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贊美老師的現(xiàn)代詩歌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詩歌是語言的最高形式,現(xiàn)代詩歌就應該是現(xiàn)代漢語的最高形式。奧地利心理學家弗洛尹德說:文學創(chuàng)作都是藝術家的白日夢,詩人尤其是"醒著做夢的人"。初中生,他們個個青春飛揚和活力四濺,本身就是最美的詩;美好純凈的校園生活充滿著詩意,可以給青春的心靈提供滋長夢想的詩意的文化土壤和放飛心靈的詩性的精神家園。而現(xiàn)代詩歌教學在長期的慣性思維模式中形成了"重意義,輕審美,重教化,輕藝術"的教育觀,這造成學生對詩歌的審美感受和藝術感覺能力的弱化、鈍化、退化。那么如何利用詩歌來陶冶情操、加強修養(yǎng)、豐富思想,培養(yǎng)對語言的感受、領悟能力和想象能力,提高語言的表達能力和鑒賞、審美能力呢?
1.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情趣
老師自身熱愛現(xiàn)代詩歌。廣泛閱讀,有廣闊深厚的詩歌背景知識。熟練掌握現(xiàn)代詩中的術語名詞,詩人簡歷、創(chuàng)作背景等,常常給學生賞析詩詞。借助畫面用自創(chuàng)詩去描繪。常常有情感地朗誦詩歌。改詩填詞,自創(chuàng)詩歌,用詩歌表現(xiàn)生活。廣泛利用多媒體以及各種方式提高學生對現(xiàn)代詩歌的興趣。目的是讓學生覺得老師才華橫溢,語言功底高深,用詞豐富精當,情趣高雅。感受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讓他們自覺與不自覺地受到感染與熏陶。學生們就會自然而然地愛好文學,愛好詩歌。
2.掌握學習詩歌的一些基本方法。朗讀、物象、意境、寫作技巧
中學的現(xiàn)代詩歌教學中要注意朗讀(美讀)。我們只有通過引導學生"念詩"或朗誦詩,才能使他們切身體會到詩歌的那種直接進入人心的力量。尤其是現(xiàn)代主義的詩歌的解讀方式不像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詩歌那樣可以從頭到尾進行"順讀",而往往需要從整體上進行把握和細讀。
朗讀:注重停頓(節(jié)奏)、重音、語速、語調(感情基調)。誦讀要貫穿學習詩歌始終。
停頓。停頓指語句或詞語之間聲音上的間歇。
重音。重音是指朗誦、說話時句子里某些詞語念得比較重的現(xiàn)象。一般用增加聲音的強度來體現(xiàn)。
語速。朗誦的速度則與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相聯(lián)系。一般說來,熱烈,歡快、興奮、緊張的內(nèi)容速度快一些;平靜、莊重、悲傷、沉重、追憶的內(nèi)容速度慢一些。而一般的敘述、說明、議論則用中速。
語調,是指語句的高低升降。句調根據(jù)表示的語氣和感情態(tài)度的不同,可分為四種:升調、降調、平調、曲調。升調(),前低后高,語勢上升。一般用來表示疑問、反問、驚異等語氣。降調(),前高后低,語勢漸降。一般用于陳述句、感嘆句、祈使句,表示肯定、堅決、贊美、祝福等感情。平調,語勢平穩(wěn)舒緩,沒有明顯的升降變化,用于不帶特殊感情的陳述和說明,還可表示莊嚴、悲痛、冷淡等感情。曲調。全句語調彎曲,或先升后降,或先降后升,往往把句中需要突出的詞語拖長著念,這種句調常用來表示諷刺、厭惡、反語、意在言外等語氣。有時借助一些特殊的表達手段,例如:笑語、顫音、泣訴、重音輕讀等。
有感情地朗讀:要求學生在朗讀過程中仔細揣摩作者的感情,并通過朗讀的輕重緩急和聲調的抑揚頓挫表達出來。注意引導學生掌握好聲音的高低和速度的快慢,重音要適當增強其音量。
物象:看詩歌里寫了哪些人、物、景、場面。詩歌里面描繪的人、事、物、場面所形成以一幅幅或完整的畫面。意境:這些物象到底要表達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呢?這就要挖掘意境,如何來挖掘意境呢?可以聯(lián)系寫作背景,了解那段時間的社會生活;品詞語,抓修飾語,注意詞語的感彩,明確其用意;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找出比喻義和象征義;注意各種修辭的運用。理解其話中話,弦外之音;把自己置于作者生活中,再把作者的生活與自己的生活體驗結合起來。
這個環(huán)節(jié)充分信任、理解尊重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就體裁而言,讀詩歌,心理活動的主體是想像……就閱讀目的而言,掌握內(nèi)容,心理活動的主體是分析--綜合--聯(lián)想;掌握寫法,心理活動的主體則是歸納(歸納寫作特色)--同化(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遷移(運用于自己的寫作中)。"因而,詩歌的課堂,更應給予學生獨立閱讀、充分想像、個性體驗的時間與空間;詩歌的課堂,更應該是詩人、學生、教師三方的情感碰撞乃至心靈密語。
