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初中數(shù)學教學方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初中數(shù)學;學習方法;教學方案
數(shù)學學科是對個人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要求比較高的學科,但是對于初中生來說,這兩方面他們所具備的都還不是很完善,所以教師的教學方案與學習方法這個時候尤為重要。下面筆者來淺談一下自己對數(shù)學的教學方案的看法,如果有不恰當?shù)牡胤?,歡迎指出,鄙人當虛心接受。
合理有效的數(shù)學教學方案可以幫助老師與學生進行快捷的課堂交流,進而達到優(yōu)秀的數(shù)學教學效果。隨著數(shù)學課程的改革創(chuàng)新,傳統(tǒng)的數(shù)學教學顯然滿足不了當今的數(shù)學教育,因此教師應該適當?shù)刈龀鲎约航虒W方案的創(chuàng)新,跟緊改革的大潮,不能墨守成規(guī),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數(shù)學學習環(huán)境,通過自己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和經(jīng)驗總結(jié),我有以下幾點建議想對讀者提出:
1.運用多媒體設備進行穿插教學
現(xiàn)如今越來越多的學校更新了學校設備,多媒體這一工具對于學生學習來說具有很大的幫助,對于理論知識來說,多媒體設備會比傳統(tǒng)老師上臺講解教學更具創(chuàng)新性,這樣能使學生提高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而且方便教師備課,網(wǎng)絡上的名師資源也得到了充分利用,課堂上也不再那么枯燥無味,這對于學生和教師來說都是很好的資源。
2.提倡學生自己動手,數(shù)學與生活結(jié)合
數(shù)學這門學科貼近生活,不但具有強烈的邏輯性,還具有很強的操作性,比如幾何這一大類,如果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的話效果遠遠比老師講解的容易得多,我的經(jīng)驗告訴我,學習就是要靠自己去理解融合,這樣效果才會好過于傳統(tǒng)。
二、初中數(shù)學學習方法的改革
在初中數(shù)學學習過程中,作為教師,我們不僅要會正確教育,還需要學生好好學習,那么如何使這兩者平衡呢?那么正確的學習方法改革就尤為重要了。我有以下幾點想法與大家分享:
1.“回放電影”法則
我記得我的母親和我說過,她當年學習的時候,每當老師上完了課,她都會在晚上睡覺前默默回想,在自己的腦海里過一遍今天老師上課所講的內(nèi)容,像放一部小電影,這樣效果十分好,不但能夠讓自己加深學習的印象,而且還帶有絲許樂趣,何樂而不為呢?
2.“螺旋”學習法
在任何課程的學習中,都離不開“螺旋”,何謂“螺旋”,簡單地說,就是循序漸進,沒有知識是一瞬間就能全部獲得的,這需要一個過程,過程所需要的時間可長可短,但是知識的累計一定是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俗話說得好,水滴石穿,就是突出了循序漸進這個道理,學習亦如此,不可急功近利,循序漸進方能最大化地獲取知識,增強學生對學習的自信。
初中數(shù)學是一門重要的學科,教師需要不斷地改革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案,學生掌握更加完美的學習方法,這樣才會使數(shù)學教學取得良好的效果。
1.教學目標:經(jīng)歷從不同方向觀察物體的活動過程,發(fā)展空間觀念。養(yǎng)成“在生活中換個角度看問題,多方面思考”的思維習慣。
2.教學重點:會畫立方體及其組合圖形的三視圖。
3.教學難點: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yǎng)。
二、案例實錄
2009年4月上旬的一天上午第一節(jié)課正好上數(shù)學,探討“如何將立體圖形分解成平面圖形來表示”,即“三視圖”。一走進教室,同學們很快就被黑板上的一首詩吸引了。(這是我上課前刻意寫上的)
題西林壁
坡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教室里一陣竊竊私語,當然這是預料中的事情??吹竭@一情況,我拿出了事先準備好的幾個大小一樣的圓柱體模型,以不同的方位擺放在講桌上。
師:請大家觀察一下這幾個立體圖形,把你看到的圖形說出來。
生1:老師,我看到的圓柱體像一個長方形。
生2:我看到的是一個圓。
生3:老師,我看到的和他們說的都不一樣,究竟是什么圖形呢?我現(xiàn)在也說不清楚。(面露難色)
我一瞧,一位一向靦腆、不善言詞的同學早已站了起來。我走過去輕聲地說:“這位同學很善于觀察問題,這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很值得我們師生共同學習?!?/p>
師:你能把你眼中看到的圖形描述一下嗎?
