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精品久久这里只有精品,三上悠亚免费一区二区在线,91精品福利一区二区,爱a久久片,无国产精品白浆免费视,中文字幕欧美一区,爽妇网国产精品,国产一级做a爱免费观看,午夜一级在线,国产精品偷伦视频免费手机播放

    <del id="eyo20"><dfn id="eyo20"></dfn></del>
  • <small id="eyo20"><abbr id="eyo20"></abbr></small>
      <strike id="eyo20"><samp id="eyo20"></samp></strike>
    • 首頁 > 文章中心 > 小學三年級教案

      小學三年級教案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小學三年級教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小學三年級教案

      小學三年級教案范文第1篇

      “教師”就應是個具有高超的德行持重明達和善的人,同時又要具有能夠經(jīng)常莊重安適和藹地和學生交談本領。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準備的小學三年級《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教案精選范文,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工作計劃的內容請點下方鏈接

      幼兒園大班教學計劃

      小學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折線統(tǒng)計圖》教案

      父親節(jié)主題教育班會教案

      高三上學期數(shù)學教學計劃

      四年級下冊語文《諾曼底號遇難記》教案

      小學三年級《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教案精選范文一【教學目標】

      1.通過實踐活動初步認識“幾分之一”,經(jīng)歷“幾分之一”的形成過程,理解并體驗“幾分之一”的意義,會讀寫“幾分之一”的分數(shù)。

      2.通過一系列的數(shù)學活動,培養(yǎng)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及數(shù)學思考和語言表達能力。

      3.激發(fā)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體會分數(shù)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初步了解分數(shù)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理解分數(shù)的意義,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寫分數(shù)。

      【教學難點】理解分數(shù)的實際意義。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認識二分之一

      師:同學們,瞧,這是誰?你們認識嗎?

      師:今天,喜羊羊和美羊羊兩個好朋友來到了我們的數(shù)學課堂,它們想請同學們幫幫忙,你們愿意嗎?

      師:你們看,它們帶來了4個蘋果,誰來幫它們分一分?

      根據(jù)學生回答,副板書1、3或2、2或3、1.

      師:你們最喜歡哪種分法呢?為什么?

      引導孩子說出平均分的慨念,板書

      師:你們看,他們倆還帶來了什么?

      師:這下又該怎么分呢?

      師:可是現(xiàn)在月餅只有一個,還能平均分嗎?每人又會分得多少?

      預設:每人分到一半

      師:一半能用一個數(shù)來表示嗎?

      預設:(1)用二分之一 (2)用0.5

      師:二分之一你會寫嗎?

      指名學生板演,訂正。

      師:通常情況下,我們先寫一短橫,叫分數(shù)線表示平均分,再寫下面的2,叫分母表示平均分成了2份,最后寫上面的1,叫分子表示這樣的1份。讀作:二分之一。

      師:(指另一份)那這一份呢?可以怎么表示?請在你的本子上再寫一次,指名學生板演。

      師:你們看,他寫對了嗎?在數(shù)學上,像這樣的數(shù)我們稱它為分數(shù),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

      板書課題 同學們跟著老師讀一遍,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

      二、直觀認識,教學新課

      1.理解二分之一的意義

      師:現(xiàn)在誰能結合剛才分月餅的過程再來說一說表示什么意思?

      指名學生示范,再跟同桌互相說一說。

      請2名同學說一說。

      師:如果老師把這個圓片當作這個月餅(教師板演分月餅),將它平均分成2份,這一份我們就可以用來表示。

      (1)體會實際意義

      師:剛才我們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是它的,那么它還可以表示誰的?請同學們認真思考一下。

      預設:把橡皮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把水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師:你們看,老師把一個蘋果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一個西瓜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2)動手操作活動一

      師:其實,我們的數(shù)學圖形里面也藏著很多二分之一,你們想把它找出來嗎?

      學習任務:請看大屏幕,一起來讀一讀紅色的字。好,現(xiàn)在就請同學們拿出信封里的長方形紙片,按要求操作,限時1分鐘。

      預設反饋:展示不同圖形。

      師:同學們,請看黑板,這幾個同學找的二分之一對嗎?

      關鍵問題:這些長方形為什么折法不同,而且涂色的形狀也不同,都能表示出二分之一?

      2.判斷二分之一,引出四分之一

      師:沒錯,只要將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下面請同學們看大屏幕,老師帶來的圖形涂色部分是不是它們的二分之一?

      師:想一想,如果老師給你一個正方形紙片,你能找出它的四分之一嗎?(能)

      學習任務:請看大屏幕,一起來讀一讀紅色的字。( .......)好,現(xiàn)在就請同學們拿出信封里的正方形紙片,按要求操作。

      預設反饋:展示大小不一的正方形的四分之一

      關鍵問題:同學們,這些正方形的大小都不一樣,涂色部分也不一樣,為什么每份都可以用四分之一來表示呢?

      師:那你們會寫四分之一嗎?伸出你的手指我們一起寫一寫。

      【特殊】師:看到同學們的方法,老師也想來試一試。你們看,老師的這種分法這樣的一份是它的四分之一嗎?

      是的,這個方法非常的特殊,請看大屏幕 課件演示

      只要這兩條線段經(jīng)過正方形的中心點,就可以把他平均分成4份。

      【小知識卡】你們看,這是多少你們認識嗎?沒錯,在我國古代,人們分東西時候經(jīng)常出現(xiàn)結果不是整數(shù)的情況,就漸漸有了分數(shù),最初是用算籌表示的。后來,印度人發(fā)明了數(shù)字,就出現(xiàn)和我國相似的方法來表示。再往后,阿拉伯人發(fā)明了分數(shù)線,就有了現(xiàn)在的分數(shù)。

      3.猜想幾分之一,創(chuàng)造幾分之一

      師:我們認識了,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你們還想認識幾分之一?

      學習任務:那么,你們能把你們說的這些分數(shù)表示出來嗎?請拿出信封中的紙片,按要求操作。完成后小組成員互相說一說你是怎么表示的?

      預設反饋:有目的地挑選比較好觀察的幾分之一。

      關鍵問題:老師特別挑了一些圖形,請你仔細觀察有什么發(fā)現(xiàn)?

      預設反饋:圖形形狀不同,大小不同,只要把它平均分成幾份,都可以用幾分之一來表示。

      4.相同的圖形,比較分數(shù)大小

      師:你們看,這兩個同學都是把圓形進行平均分,一個是平均分成2份,另一個是平均分成4份,你們從中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

      引導學生說出,分得份數(shù)越多,每一份就越小。

      三、鞏固練習

      師:看同學們學的這么認真,我們的村長慢羊羊也來到我們的現(xiàn)場,想來考考大家,請大家拿出我們的鞏固練習單,花3分鐘時間來做一做。

      師:時間到,我們一起來校對一下.

      練習1:一兩個學生說一說為什么用這個分數(shù)來表示。

      練習2:你是怎么知道的?

      練習3:你是怎么判斷出來的?

      師:你們都做對了嗎?全對的同學請在你的練習單上打一個五角星。

      四、課外延伸

      同學們,你們看,如果老師把這個長方形用1來表示,那么請你估一估這個涂色部分可以用幾來表示呢?空白部分呢?

      如果老師繼續(xù)往下分的話,還會出現(xiàn)很多很多的分數(shù)。像這樣的我們稱它為分數(shù)墻。請大家觀察這面分數(shù)墻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引導學生說出,分得份數(shù)越多,每一份就越小。

      五、課堂小結

      師:看來同學們學的都非常認真,那么現(xiàn)在請你問一問自己,這節(jié)課你都學會了什么?

