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3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明確合作小組內(nèi)組員的責任分工,保證合作學習順利開展。在合作學習小組成立后,每個組內(nèi)要設紀律員、匯報員各一名,可以及時將討論結(jié)果記錄下來并向全班匯報。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責任分工不應該是固定的,而是每個組員都要輪流擔任,實現(xiàn)小組角色的互換,使學生間的互動更加有效。另外,在合作學習小組展開活動前,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承擔自己在小組內(nèi)的義務,多多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與其他學生交互意見,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同時,教師也要組織好課堂紀律,教育學生在小組討論過程中不喧嘩、不干擾他人、不說和討論內(nèi)容無關的話題,在他人發(fā)言的過程中學會認真傾聽,即便有不同意見也不插話打斷,要等他人說完后再發(fā)言。這樣既能保證合作學習順利的進行,還能幫助學生提升個人素質(zhì)。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合作學習的實施策略
1.轉(zhuǎn)變教師角色,引導學生開展合作學習
在開展合作性學習之前,教師要根據(jù)教學目標和教學內(nèi)容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課堂上向?qū)W生交代清楚此次閱讀訓練的目標,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具有目的性。在學習閱讀文章時,教師首先要為學生掃清文字障礙,保證學生能將文章順利、正確的讀出來,然后在小組合作中引導學生積極的思考問題,主動探求閱讀奧秘。有些閱讀課文表述簡單易懂,比如描寫景色的文章,教師在課前可讓學生查閱有關這些景物的資料及圖片,欣賞這些景色的美麗之處,然后在課堂上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互相分享自己查閱到的資料,或者是自己親身旅游經(jīng)歷,再帶著感情去朗讀課文,體會那些優(yōu)美的文字。在活動中,教師應該認真觀察每個小組的討論情況,適時的參與到小組討論中,引導小組中學生間的交流與溝通,如果發(fā)現(xiàn)某個小組在溝通過程中出現(xiàn)障礙,教師可對其進行適當?shù)狞c撥。最后,教師可讓每組的匯報員陳述本組的學習成果,及時對學生的錯誤認識進行指正,進而通過課文幫助學生掌握閱讀技巧與方法。另外,教師可在學習完課文后,對學生提出相應的問題,再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這樣有助于學生之間的互相學習,集思廣益,還能讓學生從其他同學那里學到自己之前不知道的知識,這樣就把單調(diào)的文章講授變成了學生之間的交流,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
2.采取適當?shù)脑u價方法,使合作學習充滿活力
任何一種學習方式?jīng)]有反饋和正確的評價,都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使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因此,在開展合作學習時,教師應該以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為目標,把個人競爭轉(zhuǎn)變?yōu)樾〗M之間的競爭,形成組內(nèi)成員合作,組間成員競爭的局面,激發(fā)學生的好勝心,鼓勵所有同學參與。對于表現(xiàn)突出的小組,可以適當給予一些獎勵,能夠讓學生在下次進行合作學習時,更加積極與認真。在匯報員展示自己小組的合作成果時,教師可對其進行正確的評價,多以鼓勵和點撥為主,不打消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感受到合作的愉悅以及成功的喜悅,這樣在以后的合作性學習中,學生更愿意自主參與,使合作學習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就能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將原本有些枯燥的閱讀教學變得趣味橫生,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合作學習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雖然合作學習所產(chǎn)生的教學效果是積極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課堂教學中不能濫用合作學習的方式,也不能只是流于形式,將這種學習方式停留在表面工作,否則會浪費課堂時間,使合作學習達不到預期的效果。作為小學語文教師,首先應該控制好學生合作的時間,該進行小組討論的時候進行,該停止的時候停止,不能一堂課的時間都留給學生自主學習,否則就會造成課堂秩序的混亂;另外,教師要盡量深入到每一個合作小組當中去,一方面可以對學生的合作情況進行觀察,另一方面可以聆聽學生的想法,適時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參與到學生的討論當中去,這樣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熱情。