生4:我覺得從不同方向看到的圖形各不相同,正如老師黑板上詩所說的。
孩子們探討的問題顯然已經(jīng)接近本課的學習了。于是我決定就著他們的思路展開教學。下面看這樣一個題目:
1.畫出圖中幾何體的主視圖、左視圖與俯視圖。
2.上圖的幾何體共用了幾個小立方體?用這幾個立方體你能搭出與上圖不同的幾何體嗎?你能畫出它們的三視圖嗎?
學生的思維立刻活躍起來,很快把第1小題完成了。教室里靜悄悄的,我猛一抬頭,發(fā)現(xiàn)愛動腦子的“智多星”正拿著筆發(fā)呆。
師:“智多星”,你想什么呢?
生5:老師,我在想圖中的幾何體可能用了4個搭成,也可能用5個……還可能用了更多個小立方體搭成。它們用的立方體的個數(shù)不確定,畫出的三視圖能相同嗎?
說真的,我深深折服于這位同學出奇的想象力,同時心里暗暗地驚喜。學生們的討論再度升級,一場“從不同方向看”得到的平面圖形不同的大探討,緊張而有序地進行著……
師: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兩個實驗,你能說出“橫看成嶺側(cè)成峰”中蘊含的數(shù)學道理嗎?這對你今后做人有何啟示?
下課鈴聲響了,學生們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地談論著老師的問題,發(fā)表著自己的見解……
三、案例反思
教學建議
一、知識結(jié)構(gòu)
二、重點、難點分析
本節(jié)教學的重點是掌握公式的結(jié)構(gòu)特征及正確運用公式.難點是公式推導的理解及字母的廣泛含義.平方差公式是進一步學習完全平方公式、進行相關代數(shù)運算與變形的重要知識基礎.
1.平方差公式是由多項式乘法直接計算得出的:
與一般式多項式的乘法一樣,積的項數(shù)是多項式項數(shù)的積,即四項.合并同類項后僅得兩項.
2.這一公式的結(jié)構(gòu)特征:左邊是兩個二項式相乘,這兩個二項式中有一項完全相同,另一項互為相反數(shù);右邊是乘式中兩項的平方差,即相同項的平方與相反項的平方差.公式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具體的數(shù)(正數(shù)和負數(shù)),也可以表示單項式或多項式等代數(shù)式.
只要符合公式的結(jié)構(gòu)特征,就可運用這一公式.例如
在運用公式的過程中,有時需要變形,例如,變形為,兩個數(shù)就可以看清楚了.
3.關于平方差公式的特征,在學習時應注意:
(1)左邊是兩個二項式相乘,并且這兩上二項式中有一項完全相同,另一項互為相反數(shù).
(2)右邊是乘式中兩項的平方差(相同項的平方減去相反項的平方).
(3)公式中的和可以是具體數(shù),也可以是單項式或多項式.
(4)對于形如兩數(shù)和與這兩數(shù)差相乘,就可以運用上述公式來計算.
三、教法建議
1.可以將“兩個二項式相乘,積可能有幾項”的問題作為課題引入,目的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在兩個二項式相乘其積可能為四項、三項、兩項中找出積為兩項的特征,上升到一定的理論認識,加以實踐檢驗,從而培養(yǎng)學生觀察、概括的能力.
2.通過學生自己的試算、觀察、發(fā)現(xiàn)、總結(jié)、歸納,得出為什么有的兩個二項式相乘,其積為兩項,因為其中兩項是兩個數(shù)的平方差,而另兩項恰是互為相反數(shù),合并同類項時為零,即
(a+b)(a-b)=a2+ab-ab-b2=a2-b2.
這樣得出平方差公式,并且把這類乘法的實質(zhì)講清楚了.
3.通過例題、練習與小結(jié),教會學生如何正確應用平方差公式.這里特別要求學生注意公式的結(jié)構(gòu),教師可以用對應思想來加強對公式結(jié)構(gòu)的理解和訓練,如計算(1+2x)(1-2x),
(1+2x)(1-2x)=12-(2x)2=1-4x2
(a+b)(a-b)=a2-b2.
