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中學英語教學中心理素質教育的滲透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心理素質教育作為當下我國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一環(huán),它與當前的文化素質教育、品德教育、身體素質教育一樣,是學生綜合發(fā)展不可或缺的因子。心理素質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知趣品格,強化意志并樹立正確的價值品德觀念,養(yǎng)成自律、開朗、節(jié)儉的優(yōu)良品格。中學英語教育中滲透心理素質教育,既滿足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要求,也將對學生的學習起到重要促進作用。教師可以中學英語教學中心理素質教育滲透的構建與反思做研究分析。
關鍵詞:中學英語;心理素質教育;構建;反思
情感教育要融入中學英語教學中,需要做到“以人為本”,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做科學、有效的引導,從而能夠在學生成長的關鍵時期,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情感交流,并逐漸幫助學生在思想上趨于潤澤與成熟,獲得健康、積極的心理品格,促進其全面發(fā)展。整個教學活動的設計要滿足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要求,切實解決學生在心理、學習上的各種問題,并對學生性格、興趣進行充分考慮,從而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在整個英語教育中,將構建積極、健康、活躍的教學氛圍,并將英語教材作為教學滲透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將更加貼近于生活,基于學生成長與發(fā)展。
一、研究背景分析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我國越來越關注全民素質教育,其中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就要求要落實到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建設上,對學生的身心、品德、體質都有更高的要求。未來我國對于人才的需求將不斷增加,只有滿足于高素質要求的人,才符合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要求,而這種高素質人才將不僅擁有豐富的知識與能力,也將具備高素質的品格與堅強的意志,并在身體素質上也有著出色的表現(xiàn),除此之外還應具備出色的交流能力,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能夠在不斷發(fā)展中尋求突破,并不斷完善自我修養(yǎng),為社會發(fā)展做出貢獻。此外,這些年教育也越發(fā)關注對健康心理的培養(yǎng),不管是身體還是心理的健康問題,心理素質教育在其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這些年也將心理素質教育作為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將心理素質教育滲透于各科教學工作中,已經(jīng)為心理素質教育的必要手段。英語作為中學教育的重要科目之一,既承擔了文化素質教育,也肩負對學生身心修養(yǎng)的教育,因此任課教師需要認識到教育的目的,并在教育環(huán)節(jié)做好相關教育工作,在先進的教育思想理念下借助自身豐富的教育經(jīng)驗,將相關理論、思想融入教學課堂,并在內容上予以豐富,真正為學生的發(fā)展起到促進作用。
二、中學生心理現(xiàn)狀研究
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文化的大國,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熱愛自己的祖國、民族,并為身為中國人而感到自豪與驕傲,努力為國家的發(fā)展做出貢獻。現(xiàn)代中學生也一樣,他們朝氣蓬勃,并具有自我主觀意識,也有著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在學習與生活中不斷完善自我,實現(xiàn)自我的突破,并熱衷與科學,保持勤奮刻苦的精神。不過隨著時代的高速發(fā)展,社會各方面對學生的影響加大,處于身心成長關鍵時期的學生很容易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而形成不好的習性,對其人生發(fā)展帶來影響?,F(xiàn)在一些學生受利己主義、拜金主義觀念影響,常常導致其思想頹廢、脾氣暴躁,缺乏正確的思想觀念,如下分析。
(一)受消極思想的影響,缺乏人生追求
我國經(jīng)歷了高速發(fā)展的三十年,不管是經(jīng)濟還是生活都有了顯著提高,生活質量的提高也讓一些學生養(yǎng)成了不良的思想習慣。如受到網(wǎng)絡、明星效益等因素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學生崇尚物質,并養(yǎng)成拜金主義思想,喜歡穿好、喝好,并在學生之間養(yǎng)成攀比心理,而這對于學生學習、生活、成長都是不利的,因此這段時期就需要對學生做好引導,摒棄一些不良習慣,如拜金主義、過度崇拜明星等,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
(二)缺乏基本道德素質,并且心理素質較弱
當代中學生都是00后,并且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因此在父母長輩中容易出現(xiàn)溺愛的問題,過度的溺愛會讓學生養(yǎng)成不良的性格,如性格暴躁、任性、自負等,此外也缺乏基本的道德素養(yǎng)。很多學生由于受到父母長輩的過度寵愛,養(yǎng)成了自我為中心的思想,一旦在學習、生活中受到挫折,就很容易一蹶不振,灰心喪氣,并出現(xiàn)厭學、逃學等現(xiàn)象。當前一些學生養(yǎng)成了過度自私、不尊重他人、不尊老愛幼的行為習慣,這些現(xiàn)象都需要改正,因此在當前教育中進行心理素質教育有其必要性。
(三)厭學思想嚴重
初中生絕大多數(shù)都有厭學思想,這與環(huán)境、價值觀念錯位有關,越來越多的學生追求物質享受,崇尚精神自由。很多學生與生俱來就不喜歡被束縛,被約束。在家庭環(huán)境中,由于父母長輩缺乏正確的思想觀念,老一輩思想又比較落后,一直對學生灌輸金錢思想,對學業(yè)也不夠關注,常常讓學生產(chǎn)生厭學的情緒,如很多學生受到環(huán)境、思想的影響,早早地退學或者跟從家人經(jīng)商等,學習放縱、自由,最后不得不早早走上社會。
三、在中學英語教學中滲透心理素質教育的構建分析
(一)結合教材開展心理素質教育