      下課。

      小學三年級《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教案精選范文二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是新課程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三年級數(shù)學第五冊內容,是學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數(shù)知識的基礎上初步認識分數(shù),分數(shù)與整數(shù)有很大的差異,是數(shù)概念的一次擴展。

      本節(jié)課的目標定位是:

      1.體驗平均分;

      初步理解幾分之一。

      2.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shù)大小。

      3.在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自主學習能力和數(shù)學思考能力。

      教學過程:

      一、通過對“一半”的認識,理解“一半“的含義

      1.說一半是多少:

      (1)全班同學的一半

      (2)一組同學的一半

      (3)一個圓的一半

      2.說說一半是怎么分的?(平均分成相等的2分,兩份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3.所有事物都可以分出一半,一半能用哪個數(shù)來表示呢?

      像全班同學的一半是用20表示、一組同學的一半是用5人表示,我們能說清它有多少: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還會經(jīng)常碰到類似這樣一個圓的一半的情況,我們無法用所學的數(shù)說清它到底有多大。于是在數(shù)學上引入了分數(shù),就象剛才這位同學說的可以用二分之一,這個分數(shù)表示這個圓的一半。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1/2來表示。

      4.折一折:在正方形紙上折出二分之一,涂色表示

      二、動手操作,理解四分之一

      1.你能折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你能折嗎?

      2.折好涂色表示四分之一,交流。

      (學生對二分之一有了初步認識后,對折四分之一感到很順利)

      3.折的方法不同,形狀也不同,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通過這一折,學生理解了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3.辨析:哪幾個圖形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說明理由。

      三、分子是1的分數(shù)大小比較

      1.折過了四分之一,你還能折一折,取一份用分數(shù)表示嗎?

      學生折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們通過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數(shù)很興奮。

      2.折出了這么多的分數(shù),你覺得誰折的分數(shù)大?

      大部分學生都認為三十二分之一最大,折出的八分之一最小,并且還說了理由:32比8大,當然1/32大。一些學生發(fā)現(xiàn)越折越小了,覺得1/32是最小的。(這時教師也不表態(tài) )

      4.故事:

      豬八戒分西瓜:一次,唐僧派豬八戒前去探路,誰知去了好久也不見回來。于是派孫悟空去找。原來豬八戒在美滋滋的吃西瓜。剛咬第一口,悟空就從天而降。孫悟空說:“我吃西瓜的二分之一。” 八戒心里一直想多吃點,聽了高興極了,說:”我可要吃八分之一?!睂W生這時候就議論紛紛了,到底誰吃的多呢?這下大部分同學認為孫悟空吃的多,因為他吃了西瓜的一半;一些認為豬八戒吃得多。

      課件演示:分西瓜(通過直觀演示:大家一致認為八分之一比二分之一小。并且學生發(fā)現(xiàn):平均分的份數(shù)多了,它的一份就小了。)

      5.回到折紙時的分數(shù)比較,1/8和1/32的比較,這時候,同學們都笑了,原來不能直接用32與8的比較來比較分數(shù)的大小,學生認識上提升了。

      理解了分母越大,平均分的份數(shù)就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四、練習運用(略)

      反思:

      一、找準學生學習新知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在大背景下認識分數(shù)

      1.分數(shù)對于學生來說是全新的,如何將這一全新的知識內化為學生自身的知識,找準學生學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學生從“實際發(fā)展水平”向“潛在發(fā)展水平”的橋梁,學生的思維從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領域。

      教學時,從學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確一半是怎么分的,從而引入用一個新的數(shù)來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

      2.以往我們在初次教學分數(shù)時,總是以單個的物體的進行平均分,然后“半個”無法用整數(shù)表示的時候就引入了分數(shù),優(yōu)點是這樣分數(shù)出現(xiàn)的實際需要性能夠凸現(xiàn),學生對分數(shù)的產(chǎn)生印象深刻;

      缺點是這樣以單個的物體入手,學生對分數(shù)的認識受到局限,會導致到高段學習分數(shù)的意義的時候,對單位“1”難以理解和接受。其實“一半”和“半個”是有區(qū)別的,只有“半個”才用分數(shù)表示是不全面的。因此,我在分數(shù)引入的時候,請學生說身邊一些事物的一半,發(fā)現(xiàn)日光燈是11個,一半一下子無法說出來。同時一個圓的一半是多少也無法說清。然后,引出“所有事物的一半我們只用一個數(shù)表示出來”。從而引入分數(shù)二分之一,這樣對于分數(shù)的認識放在了一個寬廣的背景下來學習,學生體會到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一個1/2來表示。

      二、加強直觀教學,降低認知難度

      分數(shù)的知識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是在整數(shù)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的,是數(shù)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對學生來說,理解分數(shù)的意義有一定的困難。而加強直觀教學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教師充分重視學生對學具的操作,通過折紙讓學生對分數(shù)的含義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來加強直觀教學,讓學生加深對分數(shù)概念含義的理解,降低了對分數(shù)概念理解上的難度。特別是在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shù)大小時,盡管學生在正方形紙上這出了幾個幾分之一的分數(shù),并且用分數(shù)表示出來,但是學生在比較分數(shù)大小的時候,還是受到整數(shù)認識的影響,認為1/32比1/8大,于是課件顯示豬八戒分西瓜的過程,學生直觀的認識到分的份數(shù)越多,一份就越小。從而使學生內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數(shù)大小的比較這一知識。

      三、根據(jù)學生年齡特征,創(chuàng)設有趣的問題情境

      對于小學生來說,數(shù)學學習往往是他們自己生活經(jīng)驗中對數(shù)學現(xiàn)象的一種“解讀”.在教學中,如果能密切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利用他們喜聞樂見的素材喚起其原有的經(jīng)驗,那么學起來必然親切、有趣、易懂了。學生的好勝心理強,教師在學生認識了1/4.紙上折了1/4后,誰還能折出其它分子是1的分數(shù),學生動手積極性很高,紛紛折出了其它分數(shù)。當問誰折的分數(shù)大的時候學生就更愿意比了。起初,學生對分數(shù)的比較這一知識停留在比較表面、比較膚淺的水平上。他們用整數(shù)的大小比較方法來比較分數(shù),教師也不做出判斷,而是利用學生喜歡聽的故事,將知識蘊于故事中,在聽故事、看課件演示中,使學生主動得構建自己的知識,而不是被動地去接受知識。當回過頭來再比誰折的分數(shù)大的時候,學生都笑了。而教師也不必再多說什么,學生已經(jīng)自己推翻了先前的認識。

      在整個課堂預設時,想的比較完美,事實上在真正上這堂課的時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學環(huán)節(jié)還有待完善。從整體上認識分數(shù),對三年級學生而言是否要求拔得過高,在折分數(shù)操作時是否需要及時的比較等等。我想只有一次次積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實而有效的數(shù)學課。

      小學三年級《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教案精選范文三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會寫幾分之一,初步了解分數(shù)各部分的名稱能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shù)的大小。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數(shù)學思考與語言表達能力。

      3、在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學習的精神,使之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教學重點:正確認識幾分之一的分數(shù)。

      教學難點:知道平均分才能用分數(shù)表示。

      教學準備:課件,學生每人準備同樣大小的正方形紙,圓形(或長方形)紙,水彩筆。

      教學程序: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都分過東西嗎?一天呀,兔哥哥和兔弟弟一起去找食物,它們找到了4個大蘋果??墒窃诜痔O果的時候產(chǎn)生了爭議。

      兔哥哥說:“我要吃3個。”兔弟弟說:“不行,我們應該一樣多?!蹦阏f它們應該怎么分才公平呢?(平均分)每只兔子分到2個。

      第二天,兔兄弟又一起去找食物,這次,它們找到了2個大蘋果,每只兔子可以分得幾個?1個。

      第三天,兔兄弟又一起找食物,找的很辛苦,只找到了1個大蘋果。兩只兔子傻眼了,應該怎么分呢?每只兔子分到( 半)個。

      這半個蘋果還能用整數(shù)表示嗎?半個蘋果該怎么表示呢?