這樣,學生就能正確應用公式進行計算,不容易出差錯.
另外,在計算中不一定用一種模式刻板地應用公式,可以結(jié)合以前學過的運算法則,經(jīng)過變形后靈活應用公式,培養(yǎng)學生解題的靈活性.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平方差公式,并會用公式進行計算;
2.注意培養(yǎng)學生分析、綜合和抽象、概括以及運算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平方差公式的應用.
難點:用公式的結(jié)構(gòu)特征判斷題目能否使用公式.
教學過程設計
一、師生共同研究平方差公式
我們已經(jīng)學過了多項式的乘法,兩個二項式相乘,在合并同類項前應該有幾項?合并同類項以后,積可能會是三項嗎?積可能是二項嗎?請舉出例子.
讓學生動腦、動筆進行探討,并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
兩個二項式相乘,乘式具備什么特征時,積才會是二項式?為什么具備這些特點的兩個二項式相乘,積會是兩項呢?而它們的積又有什么特征?
(當乘式是兩個數(shù)之和以及這兩個數(shù)之差相乘時,積是二項式.這是因為具備這樣特點的兩個二項式相乘,積的四項中,會出現(xiàn)互為相反數(shù)的兩項,合并這兩項的結(jié)果為零,于是就剩下兩項了.而它們的積等于乘式中這兩個數(shù)的平方差)
繼而指出,在多項式的乘法中,對于某些特殊形式的多項式相乘,我們把它寫成公式,并加以熟記,以便遇到類似形式的多項式相乘時就可以直接運用公式進行計算.以后經(jīng)常遇到(a+b)(a-b)這種乘法,所以把(a+b)(a-b)=a2-b2作為公式,叫做乘法的平方差公式.
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用語言敘述公式.
二、運用舉例變式練習
例1計算(1+2x)(1-2x).
解:(1+2x)(1-2x)
=12-(2x)2
=1-4x2.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題目條件是否符合平方差公式特征,并讓學生說出本題中a,b分別表示什么.
例2計算(b2+2a3)(2a3-b2).
解:(b2+2a3)(2a3-b2)
=(2a3+b2)(2a3-b2)
=(2a3)2-(b2)2
=4a6-b4.
教師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只需將(b2+2a3)中的兩項交換位置,就可用平方差公式進行計算.
課堂練習
運用平方差公式計算:
(l)(x+a)(x-a);(2)(m+n)(m-n);
(3)(a+3b)(a-3b);(4)(1-5y)(l+5y).
例3計算(-4a-1)(-4a+1).
讓學生在練習本上計算,教師巡視學生解題情況,讓采用不同解法的兩個學生進行板演.
解法1:(-4a-1)(-4a+1)
=[-(4a+l)][-(4a-l)]
=(4a+1)(4a-l)
=(4a)2-l2
=16a2-1.
解法2:(-4a-l)(-4a+l)
=(-4a)2-l
=16a2-1.
根據(jù)學生板演,教師指出兩種解法都很正確,解法1先用了提出負號的辦法,使兩乘式首項都變成正的,而后看出兩數(shù)的和與這兩數(shù)的差相乘的形式,應用平方差公式,寫出結(jié)果.解法2把-4a看成一個數(shù),把1看成另一個數(shù),直接寫出(-4a)2-l2后得出結(jié)果.采用解法2的同學比較注意平方差公式的特征,能看到問題的本質(zhì),運算簡捷.因此,我們在計算中,先要分析題目的數(shù)字特征,然后正確應用平方差公式,就能比較簡捷地得到答案.
課堂練習
1.口答下列各題:
(l)(-a+b)(a+b);(2)(a-b)(b+a);
(3)(-a-b)(-a+b);(4)(a-b)(-a-b).
2.計算下列各題:
(1)(4x-5y)(4x+5y);(2)(-2x2+5)(-2x2-5);
教師巡視學生練習情況,請不同解法的學生,或發(fā)生錯誤的學生板演,教師和學生一起分析解法.
三、小結(jié)
1.什么是平方差公式?
2.運用公式要注意什么?
(1)要符合公式特征才能運用平方差公式;
(2)有些式子表面不能應用公式,但實質(zhì)能應用公式,要注意變形.
