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多媒體技術及其應用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 影視后期制作 技術應用
中圖分類號:TP391.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16)12-0097-01
1 多媒體技術
多媒體技術是能夠同時對兩種或兩種以上類型的媒體(包括文字、圖像、聲音、動畫和視頻等形式)進行采集、編輯、合成、存儲等綜合處理,具有交互性、集成性、實時性和多樣性等特征,是一種跨學科的、全新的綜合性技術。多媒體技術將聲音、圖像、文字等多種元素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應用于影視后期制作中,提升了影視作品質量和技術水平,把人類引入更加自然、更加直觀、更加廣闊的信息領域。
2 多媒體技術在影視后期制作中的應用
影視后期制作主要包括通過合成手段和三維動畫的渲染,將拍攝到的原有素材制作成特效鏡頭,并借助多媒體技術對這些鏡頭進行剪輯形成一部完整的影片。在影視后期制作中涉及到的多媒體技術,主要包括數據壓縮技術、多媒體網絡技術、媒體同步技術以及超媒體技術等內容,主要應用于拍攝數據的壓縮和存儲、聲音信息的處理、視頻圖像繪制和處理以及三維影像的制作等方面。目前影視作品的制作主要是利用非線性編輯技術,借助多媒體計算機,通過非線性編輯系統(tǒng)集合聲音、圖像、字幕、特效等工作于一個環(huán)境中,完成影視作品的全部制作功能。
2.1 音頻信息的處理
影視作品中的聲音信息比較復雜,大致分為人聲、音響、音樂三大類,人聲是影視作品中真實的有聲語言,主要有對白或者以畫外音形式出現的獨白和旁白;音響是指除了人聲和音樂之外的所有聲音,以背景音響或環(huán)境音響的形式出現的人聲和音樂;音樂分為現實性音樂和功能性音樂,可以加強影片的戲劇性、渲染影片的氣氛、突出影片的情感、作為特定人物或特定場景形象音樂。在音頻制作中,通過音頻信息處理技術的應用,將音樂合成、語音識別、文字識別等進行相互的轉換,完成常規(guī)性的音頻處理和聲音特效的處理。例如,解說員聲音的插入、對白語句間停頓的時間的調整、聲音播放速度和音調的改變、錄音中嘯叫聲的去除、模擬效果聲的制作和特效合成等。影視作品中音樂混合之后,需要進一步把編輯后的聲音進行混音處理和調整,使影視作品中的音質更高、音效更好。最關鍵的是要將影視作品中的聲音編輯和畫面編輯進行有效的整合,使影片的音樂與畫面天衣無縫地結合成一個整體,保障后期制作的質量。
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處理影視作品,通過各類軟件的綜合應用,非線性編輯系統(tǒng)將對影視作品的拍攝數據進行壓縮或解壓,通過 HCI 與交互界面設計、壓縮與編碼、多模態(tài)轉換和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達到數據、圖像處理的效果,呈現出好的畫面質感,并根據需要進行順序排列,最終獲得優(yōu)秀的影視作品?,F階段,多媒體技術在影視作品的編輯和剪輯中的應用比較簡單,制作人員結合相應的技術軟件,利用視頻畫面剪切技術,通過拖動鼠標來改變畫面的整體長度以及位置等,也可以通過相應的操作來實現畫面色調或者是升降格的修改,為觀眾帶來一定的視覺沖擊。例如,《舌尖上的中國》開創(chuàng)性地使用了碎片式剪輯方法并獲得了最佳效果。
2.3 視頻圖像繪制和處理
視頻圖像繪制技術通過對影視作品的剪輯和處理,為其添加一定的效果,來實現影視作品中場景和畫面的表現力,同時也使影視后期制作工作更加快捷、高效。影視作品中處理的影片場景如果以寫實為主,基本不需要做后續(xù)處理;如果畫面本身帶有卡通等風格,為了讓畫面產生二維的感覺,需要采取風格化的手段對畫面進行描邊,其中主要輪廓上可采用渲線手法,不建議直接用線框和圖像進行相乘,這樣畫面效果會比較僵硬。對于線框圖來說,可以將白色的部分摳去得到黑色的邊框,這樣便于對邊框進行調整,也可以對線框進行適當的模糊來柔化效果,來改變顏色和畫面,提升畫面質量。
2.4 三維影像的制作
在影視后期制作中,三維影像技術的運用帶給觀眾豐富的、細膩的、全新的視聽體驗和感受。三維影像技術不僅實現了影視作品中畫面和場景的全方位體現,還從多角度多方位展示影視作品中的人物、場景和具體畫面,并結合立體聲的技術,提升了觀眾的體驗效果。多媒體技術不僅可以模擬現實空間也可以構造出現實中不可能出現的虛擬空間,并使影視動畫特效具有了可操控性和可調整性,激發(fā)了創(chuàng)作者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例如,Maya、3DMax 等多媒體三維動畫制作軟件,它們都具有強大的操作功能,能夠模擬出制作者想象中的空間、時間的演變和空間的變化,并且能通過精準的數值進行有效調控,彌補了實際拍攝過程中由于環(huán)境條件、技術條件的限制而造成的拍攝效果不理想的缺憾。三維影像技術的應用使虛擬偶像實現了三維展現,推動了影視動漫游戲等行業(yè)的快速發(fā)展。
2.5 其他方面的應用
多媒體技術中數據庫和內容檢索技術應用。例如,歷史回顧片或史詩性影視作品中,回顧原有的信息需要引用過去的影視內容,通過多媒體數據庫和基于內容檢索,就能很快檢索并呈現出影視作品所引用的片段。其次,多媒體技術中著作工具、遠程監(jiān)控、通信與分布式多媒體、數字地球等技術,在自然傳奇紀錄片中應用廣泛。例如,人類無法長期在森林、海底沙漠中工作,完成自然生態(tài)的變化發(fā)展的拍攝,只能通過多媒體遠程監(jiān)控和計算機模擬技術等來更好地展現自然生態(tài)的面貌和生長發(fā)展。
