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體育鍛煉的主要目的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Yang Jianshe;Chen Yan
(西安體育學院,西安 710068)
(Xi'an Physical Education University,Xi'an 710068,China)
摘要:通過問卷調查,發(fā)現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不足總體的三分之一,而參加體育鍛煉的目的主要為促進身體健康;有40%的鍛煉者活動時間集中在晚上;鍛煉項目以散步和慢跑為主;鍛煉方式以自己一個人鍛煉居多,幾乎占四成;由于高校擁有體育場地設施資源優(yōu)勢,因此他們鍛煉場所以本單位體育場地設施為主。同時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倡導自覺參加體育鍛煉、發(fā)揮高校體育教師的指導作用和積極組織職工參加體育鍛煉等相應的對策。
Abstract: By the questionnaire, it is known that there are nearly the third of research objects often taking part in sports activity, therefore, the main propose of their sports exercises is making body healthy; their exercising time of 40% of the sporters focuses on night; the activity event give priority to walking and running; their exercising form is mainly the individual exercising which is nearly 40% of the sporters; because there are lots of sports grounds and establishment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they mostly make use of sport ground and establishment of their school. Simultaneously we make out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ments of improvement aiming at the condition, which are calling for actively taking part in sports exercise, bringing into play coach of the games master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nd energetically organizing the staff participating in sports exercising so on.
關鍵詞:陜西省 高級專業(yè)技術人才 體育活動 現狀 對策
Key words: Shaanxi Province;highly qualified personal with specialty;sports activity;status quo;countermeasure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20-0160-02
0引言
陜西省高等院校的數量在全國名列第四,科研院所和軍工企業(yè)眾多,擁有大量高級專業(yè)技術人才。這些人才對促進陜西科技、經濟和社會的協(xié)調發(fā)展起到了主要作用。陜西要發(fā)展,必須保持充足的人才資源,構建和實施“人才強省”戰(zhàn)略。抓住人才的培養(yǎng)、吸引和使用三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使人才的總量不斷增加,結構不斷優(yōu)化,綜合素質不斷提高,為陜西省各項事業(yè)發(fā)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如何使用好高級專業(yè)技術人才,保持高級專業(yè)技術人才資源優(yōu)勢的作用得到充分和持續(xù)的發(fā)揮,則首先取決于各類高級專業(yè)技術人才是否擁有健康的身體這一物質基礎。所以高級專業(yè)技術人才的身體健康是目前行政管理部門、人事管理部門所面臨的現實問題和重要課題。了解他們的身體健康狀況和體育活動現狀為有關部門制訂政策提供參考和借鑒。
1研究對象與方法
以陜西省高校中具有高級專業(yè)技術職稱人員為研究對象,采用多段分層抽樣的方法,抽樣范圍涉及到國家重點高校的西安交通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陜西師范大學,省屬學校的延安大學、西安文理學院,地方高校的安康師范學院、咸陽師范學院7所高校。
