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我的叔叔于勒原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給文中景點命名
“學習任何東西的最好途徑是自己去發(fā)現(xiàn),去探索?!苯處煈摪鸯o態(tài)的知識結論轉化為動態(tài)的探索過程,讓學生圍繞教材提出別樣的啟人深思的見解,從而使教材立體化。在教學以景物為題材的課文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加工整理內容,通過給景物命名的方法,深入領悟景物的特點。如一位教師在教學《小石潭記》時,要求學生為小石潭設計景點。學生群情振奮,廣開思路,就“文”取材,或討論,或靜思,或爭辯,根據(jù)“隔篁竹”“伐竹取道”,設“竹徑幽路”景點;根據(j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設“聽水軒”景點;根據(jù)文中“潭中魚可百許頭”一段,設“觀魚臺”景點;根據(jù)“潭西南而望”一段,設“望溪亭”景點……他們還對景點一一作了解說。在這樣的活動中,每位學生都成了“胸中有丘壑”的設計師,自然之美令他們深深陶醉,想象力也得到了充分發(fā)揮。如此,教材內容便活了起來。
2?給文中人物寫解說詞
給課文中的人物寫解說詞,實際上是對人物的鑒賞性評價,是以明確的標準對人物進行的一種高度自覺的價值判斷,牽涉到人的是非觀念、情感心態(tài)以及辯證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等。在教學課文時,筆者有意識地指導學生給課文中的人物寫解說詞,領悟品評文中人物,來深化學生對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注意運用工整的句式(如四字句、六字句、排比句等)來表達,既要高度概括人物經歷,又要點出其思想性格。如教學《我的叔叔于勒》,我指導學生對菲利普夫婦的思想性格進行分析體會,擬寫解說詞。一學生這樣寫道:
菲利普――海邊散步,苦苦等待;請吃牡蠣,故作高雅;面對于勒,說話結巴;恭維船長,套出真情;證實兄弟,驚恐絕望;商量對策,語無倫次;躲避于勒,冷酷自私。
克拉麗絲――購買舊貨,計較半天;攔吃牡蠣,冠冕堂皇;證實于勒,暴跳如雷;稱弟“流氓”,刻薄潑辣;指揮撤離,精明勢利;躲避于勒,冷酷自私。
當然,寫作的形式應該是多種多樣的,可以采用抒情的句式、比喻的句式,甚至文言文句式。通過解說詞的撰寫,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提高了對人物形象的把握,也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
3?讓學生猜讀
看電影、電視時,人們常常愛猜測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人物的結局。這種猜測的方法用到讀書上就是猜讀。我在教學《明天不封陽臺》時就用了猜讀的方法。上課伊始出示課題,讓學生掩卷沉思:從題目看,原先是要封陽臺,可為什么又不封了呢?從封到不封,這中間有一個怎樣的故事呢?引發(fā)了人物怎樣的思考呢?這樣的猜測,滿足了青少年喜愛求索未知事物的心理需要,激活了學生原有的生活與認識,學生必然會帶著強烈的求知欲,進行探索思考,踴躍發(fā)言。然后讓學生閱讀原文,自讀對照,并思考自己的猜測與原文有什么不同。通過比較,他們自然而然地進入到了文本意義的深處,從更深層次理解了文本,并伴隨著一種“忽焉有悟”“豁然開朗”的探索快樂。實踐表明,閱讀教學中善于運用猜測的方法,能使學生在學習中充滿對閱讀的期待、思索和探究,始終保持高昂的學習興趣,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增強學生閱讀的成就感。
一、讓興趣成為提升學生朗讀能力的動力
濃厚的朗讀興趣會激發(fā)學生無窮的潛能,會使學生真正地愿意朗讀,喜歡朗讀,因此,激發(fā)學生朗讀興趣是開展朗讀教學的第一要務。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一定要有效把握初中學生好動、好奇、好勝等心理特點,同時,也要注意到初中學生注意力持續(xù)時間比較短的特點,不斷有效創(chuàng)設各類情境,開展形式多樣的朗讀活動,例如組織學生開展朗讀比賽,邀請學生為多媒體配畫外音,組織學生進行課本劇表演,等等,從而讓學生真正樂于朗讀、勤于朗讀。在此基礎上,還要科學安排時間,確保學生有時間深入進行閱讀,語文教師還要著力開展示范性朗讀,要以飽滿的激情、恰當?shù)恼Z調、合適的節(jié)奏進行示范,規(guī)范、有效地運用語言藝術,讀出作品所要表達的感情,從而引起學生在感情上的共鳴,最終不僅深化學生對作品的理解,還可以真正培養(yǎng)學生對朗讀的興趣。
二、讓基本訓練成為提升學生朗讀能力的基礎
