馬拉雅山中,我們從南到北,從東至西,十天里走了兩千多公里。一路上,森林、草地、梯田從未間斷過,護樹運動是車內(nèi)經(jīng)常的話題。環(huán)保意識是如此地深入民心,這種意識并非僅僅來自現(xiàn)代的教育,而是具有古老的傳承。那些傳承視自然為神明,節(jié)制了人類為所欲為的貪欲和人定勝天的狂妄。
在Harsil,我看見大幅標(biāo)牌上寫著“禁用塑料袋”。在這個邦的商店里買東西,都是舊報紙包裝,幾乎不使用塑料袋。
在Gwaldham,我們走在山間小道上。道旁山上,松樹濃密,小道因鋪滿松針而變成紅色。對面走來兩位鄉(xiāng)間女子,領(lǐng)著幾個孩子。其中的一位邊走邊織毛線衣。Prakash開玩笑地問她,前面有沒有老虎、黑熊,她笑道,“有,很多,它們只吃外鄉(xiāng)人?!?/p>
在Maletha,我們來到一條穿山水渠旁。這水渠大約半公里長,152厘米寬,于17世紀(jì)挖成,從工程的角度看,它是非常成功的。挖渠人是一位武士,名叫Madho Singh。Maletha這個地方因缺水而貧瘠。Madho Singh年輕時離開家鄉(xiāng),去克什米爾從軍,后來升為將軍。退役回家,家中依然貧窮,妻子只能為他端來小米飯。于是,他發(fā)誓要引清泉灌溉土地。
Madho Singh帶領(lǐng)村民,用鐵鎬挖山開渠。他的水渠設(shè)計和施工都很精準(zhǔn),但是開鑿?fù)戤?,卻不見水來。傳說,女神深夜現(xiàn)身,要求Madho Singh獻(xiàn)出他的長子。他拒絕了,可是他的長子愿意為了這片土地,為了全村人的幸福而犧牲自己。于是清泉流過水道,這片土地成為富庶的農(nóng)田。
我們沿著Madho Singh開鑿的水渠走著,野芒果掉落在頭上,水渠中漂著形狀各異的樹葉。幾個年輕姑娘正在渠邊的坡地割草,我上去和她們攀談。她們都是中學(xué)生,課余為家里干活。她們說:“我們住在山下很遠(yuǎn)的地方。爺爺說,不能在同一個地方割草摟樹葉,只割夠一天吃的和燒的,割多了老天會懲罰我們?!彼齻兊脑捵屛也挥上肫鸶实刂裕骸暗厍蜃阋蕴峁┟咳酥瑁侨酥澯?,我也想起某些國家和地區(qū),為了追求某個目標(biāo)而不顧一切,但是森林被砍光了,河流干涸了,水土流失,土地也沒有了,我不知道以后的日子怎么過,他們留給子孫后代的又是什么?
護樹運動從1970年代一直進行到1980年代。這個運動向四方蔓延,包括了北面的喜馬偕爾邦,南部的卡納塔克邦, 西邊的拉賈斯坦和東部的比哈爾。僅在北安查爾,這一運動就保護了數(shù)十萬棵樹。最后英迪拉?甘地總理了15年綠色禁令,禁止砍伐喜馬拉雅山的森林。
“你看那棵樹長得真大,就是那棵開著紅花的杜鵑樹,這花可以榨果汁?!?/p>
“真的嗎?從來沒聽說過杜鵑花還可以榨汁喝?!?/p>
“是呀,開花的季節(jié),這漫山遍野都是紅色的。人們采花榨汁,花汁可以改善血液循環(huán)?!?/p>
“啊,那里的植被不大好,山土掉下來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