寫作技巧:選詞煉句,根據(jù)畫面和意境,找出詞句的準確貼切,生動形象,??梢圆捎锰鎿Q詞語進行比較,如何其芳的《秋天》。
現(xiàn)代詩歌中的修辭,除了排比、擬人、夸張、對比、反復、頂真、疊字之外,主要有比喻(隱喻)、通感、矛盾修辭、象征、反諷等。其中的排比、對比和反復對于增強現(xiàn)代詩歌的節(jié)奏和韻律是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還有本體和喻體互換,例如郭沫若的名詩《天上的街市》:"遠遠的街燈明了,/好像閃著無數(shù)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現(xiàn)了,/好像點著無數(shù)的街燈"。
看標題:詩詞題目一般有三個作用:交作背景,隱示詩歌內(nèi)容,告知寫作手法。 抓情境:借景抒情是詩詞中最常見的寫作方式。起承轉合四字,開頭往往是由景起。抓住環(huán)境描寫中的景物和修飾詞,感受環(huán)境特點,便能捕捉作者隱藏其中的情感脈絡。讀篇末:詩詞一般的寫作手法都是借景起興,議論抒情結尾。詩詞的結尾即使不進行議論抒情,也要提醒學生注意,通過分析景物的特點和敘事內(nèi)容也能窺知作者的情感表達。如辛棄疾《密州出獵》末句"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是借敘事抒報國殺敵之情的。 改寫:改寫"即進行再造想象,使無聲的文字成為激情的語言,使無形的畫面變?yōu)殍蜩蛉缟男蜗蟆?改寫基本的目的是讓學生在詩詞句子的理解之上訓練對詞句的聯(lián)想和想象,然后擴充成完整的篇章。但改寫更重要的作用在達到"溝通詩人和學生的情感,讓學生被美的境界所激發(fā)的感情與詩人所寄予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和交流。
3.廣泛閱讀、比較閱讀,自我實踐
關鍵詞:中職語文;詩歌教學;新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21-0186-01
詩歌是一種用凝練的語言來反映生活的文學形式,它具有豐富的想象和情感。詩歌教學歷來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中職生已經(jīng)具備了學習詩歌的經(jīng)驗,能感受其中的語言美、意境美。到了中職教育階段,如果教師還只是枯燥地講解和乏味地分析,會使學生與詩歌的距離越來越遠。詩歌教學該以何種方式才能發(fā)揮最大的課堂實效是我們語文教學值得關注的重要內(nèi)容。
一、注重聯(lián)系生活,在思考中感受美好生活
由于中職生中考成績不理想,他們常常被學校、家長、老師,忽視、輕視,甚至被歧視,學習壓力和對前途的憂慮使他們焦躁、迷茫、懵懂不安。利用現(xiàn)代詩歌能夠影響學生,消除學生的消極心理,進行人文熏陶,讓學生學會感受生活、思考生活、創(chuàng)造生活。教學現(xiàn)代詩歌時應注重引導學生注意語文與生活的聯(lián)系。例如在教學《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時,一開始就把標題板書在黑板上,用多媒體制作一幅“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景象,讓學生置身于這種場景中獲得心靈感受。學生描述得極富詩情畫意,或站立山巔,極目遠眺;或奔跑在沙灘,擁抱大海;或漫步山間,鳥語花香;或馳騁草原,疾風勁馬。就詩中“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提問:“詩人的‘幸?!侵甘裁??”學生基本能從詩中找到答案:“喂馬、劈柴、周游世界”,“關心糧食蔬菜”,“親人通信”,“給山取名”,“給陌生人祝?!钡?。接著提問:“這些是詩人的幸福,這樣的幸福奢侈嗎?同學們說說在平常的生活中還有哪些幸福呢?”通過這些提問,積極調動了學生的生活體驗,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體會生活瑣事中所蘊含的美好。
二、正確欣賞愛情詩,樹立健康的愛情觀