初中語文教師開展朗讀訓練一定要貼近學生的實際情況,所有訓練措施都要以學生能夠達到為標準,這樣要求教師除了重視學生在朗讀訓練過程中的內心體驗朗讀之外,更要強化基本訓練。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必須明確朗讀要點,確保學生有感情地以正確、流利的普通話來朗讀課本。在朗讀的過程中,還要求學生能夠準確揣摩、認真體會作者在作品中表達的思想感情,真正讓學生在朗讀時能夠體會和感受到作者所表達的原汁原味的情感,在此過程中,也要鼓勵學生以優(yōu)美的節(jié)奏、準確的語調、恰當?shù)那楦?,將作者所要表達的,通過朗讀的形式,生動形象地再現(xiàn)出來。在此基礎上,教師在幫助學生開展朗讀訓練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突出朗讀重點,適時、恰當?shù)匕盐绽首x的時間、朗讀的內容。正常情況下,開展朗讀訓練的時間最好在課文開講前的五至十分鐘,不能占據(jù)太多教學的時間。需要強調的是:并不是每篇課文都適合朗讀,開展朗讀訓練時,教師要選擇那些文辭優(yōu)美的散文、宜情宜景的記敘文。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所選用的古詩詞文質優(yōu)美、質量上乘,很有朗讀價值,必須進行反復吟誦。
三、讓訓練方式成為提升學生朗讀能力的關鍵
初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開展朗讀訓練,一定要注意訓練方式,通過靈活多變的朗讀方式不斷提升學生的朗讀能力,向形式多樣的訓練方式要成果、向豐富多彩地訓練方式要實效。教師在指導學生開展朗讀訓練時,要多讀少講,以讀帶講,盡量幫助學生將“不可言傳”的內涵,通過不斷朗讀讓學生自我體會、自我感悟、自我提高。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訓練方式可以更加靈活,可以根據(jù)具體情況分別采取個別領讀、全班齊讀、分組朗讀、兩人對讀、分角色讀等方式進行。在實施上述幾種朗讀訓練方式時,教師要了解各自的優(yōu)缺點。比如表面看似“壯觀”的全班齊讀,外人看來聲音比較響亮、節(jié)奏齊正,但是往往起不到明顯的教學效果,因為全班齊讀的時間長了,必然會出現(xiàn)不少只動動嘴巴,卻沒有發(fā)出聲音的“濫竽充數(shù)者”。所以,全班齊讀的方法比較適用于簡短的詩歌。而分角色讀比較適合戲劇類作品,如《變色龍》《市長》先場,甚至還可以編成課本劇開展朗讀。
四、加強對原文的加工,從原文中取得信息
好多學生都感到閱讀理解作業(yè)非常難。平時做作業(yè)的時候,碰到閱讀理解題常常無法下手。難就難在學生所掌握的詞匯還不是太多,知識面還不夠全面,即便知道了某段文章的意思,因為語言組織能力還不夠強,所以并不知道怎樣去回答或者回答的不在要點上。閱讀理解離不開源材料,離開了源材料恐怕誰也答不準,答不全。大多數(shù)閱讀理解的題目,是能夠在源材料里摳出答案的。因此,準確解答閱讀題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如果在做閱讀理解作業(yè)的過程中注意摘取原文,即使是歸納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須充分利用原文,再根據(jù)題目的要求進行加工,或摘取詞語或壓縮主干或抽取要點或重新組織,你就會對閱讀理解有個全新的認識。綜合來說,在學好語文基礎知識,特別是有感情地朗讀的基礎之上,再注意摘取原文,閱讀理解作業(yè)并不難做。
五、提高閱讀能力與寫作訓練相結合
一、善于生疑,勇于質疑
語文是一門創(chuàng)造性的學科,在教學中,教師應堅持啟發(fā)性原則,提問設疑,強烈刺激學生的學習情緒,活躍學生思維,讓其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耙伞笔翘角笮轮R的起點,也是激發(fā)學生的支點。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要注意從“疑”入手,巧設懸念,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質疑、解疑,鼓勵學生敢于發(fā)現(xiàn)問題,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在學習《孔乙己》這一課文時,教師可設計這樣一段導語:“過去有人說,希臘悲劇是命運的悲劇,莎士比亞的悲劇是性格的悲劇,而易卜生的悲劇是社會的悲劇。悲劇往往會催人淚下,但孔乙己的悲劇呢?人們讀后眼淚卻不是往外流,而是感受到內心的刺痛,可以說是往內流,那么,孔乙己究竟是怎樣的悲劇呢?學習這篇課文,從其含蓄深沉描寫中,細細咀嚼,深入體會,我們可以獲得答案?!边@樣一段導語,激發(fā)了學生們的閱讀興趣,目的單一,但導向明確,富有啟發(fā)性,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能在閱讀中發(fā)揮想象,探求孔乙己悲劇的原因。
二、跳出框架,另辟蹊徑