四、作業(yè)
1.運用平方差公式計算:
(l)(x+2y)(x-2y);(2)(2a-3b)(3b+2a);
(3)(-1+3x)(-1-3x);(4)(-2b-5)(2b-5);
(5)(2x3+15)(2x3-15);(6)(0.3x-0.l)(0.3x+l);
2.計算:
一、素質(zhì)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1.正確理解并會運用配方法將形如x2+px+q=0方程變形為(x+m)2=n(n≥0)類型.2.會用配方法解形如ax2+bx+c=0(a≠0)中的數(shù)字系數(shù)的一元二次方程.3.了解新、舊知識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及彼此的作用.
(二)能力訓練點:培養(yǎng)學生準確、快速的計算能力,嚴謹?shù)倪壿嬐评砟芰σ约坝^察、比較、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通過本節(jié)課,繼續(xù)體會由未知向已知轉(zhuǎn)化的思想方法,滲透配方法是解決某些代數(shù)問題的一個很重要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和疑點
1.教學重點: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教學難點:正確理解把x2+ax型的代數(shù)式配成完全平方式——將代數(shù)式x2+ax加上一次項系數(shù)一半的平方轉(zhuǎn)化成完全平方式.
3.教學疑點:配方法可以解決許多代數(shù)問題,例如:因式分解,將一個代數(shù)式配成完全平方式等等,本節(jié)課傳授的是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三、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學習了直接開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對形如(ax+b)2=c(a,b,c為常數(shù),a≠0,c≥0)的一元二次方程便會求解.如果給出一元二次方程x2+2x=3,那么怎樣求解呢?這就是我們本節(jié)課所要研究的問題.將x2+2x=3轉(zhuǎn)化為(ax+b)2=c型是我們本節(jié)課一個重要的突破點,攻克此難關,方程的求解問題便迎刃而解了.
(二)整體感知
本節(jié)課在直接開平方法的基礎上引進了配方法,實現(xiàn)由未知向已知的轉(zhuǎn)化.直接開平方法在本節(jié)課中起到了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它為配方法的引入做了很好的鋪墊.如果說平方根的概念為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引進立下了汗馬功勞,那么可以說直接開平方法為其他方法的引進作了堅實的鋪墊.
配方法是初中代數(shù)中解決某些代數(shù)問題的一個常用方法,方法的實質(zhì)是將代數(shù)式x2+ax配成一個完全平方式,它的理論依據(jù)是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及目標完成過程
1.復習提問
(1)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
(2)填空:
1)x2-2x+()=[x+()]2
2)x2+6x+()=[x-()]2
2.引例:將方程x2-2x-3=0化為(x-m)2=n的形式,指出m,n分別是多少?
解:移項,得x2-2x=3.
配方,得x2-2x+12=3+12.
(x-1)2=4.
m=-1,n=4.
對于x2+ax型的代數(shù)式,只需再加上一次項系數(shù)一半的平方即可完成上述轉(zhuǎn)化工作.
練習:把下列方程化為(x+m)2=n的形式
上述練習,深化配方的過程,為配方法的引入作鋪墊.
3.例1解方程x2-4x-2=0.
解:移項,得x2-4x=2……第一步
配方,得x2-4x+(-2)2=2+(-2)2……第二步
(x-2)2=6.
教師引導、板演,學生回答.分析解方程的步驟,第一步是移項,將含有未知數(shù)的項移到方程的一邊,不含有未知數(shù)的項移到方程的另一邊.第二步是配方,方程的兩邊同時加上二次項系數(shù)一半的平方,進行這一步的理論依據(jù)是等式的基本性質(zhì)和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第三步是用直接開平方法求解.此時,向?qū)W生點明:這種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稱為配方法.
學生練習、板演、評價,深刻體會配方法的步驟,通過配方,方程進行了形式上的轉(zhuǎn)化,并且體會為什么先學直接開平方法,它是配方法的基礎,要注意體會推理的嚴謹性、步驟的完整性,剛開始配方的過程要細,不要跳步,避免出錯.
例2解方程:2x2+3=5x.