      學生可能會說出1/2,由此引出: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新朋友——分數(shù)。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認識分數(shù)。(板書課題——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

      二、觀察操作,探求新知

      1、(1)借助形象,認識1/2

      。

      同學們看大屏幕小精靈是怎么來分月餅的?(多媒體演示平均分月餅)。

      師:把一個月餅從中間切開,也就是把這個月餅平均分成了兩份,其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這半個月餅我們就可以說成是整個月餅的二分之一。二分之一怎么寫呢?一起來看

      (同時在其中一塊月餅上標出分數(shù) 。)(課件演示二分之一的書寫)

      先畫短短的橫線-表示平均分,再寫橫線下面的2-表示平均分成2份,最后寫橫線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1份,跟著老師的板書,一起書空寫一寫這個數(shù)。這個數(shù)讀作:二分之一。(板書)齊讀。

      你能在這塊月餅里找到另外一個二分之一嗎?(是它的另一半)

      同桌互相說說是怎么得到這個月餅的二分之一的?

      最后概括出: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這個月餅的一半,也就是它的1/2。)

      這句話中你覺得哪些字詞很重要?(平均分、每份、它的)課件靈活展示:

      ①、討論平均分。說說為什么重要?多媒體演示不平均分的月餅,如果像這樣分,每一塊能用1/2表示嗎?(生:不能,因為沒有平均分,這邊分一小塊,那邊分一大塊,兩邊分的不一樣多,不能用1/2表示)??梢姟捌骄帧狈浅V匾?

      ②、多媒體閃爍每一份?!懊恳环荨笔鞘裁匆馑?(指其中任意一份,因為是平均分,每一份都相等,所以每一份指的是指任意一份)。

      ③、它的二分之一,是指誰的二分之一?(圖上這塊月餅的二分之一)老師先后拿出一個蘋果還有小圓片,問:能不能說這里的二分之一是我手上的蘋果的一半?或者是這個小圓片的?(不能)它到底指誰呢?(平均分,分的是誰就是誰的二分之一)(2)、請同學們判斷下面的涂色部分能不能用1/2表示。(課件展示練習題)

      完成練習后提問:前兩個圖形涂色部分的形狀不同,為什么都可以用1/2表示呢?其它的為什么不能?

      小結:前兩個圖形涂色部分的形狀不同,但都是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兩份,涂色部分都是其中的一份,所以涂色部分是它門各自圖像的1/2,剩下的圖都不能用1/2表示.其中第三個和第五個圖不是平均分,第四個和第六個是平均分,但不是平均分成兩份。

      所以我們知道了,只要把一個物體或圖形平均分成兩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

      3、認識1/4

      如果老師這樣分月餅呢?觀察并思考:這樣是把這塊月餅平均分成了( )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一,寫作( )(強調:平均分、每份、分誰就是誰的1/4)

      學生填空(課件展示)

      3、認識1/3

      我們又認識了1/4,老師這有一個圓,把它平均分成三份,其中的一份怎么表示呢?看屏幕:把一個圓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它的()分之(), 寫作( ).

      4、認識1/5

      我們繼續(xù)分,這次是把一張長方形紙平均分成5份,指出它的五分之一,并涂上顏色.怎么每一份都能用1/5表示呢?(因為是平均分,其中任意一份都是一樣的)這里的1/5表示什么呢?

      看來,把一個物體或圖形平均分成幾份,每份就是它的幾分之一(齊讀)

      5、認識各部分的名稱及含義

      像1/2,1/3,1/4,1/5像這樣的數(shù)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分數(shù).

      以1/4為例,認識一下它各部分的名稱:中間的這條橫線表示什么意思?(平均分)它叫分數(shù)線。分數(shù)線下面的這個數(shù)字3,表示平均分的份數(shù),叫分母。分數(shù)線上面的數(shù)字1表示其中的一份,叫分子。

      6、拿一張正方形紙折一折,用涂色部分表示出你想表示的幾分之一(展示學生作品,用小組合作方式,說說怎樣得到正方形紙的幾分之一)注意要對折

      質疑:涂色部分的形狀不同,大小不同,怎么都能用1/2表示?

      小結: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狀不同,紙的大小不同其中一份的大小也不同,但都是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成了四份,所以每份都是它門各自圖形的1/4。

      你能用分數(shù)表示下列圖形的陰影部分嗎?(出示課件)

      進一步總結:不管是一個月餅一個圖形或是其他的,只要是把它平均分成幾份,每份就是它的幾分之一。

      7、游戲做分數(shù)(自主認識幾分之一)

      用同樣大的長方形紙折出它的幾分之一,然后涂上顏色,并標出這個分數(shù)。(把學生的作品分兩組展示在黑板上)

      仔細觀察再比較,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

      看第一組,把同樣兩張長方形紙平均分成2份和4份,2份中的一份大于4份中的一份,所以1/2>1/4

      第二組同理

      引導回答:同樣一個長方形,平均分的分數(shù)越多,其中的每一份就越小。

      所以分數(shù)比大小,當分子都是1的時候,分母越大這個分數(shù)就越小。

      概括成一句話: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越大這個分數(shù)就越小。(課件展示)

      用規(guī)律解決問題(課件展示練習題)

      三、智力沖浪

      同學們的練習做得真棒,敢不敢挑戰(zhàn)更難的題?

      1、方塊里能填幾?

      1/3>1/ 1/3

      2用分數(shù)表示圖中的涂色部分。

      大正方形的1/8,小正形的1/2,長方形的1/4

      四、全課總結:挑戰(zhàn)成功,現(xiàn)在回憶一下今天你學會了什么?

      我學會了寫分數(shù),我學會了讀分數(shù),我學會了用分數(shù)表示圖中的涂色部分,我學會了幾分之一的分數(shù)怎樣比大小,我學會了用不同的圖形做幾分之一,我學會了平均分才能用分數(shù)表示……

      是呀你們的收獲真不小,其實分數(shù)就在我們的身邊,同學們用眼睛仔細觀察,一定會發(fā)現(xiàn)更多的幾分之一。把你發(fā)現(xiàn)的分數(shù)記錄下來下節(jié)課匯報。

      小學三年級《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教案精選范文四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分數(shù),能正確地讀寫分數(shù),掌握分數(shù)各部分的名稱。

      2、借助直觀演示、操作、觀察、概括,等方法,引導學生感受幾分之一的形成過程。

      3、體驗分數(shù)在生活中的應用,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方法:

      觀察分析合作探究法。

      教學重點:

      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產(chǎn)生分數(shù)。

      教學難點:

      使學生頭腦中形成“幾分之一”的表象。

      課前準備:

      多媒休、師生各準備長方形紙,正方形紙,圓形紙各3張,水彩筆1支。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喜歡聽西游記里的故事嗎?

      有一天,唐僧師徒在去西天取經(jīng)的路上,走得又餓又渴。這時剛好路過一個桃園地,“哇,好大的桃子呀!”八戒見了直流口水說:“師傅可以吃桃子嗎?”唐僧說:“吃桃子可以,不過我得先考考你?!碧粕f:“有4個桃子,平均分給你和悟空,每人分幾個?請寫下這個數(shù)。”豬八戒很快就寫下了這個數(shù)。唐僧又說:““有2個桃子,平均分給你和悟空,每人分幾個?請寫下這個數(shù)?!必i八戒想了想,又寫下了這個數(shù)。唐僧見豬八戒回答得這么快就說:“很好,那么1個桃子,平均分給你和悟空,每人分幾個?該怎么寫?”這可把八戒難住了。

      同學們,你們知道每人分幾個嗎?半個桃子可以用什么數(shù)來表示呢?看來同學們想不出該用什么數(shù)來表示,沒關系,今天老師特意請了一位新朋友來幫助大家解決這個難題。它就是——分數(shù)。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研究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出示課題)

      二、觀察操作,探求新知

      1、借助形象,認識。

      多媒體演示平均分月餅,問:請同學們注意觀察老師把這個月餅怎樣了?(切開了)兩塊月餅的大小怎樣?(同樣大)說明老師怎么分?(平均分)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整個月餅的多少?(一半)一半是日常生活中的說法,用數(shù)學語言來說,是整個月餅的二分之一。(教師板書)短短的橫線表示平均分,橫線下面的2表示平均分成2份,橫線上面的1表示1份,這個數(shù)讀作二分之一。全班同學讀一讀這個數(shù)。(生讀)這一塊是這個月餅的二分之一,(指另一塊)這一塊是這個月餅的多少呢?