研究主要采用文獻資料、問卷調查、數理統(tǒng)計等方法,共發(fā)放問卷600份,其中,有效問卷565份(男性380份,女性185份),有效率94.2%。效度檢驗:通過本領域內的15位專家對問卷內容進行效度檢驗,經計算,效度為78%。信度檢驗:采用再測法,用同樣的問卷分別進行2次測試,兩次測試時間間隔1個月,以兩次測試結果求相關系數,R=0.82。調查對象其他情況見表1-2。
2陜西省高級專業(yè)技術人才體育鍛煉現狀
2.1 陜西省高級專業(yè)技術人才參加體育鍛煉情況從表3可知,陜西省高級專業(yè)人才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不足三分之一,這一數據低于全國體育人口的標準34%[1],同時也遠低于陜西省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比例36.7%[2]。這對于從事腦力勞動的知識分子來說比例偏低,高級專業(yè)技術人才文化程度較高,對健康和體育鍛煉的關系認識水平較高,達到68.8%,但是將鍛煉意識付諸于實踐的人比例較低,僅有31.9%。這說明意識向實踐轉化需要一個過程或一段時間。
2.2 陜西省高級專業(yè)技術人才參加體育鍛煉主要目的人們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目的是對人們認識體育功能的反映。由表4可見,陜西省高級專業(yè)技術人才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目的(依據中選頻率比值從大到小排序)是:促進身體健康;減輕工作壓力;預防疾??;娛樂身心;提高工作效率;社會交往;治療疾病。這與全國科教文衛(wèi)人群參加體育鍛煉的動機基本一致[3]。同時與西安市居民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目的相比較也基本一致[4]。這說明陜西省高級專業(yè)技術人才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目的是維持身體健康,以便繼續(xù)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為地區(qū)的經濟社會發(fā)展貢獻自己應有的力量。
2.3 陜西省高級專業(yè)技術人才參加體育鍛煉時間選擇體育鍛煉者參加體育鍛煉的時間選擇是根據自己余暇時間而定的。由表5可以看出,在陜西省高級專業(yè)技術人才中參加體育鍛煉的時間選擇:主要為早晨占6.9%;上下班途中鍛煉者占8.8%;晚上鍛煉者占12.7%,幾乎是早晨鍛煉的兩倍。這與高級專業(yè)技術人才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較為一致。
2.4 陜西省高級專業(yè)技術人才參加體育鍛煉的項目選擇從調查數據可以看出,陜西省高級專業(yè)技術人才參加體育鍛煉時項目選擇(按中選頻率)依次為散步13.6%、慢跑10.1%、太極拳3.2%、球類活動2.1%、體育舞蹈1.2%、健美操0.7%、釣魚0.5%等。這說明散步和慢跑這兩個項目動作技術簡單,且運動強度和運動量易受鍛煉者自己控制,同時對場地要求不高,而且也可以在上下班路途中進行。
2.5 陜西省高級專業(yè)技術人才參加體育鍛煉的方式選擇從調查統(tǒng)計數據可知,陜西省高級專業(yè)技術人才參加體育鍛煉的方式主要為自己一個人鍛煉,幾乎占到總人數的四成以上;其次是參加單位組織的、與家人一起鍛煉、與朋友、同事一起鍛煉,這四項相差無幾,分別為16.1%、15.9%、15.8%、16.3%。這些數據表明:一方面陜西省高級專業(yè)技術人才參加體育鍛煉缺乏組織;另一方面自己一個人參加體育鍛煉靈活性大,鍛煉運動量和運動強度好控制,同時不受鍛煉項目和時間的影響,但是約束力不強,容易造成參加體育鍛煉的隨意性。而參加單位組織、社區(qū)組織及與家人、同事、朋友一起鍛煉,運動量、運動強度、運動項目和運動時間受鍛煉群體影響,受約束力大,容易養(yǎng)成鍛煉習慣。
2.6 陜西省高級專業(yè)技術人才參加體育鍛煉的場所選擇從調查數據統(tǒng)計可以看出,陜西省高級專業(yè)技術人才體育鍛煉場地首選為單位場地,占59.1%,其原因為大部分高級專業(yè)技術人才屬于高校教師,學校體育場地設施為他們參加體育鍛煉提供了優(yōu)越的物質條件。而17.5%的高級專業(yè)技術人才到公共體育場所鍛煉,其原因是因為個別單位無專門體育場地或單位有專門體育場地但是滿足不了他們的需求,所以提供適合廣大高級專業(yè)技術人才鍛煉場所條件是引導他們從事體育鍛煉的必要手段,增加適宜中年人鍛煉的場所和器材,提高鍛煉場所的人性化條件,使大家不但進行身體鍛煉還能感受到心理舒暢。
2.7 陜西省高級專業(yè)技術人才體育鍛煉方法獲得途徑及科學性
