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兒童近視康復訓練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弱視;玩具;視覺刺激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對人們的眼睛要求越來越高。弱視常發(fā)生在兒童視力發(fā)育期間,我國目前約有1000多萬弱視兒童,是比近視更為嚴重的眼科疾病,嚴重地阻礙了兒童的學習成長與身體健康。在兒童早期發(fā)現(xiàn)并有效地進行干預治療訓陳。兒童的弱視是可以得到改善并治愈的。
1弱視的定義、分類及防治意義
研究結果表明弱視是雙眼互相競爭或形覺剝奪引起的,弱視的英文翻譯為“Amblyopia”、“Lazy eye”,弱視眼是發(fā)育不良的現(xiàn)象,分為單眼,性弱視或雙眼性弱視,是一種視覺發(fā)育障礙疾病。早在1996年由中華醫(yī)學會眼科學會全國兒童弱視斜視防止組來定義弱視為視力小于等于0.8且不能嬌正者稱為弱視。后來在2009年有學者提議重新修訂弱視定義,中華醫(yī)學會眼科學會于2010年了新的《兒童弱視診斷指南》,該指南再次定義弱視:視覺發(fā)育期間,由于單眼斜視、未矯正的屈光參差、高度屈光不正及形覺剝奪引起的,單眼或雙眼最佳矯正視力低于相應的年齡視力或雙眼視力相差兩行及以上。
弱視與近視遠視不一樣,弱視兒童是由于視覺發(fā)育不良引起的視力模糊癥狀,弱視患者缺乏立體視覺,即使佩戴眼鏡后視覺功能也很難達到正常水平,若不及時治愈,長大后的職業(yè)選擇會受到很多限制,如參軍、宇航員、司機公務員、建筑、工程設計、醫(yī)學、機械、美術等。弱視兒童最好在2-3歲期間去醫(yī)院做一個詳細的視力篩查,若發(fā)現(xiàn)弱視應及早治療,通過散瞳驗光配鏡和康復訓l練作業(yè)一般都可以康復,醫(yī)生一般不建議手術治療。李斌在《綜合治療在治療小兒弱視方面的應用效果分析》一文提出,3-6歲的治愈率為93.42%,7-10歲的治愈率為77.03%,11-14歲的治愈率為16.67%,因此弱視盡量在10歲之前進行治療康復,而3-6歲是視力康復的最佳時期。
2弱視訓練的原理
人類眼底的黃斑中心周邊分布了大量的視錐細胞,它們負責明視覺、分辨空間頻率、辨顏色三種神經(jīng)感受功能,弱視就是黃斑中心敏銳度低下的疾病。引起兒童弱視最主要的病因就是兒童視功能沒有得到充足發(fā)育,因此訓練的原理便是加強對弱視眼黃斑中心及周邊視錐細胞的刺激,讓其興奮,起到治療弱視的作用。精細作業(yè)主要是增加患兒對弱視眼的應用,對其進行視覺刺激,如現(xiàn)有的穿珠子、穿針等精細操作,都是為了消除患者視力的發(fā)育障礙,刺激患者視覺發(fā)育。對于弱視訓練治療,精細目力訓練是最簡單可行的訓練方法,在弱視治療過程中的作用重大。
3弱視兒童心理特征
兒童心理學理論指出幼兒期的兒童以無意注意為主,有意注意慢慢形成,穩(wěn)定性較差,這個期間的兒童集中力差,精細操作能力弱,因此弱視治療的依存性較差。當兒童7歲以后,注意力漸漸集中,心智漸漸成熟,可以意識到弱視的危害,可與家長和醫(yī)生達成共識,在心理上愿意自覺配合治療及訓l練康復。3-6歲為弱視兒童的最佳治療期,但是因為依從性差,導致治療效果也差,因此加強這個期間兒童的依從性非常關鍵。在弱視兒童玩具的設計中,可借鑒ARCS心理理論,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介紹為什么要這么玩的相關性要素,在游戲的過程中建立兒童的自信心,讓他們在游玩中享受玩具帶來的成就感。
4色彩、形狀對兒童視覺刺激的研究