      現(xiàn)在誰能用一話把剛才分餅的過程說完整?(把一個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這句話中你覺得哪些字詞很重要?(學生各自發(fā)表見解,說出自己覺得重要的字詞)教師先給予肯定:其實同學們說的那些字詞都重要,那究竟哪些更重要呢?

      多媒體演示不平均分的圓。如果像這樣分,每一塊能不能用表示?(不能)可見這里能不能漏掉“平均”兩個字?(不能)

      “每一份”是什么意思?(兩份都是它的)所以這里強調“每一份”。這句話中“它”是指誰?(這里的整個餅)老師從口袋中拿出一個比大屏幕上的餅小得多的真餅,問:能不能說這里的每一份是我手上的這個真餅的?(不能)可見這里的“它”字重不重要?(重要)能。

      請全班同學齊讀。

      2、仔細觀察,認識。

      多媒體演示平均分成三份的圓形。教師提問:這個圓形被平均分成幾份?(3份)涂陰影的`部分能不能用一個分數(shù)來表示?(教師板書)只有這一份是它的三分之一嗎?(另外兩份都可以表示它的)

      誰能用一句話說說表示什么意思?(把一個圓形平均分成三份,每一份是它的三分之一)“它”指的是誰?(這個圓形)

      3、動手操作,認識。

      剛才我們認識了三分之一,接下來還想認識什么分數(shù)?(教師板書)

      現(xiàn)在請你們拿出課前準備好的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紙。四人小組先研究研究,再分工合作,用不同形狀的紙分別折出,并用水彩筆畫出陰影??茨囊唤M的辦法多。

      教師在黑板上展示學生的各種不同折法,請同學到臺上當小老師評講各種折法正確與否,并說出道理。討論:為什么折法不同,但都能表示出?(不管怎樣分,只要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它的四分之一。)

      4、自主學習,認識五分之一。

      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分數(shù)這個大家庭里的3位成員,還有許多分數(shù)想和我們交朋友,你們愿意和它們見面嗎?下面請你們打開書_頁,自學例4、例5。

      例4、

      (1)看書,填空。(多媒體出示。)

      (2)學生匯報,訂正。

      (3)教師指陰影部分問:它為什么能用表示?

      例5、

      (1)請學生到臺上當小老師講解:把1分米線段平均分成10份,這一份是它的。(投影出示)

      (2)你們有沒有問題要問這位小老師?

      學生的問題由學生回答。若學生提不出好的問題,老師可以對臺上的同學提問。

      三、歸納認識,學寫分數(shù)

      (1)、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個月餅的,把一個圓形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就是這個圓的,把一個長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這個長方形的,把一條線段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這條線段的。通過這些例子,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把哪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每份就是那個物體的幾分之一。)

      (2)、像……這樣的數(shù),都是分數(shù)。(指黑板上的分數(shù))你知道分數(shù)各部分名稱嗎?請在__頁上找答案。(請學生說,師板書)

      (3)今天學的分數(shù)都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分子都是1。)今天我們所認識的分數(shù)是幾分之一的分數(shù)。

      (4)寫分數(shù)時我們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先寫分數(shù)線,再寫分母,最后寫分子)下面就來寫幾個分數(shù),看誰寫得漂亮。(學生寫完后一起讀這三個分數(shù))

      (1)十分之一(2)九分之一(3)分母是8分子是1的分數(shù)

      四、鞏固練習,理解應用

      1、做一做第_題:哪個圖里的涂色部分是,在()里劃√。

      2、請你聯(lián)系生活實際,從身邊找一找分數(shù)。

      小學三年級《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教案精選范文五一、設計思想:

      找準學生學習新知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在大背景下認識分數(shù)。同時加強直觀教學,降低認知難度。根據(jù)學生年齡特征,創(chuàng)設有趣的問題情境。

      二、學情分析:

      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是在學生已經(jīng)掌握一些整數(shù)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使學生初步認識分數(shù)的含義。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分數(shù),從整數(shù)到分數(shù)是學生認識數(shù)的概念的一次質的飛躍,因為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上以及計算方法上,它們都有很大的差異。分數(shù)概念比較抽象,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不容易一次學好,所以,分數(shù)的知識是分段教學的,本單元只是"初步認識"。認識幾分之一又是認識幾分之幾的第一階段,是單元的"核心",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對以后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此,我們要借助一些圖形和學生所熟悉的具體事例,通過演示和操作,使學生逐漸形成分數(shù)的正確表象,建立分數(shù)的初步概念。

      三、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

      1、通過創(chuàng)設一定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對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觀圖形的探討和研究,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建立分數(shù)的初步概念,會讀、寫幾分之一。

      2、能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shù)的大小。

      (二)能力目標

      1、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數(shù)學思考與語言表達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fā)展。

      (三)情感目標

      1、使學生在討論、交流的學習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探索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得到發(fā)展。

      2、在觀察比較、動手操作中,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自主學習的精神,感知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對數(shù)學產(chǎn)生親切感,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四、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建立幾分之一的表象。教學難點:初步認識分母、分子表示的含義。

      五、教學策略和手段: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充分重視學生對學具的操作,通過折紙讓學生對分數(shù)的含義有一個直觀的認識,讓學生加深對分數(shù)概念含義的理解,降低了對分數(shù)概念理解上的難度。特別是在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shù)大小時,用圓片顯示豬八戒分西瓜的過程,學生直觀的認識到分的份數(shù)越多,一份就越小。從而使學生內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數(shù)大小的比較這一知識。同時根據(jù)學生年齡特征,創(chuàng)設有趣的問題情境。

      六、課前準備:

      1、學生的準備: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紙片各兩張,剪刀。

      2、教師的教學準備:課前了解學生對分數(shù)的熟悉程度有多少。

      3、教學環(huán)境的設計和布置:黑板上準備好一些小磁鐵。

      4、教學用具的設計和準備: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紙片若干張,剪刀一把。

      兩個月餅圖。

      七、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老師要講一個西游記里的故事給大家聽。

      話說唐僧師徒一路向西取經(jīng),這一天他們來到了一個集鎮(zhèn)上,看到路上的人都手提著月餅,這才想起今天是中秋節(jié)了。這時剛好路過一個月餅店,“哇,好多的月餅呀!”八戒很快就看見店里各種各樣的月餅,饞得直流口水,一個勁地說:“師傅我想吃月餅。”可是唐僧說:“想吃月兒餅可以,不過我得先考考你?!碧粕f:“有4塊月餅,平均分給你和悟空,每人分幾塊?請寫下這個數(shù)。”豬八戒很快就寫下了這個數(shù)。唐僧又說:“有2塊月餅,平均分給你和悟空,每人分幾塊?請寫下這個數(shù)?!必i八戒想了想,又寫下了這個數(shù)。唐僧見豬八戒回答得這么快就說:“很好,那么要是只有一塊月餅,平均分給你和悟空,每人分幾塊?該怎么寫?”這可把八戒難住了。

      同學們,你們知道每人分幾塊嗎?(有的說每人分一半,有的說每人得半塊。)半塊月餅可以用什么數(shù)來表示呢?看來同學們想不出該用什么數(shù)來表示,沒關系,今天老師特意請了一位新朋友來幫助大家解決這個難題。它就是——分數(shù)。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研究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

      [設計說明:思維始于疑問,而好奇是兒童的天性,是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點。根據(jù)小學生愛聽故事的特點,從故事中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不僅將學習分數(shù)的必要性自然展現(xiàn)(是因為用整數(shù)解決不了了,所以才要用到分數(shù)),且使學生的探究意識也孕育而生。]

      (二)動手實踐,自主探究

      認識二分之一

      (1)猜一猜: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怎樣用分數(shù)表示其中的一份呢?