目前的語文教學方式以教師和教材為中心,學生所接受的知識只是已有的知識,學生受到思維定勢的束縛而不敢對權威性的結論持懷疑批判的態(tài)度,求異思維得不到發(fā)展。所以必須改革這種教學方式,著力進行求異思維訓練,引導學生打破思維定勢。對于《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一文的學習,不僅讓學生改變了慣有的思維模式,而且為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求異思維的發(fā)展打開了一扇窗戶。在學生學完了《扁鵲見蔡桓公》后進行多角度立意作文,大多數(shù)學生能從五六個角度立意。學生這些從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就是創(chuàng)新能力的一種表現(xiàn)。一個問題、一種事物換一個角度,往往就會出現(xiàn)不同的結果,讓學生找出盡可能多的答案,能使他們的思維更縝密、更靈活,從而鍛煉其創(chuàng)新能力。
三、展開想象,補說續(xù)寫
想象是根據(jù)大腦里已有的表象經過思維加工進而建立新表象的過程,或者根據(jù)口頭語言或文字的描述形成相應事物的過程。想象可以彌補和突破學生現(xiàn)有的生活經驗,化無為有,化實為虛,使他們在想象的廣闊天地中找到有創(chuàng)意的亮點。在教學《蠟燭》一課時,筆者提到作者并沒有寫出老婦人的心理活動,這就需要學生根據(jù)她的舉動去開展合理的想象,這樣學生就能了解主人公的內心世界。我們不妨改變一下文章的局部情節(jié),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改變了文章的局部情節(jié),那么之后的原有情節(jié)就不再成立了,這就要求學生在領會原文精神實質的基礎上,借助自己的生活、知識、體驗等,創(chuàng)造性地想象合乎原文主旨的故事來。比如,教學《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時,如果讓于勒變成富翁,那么“船上相遇”又會變成怎樣一番情景呢?讓學生根據(jù)原文進行改寫這一情節(jié),以引導學生進行合理想象。適時延伸情節(jié),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在平常教學中,教師應盡量喚起學生頭腦中儲存的有關表象,引導他們延伸故事情節(jié),進而加速他們由再造想象向創(chuàng)造想象發(fā)展。
四、勤于觀察,遷移拓展
語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語文,我們要留心生活,勤于觀察,這樣世間萬事萬物的表象就會引發(fā)人一連串的聯(lián)想,而這種聯(lián)想的深度和廣度,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勤于觀察,悉心感知能豐富學生頭腦中的表象儲備,從而促進他們思維的發(fā)展。因此,我們要注意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習慣,教育學生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指導他們觀察的方法,培養(yǎng)觀察的興趣,并且與各種實踐活動聯(lián)系起來。要多指導他們觀察與課文有關的事物,例如實物、圖片、影片……與作文有關的景物,如花鳥蟲魚、風霜雨雪、人情風俗……并且善于將觀察到的用于課文的理解和作文的訓練當中。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和作文能力,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如讓學生觀察一片落葉,抓住它的顏色、形狀、結構等方面的特點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來進行寫作,這就是一次有針對性的觀察訓練??茖W家在通過仔細觀察、認真研究,在《旅鼠之謎》一文中,給我們揭示了旅鼠的三大奧秘。其實除了旅鼠以外,其他的動物也有一些奇異的現(xiàn)象。學習了本文之后,我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觀察寫一段文字,說明一下某種動物奇異的現(xiàn)象以及原因。
【名家佳段】
例1 我?guī)缀踹€不會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學法語了!難道這樣就算了嗎?我從前沒好好學習,曠了課去找鳥窩,到薩爾河上去溜冰……想起這些,我多么懊悔!我這些課本,語法啦,歷史啦,剛才我還覺得那么討厭,帶著又那么重,現(xiàn)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們分手了。還有韓麥爾先生也一樣。他就要離開了,我再也不能看見他了!想起這些,我忘了他給我的懲罰,忘了我挨的戒尺。
(都德《最后一課》)
例2 記得在一個夏季的夜里,席子鋪在當屋,旁邊燃著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過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時辰,我忽然爬起來,迷迷糊糊地往外走。母親喊住我:
“你去干什么?”