調查數據表明,陜西省高級專業(yè)技術人才體育鍛煉方法獲得途徑主要為自己摸索者占31.0%和通過學校體育課堂學習者占29.0%,這兩條途徑占60%。其次為工作單位學習,書本、報刊、雜志和健身場所,分別占14.5%、11.9%和10.3%。而他們從這些渠道獲得的體育鍛煉方法的科學性如何?人們判斷體育鍛煉方法的科學性,主要依據體育鍛煉效果的獲得。經過調查數據統(tǒng)計知道,近80%的人認為自己鍛煉的方法無科學性。鍛煉方法的科學性:一方面來自于獲得體育鍛煉知識的科學性,另一方面,在體育鍛煉過程中監(jiān)控手段是否科學。
3陜西省高級專業(yè)技術人才不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原因
從調查數據統(tǒng)計結果來看,陜西省高級專業(yè)技術人才不參加體育鍛煉首選原因是沒有時間占48.3%,其次是沒有場地占19.3%。選擇這兩項占到了67.6%,而認為體育對健康無用者占1.6%和認為怕人笑話者占2.3%,這兩項選擇比例較少。這表明,他們對體育鍛煉作用的認識較為清楚,不受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主觀上愿意參加體育鍛煉。但是,沒有專門的體育鍛煉時間和沒有專門的體育鍛煉場地兩個客觀因素是制約他們參加體育鍛煉的最主要因素。
4陜西省高級專業(yè)技術人才參加體育活動的對策
4.1 提倡自覺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從調查數據表明,陜西省高級專業(yè)技術人才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不到總體的三分之一,低于全國的體育人口標準。另外,陜西省高級專業(yè)技術人才存在大量的潛在體育鍛煉群體,即有一半多偶爾參加體育鍛煉,若能將這些群體組織發(fā)動起來經常參加體育鍛煉,這樣不但高級專業(yè)技術人才參加體育鍛煉的比例有所提高,同時在他們鍛煉過程中,予以科學指導,進行科學手段監(jiān)控,他們的身體健康狀況也會有較大的改善。
4.2 發(fā)揮高校體育教師的科學指導作用在陜西省高級專業(yè)技術人才僅有的三分之一鍛煉群體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是自己一個人鍛煉,且有部分人的鍛煉方法是自己摸索出來,這些因素某種程度上造成了鍛煉方法科學性較差,影響體育鍛煉的積極性。為了達到科學鍛煉,鞏固鍛煉效果,最終達到健身和維持健康的目的,他們得到科學指導是關鍵。高校體育教師都經過體育專業(yè)的系統(tǒng)培訓,甚至經過進一步深造,具備一定的科學指導知識和方法。因此,發(fā)揮他們的作用,科學指導高級專業(yè)技術人才體育鍛煉,減少他們在鍛煉過程中所走的彎路。
4.3 各級單位積極組織高級專業(yè)技術人才參加體育鍛煉和健康檢查人力資本理論認為,人的健康狀況是一種資本存量。一個人的健康時間越多,其人力資本也越多,對國家、對地區(qū)、對家庭的貢獻越大,收益越大,體育鍛煉能促進身體健康。因此:一方面,作為陜西省高級專業(yè)技術人才的主管單位陜西省人事廳,不僅管理著專業(yè)技術人才的職稱晉升等事項,而且將專業(yè)技術人才的身體健康也要納入到管理工作當中來,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由省人事廳牽頭,省體育局協(xié)助成立專業(yè)技術人才體育協(xié)會,各單位、各社區(qū)成立分會,專門組織專業(yè)技術人才日常體育活動,定期舉辦健康專題講座,定期專門組織專業(yè)技術人才運動會。另一方面,各單位工會應發(fā)揮自己的作用,尤其各高校有較完備的體育設施,同時還具備專業(yè)體育教師的優(yōu)勢,定期組織職工參加體育鍛煉或運動會。單位有關職能部門應該如何發(fā)揮自己的資源優(yōu)勢,把高級專業(yè)技術人才體育鍛煉組織起來是當務之急。
4.4 積極爭取省、市體育局每年對專業(yè)技術人才進行體質測試
《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在“對象和重點”中專門提出:“積極為知識分子創(chuàng)造體育健身條件,倡導和推廣適合其工作特點的健身方法,重視對高級知識分子進行健康檢查和體質測定工作?!保ǖ谑鍡l)[5]體質測試的結果不僅反映體質的合格與否,更重要的反映體育鍛煉效果的維持情況,也是對體育鍛煉效果檢驗。各單位工會應該與體育部門積極配合,力爭每年對高級專業(yè)技術人才進行一次體質測試。作為主管全省專業(yè)技術人才的陜西省人事廳,應爭取省體育局在1-2年內對部分單位高級專業(yè)技術人才進行一次體質測試,在3-5年內對全省高級專業(yè)技術人才進行一次體質測試,并對結果進行分析,有必要的情況下,向社會公布。作為高校來說,自己不僅擁有體育管理部門和體育鍛煉場地設施的優(yōu)勢,而且擁有體質測試儀器設備的優(yōu)勢,各高校人事管理部門可以聯合工會和體育管理部門,可以每年聯合其他部門進行體質測試,同時人事管理部門也可以把體質測試結果作為專業(yè)技術人才綜合評定指標之一。
參考文獻:
[1]體育人口.群眾體育歷史發(fā)展.中國大眾體育.國家體育總局網站.
