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教師素質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國語,在我國現行教育中普遍稱為語文,如果一個語文教師在邪惡面前不怯懦、在困難面前不低頭,正直善良,同情弱者,扶持落后者,關心上進者始終有一顆火熱、誠摯的心,有一雙公正、誠實的眼睛,保持健康的心口如一的語言,總想著帶給學生鮮活的思想。那么學生就會對你產生信賴感、親切感,深深地被你的魅力所吸引,學生就會對你所教的語文感興趣。我國古代有。親其師,方能信其道”之說,用人格力量征服學生,現在稱之為“人格效應”。有了“人格效應”,教學質量肯定會提高。
那么,一個語文教師的高尚人格從哪里來的?它來自教師對祖國和人民的無限熱愛,來自崇高的思想境界和強烈的歷史責任感,來自對人生和社會的深刻理解,來自對真善美的執(zhí)著追求和對假惡丑的切齒痛恨,來自深刻的人道主義思想和寬闊博大的胸懷,來自對教材透徹而正確的認識,來自和學生共同奮斗的內在需要。
語文屬于人文學科,人文學科是反映社會生活和文化藝術的科學,它除了能給人以知識、能力和智力外,還具有思想教育、情感熏陶、道德感染、培養(yǎng)性格、意志和審美觀念等功能。同時,語文學科又是一門工具性、思想性、實踐性、綜合性很強的學科,這些性質與特征,決定了語文教學目標的多元化,不僅有知識、能力、智力方面的目標,而且還有認識、教畜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目標,這就是說,語文教育的整體目標,不僅在于提高學生的文化知識素養(yǎng),而且還在于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質,而要想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具有較高的思想水平和學識水平。
教師的思想魅力來自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同時也與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密切相關。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經常學習哲學,關心時事,思想敏銳,能透過現象看本質,懂得深邃的哲理。當一名教師擺脫了“匠人”的呆氣,愿意向學生說心里話,愿意與學生交流思想,當學生發(fā)現了教師的實事求是的精神,體會到老師的思想活力,教師的點撥彌補了自己的思想和知識的缺陷時,他就會不由自主地由迷戀教師的講課而喜歡上這門課,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事實上,語文教材中那些內容精美、歷久不衰的佳作,感染力強,容易吸引學生,但為什么學生還會感到語文課枯燥無味呢?有些小說,為什么學生課下初讀時興味盎然,而在課堂上經老師講解后反而索然無味呢?除了與教師陳舊的教學模式有關外,還有一點,就是某些教師的教學觀點過于保守,照搬教學參考書,人云亦云,沒有獨到的見解,如學習《故鄉(xiāng)》,在分析了閏土的種種不幸之后,一定要冠以這“正是揭示了的不徹底性,揭示了當時社會的弊端”的中心(人教版教參云),將一個活生生的閏土貼上歷史標簽。其實,在文中,作者又何嘗沒有對“我”與閏土之間的隔膜產生悲哀情感呢?由此可見,教師缺乏思想的深度,唯上唯書,怎能使學生情緒高漲,提高教學質量呢?!