3 結語
多媒體技術已經滲透到影視后期制作的各個方面,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可以使影視作品獲得形象生動的動畫效果、提升作品中人物的表情效果,同時制作人員通過制作符合劇情的虛擬場景,進一步實現了作品的完整性創(chuàng)造,有效地深化了作品主題思想、渲染了環(huán)境氣氛,充分地表達人物的內心情感,這樣不僅使整部影視作品達到理想效果,也推動了影視作的繁榮發(fā)展。
參考文獻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校企通系統(tǒng);信息平臺
前言:
多媒體技術在校企通系統(tǒng)中將發(fā)揮優(yōu)勢,在具體的應用環(huán)節(jié)中要注重優(yōu)化校企通系統(tǒng)的模型構建,完善其主站設計,注重實現其功能的需要,實時將學生、學校、企業(yè)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優(yōu)化校企通平臺系統(tǒng)設計,使之適應當前校企通系統(tǒng)發(fā)展的實際需要。
1.多媒體技術在校企通系統(tǒng)中的應用優(yōu)勢
多媒體技術在校企通系統(tǒng)中的應用優(yōu)勢較為明顯,多媒體可以通過圖像、文字以及視頻、音頻的方式將院校風采以及申報資料進行全方位的展示,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企業(yè)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同時,在校企通系統(tǒng)中應用多媒體技術將計算機與互聯網平臺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將校企通系統(tǒng)中的開發(fā)、測試、技術、運營、管理以及銷售模塊進行詳細的劃分,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選擇擇業(yè)方向。校企通系統(tǒng)分為校企招聘、聯盟成員、培訓沙龍以及咨詢速遞等幾個模板,將信息準確的傳輸到校企通系統(tǒng)中,同時,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專業(yè)選擇不同的功能。通過在留言板上留言的方式有效解決了學校、學生以及企業(yè)之間的溝通障礙,其學生可以隨時登陸校企通的網站,給自己心儀的企業(yè)留言,有助于幫助學生掌握就業(yè)的動向,保證學生順利就業(yè)。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有效的實現就業(yè)數據同步,學生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在校企通系統(tǒng)中,企業(yè)、學生與教師同步在線,學生可以在校企通的平臺上獲取企業(yè)招聘信息,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學生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對不同的職業(yè)進行全方位的考察,明確自身的就業(yè)定位,并在崗位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
2.多媒體技術在校企通系統(tǒng)中的應用方式
2.1優(yōu)化校企通系統(tǒng)模型
多媒體技術在校企通系統(tǒng)中的應用需要注重優(yōu)化系統(tǒng)模型,為了保證校企通系統(tǒng)充分發(fā)揮作用,需要借助多媒體技術對校企通的校企招聘、聯盟成員、培訓沙龍、咨詢速遞以及最新板塊進行優(yōu)化。其中校企招聘主要涉及開發(fā)、測試、技術、運營、管理以及銷售模塊,分別有熱門公司、企業(yè)單位以及事業(yè)單位,通過多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將不同企業(yè)的招聘動向形象的展示在平臺中。學生可以充分結合崗位的需要以及自身和專業(yè)的匹配度對企業(yè)的面試評價、在招職位以及簡歷投遞速度進行掌握,并對數據庫中的信息進行分析,規(guī)劃好自身的職業(yè)方向。在校企通系統(tǒng)中,將多媒體技術有效的運用其中可以將不同企業(yè)的面試技巧以及面試經常出現的考試題目分成不同的主題,由動畫的形式進行展示,學生可以從中獲取經驗,通過觀看經驗視頻的方式提升面試技巧。將多媒體技術應用其中需要對名企熱招以及數據統(tǒng)計模塊進行優(yōu)化,以此保證校企通系統(tǒng)的平穩(wěn)運行。在數據統(tǒng)計模塊中,將品質學院以及知名企業(yè)與優(yōu)秀簡歷進行綜合整理,以數據圖的形式進行展示,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學生迅速的了解企業(yè)招聘信息。
2.2完善校企通主站設計