      師:把一個圓平均分成兩份,一半就是這兩份里面的一份,也就是這圓形的二分之一,寫作:1/2,結合書本中的月餅圖說說,“2”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

      (2)教師說明:2表示平均分的份數(shù),1表示其中的一份。

      (3)動手實踐

      A、折一折:讓學生用各種的紙片動手折出1/2,(圓形、長方形、正方形)

      B、展示學生的幾種典型折法

      C、從操作過程中凸現(xiàn)思考過程。

      師:這些形狀不同的紙都可以折出它的1/2。想一想,同一張紙折出的形狀不一樣,為什么都可以用1/2來表示呢?

      (4)在辨別中感悟平均分的重要性。

      折出幾種不是平均分的二分之一,想想這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嗎?(再次強調平均分)

      [設計說明:通過直觀演繹數(shù)學知識所蘊涵的思維發(fā)展過程,讓學生進行自我釋疑體驗,教師不直接告訴學生現(xiàn)成的結論,也不包辦學生的思維方式和過程,而是通過“折一折”了驅動學生內在的思維活力,感悟“平均分”的內涵與重要性,從而是學生的思維方式不拘泥與常規(guī),思維實現(xiàn)跳躍式的發(fā)展。]

      認識四分之一

      (1)觀察推想

      師:大家推想一下,如果把一塊月餅平均分成四份,每塊是它的幾分之一?

      (2)開展折1/4的活動

      A、師:要得到一個圖形的1/4應該怎么辦?用圓形紙片折一折,并用陰影部分表示出四分之一。

      B、匯報:你是怎么得到1/4的?說一說1/4表示什么?

      C、請學生拿出同樣大的正方形紙,小組合作折出不同的1/4涂上顏色貼在底板上,在相同的時間里看哪組折出的方法最多

      D、匯報怎樣折的。問:這些1/4的部分一樣大嗎?為什么?

      強調:整體一樣大,它的1/4就一樣大。

      認識幾分之一

      (1)剛才我們認識了1/2和1/4,我們把1/2,1/4,這樣的數(shù)叫分數(shù)。你還想到了哪些幾分之一的分數(shù)?板書學生的回答。(有意識寫幾個分母大一點的分數(shù))抽幾個說說分數(shù)所表示的意思。

      (2)找一找。(出示主題圖)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游樂園的小朋友都在干什么?你發(fā)現(xiàn)哪里有幾分之一?為什么?

      (三)練習:做一做第1題

      [設計說明:有了1/2作基礎,1/4的學習就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感悟、去分析、去解決新問題,學會把新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與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聯(lián)系著學習,學會在動手操作,實踐活動中認識理解知識,并學會舉一反三,有所創(chuàng)新。]

      再現(xiàn)情境,比較大小。

      (1)故事引出問題

      師:接下來老師繼續(xù)來講西游記的故事,唐僧師徒在月餅店買了些月餅后繼續(xù)趕路,走著走著轉眼已到了中午,豬八戒餓得肚子咕咕直叫。這時唐僧拿出了一個的餅,給八戒和孫悟空分一分,說給孫悟空1/4,豬八戒1/2,豬八戒一聽急壞了,大聲說,不行,不行,我肚子大,我要吃大的,我要吃1/4。同學們,豬八戒他是不是得到便宜了,吃到大的一塊了嗎?(板書1/21/4)

      (2)解決問題:

      讓學生思考后說一說。

      師:你是怎么想的?為什么吃到1/2的要大,吃到1/4的反而小呢?

      你能不能用手中的圓片代替餅來驗證一下。

      反饋,請2名學生說一說是怎樣進行驗證的。

      小結:原來分數(shù)也有大小,1/2表示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2份,它的一份就比分成4份的要大,所以1/2>1/4

      (3)拓展延伸:

      A、這時候,沙和尚過來他也要吃,他說要吃這個月餅的1/8,你覺得他們三個人誰吃得最多,誰吃得最少?

      B、看板書,你還能比較這些分數(shù)的大小嗎?任選兩個數(shù)比較大小,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加以板書),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分的份數(shù)越多,其中的一塊就越小)上面這些分數(shù)中哪個,哪個最小?

      (4)練習:做一做第2題。

      [設計說明:再次用講故事的的方法引出分數(shù)的大小比較,讓學生從解決故事的疑問中尋找正確的答案,同時故事中也蘊含了正確的答案,把分數(shù)的大小比較和生活實際緊密地聯(lián)系在了一起,學生不難發(fā)現(xiàn)正確答案。并且再次用圓片代替月餅來進行證明,驗證答案。]

      (四)說說想想,課堂小結

      說說你對分數(shù)有了哪些了解?

      小學三年級教案范文第2篇

      1、口算乘法

      第1課時

      教學內容:P1例1、P2例2口算乘法

      教學要求:掌握口算一位數(shù)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數(shù)的方法;并能正確、迅速地口算。

      教學手段:幻燈片、小棒、口算卡等及操作。

      教學過程:

      一、知識鋪墊:

      1.表內乘法口訣(可用口算卡進行)。

      2.50是幾個十?700是幾個百?

      3.8個十是多少?24個十呢?24個百呢?

      4.5個2是多少?

      二、新課教學:

      1.P1例1

      (1)引導學生擺小棒:每堆擺兩捆(每捆10根),擺3堆。

      (2)啟發(fā)學生議論: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可以用什么方法計算?

      用加法算:20+20+20=60

      用乘法算:20X3=60

      (3)引導學生看實物,理解算20X3的思維過程:3個2是6,3個2捆(2個十)是6捆(6個十),6捆就是60根,即3個20是60。結果與加法相同。

      2.小結:求3個20是多少,可用乘法計算??谒?0×3這樣想:

      2個十×3=6個十=60

      3.P2例2

      (1)顯示例2幻燈片,讓學生觀察后掌握其數(shù)量關系。每堆有300塊小木塊,一共有4堆。

      (2)讓學生直接用乘法式子求出一共有多少塊。

      (3)讓學生口算結果,并說出怎樣想。

      (4)小結:求4個300是多少,用300X4計算。這樣想:

      3個百×4=12個百=1200

      三、練習設計:

      1.P1“做一做”.2.P2“做一做”.

      四、作業(yè):

      1、復習P1例1、P2例2.2.P4第1、2題。

      第2課時

      教學內容:P3例3、例4,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一位數(shù)乘幾百幾十的口算

      教學要求:掌握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幾百幾十數(shù)(每位乘積不滿十)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口算。

      教學手段:電化教學。

      教學過程

      一、知識鋪墊:

      1.課本P3復習內容。

      2.450里面有幾個百?幾個十?

      二、新課教學:

      1、P3例3

      (1)看圖學算理。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圖意:

      ①左邊有3個10,就是30。

      ②右邊有3個2,就是6。

      從而使學生理解:12里面有1個十和2個一,3個12就是3個10和3個2的和。

      (2)看圖學算法;口算一般從高位算起。

      這樣想:10×3=302×3=630+6=36

      (3)指導學生看書P3例3,質疑。讓學生口述12X3的口算步驟。

      (4)小結: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可以把一個因數(shù)分成整十數(shù)和一位數(shù),分別和另一個因數(shù)相乘后再相加。

      2.P3例4

      讓學生在例3的基礎上,先類推試做;然后可通過四人小組議論,歸納出口算的方法;再由各組代表向全班匯報討論結果,最后師生共同總結。

      小結:120是由1個百和2個十組成的,120×3是求:3個120是多少,就是3個百和3個20的和。計算時這樣想:100×3=300,20×3=60,300+60=360。

      三、練習

      1、P3例3下面的“做一做”。

      2、P3例4下面的“做一做”。

      第1題:計算后,進行評議,并讓學生講述是怎樣想的?鼓勵學生,誰還能想出別的口算方法?”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后,有目的地請中下生板演;及時糾正錯誤。第3題,可用開火車比賽的形式進行。

      3.有白乒乓球21個,花乒乓球的個數(shù)是白乒乓球的2倍,有花乒乓球多少個?一共有乒乓球多少個?