愛情是詩歌中永恒的主題。對中職學生來說,這是一個十分敏感而又常常談論的話題。以往教師處理這類問題時就輕描淡寫的一語帶過,這就更加加重了學生的好奇與神秘感?,F(xiàn)行的蘇教版中職語文課本中已經(jīng)選編了多篇優(yōu)秀的愛情詩。例如:《靜女》中描繪了一幅戀人約會的場面,表現(xiàn)了青年男女相戀的純真情感?!办o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卑涯信s會時姑娘調皮可愛,男子抓耳撓腮、焦急不安的情形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寫小伙子得到姑娘贈送的愛情信物而喜悅萬分。這首詩歌為學生展示了一幅生動美麗的愛情畫面,引導著學生對美好愛情的追求。蘇教版第四冊選編了秦觀的《鵲橋仙》中的“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首詞不只是對真摯愛情的贊美,而且還告訴人們一種更高的愛情境界:相愛不是卿卿我我,而是心靈相通。感情相融才是愛情的真諦。教師應用平常心對待愛情這一話題,結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引導。抓住詩歌中滲透的情感教育,消除學生心中的神秘與好奇,讓正步入青春年華、渴望涉足與嘗情的中職學生能夠正確地理解與對待愛情,從而樹立健康向上的愛情觀。
三、自主研讀評價,挖掘詩歌蘊含的價值
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結合詩歌特點對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如誰選的詩好?誰的朗誦好?為什么?存在什么問題?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在欣賞方面存在的差距,加深對詩歌的認識。在此基礎上,結合詩歌如《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琵琶行》、《尋夢者》、《靜女》等,教師組織學生圍繞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詩歌蘊含的感情、詩歌塑造的抒情形象、詩歌的意境、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詩歌的誦讀、詩歌的發(fā)展等方面去挖掘研究價值,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疑問,自己選擇研究的角度進行研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強調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學習為基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當然,強調學生自主并不意味著脫離教師的指導。很多學生一開始并不知道如何選題,教師可以示例:《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與《致橡樹》表達的愛情觀有什么不同?《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意象有什么特點……學生選定課題后,由于是初涉詩歌領域,面臨許多陌生的問題,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研究。教師可對學生進行方向性指導,指導學生如何確立自己的觀點,指導學生如何去收集資料,然后學生可到學校或市圖書館查資料,上網(wǎng)找資料,確定課題,制訂計劃,撰寫關于詩歌的小論文。
四、感受詩歌情感,引導學生探求生命意義
中職學生處在人生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會遇到煩惱,在學習與生活的過程中總會有困惑。因而有時感到迷惘,甚至會迷失人生的方向。詩歌本身就具有思想性、移情性的特點,詩人把對人生的感悟融入詩作的字里行間,很多詩人本身的際遇就是很好的人生觀教材。在詩歌鑒賞時,教師應該借助一些生命的參照,引導學生探求生命的意義,樹立積極的人生觀,提升生命存在的價值,擁有一個充實、豐富、堅強、凝重的生命。天寶十一年,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的李白寫下氣勢雄渾的《將進酒》,用樂觀、好強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表達了渴望入世的積極人生態(tài)度;“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在辭官歸隱后寫了《歸園田居》,自然秀麗的田園風光和恬淡質樸的躬耕生活抒寫了詩人歸隱田園的愉快心情。在詩歌鑒賞中教師對教材要有敏感性,要引導學生用生命去溫暖生命,用生命去撞擊生命,激發(fā)學生生命的潛能,提升學生生命的品質。
總之,在中職語文詩歌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構建新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模式。通過對新模式的教學嘗試,不斷進行觀念的轉變與方法的革新,這不僅對于提高學生的文化知識水平有巨大的作用,也必將成為職業(yè)教育的理念之一。