紅色是視錐感光細胞最敏感的顏色之一,紅色的視覺感知可以興奮黃斑中心凹達到對視覺的刺激,進而起到弱視治療的作用。色覺刺激對于中度及重度弱視患者的治療初期是很用的,而對于中度及重度弱視治療的中后期、輕度弱視患者,色覺刺激的作用不是很大。因此中高度弱視在治療初期提倡顏色刺激,中高度弱視治療后期及初度弱視提倡用不顯眼的顏色。形狀是物體的空間屬性,人們對物體形狀的感知靠視覺和觸覺來完成,尤其是視覺。有研究學者發(fā)現(xiàn)弱視患者對形狀的感知視覺在時間上明顯大于正常人。在弱視訓練玩具設計中,玩具色彩應選用刺激視力發(fā)育的顏色,選取特點鮮明且吸引兒童關注的造型,鍛煉弱視兒童對形狀及顏色的感知的能力,干預刺激視力發(fā)育。
5弱視兒童設計要素
弱視兒童在進行精細作業(yè)訓練時,由于訓練過程枯燥乏味,以及家長對弱視知識的缺乏,兒童與家長容易放棄,訓練的依從性很差,在康復訓練的場景下,家長和弱視兒童的積極配合,關系到治療的成敗。因此要從家長、兒童、醫(yī)生三方來設計弱視玩具提高訓練的依從性,使家長和兒童積極配合醫(yī)囑完成康復訓陳。
5.1符合醫(yī)學原理
引起兒童弱視最主要的病因就是兒童視功能沒有得到充足發(fā)育,因此訓練的原理便是加強對弱視眼黃斑中心及周邊視錐細胞的刺激,讓其興奮,起到治療弱視的作用。
5.2趣味游戲設計
目前市場上精細目力訓練類的玩具較傳統(tǒng)趣味性不足,再加上訓練周期長,弱視兒童的依從性很差,沒有最大地發(fā)揮精細訓練的作用。把訓練的過程游戲化,有趣化,利用智慧玩具給兒童創(chuàng)造好玩有趣的訓練方式,兒童的視力從中受益,創(chuàng)造吸引弱視兒童去訓練的環(huán)境,設計良好有趣的玩具反饋行為,吸引兒童的注意力。
5.3通用性設計原則
弱視玩具設計的角度不能僅是針對弱視兒童之間玩耍,本文認為弱視玩具應該符合通用性設計原則,設計所有兒童均可一起參與的游戲形式,從而避免弱視兒童的自卑感。
5.4視知覺刺激
【關鍵詞】美工教學;智障學生;精細動作
智障學生由于大腦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精細動作缺陷明顯,在精細動作的發(fā)育上要較同齡的普通學生遲緩得多。中重度學生剛入學時在美工方面表現(xiàn)出來的缺陷猶為明顯,例如,涂色方面:有的學生不會握筆,基本上都是先圍繞著一個局部重復地涂,然后又開始在整張畫紙上亂畫;剪紙方面:能用手拿著剪刀,但姿勢不協(xié)調,紙張剪不開;撕紙方面:能用手拿著紙張,但不能按照教師的指令完成簡單的撕紙活動;折紙方面:折疊時對不齊,容易將紙撕壞。這些能力不經(jīng)過訓練,可能長期不具備。精細動作的缺陷嚴重地影響與阻礙了智障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但是經(jīng)過美工教學,這些能力是可以得到有效的康復和提高的。
一、涂色
培智學校義務教育美工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要能依照樣本進行涂色。學生第一次學習繪畫技巧是從涂色開始的,運用正確的方法動手涂色,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耐心、觀察和肢體協(xié)調能力。
第一步,通過兒歌和示范手把手教學生學習繪畫姿勢。在教授繪畫姿勢時,我先做了示范,同時講解繪畫姿勢的要點:頭要正,背要直,胸部離桌要一拳。眼高畫紙一尺遠,才能畫出好圖畫。然后輔助學生練習繪畫姿勢。
第二步,邊示范邊講解握筆姿勢:“使用鉛筆畫圖畫,拇指中指握住它。指離筆尖一寸遠,眼不近視又好畫?!薄跋灩P質松易折斷,握筆需要靠筆端。涂色用力要均勻,涂出色彩才好看?!笔职咽?,一遍又一遍地輔助學生在練習本上練習握筆,并引導學生觀察自己的拇指、食指和中指的位置及體驗手指使用的力度。