其次,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適當?shù)卣{(diào)整合作學習的方式,學習手段要靈活,以防止由于學習方式單一而使學生產(chǎn)生厭煩心理,降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合作學習是圍繞教學內(nèi)容進行的,因此教師不可脫離教學目標開展合作學習。教師要注重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加強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和鞏固,這樣才能在培養(yǎng)學生交流合作能力的基礎上,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與語文素養(yǎng)。
四、結(jié)論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采取合作學習的方式,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并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學會傾聽,學會與他人合作。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把握機會,多開展合作學習,為學生創(chuàng)造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的機會,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并鼓勵他們多思考,多參與小組討論,這樣才能夠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才能讓學生領悟到語文的魅力,掌握閱讀的技巧,從而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逐漸提高閱讀水平。
作者:李秀娟單位:吉林省東遼縣足民鄉(xiāng)小學
第二篇 一、激發(fā)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敝灰ぐl(fā)了學生的興趣,他們就會積極、主動地進入到閱讀中去,教學就變得事半功倍了。于是,我抓住學生對什么都充滿好奇心這一特點,精心設計課文導語,還通過提問、講故事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以《假如沒有灰塵》這篇課文為例,我是這樣導入的:我們都知道灰塵,同時也很討厭它,總想把它清除掉,可如果我們的世界沒有一?;覊m,那我們的生活將會怎樣呢?天空會變成什么顏色?氣候?qū)l(fā)生怎樣的變化?空氣又將怎樣改變?你們想知道嗎?同學們都異口同聲地回答:想。此時,這篇課文對于學生來說就像一頓美餐,恨不得立刻大飽口福。于是我說:那你們就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閱讀課文找到合適的答案吧!話音剛落,同學們就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
二、注重方法
1.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
因為學生是閱讀的主體。我們應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和直接閱讀。教師對作品的解讀再全、再細都不能替代學生的閱讀與理解。我們應把學生主動閱讀的權利還給他們,充分鍛煉和展示他們的能力。
2.循序漸進,由淺入深
閱讀教學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水平,過深會挫傷其積極性,過淺容易導致孩子浮躁。對于不同的年級則有不同的要求,低中高各年級則有句、段、篇的一個過渡,我們既不能操之過急也不能要求過高,要一步一步地來。這樣才會讓學生對閱讀充滿信心。
3.精講多讀
學生對于教師反復講授、嘮叨非常反感,那教學就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所以,我們在教學時就少講,只傳授孩子們理解的方法,而不代表他們的觀點,讓學生自讀、自疑、互議,甚至還可以采用多種朗讀方式:比較讀、分角色讀、分段讀等。讓學生在閱讀中體會和提高。
4.個性化引導
每個學生由于思維方式和閱歷的不同對事物的認知理解也不同,個體差異便成為教學中不容忽視的問題。就拿《長城》這篇課文來說,讀完課文有的同學感受到了長城的雄偉壯觀、有的感受到了長城的歷史悠久、有的感受到了長城在戰(zhàn)爭中的作用、有的則感受到了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偉大……可見學生對同一課文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而我們則應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更應引導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觀點而不應該以標準化解讀來規(guī)范學生的閱讀和理解,這樣則會大大束縛學生的思想個性,我們應讓學生讀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5.多贊賞學生