解:移項,得:2x2-5x+3=0,
例2中方程的特點和例1不同的是,例2的二次項系數(shù)不是1.因此要想配方,必須化二次項系數(shù)為1.對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用配方法求解的步驟是:
第一步:化二次項系數(shù)為1;
第二步:移項;
第三步:配方;
第四步:用直接開平方法求解.
練習:1.P.12中2(3)(4).
2.解方程(1)6x-x2=63(2)9x2-6x+1=0.
學生練習板演,師生共同評價.對于練習2(2)解方程9x2+6x+1=0.
解法(二)原方程可整理為(3x-1)2=0.
3x-1=0.
比較上面兩種方法,讓學生體會方法(一)是通法,有時用起來麻煩.方法(二)是據(jù)方程的特點所采用的特殊的方法,較方法(一)簡捷,明快.可告誡學生學習不要機械死板,在熟練掌握通法的基礎上,據(jù)方程的結(jié)構(gòu)特點靈活地選擇簡單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的能力.
通過以上練習,讓學生能悟出配方法可以解任意結(jié)構(gòu)特點的一元二次方程,它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通法.
(四)總結(jié)、擴展
引導學生從所學知識、方法上進行小結(jié).
1.本節(jié)課學習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其步驟如下:
(1)化二次項系數(shù)為1.
(2)移項,使方程左邊為二次項,一次項,右邊為常數(shù)項.
(3)配方.依據(jù)等式的基本性質(zhì)和完全平方公式,在方程的左右兩邊同時加上一次項系數(shù)一半的平方.
(4)用直接開平方法求解.
配方法的關鍵步驟是配方.配方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通法.
2.配方法的理論依據(jù)是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配方法以直接開平方法為基礎.
3.要學會通過觀察、比較、分析去發(fā)現(xiàn)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以舊引新,學會化未知為已知的轉(zhuǎn)化思想方法,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四、布置作業(yè)
教材P.15中3.
五、板書設計
12.1用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三)
1.配方法的理論依據(jù)例1解方程x2-4x-2=0
a2±2ab+b2=(a±b)2解:……
2.配方法的步驟……
(1)……例2解方程2x2-3=5x
(2)……解:……
(3)…………
(4)……練習1……
練習2……
六、作業(yè)參考答案
教材P.15中3.
(1)x1=-2,x2=-4
(2)x1=-6,x2=2
(3)x1=4,x2=6
一、素質(zhì)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能靈活運用直接開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及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能夠根據(jù)一元二次方程的結(jié)構(gòu)特點,靈活擇其簡單的方法.
(二)能力訓練點:通過比較、分析、綜合,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通過知識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用聯(lián)系和發(fā)展的眼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樹立轉(zhuǎn)化的思想方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和疑點
1.教學重點:熟練掌握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教學難點: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3.教學疑點:對“選擇恰當?shù)姆椒ń庖辉畏匠獭敝小扒‘敗倍值睦斫猓?/p>
三、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解一元二次方程有四種方法,四種方法各有千秋,究竟選擇什么方法最適當是本節(jié)課的目標.在熟練掌握各種方法的前提下,以針對一元二次方程的特點選擇恰當?shù)姆椒ɑ蛘哒f是用簡單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是本節(jié)課的目的.
(二)整體感知
一元二次方程是通過直接開平方法及因式分解法將方程進行轉(zhuǎn)化,達到降次的目的.這種轉(zhuǎn)化的思想方法是將高次方程低次化經(jīng)常采取的.是解高次方程中的重要的思想方法.
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中,平方根的概念為直接開平方法的引入奠定了基礎,符合形如(ax+b)2=c(a,b,c常數(shù),a≠0,c≥0)結(jié)構(gòu)特點的方程均適合用直接開平方法.直接開平方法為配方法奠定了基礎,利用配方法可推導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配方法和公式法都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通法.后者較前者簡單.但沒有配方法就沒有公式法.公式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最常用的方法.因式分解的方法是獨立的一種方法.它和前三種方法沒有任何聯(lián)系,但蘊含的基本思想和直接開平方法一樣,即由高次向低次轉(zhuǎn)化的一種基本思想方法.方程的左邊易分解,而右邊為零的題目,均用因式分解法較簡單.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復習提問
(1)將下列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指出二次項系數(shù),一次項系數(shù)及常數(shù)項.
