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素質教育的理論政策研究調研方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根據(jù)教育部的部署,由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黨委書記朱小蔓教授擔任首席專家,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教育部教育發(fā)展研究中心為主研單位具體承擔“素質教育的理論、政策研究”的調研工作,現(xiàn)將此次調研工作安排如下:
一、調研目的
此次調研旨在對推進和實施素質教育二十多年來所形成的成果、經(jīng)驗和結論以及所存在的問題癥結進行全面的、綜合的梳理和分析,提出解決問題的有效辦法和政策建議,概括而言,即“摸清情況、找出問題、想出辦法”。
二、調研內容
(一)系統(tǒng)研究素質教育的概念、內涵與相關理論;(二)總結和評價實踐素質教育的具體模式;(三)研究新形勢下推進素質教育面臨的主要挑戰(zhàn)和突出問題和應試教育傾向愈演愈烈的原因;(四)分析我國現(xiàn)行素質教育相關政策的落實情況;(五)分析2004年中央8號和16號文件精神貫徹落實情況;(六)總結各級各類學校促進學生參加勞動和社會實踐的主要成效和經(jīng)驗;(七)研究當前大中小學生身心健康以及學校開展音體美教育的情況,存在問題及改進措施等。
三、研究框架與方法
以上調研內容可從理論、政策、實踐等三個方面進行分解,形成下圖研究框架:
此次調研主要采用綜合分析的方法,同時輔之以必要的實地調研、問卷調查、訪談和座談會等方法。
四、具體分工
(一)總課題組組成
組長:朱小蔓(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黨委書記、教授);
副組長:田慧生(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成員包括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若干省市教育行政部門、教育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的負責人和研究人員。
(二)根據(jù)以上研究框架,課題組下設10個研究小組,其工作任務和人員安排如下:
第一組:系統(tǒng)研究素質教育的概念、內涵與相關理論。
負責人:高寶立(《教育研究》雜志主編、編審)
成員:朱小蔓、畢誠、劉驚鐸、宗秋榮、武思敏、金東賢
第二組:總結和評價實踐素質教育的歷史進展與具體模式。
負責人:陳如平(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科研管理處處長)
成員:崔相錄、酆力、劉曉楠
第三組:研究新形勢下推進素質教育面臨的主要挑戰(zhàn)和突出問題和應試教育傾向愈演愈烈的原因。
負責人:方曉東(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教育理論研究部主任、研究員)
成員:田慧生、程方平、郝志軍、吳安春、秦行音、陳金芳、鄧友超
第四組:分析我國素質教育政策的背景、內容與落實情況。
負責人:吳霓(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教育發(fā)展研究部副主任、博士)
成員:曾天山、明航、楊潤勇
第五組:研究和分析各級各類學校德育現(xiàn)狀。
負責人:詹萬生(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學校教育研究部主任、研究員)
成員:齊欣、李書華、寧武杰、徐安德
第六組:研究分中小學教學質量評價與學生課業(yè)負擔的情況。
負責人:張鐵道(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博士)
成員:趙學勤
第七組:研究分析各級各類學校促進學生參加勞動和社會實踐的現(xiàn)狀。
負責人:李繼星(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學校教育研究部副主任)
成員:于慧穎、徐美貞
第八組:研究當前大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現(xiàn)狀以及教育情況、存在問題及改進措施。
負責人:王書荃(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教育理論研究部副研究員)
成員:馬艷云、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guī)劃課題《心理健康》課題組
第九組:研究當前大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狀況與學校教育的情況,存在問題及改進措施等。
負責人:李永亮(原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體衛(wèi)藝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
成員:吳鍵、中國學校體育研究會
第十組:研究各級各類學校藝術教育的現(xiàn)狀。
負責人:李鑫華(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學校教育研究部副研究員)
成員:李榮芝
(三)根據(jù)調研工作需要,設北京、遼寧、山東、江蘇、湖南、甘肅等若干個地區(qū)調研組,整理、總結和評價各地區(qū)實施素質教育的經(jīng)驗與存在的主要問題。
負責人:田慧生
(四)根據(jù)調研工作需要,總課題組設秘書處,掛靠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科研管理處,具體負責此次調研的聯(lián)絡、協(xié)調以及總研究報告的撰稿工作。
負責人:陳如平
成員:郝志軍、付文瑞、劉曉楠
(五)總報告撰寫組成員:
負責人:陳如平
成員:郝志軍、金東賢、秦行音、鄧友超、楊潤勇、明航
(六)總課題組協(xié)調員:續(xù)梅(《中國教育報》基礎部主任)。
四、研究成果
(一)調研報告的具體成果由總報告、分報告、地區(qū)個案、附錄四部分。
(二)總報告由總課題組秘書處組織人員撰寫,總字數(shù)在1.5~2萬字左右。
(三)分報告由10個研究小組負責撰寫,獨立成章,字數(shù)以1萬字為限。
(四)地區(qū)個案由地區(qū)個案研究組負責撰寫,字數(shù)以1萬字為限。
(五)附錄主要包括各類文件法規(guī)、參考文獻、素質教育大事記等。
五、時間安排
8月5日,組成課題組,將課題組成員名單上報教育部。
8月10日前,擬制調研工作方案,供第一次工作會議討論。
8月10日,在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召開在京課題組成員第一次工作會議,討論與修訂調研工作方案,并部署具體工作。
8月15日,將調研工作方案上報教育部,待批準;各研究小組按照分工,擬訂工作計劃,開展資料收集、細化分工等前期準備工作。
8月15日~9月15日,實施調研工作。
8月24日,各研究小組負責人會議。
9月9日,各研究小組工作進展中期匯報。
9月15日前,完成分研究報告,并匯總到總課題組秘書處。
9月17日,在北京舉行第二次工作會議,全體課題組成員參加,討論總研究報告初稿撰寫計劃安排。
9月25日前,總課題組秘書處組織人員完成總研究報告初稿。
9月30日前,經(jīng)總課題組負責人確認后,將總研究報告上交教育部。
六、工作要求
(一)此次調研工作屬國家重大調研項目,意義重大,所有參與調研的人員要高度重視,應本著科學嚴謹、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不僅要積極、有效地做好此次調研工作,還要為今后開展此類活動積累成功經(jīng)驗和探索有效途徑。
(二)此次調研工作任務艱巨、時間緊迫,各研究小組要明確責任,按照分工抓緊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切勿影響調研工作的總體步驟。
(三)研究報告無論總報告和分報告,均須按A4紙規(guī)格、小四宋體打印、裝訂成冊,同時上交電子稿,總課題組秘書處為此次調研建立專題檔案信息庫。
(四)要認真做好各類資料的收集、保管和整理工作,確保資料的真實性、準確性、詳實性和完整性。
(五)遇到問題及時與總課題組秘書處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