參考文獻:
[1]柴進德.談談在詩歌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關注人生[J].文理導航,2012,(9).
一、選修課程的重要性
語文選修課是語文必修課的補充,是在必修課基礎上的拓展與提高,它是教育觀念的變更,是以學生為主體開始關注學生全面發(fā)展、個性發(fā)展,也是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的體現(xiàn),學生成為課程選修的依據(jù),這樣課程選修就有了很大的靈活性,可以隨時代變化,學生基礎、學生興趣進行及時調整,因此教師在選修教材時尤為重要。
二、選修課程的教學四步法(選課―品讀―展示―評價)探析
1、選課。在教學過程中,選修處必修并沒有完全分開,根據(jù)教學的需要,以學生為主,而不是以選修的教材為主,讓學與老師共同選定文章,這些文章有選修教材的內(nèi)容,也有選修教材外的內(nèi)容,突破了部頒選修的教材的范圍,總之,是以必修教材中的內(nèi)容及學生的基礎、興趣為選材依據(jù),靈活性比較大,比如:我在教學必修二的同時,就與學生一道選定了本期的選修內(nèi)容,有介紹陶淵明的文章以及陶淵明本人的詩作――《歸去來虧辭》、《五柳先生傳》,介紹蘇軾的文章及本人的詩文,尤其是散文,如《后赤壁斌》、《放鶴亭記》、《留侯論》、《賈誼論》,還有他的題畫詩等,在清明節(jié)前夕,利用這個祭奠先賢思念親人的節(jié)日,讓學們選了韓愈的散文《祭十二郎文》、《柳子厚墓志銘》,袁枚的《祭妹文》。選定之后,學生明確了本期選修的內(nèi)容,然后有的放矢的進行教學。
2、品讀。品讀美文是一大享受,但作為教學內(nèi)容,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是我們教學的重點,宋代朱熹的讀書六法是“循序漸進、熟讀精思、虛心涵泳、切己體察、著緊用力、居敬持志”作為一種讀書方法,朱子讀書法對讀書方法和態(tài)度作了很好的總結,而選修課教學正是為指導學生讀書而開設的,因此,吸取朱子讀書法的精華對指導我們教學必將產(chǎn)生重要意義,在品讀教學中,有默讀,分為略讀、粗讀、細讀、精讀,有放聲朗讀、誦讀等方式,對于選定的文章,淺顯易懂就采用略讀、粗讀的方式進行,比如《論語》、《孟子》、《唐宋家散文鑒賞》中的一些文章、易懂的詩詞也采用這一方式,對于選定的文章比較難懂而思想內(nèi)容又很豐富值得我們學習的經(jīng)典性文章就要細讀、精讀,比如陶淵明的《歸園田居》中的句子“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的“誤”字通過精讀品味,反復朗讀,領悟到這一“誤”字有后悔、遺憾、憤恨、憤怒、無奈等意思,一些經(jīng)典文章還要求反復閱讀,溫故而知新,對于抒彩較濃的現(xiàn)代詩歌,精美的古今散文名篇,就宜采用大聲朗讀、朗誦等方式,誦出其情味,品出其韻味,比如在開展全班詩歌朗誦會時,讓學生在朗誦《沁園春?雪》時,要讀出對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不屑一顧,對當代風流人物的由衷肯定和贊美,在指導范讀韓愈的《祭十二郎文》時,要讀出失去親人的那種痛徹心扉、悲痛欲絕、孤獨絕望的情味來,呼告語讓人身臨其境,也有聲淚俱下之效。
3、展示。就是口頭或書面復述,根據(jù)不同的要求,有的選定文章,通過指導閱讀后口頭復述其內(nèi)容,了解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程度,對文章思想的感悟情況,還可通過學生互相補充的方式,豐富完善教學內(nèi)容,也有利于打開學生的思路,為以后閱讀積累經(jīng)驗,書面復述往往用于內(nèi)容較豐富、想像拓展空間比較大的文章,有利于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想像力及書面表達的能力,真可謂一舉多得。
納雍,其實我并不熟悉,開始只是聽我的學生說過。我所教的學生中有不少畢節(jié)納雍的,他們常常向我推銷其家鄉(xiāng)如何的美好,那里的文化如何之深厚,是貴州的“詩歌之鄉(xiāng)”,讓我的思維開始滋生出納雍地理概念。而真正了解納雍,卻是我讀罷《2010納雍跨世紀新詩大展》之后,我才有了真正認識。詩鄉(xiāng)名副其實,詩歌羽化成為了納雍的文化符號。在文化或者精神層面上,是否可以這樣說,詩歌是這個地域的文化延續(xù)。呂進先生說,詩歌是文學的精華,是表現(xiàn)一個地方文化與文明的標尺。《2010納雍跨世紀新詩大展》正是說明了這個問題。這個大展的前言里說:“納雍的好詩人很多,納雍的好詩歌很多,但版面有限,僅推出了17人的詩歌!”讓我們只能從少量的海水中去看大海。從這次大展里,我們看到了納雍50后、60后、70后和80后四個年齡段詩人的作品。每個年齡段的詩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創(chuàng)作傾向,以不同的書寫方式反映特定年齡階段的書寫模式與文化認同,讓人窺探到納雍新詩歌的全貌:50后是基礎,60后是主打,70后是中堅,80后是希望。不同年代的詩人共同經(jīng)營著這片土地上的詩歌,彰顯一個地域文學的繁榮。