完善校企通主站設計借助多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可以實現校企通整體界面的完整性,在優(yōu)化校企通主站的環(huán)節(jié)中,要始終堅持實用性原則,嚴格按照學生管理的實際情況優(yōu)化主站設計,以圖片、視頻、文字、音頻等多種形式對不同的模塊進行科學的劃分,學生以及優(yōu)秀企業(yè)可以直觀的獲取數據信息,有助于學生及時獲取企業(yè)信息。在校企通主站的設計過程中要符合業(yè)務的需求,隨著教育理念的逐漸深入,校企通的業(yè)務功能越來越突出,如何提升校企通的業(yè)務效果成為研究工作的重點。在校企通主站中將熱門就業(yè)趨勢以及就業(yè)趨勢通過柱狀圖的形式進行展示,將PHP、UI設計、JAVA、銷售代表、網絡工程師、IOS、產品經理、市場運營、客戶代表、軟件測試以及項目經理等不同職位的就業(yè)趨勢進行展現,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豐富了校企通的表現形式,加強了企業(yè)、學校、教師以及孩子之間的聯系,其中多媒體技術在校企市場中的應用較為廣泛,在校企通網站中,將熱門院校進行劃分,分成不同的地區(qū),方便企業(yè)快速了解學校學生的專業(yè)情況以及技能掌握水平,有助于提升校企通的社會價值。
2.3實現校企通功能需求
校企通系統(tǒng)中應用多媒體技術需要注重實現校企通的功能需求,隨著現代化科學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校企通系統(tǒng)的功能呈現多樣化的趨勢,主要體現在系統(tǒng)管理、信息保護、查詢以及數據統(tǒng)計幾個方面,在系統(tǒng)管理過程主要涉及開發(fā)、測試、技術、運營、管理以及銷售模塊,學生可以根部不同模塊的需要進入不同類型的在招職位中,通過文字以及圖像的形式進行展示,在搜索欄學生可以搜索關鍵詞來獲取信息,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學生了解企業(yè)招聘信息。在查詢中主要包括成公司、職位以及信息查詢,聯盟成員板塊主要包括學校通道、企業(yè)通道、學生通道以及家長通道幾個方面,利用多媒體技術通過圖像的形式進行展示,有助于加強學生、家長、學校以及企業(yè)之間的溝通。多媒體技術可以指引操作者如何進行準確的操作,并標注有添加、更新以及刪除幾個功能鍵,學生以及家長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進行操作,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方便學生掌握自己專業(yè)就業(yè)動向。在校企通系統(tǒng)中,培訓沙龍主要包括專家答疑、APP下載、證書考試等多種方面,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選擇不同的功能模板。其多媒體技術應用在校企通功能系統(tǒng)板塊中可以利用圖像的形式將企業(yè)培訓信息展示在學生面前,主要有付費專區(qū)以及付費精品,學生需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來選擇。
2.4實現校企通接口需要
校企通系統(tǒng)中應用多媒體技術需要注重實現校企通接口的需要,在模塊管理過程中主要分為用戶管理、角色管理、用戶日志查詢、安全管理工作等幾個接口方式,在用戶管理接口,將多媒體技術應用其中,同時音頻提示的方式指引用戶進行添加、刪除、修改以及鎖定功能。同時,在用戶登錄校企通系統(tǒng)中時針對不同的模塊會有不同的權限限制,用戶可以根據圖示的要求按照自己的年齡、性別進行查詢,查詢過后會有關鍵信息進行提示操作。在角色管理接口中,多媒體技術將根據用戶的分組名進行權限的設置,會展示出用戶當前的角色信息。在用戶日志查詢接口中,多媒體技術可以將用戶的日志進行動態(tài)化的展示,并按照時間順序自動生成日志形成時間,用戶可以通過模仿視頻的方式進行操作,在點擊查詢按鈕后,便以圖像的形式展示出來,用戶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獲取相關的日志信息,保證獲取信息的準確性。
關鍵詞: 多媒體教學 興趣 效率
《汽車機械基礎》課程具有較強的工程實踐性,把多媒體技術引入到其教學中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提高教學質量方面有著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實施多媒體教學的必然性
《汽車機械基礎》課程重點研究各種機構的運動特點和機構在汽車中的應用。因此,常規(guī)教學中最大的困難是如何準確地描述上述內容,形象、生動地展現汽車各部分的組成,展示各機構的運動情況?,F有教材提供的素材不夠充足,內容也相對滯后,示圖是靜態(tài)的,難以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此外,學生對汽車內部結構和傳動原理缺少必要的感性認識,增加深入理解的難度。故現代教育技術的引入是必然的選擇。
二、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的特點
(一)培養(yǎng)學習興趣,激發(fā)求知欲望。