      四、作業(yè):1.復習P3例3、例4。2.P4第4、5題。

      第3課時

      教學內容:P4練習一第6——11題。

      教學要求:鞏固口算乘法的計算方法,熟練、靈活地運用口算方法:i正確地進行口算。

      教學手段:幻燈

      教學過程:

      一、知識鋪墊:

      1.表內乘法口訣。

      2.口算乘法的方法。

      二、練習設計:

      1.填空:

      (1)21×3可以讀作()乘(),積是()。

      (2)3×6讀作()乘(),表示()個()相加。

      (3)32×3讀作()乘(),表示求()個()倍是多少

      2.做課本上第,7、8、9、10、11題。

      做7、8、10題要注意用多種形式,如比一比,看誰算得對又快或以組為單位開火車,看哪組最先到達目的,奪到紅旗等,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第9題是有多余條件的求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的應用題。練習時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決定是否給予學生適當?shù)奶崾?,特別注意輔導中下生。

      3.第12、,13題是讓學有余力的學生獨立完成,根據(jù)實際安排在堂上進行或在課外進行。

      4、思考題??芍谱骰顒踊脽羝瑤椭鷮W生理解題意。明確從小華家到公園無論走哪條路,到學校以后都有四條路可到公園。也可以讓學生在書上的圖畫一畫、數(shù)一數(shù)、找規(guī)律達到同樣的目的

      每項練習做完后都應做好評價訂正工作。

      三、作業(yè):1.熟記乘法口訣。

      2.P4第6題、P5第10題。

      2、筆算乘法

      一位數(shù)乘二、三、四位數(shù)

      第1課時

      教學內容:P6例1,例2.

      教學要求:掌握一位數(shù)乘兩、三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豎式書寫格式,能正確地進行計算養(yǎng)細心檢驗的習慣。

      教學手段:電化教學

      教學過程:

      一、知識鋪墊:

      課本P6復習的內容??谒愠朔柏Q式書寫格式。

      二、新課教學:

      1.P6例1

      ①從口算引入:出示題目后問“用口算時怎樣想?”

      ②筆算方法:借助P6的實物圖,指導學生閱讀P6虛線圍成的方框里分步演算過程。

      ③總結計算方法。

      2.P7例2

      (1)讓學生在例1的基礎上類推出計算方法,加深對一位數(shù)乘多位數(shù)的理解,著重抓用2乘百位上的2得4個百,寫在積的百位上。

      (2)注意豎式的書等格式。

      (3)通過指導學生閱讀課本“注意”的內容,讓學生把例2再乘一遍,并告訴學生,今后可用再乘一遍的方法,檢查乘法算得對不對,培養(yǎng)細心檢查的習慣。

      三、練習設計:

      1.課本P6“做一做”。

      2.課本P7“做一做”。

      3.做P7第1題第一橫行,第2題第一橫行。

      四、作業(yè):1.復習P6例1,例2。2.P7第1題第二橫行。

      第2課時

      教學內容:練第3—第9題

      教學要求:鞏固一位數(shù)乘兩、三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豎式書寫格式。

      教學手段:幻燈

      教學過程:

      一、復習

      筆算213×224×2

      二、練習設計

      1.練習一第3題。讓學生先讀題,再分析解答。

      2.練習一第4題,筆算下列各題。

      3.練習一第5題,列式計算。

      4.練習一第6題,口算下列各題。

      5.練習一第7、8題,應用題。

      6.練習一第9題,脫式計算。

      三、作業(yè)

      復習課本第8頁。

      第3課時

      教學內容:課本P9例3、P10例4

      教學要求:掌握不連續(xù)進位的一位數(shù)乘兩、三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熟練地計算。

      教學手段:幻燈,每位學生一份小棒。

      教學過程:

      一、知識鋪墊:

      課本P9復習的內容:

      5×3+62×9+76×8+34×7+5

      二、新課教學:

      1、P9例324×3=

      (1)擺一擺

      ①第一行擺2捆。(每捆10根),另4根。

      ②再擺兩行分別與第一行同樣多。

      (2)引導學生觀察,并回答問題;列出式子;

      ①每行多少根?共幾行?

      ②要求3行一共有多少根怎樣列式?

      (3)在動手操作中明確算理。

      ①3個4根是多少根?滿10怎么辦?

      ②3個2捆是幾捆?加上剛才的一捆現(xiàn)在一共是多少捆?

      ③一共有幾捆幾根即多少根?

      (4)觀察幻燈圖片,學習算法。

      (5)指導學生閱讀P9例3,質疑。

      (6)讓學生講述72是怎樣算出來的。

      2.例4的教學

      (1)學生讀題后,講述乘的順序。

      (2)引導學生完成課本P10例4。

      小結:讓學生講述P10例4怎樣算。重點講清4乘第一個因數(shù)十位上的9得多少1應向前一位進幾,乘積百位上的7是怎樣得來的

      三、練習設計。

      1.課本P9做一做和Pl0做一做。

      2.課本P11第2題。

      3.計算;

      42×315×2271×3516×4

      4.計算接力賽。(分四組,每組3人)

      (除參賽的同學外,其余作裁判,調動全體同學的積極性)

      四、作業(yè);‘

      ,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1.復習P9例3,P10例4。

      2、P11第1題。

      第4課時

      教學內容:練習三第3—第9題

      教學要求:掌握不連續(xù)進位的一位數(shù)乘兩、三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熟練地計算。

      教學手段:比賽

      教學過程:

      一、復習

      一個因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乘法法則

      二、練習設計:

      1.計算P11第3題。

      3.P11第6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后訂正。

      4.P11第4題、第5題。

      5.P12第7題用比賽的形式,看誰在最短的時間內全部算對要做好小靖工作。

      6.P12第8、9題如因時間關系可作為活動課內容。第10題應提示學生找出規(guī)律再填表。

      四、作業(yè):

      復習P9、11的內容,理解、熟記一位數(shù)的乘法法則。

      第5課時

      教學內容:P13例5。

      教學要求:掌握一位數(shù)乘法中連續(xù)進位的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手段:電化教學

      教學過程:

      一、知識鋪墊:

      1.課本P13復習的內容。

      2.計算517×3后訂正,并讓學生說說計算時應注意什么?

      二、新課教學。

      1.P13例5的教學。

      (1)用幻燈顯示例5的插圖,讓學生看圖列出乘法式子:454×4

      (2)先由學生試算,通過集體評論訂正、進行學習。

      (3)把例5與本節(jié)“知識鋪,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2)的豎式對照,找出異同點,使學生理解進位的道理。

      2.小結:“一個因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乘法計算時應注意:用一位數(shù)乘第一個因數(shù)的某一位時,要看看后一位乘得的積有沒有進位,如有進位,不要忘記加上進上來的數(shù)?!?/p>

      三、練習設計:

      1.P13“做一做”

      訂正后,讓學生找出哪一道題最容易出錯,為什么?

      2.填上適當?shù)臄?shù):

      4.指導閱讀P14《你知道嗎?》開闊學生眼界,培養(yǎng)學習興趣。

      小學三年級教案范文第3篇

      本課時的重點是使學生掌握“Isthere……?Yes,thereis.No,thereisn’t.”句型。

      二、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在實際情景中運用對話的能力是本課的難點,教師應注意設計一些真實的情景讓學生練習主句型。

      三、課前準備

      事先準備好的學生的假日照片。

      教師準備的一些打亂字母順序的單詞

      教師準備的風景照片。

      教師準備錄音機及錄音磁帶。

      四、教學過程

      1.Warm—up(熱身)

      ⑴口語練習

      What’sthis?