在大展里,50后的詩人僅段揚1人。段揚的詩歌應該屬于新格律詩的范疇,傳統(tǒng)的詩歌美學貫穿在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有些“現(xiàn)代詩經(jīng)”的味道。如《你猜不到那是我》:“在你經(jīng)過的路旁/我愿變成小花一朵/讓你欣賞它的美麗/卻猜不到那就是我//在你遐想的夜晚/我愿變成流星一顆/讓你贊美它的璀璨//卻猜不到那就是我……”從中看出一種古典的美。在他的《延續(xù)美麗》《想我的時候》等篇什里都體現(xiàn)著這一創(chuàng)作傾向。60后的詩人占了11人,分別是陳紹陟、居一、空空、田慶中、西籬、睜眠、姜方、羅俊榮、王家洋、平鏞、龔紅梅,形成了強勢的詩人陣容??梢?,60后,是納雍詩人的主體,是納雍最有實力的詩人群體。呂進先生曾經(jīng)在近年的一次華文詩歌論壇上斷言:中國詩壇已經(jīng)進入了60后的時代,因為這些詩人已經(jīng)成為了中國詩壇的中堅力量。從展出的納雍詩人和詩歌文本中可以看出,納雍也不例外。陳紹陟的詩歌有一種地域文化精神氣韻,地域書寫中帶著強烈的現(xiàn)代符號。比如《西部大書》就是佐證:“荒漠。季風。狼。是否一只大鷹/高懸于天?灼熱自翼而退,如海潮/涼風吟成蛇體/漫如晚雪,行人歸宿……”新奇的詩歌意象,表現(xiàn)出詩人的想象能力。組詩《還鄉(xiāng)》表現(xiàn)了作者的家園意識。該組詩里的《就是這條山路》觸動了詩人的創(chuàng)作神經(jīng):“這條山路,父親已經(jīng)陌生了/盡管山上仍然吹著三十年前的南風/――那么/父親,我們就順著杜鵑花林走/一路傾聽山泉的聲音吧?!鄙铰纷鳛樵姼璧木呦笸瑫r又是詩歌的意象。很多從山路走出來的人,當他們離開山路的時候,山路已經(jīng)從他們的視野中逐漸的淡去。而陳紹陟卻沒有忘記自己走過的山路,從中展示出一種濃濃的懷鄉(xiāng)情結。還有書寫貴州土著民族的《穿青人》表現(xiàn)出一種民族的關懷意識,給讀者傳達了《土人》刀耕火種的生命歷程,描繪了一個民族的不屈的歷史進程,有一定民族史詩的創(chuàng)作傾向。居一是一位具有地域創(chuàng)作理念的詩人,他的詩歌包含了兩個創(chuàng)作層面的題材,一部分是鄉(xiāng)土的詩歌,另一部分是寫自己遠離故土的生存狀態(tài)的。一個是過去時,一個是現(xiàn)在時?;蛘呓y(tǒng)稱為過去現(xiàn)在時。前者包括《水西的憂傷》《向一??嗍w跪拜》《致父親》等,特別是他的《致父親》:“寫了一輩子詩詞才發(fā)現(xiàn)/你是一首不講究格律的古韻/只剩下尾聯(lián)兩句。垂垂老矣/就像瀑布摔到懸崖底下/才從夢中驚醒……”少年不知愁滋味,長大才知父母恩。這種傳統(tǒng)的文化思想延續(xù)在他的詩歌里。后者包括《深圳情緒》(1―6號作品)《小小的肉體》《聽雪》等,優(yōu)秀的詩歌往往是和生存狀態(tài)聯(lián)系在一起的。空空的詩歌主要表現(xiàn)生命的情緒和思考的場景,比如《八月還鄉(xiāng)》《一種精神》、《落日》《南方》《人之高原》《追憶死亡》等?!堵淙铡防锏那榫w表達得淋漓盡致:“在一片小小的碎玻璃上/我看見英雄的眼睛/仿佛一塊青春的琥珀/在時間中閃閃發(fā)光。”同時展示了詩人的英雄情結。田慶中的詩歌自然樸實,其中還不乏詩歌的空靈,如《重返貴陽》《在總溪河》《月夜》《冬夜》《空酒瓶》等。我們以《空酒瓶》為例證:“我手中有一只空酒瓶/空酒瓶里裝滿了眼淚/一種更加醉人的液體//燕兒/如果你把自己裝進酒瓶/我便永生永世/只痛飲你。”空酒瓶里裝的是人生的悲歡離合,裝著很多人的無奈和秘密。西籬是比較熟悉的女詩人,早在中學時代,我就在《花溪》文學月刊讀到過她的詩歌和散文。我只知道她是貴州人,并不知道她是納雍人。她的詩歌清麗婉約,往往表現(xiàn)的是一細微的生命狀態(tài)。如《夢歌》《我的心在秋季醒來》《暮色如同回憶》《父親》《隨水而來》等,小題材寫出了大詩歌。小處著眼,表達出女性特有的思考,給人的心靈吹來了一陣清清的風。《夢歌》就是比較典型的:“頭挨著頭/肩暖著肩/呼吸平和/眼含光明/那是一個多么喧鬧的雨季//望著我們想的地方/像兩朵花一樣/濕漉漉思想/在眼睫間/偶爾閃動……”在她的詩歌里可以聽見一種心靈的低語,內(nèi)心世界的流露。睜眠詩歌里的使命意識比較濃厚。比如《獻詩》《懷鄉(xiāng)詩篇》《端陽》《有關麥子》《納雍》等等。我曾經(jīng)在不少的文字里斷言:故鄉(xiāng)或者家鄉(xiāng)是不少詩人寫作的起點,也是不少詩人詩歌創(chuàng)作的高點,甚至是某些詩人或者作家終身的創(chuàng)作主題。