教育家赫爾巴特認為興趣能引起對物體正確的、全面的認識,它導向有意義學習,并為進一步的學習提供動機。教育實踐也證明,興趣是誘發(fā)學生學習動機和學習注意的最重要因素。《汽車機械基礎》課程內容多,涉及面廣,知識點多。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以教師講述,用掛圖、模型演示為主,學生通過有限的視圖感官去獲取感性認識進而再轉變?yōu)槔硇灾R,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的難度較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教學質量難以提高。而多媒體教學,通過文字、圖像、動畫、聲音等對學生的視聽覺進行多樣化刺激和誘導,滿足學生全方位感知信息的需求,對許多現象加以形象描述,學生認識深刻、記憶持久,從而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的產生,就會激勵他們以積極的態(tài)度去學習、去探索,有利于對新知識的獲取和理解,學習成績得到顯著提高。如在新課程導入時,一個非常逼真的汽車模型呈現在面前,學生的注意力馬上被吸引了。汽車的發(fā)動機、底盤和車身的結構清晰地展現在屏幕上,教師可以形象、生動地描述汽車的動力從發(fā)動機通過離合器、變速箱、傳動軸、差動器最后傳遞到車輪的過程。興趣被激發(fā)出來,進而有了強烈學習的欲望,教學效率得到顯著提高。
(二)解決教學重點難點,增大教學信息量。
在學習知識過程中會遇到一系列問題,解決這些疑難問題,就是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課程教學中,有許多概念和原理是比較抽象的,不易透徹理解,此時多媒體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如在區(qū)分機器、機構、構件和零件概念時,以內燃機為例,通過畫面的演示,首先將單個零件組成構件,連桿、滑塊和曲柄,接著構件裝配成機構,然后由機構裝配成內燃機,最后教師簡單概括各個概念的特點,學生很容易理解了各概念之間的聯系和區(qū)別。平面四桿機構的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將機構的運動,用動畫的形式進行了演示,再經教師的適當引導學生很容易理解機構的運動特點,為機構在汽車中應用這一重點、難點的解決提供了基礎。再借助汽車平面結構的實物圖片,如汽車轉向、車門啟閉等機構,進行了課堂教學的互動和討論,課堂氣氛相當活躍,學生想象力得到了很好的發(fā)揮,順利地解決了重點、難點的同時增大了教學信息量。
(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多媒體課件不僅是課堂教學的工具,而且是共享的資源,學生可以通過上網瀏覽課件,復習相關內容,預習授課的重點、要點。多媒體課件的可修改性強,針對學生反映的情況,進行進一步的改進。學生參與課件的修改,增強學生參與教學的愿望。
在校園網平臺上實施網絡多媒體教學方面作了嘗試。課件上傳到學校校園網的服務器上,學生可在校園網上去瀏覽電子教案的具體內容,建立一個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學習環(huán)境。鑒于學生對網絡多媒體教學形式的肯定,正設想在校園網上建立《汽車機械基礎》精品課程網站,逐步建立、完善多種教學資源,供學生課外學習。
三、運用多媒體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課件中重點、難點如何突出的問題。
在考慮將教學內容使用圖、文、聲、像的形式去呈現時,不能忽視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部分。進行課件設計時要將課程中的重點、難點等問題,以文字、圖像、聲音、動畫等多種方式合理呈現出來,條理清楚,深入淺出,易于學生理解。同時,在設計上要注意文字醒目,畫面簡潔清晰、和諧、自然,注意利用色彩對比突出主題。
(二)教學內容整體性、系統(tǒng)性如何體現的問題。
多媒體教學中教學內容的整體性、系統(tǒng)性體現有一定難度。為此在教學中筆者嘗試分段式多媒體教學,比如在輪系的教學中采用分段式課件,首先演示定軸輪系的動畫,針對演示板書定軸輪系的運動特點和傳動比計算;接著演示了周轉輪系的動畫,板書了周轉輪系組成、特點和傳動比的計算。多媒體的直觀、生動、形象和板書的整體性結合起來,優(yōu)勢互補,真正體現出多媒體輔助教學的魅力。
(三)大信息量和學生接受能力如何兼顧的問題。
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課堂信息量明顯增大,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教學的節(jié)奏,學生對問題思考不充分、理解不透徹,會造成學習困難、興趣下降的現象。因此在多媒體教學實踐中,應注意采用多種教學形式,如課前預習、課堂提問、小專題討論、例題訓練與講解等。
四、結語
總之,把多媒體技術應用于《汽車機械基礎》課程的教學實踐,是在教學手段和方法方面進行的一種改革和嘗試,并已取得一定的經驗和良好的效果。其中的不足之處有待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逐步摸索和改進。
參考文獻:
關健詞:多媒體技術;氣象教學;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13-0246-02