[2]馬繼龍.與時俱進 開拓創(chuàng)新――努力建設西部體育強省[C]. 陜西省體育局編,體育法規(guī)文件匯編(2001-2003).243-263.
[3]中國群眾體育現狀調查課題組.中國群眾體育現狀調查與研究[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8,12.173.
[4]楊建設.西安市社區(qū)體育現狀與發(fā)展對策研究[D].西安體育學院碩士研究生畢業(yè)論文,2002,7.11.
[4]國家體委群眾體育司組織編審.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教材(使用)補充教材(附錄) [M].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1996,11.96-100.
[5]張勇.安徽省中高級知識分子健康狀況與體育鍛煉的調查與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1,24(12):460―461.
[6]盧元鎮(zhèn).中國知識分子健康與體育參與狀況評析[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3,(1):1-4.
關鍵詞:湖南城市學院;非體育系;女生;課外體育鍛煉;
1.研究對象與方法
研究對象為隨機抽取湖南城市學院非體育系女生400人;研究方法為文獻資料法、統(tǒng)計分析法。
2.結果與分析
2.1非體育系女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現狀
2.1.1 非體育系女生每周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次數和時間
通過調查得知,湖南城市學院非體育系女生每周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次數1~2 次 的占 38.6 %;33.8%的湖南城市學院非體育系女生是偶爾參加 1 次課外體育鍛煉;3 次以上的僅為9.7 %;還有 17.9 %的非體育系女生平時根本就不參加課外體鍛煉。超過80%的非體育系女生每次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時間不到1h,只有不到20%的女生每次鍛煉的時間達到1h或以上 。從一次鍛煉持續(xù)的時間來看,雖然很多非體育系女生進行了體育鍛煉,但是往往堅持的時間太短,身體都還沒有熱運動就結束了,這很難達到鍛煉的目的。對身體機能的改善也幾乎沒有什么影響??梢钥闯鑫倚E鷧⒓诱n外體育鍛煉的頻率和效果與國家標準相差甚遠。因此學校要出臺適當的強硬措施組織學生進行鍛煉,來提高非體育系女生的體質,例如早上組織晨跑等。
2.1.2非體育系女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項目
從表1可以看出,湖南城市學院非體育系女生比較喜歡參加的課外體育活動項目是羽毛球、乒乓球、排球等有一定活動量、對抗性相對較弱,易于組織進行,且相對大眾化的運動項目,占到60%以上。應該指出的是學生對一個項目的喜好與現有的體育場館設施以及學校的傳統(tǒng)體育項目有著密切的關系?;@球、慢跑是比較流行的大眾項目 。它們已經深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是人們喜聞樂見,易于學習和握的項目,而且練習效果好,所以學生是比較喜歡的,值得大力推行。大多受場地要求的運動項目喜歡的學生則較少,因為這些項目課余時間很少能找到合適的場地,所以喜歡的學生也相對少一些。
2.1.3非體育系女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方式
根據調查,自己進行鍛煉的只占8.4;邀好友一起鍛煉占到了66.2;無組織的占到15.9;說明湖南城市學院非體育系女生參加體育鍛煉的方式大都喜歡與幾個玩的好的同學一起鍛煉,很少獨自進行鍛煉,因此在今后上體育課或進行各種比賽時應考慮人員間的搭配。
2.1.4非體育系女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動機
調查結果表明,健身和健美、興趣娛樂(玩得高興、心情舒暢)、緩解緊張(減輕學習緊張和疲勞感)和交往(結交朋友,增進友誼)是女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主要目的,湖南城市學院只有16.4%的非體育系女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目的是為了應付考試;僅有3.8 %的非體育系女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目的是為了提高某項運動的技術水平。 由此可見,絕大部分的女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目的已經從單純?yōu)榱藨犊荚嚨墓秩χ凶吡顺鰜?健身娛樂、緩解緊張和培養(yǎng)個性已經成為主流,因此大力開發(fā)吸引女生的鍛煉項目,改善體育場館等設施條件已成為當務之急,這也是激發(fā)女生積極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重要因素。
2.2非體育系女生對課外體育鍛煉價值的認識