睜眠的詩歌創(chuàng)作就存在著這種創(chuàng)作的狀態(tài)?!东I詩》之一就能闡釋這一傾向:“現(xiàn)在,我必然以詩歌接近草本/讓心深入民間/在窮門小戶中也平靜地駐扎下來/成為苦水一側的食物和煤塊/替他們的憂傷流淚……”在這幾句詩里我們不難看出使命意識。姜方的詩歌比較清新,語言樸素,以小詩見長。像《秋天的路上》《春鳥》《盛滿鳥聲的腳窩》《當堂作文》《有詩襲來》等,都是從日常生活的瞬間采擷詩意,每首詩歌比較短小,很少超過20行的,但是每首詩歌比較精致,揭示了生活的哲理。比如《秋天的路上》中的幾句:“秋天的路上/我將自己匆匆收割了/又匆匆掛在/另一棵樹上?!睂懺姴蝗菀?,但是寫好小詩更不容易。因為小詩中蘊涵了不少生命信息和作者的思想。羅俊榮的詩歌表現(xiàn)的是來自震動心靈的詩歌意向,總是在尋找一種心靈的出口,表達自己主觀情感,在傳統(tǒng)的詩歌語言中尋找自己現(xiàn)代意識的文本表達,比如《今夜》里的一節(jié):“今夜/我不會再說話/任滴血的靈魂/為一支流淚的蠟燭/尋找安生的土地。”王家洋的詩歌題材比較廣泛,樸實的詩風,有一種生活的歷史穿透力,真誠中飽含了自己人生態(tài)度。在他的詩歌中,我比較推崇他的“新鄉(xiāng)村歌”。比如《懷念村莊》《犁》《獻給父親》等?!稇涯畲迩f》就是可以證明:“懷念村莊/懷念我年邁的父親/他身子的張力/令我的詩句遜色/在花朵的后面/在靈魂的后面/有一雙眼睛/倒映著天空、和我……懷念村莊/懷念烈日下的那片云朵?!痹娎锍錆M著靈氣他的詩歌里,父親這個形象多次的出現(xiàn),表明作者的對父親的感情與感恩。當然,他的愛情詩也寫得不錯,如《給阿麗》:“我不想回去/我不想讓火焰重新回到/平靜的內(nèi)心/我要將一支深入民歌的花朵/移進屋內(nèi)//阿麗,您弱小的身子/讓我想起一支蠟燭/一支我小屋里尚未著火的蠟燭/潔白、高尚,而又楚楚動人……”像一支愛情的午夜插曲,飄蕩在人的心里。平鏞的詩歌有一種虛實相間的表現(xiàn)手法,容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為一爐,比如《果實》《認識黑夜》?!豆麑崱防镞@幾句詩歌比較精彩:“我羞澀于秋天/明月在家園的枝頭且歌且舞/果實的聲音四處飄逸/于風起處?!痹姼枥锏耐ǜ杏玫帽容^到位。龔紅梅的詩像一支鄉(xiāng)村的雙簧管的演奏,揭示了一個女人的內(nèi)心世界。《用心,注視你們》、《阿梅》、《公路那邊站著我的愛人》。《公路那邊站著我的愛人》里的幾句詩就可以凸現(xiàn)詩人愛情追求:“我的愛人,站在公路那邊/御風而至/以春天的溫度/深入我的胸腔清點我的積蓄/還有一指之遙/就可觸及心臟/為愛情跳動的節(jié)奏……”讀這首詩的時候,我們會想起女詩人林子的著名情詩《給他》。
在大展里,70后的有2位,分別是吳艷林、陳煒。關于70后這種提法,詩歌界一直存在一種觀念:游離60后和80后之間的過渡代,70后常常是被人忽視的群體。吳艷林的詩歌以女性的視角打量著生活,反映了一種不安于平庸生活的獨語姿態(tài)。如《周末,我成了一條魚》《逃離與親近》《那些事情》等。聽聽《逃離與親近》里傾訴吧:“如果愿意/允許拉上你的手/就讓我們/在今夜出發(fā)吧/你看月光落在雪峰/該有多么好/漂浮的云朵/那是夢的天使……”不難看出,女性內(nèi)心的個體流露,婉約里甚至幾分的凄清。陳煒的詩歌關注現(xiàn)實,詩歌充滿著現(xiàn)代的氣息。如《兒子》《退房》《傷害》等。如《兒子》:“未來是一副沒有翻開的底牌/選擇比難產(chǎn)的分娩還要陣痛/沒有選擇/成了最容易的選擇?!痹娋淅锓路鹗窃谒核橹鴤鹘y(tǒng)的語言,給人耳目一新感覺,沖擊讀者的視覺神經(jīng)。詩歌應該是永遠的語言藝術,這在兩位70后詩人里得到詮釋。
80后在大展里有3位,閔云霄、周泓潔和徐源。雖然都是80后的小青年,但是他們的詩風也完全不同。閔云霄的詩歌具有80后的那種獨特的思考,語體上有自己的個性。如《在你的懷里種植一個春天》《冬天從你的夜晚降臨》《獻詞:燦爛的菊或歌唱》等,單是詩的標題就讓人看到與眾不同。試讀《在你的懷里種植一個春天》的幾句:“在你的懷里種植一個春天。是/多么容易的事呵!柔軟的小山/和我們糾纏不清并瘋狂蠕動/潤如酥的小雨在認認真真/清洗我們的天街。親愛的:/小河已經(jīng)暴洪了,襲卷我們一春一夜的/疼痛與疲憊。布谷鳥一聲聲撕心咧叫后/春天已經(jīng)在我們的懷里降臨?!笨梢?,閔云霄和大多數(shù)的80后一樣,注重語體的革新。在周泓潔的《時光,時光》組詩里,寫了1988,2008,2010這三個時間點。也許,這三個時間點,表現(xiàn)了一個人的成長過程。詩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后現(xiàn)代主義”詩風的影響。表現(xiàn)了80后對于外來因素的接受或者借鑒寫作模式。在《1988,啟蒙老師的粉筆灰》中寫到:“掬一捧啟蒙老師的粉筆灰/1998,頑皮成園丁的桃李/我說那些細膩的顆粒像一具具尸體/老師說像泥土中種子的養(yǎng)分。”