氣象學是地理科學專業(yè)的專業(yè)基礎課,所研究的對象是大氣、天氣、氣候,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它具有內容的廣泛性、復雜性,時間的長久性,空間的無限性和相對抽象性、間接性的特點。氣象可謂包羅萬象,雖然是淺顯的,粗線條的。但又是概念正確,科學性很強的,這門課有它獨特的風格,非常適用于多媒體技術。多媒體技術(Multi-media)是現代教育采用的最先進的教學手段。對于在傳統(tǒng)教學中,難以表達的、學生難以理解的抽象內容、復雜變化過程,多媒體技術都能予以解決。多媒體技術具有聲、光、形、色同時再現的特點,可以對知識加以形象化、立體化的展示,產生出一種圖文并茂、豐富多彩的人機交互方式。利用多媒體技術恰到好處地解決氣象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啟發(fā)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比較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因此,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其作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多媒體技術是氣象教學改革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氣象教學現代化的主要標志。隨著素質教育的發(fā)展,多媒體技術在培養(yǎng)與提高學生素質中,起著獨特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推動人探求新知、發(fā)展能力的內在動力。多媒體技術的特點之一就是具體形象、生動直觀,能使氣象知識形象逼真,多渠道、多形式、多側面?zhèn)鬏?通過圖畫、聲音、動畫等非語言符號形式對學生形成多感官刺激,給學生提供鮮明、生動、明晰的視覺形象,多媒體技術以其特有的感染力迅速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喚起其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產生學習的心理需求,進而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實現了氣象課堂上學生積極參與、口腦并用、和諧高效、主動發(fā)展,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訓練。特別是在氣象教學的一開始就把學生的日常生活、前期知識,利用多媒體技術與專業(yè)課的講授結合在一起,這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方面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
多媒體技術可以創(chuàng)設出一個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它能克服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面向靜態(tài)呆板的課本和板書的缺陷。讓學生處于一種重重疑問的教學情境中,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教學效果,掌控課堂上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因此,多媒體技術在創(chuàng)設和諧的教學情境,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方面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三、幫助學生建立氣象學的立體空間感
學生的認知過程是一個從具體到抽象、從個別到一般、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過程。誘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思考氣象中的大氣問題要從三維空間考慮。例如大氣中三圈環(huán)流的形成,首先讓學生感知地球表面上大氣的運動狀態(tài),使大氣運動的空間表象模式在學生的頭腦中建立起來。然后再利用線段、文字、旋轉的地球等動畫來講解地球表面上的三圈環(huán)流是如何形成的。這樣學生很快就理解了地球表面上的大氣運動特點及在運動的過程中各緯度帶上所形成的氣壓帶和風帶的特點及影響,為未來學生學習氣候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理論基礎。
四、解決教學中的重點、難點,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多媒體技術形象、直觀、效果好,它可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學生容易掌握,既可增加課堂教學的生動感,又可利于知識的獲取,從而突破教學的重點,淡化教學的難點,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課堂的教學質量。例如,利用多媒體動畫合成將氣旋、反氣旋內的空氣運動特點做成不斷變化的連續(xù)動畫,配合產生天氣特征的雷聲、雨聲等音效,學生自己很快就總結出氣旋、反氣旋內的空氣運動特點,再結合前面學習過的知識,分析出在氣旋、反氣旋的控制下所產生的天氣,特別是氣旋、反氣旋不同部位的空氣流動特點及對下墊面的影響也一目了然。
五、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