人類本質(zhì)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賞識。老師要關注學生成長的每一點進步,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肯定自己。好孩子都是夸出來的。對于學生的閱讀老師可以采用多種表揚方式:或是贊許的口吻———“你讀得真好!”“讀得多有感情??!”或是一個親切的動作———拍拍肩膀,或是一個微笑。這些對于學生來說都是無價的。有了老師贊揚這一劑良藥,學生就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和閱讀的樂趣。三、讀思結(jié)合,升華感情學生的閱讀應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完成。從而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熏陶。所以,我們在注重學生讀的同時更應引導思考、交流和想象,拓展其空間。讓學生讀中有思,思中有悟地體會作者情感。閱讀教學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沒有固定的模式。但我相信只要我們能從教師的點撥、啟發(fā)、引導、激勵過渡到學生的理解、領會、品味、感悟那就是成功的。
作者:楊瑞華單位:貴州省江口縣第一小學
第三篇 一、巧用信息技術手段開展閱讀促進活動,提高學生的整體閱讀水平,有效促進閱讀
在大語文、大閱讀理念的指導下,我們小學語文教師應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了解學生喜歡的閱讀資源,為學生提供適合小學階段閱讀的書目,廣泛開展各種閱讀活動,通過活動有效地促進自主閱讀,提高學生的整體閱讀水平。閱讀活動的開展要具有組織性、目的性、專題性,要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要緊跟時展的步伐,要收到實實在在的閱讀效果,弘揚正能量。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喜歡網(wǎng)絡的特點,利用網(wǎng)絡平臺開展特色閱讀活動,讓學生不迷戀網(wǎng)絡游戲,而是科學使用網(wǎng)絡資源為閱讀教學服務,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比如,在進行“海底世界”的教學時,教師不僅可以利用教材組織教學,還要對教材內(nèi)容進行合理的拓展和延伸,通過讀書交流會的形式豐富學生的閱讀量,拓展學生的閱讀途徑,提高學生整體閱讀水平。具體來說,課前我讓學生自主閱讀本節(jié)課的文章,再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文章特點,利用網(wǎng)絡資源查找相關作品,進行廣泛深度的閱讀,或者利用課余時間走進公共圖書館,去查找有關海底世界的書籍,在那里詳細品讀,在閱讀中使學生了解更多海底世界的知識。除了海里的動植物、礦產(chǎn)資源,更多的學生通過閱讀了解了各種動物的生活習性和經(jīng)濟價值,了解了礦產(chǎn)資源的儲備和開發(fā),了解了海底世界更多的奇妙之處。上課時,學生分成小組交流,交流的信息很系統(tǒng)、很全面,大大提高了學生的閱讀感悟水平,提高了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二、積極開展閱讀評價活動,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基
閱讀教學要想長期穩(wěn)定地開展下去,就必須有理念的支撐,必須建立合理的評價和獎勵機制。小學生渴望在閱讀過程中得到表揚,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去閱讀,這樣就會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在這一過程中,少不了教師對學生的閱讀評價,這也是判斷閱讀促進活動好壞的標準。通過多年的閱讀教學探索,我們制訂了一整套適合小學生的閱讀評價體系。評價體系中有學生自我評價,有學生之間的互評,還有教師和家長的評價,其中最為關鍵的是學生閱讀成果的展示,這是閱讀評價中最有說服力的因素。每次閱讀活動結(jié)束后,我們都舉行相應的讀書交流會活動,每次都要求學生寫出自己的閱讀心得,主要是寫閱讀感悟,要寫出真情實感,闡明自己的觀點,這個評價項目的分值占整個評價系統(tǒng)的40%。通過每周一小評,從每個班里選出班級讀書小明星;再每月一大評,每個月底選出全校的閱讀小狀元。對班級小明星和校級小狀元給予精神獎勵,將他們的相片展示在學校樓道的看板上或?qū)W校圖書館“榜上有名”的專欄上。這種閱讀評價活動極大地刺激了學生自主閱讀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基。總之,閱讀教學應從小學抓起,應從語文學科抓起,從課內(nèi)閱讀延伸到課外閱讀,拓展閱讀渠道,豐富閱讀視野。教師要及時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及時組織閱讀報告會和交流會活動,及時組織閱讀成果評比活動,通過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刺激學生的自主閱讀積極性,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讓閱讀成為學生學習生活的一種習慣,形成良好的閱讀品質(zhì),在閱讀中提高學生的感悟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fā)展奠定基礎。(本文來自于《學周刊》雜志?!秾W周刊》雜志簡介詳見)
作者:劉會芹單位:河北省遷安市遷安鎮(zhèn)新寨中心完全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