有人認為,詩歌就是撕碎傳統(tǒng)的語言或者對傳統(tǒng)語言的徹底顛覆。80后的詩人也不例外。他們大多是這一觀點的語體的探索者和實踐者。徐源的詩歌是寫實的,鄉(xiāng)村意蘊在他的詩歌成為主格調。在80后詩人中這是比較少見的。如《村居有感》《童年洗澡的小河》《焊接竹子的人》《姐姐》等?!洞寰佑懈小防飳︵l(xiāng)村傳統(tǒng)物事的書寫:“我在鄉(xiāng)村里,愛上了這些事物/老牛的哞叫,無限延長/直到黃昏漫過每一塊開滿油菜花的田地/月亮一掛在院子的籬笆上/就只剩下風從竹葉上,悄悄走過了……”可以看出作者對傳統(tǒng)物事的現(xiàn)代書寫。80后有80后的書寫方式,作為評論者,不能完全肯定也不能全盤否定,但是我比較推崇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應該進行客觀的評價。
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曾做過此類嘗試。在必修三“祖國土”專題“頌歌的變奏”版塊的“文本研習”中,教材曾向學生介紹過六種常用朗讀符號,分別為“?重音”“/停頓”“平行語勢”“J上行語勢”“K下行語勢”“―延長”。這些朗讀符號有效地輔助學生誦讀該版塊的現(xiàn)代詩歌。可不知什么原因,改版后的蘇教版教材卻將該項內(nèi)容刪去。這項有益的嘗試沒有進行到底,實在可惜。
在教學實踐中,我引入“朗讀符號”這一特色內(nèi)容,并努力將之應用于詩歌教學,以便更好地輔助學生吟誦出詩歌的韻味。下面我將以《將進酒》為例,介紹朗讀符號在詩歌吟誦教學中的運用。
《將進酒》是人教版選修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三單元的第一首詩歌,這一單元主題是“因聲求氣,吟詠詩韻”,以指導學生學會吟誦詩歌為主要教學目標。所謂因聲求氣,是指我們首先要掌握詩歌節(jié)拍、用韻等詩律特點,然后才能領悟其有的韻律感和音樂美。所謂“吟詠詩韻”,是指我們除了應該掌握作品本身的聲律特點外,更要用心揣摩作品中詞句聲音上的情感色彩和作者的情緒變化,在緩急、曲直的語調中,融入自己的感情,聲情并茂地朗讀、吟詠。為引導學生更好地誦讀《將進酒》,我嘗試引入了詩歌節(jié)奏、詩歌韻律、語調高低、語音輕重、語速緩急五類朗讀符號。
一、詩歌節(jié)奏符號
郭沫若曾經(jīng)說過:“節(jié)奏之于詩,是她的外形,也是她的生命?!惫?jié)奏會把人的感官牢牢牽于詩歌當中。會把讀者的思緒的順序及過程控制在詩歌所要表達的范圍內(nèi),不會外泄,也不會偏頗。讀者可以通過節(jié)奏把詩歌中最為深層次的情感展露于外。五言詩的節(jié)奏一般每句有三個節(jié)拍,“二二一”或“二一二”;七言詩的節(jié)奏一般每句有四個節(jié)拍,“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人們習慣于用停頓符號“/”來劃分節(jié)奏。據(jù)此,學生便將詩歌節(jié)奏劃分為: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
讀著讀著,有同學就提出異議:這首詩酣暢淋漓,豪情萬丈,一詞一拍停頓過多,節(jié)奏緩慢,無法讀出李白的那種豪放之情。于是大家反復誦讀探究,最終后將詩歌節(jié)奏劃分為: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
“三四三四三”的節(jié)拍不光加快了節(jié)奏,誦讀出兩組排比長句挾天風裹海雨的氣勢,還形成了一種回環(huán)往復的詠嘆韻律。
二、詩歌韻律符號
詩歌的韻律主要體現(xiàn)在平仄和韻腳上,平指陰平、陽平,仄指上聲、去聲和入聲。韻腳是詩歌中句末押韻的字,要讀得適當長一些,響亮一些。非韻腳的句末字要讀得輕緩一點兒,以使上下句音節(jié)和諧,整首詩瑯瑯上口,產(chǎn)生獨特的音韻之美。我選用了“”“”兩種符號,“”為平韻韻腳,“”為仄韻韻腳。尋完韻腳后,學生們吃驚地發(fā)現(xiàn)這首詩居然有六類韻,分別為:
1.來、回(押平水韻中的上平十灰韻);
2.雪、月;
3.來、杯(押平水韻中的上平十灰韻);
4.生、停、聽、醒、名;
5.樂、謔、酌(押平水韻中的入聲十藥韻);
6.裘、愁(押平水韻中的下平十一尤韻)。
探究過后,學生驚喜地發(fā)現(xiàn):韻腳的變化往往也意味著詩人情感的變化。開篇描寫壯觀的黃河水一去不回,暗含詩人時光易逝的悲嘆;隨后由人生苦短的悲傷引發(fā)及時盡歡的感嘆;進而提升到“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和“會須一飲三百杯”的豪舉;接著詩人頻頻舉杯勸酒,酒酣耳熱之后,狂放高歌;歌聲中,詩人憤怒地喊出:“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鼻楦杏煽穹呸D為激越憤懣;最后憤怒之極的詩人徹底癲狂了,提議典裘當馬,一銷萬古愁。六類韻分別照應著詩人六種情感變化:慷慨生悲――轉悲為歡――自信豪放――激越憤懣――憤極而癲??梢哉f,把握了韻腳的變化,也就間接把握了詩人情感的變化。