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促進學生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綜合發(fā)展,通過直觀圖表,進行想象、聯想、分析、綜合、比較、判斷和推理等方式,形成新的認識結構。在“有圖似無圖”、“無圖似有圖”的境界中推進教學過程,有利于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所謂智力,一般認為它是人對客觀事物認識活動的穩(wěn)定的心理特征,或者說是認識能力的總和。例如,在學習寒潮的爆發(fā)成因時,先放一段寒潮爆發(fā)前后的某地的氣溫變化曲線圖,分組討論寒潮到來前后的氣溫變化特點;再放一段氣象資料片,了解寒潮到來前后的其他天氣特點(霜凍、大風、降水等),然后學生接著討論這些天氣特點與氣溫變化的關系;接下來再放一段寒潮在形成前后500hpa等壓線的走向及變化特點,學生經過三段資料的觀看相互提出疑問,并經討論得出自己的結論。
利用多媒體技術對學生進行技能訓練和及時反饋,進一步熟悉新知識,實現新知識的積累與儲存增強學生駕馭圖像的能力,引導學生的思維向縱深發(fā)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重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除經常注意向學生進行正確的教育外,更重要的是采用新穎的教學內容、教學媒體和教學方法,以引起學生學習的動機和興趣。在有組織的課堂教學意境下,充分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活躍的課堂氣氛,特別是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訓練。
多媒體技術的注意事項:要經過精心的選題、搜集整理加工素材、認真編寫腳本,然后再制作成課件,才能應用于教學。選題時充分考慮效益,對于那些用常規(guī)教學方法能夠較好實現的教學目標,就沒有必要浪費人力、物力和時間來制作課件。注意內容形式的統(tǒng)一,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既要有利于教師的教,又要利于學生的學。要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技術的特點,能通過提供與教學相關的媒體信息,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情景、資源環(huán)境,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信息源。合理安排信息量,作為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充分利用認知學習和教學設計理論,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的需求,適當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通過多個感覺器官來獲取相關信息,提高教學信息傳播效率,增強教學的積極性、生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把一定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讓他們理解,讓他們思考,讓他們交流,讓他們質疑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他們有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開發(fā)學生的智力,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素質的目的。
六、結束語
多媒體技術是最有效的教學手段之一,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具有激發(fā)興趣、放大圖像、展示過程、顯現內容、渲染情境等多種功能的多媒體技術已漸漸地走進氣象教學課堂,這無疑給氣象教學改革注進了新的活力。課堂教學由傳統(tǒng)的“認知型、灌輸型、獨奏型、封閉型、統(tǒng)一型”開始向多媒體的教學模式轉變。多媒體技術在氣象教學中具有不可忽視的輔助作用。在揭示大氣中各種事物的形成、變化過程、天氣系統(tǒng)的演變、天氣系統(tǒng)對下墊面的影響及太陽輻射、大氣環(huán)流、海陸分布等要素對氣候的影響方面,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是不能取代的。多媒體技術引入課堂后,學生的主體性變得更為突出,但不可由此而淡化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發(fā)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善于控制教學節(jié)奏,何時使用多媒體、使用多長時間、何處該精講細練,教師都應該準確把握,避免課堂教學節(jié)奏過快,我們教學的目的是要傳授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素質,因此在學科教學過程中要有效組織信息資源,提供適度的信息量,在突破教學難點、突出教學重點、擴大視野的同時,要讓教師自主地教學、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地對信息進行加工。
參考文獻:
[1]陳澄.地理教學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黃秀英.多媒體教學手段在氣象教學中的研究與實踐[J].多媒體技術,2006.