莊子說過,“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币粋€教師的知識儲備不足,教學中必然捉襟見肘。一個業(yè)務水平很高的教師是非常受學生歡迎的,甚至成為學生崇拜的偶像,這種崇拜可以變成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
一、教師素質與素質教育的關系
諸多文章指出:“教師素質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制約因素”,“建設一支優(yōu)秀的教師隊伍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基石”。由此看來,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推進素質教育的保障?!吨袊逃母锖桶l(fā)展綱要》指出:“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蔽覈七M素質教育正處在新世紀時期。新世紀是一個高科技、多級化科技競爭的世紀,我們現在培養(yǎng)的是跨世紀人才。教師素質高低關系到一代人的成長。這代人的素質優(yōu)劣對中華民族的振興至關重要。民族振興的重任,首先由教師來承擔。
二、素質教育對教師素質的要求
要培養(yǎng)高素質的學生,就必須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教師高素質主要體現在:師魂(教師的政治靈魂)、師德(教師的職業(yè)道德)和師能(教師的綜合能力)幾方面:
1. 師魂。教師的政治靈魂對實施素質教育至關重要。要求教師有高度的愛國熱情,愛崗敬業(yè),勇于奉獻的無私精神。祖國需要為人生理想,振興中華為已任,不斷學習、創(chuàng)新,“俯首甘為儒子?!?。為中華教育奮斗終生而無悔。
2. 師德。實施素質教育,要求教師有良好的職業(yè)道德。教師的教育對象是活生生的兒童少年,一言一行都能影響他們的一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把科學的知識傳授,以優(yōu)勝的品格影響?!疤幪幾霭駱樱率掠ⅰ?。不愧做“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3. 師能。素質教育要求教師有創(chuàng)新意識。獨立精辟地分析教材,研究學生,對各種教育信息處理加工。對教師影響進行傳導,具有組織管理、協(xié)調、競爭、心理承受等綜合能力,不僅要全面,而且要高素質。
三、教師素質提高的初步設想
師生心理感應律指出:“教師期待于學生的一切品格,教師自己應先于學生而具備;教師要施加給學生的任何影響,教師自己都應先于學生經歷和體驗其作用?!苯處熕刭|提高的途徑,有如下幾方面:
1. 集中培訓與個體提高相結合。教師從事繁重教學工作的同時要接受再教育,能夠也便于理論與實踐結合,教學相長,對自身業(yè)務素質提高有利,效率高,收效快,并能增加知識經驗的儲蓄更新。教師科學合理地安排自身素質提高的計劃日程、苦心鉆研,定能如東北師大李洪生教授所講:“教師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成為一條常流常新的小溪”。在崗自修精力必定有限,如果教師能定期輪流參加集體培訓,系統(tǒng)地進行政治理論學習,專心鉆研新時期教育思想、觀念,對教師的政治、業(yè)務等多種素質的提高收益較理想。因此,我們主張雙向結合。
2. 校與校、教師與教師協(xié)調,抓橫向聯系,共同提高?,F在,由于國民經濟狀況等因素制約和教師基礎條件差異,不可能同步并進,如果把各校優(yōu)越條件并用,教師特長,共同發(fā)揮,有計劃、有目的地搞好橫向聯系,取優(yōu)汰劣,使有限的優(yōu)勢力量充分發(fā)揮,對教師素質提高將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果,如把某校的設備優(yōu)勢與另一校的人才優(yōu)勢有力配合,協(xié)調發(fā)展,會對兩校教師提高更有益,充分實現資源共享。
3. 上下一致,充分發(fā)揮群體作用。領導集體應先做出中、短期教師素質修養(yǎng)規(guī)劃。根據規(guī)劃率先提高自身素質,以身作則做出表率,用親身體驗去聯系群眾。與教師同解素質提高中的困難,發(fā)揮集體力量攻難關。施教中,充分調動每位教師特長進行優(yōu)化組合,使之近期發(fā)揮作用,共同對學生施加良好的教育影響。在實施素質教育有益的同時,教師本人也在差距中得到自身素質的提高。
關鍵詞:教師 心理素質 健康水平 素質教育
一、研究現狀與背景分析
國家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組對14個地區(qū)168所中小學的2292名教師進行了抽樣檢測,發(fā)現有近60%的教師覺得在工作中煩惱多于歡樂,70%的教師忍不住要生氣發(fā)火,教師中普遍存在煩躁、憂郁等不良情緒。專家們分析,其首要原因是“工作繁重,心理壓力大”。緩解教師心理壓力,提高教師的心理素質,對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構建和諧社會將起到不可估量的社會意義。
二、影響教師心理素質的原因分析
1.主觀上的高期望與客觀上的低定位,導致心理失衡,這是理想與現實的矛盾沖突所導致的。教師在現實中的工資待遇低、社會地位不高及工作條件差等,加之社會對其要求又很高,這些問題如果處理不當,教師內心就會產生較嚴重的失落感、挫折感,直接影響教師的心理健康。