三、語調高低符號
語調是為了表達某種思想感情,強調某種表達效果而在讀音上表現(xiàn)出來的高低、升降的變化。不同語調感的詩歌,賦予了詩歌不同的韻味,增強了詩歌的藝術感染力。吟誦《將進酒》,我們可在了解詩人情感變化的基礎上,選擇恰當?shù)恼Z調來演繹。根據(jù)表示的語氣和情感態(tài)度的不同,語調可分為四種:升調、降調、平調、曲調。
1.升調(J),前低后高,語勢上升。一般用來表示疑問、反問、憤怒、驚嘆等語氣。
2.降調(K),前高后低,語勢漸降。一般用于陳述句、感嘆句、祈使句,表示沉痛、悲憤,也可以用于肯定、堅決、贊美、祝福等感情。
3.平調(),@種調子,語勢平穩(wěn)舒緩,沒有明顯的升降變化,用于不帶特殊感情的陳述和說明,還可表示莊嚴、悲痛、冷淡等感情。
4.曲調(JK),語調曲折變化,或先升后降,或先降后升,往往把句中需要突出的詞語拖長著念,這種句調常用來表示諷刺、厭惡、反語、夸張、雙關、特別驚異的句子中。
以詩歌前兩組長句為例,學生在經(jīng)過在經(jīng)過反復吟誦后,確立了這樣的語調變化:
君不見黃河之水J天上來J,奔流到海K不復回K。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K,朝如青絲J暮成雪K。
開篇兩組長句極有氣勢,猶如挾天風裹海雨,向我們迎面撲來。前半句寫大河之來勢不可當,連用兩個升調,猶如一浪高過一浪的黃河之水從天而降,極能表現(xiàn)波瀾壯闊令人驚嘆的場面;后半句言大河之去勢不可回,連用降調,暗含時光一去不復返的悲涼,一漲一消間形成舒卷往復的詠嘆韻律。第二句前半句由黃河的偉大永恒襯托人生的渺小脆弱,語調低沉平緩。后半句用夸張的手法極寫人生之短如朝暮之間,語調先升后降,強烈對比之下,更顯其悲。
四、語音輕重符號
在吟誦中,為了準確地表達語意和思想感情,有時強調那些起重要作用的詞或短語,被強調的這個詞或短語通常叫重音,重音既有語法上的重音,也有強調的重音,還有感情的重音。朗讀時,必須區(qū)分詩句中哪些詞是主要的,哪些詞是次要的,并使次要的詞從屬于主要的詞。一般來說,一句詩只能有一個主要重音。突出重音,即可用力重讀,也可用輕音來襯托。我們往往用“??”表示重音,讀時飽滿有力;用“”表示輕讀,讀時聲音放輕放低。
在吟誦“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時,學生反復試讀,在語音的輕重上發(fā)生了爭執(zhí),有的同學認為存在兩個重音“且為樂”“三百杯”;有的同學則認為只有一個重音“三百杯”。爭論不下,學生將裁決權交給了老師。我沒有先回答,而是先介紹《世說新語》中記載的“三百杯”的典故:“袁紹辟玄,及去,餞之東城。欲玄必醉,會者三百余人,皆離席奉觴,自旦及暮,度玄飲三百余杯,而溫克之容,終日無怠?!辈⒎磫枌W生,李白問什么要用這一典故?經(jīng)過探究,學生達成一致意見:李白運用鄭玄被國家征召后與朋友豪飲三百杯的典故,能更好地表達了詩人積極用世的迫切愿望,此句為主,應著力渲染,重讀“三百杯”。為突出這一重音,上句“烹羊宰牛且為樂”為賓,應輕讀。此類句子還有“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為突出重音“留其名”“對君酌”,前句都應輕讀。
五、Z速緩急符號
在吟誦中,適當掌握語速的快慢,可以更好地表現(xiàn)詩歌的內(nèi)容,渲染詩歌的氛圍,增強詩歌的表達效果。一般說來,熱烈、歡快、興奮、緊張、激昂、憤怒、駁斥、申辯的地方速度要快一些;平靜、失望、莊重、悲傷、沉重、追憶的地方速度要慢一些;而一般的敘述、說明、議論則用中速。我們可以引入“⌒”來做連音符號,讀的時候要連貫而迅速;還可引入“――”來做延音符號,讀時聲音緩慢延長。
語速的緩急除了感情變化的需要之外,還可從句式的變化上去做探究。例如“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一句,四個三言短句的忽然加入,使詩歌的節(jié)奏富于變化,應該快讀,讓人感受到詩人席上頻頻的勸酒聲,接下來由三言變成五言、七言,語速漸慢,以突出詩人發(fā)出邀請呼喚的鄭重。同樣在吟誦“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時,詩歌的句式也發(fā)生同樣的變化,幾個短句忽然加入,讓詩歌的旋律加快,讓人充分感受到詩人的癲狂之態(tài),要拿千金換美酒的急迫與執(zhí)著。前三句應一口氣快讀,讀到“換美酒”時語氣語調要刻意夸張并停頓,為最后的蓄勢。讀到“與爾同銷”是可兩字一頓并放慢速度,再用夸張語調讀最后三字,“萬”“古”“愁”之后皆當有延長音――這是全詩的,須有強大的聲勢,才能顯示詩人愁之深之重。