      What’sinthenaturepark?

      Istherea……?

      ⑵預習

      ①做“拼單詞”游戲:教師提供一些打亂字母順序的單詞,讓學生調整字母順序拼讀單詞。

      ②請幾組學生表演Let’stalk的會話。

      2.Presentation(新課呈現(xiàn))

      ⑴ReadandWrite

      ①教師手拿一張風景照片問學生:What’sthis?引導學生回答:It’sapicture.教師繼續(xù)說:Yes,it’smyholidaypicture.領讀holidaypicture,學生跟讀。

      ②教師把照片翻過來,背面朝學生,問:what’sinthepicture?引導學生用“Istherea……?句型猜,教師則用“Yes,thereis./No,thereisn’t.”回答。這個活動也可以采用小組比賽的形式舉行。

      ③教師向學生展示readandwrite部分的掛圖,說:Look!Thisisaholidaypictureofwuyifan.What’sinthepicture?Listen.教師放readandwrite部分的錄音,學生邊聽邊閱讀。

      ④學生就不懂的地方提問,教師解答。

      ⑤教師再放一遍錄音,邊聽邊閱讀。

      ⑥學生完成“Finishthesentences”的練習,然后教師對學生完成情況講評。

      ⑦教師指導學生書寫四會句子。

      3.Let’splay(趣味練習)

      ⑴心有靈犀

      把全班分成兩大組,每組分別派出兩名學生,一名學生面對教師,另一名背對教師站好。教師指圖問:What’sintheholidaypicture/naturepark?面對教師的學生用動作比劃看到的景物,背對教師的學生猜:Istherea……?全體學生判斷:Yes,thereis./No,thereisn’t.在規(guī)定時間內猜對最多的小組獲勝。

      4.ConsolidationandExtension(鞏固與擴展)

      ⑴Storytime

      教師播放c部分storytime的錄音或vcd,幫助學生理解故事內容。學生在聽一遍錄音,跟讀故事里的句子,教師指導學生發(fā)音。

      ⑵練一練

      讓學生做本單元areadandwrite部分的活動手冊配套練習。

      5.板書

      Istherea……inthenaturepark?

      Yes,thereis.

      No,thereisn’t.

      小學三年級教案范文第4篇

      【課題】Recycle1,第三課時

      【教學重點】Makeawindowcard.

      【教學難點】英文歌曲的歌詞。

      【教具準備】

      1.1-3單元課文中的某一幅圖片

      2.單詞卡片和單詞圖片

      3.教材相配套的教學錄音帶

      4.制作好的windowcard。

      【教學過程】

      (一)熱身/復習(Warm-up/Revision)

      1.猜袋中東西數(shù)

      將全班分成若干小組,每組抽一人到前面,背對著班級。教師拿一個袋子,并向學生們借一些書本,鉛筆,鋼筆,橡皮等,放入袋中,然后讓各組學生輪流猜袋子里東西的數(shù)目,猜對的給該組記10分。

      2.學生一起有節(jié)奏地說唱Let’schant部分的歌謠,并請學生分角色表演。

      (二)呈現(xiàn)新課(Presentation)

      1.搶讀單詞

      教師將全班分成若干小組,然后逐個出示一些圖片,學生們舉手搶答,教師讓最先舉手的學生將圖片的單詞說出來,說對的給該組記10分,得分最多的組為優(yōu)勝。

      2.看單詞卡讀出單詞并說出中文,復習1-3單元要求四會的單詞。

      3.教師用實物投影出示1-3單元課文中的某一幅圖片,讓學生根據(jù)圖片內容進行對話練習。

      4.讓學生填寫Assessment部分的內容,自己對1-3單元所學內容的掌握情況進行自我評價。

      5.教師向學生出示已制作好的windowcard:Thissiawindowcard.并教讀windowcard教師問學生:Doyoulikeit?Canyoumakeit?Doyouwanttolearnhowtomakeawindowcard?

      6.學生回答問題后,教師給學生示范如何制作windowcard。一邊做,一邊用英文講解。

      7.教師發(fā)給學生學具,并帶著學生制作windowcard。

      8.卡片做好后,教師指導學生學寫一些簡單的表示祝愿的話,并讓學生隨意互贈這張卡。

      9.教師播放Let’ssing部分的錄像,讓學生聽看。

      10.教師根據(jù)實際情況,帶讀歌詞幾遍,并大概介紹一下歌詞的意思.

      11.跟著錄音帶或錄像,學生學唱歌曲《Themorewegettogether》

      (三)趣味操練(Practice)

      1.看圖猜詞大家答

      教師先出示一些單詞的圖片,然后收起來,請一名學生到前面猜,猜的學生面對全班,再請另一名學生上前站在他身后,抽出一張圖片高舉在手中。猜的學生可以問全班:“Isitaplane(ship,bike)?”等,全班學生答:“Yes.”或“No.”猜對后可以換另一位學生繼續(xù)猜。

      2.找對子

      教師將20個單詞的圖片貼在黑板上,另外將20張對應的單詞卡扣著放在講臺上,然后讓參賽的兩組學生逐一上來抽卡片,抽出卡片后先要舉給學生們看,然后把黑板上相應的圖摘下來并將單詞讀出來,找對讀對的得2分,找對讀錯給1分,找錯了的不得分,卡片全部抽完后,得分多的為優(yōu)勝。

      (四)擴展性活動(Add-activities)

      集體舞

      教師可將全班分成3-4個組,每組學生手拉手圍成一圈。教師播放歌曲“Themorewegettogether”,教給學生幾個基本的舞蹈動作。大家跟著音樂,載歌載舞。然后小組比賽,看看哪個小組唱得最好,跳得最棒。

      【板書設計】

      第三課時

      探究內容:Let''''smakecards

      活動目的:通過制作賀卡,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動腦以及與他人合作的能力。還可從中學到一些常用的詞匯,擴充詞匯量。

      活動形式:個人或小組合作

      活動過程:

      Step1:將一張硬紙片的邊緣剪(cut)成波紋(ripple)狀,然后對折。

      Step2:在紙的一面剪出你想寫的字的形狀(shape),另一面用不同的彩筆涂色。

      Step3:用碎布頭縫制一個小口袋,里面塞上海綿(sponge),然后用繩纏繞固定。

      Step4:用彩紙包上海綿,做成糖果(candy)的形狀。

      小學三年級教案范文第5篇

      1、前言最近幾年隨著中國和韓國在經(jīng)濟、貿(mào)易、文化等多領域的合作發(fā)展, 許多的高校, 其中包括大專、高職等各類三年制院校都相繼的開設了韓國語專業(yè), 學習韓國語的人數(shù)日益增多。相對四年制普通本科院校, 大專、高職院校的韓國語教學在培養(yǎng)模式、師資隊伍、學生素質、就業(yè)去向等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點, 應與普通本科院校區(qū)別對待。然而至今針對大專、高職類院校韓國語教育的研究還未形成, 也沒有專門面向三年制院校韓國語教育編撰的教材。本文以三年制院校(大專、高職) 的韓國語教育為主要研究對象, 介紹了三年制院校韓國語教育的現(xiàn)況, 并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試擬了改善的方案, 希望借此文引起相關的各部門對三年制院校(大專、高職) 的韓國語教育更多的關注。