[3]姚渝麗.農業(yè)氣象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中國農業(yè)教育,2003,(5).
[4]安文芝.談談氣象教學中趣味點的選擇[J].甘肅農業(yè),2002,(12).
On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in the Reform of Meteorology Teaching
WANG Jing-qi
(95926 units, Changchun 130103, China)
關鍵詞:WiDi;AirPlay;Miracast;多媒體教學平臺
Abstract: Intel WiDi (Wireless Display), Apple AirPlay, WiFi Alliance Miracast and the main operating systems’ supporting status are introduced. Multi-media teaching platform compatible with WiDi and Miracast, AirPlay platform are presented on the bases of these wireless video transmission systems. By MOOCs, Micro-video and other network digital learning models in universities,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study efficiency can be highly improved by the Multi-media teaching platforms.
Keywords: WiDi, AirPlay, Miracast, Multi-media teaching platform
1 前言
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慕課(MOOCs)、微課[1]等成為流行的網絡學習方式。同時高校教師和學生都擁用大量的移動智能設備(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智能手機),且善于利用移動智能設備進行有效的數字化學習。兩者結合慕課、微課成為高校師生推崇的學習方式。在相互討論的課堂教學中,傳統(tǒng)的多媒體設備由于不支持移動智能設備已滿足不了教學需求,建立無線視頻傳輸技術為基礎的多媒體教學平臺就成為迫切的需求。
2 三種常用的無線視頻傳輸技術
2.1 英特爾WiDi
2010年英特爾Wireless Display(簡稱WiDi)無線高清技術,它是通過WiFi信號來實現電腦和顯示設備的無線連接。第一代的WiDi技術只能支持720p高清播放,且有明顯的信號延遲現象。隨著英特爾酷睿i系列處理器性能的提升以及加入了更強大的核芯顯卡技術,對3D圖形和高清視頻有了更完美的支持,WiDi2.0技術已經可以完美支持1080p全高清視頻播放。WiDi 3.5版加入了USB設備無線連接的支持,實現與主機無線連接,并且WiDi 3.5還對WiFi聯盟提出的Miracast規(guī)范實現了部分支持。最新的Pro WiDi全面兼容WiFi 聯盟的Miracast協(xié)議,基于英特爾? 架構的電腦、平板電腦或智能手機以及支持安卓4.2版本的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都可以通過Pro WiDi技術實現與電視機、投影儀的無線視頻播放。
2.2 蘋果AirPlay
蘋果公司推出的Iphone手機、Ipad平板電腦及Mac筆記本電腦在全球熱銷,借此蘋果公司推出基于WiFi的無線視頻技術AirPlay。2010年11月12日蘋果公司iTunes10.1軟件全面支持AirPlay無線視頻技術。在同一個WiFi(802.11a/g/n)環(huán)境下,借助AirPlay無線視頻技術,可以將Iphone、Ipod touch、Ipad及Mac(需要iOS4.2及OS X Mountain Lion以上版本)上的視頻鏡像傳送到支持AirPlay的設備(如:音箱、Apple TV)中播放。由于蘋果系統(tǒng)的封閉性,AirPlay無線視頻技術一般只支持蘋果系產品和通過蘋果認證的產品。
2.3 WiFi聯盟Miracast
2012年9月19日,WiFi聯盟正式宣布啟動WiFi CERTIFIED Miracast認證項目,Miracast無線顯示標準開始出現在用戶的面前。在Miracast無線顯示標準中,將設備分為兩類,一類稱為傳送端,另一類稱為接收端。接收端又分為主接收端及次接收端,差別在于主接收端支持視頻或聲音數據的接收;而次接收端只支持聲音的數據接收,這樣用戶就可以選擇將視頻、音頻分流至不同設備并同時呈現出來。谷歌從Android 4.2系統(tǒng)開始加入了對Miracast的支持,采用該系統(tǒng)的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電視棒等產品都將Miracast列為基本功能。微軟從win8.1操作系統(tǒng)開始也支持Miracast。英特爾最新的Pro WiDi完全兼容Miracast。同時聯發(fā)科、英偉達與博通等多家芯片廠商都在SOC芯片方案上支持了Miracast標準。通過芯片的支持,實現對Miracast硬件解碼、壓縮的優(yōu)化,在設備硬件端解決技術與兼容性問題。眾多軟件及硬件廠商的支持,使Miracast無線視頻技術的應用打開了廣闊的前景。