學校體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用是任何其他學科無法代替的.女生也不例外,認為體育對促進身心全面發(fā)展具有積極作用,但是能堅持經常鍛煉的人卻不多 ,體育鍛煉有它獨特的價值,這一觀點已經被湖南城市學院65 %左右的非體育系女生所認同;31.5 %的非體育系女生認為課外鍛煉可有可無;僅有 9 位被調查的女生認為課外鍛煉的價值很小根本無需鍛煉。由此可見,大部分的女生對體育鍛煉價值的認識比較明確,這反映了女大學生體育認知水平的提高,也與經濟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有著密切關系。但仍有 3% 左右的女生對體育鍛煉的意義認識不清,這就需要體育教育工作者不斷加強對女生的體育意識教育,正確地開發(fā)和引導她們的體育動機,努力促使她們養(yǎng)成自覺鍛煉的良好習慣。
3.結論
3.1 湖南城市學院非體育系女生,有65 %左右的女生能正確認識體育鍛煉的意義,有 70 %左右的女生能夠不同程度地參加課外鍛煉,但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人數、次數和時間明顯不足。
3.2 湖南城市學院非體育系女生對參加課外體育鍛煉有興趣,健身娛樂、緩解緊張與疲勞是她們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目的。其參與的方式主要趨向于和同學一起鍛煉為主,以個人鍛煉為輔。
3.3課外體育鍛煉已成為相當一部分湖南城市學院非體育系女生課余生活的重要活動方式之一。
3.4對于大眾化的體育項目:如排球,籃球,羽毛球,乒乓球等項目,湖南城市學院非體育男女生感興趣的人數較多。
參考文獻
[1] 楊秀芳,大學生業(yè)余體育鍛煉現狀的調查分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4,18(5):93~94.
[2] 王景亮,對女大學生體育態(tài)度及體育行為的調查與研究[J].四川體育科學,2002(2):32~34.
關鍵詞:鳳慶縣職高學生;體育鍛煉行為;體質健康
中圖分類號:G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3)08-0000-01
1.研究對象和方法
1.1研究對象
鳳慶縣職高學生體制健康狀況與體育鍛煉行為
1.2 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相關的文獻資料和研究成果,收集整理相關內容,為本文的撰寫提供理論依據。
1.2.2問卷調查法
從16個班中隨機抽取4個班進行發(fā)放問卷,現場作答,現場回收,發(fā)出問卷200份,收回問卷200份,回收率為100%,有效問卷196份,有效率98%。
1.2.3邏輯分析法
綜合運用分類與比較、歸納與演繹等方法對論文進行邏輯分析。
1.2.4數理統(tǒng)計法
運用spss17.0 統(tǒng)計軟件,對收集、整理調查獲得的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鳳慶縣職高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
2.1.1鳳慶縣職高學生的體質健康測試總體情況
根據表1可以看出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總體處于良好及以上水平,平均分為7864,優(yōu)秀的占271%,良好的占449%,及格的占245%,不及的占35%,男生的體質健康狀況好于女生的體質健康狀況。
2.2鳳慶縣職高學生的體育鍛煉行為
2.2.1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目的
通過調查研究發(fā)現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目多樣,可以看出鳳慶縣職高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增進健康,增強體質和緩解學習壓力,增進健康,增強體質是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首要目的。結果表明,學生已經意識到體質健康狀況與體育活動有著緊密的聯系,學生對體育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學生參加體育鍛煉是根據不同的動機進行的,根據自身的需求進行體育鍛煉,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目的是多方面的。
2.2.2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時間和頻率
學生一周內參加體育鍛煉2次的人數最多,占418%,3次和3次以上的占了229%和296%,41%的學生一周內參加體育鍛煉是1次,只有16%的學生不參加體育鍛煉。調查結果表明,學生能利用課余時間進行體育鍛煉,學生的體育鍛煉情況較好。
調查數據顯示,735%的學生每次進行體育鍛煉的時間在30-60分鐘左右。143%的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時間在60分鐘以上,122%的學生每次進行體育鍛煉的時間在30分鐘以下。
2.2.3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項目選擇及主要鍛煉形式
在學生參與的運動項目中,男生比較喜歡球類項目,占701%,而女生比較喜歡登山運動,占374%。在項目的選擇上存在性別差異,男生喜歡帶有對抗性、競爭力的項目,女生則傾向于對抗性小、簡便易行的項目。調查結果表明,學生的性別不同選擇的運動項目也不同。
