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大學語文教學與人文素質培養(yǎng)探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當前的大學語文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一是課堂沉悶,缺乏人文性;二是觀念陳舊,教學方式呆板、機械;三是迷信權威,扼殺學生的個性;四是考核方式單一,缺乏人文性。
二.大學語文的人文性
1.人文關懷是語文教育的終極目標
語文是心靈家園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是關乎我們心靈的學問,正如趙永嵩所言“語文本質上是一門人的心靈的學問。而語文學科就是在學校教育中,以教學科目出現的關于中華民族共同語的教育,或者說是關于母語的教育,祖國語言的教育[4]?!比宋年P懷是語文教育目標的終極追求。
2.《大學語文》課程是培養(yǎng)
高職學生人文素質的重要渠道因為人文素質的核心素質之一就是語文素質。抓住了語文教育,就是抓住了人文素質教育的脈搏?!洞髮W語文》的內容主要是經典的文學作品,這些作品承載著優(yōu)秀的民族精神,具有很強的形象性和藝術魅力,以其獨有的審美感召力、修養(yǎng)涵化力穿越時空深入影響人的心智,具有綜合性的功能,她通過文學陶冶性情、凈化心靈、激揚斗志、培育人格的作用是其他課程所不能代替的。她以其本身內在的品格,即用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強烈的道德責任感,切實有效地引導當今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積極的人生觀和良好的品德,喚醒他們的道德意識和歷史使命感,培養(yǎng)起健康文明的習慣與道德良知。
三、大學語文教學與高職生人文素質培養(yǎng)相結合的方法與途徑
(一)挖掘教材的人文性,培養(yǎng)大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通過反復詠讀《大學語文》的經典篇目,其一,激發(fā)學生熱愛自然的情感,構建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其二,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增強他們的民族責任感;其三,培養(yǎng)學生關愛民生、奉獻社會的精神,提高他們服務社會的責任;其四,培養(yǎng)學生珍愛生命的意識,提高他們應對磨難的能力;其五,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完善他們的人格修養(yǎng);其六,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通過挖掘教材的人文性,憑借學科自身的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去發(fā)揮構建學生美好精神家園的巨大作用。促使高職生在美好精神家園里成為一個有理想、有信念,有責任感、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成為一個奉獻于社會、服務于人民,幸??鞓返娜?!
(二)實施人文化的教學模式,重視文化熏陶和人文精神的滲透
1.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輕松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中展示內心感受。通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民主平等、和諧愉快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輕松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中自由地展示內心感受。2.轉變教師角色和教學觀念,為學生健康,和諧地發(fā)展提供資源。在教學中要由重教師“教”向重視學生“學”轉變,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由重知識向重發(fā)展轉變,由單項信息交流向綜合信息交流轉變,由教學模式向教學個性化轉變。教師盡可能多地為學生的發(fā)展提供資源,努力做個催化者,協調者,為學生健康,和諧地發(fā)展營造積極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的人文主義意識得到培養(yǎng)。