3 主流操作系統(tǒng)對無線視頻傳輸技術的支持
3.1 谷歌安卓系統(tǒng)
安卓系統(tǒng)主要應用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中。從Android 4.2系統(tǒng)開始,許多大的廠商如三星、LG、小米、華為、SONY、HTC將Miracast列為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基本功能。
3.2 微軟Window系統(tǒng)
window 7 、window 8 、window10 操作系統(tǒng)是最常用的桌面操作系統(tǒng),它們都支持英特爾的WiDi技術。其中window 8.1 和window10操作系統(tǒng)已完全兼容Miracast功能。英特爾的WiDi技術對硬件有自己要求,如下表1所示:
3.3 蘋果系統(tǒng)
現在的Iphone智能手機、Ipad平板電腦及Mac筆記本都支持AirPlay無線視頻技術。
4 利用無線視頻傳輸技術搭建多媒體教學平臺
通過分析操作系統(tǒng)對無線視頻技術的支持情況,我們可以搭建兩種多媒體教學平臺。
4.1 基于英特爾的WiDi技術和Miracast的多媒體平臺
此多媒體平臺設備安裝簡單且極為方便,由于采用WiFi直連技術,所以無需無線基礎設施,用一塊無線網卡可以實現無線顯示與無線上網互不干擾,顯示畫面和分辨率可以任意調節(jié)。各種智能設備及筆記本電腦的圖像、文件、音頻、視頻都可以通過WiDi技術和Miracast無線視頻技術投射到大屏幕設備上,實現無線同屏。課堂使用頻率最高的Window操作系統(tǒng)及Office辦公軟件可以應用在此平臺,大大方便了教學。
4.2 基于蘋果AirPlay技術的多媒體平臺
使用此多媒體平臺首先要建立一個WiFi(802.11a/g/n)環(huán)境,蘋果的各種設備與AirPlay接收器接入WiFi后,通過AirPlay無線視頻技術,可以將移動設備上的視頻、音樂、圖像等在電視或投影上同步播放。AirPlay無線視頻技術原生態(tài)支持蘋果系統(tǒng), Android系統(tǒng)和Window系統(tǒng)需要安裝插件才能應用,且效果不是很好。
5 無線視頻傳輸技術的多媒體教學平臺對高校課堂學習的影響
傳統(tǒng)的多媒體教學平臺主流配置為計算機主機和投影儀,使用筆記本電腦要自己進行接線,切換視頻,非常繁瑣,同時它又不支持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的顯示?;跓o線視頻技術的多媒體平臺,可以很好的解決這些問題。各種移動設備的音頻、視頻、圖像等可以實時顯示到大屏幕設備上,并且可以實現無縫切換,大大方便了教學,提高上課效率。在高校中,教師和學生都擁用大量的移動智能設備(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智能手機),善于利用移動智能設備進行有效的數字化學習。教師平時通過手機微信、網絡等的瀏覽,將對教學有用的圖片、文章、新聞等各種信息用收藏、照片等方式存下來,然后在教學時通過無線同屏展現給學生,使課堂教學和信息發(fā)展實時同步,充分發(fā)揮“互聯網+”的優(yōu)勢[2]。慕課(MOOCs)、微課等流行的網絡數字學習方式,逐漸被高校師生接受并采用。在課堂教學階段,在無線視頻傳輸技術多媒體平臺的支持下,學生可以利用移動智能設備有效的呈現之前視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以及對自己問題的分析見解,而教師也可以采用移動智能設備進行有針對性的,生動的解釋。在師生的問答中,加深了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提高了學生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1]Shieh D.These lectures are gone in 60 seconds[J].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2009,(26):1-13.
[2]陳彤.無線同屏技術在對媒體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小學實驗與裝備,2016,(2):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