思想教育是中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開展英語教學時,教師就可以根據(jù)英語語言教學的規(guī)律,在教材內容中巧妙滲透心理素質教育內容,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同時,通過一些例子或者英語內容做引導,從而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教育。初中英語主要內容包括聽力、文章、句型、對話、練習等內容,因此在開展教學時就可以在其中滲透一些先進的思想,這些就包括了愛國主義思想、崇尚科學思想、集體主義思想、遵紀守法思想以及道德文明思想等。新編排的初中英語教材都具有積極性作用,因此教師需要在課文中做仔細編排,學會誘導并引發(fā)學生思想,教師在其中要做好糾正工作。并根據(jù)英語課文中某一個話題做思考與討論,真正將一些積極的思想觀念交給學生,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并從中獲得收獲。就以當前初中英語教材為例,教師都可以在其中挖掘出文章所表達的內涵,每一篇文章都有一個積極的思想,如在一單元是吃苦耐勞;二單元是尊敬師長;三單元是熱愛環(huán)境,保護自然;四單元是建立正確的人生觀等。因此教師需要對文章進行細致的研究,挖掘出心理素質教育元素,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的發(fā)展。
(二)激發(fā)學習興趣,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興趣是推動知識發(fā)展的內在動力,是學習重要的引導因子。當前很多學生學習英語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并不是出于興趣,因此要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需要以興趣作為教學的出發(fā)點,積極對學生做引導,從而讓學生更加專注于學習,并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開拓視野,凈化內心世界。英語作為初中素質文化教育科目之一,對未來生活、工作以及升學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學時就需要讓學生有一個充分的認識,讓學生知道英語學習的重要性。教師應以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內動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對此,可以從幾個方面入手,分別是聽、說、讀、寫、譯的指導訓練,并在其中融入趣味性活動,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與內容。教師應創(chuàng)設使積極、活躍、融洽的教學環(huán)境,使學生很容易放松心態(tài),并專心投入學習,這樣既可以讓學生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態(tài),也可以讓學生對英語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增強學生對英語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沒有興趣的教學會扼殺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處于一種內心壓抑的狀態(tài),長久處在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下,學生很容易出現(xiàn)心理上的問題,如害怕學習、缺乏對學習的興趣、自卑等。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將興趣作為學生學習的切入點,為學生建立一個健康、充滿活力的學習環(huán)境,從而真正提高學生對英語的興趣,讓其主動學習,消除內心的焦慮情緒。如之前所說,教師要強化聽說讀寫上面的訓練,在其中加入趣味性教學,讓學生產(chǎn)生興趣。而在教育形式上也需要擺脫千篇一律的問題,在課程設置、教學方法、作業(yè)安排上要細致優(yōu)化,滿足當前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盡可能地豐富教育手段,讓學生能夠勞逸結合,更加認真地投入學習環(huán)境。常見的教育手段有更加豐富多彩的多媒體教學,或者以設置教學情境配合游戲等形式。教師要根據(jù)學生實際需求出發(fā),科學設計,讓學生真正產(chǎn)生興趣,從而既可以促進學生學習,也可以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教育。
(三)強化交流,注重挫折引導
古人云:“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边@句話換到當下來講就是一個人的成長必定會受到各種磨難與挫折,只有在這些挫折與磨難中勇敢爬起來的人才可以真正獲得成功。英語教育中,很多學生由于第一次接觸英語,對于英語比較陌生,因此在學習中比較吃力,往往遇到難點或者考試失敗就容易一蹶不振,這其實對于學生來講是不利的。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就需要強化與學生間的交流,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與幫助,積極鼓勵學生,給學生學習上的幫助與生活上的安慰,讓學生重新樹立對學習的信心,從而在挫折中越戰(zhàn)越猛,最終養(yǎng)成良好的品德習性,促進學生更好的發(fā)展。
四、結語
心理素質教育在英語課堂的構建不能采取放任原則,也不能采取遷就原則,需要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入手,以糾正學生在學習、生活上不良習性、習慣為目的,讓學生在情感、學習、志向上有新的理解。心理素質教育的滲透符合學生發(fā)展規(guī)律,與當前教育并無沖動,甚至相輔相成。因此在教育中,教師不用刻意為了教育而教學,要尊重學生的自然發(fā)展,實事求是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優(yōu)良的教育環(huán)境,相互尊重、理解并建立深厚的友情,這對學生的身心健康以及學習都有很大的幫助,從而為學生未來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陳倩,曹雪軍,黃忠,等.中學英語教學與“學困生”心理素質教育的研究[C]//教師教育能力建設研究科研成果匯編(第九卷).2018.
[2]張孔鳳.英語“四位一體”教學法在中學英語教學中應用的研究[D].長春師范大學,2017.
[3]雍艷春.淺談農村中學英語聽力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才智,2017(31).
[4]賀荔坪.中學英語教學中心理素質教育滲透的構建與反思[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
作者:李淑琴 單位:甘肅省靜寧縣細巷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