“找蔡老師……”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么?”
哦,我才醒了。
(魏巍《我的老師》)
例3 哲爾賽的旅行成了我們的心事,成了我們時時刻刻的渴望和夢想。后來我們終于動身了。我們上了輪船,離開棧橋,在一片平靜的好似綠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駛向遠處。正如那些不旅行的人們一樣,我們感到快活而驕傲。
…………
后來大家都沒有再說話。在我們面前,天邊遠處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陰影從海里鉆出來。那就是哲爾賽島了。
(莫泊?!段业氖迨逵诶铡罚?/p>
例4 謝安得驛書,知秦兵已敗,時方與客圍棋,攝書置床上,了無喜色,圍棋如故??蛦栔齑鹪唬骸靶狠吽煲哑瀑\?!奔攘T,還內,過戶限,不覺屐齒之折。
(司馬光《資治通鑒》)
【借鑒點】
心理描寫的技法,最常見的有以下四種:
采用內心獨白的形式。內心獨白是人物心靈中自我對話的過程,它能使人物酣暢淋漓地傾吐肺腑之言。如例1的這段內心獨白深刻地表現(xiàn)了“我”對侵略者強烈的憎恨和對祖國無比熱愛之情,突出了作品的主題思想。
通過夢境幻覺來反映人物的心理。夢,是現(xiàn)實生活的曲折反映,是形象化了的心理活動。它不僅可以反映人們的生活經歷,也可以反映人們對未來生活的預測。如例2正是因為“我”長時間在心里對老師的“所思”已經達到了不可抑制的境界,便集中表現(xiàn)在“所夢”上,這充分展示了一個學生對自己老師的眷戀之情。
利用環(huán)境景物襯托人物心理。如例3第一段的景物描寫烘托出“我們”愿望得以實現(xiàn)的歡快心理。然而當?shù)弥诶帐迨宀]有發(fā)跡時,母親大為不滿,因為“我”給了于勒叔叔10個銅子的小費而破口大罵,弄得“后來大家都沒有再說話”,而此時“我”眼中的哲爾賽島卻是另一番景象:“在我們面前,天邊遠處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陰影從海里鉆出來。那就是哲爾賽島了?!边@里的景物描寫烘托出“我”失望、沮喪的心情,與上船時的愉快心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從而將資本主義金錢至上的人際關系暴露無遺。
通過人物的神情、動作、語言描寫來表現(xiàn)人物心理。如例4中一系列的動作、神情、語言實際是在寫人物的心理――折射出一種極不尋常的心理。謝安作為晉軍統(tǒng)帥,自然要為晉軍的獲勝而高興,然而他外表從容鎮(zhèn)定、不露喜色,繼續(xù)下著圍棋,但終究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以致當他回內室過門檻時,竟不覺屐齒都折斷了。
【快樂仿寫】
例1 今天下午,外婆拎著一只鼓鼓的提包興沖沖地來了。奇怪,今天外婆為啥這么高興?我很不明白。再把外婆上下打量一番,覺得外婆變樣了,平時外婆的衣著打扮一直很隨意,可今天,外婆穿上干凈的新衣服,頭發(fā)也梳得格外整齊,還沒說話,眼睛就樂得瞇成了一條縫,臉上的皺紋也好像消失了很多。外婆一邊喘著氣,一邊興奮地用手拍打著前胸,顯然,她一路上是跑來的。
(王艷杰《我的外婆》)
例2 夜幕籠罩了江面,月亮從水面升起,月光下面天水一色,多美的景色??!《春江花月夜》的優(yōu)美旋律在夜空中縈繞著,我的心情漸漸平靜下來。我重新拿起筆,一下子就把題算出來了。此刻,多么輕松啊!音樂該是多么神奇喲!這天很晚了,我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耳畔仿佛還有優(yōu)美的樂曲在響,我盡情地享受這甜,這美,心里樂融融一片,我生平第一次陶醉在音樂之中了……
(王石磊《這一夜》)
例3 回到家,我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覺。心里暗暗地想,他能做25個俯臥撐,我為什么不能呢?難道我比他笨?不,不可能!我絕不是比他笨,只是我比他練習的少罷了。對,我一定要努力鍛煉,超過他。于是,從那天開始,我便下定決心,每天堅持做5個俯臥撐,一天,二天,隨著天數(shù)的增加,漸漸地,漸漸地,我一口氣能做30多個。再經過一段時間的刻苦鍛煉,我已經能做40多個了。
(郭麗《比賽》)
例4 一張鮮紅的“三好學生”獎狀捧在手中。此時,我心里有多少話想說呀!眼前投來了王老師祝賀的目光,耳邊響起了同學們“嘩嘩”的掌聲。我心里“怦怦”跳個不停。環(huán)視著大家的笑臉,撫摸著手中的獎狀,心想,今天我被評上“三好學生”,全是老師、同學們幫助的結果呀!我高舉雙手,張大嘴巴,狠狠地吸了一口春天里新鮮而又芳香的空氣。我覺得自己飄起來了,飄上了蔚藍色的天空,心里那股子樂勁喲,真不知該怎么形容了!