第三步,進行平涂練習。當中筆者安排了三項平涂方法的練習。例如,在長方形里練習橫線平涂;在三角形里練習豎線平涂;在蘋果圖形內(nèi)練習斜線平涂。學生雖然學會了繪畫姿勢和握筆姿勢,但是假如只是重復地練習姿勢,學生肯定會覺得枯燥。這樣,讓學生運用不同的平涂方法在不同的圖案里用不同顏色的蠟筆涂色,增加了涂色的興趣。同時,在輔助學生進行平涂練習的同時也要提醒他將圖案涂得均勻、飽滿而且不超出線外。
經(jīng)過日復一日的練習,學生的涂色能力提高了許多,從最開始的圍繞局部涂色甚至常常將畫紙弄破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能夠獨立地較為均勻地將一個圖案涂滿顏色了。同時,肢體協(xié)調能力和手指的靈活性也得到了很大的鍛煉。
二、繪畫
智障學生的繪畫基礎差異很大,在對各個層次的學生進行詳細了解后,筆者采用了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進行繪畫練習。在繪畫里,畫線是基礎。學生學會涂色了以后,已經(jīng)掌握了握筆的方法,對于畫線也有一些基礎。筆者采用了下面的訓練步驟教學生畫線:
第一步,給學生定好兩個點,然后請學生把點連起來,連好后,引導學生認識豎線、橫線、斜線。
第二步,讓學生在點線里連各種線:直線、折線、鋸齒線、波浪線、螺旋線等。
第三步,描畫。在圖案中連線,圖案由簡單到復雜。
經(jīng)過了連點、描畫線段、描畫圖形幾個步驟的訓練,學生的認知水平得到了提高,手的靈活性也得到了鍛煉,繪畫技能也有所提高。運用小步子、多循環(huán)、循序漸進的原則,學生對畫畫有了更大的興趣,增進了學習信心,提高了繪畫能力。
三、泥工
蘇姆霍林斯基說:“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蹦喙せ顒釉谛W美工教學中,對培養(yǎng)學生技能技巧、提高素質,開發(fā)智力方面有其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加強泥工教學,并同時使之與繪畫相結合,從而逐步來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促進全面發(fā)展。
泥工是以粘土(黃泥、白泥、橡皮泥、面團等)為主要原料,用手和一些簡單的工具捏塑成各種物體、動物、人物形象等。在泥工活動中,學習泥工的技能主要是搓條、團圓、壓扁、粘合等。
在訓練中,分成以下幾個步驟:(1)讓學生自由隨意地捏橡皮泥。每個孩子都對橡皮泥有著與生俱來的興趣,沒經(jīng)過教師指導前,有的學生會自己將橡皮泥分的很碎的泥,然后憑借經(jīng)驗給他們命名:豆子、蘋果、香蕉等,雖然從外形看來一點都不像,但是學生們還是玩的很開心。(2)在捏塑簡單的泥工作品中學習基本泥工技巧。①筷子(搓條)將適量的橡皮泥置于雙手掌心,通過雙手摩擦,將橡皮泥搓成長條,用同樣的方法再搓一個長度相同的長條,就成一雙筷子了。②湯圓(搓圓)將適量的泥放在右手掌心,左手逆時針搓,直至搓成圓。在搓圓的技能掌握后,加入新的學習內(nèi)容――制作冰糖葫蘆,將做好的圓串進小棒里。剛開始時,學生們很容易將圓捏變形,或者串偏了許多,需要耐心地指導與示范:一手小心翼翼地拿著圓,一手輕輕地將小棒對準圓的中間。③水餃(壓扁、粘合)將搓好的圓放在桌面,利用工具將圓壓扁成水餃皮,在水餃皮的中間放入幾顆豆子,將水餃皮粘合起來。
在泥工活動中,不僅僅制作出了一些滲透其個性的作品,更重要的是通過這種實踐,將學到的知識得到自由廣泛的運用,訓練了學生的手指靈活性和手眼協(xié)調能力,同時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得到了極大個性化發(fā)揮,從而引導學生積極創(chuàng)造,拓寬了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