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春節(jié)詩歌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隨著新年鐘聲的敲起,鞭炮聲響,家家戶戶合家歡,齊聚一起享安康!
我虔誠地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家庭幸福,心想事成!
除舊迎新,我們應(yīng)當(dāng)----
把過去一年里不愉快的事忘掉, 就讓它成為歷史 。
面對新的一年 ,我們必須 -----
腳踏實地!戒驕戒躁!為自己的理想努力拼搏,創(chuàng)造新的輝煌 !
堅信:只要付出了, 就必定有收獲 !
新年到,就請你我,許下第一個愿望,在以后的日子里,堅貞不瑜地為之奮斗!
愿我們在新一年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2011年元旦的鐘聲即將敲響,我們有幸在這里歡聚一堂。
第二首:元旦獻辭
這里,物華天寶;這里,生長熱血和渴望。
回顧2010年,我們豪情萬丈。
雖然不乏風(fēng)風(fēng)雨雨、坎坎坷坷,然而,是坎坷陪伴我們成長,是風(fēng)雨催促我們成熟。
不經(jīng)風(fēng)雨怎能見彩虹,不歷坎坷怎會實現(xiàn)理想?
2011年即將來到,在這辭舊迎新之際,請讓我們我們感謝曾經(jīng)的風(fēng)雨坎坷,
讓我們一起為輝煌的過去而豪情萬丈。
心中有夢,就會信心百倍、斗志昂揚。祝福2013,一切會更加美好!
第三首: 元旦獻辭
又是一個充滿歡聲笑語的新年,
也許,元旦是春天,春姑娘聞風(fēng)而動,帶來一場綿綿細(xì)雨迎接新年,
也許,元旦是冬天,冬姑娘蠢蠢欲動,下一場銀白色的大雪,
為新年添上一幅美麗的圖畫。
新的一年有許多新的希望,
我們,每個學(xué)生正在為未來的學(xué)習(xí)做充分的準(zhǔn)備,
決定在期末評優(yōu)中一鳴驚人。
忽然想起一位女友,她曾經(jīng)常常為自己的“純”與“潔”而自豪,也因此得到了一些已婚異性的青睞。他們欣賞她的冰清玉潔,這更助她傲到云霄??吹奖逘孔?,滿心滿嘴都是“老公”、“孩子”的女人,她總會從牙縫里擠出一個字:“俗!”所以,她在同性群里像一只孤鶴。她嫌那些異性朋友“濁”,哪怕是一個善意的小玩笑,她都會和人家翻臉或是幾句話把對方嗆跑。
對老公也是如此,她眼里揉不得一粒沙子。不允許他對她高聲說話,在街上他要多瞅哪個女子幾眼,或夸獎幾句哪個女明星,她就好幾星期不理他。最后,老公受不了她的“純”與“潔”,最終決然離去。沒有了同性朋友,沒有了“藍顏”知己,失去了丈夫,她成了孤家寡人,只好寄情于文學(xué),而編輯卻說她的文章“一塵不染,缺乏煙火氣和真實感,不具備指導(dǎo)讀者思想的現(xiàn)實意義”。
她迷惘了好長一段時間,最后,后悔莫及地對我說:“如果都像我這樣,這個世界肯定會一片蒼白。蒼白雖然純潔,但并不健康、不理性、不周全,更不是完整的人生。是純潔毀了純潔本身。反之,那些大大咧咧、不較真、隨方就圓的人卻混得有聲有色。”
《菜根譚》云:“金自礦出,玉從石生,非幻無以求真?!秉S金是從礦山中挖出來的,美玉是從石頭中產(chǎn)生的,由此可見,不經(jīng)過虛無幻變就不能悟到真諦。
如果把荷花放在清水與云氣中養(yǎng),恐怕過不了幾日就會葉萎香殘。其實,這個熙熙攘攘、形形的大千世界才是滋養(yǎng)純潔的沃土啊!