學生體育鍛煉的主要形式是和同學或朋友一起,而單獨鍛煉和與家人一起鍛煉的學生人數較少,調查結果表明,大多數學生喜歡在有同伴的情況下參加體育鍛煉,學生在鍛煉形式的選擇存在一定的差異性。為了更好的促進學生參加體育鍛煉,學校應該豐富體育鍛煉的形式,積極有效的組織學生進行體育鍛煉。
2.2.4影響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的因素
學習緊,沒有時間、運動場地和器材、缺乏組織和指導是影響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主要因素。沒有時間是影響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首要因素。
2.3不同鍛煉頻率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
2.3.1不同鍛煉頻率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成績得分對比
從表6可以看出,每周鍛煉3次及3次以上的學生和每周鍛煉3次以下的學生的體質健康測試成績之間存在顯著差異(P005)。學生鍛煉次數不同,學生的體質健康測試成績也不同,每周鍛煉3次及3次以上體質健康狀況好于每周鍛煉3次以下的學生。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3.1.1鳳慶縣職高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總體處于良好及以上水平,男生體質健康狀況好于女生。
3.1.2學生每周參加體育鍛煉的次數偏少,每次鍛煉的持續(xù)時間較短,沒有形成固定時間段進行體育鍛煉的習慣,學生性別不同選擇的運動項目也不同。
3.1.3影響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的主要因素是學習負擔重,沒時間進行鍛煉,缺乏組織和指導。
3.1.4鍛煉頻率不同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不同,學生參加體育鍛煉次數多的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好于鍛煉次數少的學生。
3.2建議
3.2.1學校應該調整相應的體育教學內容,不斷完善體質健康評價體系,建立激勵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科學評價體系,科學合理的安排體育鍛煉,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
3.2.2學校應以學生為主體,提高學校體育場地、器材的利用率,結合鳳慶縣職高的實際情況,在積極開展傳統(tǒng)項目的基礎上,對新興項目大膽的引進,提高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3.2.3學校應該加強對學生體育鍛煉的重視,幫助學生協(xié)調好體育鍛煉與學習的關系,積極開展各種課外體育活動。
參考文獻
[1] 羅春燕,李敏,彭寧寧等.上海初一學生體育鍛煉狀況調查分析[J].中國校醫(yī),2002,16(5):387-388.
[2] 王清生.福建省大學生體質健康與體育鍛煉的調查研究[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8,23(3):130-133.
[3] 劉旗.福建省學生體質與體育鍛煉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寧德師專學報,2007,19(2):223-224.
[4] 劉素梅.淮陽市中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分析[J].演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21(4):49-50.
關鍵詞: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習慣
中圖分類號:G8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118(2013)01-0283-01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體育鍛煉的行為習慣是體育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高校對于學生來說,是接受在校體育教育的最后階段,對于學生體育意識培養(yǎng)、體育鍛煉習慣的養(yǎng)成有著重要的作用與影響,也是對學校的素質教育的一種完善。
一、體育鍛煉行為習慣的特點以及形成規(guī)律
(一)定義
在我國,對體育鍛煉習慣有明確判定指標,即每人每星期參加三次或者是三次以上,并且每次都在三十分鐘以上的行為就可以稱為是體育鍛煉習慣。
(二)特點
1、后天性,也就是說體育鍛煉的習慣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經過一系列的長時間行為的一種養(yǎng)成,這種行為具有高度的自動化與生活化。
2、穩(wěn)定性,也就是說對于每個人來說有穩(wěn)定的體育鍛煉內容與體育鍛煉方式,要保證每星期鍛煉的時間與次數。
3、指向性,也就是說每個人對于自身參加的體育鍛煉項目都有明確的價值取向,對體育鍛煉有著積極主動的參與意識與參與性。
(三)形成規(guī)律
從心理學中我們可以知道,任何習慣的養(yǎng)成都需要一個過程。形成體育鍛煉的行為習慣也需要一定的階段,從被體育鍛煉吸引到活動意識的形成,再到產生體育鍛煉的欲求,再到形成動機,最后到體育鍛煉習慣的形成。