2.高負荷的工作任務和生活壓力,導致心理負擔過重。一是教師的日平均工作時間過長;二是任務繁雜且重;三是各種評比壓力重。 如工作業(yè)績、創(chuàng)造發(fā)明、科研成果等等,常使得他們左右為難,內心痛苦難言。
3.學校的工作安排及評價不當,易使教師產生壓抑感。據調查:29%的教師認為學校人際關系不正常,一些校長搞“一言堂”、“家長制”,在學校誰能給領導送禮和辦事,誰就能受重用,而工作埋頭苦干、性格耿直的人就得不到應有的表彰和重視。這人為地造成了不合理、不公正的現象,使一部分人內心壓抑,無法安心工作,也使之對同事、領導易產生不信任感,造成各種矛盾。
4.學生管理難度的加大,是導致教師產生心理問題的重要方面。
在校學生人數的增加必然導致生源質量的下降,再加上學生紀律觀念偏差,給學生管理增加了很大的難度,教師不得不花大量的時間來處理學生的不良行為,這肯定會影響學生在教師心中的形象;反過來,也會破壞師生之間的關系,教師的疲憊不堪和師生關系的惡化是密切相關的。
三、提高教師心理素質及健康水平的途徑
提高教師心理素質及健康水平應是社會、學校和教師自身三者相互結合、共同作用才能真正地有效。
1.社會支持是提高教師心理素質及健康水平的前提。從社會管理角度看,各級管理部門應當為教師創(chuàng)造較好的工作環(huán)境和生活環(huán)境,減少因角色沖突而引起的心理沖突。提高教師的社會和經濟地位,要將“科教興國”落實到具體處,盡可能地提高教師的工資額度,正視教師的勞動價值,以緩解教師的心理沖突。
2.學校環(huán)境的優(yōu)化是教師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的保障。學校環(huán)境特別是人際環(huán)境不僅影響著教師之間的交往效果和心理滿意度,而且還影響著學校集體的鞏固和組織效能的發(fā)揮。一是學校領導要樹立良好的學校風氣,要有民主的工作作風,以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二是學校要盡可能改善教師的生活、工作條件,解決教師的一些實際困難,使教師安心工作;三是盡可能地增加一些教師進修的機會。
3.教師自身的調適是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基礎。要開展各種心理培訓,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著名文學家蘇軾有詩云:“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闭J識到教師中存在一些心理健康問題是非常重要的,只要教師本人、學校和社會共同努力配合,教師的心理素質就會得到大的提高。教師只有擁有了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將素質教育落到實處,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才能得到有效的保證,素質教育才能得到有效的實施和全面推進。
參考文獻
[1]王祥珍 劉枧 教師暴力行為的成因及對策[j].北京:教育學(人大報刊復印資料),2000,(11)。
[2]徐學俊 魏禮飛 論教師心理健康與調適[j].北京:教育科學研究,2001,(1)。
[3]梁芹生 青年教師職業(yè)壓力的歸因及心理調控策略[j].教育評論,2004.(3)。
[4]申繼亮 王凱榮 論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構成[j].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1)。
[5]張金英 關注教師心理健康,提高教師心理素質[j].太原:山西教育,2002,(20)。
[6]劉紅 略論加強中學青年教師心理健康教育[j].貴陽師專學報,2002,(2)。
[7]俞國良 曾盼盼 論教師心理健康及其促進[j].北京:心理學(人大報刊復印資料),2001,(4)。
一、教師應成為學生的楷模
教師是學生的楷模,學生是教師的影子。教師工作踏實,學生學習就勤奮,教師待人熱情誠懇,學生也尊敬師長、助人為樂。反之,教師板書字跡潦草,學生作業(yè)也會龍飛鳳舞。這就說明,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將形成一種巨大的潛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影響學生的成長。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是先生,在思想品德上也應該是先生。要加強認識論的學習,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主導;要把自己獻身教育的思想時時處處顯示在平凡的工作中,一身正氣,為人師表;要不斷全面鍛煉和完善自己。只有這樣,才能擔當起教書育人的責任。
二、應有較高的科學文化素質
為了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教師既要有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做學生的楷模和人生道路的引導者,又要有寬厚扎實的科學文化知識、嫻熟的教育教學能力和較強的自學能力,教學生學會、會學。