3.珍視學生獨特的體驗,讓他們充分展示自我,提升生命價值。語文教學人文性的關鍵應該是關注生命的個體,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的天性,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啟迪學生的靈性,誘發(fā)學生的悟性,促進學生的主動性,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從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健康的審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師應依照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設計教學,努力搭建平等、民主、科學的平臺,采用研討、辯論等形式,讓學生選擇自己最感興趣、感觸最深的部分各抒己見,給學生更多的鍛煉發(fā)言機會。為生命個體的發(fā)展撐起一片和諧、自由、明朗而多彩的天空。
4.創(chuàng)建人文化的考試形式,全方位考核學生綜合素質和創(chuàng)新能力。評價一個學生是否合格,不能單以成績好壞而論,而應該看他是否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質和創(chuàng)新的欲望。考核制度要盡量體現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一張卷子定成績的考核辦法顯然無法適應大學語文教學。因此,應建立一種合理的考核制度,不能只以試卷為準,要與學生平時學習的態(tài)度掛鉤,結合學生自身的水平綜合考慮,使其既能盡量體現學生的學習成果,又能體現學生的平時學習狀態(tài)。一是推行學分制。教師要公正客觀地對待學生的全面表現。比如課堂發(fā)言討論有記錄,平時作業(yè)有成績,課外演講、征文、辯論等比賽獲獎給予加分,在報刊、雜志上發(fā)表文章獎勵加分……學期末任課教師要從各方面學分綜合評定學生成績。力求全面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知識和技能,避免僅憑一張試卷定成績。二是要形式多樣,注重學生個性發(fā)揮??梢圆扇¢_卷、閉卷、筆試、口試、課堂外與課堂內、開卷與閉卷、論文與答辯等結合形式,由學生自主選擇?!笆姑總€學生都有進步”的目標,讓學生在成功體驗中樹立起學習的信心。變知識考核為主為能力考核為主。三是以說寫并重代替重寫輕說。對討論課、演講、朗誦、辯論、分角色口語表演等都進行打分,提高學生進行口語訓練的積極性。在能力考核中要著重提高“說”的考核比例。避免出現老套的重寫輕說弊端。
(三)利用教師的人格魅力實施人文性教育只有教師具備較高的人文素養(yǎng),才能培養(yǎng)出具有人文精神的學生。人文精神教育要求能承擔人性化教學角色、有人格魅力的教師。筆者認為教師的人格魅力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表現出來:首先,要愛護學生、尊重學生,使學生在充滿陽光的氛圍中,愉快地學習,自由地成長;其二,要相信學生,寬容學生,給予每個鮮活的個體以飽滿高漲的創(chuàng)造激情;其三,教師要修身養(yǎng)性,嚴于律己,以優(yōu)雅的行為去熏陶學生的習慣;其四,教師要善于學習,學高為師,以淵博的知識去激發(fā)學生的進取心;其五,教師要執(zhí)著追求,百折不撓,用勝不驕敗不餒的形象去感召學生追求卓越。
(四)拓展教學資源,延伸人文教育生活處處皆語文,生活處處用語文,生活處處可以學語文。我們應當引導學生走出“小課堂”,走進“大課堂”。在“大課堂”中,接受人文教育。不能將語文學習禁錮在課堂學習這一狹窄的空間里。
1.充分利用好圖書室和閱覽室。圖書室和閱覽室為學生提供了豐盛的精神文化大餐,是學生學習的第二課堂,在這里他們可以與名人對話,陶冶情操,凈化心靈,開闊視野。在閱讀經典名著的過程中,逐漸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和綜合素質。
2.重視課外寫作。組織學生參加文學社、詩社,并創(chuàng)辦自己的文學刊物,教會學生寫作的技巧,鼓勵學生向校報、校電臺寫稿,并積極在校外的文學刊物上發(fā)表文章;組織學生開展各種墻報比賽、征文比賽活動:并結合校慶,開展征集校歌、譜唱校歌、宣講校歌等活動,不斷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
3.親近自然,深入生活,語文學習生活化。讓學生親近自然,深入生活,在大自然的懷抱里馳騁想象,放飛理想,傾吐心聲;到社會中,在生活中,體驗世態(tài)炎涼、人情冷暖,激發(fā)其愛心與同情心,體味生活的酸甜苦辣,感悟真善美,加深對課堂內容的理解。誠然,大學語文是重要的人文課程,大學語文教學是提升大學生人文精神,提高大學生人文素質的最佳途徑。但是,我們也清楚地認識到,單純憑借大學語文教學的孤軍奮戰(zhàn)很難使大學生的人文素質和精神面貌得到很大的改觀,這還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首先是校領導的足夠重視,其次是其他學科教育的大力配合,另外還需要全校師生甚至是全社會的共同努力。齊心協力營造一個健康向上、充滿仁愛、文明和諧的大人文環(huán)境,以幫助大學生構建充實美好的精神家園。我們期待高校及全社會廣泛關注、高度重視大學語文教學,為使大學語文發(fā)揮良好的育人功能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和條件!
作者:曹麗萍單位:襄陽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