(張朝暉《一張獎狀》)
例5 我只得坐在位置上發(fā)呆,這感覺是多么難熬啊,更何況旁邊那位仁兄還在一個勁兒地抽煙,煙味把我熏得夠嗆。鼻子難受得要命,我只好轉過身去。再看看周圍,大家有說有笑,沒有一絲煩躁。“他們怎么那么有耐心???”我生氣地想。時間似乎故意和我作對――走得慢極了,煩躁、焦急一起涌上心來,我不停地看表,盯著那慢慢移動的秒針。41、42、43……我慢慢地數(shù)著,心里冒出一股無名火――你咋跑得這么慢呢!
(張蓉蓉《偶遇》)
【片段升格】
原文展示
昨天,張老師找我談話,說:“你要好好學習?!?那時,我心潮澎湃,心想: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怎么能虛度年華呢?、、劉胡蘭等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才換來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這樣馬馬虎虎對得起犧牲的英雄們嗎?又想到鄧爺爺說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當今技術日新月異,不努力學習,就會被時代淘汰。父母辛辛苦苦勞動,為了什么?就是為了供我讀書。我不好好學習,在父母面前怎么交代?老師的一句話讓我感想頗多,以后我一定要學習雷鋒叔叔的“釘子”精神,爭當一名優(yōu)秀學生。
升格建議
心理活動是情節(jié)發(fā)展的必然結果,而這段心理活動顯然沒能交代清楚其產生的原因。另外,文章表面上讀來氣勢磅礴,但給人感覺卻是在說假話,說大話,不合情理。心理描寫一定要以現(xiàn)實生活為依據(jù),才能真實可靠,使人信服。
升格展示
昨天,張老師找我談話。一進辦公室,張老師讓我坐在他的對面。我惴惴不安地想:找我什么事?是不是要挨批評了?只見張老師從抽屜里拿出我的作文本,打開一看,我吃了一驚,上面密密麻麻用紅筆都修改了,旁邊還加了批注,連標點都沒放過。老師詳細地給我指出幾處語法錯誤,還講了怎樣避免寫錯別字,然后說:“你媽待崗在家,你爸蹬三輪車,掙點錢不容易。你好好想想,不認真學習,能行嗎?”臨走時,他送我一本《作文輔導》,囑咐我下次作文時還要找我。那時我感到一種不安和感激,在回家的路上,暗地里下決心:我要學習張老師那種一絲不茍的精神,學習雷鋒叔叔那樣的“釘子”精神,好好學習,努力學習,不辜負老師和父母的期望。
一部精彩的電影讓人稱贊,一部精彩的小說讓人回味;同樣,一節(jié)精彩的語文課更讓學生說的受益,教師欣慰。在當今高效課堂、多媒體教學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的變化,教師的角色的變化,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凸顯等等的大因素下,如何上好一節(jié)精彩的語文課,有人說變得簡單了,也有人說變得難上加難了…….那究竟如何上好一節(jié)語文課,就此問題,我結合自己教學經驗總結了下面的方法:
一、 完美地駕馭教材和使用教材
教材課堂教學的核心。教師如果能全面地熟練地完美地駕馭教材和使用教材,語文課堂教學就會活起來。不然,就變成死說教材,讓人頓時生厭,課堂就會默無聲音。其實完美的駕馭教材可以試試以下的方法:
(一)將教材與自身相結合
每一名教師的授課方式、說話語言、個人素質不盡相同。在認真?zhèn)湔n、吃透教材后,思考每一節(jié)課用什么方法與學生溝通,他們會喜歡接受、會投入其中。不要盲目去講,也不要盲目學習別人的授課方式。還用一定要注意自己學生的特點,將自身的、學生的特點都融入到教材中,那這節(jié)課一定精彩。
(二)掌握細與略的關系
細指課堂上的細膩、稠密,略就是粗略、稀疏。語文教學中細與略的關系即教學內容中重點與非重點的關系。凡是教學的重點、難點,就教得細些密些,力求講深講透。對非重點、難點內容,要教得粗些疏些,有的甚至略加提示即可。如果每篇課文都一個曲調、一個樣式去講,沒有個輕重細略,久了,學生會厭煩,教師也乏味。因此,教師必須善于篩選課文中最主要的內容,集中精力解決重點、難點問題,處理好細略關系,使語文課堂教學“活”起來。
(三)設計好板書