      2、大專、高職類院校韓國語教育現(xiàn)狀(1) 學生在校內接受教育的時間短。根據(jù)國家教育部的規(guī)定大專、高職類院校的學制為三年。除去畢業(yè)實習時間, 大專、高職類院校的學生在校學習專業(yè)知識的總時間僅為兩年半。(2) 大專、高職類院校和韓國學校的合作、交流較少。目前大多數(shù)的大專、高職類院校還沒有韓國留學生, 韓國語專業(yè)的學生接觸韓國人、韓國文化的機會非常有限。學生在校期間缺乏鍛煉韓國語口語的機會, 阻礙了學生韓國語聽說能力的提高。僅憑借教師上課的講解沒有使用的機會, 學生也很難正確的把握韓國語語法的適用語境。(3) 畢業(yè)生就業(yè)去向相對狹窄。大專、高職類院校韓國語專業(yè)的學生畢業(yè)后的去向大致可以分為三類:① 擇業(yè): 學生在校學習時間短, 學習到的韓國語知識、韓國文化相對有限, 面對激烈的就業(yè)環(huán)境不占據(jù)優(yōu)勢。用人單位往往在應用韓國語不是十分頻繁、或在衡量工資待遇與本科畢業(yè)生差距后, 才會選擇三年制韓國語專業(yè)畢業(yè)生。目前山東地區(qū)韓國語專業(yè)畢業(yè)生的就業(yè)主要選擇在了山東半島的沿海各城市及內陸的韓資企業(yè)。② 專升本: 由于就業(yè)受限, 大部分渴望有更好發(fā)展的學生選擇了繼續(xù)本科課程的學習。但近幾年來韓國語專業(yè)專升本的招生數(shù)量不斷縮小, 招生學校不穩(wěn)定, 很多的學生選擇了其他專業(yè)晉升本科。③ 出國留學: 國內韓國語專業(yè)專升本招生情況日漸嚴峻,渴望繼續(xù)學習更多的韓國語知識、日后從事韓國語方面工作的學生, 選擇赴韓國留學。進而在大專、高職等院校出現(xiàn)了“韓國留學熱”。

      3、大專、高職類院校韓國語教學的現(xiàn)況(1) 韓國語教師的學歷和教學經(jīng)驗不足。韓國語專業(yè)的迅速興起不足十年, 師資力量匱乏。這一情況在大專、高職類院校尤顯突出。目前在大專、高職類院校從事韓國語教學的教師大部分是新近幾年畢業(yè)的, 比較年輕、學歷偏低, 教學經(jīng)驗不足。(2) 班級授課學生數(shù)目大。最近幾年各大專、高職院校不斷的擴大招生規(guī)模, 招生數(shù)量不斷增多, 導致師生比例嚴重失調。目前大專、高職類院校的韓國語班級授課學生數(shù)量較大, 阻礙了課堂時間教師與學生面對面的交流, 極大的影響了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3) 教材缺乏系統(tǒng)性、針對性、連貫性。大專、高職類院校韓國語教育剛剛起步, 很多方面都在探討、摸索階段。目前還沒有一套專門為三年制韓國語專業(yè)量身定做的教材, 因此目前大專、高職類院校的韓國語教學中使用的教材大都是面向四年制本科院校編撰的, 缺乏系統(tǒng)性、針對性。并且由于近幾年來韓國語會話、視聽教材大量的出版, 導致了使用教材使用不固定, 更換頻率高。(4) 課程設置有待改善。大專、高職類院校的畢業(yè)生就業(yè)后很少從事專門的韓國語教育、研究工作的。同時社會需要大量的具有實際能力的應用型韓國語人才。因此, 大專、高職類院校的韓國語教育不應該只局限在教授學生韓國語基礎知識上, 更應該結合學生的畢業(yè)走向, 開設提高學生日后實際應用能力的培訓課程。

      4、大專、高職類院校韓國語教育的改善方案(1) 正確定位韓國語教育培養(yǎng)目標。一個明確的教育目標就能使教師更有針對性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 使學生有目的性地規(guī)劃自己的學習生活。各大專院校應結合自身學校的特點, 分析學生畢業(yè)后主要工作崗位, 順應社會對三年制韓國語專業(yè)畢業(yè)生的需要, 為自己‘量身’制定一個明確的培養(yǎng)目標和模式, 并逐步形成自身特色, 才能順應形勢發(fā)展的需要。(2) 加大對三年制韓國語專業(yè)師資隊伍的建設。教師在教學中占主導地位。教師的業(yè)務水平與教育的質量息息相關。目前擔當教育教學任務的韓國語教師的專業(yè)知識仍需加強, 應積極開設面向高校韓國語教師的在職培訓, 提高教師學歷、專業(yè)知識。并盡一切努力引進高學歷、經(jīng)驗豐富的韓國語教師。(3) 編撰符合大專、高職類院校韓國語教育實情的教材。目前大專、高職類院校韓國語教學中所使用的教材難度與側重點并不適合大專、高職類院校學生。因而各三年制韓國語專業(yè)教師應總結長期積累的教學經(jīng)驗, 借鑒四年制韓國語專業(yè)的優(yōu)秀教材, 合力編撰一套符合大專、高職類院校自身特點的韓國語教材。這套教材不僅要包括以培養(yǎng)學生韓國語的聽, 說, 讀, 寫, 譯能力為目的基礎教材, 還應針對大專、高職類院校韓國語學生的就業(yè)方向, 編撰諸如旅游韓國語, 貿(mào)易韓國語等方面的教材。(4) 采用小規(guī)模授課形式。語言類教育需要聽、說、讀、寫、譯等多個方面結合。小規(guī)模的教學能更有效地利用課堂時間, 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特別對于零基礎的韓國語教育, 小規(guī)模的授課形式能使教師更容易掌握各個學生的對知識的掌握的境況, 有助于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在某個方面存在的不足和缺陷, 及時糾正學生在學習韓國語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5) 加大和國內、外同類院校的合作。三年制大專、高職院校畢竟其教學資源與設備方面都很有限。因此各大專、高職院校應積極加強與國內同類院校的交流, 探索與韓國校際間的合作辦學項目, 做到資源共享。建立一個對學生更加有利的學習環(huán)境。(6) 加強與各用人單位之間的聯(lián)系。及時地獲得相關的就業(yè)的信息以及社會對韓國語人才需求得變化。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符合社會需求的韓國語人才。

      5、結束語三年制院校(大專、高職) 的韓國語教育, 作為一個新興的專業(yè), 目前在其專業(yè)的構建, 教材的使用, 培養(yǎng)的模式等方面還存在些不足, 但我們相信只要能借鑒其他專業(yè)的優(yōu)秀辦學經(jīng)驗, 結合自身優(yōu)勢, 加強合作, 積極探索, 三年制院校(大專、高職) 的韓國語教育必將日趨完善。并且隨著中國與韓國在經(jīng)濟、貿(mào)易、文化等多領域的深入合作和不斷發(fā)展, 三年制院校(大專、高職) 的韓國語教育, 一定會成為培養(yǎng)韓國語專業(yè)技術人才的良好的平臺。

      成人久久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av人在线观看国产| 日韩精品真人荷官无码|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软件下载| 亚洲av日韩av一卡二卡| 国产激情视频在线观看首页| 无码专区人妻系列日韩精品| 日本不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最新不卡| 一区二区免费国产a在亚洲| 一区二区精品国产亚洲|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网禁呦| 精品免费福利视频| 国产在线精彩自拍视频| 免费国产自拍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午夜精品久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综合桃花网| 黄片亚洲精品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午夜群交多人轮换| 少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欧美日韩在线| 亚洲美女主播内射在线| 男人和女人做爽爽免费视频| 无码中文字幕在线DVD|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正片| 成人影院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日本午夜精品理论片a级app发布 | 久久久中日ab精品综合| 鲁一鲁一鲁一鲁一澡| 亚洲一区二区免费日韩|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l 日韩人妻中文字幕专区 | 丰满岳乱妇在线观看中字无码 | 日韩亚洲在线一区二区| 久久国产劲爆∧v内射| 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 国产在线看不卡一区二区| 三级日本理论在线观看| 中字幕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杨幂| 国产精品女同二区五区九区| 欧美日韩精品乱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