我們可以將體育鍛煉行為習慣形成的一般規(guī)律這樣概括:第一,其形成過程是由外部支配到內部控制,也就是說體育鍛煉習慣的引起是在外部因素的作用下,隨著過程的逐步發(fā)展,鍛煉行為的主體從中獲得了良好的體驗與感受,并且逐步轉化為內部動機,從而形成了對體育鍛煉的內部控制。第二,其形成過程是行為自動化逐步加強的過程,也就是說,可能在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最初是需要靠意志力來堅持,但是經過一段時間之后就不要意志力就可以自覺維持行為的持續(xù)進行。第三,其形成的過程是從不穩(wěn)定到穩(wěn)定的過程,也就是說在最開始的時候還是不穩(wěn)定的,這就需要不斷重復加強穩(wěn)定性,最后成為穩(wěn)定的、自覺的行為習慣。
二、影響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習慣的因素
(一)大學生自身的因素
1、健康因素。根據相關的調查,健康狀況不是影響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主要因素,只有個別的學生因為健康狀況不佳而沒有進行體育鍛煉。相對于很多女大學生而言,改變體型的愿望是她們進行體育鍛煉的主要目的之一。
2、性別因素。據有關調查的數據表明,男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要遠遠高于女大學生,男女學生之間體育鍛煉習慣上有明顯的差異。所以,體育鍛煉行為習慣的形成與性別有著很大的關系。
3、興趣因素。很多大學生對于體育鍛煉沒有很大的興趣,而興趣又是積極參與的主導因素,是對某事物進行探索與認知的一種心理傾向,對體育鍛煉的興趣越濃厚越容易形成體育鍛煉行為習慣。
4、遺傳因素。對于每個人來說,先天的遺傳因素是大不相同的,像運動能力、身高體重等,這些也影響著學生的體育鍛煉習慣的形成。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身體特征,也就有參與不同體育項目的優(yōu)劣之勢的區(qū)別,所以先天的遺傳因素也是影響體育鍛煉行為習慣的一個因素。
5、認識因素。這里所說的認識,是指對于體育鍛煉的認識因素,而認知因素對于習慣的形成有重要的影響作用,而個人對其行文的認知程度與方式將直接影響個人的行為習慣。雖然沒有體育鍛煉習慣的大部分,雖然能夠對其有認知,但是卻沒有形成行為能力。
(二)外界因素
影響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客觀因素主要有體育鍛煉的場地、器材等的缺乏;或者是大學體育教師沒有充分認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疏于加強學生的體育鍛煉等等這些都是影響學生形成體育鍛煉行為習慣的因素。
三、對增強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習慣的建議
(一)學校要為學生體育鍛煉提供良好環(huán)境條件,比如說充足的體育鍛煉場地與地獄鍛煉設施,增加學生培養(yǎng)體育鍛煉行為習慣的客觀條件,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鍛煉基礎;加強大學體育教師的思想認識,使其充分認識到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形成的重要性。
(二)充分調動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與參與性,只有學生能夠積極進行參與,才有助于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習慣的形成,比如可以增加一些體育比賽項目,經常組織一些體育活動等,積極鼓勵學生參與。
(三)學校要對學生的體育鍛煉行為進行干預,因為僅僅只是依靠學生的自覺性是不夠的,高校要對學生的體育鍛煉進行適當干預,可以對大學生的一些體育活動采取強制性措施,比如對大學生的體育課程采取強制性,從客觀上要求那些不積極參與的同學。
很多大學生沒有形成體育鍛煉的行為習慣,最主要是學生主觀上不積極,當然也有部分外界的影響因素,所以高校要根據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措施,以培養(yǎng)大學生的體育鍛煉行為習慣。
四、結語
筆者通過對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習慣的相關介紹,并論述了影響大學生形成體育鍛煉習慣的因素與加強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習慣的一些建議,加強培養(yǎng)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可以使大學生的體育鍛煉意識增強,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參考文獻:
[1]段艷平,劉立凡,韋曉娜.一項促進大學生體育鍛煉意向的干預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0,(12).
[2]李建國.培養(yǎng)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重要性[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10,(03).