(1)3x2=x+4;
(2)(2x+1)(4x-2)=(2x-1)2+2;
(3)(x+3)(x-4)=-6;
(4)(x+1)2-2(x-1)=6x-5.
此組練習盡量讓學生眼看、心算、口答,使學生練習眼、心、口的配合.
(2)解一元二次方程都學過哪些方法?說明這幾種方法的聯(lián)系及其特點.
直接開平方法:適合于解形如(ax+b)2=c(a、b、c為常數(shù),a≠0c≥0)的方程,是配方法的基礎.
配方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通法,是公式法的基礎,沒有配方法就沒有公式法.
公式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通法,較配方法簡單,是解一元二次方程最常用的方法.
因式分解法:是最簡單的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但只適用于左邊易分解而右邊是零的一元二次方程.
直接開平方法與因式分解法都蘊含著由高次向低次轉(zhuǎn)化的思想方法.
2.練習1.用直接開平方法解方程.
(1)(x-5)2=36;(2)(x-a)2=(a+b)2;
此組練習,學生板演、筆答、評價.切忌不要犯如下錯誤
①不是x-a=a+b而是x-a=±(a+b);
練習2.用配方法解方程.
(1)x2-10x-11=0;(2)ax2+bx+c=0(a≠0)
配方法是解決代數(shù)問題的一大方法,用此法解方程盡管有點麻煩,但由此法推導出的求根公式,則是解一元二次方程最通用也是最常用的方法.
此練習的第2題注意以下兩點:
(1)求解過程的嚴密性和嚴謹性.
(2)需分b2-4ac≥0及b2-4ac<0的兩種情況的討論.
此2題學生板演、練習、評價,教師引導,滲透.
練習3.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練習4.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x2-3x+2=0;(2)3x(x-1)+2x=2;
解(2)原方程可變形為3x(x-1)+2(x-1)=0,
(x-1)(3x+2)=0,
x-1=0或3x+2=0.
如果將括號展開,重新整理,再用因式分解法則比較麻煩.
練習5.x取什么數(shù)時,3x2+6x-8的值和2x2-1的值相等.
解:由題意得3x2+6x-8=2x2-1.
變形為x2+6x-7=0.
(x+7)(x-1)=0.
x+7=0或x-1=0.
即x1=-7,x2=1.
當x=-7,x=1時,3x2+6x-8的值和2x2-1的值相等.
學生筆答、板演、評價,教師引導,強調(diào)書寫步驟.
練習6.選擇恰當?shù)姆椒ń庀铝蟹匠?/p>
(1)選擇直接開平方法比較簡單,但也可以選用因式分解法.
(2)選擇因式分解法較簡單.
學生筆答、板演、老師滲透,點撥.
(四)總結(jié)、擴展
(1)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中,公式法是最主要的,最通用的方法.因式分解法對解某些一元二次方程是最簡單的方法.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時,應據(jù)方程的結(jié)構(gòu)特點,選擇恰當?shù)姆椒ㄈソ猓?/p>
(2)直接開平方法與因式分解法中都蘊含著由二次方程向一次方程轉(zhuǎn)化的思想方法.由高次方程向低次方程的轉(zhuǎn)化是解高次方程的思想方法.
四、布置作業(yè)
1.教材P.21中B1、2.
2.解關于x的方程.
(1)x2-2ax+a2-b2=0,
(2)x2+2(p-q)x-4pq=0.
4.(1)解方程
①(3x+2)2=3(x+2);
(2)方程(m2-3m+2)x2+(m-2)x+7=0,m為何值時①是一元二次方程;②是一元一次方程.
五、板書設計
12.2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二)
四種方法練習1……練習2……
1.直接開平方法…………
2.配方法
3.公式法
4.因式分解法
六、作業(yè)參考答案
1.教材P.2B.1(1)x1=0,x2=;(2)x1=,x2=;
2:1秒
2.(1)解:原方程可變形為[x-(a+b)][x-(a-b)]=0.
x-(a+b)=0或x-(a-b)=0.
即x1=a+b,x2=a-b.
(2)解:原方程可變形為(x+2p)(x-2q)=0.
x+2p=0或x-2q=0.
即x1=-2p,x2=2q.
原方程可化為5x2+54x-107=0.
(2)解①m2-3m+2≠0..
m1≠1,m2≠2.
當m1≠1且m2≠2時,此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