板書的設計,是教師在原文基礎上的一種再創(chuàng)造。教師必須依照大綱要求,深鉆教材,抓住重點,融語文教育與美術為一體,設計出精要、醒目、美觀、形象的板書。
二、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精彩的課堂定會充滿感情,所以如何讓自己的課堂充滿情感也需要每一位教師深思熟慮。我常用這樣的方法來帶動學生:尊重“需要”。
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fā)他們的閱讀欲望和動機,認清學生的需要,創(chuàng)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春》這篇課文時,我制作精美的課件配上美妙動人的音樂,與學生一同欣賞,當美妙的樂曲響起時,學生看到屏幕上大地回春、小草萌發(fā)的圖片,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渴求的眼神!如此的文學需要配上如此的激情,課堂怎能不精彩?
三、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
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對話”。所以學生是被動的學。而如今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與書本對話,與教師對話,小組之間彼此對話??梢詥枂栴},可以談體會,可以說見解……在講授《送東陽馬升序》這一課時,翻譯課文之后我直接問學生:“你們覺得作者這個人怎么樣?”表面上這個問題似乎與課文無關,但這個問題學生的見解卻很多,有認為佩服的,也有說他做得事情不值的,彼此說出各自見解之后再引導他們看看作者的精神,看看作者的毅力,同學們恍然大悟,從內心佩服這樣的文人。這樣既做到了明白文章中心,也起到了情感教育的效果,更主要是學生體會“自己”的課堂的感覺。這樣方法做到了實現(xiàn)“文本對話”、“師生對話”和“生生對話”。這樣的課堂是學生鐘愛的課堂,是自由的課堂,是充滿激情的課堂。
四、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一節(jié)課如果學生一直拘謹著、緊張著,那是僵硬的一節(jié)課,也是無色彩的一節(jié)課,所以要營造一個開放的課堂,讓學生全面綻放自己。
1、讓學生去“展示自己”。
有人曾經說過:“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闭蛉绱藢W生的體驗、感悟遠遠勝于學生的硬灌輸。教師要相信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在《我的叔叔于勒》這一課結束后,我給學生留了這樣的作業(yè):三個不同的劇本,都是于勒的續(xù)集,①于勒真的有錢了,我家人想要相認,可于勒不想相認;②沒錢的于勒認出了我們,我們想要避開;③有錢的于勒想要與我們相認。請同學們在第二天演出,沒想到學生演的如此到位,對白、道具應有盡有,課件學生的能力之大。這樣的展示自己讓學生愛上了語文課,也認同了自己的能力。
2、引領學生去讀書,把讀的時間留給學生。
讀是語文的基礎,是根基,是一切情感的源泉?!稑顺虡藴省分赋觯骸耙寣W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覺得語文課上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自己的情感。我交給學生幾種簡單有效的讀得方法:
①課前讀。初讀課文,讀準確,解決字詞的困難;讀通順,注意句子的停頓。再讀課文,說說文章的大致內容;三讀課文,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問號。
②課中讀。學習課文離不開一個“讀”字,但“讀”時也不能毫無目的、方法,一味“讓我們讀一遍”、“讓我們再讀一遍”,這樣只能變成“老和尚念經”。如何讓學生讀出滋味,讀出情趣來,應注意方法的指導。
③學后讀。課文學完,應強調對精彩片斷的熟讀及情感的再次體會,從而內化為自己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