春天是一個富有生命力的季節(jié),也是一個美麗、神奇,充滿希望的季節(jié)。
春天到了,各種絢麗的花朵都開放了,都是那么絢麗奪目。田里農(nóng)民伯伯種的油料作物——油菜花也開了。金黃的油菜花,成了蝴蝶的天地,美麗的蝴蝶在金黃色的舞臺上跳著柔和而優(yōu)美的舞姿。它們一會兒在空中飛舞,一會兒靜靜地停留在油菜花上。正是這樣,給春天也增添了不少樂趣。油菜花的美麗,同時也吸引了不少“勞動人民”——蜜蜂,蜜蜂總是不分晝夜地不辭辛勞地給油菜花授粉。偶爾一陣微風(fēng)吹來,金黃的油菜花立刻涌起了高低起伏的“金浪花”。遠遠望去,實在令人美不勝收!
春天是人們所向往的季節(jié),人們總是在這個季節(jié)里做好了自己的打算。俗話說:“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天之計在于晨?!彼嬖V我們:一年的愿望應(yīng)該在春天計劃好,一天之中最重的時間是早晨,在春天里,人們就開始耕田插秧、栽樹等之類的農(nóng)活。候鳥們也從南方遷到北方來了,為田地里勞作的農(nóng)民們喝彩。鳥兒有的站在高樹上,有的干脆在田坎上,還有的立在“五線譜”上。正是這樣,使田地里的農(nóng)民倍感到歡樂,一切都熱鬧起來了。
在春天里,動物們也從沉睡中醒來。小草開始發(fā)芽了,大地上到處都顯現(xiàn)出欣欣向榮的景象。一眼望去,到處都是一片綠景象,就像一幅水彩畫。
新加坡
柑橘是必購年貨。新加坡華人在拜年時,一定用一個精致的小紙袋裝上兩個柑橘作為賀年禮,以表達“大吉大利”、“兩粒黃金”和“好事成雙”的多重祝福?!凹t包”本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今年“紅包”將被“金包”代替。因為金、藍、黑和白被認(rèn)為是今年新加坡的吉利色,而華人不喜歡在春節(jié)用素色,所以多選金色。
馬來西亞
華人中有20%的天主教和基督教徒,而他們也過春節(jié)。為此,教堂大年初一開放,供這些教徒做彌撒,教堂還允許華人的舞獅隊到教堂舞獅,象征興旺發(fā)達。在正月十五,未婚男孩向未婚女孩拋蘋果,而女孩向男孩拋柑橘,希望未來找一個如意郎君或溫柔女孩。
伊拉克
為數(shù)不多的華人們喜歡吃從底格里斯河里打撈上來的螃蟹,可伊拉克本國人因為不知如何下嘴,不吃螃蟹。哈尼店的伊拉克老板一般只進少量的螃蟹,如果趕上哪家中國公司來人多,或是使館舉辦活動采購,這家小店的東西就會被搶購一空。所以,要想在節(jié)日里能保證吃上螃蟹,就要隔三差五到這家店逛逛。然而,美國的部分華人卻在春節(jié)忌吃螃蟹,因其有橫行霸道或不行正路之名,可見同宗、異地文化的差異。
美國
每逢春節(jié),紐約標(biāo)志性建筑帝國大廈上的1327只彩燈就會一改往日美國星條旗的紅、白、藍三色,亮起華裔喜愛的紅色和金色,表示對中國農(nóng)歷新年的祝賀。這一形式至今已延續(xù)了6年。
加拿大
由于當(dāng)?shù)刂胁臀幕呐d盛,許多華人都選擇在餐館吃年夜飯,然而在飯桌上,有兩種習(xí)慣是吸收當(dāng)?shù)匚幕葑兌鴣淼模阂粋€是人們交談大都輕聲細(xì)語,少有高聲喧嘩;另一個是個人飲酒隨意適量,少有酩酊大醉。
澳大利亞
達斡爾族:年年高
北方的達斡爾族有拜年的習(xí)慣,春節(jié)時,人們穿上節(jié)日盛裝,逐家走訪,互相祝賀。每家都備有蒸糕,拜年者一進門,主人就用蒸糕款待。