[3]任立峰,郝云鵬,劉爍.論如何改善大學生體育鍛煉現狀[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0,(05).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以同濟大學浙江學院學生為例,發(fā)放問卷800份,回收738份,回收率為92.25%。(2)研究方法。文獻資料、數理統(tǒng)計、對比分析等。
2討論與分析
2.1不同價值取向的學生課外體育鍛煉水平分析
根據學生每周課外體育鍛煉的時間將學生進行課外體育鍛煉的水平分為三個等級,每周鍛煉時間少于1小時為幾乎不鍛煉,1~2小時為很少鍛煉,兩小時以上為經常鍛煉。被測738名學生中,平均每周鍛煉時間不足一小時的有240人,周平均鍛煉時間在一小時到兩小時之間的有266人,周鍛煉時間超過兩小時的232人。如表1所示,幾乎不參加課外體育鍛煉、很少參加課外體育鍛煉和經常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主要目的仍是鍛煉身體。調查結果顯示,有635人選擇了參加體育鍛煉的目的是健身,其次選擇比例較高的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目的為調節(jié)緊張,幾乎不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學生群體中仍有100人選擇該項。另外,選擇塑身和防病目的人數排在第三位和第四位。經常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學生群體在調節(jié)緊張目的、審美目的、交往目的、防病目的和成就感目的上均高于幾乎不鍛煉和很少鍛煉的學生群體。而很少參加課外體育鍛煉和從不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學生群體除成就感目的選項與其他兩個群體比列差不多外,其他各項選擇比列均低于其余兩個群體。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目的在一定層次上可以反應學生在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價值取向。很少鍛煉學生群體在參與體育活動的健身目的、塑身目的和防病目的高于其他兩個群體,反映出這類群體是以健身和放松消遣價值的體育價值觀為基礎的。對很少鍛煉學生群體就體育鍛煉的原因進行調查結果顯示,29.17%的學生缺乏對體育的興趣,38.33%學生不參加體育鍛煉的原因是沒有體育鍛煉的習慣,40%的人認為場地器材缺少或不足。對平均每周課外體育鍛煉時間少于15分鐘的同學進行調查,結果發(fā)現不進行課外體育運動的原因中不感興趣的同學和沒有體育鍛煉習慣的分別占48.78%和42.68%。說明平時幾乎不參加體育運動的學生群體缺乏對體育價值的正確認識,沒有從體育活動中體會到體育運動的樂趣。對經常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232名學生進行調查,其中71.55%的人經常從事體育鍛煉是受到校園體育的影響,表明學校體育是讓學生認識體育價值的重要手段之一。
2.2影響學生對體育價值認識的因素分析
體育價值觀的形成源于對體育價值的認識程度,開放的信息勢必會對學生的體育價值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形成正確體育價值觀,就要對外界多種事物和事物的多種屬性有一個全面、深刻而完整的認識,對多種多樣的價值物和價值屬性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和把握[3]。如果不能正確地、客觀地、全面地、深刻地認識和理解事物的價值屬性以及各種事物和屬性的相互關系,一個人就不可能形成正確而穩(wěn)定的價值觀念體系[4]。高校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充分發(fā)揮,自我意識也趨于高度分化,是形成體育價值觀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獲得體育價值的認識主要來自于學校、家庭、社區(qū)、媒體和自身的體育參與。通過調查發(fā)現,738人中有82.79%的學生選擇了學校,10.84%的學生選擇了家庭,4.88%的學生選擇了社區(qū),24.66%的學生選擇了媒體,45.93%的人選擇了自身的體育參與。其中50.95%的學生關注體育方面的信息,獲取體育信息的來源選項中有525人選擇電視,占總人數的71.14%;569人選擇網絡,占總人數的77.10%,這表明雖然媒體是體育信息的主要獲取渠道,但對體育價值的認識影響相對不明顯,表明媒體是學生獲得體育信息的重要手段,但并不是認識體育價值的主要途徑,學校體育環(huán)境和自身的體育參與是體育價值認識的主要途徑。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1)被測試學生平均每周進行課外體育鍛煉1.88次,平均每次鍛煉時間為54.54分鐘,相對課外體育鍛煉水平較差。(2)被測試學生平均每周參加課外體育鍛煉活動時間超過兩小時以上的學生群體從事課外體育鍛煉的價值取向主要表現為健身價值取向、調節(jié)身心價值取向、塑身價值取向和防病價值取向。(3)媒體是學生獲得體育信息的重要手段,但并不是認識體育價值的主要途徑,調查顯示只有24.66%的人選擇了媒體是認識體育價值的主要方面。82.79%和45.93%的學生選擇了學校體育環(huán)境和的自身體育參與,說明學校體育環(huán)境和自身的體育參與是體育價值認識的主要途徑。
3.2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