一個造詣淺薄、孤陋寡聞的教師,要想教出高質量、高水平的學生是不可能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有一個深刻的比喻:不學不術的教師如無雨之云,無源之水,無光之燈?!皫煾叩茏訌姟?,高水平的教師才能教出高水平的學生,未來的競爭要求教師有較高的教書育人的水平?,F代教育家陶行知說:“要想學生學好,必須先生學好,唯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贝罅康慕逃龑嵺`證明,教師的業(yè)務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的學業(yè)水平,教師的文化水平是影響教學效果、教學質量的重要基礎。尤其是當代,科學知識的發(fā)展異常迅猛,信息傳播手段的現代化使信息無處不在、無所不通,加上青少年思想活躍、求新立異、多思多問的特點,教師沒有多方面的興趣、豐富的文化科學素養(yǎng),想把功課教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促使他們深入學習是不現實的。學無止境,教師要達到教學的“無止”境界,就必須刻苦學習,刻苦鉆研。
三、教師應有較高的語言素質
教師的語言直接影響著教育成功與否。一個教師如果語言笨拙、言不達意,是難以搞好教育工作的。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我們深信,高度的語言修養(yǎng)是合理利用時間的重要條件。”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充分利用語言這一媒體傳播知識。因此,我們不僅要做到語言準確、鮮明、生動,還應做到蓄勢說明,具有邏輯性;泛讀談話,具有感染性;描述任務,具有形象性;借助手勢,富有諧趣性;舉一反三,富有啟發(fā)性;闡述分析,富有教育性。
四、教師應有較好的心理素質
現代化的學科教育離不開心理學。在教師的素質中,心理素質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一個教師內在的心理特征和外在的行為表現不一,他就不能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就不能成為一位好教師。因此,教師應把提高心理素質放在重要位置上。一位稱職的教師心理素質應該是心理健康、人格健全、智能發(fā)達、豁達合群、適應社會、敢于競爭、意志頑強、自信樂觀、才能卓越、觀念創(chuàng)新。
五、教師應具有一定的書法水平
我國的書法藝術源遠流長。隸書的筆勢飛揚,楷書的規(guī)矩勻稱,行書的姿態(tài)靈活,草書的體勢連綿,都給人以藝術的享受。教師的書法,確切地說是板書如何將直接影響教學目標的實現和教學效果。因此,要注意板書的學習,要探究板書的藝術,掌握書寫板書的要領,力求使自己的板書具有條理性(整潔清晰、有條不紊)、概括性(內容少而精)、完整性(要有系統(tǒng))、啟發(fā)性(體現學生思路)。如果教師板書字體秀美端莊,能準確地表達出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諸多信息,學生便能因此受到教師書法藝術的感染熏陶,從而更加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激發(fā)學習興趣。
六、教師應有一定的寫作素養(yǎng)
作為教師,不僅應當具有較強的教學能力,也需要較強的科研能力和教改能力。教師在課堂中總結的經驗,在科研中得出的成果,在教改中擬定的方案,都需要用筆表述出來。而動筆的過程則是認識的過程,是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飛躍的過程。
語文教學同其他學科教學有著相同的科學性,但與其他學科又有區(qū)別。這是因為語文學科除了它的科學性之外,還有一個其他學科很難具備的藝術性特點。因此說,語文教學真正是科學美與藝術美的高度統(tǒng)一體。在具體的語文課堂教學中,能夠使這種完美統(tǒng)一得以展現的中間媒介,便是語文教師規(guī)范優(yōu)美的課堂教學語言。因而從某種意義上說,語文課堂教學藝術首先是語文教學語言藝術。
在見習過程中經常碰到原本可以很生趣的課文,但因不善于口頭表達,卻無法有效的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來,使師生有機的結合起來,投入到課堂中來,這說明教師的語言素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師生在課堂上進行師生互動的效率。也即,課堂語言的恰切使用實為開發(fā)學生“非智力因素”的要素。在這次教學見習活動中,我深刻地認識到這一點,并試著將之具體為知識性、趣味性、激勵性和凝煉性四個特征。
韓愈早在《師說》中就提到:“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盡管這句話的內涵到今天已有了很大的改變,但我以為,能否真正給學生傳授知識,始終應是檢驗一堂課優(yōu)劣的重要標準。
我們所接觸的學生大部分學習自覺性還較差,要想普遍地培養(yǎng)他們課外堅持自學的習慣是不容易的。尤其語文學科中口頭預復習這樣的“軟任務”,是極易被他們忽視的。因而,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課堂自然成為他們用來學習、掌握知識的主要場所,而滲透著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對教學目的的明確的教師的課堂語言,則是他們定向思維的主要導向,由此便使教師的課堂語言必須具有高度的知識性和大容量性。也即,要言之有物,論之有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