“糕”在漢語中與“高”諧音,*以糕款待,表示互相在新的一年中,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節(jié)日期間,達斡爾族還舉行歌舞、體育活動,一直持續(xù)半個月。
蒙古族:酒肉不盡
北方的蒙古族過春節(jié)卻是另一番景象,節(jié)前家家戶戶都備下了當(dāng)年生長的公羊和各種奶制品以及幾壇美酒。除夕之夜,人們穿上漂亮的蒙古袍,全家席地坐在蒙古包中央,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
午夜開始飲酒進餐,按常規(guī)要多吃多喝,酒肉剩得越多越好,這樣象征著新的一年酒肉不盡,吃喝不愁。
初一早晨,身穿各式服裝的男女,跨上駿馬,三五成群奔向“浩特”(村鎮(zhèn)),挨個地串蒙古包。串包時,先要給長輩叩頭祝愿,接著主人家的女婿為前來串包的客人敬酒,人們邊歌邊舞。
壯族:迎英雄 居住在中國南方的壯族,稱春節(jié)為“新年節(jié)”。這一天,人們出門無論遇到誰都要相互祝賀,認(rèn)為這樣一年才能吉祥。
在壯族民間還有過晚年的習(xí)慣,壯族稱做“吃立節(jié)”。“吃立節(jié)”是在這個月的30號,相傳在100多年前,壯族的一支農(nóng)民武裝在抗擊外來侵略者后凱旋歸來,這時春節(jié)已過,壯族群眾為了歡迎他們,就在這個月的30號為他們重過春節(jié)。
布依族:姑娘搶挑第一擔(dān)水
居住在中國西南邊疆的布依族,每年除夕晚上,*都通宵達旦地守歲。天一亮,姑娘們爭著到屋外去挑水,誰先挑回第一擔(dān)水,誰就是最勤勞的姑娘。而那里的景頗族人民喜歡在春節(jié)前舉行打靶活動,姑娘們是這項活動的組織者和裁判員。
她們把繡好的荷包用線吊在竹桿上,在樹尖中左右搖擺,請小伙子射擊。誰先射落荷包,姑娘們就把酒作為獎品送
給誰。荷包里一般裝有一枚硬幣,幾粒谷子和幾顆裝飾用的珠子,作為幸福的象征。
哈尼族:蕩秋千 春節(jié)前幾天,哈尼族居住的村寨就已經(jīng)熱鬧起來,婦女們都忙著舂粑粑。粑粑是用糯米做的餅子。而小伙子們則忙著上山砍竹子,準(zhǔn)備立秋千。那里的秋千有十幾公尺高,哈尼族不管男女老少都很愛蕩秋千。
節(jié)日里,大家都穿著自己最喜愛的衣服去蕩秋千,處處呈現(xiàn)出熱鬧、和睦的節(jié)日景象。
傣族:擲糠包
傣族青年男女喜愛甩糠包的游戲,春節(jié)期間,小伙子和姑娘們互相投擲糠包,看誰投得準(zhǔn),看誰接得著。
玩到一定的時候,姑娘們就悄悄搶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頭布或拴著的馬,跑回家去。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隨而來。*父母見到女兒拿著頭布、牽著駿馬回來,便設(shè)宴款待。
另外,每年4月13日是傣歷新年,也是傣族人民的最隆重的節(jié)日——潑水節(jié),他們把潑水看成是驅(qū)邪除污,吉祥如意的象征,也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高山族:“圍爐”
居住在中國臺灣省的高山族,他們在過春節(jié)時則是另一番情趣。除夕晚上,一家老少圍坐在放有火鍋的圓桌上聚餐,叫做“圍爐”。平常滴酒不沾的婦女,也要象征性地喝一口酒,以示吉利。
“圍爐”時吃的蔬菜不用刀切,洗凈后帶根煮熟,表示祝愿父母長壽。如果家里有人外出,也要空出一個席位,把這個人的衣服放在空位上,表示全家人對他的思念。
滿族:掛旗過年 滿族分“紅、黃、藍、白”四旗人。春節(jié)時,紅旗人在門上貼紅掛旗,黃旗人在門上貼黃掛旗,藍旗人在門上貼藍掛旗,白旗人在門上貼白掛旗。這些掛旗圖案優(yōu)美,色彩鮮艷,象征著一年的吉祥開端。
節(jié)日期間,男孩成幫結(jié)伙地放鞭炮,或乘坐自制的各式各樣的木爬犁,在山崗上、冰面上嗖嗖飛馳。少女和年輕的媳婦們穿著新做的花*衣服,三五成群,分家合伙地玩嘎拉哈(豬或牛的膝關(guān)節(jié)骨)。
從初一到初五的晚上,人們還自愿組
織起來扭秧歌拜年,陣容較強的秧歌隊,不僅在本村扭,還到外村去扭。圍觀的群眾常常樂得前仰后合,忘記了疲勞和寒冷。甚至還有熱心的觀眾—直尾隨著秧歌隊走鄉(xiāng)串戶,直到天明才歸。
白族:“放高升”
云南白族同胞過年時,有一種叫“放高升”的慶?;顒印K^“放高升”就是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節(jié)里裝上火藥,點燃以后可以把整個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為名副其實的“高升”。
有的地區(qū)的白族同胞與苗、壯族一樣,從春節(jié)到元宵節(jié),男女青年都進行“拋繡球”活動。凡接不住繡球的,要贈給對方紀(jì)念品,多次失球而又贖不回紀(jì)念品的人,就是表示接受對方的愛情了。
侗族:蘆笙會
貴州、湖南一帶的侗族同胞,春節(jié)期間盛行一種“打侗年”(又叫蘆笙會)的群眾活動。這種活動類似漢族的“團拜”,只不過比“團拜”顯得更加歡樂、熱烈。
這種活動一般是由兩個村莊共同商定舉辦的。兩隊在廣場上正式舉行蘆笙歌舞比賽。這時兩個村莊的觀眾,伴隨著樂曲,翩翩起舞,盡情地歡樂。彝族:跳虎
在云南省雙柏縣小麥地沖的彝族人過年時有著“跳虎節(jié)”的特殊風(fēng)俗,正月初八,全村成年男子集于村后土地廟遺址,殺狗獻“咪司”(“咪”意土,“司 ”意主人,迷司即為土主神之意),隨后由本村“畢摩”祭土主請虎神。
8位村民化裝成老虎翩翩起舞,“老虎們”兩耳高聳,尾巴粗壯,渾身虎紋,額上繪一漢字“王”,頸上掛一個大銅鈴,威風(fēng)凜凜。*“畢摩”念罷祭辭請虎神后,虎王率眾老虎入村。
整個跳虎節(jié)期內(nèi),全村上下男女老幼都沉浸在迎虎、送虎、觀虎跳躍和驅(qū)趕邪惡鬼怪的一派歡樂氣氛中,當(dāng)?shù)乩习傩斩忌钚胖挥型ㄟ^一年一度的傳統(tǒng)跳虎、敬祭虎神和祈愿老祖宗的保佑后,全
體村民才能五谷豐登,人丁興旺,一年比一年更美滿幸福。
撒尼族:食湯圓
除夕,撒尼語叫“思搓期”。除夕之夜供祖,吃年飯,是很肅穆的。午后,家家門前插上綠樹枝,枝上掛一頂草帽。這是無言的告示:請勿入內(nèi)!不許談話!就連家中的人也是不可以高聲言談的。
撒尼語中有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湯圓”和“過新年”是同一個詞,叫“闊期瑪”。因為過新年必食湯圓。
從正月初一起的半個月內(nèi),人們縱情歡樂。初一晚上舉行篝火晚會,民歌對唱、三弦胡獨奏,古樸抒情。嘭嘭咚咚的大三弦高亢激昂,人們伴隨音樂載歌載舞。
初二祭山神,初四送火星為的是驅(qū)逐災(zāi)害,顯示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